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新探
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科学探索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科学实践中来,从而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物体密度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不同材质的物体,引导他们利用启发式问题如“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漂浮在水上而有的物体会下沉?”来进行实验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对科学问题的兴趣。
二、科学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变成探究者,发问者和解决者。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理和总结,帮助他们培养科学探索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当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速度有所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不同的光照、水分等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增加对科学的兴趣。
三、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对科学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科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进行实验或观察科学现象等。
在活动中,教师应尽量提供多样化、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情景再现、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动物饮食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模拟食物链的过程,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科学性原则: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主体性原则: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活动性原则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过程性原则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创新性原则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在教师指导下,向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在科学课中,运用此方法的只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
角色扮演法:是运用模拟、小品等形式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
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有一部分学生担任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认真注意与活动目的有关的具体行为。
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
这种活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作品制作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
由于制作活动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具有玩玩做做的特点。
信息搜集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某个方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
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过程,学习运用搜集信息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科学科学探究方法知识点梳理2023
小学科学科学探究方法知识点梳理2023科学探究方法是小学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科学探究方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科学探究方法的概念和意义科学探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采用科学探究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
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 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首先要针对研究对象和目的,明确具体的问题。
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并且能够进行实验或观察来验证。
2. 假设和预测: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一个可能的答案或解释,即假设。
同时,还要根据假设预测实验或观察的结果。
3. 实验设计与观察:根据假设和预测,设计实验项目或者进行观察,记录获取到的数据和现象。
4. 数据分析和结论: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5. 表达和交流: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以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口头报告、图表、实验报告等。
三、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法:通过感官器官的直接观测,运用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描述,探索事物的特征、现象、规律等。
2. 实验法:通过人为控制变量,进行一系列精确的操作和观察,以验证或推翻假设,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3. 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了解事物的分布、数量、态势等。
4. 比较法:选取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性和共性,分析原因,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
5. 归纳法: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结出一般性的规律或结论,进行概括和推广。
6. 推理法:基于已知的经验和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和思维转换,得出新的结论或假设。
四、科学探究方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实施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和实施科学探究方法:1. 设计合适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习方法指导】探索发现学习十法
【学习方法指导】探索发现学习十法发现法的倡导者是美国的布鲁纳,是以发展探索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步骤的学习方法。
学习物理课程,不仅要掌握知识本身的内容、特点,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过程。
运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是:①提出带有探讨性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观察一些具体事实,或进行实验;②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或根据已知理论进行推理,提出有关现象的原因,概念之间和数量之间的联系等推测,再进一步思考,或再进一步实验……;③把已有的知识与研究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对照分析,抽象概括,通过学生的探讨,得出概念或结论。
这种根据问题或任务,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问题再探讨,最后得到解答或结论的方法,属于学生半独立地学习方式。
上述的程序,如果不是由学生亲自探索,而是由教师结合实验讲解,当然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则也可叫做探索发现式的讲授法。
可见,叫什么名称是次要的,要知道,探索发现法作为学习法之一种,关键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对教师的要求也要提高:教师应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探索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发现”的目标;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指导学生探求、思考,以及推测各种可能答案,寻求问题的正确结论。
探索发现法对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精神是有益的。
中学物理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去研究、探索问题呢?龙岩一中赖安章老师总结了下列十种基本方法:1.提问法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在善于提问,提问大概有两个途径:(1)目标法。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然后由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
例如,在学习《机械效率》这一课题时,可以提出下列一连串的问题:①为什么要研究机械的效率?②如何定义机械效率?③怎样计算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数值范围是多少?④如何提高机械的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步骤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步骤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科学探究的本义来说,是指对科学学问的探讨和探究。
学生的科学探究是一种在新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的学习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科学学习的方法。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学问为根本的探究内容,以学生已有的学问为根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
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造就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就要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变更师生的角色。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现教学目标,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笔者在这方面进展了探究,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相识和做法。
一、科学探究的目的科学探究是学生踊跃主动地获得物理学问,相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验和体验与科学工作者进展科学探究时的相像过程,学习物理学问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学的本质,挖掘智力潜能,造就科学探究实力、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开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
二、科学探究的要素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打算与设计试验→进展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沟通”七个要素。
每一要素都有其相应的实力要求,它具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功能。
科学探究实力是逐步造就起来的,所以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实力的要求应当按部就班,由简洁到困难,由局部探究到经验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在某个阶段或某个探究活动中涉及哪些探究要素和实力要求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
学生刚起先接触物理时,可以支配一些简洁的探究活动,探究的环节可以是其中的某几个,甚至是某一个环节,例如对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就可以只涉及到提出问题、设计试验和进展试验、分析与论证等要素。
探索小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角色定位与能力要求
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教师作为支持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资料 教师作为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作为评估者: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学生探究与实验的引导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引导观察与思考,培养科学思维能 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供充足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实验
鼓励合作与交流,提升探究效率
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 测试法:通过设计测试题目,检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反思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特点:实验探究创新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步骤:确定探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总结与反思、创新应用。
优势:实验探究创新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Part Four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定义: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特点: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实施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评价
适用范围:适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教学
探究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法
添加标题
定义:科学探究与实验创 新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 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 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小学生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小学生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际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法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问:“为什么夏天草地上的草比冬天长得更高?”学生会被引导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释。
2. 实践探究法实践探究法是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际的观察、实验和操作来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到植物园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或者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规律。
3.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或开展实验。
通过分享思路、互相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技巧。
4. 创造性思维法创造性思维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引导他们使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水的循环过程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5.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和模型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实验和观察结果。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6. 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地理景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地图探险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地理知识。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科学教育可以更加活跃和有趣。
小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参与其中,锻炼自己的科学素养,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师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角色更多地是引导者和指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科学探究教学法
科学探究教学法科学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实验和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定义、原则和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定义和原则科学探究教学法是一种基于科学方法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它追求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原则如下:1. 学生为中心: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合作能力。
2. 真实情境:教学活动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3. 探索性学习: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发现,构建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4. 合作共建:学生可以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思想,互相促进。
5. 注重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思考、质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答案本身更具意义。
二、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引入活动、展示实物或提出有趣的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对所学科学知识产生兴趣。
2. 提出问题和设立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的探索。
3. 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实验和数据收集,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并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5. 指导学生总结和分享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和探究过程后,教师应引导他们总结和分享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科学探究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科学探究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科学探究教学法
科学探究教学法科学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步骤,并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原理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是灌输知识。
该方法认为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来建构知识,并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通过科学探究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和探索发现的方式,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科学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步骤科学探究教学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疑问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物理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而其他物体会下沉?”接下来,学生需要制定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图表、图像等工具来帮助他们理解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他们可以比较不同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找出规律和原因。
最后,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将其与原始的疑问或问题联系起来。
他们可以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向他人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三、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分析科学探究教学法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科学探究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将从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出发,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设计实验和总结规律等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施自主探究教学时,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协作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活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想、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探究法实践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践探究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实地考察等地进行探究活动,观察和研究真实的现象,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指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探究中,问题解决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提问、讨论和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五、资源利用法资源利用法是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教具、多媒体等资源进行科学探究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教材图片、演示实验过程、使用多媒体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和现象。
科学探索的正确方法与步骤解析
科学探索的正确方法与步骤解析科学探索是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方法的应用,我们能够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然而,要进行科学探索,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对科学探索的正确方法与步骤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
一、明确问题科学探索的第一步是明确问题。
在进行科学研究之前,我们需要清楚地定义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只有明确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解决。
二、收集信息在明确问题之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信息。
通过查阅文献、观察实验等方式,我们能够获得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实验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现状。
三、提出假设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提出假设。
假设是科学探索的核心,是对问题的猜测和预测。
假设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和数据,具有合理性和可验证性。
四、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假设,我们需要设计实验。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地控制变量和观察结果,我们能够验证或推翻假设。
在设计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能够得出可靠的结论。
五、进行观察与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观察与记录。
观察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感知事物以获取信息,记录是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记录。
观察与记录需要准确和客观,确保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六、分析数据在观察与记录之后,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步骤,通过运用统计学和其他分析方法,我们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七、得出结论在分析数据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解释,需要基于实验数据和科学原理,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得出结论后,我们可以与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对比和讨论,进一步推进科学领域的研究。
八、撰写报告在完成科学探索后,我们需要撰写科学报告。
科学报告是记录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文档,需要具备逻辑性和条理性。
小学科学初级阶段探索创新的科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小学科学初级阶段探索创新的科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初级阶段探索创新的科学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自主思考和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解决科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水和土壤来生长?”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探索植物的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二、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运用问题解决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体问题:“为什么海水是咸的?”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最终解答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可以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践探究法实践探究法是一种通过亲身实践和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实践探究法来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让他们亲自进行浮力实验,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总结浮力的规律。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合作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协商和合作完成各种科学实验和观察。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繁殖过程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观察和记录一种植物的繁殖方式,然后大家分享和讨论观察结果,最终总结规律。
“十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大蛇头中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十步”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县教研室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办学要求和构建高效课堂的“十步”教学模式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十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方略,加强管理,强化指导,深化科研,以科学的精神、研究的态度,扎实、有效地推进基础教育课改实验,积极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下的育人模式,努力开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整体发展、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新局面。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十步”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1、“十步”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课前准备,积极参与;第二步:检查预习,铺垫导入;第三步:亮出课题,激发兴趣;第四步:出示目标,明确任务;第五步:分配任务,自主探究;第六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第七步:成果展示,反馈提升;第八步: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第九步:归纳总结,整理提高;第十步:分层作业,安排预习。
2、“十步”教学法第一、二步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走向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六、七步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正是倡导了“发展和提高”的新教师观和学生观,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十步”教学法中的分层作业,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的分层教学思想,使得学习后进的学生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同样得到锻炼和提高。
3、运用“十步”教学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运用“十步”教学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科学探究步骤
科学探究步骤科学探究是一种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过程,用于解决问题和增加对自然世界的理解。
下面将介绍科学探究的具体步骤。
1.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回答的。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是否会有差异?”2. 做背景研究在提出问题后,我们需要进行背景研究,了解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问题的背景和已有的观点,避免重复已有的研究。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科学文献、书籍和互联网等渠道进行背景研究。
3. 提出假设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即对问题的解答或现象的解释。
假设应该是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推翻的。
对于前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如果植物在较强光照下生长,那么它们的生长速度会更快。
”4. 设计实验在提出假设后,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实验应该是可重复的,并且要包括控制变量、操作变量和观察变量。
在设计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对于植物生长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种植多个植物,然后测量它们的生长速度。
5. 收集数据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数据可以是数量化的,也可以是质性的。
收集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测量、观察、记录等。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分析数据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结论。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图表、图像等。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从而验证或推翻假设。
7. 得出结论在分析数据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回答提出的问题或验证假设。
结论应该是基于数据和实验证据的,要尽量客观和准确。
对于植物生长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较强光照下,植物的生长速度确实更快。
”8. 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相关的问题或展开新的实验。
科学探索的指南正确方法与步骤解析
科学探索的指南正确方法与步骤解析科学探索的指南:正确方法与步骤解析科学探索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具备正确的方法与步骤,能够有效提高科学探索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和步骤,并针对不同科学领域进行具体解析。
一、科学探索的方法科学探索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科学探索方法:1. 观察法:科学探索的第一步是观察,通过观察现象和事物的特征、性质等,发现问题和现象的规律性。
2. 实验法: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控制变量、观察测量,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3. 模型法:利用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等抽象和简化的方式来研究复杂的现象和问题,便于分析和探索其规律。
4. 统计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和趋势。
5.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对象、现象或场景之间的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并从中寻找规律性和原因。
二、科学探索的步骤解析科学探索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以确保研究的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下面将从问题提出、假设设立、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验证等方面解析科学探索的步骤。
1. 问题提出:科学探索的起点是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并能够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2. 假设设立: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知识和背景,提出可能的解释或答案,这些假设需要符合科学原理和实际情况。
3. 实验设计:根据假设和问题的要求,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
包括控制变量、操作步骤、观测指标等,并制定相应的实验流程。
4.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收集所得数据,并进行合理分析。
可以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图表、数据比较等方式来揭示规律和趋势。
5. 结论验证: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假设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并结合科学原理和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无法支持假设,则需要进一步调整方法和步骤。
三、不同科学领域的科学探索方法与步骤在不同的科学领域,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步骤会有所不同。
关于利用“十步探究学习法”学习本文的教学建议
关于利用“十步探究学习法”学习本文的教学建议(一)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正确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力求了解课文大意。
(二)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互相质疑问难。
提示: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课文,熟悉它的大概意思,从中找出自己的不明之处,为活动提供讨论依据。
(三)讨论读法。
如:“庆州界生子方虫”的朗读节奏应该是什么?为什么把这一句读成这样的节奏?等等。
提示:因为这是按意义划分的节奏。
(四)把读法确定后,教师用普通话正确地范读课文。
提示: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大意。
(五)读猜文意。
提示:同学们读完之后静想:这个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句子明白了,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让同学们勾画出来,准备好讨论突破。
学法提示:甲组向乙组质疑问难,乙组进行解答。
如果解答不准确,就由他们猜,如果再猜不中,最后由老师予以纠正。
如“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根据老师的提示同学们就可以把这句话弄明白了。
提示:旬日:十天。
虚词:“以:因为,因此。
(六)分组讨论,欣赏分析。
1.请同学们试一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短文。
2先猜后讨论,再明确如下词语:“之”“其”“谓”“傍不肯”等。
(七)师生互动,共同解疑。
提示:学生向学生发问,学生答不出,再向老师发问;师生讨论共同解决所有疑难,达到理解欣赏的目的。
(八)请同学们再朗读一遍课文,想一想“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还可以有哪些消灭“子方虫”的方法,比较起来,哪一种最合乎“绿色环保”理念。
“傍不肯”制服了“子方虫”使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无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九)讨论发挥:现代的农业生产中为什么有“粮食增产了,把人也害惨了”之说,请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来谈谈。
(十)完成“探究·练习”一、四。
科学探究教学法
科学探究教学法科学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形成结论等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教学模式以及实施过程,并分析其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原则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实施基于以下几个原则:1. 问题导向: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通过实践和思考,主动寻找答案。
2. 学生参与: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
3. 探索与实践: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
他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设备,观察现象,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从而深刻理解科学原理。
4. 多样化的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科学探究教学法还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和沟通、检查学生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科学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教学法涵盖了多种教学模式,其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提出问题和假设: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提出假设。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验证假设,并不断改进和修正。
2. 设计实验: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设计和执行实验,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他们需要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学习如何控制变量、收集有效数据以及正确解读实验结果。
3. 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和沟通能力。
4. 结果分享:学生需要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展示给其他同学或老师。
这种分享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科学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教师引入问题:教师引入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小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科学探究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自然规律和掌握实验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要想让孩子们的实验探究更加有效,就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明确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明确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学习、游戏或体验中,提出有关自然界或社会现象方面的问题。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些有趣的问题,众口难调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好的开始。
例如,学生们可能会询问:“为什么天上会下雨呢?”或者“为什么一些动物可以在水里呼吸而人类不能呢?”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鼓励孩子提出有趣的问题。
2.制定假设科学探究的下一步是制定假设。
在此阶段,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此进行实验验证。
例如,对于问题“为什么天上会下雨呢?”学生可以提出“因为云里面有水而云被风吹到地上便落下了”这个假设。
同时,需要提醒学生,解释事物的原因是科学探究的目的之一,但在这个阶段,科学家并没有确定这个假设的真实性,仅仅是一种未经证实的猜想。
3.设计实验制定假设之后,就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设计实验需要考虑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条件的控制、变量的排除、结果的分析等多个方面。
例如,对于假设“因为云里面有水而云被风吹到地上便落下了”,学生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将一碗装满热水的锅子放在桌子上,用一个透明的碟子盖住锅子,再在碟子上面放一些冰块,观察碗的表面会不会出现水珠,以及什么地方出现的水珠最多。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图书馆、网络等地类别查找资料,进一步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4.收集数据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是数字、符号、图表或文字描述等形式。
收集数据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验的过程,深刻理解自然规律。
5.分析数据经过实验收集的数据,我们需要进行分析。
在此阶段,学生需要对数据进行整合、分类和归纳等处理,既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例如,对于实验“因为云里面有水而云被风吹到地上便落下了”,我们需要分别比较在碗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水珠的多少以及碟子上面放冰块的数量是否会影响出现的水珠的多少。
小学二年级级科学科学探究的步骤指南
小学二年级级科学科学探究的步骤指南小学二年级科学探究的步骤指南科学探究是引导孩子们发现和理解自然现象的重要方法。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不仅能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科学探究的简易步骤指南,适合二年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使用,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目标: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的现象并提出问题。
例如,孩子们可以观察到“为什么冰块在夏天会融化得更快?”或“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会漂浮,而有些则会沉下去?”小贴士:鼓励孩子们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提出问题,不必担心问题是否复杂。
任何好奇心的提问都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目标:根据观察和知识做出合理的猜测。
方法:根据提出的问题,帮助孩子们做出初步的猜测或解释。
例如,对于冰块融化的问题,猜测可能是因为夏天气温高,冰块受热融化得更快。
小贴士:强调猜测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而是科学探究的一个起点。
鼓励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他们的猜测。
目标:通过实验验证猜测的正确性。
方法:帮助孩子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试他们的猜测。
例如,对于冰块融化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温度下冰块的融化速度。
准备两个相同的冰块,一个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在加热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融化情况。
小贴士:确保实验的设计简单、安全,并且所需的材料易于获取。
帮助孩子们明确实验的步骤和目标。
目标:实施实验并收集数据。
方法:让孩子们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例如,记录冰块在不同环境下融化的时间,并用表格或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小贴士:指导孩子们注意实验中的细节,如实验时间、环境条件等,并确保他们了解如何安全地操作实验材料。
目标:理解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方法:帮助孩子们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实验组的数据。
例如,分析哪个环境下冰块融化得更快,并讨论这些结果是否支持最初的猜测。
小贴士:讨论实验结果与假设之间的关系,帮助孩子们理解数据的意义,并引导他们总结实验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泰安市岱岳区教育局教研室二○一二年二月“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主体思路框架投石击水水波荡漾顺水推舟水深莫测五、投石问路六、乘风破浪七、兴风作浪推波助澜九、实践应用 水到渠成十、拓展延伸 源远流长“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泰安市岱岳区教育局教研室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重要作用,说明了“自行探究”是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是培养技能的重要手段。
美国兰本达教授根据一节课中师生各自活动所占的时间来评价一节课,他说:“如果师生活动时间各占一半,这节课就很一般;如果教师讲授指导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其他时间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完成教学任务,那这节课就算较好的了;如果教师仅用四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时间启发指导学生,其他时间全留给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提示现象,达到教学目的,这节课就是很棒的课。
”这是时间与经验的交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象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那样:“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
”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流,那么,如何做才是探究性学习,怎样才能搞好探究性学习活动?近几年来,我们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在探究性学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了“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
如果把小学科学课堂比作一次远航,它将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探究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潜能的航程。
教师将是这次远征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最亲密的伙伴。
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静谧、温情的港湾,但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内心涌动着探究的欲望。
此时的科学课堂只要在教师激发引导下,就会如同投石击水泛起美丽的涟漪。
一个个问题就如同一朵朵晶莹璀璨的浪花在水面上起舞。
水波荡漾间总有一朵浪花指引我们前行的航向,目标所在,教师就可顺势推舟入水和学生们一起踏上探索的征程。
但探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前面可能有暗礁流沙、峡湾险滩。
只有让学生知道前面的水深莫测才能激起他们思索的动力,只有大胆的猜测才能实现他们做水手的愿望。
大家可以一起发挥集体的智慧,先投石问路,在现存的条件下寻求远航的方式方法。
然后确定航线让他们乘风破浪大胆前行。
其间过程必然是曲折的,但只要具备劈风斩浪的勇气,齐心协力总会到达目标的彼岸。
经历了一次远航,可能前行的方式不同,但是大家可以交流、讨论,甚至兴风作浪,掀起探究的高潮。
因为这终将成为他们最大的人生经验和财富。
只要学生们掌握了在波涛汹涌间航行技巧,教师适当的推波助澜则可以使他们的认识升华,成为真正的水手。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远航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们创造未来,建构可能生活的基石。
只要在实践中提高了能力,掌握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科学的探究没有止境,只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受益终生,源远流长!每一节科学课的探究之旅都将使我们沉醉其中,心驰神往,或徜徉其间,欲罢不能。
一、激趣引入——投石击水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中首先要珍视并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态度基础等,给他们回顾和思考的机会,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探究主题。
如投石击水,打破平静,开启探索之旅。
儿童从家庭和社区进入学校,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儿童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脑来到教室的。
他们是带着对这个世界近十年的丰富经验和个人观点来到科学课的。
尤其是现在,儿童的环境中充满了丰富的刺激,形成了自己初步的看法。
尽管这些看法中有错漏粗疏之处,有些还不够全面,有些不够深刻,有些则是错误的,但这些原始观念正是儿童认识这个世界的开端,是学生建构起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新认识的起点。
学生自发感兴趣的、有需求的问题,他才乐于去探究和学习,才具有真正的内在动机。
也就是说,教育要变成儿童的需求,要符合儿童原有的经验和水平。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内部需求入手,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对什么问题有疑惑,想去研究。
努力做到开发和利用儿童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生成科学探究活动;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儿童的需求,激发儿童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只有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进一步的亲身探究,让他们亲身发现自己的已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之处,他们才会心服口服地审视、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提出或接受“更为科学”的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
这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是“顺应”与“同化”两方面统一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这些新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儿童的认知结构的、真正有意义的和有效力的“活知识”。
二、质疑问难——水波荡漾探究目的: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养成好习惯,激发探究兴趣。
一个个稚嫩、离奇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如水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晶莹而美丽。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大科学家卢瑟福也说过:科学不是用来死记硬背的一个个现成的事实或一条条定理定律;科学研究是使我们放眼世界并提出问题的一种方法。
科学教育专家也指出:“如何帮助儿童提出可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这是儿童理解科学活动的关键一步,在早期打下这种理解能力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刨根问底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年龄越小,就越喜欢问这问那,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种天性。
这一天性若不加以爱护,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使出于天真好奇的提问不能向高层次提问能力发展。
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对学生而言,提出问题并不难,难的是针对某一事物提出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要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提问题:①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②引导学生在怀疑流行说法中提出问题③引导学生在小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三、选择问题——顺水推舟探究目的: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能够选择有研究价值和可研究的问题,学会科学选择问题的方法。
按照学生的探究意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顺水推舟,选择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是获知求索的前奏,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但是,仅能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在不同的基础以及条件下,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具有研究价值和研究可能。
如果不能对问题进行合理筛选,将无法正确确立合适的研究方向,难于获得预期的答案。
所以,帮助学生真正学会提出适合科学探究的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环节中,注意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个交待,要落地有声,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简单的问题随即解决,深奥的问题以后解决,顺应学生意愿,结合现有条件确定本课研究问题。
在选择研究的问题时,应多提出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找到答案的问题。
四、猜想假设——水深莫测探究目的:预测是对未来事件做出的科学猜测,预测是由根据的推测,预测可以带动探究者的热情,预测往往成为新科学发现的先导,预测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水深莫测,就要积极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
经常奇思妙想是开启智慧创新的金钥匙,预见能力是一个人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要让学生养成遇问题主动猜想假设的习惯。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
就是说,预测、假设、猜想可以使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选定一个方向、确定一种思路。
我们生活中遇到好多这样的问题,比如:晚上走进家门,一开灯,灯不亮。
哎,是不是停电了?再回头看看周围的邻居,人家的灯都亮着,就自己家的灯不亮;是不是保险丝断了?……你会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测,然后你再去检查,到底是哪里出毛病了。
另外,预测发展了学生的直觉思维。
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人做事很干练,很聪明,就是说,他对某些事情能够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什么叫八九不离十,就是他猜对的可能性很大,这种直觉思维、顿悟思维是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教材中这样的训练很多,有专单元训练,如四年级上册《假设与搜集证据》,就是让孩子进行“假设”训练,让孩子慢慢的习惯怎么样去假设,明白假设的重要意义,提高预测能力;大多数都是分散到每一课的探究活动当中。
比如: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然后冲出一段距离,冲出去的这一段距离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当你提出问题以后,孩子就要回答,这时候的回答就是假设和预测的过程。
他可能认为和斜坡的坡度有关系:坡度越高冲下的力量就越大,冲出去就越远。
也可能认为跟车的重量有关系,还有的孩子可能认为和坡的长度有关系……这些假设、这些预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探求方法——投石问路探究目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
要经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选择的使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去自主解决问题。
投石问路,在探索中不断获取科学真知。
过去有一句俗语:要教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后来又有人提出: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常流水。
一桶水也好,常流水也好,都是讲教师要有很充分的很深厚的知识储备,但现在恐怕是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和教育要求了,所以现在提倡:不是老师给学生倒水,而是要带着孩子一块去打水。
孩子学会打水的方法,就可以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打水,去获取他所需要的知识。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要根据以下原则来确定:①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②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③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④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⑤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等。
六、合作探究——乘风破浪探究目的: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科学课学习,去解决问题。
这是探究式教学法的中心环节,重点环节,是获取科学真知的基础环节。
应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的作用,密切协作,大胆求索,乘风破浪,敢于与困难搏击与挑战。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实践和空间。
学生是不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最明显的表现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充足。
充足的时间是指学生有充足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时间。
在这段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里,学生可以从容地发现、提出问题;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研究问题;可以在失败中找原因;可以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可以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中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