2014《大学语文》课程课件09《论语》选录课稿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教学课件_(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

论语十则教学课件_(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圣府大门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堂内景
孔庙——祭孔之所
孔陵——孔氏家族专用墓地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 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 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 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 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 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 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 下”,便是这个意思。
复礼:使言行回复到周礼上。 一日:一旦,表假设
归仁:归,称许、赞赏。仁,有仁道的人。 为:实现
而:难道。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仁。孔子说:“抑制自己,履行礼,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仁。实行仁,全凭 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 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 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评析】
追求吃穿享受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 是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自己私欲 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 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 满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 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 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 么失去。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总是戚戚。”
坦: 开朗,直率 荡荡:宽广\宽阔 戚戚:忧伤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 经常忧愁。”
译文:
孔子说: :“十有五而志于学,“我 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

2014年《大学语文》课程课件09《论语》选录

2014年《大学语文》课程课件09《论语》选录

一、关于孔子
◆孔子回到鲁国,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 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 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 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 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 《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 面整理。 6
8
二、关于《论语》
◆《大学》“三纲八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 法。” 9
4
一、关于孔子
◆孔子35岁因鲁国内乱而奔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51岁任鲁国中 都宰(今汶上西)。52岁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4岁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提出“堕三都”、 抑三桓(鲁三家大夫)主张,遭到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齐国所赠文马美女,孔子 弃官离鲁,率弟子周游列国, “干七十余君”, 终无所遇。前484(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 听了孔子弟子冉有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 回来。 5
南华秋水我知鱼]
21
◆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 之言何如?” ◆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夫子何哂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大学语文论语五则教案课件

大学语文论语五则教案课件

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论语》五则中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礼、忠、信等儒家伦理观念。

2. 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论语》五则中的主要思想内容。

2.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的伦理观念。

2. 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论语》原著或选段3. 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以“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为题,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简要介绍《论语》及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二、新课导入- 展示PPT课件,介绍《论语》五则的选段和主要内容。

- 引导学生阅读选段,初步理解其中的思想。

三、课堂讲解1. 《学而篇第一》- 讲解“吾日三省吾身”的含义,引导学生反思自身。

- 分析“尽心,忠心”等词语,强调忠诚的重要性。

2. 《为政篇第二》- 解读孔子的人生阶段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 讨论孔子对学习、立身、处世等方面的看法。

3. 《颜渊篇第五》- 分析子路和颜渊的志向,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理想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 讲解“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含义,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就《论语》五则中的思想进行深入交流。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论语》五则的思想。

二、课堂讲解1. 《八佾篇第三》- 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 分析“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含义,强调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责任。

2. 《里仁篇第四》- 解读“仁者爱人”的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 讨论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论语十则》(选修)(课堂PPT)

《论语十则》(选修)(课堂PPT)

46
得: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 贪欲。
第十则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 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 少年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 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 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 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饭,动词,吃。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由肩至肘的部位,泛指胳膊。 曲肱,即弯着胳膊。
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先生说:“吃粗粮,喝水,弯起胳 膊枕着头,快乐也在里头啊。不合乎 “义”而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 云一样。
第九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先生说:“克制自己的私 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 使一切复归到礼,天下就称许为“仁”了。达到仁是 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 问它的具体要点。”先生说:“不合乎礼不要看,不 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动。”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愿意实践这几句话。”
第四则
【赏析】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希 望“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第五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语文讲课PPT课件

论语语文讲课PPT课件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 《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 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 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 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 不必认定为三次。
选译及赏析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 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 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 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 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语》多为语录,但 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圣人 很谦虚的求教。
选译及赏析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 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选译及赏析

大学语文论语课件

大学语文论语课件

02
论语背景及作者简介
孔子生平及思想体系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 ,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 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 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 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 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去世 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 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
论语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探讨
领导力培养
论语中强调的“以身作则”、“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等思想,对于培养企业领 导者的领导力具有重要作用。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通过自身的言 行影响和带动团队成员。
企业文化建设
论语中提倡的“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可以应用于企 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应该尊重员工的个性和差异,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 倡导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
05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论语传播比较
传播方式差异
东方文化注重口传心授,强调个人体悟;西方文化则更依赖于书 面文献和课堂教学。
接受度对比
在东方社会,《论语》被视为儒家经典,深入人心;而在西方,其 影响相对有限,主要局限于学术领域。
诠释角度多样性
东方学者多从伦理道德、政治哲学等角度解读《论语》;西方学者 则更注重语言学、心理学等视角。
•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 十三经。”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 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大学语文(第三版)散文-《论语》五则20页PPT

大学语文(第三版)散文-《论语》五则20页PPT
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 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 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 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 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先 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
语·雍也》)在孔子“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
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 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齐景公 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论语·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二十六、《论语》五则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 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 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 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 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 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大学语文-论语选读

大学语文-论语选读
——班固《 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 修养等方面。
❖汉代被列为经书。 ❖宋朱熹将其编入四书。
孔子思想
❖儒家学说以人与社会、群体的关 系,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它的精 华部分,是有关社会伦理和个人 修养的一些内容。
❖没有学习的生活不是好的生活。
孔子的政治主张
❖“礼”和“仁” 1、“礼”,一种政治秩序; 2、“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孔子地位的演变
❖经历过人,神、鬼的三个历程。 先秦、汉初——“圣人”; 汉代盛期到清后期——“神”;
“五四”以后——“鬼”。 ❖孔子的悲剧:“神”
孔子留给我们的启示
❖1、现代人有必要学习古人的思想吗? ❖2、如何认识天、地、人的关系? ❖3、圣贤的意义何在? ❖4、现代人的价值观何在? ❖5、如何做人?
❖ 孔子生三年,而叔梁纥亡.
❖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论语》
❖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集之一,是 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作。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 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 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论 语 》 选 读
孔子生平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鲁国人,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
❖曾在鲁国做过官,但主要是从事于 学术和教育活动。
❖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 家和大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
关于孔子的身世
❖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又 娶妾生了个残疾的儿子孟皮,都无法继 承家业。于是晚年又暗中求婚于颜氏, 得娶其第三女颜徵在为外室;在六十四 岁之后才遗腹生孔子。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为政以德 (共35张PPT)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为政以德 (共35张PPT)

一种是实物、银钱;

一种是力役,即征用民工,让农民从事无报酬的劳动。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 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 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
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后代儒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
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
而不要以武力得天下,否则,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为政以德”的内涵②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

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 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仲尼曰:“善哉!政宽
(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素养)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

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
10-13
• 第十二课、第十三课: 感人的师生关系 学习教育
• 第十四课: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14/15:
• 第十五课:天道观
哲学思想
何谓“为政”?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

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选修论语ppt课件

选修论语ppt课件

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才能和 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充分 发挥他们的潜力。
启发式教学
论语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 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 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论语中的学习方法
01
02
03
学思结合
论语认为学习与思考应该 相互补充,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知新
人才选拔
重视人才的作用,认为国家治理需要选拔贤能的 人才来担任重要职位。
法与德相结合
认为在国家治理中,法与德应相辅相成,既要注 重法治,也要注重德治。
04
论语中的人生哲学
论语中的人生观
人生目标
论语提倡以仁为核心,认为人生的目标应该是追求道德修养和完 善人格,以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人生价值
论语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强调个人应该为社 会和人民利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想,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孔子提倡在学习过程中不 断复习旧知识,以此为基 础获取新知识,形成知识 的系统化和深化。
谦虚好学
论语强调虚心学习的态度 ,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 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 力。
论语中的道德教育
仁爱与忠诚
论语强调仁爱和忠诚的道 德品质,认为这是人与人 之间应有的基本关系。
言行一致
论语认为一个人的言行应 该一致,强调在道德实践 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
《论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主要内容
《论语》共20篇,492章,主要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对话,涉及 政治、伦理、哲学等多个领域。
思想
以“仁”为核心,强调“礼”和“义 ”,主张“中庸之道”,提倡“有教 无类”,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高中语文】语文阅读课——论语选读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语文阅读课——论语选读ppt精品课件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
• 〖释义〗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 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 非常重要。 • 〖出处〗《论语· 卫灵公》 子贡问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 友其士之仁者。”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文阅读课
——《论语》选读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 〖出处〗《论语· 学而》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出处〗《论语· 季氏》 • 〖释义〗友直:同正直的人交朋友。 • 谅:诚信。 • 便辟:逢迎谄媚。 • 善柔:阿谀奉承。 • 便佞:花言巧语。 • 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室,久而不闻其香, 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 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说苑· 杂言》
•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 〖出处〗《论语· 宪问》
• 〖释义〗怀居,留恋安逸。居,安居。
•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 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 〖出处〗《论语· 公冶长》
• 〖释义〗杇,后作“圬”,涂饰,粉刷。
• • • • ,懂得立身 处世。 • 不惑:通达事理。 • 耳顺: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 之泰然。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语文阅读课——论语选读PPT

语文阅读课——论语选读PPT
• 〖出处〗《论语·公冶长》
• 〖释义〗杇,后作“圬”,涂饰,粉刷。
• 于予与何诛,对于宰予,还能责备他什么呢?与, 句中助词,无义。诛,责备。
• 于予与改是诛,通过宰予这件事我改变了态度。
•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 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 废。今女画。”
• 〖出处〗《论语·雍也》
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 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说苑·杂言》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出处〗《论语·里仁》
“ 周任陈有力言就曰列:,不。能者”止
• 〖出处〗《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 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 不患贫而患不安 。
• 〖出处〗《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 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 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 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 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 萧墙之内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何有于我哉?”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 • 〖出处〗《论语·子罕》 • 〖释义〗彫,通“凋”,凋零,零落。

《论语》选读PPT课件

《论语》选读PPT课件
“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
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
始祭拜。从此,“大成至圣先师”的称呼就
流行起来,而且成为孔子的专有称呼。南怀
瑾先生说,这个称呼比一百个什么什么“家” 都要高。
1、作为学者的孔子
▪ 一位永不满足,“学而不厌”的学者 ▪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
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
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可及
也。”
▪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 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 得而逾也。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
▪ 历代追谥: ▪ 鲁国国王哀公称孔子为“尼父”,这算是孔子有生以
1、孔门教人,求仁为大
▪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一点大约没有什么问 题。“仁”在《论语》里出现了109次,可见仁在孔 学中的地位
▪ 在《中庸》中,孔子说:“仁者,人也。”这四个 字,明确指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类本质。从 理想主义出发,孔子认为,一个具备了人的形骸的 (自然状态)的人要成为道德意义上的人,需要经 过后天的艰苦努力才能完成。故其有“成人”或 “成仁”之说。一个人只要追求道德理性之自觉,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可以称这“成人”,而 “成为”似亦可称作“仁人”,“成仁”是成人的 最高成就,是理想人格的完成,亦即人的本质的完 全实现。孔子以“仁”为人的本质规定,因而成德 立人的关键在于求仁。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17》)
3、作为哲人的孔子
▪ 孔子作为诸子中的一子,儒家作为百家中 之一家,其思想的根本宗旨在于继承三代 文明余绪,特别是周公倡导的“敬德保民” 的礼乐文治教化思想,以发自人的血缘亲 情的仁爱精神唤起人的道德理性和社会伦 理责任,克明俊德,继善成性,修已安人, 使分崩离析的社会重新复归于秩序、稳定 与和谐。此所以夫子有“梦见周公”之思 与“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之志。

《论语》选段阅读及自选选修 PPT精品课件

《论语》选段阅读及自选选修 PPT精品课件
知道韩非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五 《论语》选段阅读
• 真 (2)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 题 v 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 s 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 • 指 导应相互补充。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五 《论语》选段阅读
• 真 题 v s • 指 导
1.(1)①贵人贱马 ②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答案和解析见本专题“现场指导”。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五 《论语》选段阅读
• 真 2.[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5 题 v 分) s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 指 导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专题十五 《论语》选段阅读
• 真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题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 v s 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 • 指 导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返回目录
专题十五 《论语》选段阅读
• 真 2.(1)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 题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能力。 从《论语》 v s 选文中,学生很容易判断出孔子的为政观,即“为政以 • 指 导德”;而从《韩非子》选文中,学生可以筛选出“不务德
返回目录
考情透析
2009年高考浙江卷第24题关于《〈论语〉选读》的考 查,是我省新高考实施后首次出现的考查内容。题目的基 本形式是要求考生阅读《论语》7.8章、17.19章两则语言 材料,然后回答两个问题,共赋分4分。选用的两则语言 材料都是孔子关于教学的论述,都出自《学科教学指导意 见》规定的10篇教读课文,其中7.8章论述的是举一反三 原则,17.19章论述的是自主学习原则。试题的第一个问 题是要求考生写出一个出自所提供语料的成语,分值为1 分。第二个问题是要求考生根据17.19章(原题的表述为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 评析,分值为3分;该问要求考生评析自主学习原则,考 查的重点是学生理解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论语》选读PPT课件

《论语》选读PPT课件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颜渊曰:“请问其目。”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 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 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宪问》)
•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公冶长》)
•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罕》)
四、“仁”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 子曰:“知人。”
(《颜渊》)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 矣!”
•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为政》)
•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 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 忧。”
(《为政》)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方。”
(《里仁》)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 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 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 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
•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 知?”
(《里仁》)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里仁》)
•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 者与?”对曰:“然,非与?”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

《论语选读》讲座课件

《论语选读》讲座课件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 以评析。(3分)
• 举一反三 • 学生主体原则(自主学习原则)
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 评说(略)
• 2010年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 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
“必也正名乎!”
公元前497年,孔子来到了卫国,并被卫灵公高薪聘 为政府顾问。学生多在卫国做官。南子也对孔子表现了倾 慕之情。卫灵公儿子蒯聩对后妈南子由爱生恨,刺杀南子 未遂出逃,后卫灵公死后立其孙子蒯辄(蒯辄为蒯聩之子) 为国君,即卫出公。于是,围绕着君位继承问题,蒯聩与 蒯辄演出了一幕父子争做国君的闹剧。当时,孔子对父子 俩谁都不支持。迫于战祸,他离开了卫国。十年后,当孔 子迫不得已,重新打算回到卫国时,鲁直的子路去问老师。
人焉廋哉:一个人的真实面貌能隐藏到哪里去呢?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
课本翻译:“士人追求正道,却以吃穿不好 为耻辱,这样的人不值得跟他讨论。”
这是定语后置句,没有体现。
•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课文注释:“孔子预感季氏将会发生内乱,所以这么说。 后来季氏家臣阳货果然一度囚禁了季桓子。” 杨伯峻:“萧墙”是鲁君所用的屏风。人臣至此屏风,便 会萧然起敬,所以叫做萧墙。“萧墙之内”指鲁君。当时 季氏把持鲁国政治,和鲁君矛盾很大,也知道鲁君想收拾 他以收回主权,因此怕颛臾凭藉有利的地势起而帮助鲁国, 于是要先下手为强,攻打颛臾。孔子这句话,深深地刺中 了季氏的内心。
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
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季氏将伐颛臾》《沂水春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而第一》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现代人缺乏古人的自我反省。 ◆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 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0
《八佾第三》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 乐何?”
艺术特色:
◆ 1、自然而完整的结构 ◆ “冉有公西华二节,文法在中间相对。以子路之 ‘率尔’,曾皙之‘铿尔’首末相对,哂子路与 ‘与点’之言相对。四段事,三样文法,变化之 中又极整齐,真妙文也。”(方存之《论文章本 原》) ◆ 2、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 3、简练而传神的笔墨。
25
儒家是否迂腐古板?
华秋水我知鱼]
21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 言何如?” ◆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夫子何哂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 能为之大?”
15
《阳货第十七》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6
《为政第二》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观人法则——动机、方法、目的。
23
难点:孔子一贯主张积极入世,知其不可为 而为之,为何会如此赞赏曾皙的回答?
◆ 两条出路:仕与隐 ◆ 《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唯我与尔有是夫!” ◆ 《卫灵公》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 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 《泰伯》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 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 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24 也。”
29
17
《里仁第四》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 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 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8
《公冶长第五》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 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史记·孔子世家》
◆ (孔子去卫国时)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 蒲人止孔子,……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 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 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 听。”
28
清人褚人获《坚瓠集》续集卷二记载:

成祖(朱棣)靖难(夺建文帝位)后,命方正学 孝孺草诏,正学麻衣陛见,执笔一“篡”字,曰: “万世后,脱不得此字。”成祖犹好言慰之曰: “此吾家事。”正学骂不绝口。成祖曰:“汝不 所灭九族耶?”正学曰:“即灭十族何妨!”命 逮其亲族至,缚而戮之,正学面不改色,唯骂詈 而已。
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3
一、关于孔子
◆ 15岁立志于学。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 于师襄。[韩愈《师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 苌弘、师襄、老聃。”] ◆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 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 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 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 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 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 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 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 30岁时,已博学多才,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 人办学之先河。
22
难点:孔子一贯主张积极入世,知其不可为 而为之,为何会如此赞赏曾皙的回答? ◆ 入世情怀:《论语·公冶长》: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 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 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隐逸之思:《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 海。”
一、关于孔子
◆ 孔子回到鲁国,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 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 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 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 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 《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 面整理。 6
26

“忠孝”是儒家的大原则,据此后人进一步提出极 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的行为规则。不符合早期儒家思想。在“权”的思想指 导下,早期儒家认为子对父,应坚持“大杖逃,小杖受” 的权变原则。 ◆ 《说苑·建本》记载: ◆ 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皙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 有顷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 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 歌声,令 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 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 闻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 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 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 父不义,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杀天子之民, 罪奚如?” 27
2
一、关于孔子
◆ 孔子生平:[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 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居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 孔子3岁丧父,由母亲颜征在抚养并教育。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 寒。[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
◆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由动作、声音构成的场 景,延缓叙事节奏,预示变化。]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游图]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齐鲁春风吾与点,南
4
一、关于孔子
◆ 孔子35岁因鲁国内乱而奔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51岁任鲁国中 都宰(今汶上西)。52岁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4岁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提出“堕三都”、 抑三桓(鲁三家大夫)主张,遭到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齐国所赠文马美女,孔子 弃官离鲁,率弟子周游列国, “干七十余君”, 终无所遇。前484(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 听了孔子弟子冉有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 回来。 5
8
二、关于《论语》
◆ 《大学》“三纲八目”: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 《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 法。” 9
1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 ◆ ◆ ◆ ◆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 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 勇,且知方也。”[直率鲁莽]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 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 20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谦虚谨慎]
二、关于《论语》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宋初宰相赵普,人言 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 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 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 平。”
7
二、关于《论语》
◆ 《论语》的地位(影响) ◆ 南宋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 《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 《孟子》,题《四书章句集注》,得“四书”之 名。依照其想法,《中庸》出自子思、《大学》 源于曾子;因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 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13
《子路第十三》
◆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 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14
《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 “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 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 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 捧袂,喜托龙门。”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 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