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5个中医养生秘诀
中医日常养生方法
![中医日常养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9a4e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a.png)
中医日常养生方法
中医日常养生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和辛辣
食物。
同时,要避免暴饮暴食,保持七分饱的状态。
2.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
中医建议
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但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
3.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会影响身体健康,要保持心情平和、愉悦,避免过度焦虑、
抑郁等情绪。
4.针灸按摩:针灸和按摩是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舒缓肌肉疲劳。
但进行针灸和按摩时要注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医生。
5.中药调理:中药可以调整身体内部环境,增强身体免疫力。
但使用中药时要遵循医
生的建议,不要自行使用。
6.顺应四时:中医认为人体要顺应自然四季的变化,根据季节特点进行养生。
例如,
春季宜多运动,夏季宜多吃清淡食物,秋季宜多喝水保湿,冬季宜多吃温补食物。
7.保持良好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熬夜;保持口腔卫生,每天刷牙两次;避免长时间坐立不动,适时起来活动身体等。
总之,中医日常养生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秘诀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0c003e4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4.png)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秘诀中医养生秉承“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身体的五脏是人体内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调养五脏能够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秘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心脏调养心脏是人体的泵,对全身的血液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心脏调养的关键在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尽量保持心情愉快。
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少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坚果类食物。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二、肺脏调养肺脏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具有过滤空气、吸收氧气的作用。
肺脏调养的方法之一是注意呼吸方式,练习深呼吸有助于增加肺活量。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避免暴露在高污染的环境中。
中医认为,肺喜干燥,因此可以通过吃些梨子、百合和薏苡仁等食物来滋润肺脏,并多喝温水以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三、肝脏调养肝脏是人体内的解毒器官,调控体内的代谢功能。
肝脏调养的重点在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愤怒和焦虑。
此外,饮食方面应当注意少吃辛辣和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
按摩肝脏周围的穴位,如行间穴和太冲穴,有助于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保持其正常功能。
四、脾脏调养脾脏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是人体营养的来源。
脾脏调养首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过度饮食。
中医强调适当的饮食习惯,如饭后散步、少食多餐、避免过度饮食等。
此外,脾脏还需要保持足够的休息和良好的作息规律,尽量避免熬夜。
五、肾脏调养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对身体内废物的排出和水盐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肾脏调养的方法之一是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喝足够的水有助于肾脏的排毒功能。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如胡萝卜、瘦肉和鱼类等,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
日常生活中的中医养生之道
![日常生活中的中医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4620ad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d.png)
日常生活中的中医养生之道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养生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是:预防为主,调整阴阳平衡,保持身心健康。
以下从饮食、锻炼、睡眠、情绪、穴位按摩等方面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中医养生之道。
饮食篇中医养生中的饮食十分注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以达到保健效果。
首先,建议减少精制白面粉、白米饭等大量的食物摄入,而应该增加杂粮、豆类等纤维质、矿物质多的食物。
其次,提倡荤素搭配,减少动物脂肪,增加蛋白质来源,保证摄取适量的蛋白质。
最后,应该避免大量使用味精、色素等人造添加剂的食品,尽量选择原料简单、营养丰富的食材。
锻炼篇中医养生的锻炼方式非常多样,从中医角度出发,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才是最好的。
建议每天早晨起床后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拳等。
还可以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瑜伽、拉伸、冥想等,有助于舒缓身心、调整身体机能。
另外,建议尽量选择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同时锻炼身体。
睡眠篇中医养生中的睡眠方式很重要,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的休息、调节内分泌系统。
建议晚餐后2-3小时就寝,尽量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不熬夜,不过度激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另外,可以通过冥想、失眠穴位按摩等方式促进睡眠。
情绪篇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医养生提倡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多思考积极、正面的内容。
如果情绪出现波动,可以通过冥想、呼吸技巧、旅游等方式来舒缓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穴位按摩篇中医养生中的穴位按摩法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建议定期进行穴位按摩,如足三里、太冲、合谷、风池等穴位。
按摩时注意按摩节奏、按摩位点、按摩强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总结中医养生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养生方式,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形成自己的健康理念,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坚持中医养生的方法,就可以保持身心健康,活得更加美好、快乐。
生活中的中医道理
![生活中的中医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0fa57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6.png)
生活中的中医道理中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总结出来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的医学。
它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强调预防和调理,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验和运用中医的道理。
一、饮食养生中医认为,食物不仅是人类维持生命的能量来源,还具有养生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搭配能够滋养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中医饮食养生讲究五味调和,避免偏食偏嗜,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药膳疗法。
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需求和季节变化来调整饮食结构,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二、起居有常中医强调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
起居有常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提高抵抗力。
我们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原则,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此外,还要注意保暖防寒,遵循四季养生法则,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三、运动保健中医认为,运动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预防疾病。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运动要适量,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损伤。
四、情志调养中医重视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避免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波动。
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倾诉和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五、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以辨证施治为核心,根据病因、病机、病症来进行治疗。
中医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我们要了解中医的治疗原理,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物,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
总之,生活中的中医道理贯穿在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和治疗等方面。
学习和运用这些道理,能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抵御疾病。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生保健,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中医养生五行养生的日常生活
![中医养生五行养生的日常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2b057e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5.png)
中医养生五行养生的日常生活在中医养生理论中,五行学说是一种重要的观念,它认为自然界和人体的五个基本元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和养生。
根据五行学说,中医提出了一套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方法,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食物、运动、情绪、睡眠和环境等方面探讨中医养生五行的日常生活。
1. 木行(食物):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酸、苦味。
因此,食物选择上应多摄入具有养肝作用的食物,如山楂、苦瓜、柠檬等。
此外,还要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太多肥腻食物,以免给肝脏带来负担。
2. 火行(运动):保持适度运动中医认为火行代表心脏,应保持适度运动以促进心血液循环。
常见的适度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和瑜伽等,以轻柔平缓为主,适宜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
3. 土行(情绪):保持平稳情绪土行代表脾胃,中医强调情绪的平稳对脾胃功能的重要性。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悲伤、愤怒等情绪波动,可以选择一些舒缓情绪的活动,如听音乐、读书或与好友交流等。
4. 金行(睡眠):有规律的作息金行代表肺,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是保障肺健康的重要因素。
尽量保持每天相同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保证身体有足够的休息。
5. 水行(环境):保持清洁环境水行代表肾,中医认为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对肾脏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居室的清洁、通风,定期清洁空调和除湿器,避免潮湿和尘螨等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五行的日常生活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平稳的情绪、有规律的作息和干净的环境,可以改善身体健康,促进养生。
尽管每个人的体质和需求不同,但遵循五行学说的基本原则,都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这份中医养生五行的日常生活建议,仅供参考。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以制定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守护者,通过正确的养生方式,我们可以享受到更加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5篇)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82b32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7.png)
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5篇)中医补肾养生方法篇一1、参元汤:人参(或西洋参)功用益气健脾,桂圆肉功用养血安神;以人参6g加桂圆肉10枚,共煮内服,对慢性肾功用不全病人贫血、心悸怔忡者,有养血安神之成效。
2、参枣汤:人参(或西洋参)功用益气健脾,红枣功用健脾和胃,以人参6g加红枣6枚,共煮内服。
对慢性肾功用不全病人贫血者,有提高血红蛋白作用。
3、山药小米粥:小米、大枣、赤小豆、山药(鲜)各过量,加水共煮成粥,熬时加过量食碱,经常服用,慢性肾功用衰竭病人贫血服用,有健脾利水、和胃养血的成效。
板栗补肾板栗无论是配菜还是单吃,在我国南方地域随处可见。
它含有少量的淀粉和丰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性味甘温,能厚肠胃、补肾气,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等成效。
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多和脾虚寒惹起的慢性腹泻,也能强筋健体。
从食物的药性来看,栗子性味甘,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成效。
唐代著名医学巨匠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著作“栗为肾之果肾病肾虚者常食效果显,肾为生命之源肾健则短命也”。
板栗配鸡肉,补肾虚、益脾胃,适宜于肾虚人群食用,也是一般安康人强身健体的美味佳肴。
制造方法:1、取整只鸡,切块。
2、预备半斤生栗子,煮点热水,栗子放出来泡一会儿,皮很快就上去了。
3、姜切片,4个蒜瓣,5个小葱打结,还要几个八角。
做法:1、锅里先放往常炒菜2倍的油,6成热时把鸡块放出来炒一会儿,皮皱起来就盛出来。
2、锅里的油可以直接把姜、蒜,还有花椒炒香,然后放鸡肉,接着放一点料酒,再放酱油,炒一炒,放水刚好盖住鸡肉就可以了,这下放盐葱结、八角、花椒粉,大火煮开,关小火炖10分钟,再把栗子放出来,再炖15分钟左右,放点鸡精,出锅。
儿童中医养生方法篇二儿童的身体从小都必须要养好,这样对孩子来说才是负责,而儿童有很多从小的身体都很虚弱,长期下来对孩子的身体来说影响也是很大的,儿童的身体在做护理和养生的时候可以采用中医保健的方式来养生,中医养生是有提高身体免疫的效果,而孩子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选择中药来治疗的,那么儿童中药养生方法有哪些?捏脊(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中医养生八法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秘诀大全
![中医养生八法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秘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4fcf5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1.png)
中医养生八法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秘诀大全中医养生在中华民族长期的演绎和实践中形成,它是维护人体生命健康和延年益寿的重要方式。
中医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保持情绪平衡等方法,达到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八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养生的秘诀。
一、调理饮食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认为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增加体质,防止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应合理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营养物质,并避免过量摄入辛辣、油腻食物和甜食。
此外,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调节功效的食材,如枸杞、黄芪、山药等。
二、保持情绪平衡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进而导致身体的不适和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提倡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愤怒等。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当的休闲娱乐也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健康的维护。
三、适当运动锻炼中医认为,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适宜的运动方式应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质和气候等因素进行选择,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注意运动强度的控制,不可过度操劳,以免适得其反。
四、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机能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
早睡早起、规律的饮食、适当的午休等都是保持良好作息习惯的重要方面。
此外,中医还提倡根据季节进行作息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变化。
五、调节气候环境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不同的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着影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同时也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另外,中医还强调居住环境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六、按摩保健中医疗法中的按摩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手段。
按摩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调节经络,增强免疫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按摩,如头部、颈部、手脚等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
中医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养生防患于未然
![中医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养生防患于未然](https://img.taocdn.com/s3/m/b2969f3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c.png)
中医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养生防患于未然中医啊,那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在日常生活中用中医的法子养生,能让咱防患于未然,少生病,身体倍儿棒!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有一阵子我总是感觉浑身没劲儿,提不起精神。
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啥大毛病。
这可把我愁坏了,后来我想起了中医养生的法子。
中医讲究顺应天时,起居有常。
我就先从调整作息开始,每天晚上到点就睡,早上太阳升起就起床。
刚开始还真不适应,总想着再玩会儿手机、再追会儿剧。
但我咬咬牙坚持下来了,一段时间后,嘿,这效果就出来了!早上起来不再是哈欠连天,而是神清气爽,感觉一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饮食方面,中医可是很有讲究的。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我开始注重饮食的均衡搭配。
不再是顿顿大鱼大肉,而是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
就说早上吧,我不再是随便在路边买个油腻的煎饼果子,而是自己煮点小米粥,配上点蒸红薯和青菜,那滋味儿,清淡又舒服。
还有运动,中医认为“动则生阳”。
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
一开始我选择了慢跑,跑一会儿就气喘吁吁,真想放弃。
但我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慢慢地,我能跑得越来越远,身体也越来越轻盈。
再说说情绪调节。
中医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以前我是个急性子,遇到点事儿就着急上火。
后来我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烦心事,先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冷静下来。
有一次,工作上出了个小差错,被领导批评了。
要是以前,我肯定得郁闷好几天。
但那次,我冷静下来,分析问题出在哪儿,然后积极改进。
结果不仅解决了问题,心情也没受太大影响。
中医养生还特别注重穴位按摩。
我没事儿就自己按摩按摩足三里、涌泉穴这些穴位。
就拿足三里来说,每次按个几分钟,感觉小腿都热乎乎的,特别舒服。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有次我感冒了,头疼鼻塞,难受得不行。
我想起中医说的泡脚能驱寒。
于是我烧了一大盆热水,加了点艾叶,泡了半个多小时。
泡完后,身上出了一身汗,睡了一觉,第二天居然好多了!总之,中医养生融入日常生活真的特别管用。
中医养生的五个秘诀
![中医养生的五个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c2bfcf5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a.png)
中医养生的五个秘诀中医养生讲究平衡,追求身心的和谐统一。
它注重预防和调节,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五个中医养生的秘诀,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和平衡。
秘诀一:适度进食,保持饮食平衡中医养生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饮食要有节制,不要过度进食,也不要暴饮暴食。
饮食要保持平衡,合理搭配各种食物。
中医认为五谷为养,鱼肉为益,果蔬为补。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季节变化来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
秘诀二:合理运动,增强体质中医养生推崇“运动养阳”,强调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可以是晨跑、太极、瑜伽、游泳等多种形式。
但是要注意运动负荷,避免过度运动或者久坐不动,保持身体的活跃度。
秘诀三:保持情绪稳定,调节身心平衡中医养生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负面的情绪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保持情绪稳定,调节身心平衡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欣赏、读书写字、听音乐、运动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
秘诀四:按摩推拿,调理经络中医养生强调经络的调理。
经络是连接人体各部分的通道,调理经络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按摩推拿是调理经络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可以通过按揉、拍打、推拿等手法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按摩方法,常按摩可以激活经络,有益于身体健康。
秘诀五:生活规律,养成良好习惯中医养生讲究生活的规律性,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保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此外,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的五个秘诀是适度进食、保持饮食平衡;合理运动,增强体质;保持情绪稳定,调节身心平衡;按摩推拿,调理经络;生活规律,养成良好习惯。
日常中医养生小知识
![日常中医养生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80f9a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0.png)
日常中医养生小知识
1. 节制饮食:中医强调饮食调节,主张均衡营养,避免暴饮暴食。
同时,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适量调整食物种类和摄入量,以滋补身体。
2. 定期锻炼:中医认为适量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气血循环。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3. 调理情绪: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中医强调保持内心平静,避免过度忧虑、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
可以通过冥想、气功等方法调理情绪。
4.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建议早睡早起,避免夜间过度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 喝水养生:中医认为适量地喝水能够清热解毒,帮助身体排毒。
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为1.5-2升,避免过量饮水。
6. 中草药调理:中医常用中草药来调理身体,根据不同体质和疾病症状选择合适的草药煮水饮用或者做成药膏外敷。
7. 合理穿戴:中医认为合理的穿戴可以帮助保护身体,避免受凉、受伤等情况。
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穿得过薄或过厚。
8. 足疗养生:中医经络学认为足部有多个与身体各个器官相连的穴位,通过足部按摩和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体机能。
9. 避免过度劳累:适度的劳累有益于身体健康,但过度劳累则会导致身体虚弱。
中医建议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疲劳和过度劳累。
10.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熬夜、不过量饮酒、不吸烟等,以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中医推荐的5个养生好方法
![中医推荐的5个养生好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e3739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0.png)
中医推荐的5个养生好方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希望通过各种方法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和智慧。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医推荐的5 个养生好方法。
一、饮食有节中医认为,饮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的饮食对于养生至关重要。
饮食有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均衡食物种类要多样化,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以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
同时,要注意荤素搭配,避免过度偏好某一类食物。
2、适量进食每餐不宜过饱,七八分饱为宜。
过度进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肥胖等问题。
3、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饥一顿饱一顿。
这样有助于维持肠胃的正常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4、注意饮食的性味根据自身体质和季节特点,选择合适性味的食物。
例如,夏季炎热,可适当多吃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绿豆等;冬季寒冷,可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
二、起居有常良好的起居习惯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生物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按时入睡和起床。
成年人一般需要 7 8 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老年人则需要更多。
2、顺应季节随着季节的变化调整起居时间。
春季晚睡早起,夏季晚睡早起,秋季早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
3、注意环境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安静、舒适,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4、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卧,适度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三、情志调畅情志是指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情志调畅是养生的重要环节。
1、保持乐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避免过度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2、学会减压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如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
3、控制情绪当情绪激动时,要学会深呼吸、冷静思考,避免冲动行事。
4、培养兴趣爱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绘画、书法、摄影等,丰富精神生活,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
中医日常小常识
![中医日常小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09d1b2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7.png)
中医日常小常识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历经千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位相互关联,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中医的小常识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1.睡前泡脚中医认为睡前泡脚可以调节气血,促进循环。
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泡脚还可以保暖,缓解寒气侵袭,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
泡脚的水温宜为37℃左右,每次15-30分钟,可加入草药或者盐等添加剂。
2.按摩足底中医认为足底有六个经络,和身体的六个脏器相连,所以按摩足底可以起到调理内脏、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每天晚上睡前,用滚轮或者手掌按摩足底,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
3.保持情绪稳定中医认为情绪波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保持情绪稳定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以及与朋友家人的交流也是帮助情绪稳定的有效方法。
4.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关系身体的健康,合理的饮食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每天应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控制肉类和油脂的摄入,避免过度饮酒和烟草等。
对于一些特殊体质的人,还可以针对性地添加一些中药调理。
总之,中医日常小常识非常实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运用这些小技巧,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涵盖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疗法。
中医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中医的小常识,维护身体健康。
1.睡前泡脚睡前泡脚是中医常见的养生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经络系统相互连接,泡脚可以调节气血,促进循环。
此外,在寒冷的季节,泡脚还可以增强体内的阳气,起到暖身的作用。
泡脚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之间,每周可以进行2-3次,水温控制在37℃左右,要避免水太热,防止烫伤皮肤。
加入少量生姜、红枣、艾叶等天然植物,可以增强泡脚的效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https://img.taocdn.com/s3/m/d38892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c.png)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健康理念。
它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理身体、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等方式,达到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食疗对养生有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饮食可以补养气血、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脾胃造成伤害。
二、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同时,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传统中医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但要注意,运动要适度,过度运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精神调养中医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同时,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进行放松身心,达到调节情志的目的。
四、起居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要戒烟限酒,避免不良嗜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是一种全面、科学的健康理念。
它强调预防为主,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精神调养、起居规律等方式,达到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我们应该积极践行这种健康理念,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引言中医治未病,是指在疾病未发生或未恶化之前,通过调理身体、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病情。
这种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体现了中医理论中“治未病”的思想。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未病的现状、疗养保健实践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医治未病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市场前景广阔。
政策支持是中医治未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推动中医药治未病全面深入发展”。
中医养生秘诀有哪些
![中医养生秘诀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10cbfb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5.png)
中医养生秘诀有哪些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和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它旨在通过各种方法来调养身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那么,中医养生的秘诀究竟有哪些呢?首先,饮食有节是中医养生的重要一环。
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
食物不仅要种类丰富,还要根据季节和个人体质进行选择。
比如,夏季炎热,宜多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绿豆等;冬季寒冷,可适当多吃温热滋补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此外,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
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都会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性味,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脏腑。
起居有常也是养生的关键。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整人体的生物钟,保持气血的通畅。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熬夜成为了常态,但长期熬夜会损耗人体的阳气,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因此,应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按时入睡,早睡早起。
此外,居住环境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
情志调畅对于养生同样不可或缺。
中医认为,情志过激会损伤脏腑,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遇到烦恼和压力时,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如听音乐、散步、与朋友倾诉等。
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为琐事烦恼,以宽容和豁达的心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适度运动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但运动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如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年轻人则可以进行跑步、游泳等较为剧烈的运动。
运动要持之以恒,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同时,运动也要注意时间和环境,避免在高温、寒冷或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剧烈运动。
中国的十大养生秘诀
![中国的十大养生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2b8344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6.png)
中国的十大养生秘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养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拥有许多传统的养生秘诀。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十大养生秘诀,帮助大家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
1. 饮食调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养生与饮食调理息息相关。
首先,注重荤素搭配,食物种类要多样化。
其次,控制食物摄入量,保持适度,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均衡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和高蛋白食物。
2. 中医经络保健中医学提倡经络保健,通过按摩、针灸、拔罐等手法刺激经络,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例如,按摩脚底的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3. 太极养生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之一。
通过慢节奏的动作,舒展身体,调整呼吸,太极拳可以舒缓压力,增强体质,令人感到宁静和平衡。
4. 中草药疗法中国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草药疗法在中国历史上已有数千年的应用经验。
可以使用中草药调理身体,改善身体的功能。
然而,在使用中草药时应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
5. 动静相兼中国的养生观念主张动静相兼,既要适度运动,又要注重静养。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例如散步、打太极、做瑜伽等。
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6. 水疗水疗是中国古老的养生方法之一,在不同季节使用热水、冷水、温水浴可以刺激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适当的水疗可以缓解疲劳,舒缓肌肉。
7. 禅修冥想禅修冥想是中国古老的修行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通过闭目冥想,专注呼吸和思维,可以减轻压力,提高精神状态。
8. 中药膳食中药膳食是中医药学与饮食调理的结合,通过食用特定的中药材和食物,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例如,煲汤时添加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9. 民间传统养生方式中国拥有许多民间的传统养生方式,例如拍打、走路、爬山等。
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调理身体机能。
10. 心灵养生中国的养生不仅关注身体,还注重心灵的保养。
中医养生之道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实用心得
![中医养生之道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实用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2e2ef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4.png)
中医养生之道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实用心得人体免疫力是指身体对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能力。
中医养生注重内外兼治,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脏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提高和维护免疫力。
一、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合理的饮食能增强人体机能,进而提高免疫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饮食调理:1. 增加摄入营养摄取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各类营养物质对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坚果和全谷类食物,以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
2. 调理饮食习惯中医认为,饮食应以“五味调和”为原则,即酸、甜、苦、辛、咸五味搭配合理。
应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材。
3. 合理搭配食物中医食疗讲究药食同源,可以根据个人体质特点合理搭配食物。
例如,高血压患者可以多吃一些降压的食物,补肾益气可以多食用黑豆、枸杞等食物。
二、运动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体内氧气供应量和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
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运动方式:1. 散步每天适量的散步可以促进淋巴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气血游行全身,而散步正是促进气血运行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运动,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调整体内的气血,并有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
长期坚持太极拳练习可以增强免疫力。
3. 水中运动中医认为,水有助于除湿、通经络的作用,因此推荐水中运动,例如游泳、水中瑜伽等。
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担,对于关节炎等病症的人尤为适宜。
三、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增强免疫力也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生活习惯:1.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脏功能。
按时作息,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2. 睡眠质量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对人体免疫力的提高有明显影响。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中国民间流传42个秘方
![中国民间流传42个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e84b6f1c844769eae009edac.png)
中国民间流传42个秘方中医秘方,其实都是我们日常中都能看到的药物或者食物去配合而成的养生疗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中医42个经典的秘方吧!1、牙齿变白刷牙时在牙膏上加上一点小苏达,刷三次后牙齿洁白如玉,牙锈自然脱落。
2、怎么戒烟槟榔一只,钻个小孔,再往小孔里灌入一点烟代油用水泡两天取出凉干,想吸烟时,闻一下就不吸了,谁闻都可以戒烟。
中医42个经典的秘方3、狐臭体味直接使用玫之露草本香体露试试,有狐臭腋臭或者体味的朋友!瞬间祛味,夏天出门来两滴非常方便,避免异味尴尬,确实挺好用的!主要是口碑好自己上某宝搜吧~4、怎样去痘痘长痘是每个人的烦恼,经常熬夜的朋友可以去买瓶(颜芝坊草本植物液)超级好用发现痘痘立刻涂抹,隔天就消了哦!屈臣氏SASA店淘宝都有卖,必备良心推荐!再也不用看着明星们光滑的脸颊,羡慕、嫉妒、恨!5、怎么戒酒怎么戒酒取生杏仁二两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后浸泡二在放在酒里两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6、怎样丰胸美乳中国女性基本上都有胸部小的烦恼,其实丰胸根本用不着去做手术,专家提醒:首先坐姿很重要不仅仅是对胸部,尽量将胸部挺起,而不要放松腹部令胸部下垂,其次对胸部进行按摩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只需坚持使用“玫之露增乳精油”对胸部进行按摩效果非常明显,想怎么大就怎么大、精油自己去美容院或者网上买。
7、痔疮秘方内外痔,发作出血,疼痛。
用鸭蛋打散用开水冲熟,加入香油和蜂蜜服下,一天服2次,再用合氏云堂中药膏抹在痔疮的位置,一周基本就可以治愈!永不复发,水煎服,日一剂。
8、嗓子哑了怎么办醋精50克,白糖50克,用凉水250克搅拌均匀后,慢慢饮用,一天即可,严重患者晚上增加两次。
9、牙痛绝招用桃仁放在火上烧热以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几次永不牙痛。
牙痛绝招10、灰指甲指甲变色,增厚发黑发灰易脱落便是灰指甲,治疗很简单尽量把灰指甲病甲的部位剪掉,上消炎药,再用治感染的药ticd草本抗菌膜抹在灰指甲上,药可以上淘宝搜,坚持治疗几个疗程便痊愈永不复发。
如何在生活中融入中医养生理念
![如何在生活中融入中医养生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ffd5d96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a.png)
如何在生活中融入中医养生理念中医养生理念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其中,有助于我们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意味着我们要顺应四季的变化来调整生活方式。
比如,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适合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舒展身体,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夏季炎热,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秋季气候干燥,要注意滋阴润肺,多喝水,多吃一些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等;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暖,适当进补,储存能量。
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环节。
中医讲究饮食的均衡和五味的调和。
食物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味道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和功效。
酸味入肝,可收敛固涩;苦味入心,能清热泻火;甘味入脾,有补益和中作用;辛味入肺,可发散行气;咸味入肾,能软坚散结。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做到荤素搭配,粗细结合,不要偏食。
多吃一些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睡眠对于养生也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子午觉”很重要,即晚上 11 点前要入睡,中午 11 点到 1 点之间最好能休息一会儿。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调养精神。
为了保证睡眠质量,我们要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不要过于兴奋,避免玩手机、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
可以用热水泡泡脚,按摩一下脚底的涌泉穴,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适度的运动是养生的必要手段。
中医提倡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运动动作柔和,注重身心的协调,可以调节气血,增强体质。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坚持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
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损伤身体。
情志调节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
中医认为,情志过激会损伤脏腑。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生活中几种常见养生中药,你会用吗?
![生活中几种常见养生中药,你会用吗?](https://img.taocdn.com/s3/m/d13e23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0.png)
生活中几种常见养生中药,你会用吗?养生之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话题,我国医学者从古至今从未停止对养生之路的探索,经过上千年的研究,我国对养生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中药不仅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有很多中药具有良好的养生功能,对此下面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养生中药进行介绍。
1.中医养生秘诀1.1依据四季节气养生中医养生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黄帝内经》中提出“智者养生须四时而逆寒暑”,这也表明四季气候与人体健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在养生过程中应该坚持四季阴阳规律,充分适应一年寒热温凉气候变化,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人类才能更加长寿。
在春节,阳气初生,可以选择养肝类的中药,如丹参、枸杞子,食物可以选择香菜、大枣、葱、花生等。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也相对比较差,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杂粮,减少热性食物摄入,在生活中可以减少肉食,选择清热生津,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蔬菜、莲藕、西瓜等;冷食摄入要注意适量,不能过多食用,避免对脾胃造成损伤。
在秋季气候干燥而清凉,可选择平补生津润燥的中药,食物可配合苹果、香蕉、蜂蜜等。
冬季气温干燥寒冷,可选择温热之物,如牛羊肉等。
1.2依据人的体质养生在中医学领域中,养生还应该结合人的体质进行,不同体质的人所用的中药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对阳虚体质的人,平素养生中应该多食用壮阳食品,如鸡肉、羊肉,同时依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在三伏天时可以每一伏天进食一次“附子粥”,从而达到壮阳气的作用。
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在平常可以进补一些滋补肾阴的中药及食物,如山药、百合、芝麻、绿豆、牛奶等,这些物品甘寒性凉,具有滋补阴气的效果。
对于阴虚火旺的人,需要减少辛辣刺激性物品的摄入,如龙眼、荔枝,炸、烤等食物也需要减少。
痰湿体质的人在养生中需做到健脾利湿,增加化痰祛湿的食物摄入,如百果、琵琶、紫菜、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
1.3依据年龄进行养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养生中也存在一定差异。
养生除了多走路、多喝水,还有5个秘诀你知道吗?
![养生除了多走路、多喝水,还有5个秘诀你知道吗?](https://img.taocdn.com/s3/m/95be86e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e.png)
养生除了多走路、多喝水,还有5个
秘诀你知道吗?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想要健康的身体,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如多走路、多喝水外,还要知道这5个养生秘诀!
1.睡不好是因为心不静
中医认为:良好的睡眠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现代人有的很难入睡,有的噩梦连连,主要原因是————心不静。
为此,建议大家:睡觉之前首先要静下心来,不要心猿意马,可尝试睡前服用“安神汤”,用百合30克,加五味子2~5克煮,辅助睡眠。
2.有两种食物女性千万别碰
有两样东西,建议女性要远离,那就是————补品和油炸食物。
油炸的食物中可能含有激素,常吃会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紊乱,引发痘痘和痤疮。
3.入睡困难先养脾
俗话说得好“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心神失养,则出现失眠多梦等神志疾病。
推荐大家一个食疗方案辅助治疗失眠:
甘麦大枣汤:小麦60克,大枣15个,甘草10克。
用水3碗,煎至1碗,睡前一次服完。
4.补气首选黄芪和山药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通常是因为气虚,气虚调理最重要的两味中药,就是黄芪和山药。
可用黄芪来固表,避免经常性的感冒,另用山药来补脾气。
方法:鲜山药1000克,鲜鸡块1000克炖服。
山药半炒半生,既补脾气又益脾阴。
也可以用干山药一半炒熟,一半生用,研为细末。
各取20克,加适量白糖食用。
5.补血:常吃桂圆、荔枝、大枣、赤豆
血是女人之本,女人养生重在养血,平日应重补血养血,还要记住药补不如食补、依体质特性进补,注重饮食调理,以
食养血。
尽量选择药食两用的食品,如桂圆、荔枝、大枣、赤豆、红花生、山药、莲肉等养血补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5个中医养生秘诀
1.坚持几个“少”:
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
有一首诗中写道“一眠万事了,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物,身在即为宝”。
2.坚持几个“常”:
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3.践行“八字”诀,终生不懈:
童心、蚁食、龟欲、猴行。
童心,要童心未泯。
蚁食,要少吃。
现在许多人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运动,食物堆积在身体里。
龟欲,要心境淡泊。
猴行,要多运动,锻炼身体。
4.天天干洗面:
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
每天早晨起床,反复做几十次。
搓阳明经这个部位,气血运通。
坚持干洗面,眼袋和皱纹慢慢都舒展了,比做美容还见效。
5.学会吐纳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
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
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
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
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
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
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6.“三通”:
我们现代人一直在不断地补,现在公路上交通堵塞,我们体内也交通堵塞。
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都是堵塞的结果。
所以要把“补”改正为“通”。
血脉要通、气要通和、心气要通、胃肠要通,要达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
7.坚持勤动脑:
不要以为养花、养草、养鱼,就是养生了,一点精神寄托都没有,衰老得反而快。
马寅初70岁的时候开始学俄语,歌德80岁的时候写《浮士德》,陆游《渭南集》里很多气壮山河的诗词都是60岁以后写的。
不要以为60岁就到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