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统计与概率人教A定稿版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3)课件:第二章 统计 2-1-2
反思与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2
现有60瓶牛奶,编号为1至60,若从中抽取6瓶检验,用系
统抽样方法确定所抽取的编号可能为( A ) A.3,13,23,33,43,53 C.5,8,31,36,48,54 解析 B.2,14,26,38,42,56 D.5,10,15,20,25,30
因为60瓶牛奶分别编号为1至60,所以把它们依次分成6组,每
)
A.从标有1~15号的15个球中,任选三个作样本,按从小号到大号的顺
序,随机选起点i0,以后选i0+5,i0+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选
B.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送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在一天时间内检
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五分钟抽一件产品进行检验 C.做某项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随机抽一个人进行询问调查,直 到达到事先规定的调查人数为止 D.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等)座位号为14的 观众留下来座谈
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具有如下特点: 项目 个体数目 特点 总体中个体无较大差异且个体数目较大 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分段间隔相等,在第一段内用 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编号,其余依次加上间隔的整数倍
明目标、知重点
抽取方式
概率特征
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是等可能抽样
知识点二 系统抽样的步骤
明目标、知重点
解析答案
题型三 系统抽样的设计 例3 某校高中二年级有253名学生,为了了解他们的视力情况,准备按 1∶5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试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抽取,并写出过程. 解 (1)先把这253名学生编号000,001,…,252; (2)用随机数法任取出3个号,从总体中剔除与这三个号对应的学生; (3)把余下的250名学生重新编号1,2,3,…,25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3.1.3概率的基本性质2
请判断那种正确?
例3甲,乙两人下棋,和棋的概率为1/2,乙获胜的概 率为1/3,求: (1)甲获胜的概率;(2)甲不输的概率。
分析:甲乙两人下棋,其结果有甲胜,和棋 ,乙胜三种,它们是互斥事件。 解(1)“甲获胜”是“和棋或乙胜” 的对立事件,所以甲获胜的概率是P=11/2-1/3=1/6。 (2)解法1,“甲不输”看作是“甲胜”, “和棋”这两个事件的并事件所以 P=1/6+1/2=2/3。解法2,“甲不输”看作是 “乙胜”的对立事件,P=1-1/3=2/3。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事件的关 系与运算 事件B包含 事件A
条件
符号
事件的相 等
并事件(或或A B) 件B一定发生 如果事件A发生,那么事件 A=B B一定发生,反过来也对.
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 A发生或事件B发生.
A∪ B (或A+B) A∩B (或AB)
P(A)=1-P(B)
4、概率的加法公式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有 P(A∪B)=P(A)+P(B) 5、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有: P(A∪B)=P(A)+P(B) =1 所以P(A)=1-P(B)
例1.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 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1/4,取到方块(事件B)的 概率是1/4。问: (1)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A
B
则有:事件D与事件F互斥
事件M与事件N互斥
6、对立事件
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 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A∩B=,P(A∪B)=1 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的含义是:这两个 事件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例如: M={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N={出现的点数为奇数} A B
新课标人教A版 必修三 第三章概率课件 (100张)
物体的大小常用质量、体积等 来度量,学习水平的高低常用考试 分数来衡量.对于随机事件,它发 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也希望用 一个数量来反映.
频数、频率的定义
频数: 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
若某一事件A出现的次数为nA,则称nA为 事件A出现的频数. 那么事件A出现的频率fn(A)等于什么? 频率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⑻老满煮熟了一只鸭子放在桌上,飞啦;
⑼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 随机事件 偶数点朝上; ⑽一袋中若干个球,其中有3个红球,小 明从中摸出3个球,都是红球。 随机事件
讲故事
1名数学家=10个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 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 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 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 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 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认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 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 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 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 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 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 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 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⑴在地球上,抛出的篮球会下落;
必然事件
必然事件 随机事件
⑵导体通电时,发热;
⑶在今天即将进行的NBA全明星赛中,
科比第一次投篮会进;
不可能事件 ⑷随意翻一下日历,翻到的日期为2月30日;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3:概率与统计中的数据分析与数学建模 课件
劳动节当日客流量X 1<X<3 3≤X≤5 X>5
频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4
4
以这10年的数据资料记录的3个区间客流量的频率作为每 年客流量在该区间段发生的概率,且每年劳动节当日客流量 相互独立.
该游船中心希望投入的A型游船尽可能被充分利用,但每 年劳动节当日A型游船最多使用量(单位:艘)要受当日客流量 X(单位:万人)的影响,其关系如表所示.
P(X=19)=2×0.2×0.2+2×0.4×0.2=0.24;
P(X=20)=2×0.2×0.4+0.2×0.2=0.2;
P(X=21)=2×0.2×0.2=0.08;P(X=22)=0.2×0.2=0.04;
所以X的分布列为
X 16 17 18
19
20 21 22
P 0.04 0.16 0.24 0.24 0.2 0.08 0.04
[解] (1)年龄在[42,47)内的游客人数为150,年龄在[47,52] 内的游客人数为100.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0人,则年龄 在[42,47)内的游客人数为6,年龄在[47,52]内的游客人数为4.
所以P(ξ=3)=CC34C14016=345. (2)①当投入1艘A型游船时.因客流量总大于1,则E(Y)= 3(万元). ②当投入2艘A型游船时, 若1<X<3,则Y=3-0.5=2.5,此时P(Y=2.5)=P(1<X<3) =120=15; 若X≥3,则Y=3×2=6,此时P(Y=6)=P(3≤X≤5)+ P(X>5)=45.
若X>5,则Y=3×3=9,此时P(Y=9)=P(X>5)=25.
此时Y的分布列如表:
Y
2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优秀教案(第三章概率)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优秀教案(第三章概率)(5)什么是事件A的频数与频率?什么是事件A的概率?(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观察:(1)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2)某人射击一次,中靶;(3)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这三个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或者发生或不一定发生的,是模棱两可的.2、活动做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观察它落地时哪一个面朝上.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试验,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通过试验,观察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可以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然后再给出概率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重视了掌握知识的过程,体现了试验、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具体如下:第一步每个人各取一枚硬币,做10次掷硬币试验,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和比例,填在下表:思考:试验结果与其他同学比较,你的结果和他们一致吗?为什么?第二步由组长把本小组同学的试验结果统计一下,填入下表.思考:与其他小组试验结果比较,正面朝上的比例一致吗?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实验,比较他们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每个人实验的结果、组与组之间实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从而说明实验结果的随机性,但组与组之间的差别会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小,小组的结果一般会比学生的结果更接近0.5.第三步用横轴为实验结果,仅取两个值:1(正面)和0(反面),纵轴为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画出你个人和所在小组的条形图,并进行比较,发现什么?第四步把全班实验结果收集起来,也用条形图表示.思考:这个条形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每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一般情况下,班级的结果应比多数小组的结果更接近0.5,从而让学生体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0.5附近.并把实验结果用条形图表示,这样既直观易懂,又可以与第二章统计的内容相呼应,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第五步请同学们找出掷硬币时“正面朝上”这个事件发生的规律性.思考:如果同学们重复一次上面的实验,全班汇总结果与这一次汇总结果一致吗?为什么?出现正面朝上的规律性: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由特殊事件转到一般事件,得出下面一般化的结论: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实验后,随着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从而得出频率、概率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关系.3、讨论结果:(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简称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random event),简称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用A,B,C,…表示.(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frequency);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 (A)=nnA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probability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An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 nA,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在实际问题中,通常事件的概率未知,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实验得到事件的频率会不同.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比如,一个硬币是质地均匀的,则掷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0.5,与做多少次实验无关.三、课堂练习:教材113页练习:1、2、3四、课堂小结:本节研究的是那些在相同条件下,可以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的随机事件,它们都具有频率稳定性,即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区间[0,1]内的某个常数上(即事件A的概率),这个常数越接近于1,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也就是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概率越接近于0,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说,概率就是用来度量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五、课后作业:全优设计板书设计:2、频率与概率教学反思:高一数学备课优秀教案课题:3.1.2 概率的意义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3.通过对概率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进而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理解概率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天气预报说昨天降水概率为90%,结果根本一点雨都没下,天气预报也太不准确了.”这是真的吗?为此我们必须学习概率的意义.二、新课讲解:1、提出问题:(1)有人说,既然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那么连续抛掷一枚硬币两次,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你认为这种想法正确吗?1,那么买 1 (2)如果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1000000张彩票一定能中奖吗?(3)在乒乓球比赛中,裁判员有时也用数名运动员伸出手指数的和的单数与双数来决定谁先发球,其具体规则是:让两名运动员背对背站立,规定一名运动员得单数胜,另一名运动员得双数胜,然后裁判员让两名运动员同时伸出一只手的手指,两个人的手指数的和为单数,则指定单数的运动员得到先发球权,若两个人的手指数的和为双数,则指定双数胜的运动员得到先发球权,你认为这个规则公平吗?(4)“天气预报说昨天降水概率为90%,结果根本一点雨都没下,天气预报也太不准确了.”学了概率后,你能给出解释吗?(5)阅读课本的内容了解孟德尔与遗传学. (6)如果连续10次掷一枚骰子,结果都是出现1点.你认为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吗?为什么?2、讨论结果:(1)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通过具体的试验可以发现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两次正面朝上”“两次反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而且其概率分别为0.25,0.25,0.5. (2)不一定能中奖,因为买1 000张彩票相当于做1 000次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即每张彩票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因此,1 000张彩票中可能没有一张中奖,也可能有一张、两张乃至多张中奖.(3)规则是公平的.(4)天气预报的“降水”是一个随机事件,因此,“昨天没有下雨”并不说明“昨天的降水概率为90%”的天气预报是错误的.(5)奥地利遗传学家(G.Mendel,1822—1884)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下表为试验结果(其中F1为第一子代,F为第二子代):2孟德尔发现第一子代对于一种性状为必然事件,其可能性为100%,另一种性状的可能性为0,而第二子代对于前一种性状的可能性约为75%,后一种性状的可能性约为25%,通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实际上,孟德尔是从某种性状发生的频率作出估计的.(6)利用刚学过的概率知识我们可以进行推断,如果它是均匀的,通过试验和观察,可以发现出1,从而连续10次出现各个面的可能性都应该是61)10≈0.000 000 001 653 8,现1点的概率为(6这在一次试验(即连续10次投掷一枚骰子)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而当骰子不均匀时,特别是当6点的那面比较重时(例如灌了铅或水银),会使出现1点的概率最大,更有可能连续10次出现1点.现在我们面临两种可能的决策:一种是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另一种是这枚骰子的质地不均匀.当连续10次投掷这枚骰子,结果都是出现1点,这时我们更愿意接受第二种情况:这枚骰子靠近6点的那面比较重.原因是在第二种假设下,更有可能出现10个1点.如果我们面临的是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例如对上述思考题所作的推断.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极大似然法.极大似然法是统计中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之一.如果我们的判断结论能够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那么判断正确的可能性也最大.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似然法.似然法是统计中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之一.三、例题讲解:例 1 为了估计水库中的鱼的尾数,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先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2 000尾,给每尾鱼作上记号,不影响其存活,然后放回水库.经过适当的时间,让其和水库中其余的鱼充分混合,再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500尾,查看其中有记号的鱼,设有40尾. 试根据上述数据,估计水库内鱼的尾数.分析:学生先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教师指导,这实际上是概率问题,即2 000尾鱼在水库中占所有鱼的百分比,特别是500尾中带记号的有40尾,40,就说明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中带记号的概率为500问题可解.解:设水库中鱼的尾数为n,A={带有记号的鱼},则有P(A)=n 2000. ① 因P(A)≈50040,②由①②得500402000n ,解得n≈25 000. 所以估计水库中约有鱼25 000尾.四、课堂练习:教材第118页练习:1、2、3、 五、课堂小结:概率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随机现象的科学,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是认识、理解现实生活中有关概率的实例的关键,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形成概率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来理解现实世界,主动参与对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感受和探索.通过以上例题与练习可以感到,数学特别是概率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它们已经不是数学家手中的抽象理论,而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从彩票中奖,到证券分析;从基因工程,到法律诉讼;从市场调查,到经济宏观调控;概率无处不在.六、课后作业:习题3.1A组2、3.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高一数学备课优秀教案课题: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通过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进行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的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①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②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③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教学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运会中某省派两名女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她们夺取冠军的概率分别是2/7和1/5,则该省夺取该次冠军的概率是2/7+1/5,对吗?为什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概率的基本性质.二、新课讲解:Ⅰ、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提出问题在掷骰子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3点},C4={出现4点},C5={出现5点},C6={出现6点},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说明这些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并定义一些新的事件.(1)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发生的事件有哪些?反之,成立吗?(2)如果事件C2发生或C4发生或C6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3)如果事件D2与事件H同时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4)事件D3与事件F能同时发生吗?(5)事件G与事件H能同时发生吗?它们两个事件有什么关系?2、活动:学生思考或交流,教师提示点拨,事件与事件的关系要判断准确.3、讨论结果:(1)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发生的事件有D1,E,D3,H,反之,如果事件D1,E,D3,H分别成立,能推出事件C1发生的只有D1.(2)如果事件C2发生或C4发生或C6发生,就意味着事件G发生.(3)如果事件D2与事件H同时发生,就意味着C5事件发生.(4)事件D3与事件F不能同时发生.(5)事件G与事件H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4、总结:由此我们得到事件A,B的关系和运算如下:①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我们说事件B包含事件A(或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为B⊇A(或A⊆B),不可能事件记为∅,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②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反之也成立,(若B⊇A同时A⊆B),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即A=B.如C1=D1.③如果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为A∪B或A+B.④如果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 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为A∩B或AB.⑤如果A∩B为不可能事件(A∩B= ),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即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⑥如果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即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Ⅱ、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提出以下问题:(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多少?(2)必然事件的概率是多少?(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多少?(4)互斥事件的概率应怎样计算?(5)对立事件的概率应怎样计算?2、活动: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结合自己对各种事件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概率的意义: (1)由于事件的频数总是小于或等于试验的次数,所以,频率在0—1之间,因而概率的取值范围也在0—1之间.(2)必然事件是在试验中一定要发生的事件,所以频率为1,因而概率是1.(3)不可能事件是在试验中一定不发生的事件,所以频率为0,因而概率是0.(4)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事件B发生的频数之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等于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5)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则A∪B的频率为1,因而概率是1,由(4)可知事件B的概率是1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差.3、讨论结果:(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1之间,即0≤P(A)≤1.(2)必然事件的概率是 1.如在掷骰子试验中,E={出现的点数小于7},因此P(E)=1.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如在掷骰子试验中,F={出现的点数大于6},因此P(F)=0. (4)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事件B发生的频数之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等于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即P(A∪B)=P(A)+P(B),这就是概率的加法公式.也称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 (5)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P(A∪B)=1.所以1=P(A)+P(B),P(B)=1-P(A),P(A)=1-P(B).如在掷骰子试验中,事件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与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互为对立事件,因此P(G)=1-P(H).三、例题讲解:例: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1,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41,问:取到方块(事件B)的概率是4(1)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活动:学生先思考或交流,教师及时指导提示,事件C是事件A与事件B的并,且A与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与事件D是对立事件,因此P(D)=1-P(C).解:(1)因为C=A∪B,且A与B不会同时发生,所以事件A与事件B互斥,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1.得P(C)=P(A)+P(B)=2(2)事件C与事件D互斥,且C∪D为必然事件,因此事件C与事件D是对立事1.件,P(D)=1-P(C)=2四、课堂练习:教材第121页练习:1、2、3、4、5五、课堂小结:1.概率的基本性质是学习概率的基础.不可能事件一定不出现,因此其概率为0,必然事件一定发生,因此其概率为 1.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概率等于A发生的概率与B发生的概率的和,从而有公式P(A∪B)=P(A)+P(B);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2.在利用概率的性质时,一定要注意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①事件A发生B不发生;②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六、课后作业:习题3.1A组5,B组1、2.预习教材3.2.1教学反思:高一数学备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模拟试验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观察类比各个试验,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树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性地理解世界,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义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注意公式:P (A )=总的基本事件个数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A 的使用条件——古典概型,体现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结果只有2个,即“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2)一个盒子中有10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以号码1,2,3,...,10,从中任取一球,只有10种不同的结果,即标号为1,2,3, (10)思考讨论根据上述情况,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新课讲解:1、提出问题: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分别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要求每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2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学科代表汇总;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分别记录“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的次数,要求每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6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学科代表汇总. (1)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来求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好不好?为什么?(2)根据以前的学习,上述两个模拟试验的每个结果之间都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基本事件?基本事件具有什么特点?(4)什么是古典概型?它具有什么特点?(5)对于古典概型,应怎样计算事件的概率?2、活动:学生展示模拟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试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感受,讨论可能出现的情况,师生共同汇总方法、结果和感受.3、讨论结果:(1)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来求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不好,因为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同时我们只是把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近似地认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存在一定的误差.(2)上述试验一的两个结果是“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0.5.上述试验二的6个结果是“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它们也都是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是相等1.的,都是6(3)根据以前的学习,上述试验一的两个结果“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上述试验二的6个结果“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像这类随机事件我们称为基本事件(elementary event);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基本事件具有如下的两个特点:①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②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4)在一个试验中如果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classical models of probability),简称古典概型.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如下图,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5)古典概型,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对于实验一中,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与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即P (“正面朝上”)=P (“反面朝上”) 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 (“正面朝上”)+P (“反面朝上”)=P (必然事件)=1.因此P (“正面朝上”)=P (“反面朝上”)=21. 即P (“出现正面朝上”)=基本事件的总数数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出现正面朝上""21 . 试验二中,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相等,即P (“1点”)=P (“2点”)=P (“3点”)=P (“4点”)=P (“5点”)=P (“6点”). 反复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我们有P (“1点”)+P (“2点”)+P (“3点”)+P (“4点”)+P (“5点”)+P (“6点”)=P (必然事件)=1.所以P (“1点”)=P (“2点”)=P (“3点”)=P (“4点”)=P (“5点”)=P (“6点”)=61. 进一步地,利用加法公式还可以计算这个试验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例如,P (“出现偶数点”)=P (“2点”)+P (“4点”)+P (“6点”)=61+61+61=63=21. 即P (“出现偶数点”)=基本事件的总数数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出现偶数点""63 . 因此根据上述两则模拟试验,可以概括总结出,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为:P (A )=基本事件的总数数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A . 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 ①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②要找出随机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三、例题讲解:例1 从字母a,b,c,d 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活动:师生交流或讨论,我们可以按照字典排序的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列出来.解:基本事件共有6个:A={a,b},B={a,c},C={a,d},D={b,c},E={b,d},F。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三)配套课件:3.1.3概率的基本性质.pptx
1 2345
3.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3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 事件是( ) A.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B.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 C.至少有一个红球与至少有一个白球 D.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两个红球
解析答案
1 2345
4.一商店有奖促销活动中有一等奖与二等奖两个奖项,中一等奖的概率
解析答案
类型二 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例2 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 心(事件A)的概率是14,取到方块(事件B)的概率是14,问: (1)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解 因为C=A∪B,且A与B不会同时发生, 所以事件A与事件B互斥,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C)=P(A)+P(B)=12.
解析答案
(4)“至少有1名男生”和“全是女生”. 解 是互斥事件. 理由是:“至少有1名男生”包括“1名男生、1名女生”和“2名都是男生” 两种结果,它和“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时发生.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1 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试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 哪些是对立事件? 事件A :命中环数大于7环; 事件B :命中环数为10环; 事件C :命中环数小于6环; 事件D :命中环数为6、7、8、9、10环. 解 A 与C 互斥(不可能同时发生),B 与C 互斥,C 与D 互斥,C 与D 是 对立事件(至少一个发生).
答案
知识点二 事件的运算 思考 一粒骰子掷一次,记事件C={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事件D={出 现的点数小于3},当事件C,D都发生时,掷出的点数是多少?事件C, D至少有一个发生时呢? 答案 事件C,D都发生,即掷出的点数为偶数且小于3,故此时掷出的点 数为2,事件C,D至少一个发生,掷出的点数可以是1,2,4,6.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复习(新人教A版)ppt课件
8
乙班
15 4
8 8 3 2 16 2 5 6 9 9 1 0 17 0 3 3 7 9 2 18 1
169 , 方差S 2= 170
57.2
平均数x =
(2)若乙班也随机抽取了10名同学的身高(cm),经计算,这十个数 据的平均数也是 63。您如何评价这两个班级的身高分布状 158 162 163 170 168,方差为 168 170 171 179 179 182 况?
抽样的常用方法
三类随机抽样中每个概率相等. .
抽签法 简单随机抽样 等 概 率 抽 样 随机数表法 总体个数较少
第一段用简单随 系统抽样 机抽样
总体个数较多 各部分差异明显
每一层用简单随 分层抽样 机抽样
• 小商品价格指数以星期为周期,每周发布一次;小商品市场景气指数以月份为周期,每月发布
A. ①用简单随机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B. 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C. ①用系统抽样法,②用分层抽样法 D. 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例题 ——1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4. 为了解高一年级 500名同学的视力情况,试用系统抽样从中抽取50名同 学进行检查。 编号 分段 定首号
0.026
频率/组距
0.50
[150,170)
[170,190)
4
5
0.04
0.05
0.36 0.50 0.05
0.022
0.018 0.014 0.36
[190,210)
[210,230) [230,250]
36
50
0.010 0.006
统计概率的介绍—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选择抽样方法的原则: 1、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比较均匀; 2、容易实施。
22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核心问题:用样本的信息估计总体 信息
形象的比喻:由部分推断总体
案例:居民月用水量的分布情况
23
茎叶图
乙
甲
08
52 1 346
54 2 368
976611 3 389
94 4
051
24
茎叶图的画法
8
一、与大纲教材的区别 二、具体内容的介绍
9
一、与大纲教材的区别
➢ 先讲统计后讲概率
➢ 在没讲排列组合的情况下计算
事件发生的概率
➢ 重视对概率的意义和统计思想的
理解
➢ 增加了茎叶图、随机模拟、几何
概型等方面的内容
10
➢ 先讲统计后讲概率
1、考虑到统计与概率学科发展的历史 是先有统计,为了研究统计结论的 可靠性问题,概率得到了发展;
31
“离散程度”——方差与标准差
• 有多种方法表述“离散程度”。
• 方差的数学性质好,但是抗坏
数据的能力差。
• 可用容量为2的样本解释方差
与标准差的直观含义。
• 有时解释成稳定性。
x1
x
x2
x1
x2
2
2
32
统计案例
1、居民月均用水量的案例,确定居 民月均用水量的标准a。 2、研究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之间关 系的案例。 3、研究气温对热饮销售的影响的案 例。
关和负相关。
7
本章内容: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学习随机抽样、用 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 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思想, 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通 过实习作业,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 与处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思维 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教法与学法: 1、准确把握教学要求;2、加强相关知 识的联系性,强调数学思想方法;3、 恰当使用信息技术 。
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教案
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教案
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全部教案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3.1.1—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第一、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概率的基本性质_课件7
规律总结:求复杂事件的概率通常有两种方法:
(1)将所求事件转化面几个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和事件;
(2)若将一个较复杂的事件转化为几个互斥事件的和
事件时,需要分类大多,而其对立面的分类较少,可考
如图所示.
2.事件的运算 (1)并事件.
若某事件C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__或___事件B发生, 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__并__事__件____(或和事件), 记作C=__A__∪_B___(或C=A+B). [拓展] 类比集合的运算,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
可用图表示,即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
B.0.5
C.0.6
D.1
[答案] A
[解析] P (B)=1-P (A)=0.4.
5.已知P (A)=0.1,P (B)=0.2,且A与B是互斥事 件,则P (A∪B)=________.
[答案] 0.3
[解析] P (A∪B)=P (A)+P (B)=0.1+0.2=0.3.
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Ø) 事件B包含于事件A(B⊆A) 事件B与事件A相等(B=A) 事件B与事件A的并事件(B∪A) 事件B与事件A的交事件(B∩A) 事件B与事件A互斥(B∩A=Ø) 事件A的对立事件
集合 全集 空集(Ø) 集合B包含于集合A(B⊆A) 集合B与集合A相等(B=A) 集合B与集合A的并集(B∪A) 集合B与集合A的交集(B∩A) 集合B与集合A的交集为空集(B∩A=Ø) 集合A的补集(∁UA)
30 300
的被调查者闯红灯,则被调查者中的600人中大约有60人闯过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第三章概率的基本性质1.pptx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概率的基本性质
使用教材:人教版必修3
新课引入
掷骰子试验中的事件
C1=﹛出现的点数=1﹜,C2=﹛出现的点数数=5﹜,C6=﹛出现的点数=6﹜. 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 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 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
集合的并→两事件的并事件(和事件)
集合的交→两事件的交事件(积事件)
例如:两集合A∪B,表示此集合中的任意元素 或者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而两事件A和B 的并事件A∪B发生,表示或者事件A发生,或
者事件B发生.
思考:掷骰子试验中:G∪D3=? G∪D3=﹛1,2,3,4,6﹜
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 定是对立事件。
练习
判断下列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是不是对立事件?
⑴某射手射击一次,命中的环数大于8与命中的环数 小于8;
⑵统计一个班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不低于 75分与平均分不高于75分;
⑶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至 少有一个白球和都是红球。
特别地,若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 P(A∪B)=1=P(A)+P(B)→P(A)=1-P(B).
例: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
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1取到方片(事
件B)的概率是.
1 4
4
问:⑴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⑵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⑴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的应用。 ⑵对立事件概率的计算。
课堂小结
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7.1.2全概率公式课件
解:设事件A表示“取到的产品为正品”,B1,B2,B3分别表示“产品 由甲、乙、丙厂生产”
P(B1)=0.2,P(B2)=0.3,P(B3)=0.5, P(A|B1)=0.95, P(A|B2)=0.90, P(A|B3)=0.80,
3
P(A)= Σ P(Bi) P(A|Bi) i=1
n
Σ P(Ai) P(B|Ai)
i=1
该公式于1763年由贝叶斯(Bayes)给出. 它是在视察到事件B已 产生的条件下,寻找导致B产生的每个原因的概率.
Bayes公式的使用
我们把事件B看作某一过程的结果, 把 A1, A2, , An 看作该过程的若干个原 因,
根据历史资料,每一原因产生的概率已知, 即 PAn 已知
探究点2 贝叶斯公式
有三个箱子,分别编号为1,2,3,1号箱装有1个红球4个白球, 2号箱装有2红球3白球,3号箱装有3红球. 某人从三箱中任取一箱, 从中任意摸出一球,发现是红球,求该球是取自1号箱的概率 .
记 Ai={球取自i号箱}, i=1,2,3; B ={取得红球}
求P(A1|B).
P(A1|B)
设A表示“该考生会做这道题”,B表示“该考生选出正确答案”,则 P(A)=0.85,P( A )=0.15, P(B|A)=1,P(B| A )=0.25.
(1)由全概率公式得 P(B)=P(A)P(B|A)+P( A )P(B| A ) =0.85×1+0.15×0.25=0.887 5.
(2)由贝叶斯公式得 P(A|B)=PAPB|A=0.85×1≈0.958. PB 0.887 5
=
P(A1B) P(B)
= P(A1)P(B|A1) = 0.25×0.06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概率知识补充.pptx
2019/10/24
27 9
14
3.从含有2件正品a1,a2和1件次品b1的3件产品中抽样检 查,每次任取1件,每次取出后放回,连续抽取两次,求 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1件次品的概率.
全优64页变式训练
解析:两件产品中恰有1件次品可分成两类:
①先正后次,概率为:2 1 2 ; 33 9
②先次后正,概率为: 1 2 2 ;
33 9
两件产品中恰有1件次品的概率为 2 2 4。
99 9
2019/10/24
15
2.一个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6个白球,5个黑球,从中随机
抽2个球,抽到白球、黑球各1个的概率为()
A. 6
B. 1
C. 2
D. 1 全优64页基础夯实
11
5
11
10
解析:抽到白球、黑球各1个可分成两类: ①先白球后黑球,概率为 6 5 3 ;
7 7 7种;
三人在不同的3天的方法数有7 6 5种;
三人恰好在不同的3天里劳动的概率为
2019/10/24
765 777
30 。 49
全优64页基础夯实 18
课本134页A2B1B2(1) 课本133页A1
2019/10/24
19
(2)分步──步步相乘.
(3)可以把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理解成“p且q”,
所以“步”与“步”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连续的,不间断的,
缺一不可。
2019/10/24
12
2.用三种不同颜色给图中3个矩形随机涂色,每个矩形 只涂一种颜色,求:
(1)3个矩形颜色都相同的概率; (2)3个矩形颜色都不同的概率. 全优63页变式训练
判断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统计与概率人教A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统计第一讲统计与统计案例§1.1 简单随机抽样1.定义: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__________________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________,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__.(1)[教材习题改编]2017年1月6日~8日某重点中学在毕业班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为了了解全年级100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成绩单,下面说法:①1000名学生是总体;②每名学生是个体;③1000名学生的成绩是一个个体;④样本的容量是100.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_.(2)[教材习题改编]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居民某天的阅读时间,从中抽取了200名居民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5000名居民的阅读时间的全体是( )A.总体B.个体C.样本的容量D.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频数问题:频数=样本容量×频率.[2017·湖北武汉武昌区模拟]已知某地区中小学生人数和近视情况如下表所示.为了解该地区中小学生近视形成的原因,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的学生进行调查,则(1)样本容量为__________;(2)抽取的高中生中,近视的人数为________.【典题1】(1)老师在班级50名学生中,依次抽取学号为5,10,15,20,25,30,35,40,45,50的学生进行作业检查,这种抽样方法是( ) A.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以上都不是(2)下面的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的是( )A.在某年明信片销售活动中,规定每100万张为一个开奖组,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号码的后四位为2709的为三等奖B.某车间包装一种产品,在自动包装的传送带上,每隔30分钟抽一包产品,称其重量是否合格C.某学校分别从行政人员、教师、后勤人员中抽取2人、14人、4人了解学校机构改革的意见D.用抽签法从10件产品中选取3件进行质量检验§1.2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1)定义: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________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________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也称为机械抽样).(2)适用范围:适用于________很多且________总体抽样.(1)[教材习题改编]为规范学校办学,省教育厅督察组对某所高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抽到的班级一共有52名学生,现将该班学生随机编号,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的样本,已知7号、33号、46号同学在样本中,那么样本中还有一位同学的编号应为( )A.13B.19C.20D.51(2)[教材习题改编]为了检查某超市货架上的饮料是否含有塑化剂,要从编号依次为1到50的塑料瓶装饮料中抽取5瓶进行检验,用系统抽样的方法确定所选取的5瓶饮料的编号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5,10,15,20,25②2,4,8,16,32③1,2,3,4,5④7,17,27,37,47[典题2] (1)为了解10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分段的间隔为( )A.50B.40C.25D.20(2)[2017·豫晋冀高三第二次调研]某校三个年级共有24个班,学校为了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况,将每个班编号,依次为1到24,现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4个班进行调查,若抽到编号之和为48,则抽到的最小编号为( )A.2B.3C.4D.5§1.3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1)定义:在抽样时,将总体______________的层,然后按照__________,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2)分层抽样的应用范围:当总体是由__________几个部分组成时,往往选用分层抽样.(1)[教材习题改编]一支田径队共有运动员98人,其中女运动员42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样本,每名运动员被抽到的概率都是,则应抽取男运动员________人.(2)[教材习题改编]某校高一年级有900名学生,其中女生400名.按男女比例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年级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5的样本,则应抽取的男生人数为________.分层抽样:差异明显;按比例抽样.某工厂生产A,B,C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品数量之比依次为k∶5∶3,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一个容量为120的样本,已知A种型号的产品共抽取了24件,则C种型号产品抽取的件数为__________.[典题3](1)[2017·云南统一复习检测]某公司员工对户外运动分别持“喜欢”“不喜欢”和“一般”三种态度,其中持“一般”态度的比持“不喜欢”态度的多12人,按分层抽样方法从该公司全体员工中选出部分员工座谈户外运动,如果选出的人有6位对户外运动持“喜欢”态度,有1位对户外运动持“不喜欢”态度,3位持“一般”态度.那么这个公司全体员工中对户外运动持“喜欢”态度的人数为( ) A.36B.30C.24D.18(2)某学校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分布如下表(每名同学只参加一个小组)(单位:人).学校要对这三个小组的活动效果进行抽样调查,按小组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参加这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中抽取30人,结果篮球组被抽出12人,则a的值为________.第二讲样本估计总体§2.1 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直方图(1)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________与________的差);②决定________与________;③将数据________;④列_______________;⑤画________________.(2)频率分布折线图和总体密度曲线①频率分布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________,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②总体密度曲线: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作图时____________增加,________减小,相应的频率分布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统计中称这条光滑曲线为总体密度曲线.(1)[教材习题改编]如图是容量为150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样本数据落在[6,10)内的频数为__________.(2)[教材习题改编]有一个容量为66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11.5,15.5),2;[15.5,19.5),4;[19.5,23.5),9;[23.5,27.5),18;[27.5,31.5),11;[31.5,35.5),12;[35.5,39.5),7;[39.5,43.5),3.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数据落在[31.5,43.5)内的概率约是__________.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平均值某次月考后,从所有考生中随机抽取5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该次考试数学成绩的中位数的估计值是__________.[典题1] (1)某电子商务公司对10000名网络购物者2014年度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消费金额(单位:万元)都在区间[0.3,0.9]内,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①直方图中的a=________;②在这些购物者中,消费金额在区间[0.5,0.9]内的购物者的人数为________.§2.2 茎叶图1.统计中还有一种被用来表示数据的图叫茎叶图,茎是指中间一列数,叶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来的数.当样本数据较少时,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效果较好,它不但可以保留所有信息,而且可以随时记录,给数据的记录和表示都带来方便.2.茎叶图的优点茎叶图的优点是可以________原始数据,而且可以________记录,这对数据的记录和表示都能带来方便.[教材习题改编]对某商店一个月内每天的顾客人数进行了统计,得到样本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该样本的中位数、众数、极差分别是__________.茎叶图:分不清茎、叶数字代表的意义.[2017·河南郑州质量检测]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若它们的中位数相同,平均数也相同,则图中的m,n的比值=__________.§2.3 样本数据的特征(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2)标准差、方差①标准差: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表示,s=.②方差:标准差的平方.s2=[(x-)2+(x2-)2+…+(x n-)2],其中x i(i=1,2,3,…,n)是________,n是1________,是___________.(3)平均数、方差公式的推广若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方差为s2,则数据mx1+a,mx2+a,…,mx n+a 的平均数为m+a,方差为m2s2.[考情聚焦] 样本的数字特征是每年高考的热点,且常与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等知识相结合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命题角度:角度一与频率分布直方图交汇命题[典题3]某城市100户居民的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度),以[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260,280),[280,300]分组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求直方图中x的值;(2)求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3)在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240,260),[260,280),[280,300]的四组用户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1户居民,则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多少户?角度二与优化决策问题交汇命题[典题5] (1)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某运动会射击项目选拔赛,四人的平均成绩和方差如下表所示:从这四个人中选择一人参加该运动会射击项目比赛,最佳人选是( )A.甲B.乙C.丙D.丁第三讲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3.1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1)常见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________;与函数关系不同,________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2)从散点图上看,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________,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为________.对回归系数的理解:解释变量;预报变量.某工厂工人月工资y(元)依劳动产值x(万元)变化的回归直线方程为=600+900x,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劳动产值为10000元时,工资为500元;②劳动产值提高10000元时,工资提高1500元;③劳动产值提高10000元时,工资提高900元;④劳动产值为10000元时,工资为900元.[典题1] (1)下列四个散点图中,变量x与y之间具有负的线性相关关系的是( ) ABCD§3.2线性回归分析1.回归分析(1)对具有________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叫回归分析.其基本步骤是:①画散点图;②求_________________;③用回归直线方程作预报.2.回归直线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____________附近,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3.回归直线方程的求法——最小二乘法设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x,y的一组观察值为(x i,y i)(i=1,2,…,n),则回归直线方程=x+的系数为:其中=i,y=i,(,)称为样本点的____________.[教材习题改编]已知回归直线的斜率的估计值为 1.23,样本点的中心为(4,5),则回归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变量的相关关系:散点图;回归直线过(,).某工厂经过技术改造后,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x(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y(吨标准煤)有如下几组样本数据.据相关性检验,y与x具有线性相关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求得回归直线的斜率为0.7,那么当产量x=10吨时,估计相应的生产能耗为__________吨标准煤.[点石成金] 1.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2.对变量值的预测若已知回归直线方程(方程中无参数),则(1)可以直接将数值代入求得特定要求下的预测值;(2)值是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的变化值,因此可以求出自变量变化情况下对应的因变量的变化值.若回归直线方程中有参数,则根据回归直线一定过点(,)求出参数值,得到回归直线方程,进而完成预测.[2017·甘肃联合诊断]对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x,y有一组观测数据(x i,y i)(i=1,2,…,8),其回归直线方程是=x+a,且x1+x2+x3+…+x8=2(y1+y2+y3+…+y8)=6,则实数a的值是(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