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从地图看世界》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纬度带与五带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性;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地球仪确定中国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使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和位置。
3.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三、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 2.讲解法 3.讨论法四、预设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师:假如一个人日行50千米,从地心走到地表要走127天,绕地球赤道一周要走801天,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提问:为了更好地直观地认识地球,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呢?答:使用地球仪。
教师启发学生探究地球仪的概念:地球仪──模仿地球而制作的地球模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
(一)观察地球仪1.教师展示地球仪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提问:你在地球仪上发现什么?(地轴、北极、南极、大洲、大洋、国家、经纬线、山脉、河流等)(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它交地表于南北两个极点;北极是地面最北点,南极是地面的'最南点。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表面纵横交错的弧线,以及地球仪的主体颜色。
(3)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在广阔的海洋上有一些重要的航线,在陆地上分布着一个个国家城市。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所在的大洲。
(4)引导学生发现地球仪上的山脉和河流,然后让学生找到长江和黄河。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不同的经线相比较,它们的长度相同吗?经线与南极、北极有着怎样的关系?东经和西经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划分的?地球仪上的经度是怎样排列的?东半球和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纬线:不同的纬线相比较,它们的长度相同吗?经线与纬线有怎样的关系?北纬与南纬是以哪条线为起点划分的?地球仪上的纬度是怎样排列的?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然后总结完成下列表格:教师利用图片讲述经纬度的起点和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反复提问,要求学生学会判断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二)使用地球仪引导学生归纳地球仪的功能:(1)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世界上任何地点的地理位置;(2)利用经纬网定向法判断方向;(3)利用经纬网可以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利用地球仪认识地球上的纬度带和温度带,并填写下列表格;利用经纬网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1.中国的半球位置:(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东半球还是西半球)2.中国的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在(纬度带)大部分地区在(五带)3.中国大约跨越经度,中国最东和最西相差个小时4.中国在(大洲)的东部,(大洋)的西岸。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下-5.1国土与人民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第1课时《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1.中国的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半球。
2.中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部濒临洋,西南临近北部深入内陆。
1709.82万平方千米998.47万平方千米师: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在哪里?2.中国疆域的“四至点”:【指认并记忆】最北端:;2.中国与美国(本土)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出示图片“我国的温、热带水果”—苹果、椰子、香蕉【新知拓展】舟山渔场、长芦盐场【大视野】1.“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材料:2013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基于哪些位置优势?【拓展阅读】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在世界面积相当的几个大国中,仅有美国与我国纬度位置相似。
我国优越的纬度位置,决定了我国气温适宜,适合人类居住,也决定了我国南北跨度较大,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差异较大,便于发展多种农业。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
东部面临广阔的太平洋,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我国东部形成季风气候。
季风在一年内交替进退,使我国降水产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降水的影啊,我国自然景观的干湿地带性分异特别明显。
此外,我国的海陆位置也决定我国同时拥有陆上和海上对外联系的便利条件。
自古以来,我国通过陆地通道与中亚、西亚、欧洲交往频繁。
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联系紧密,陆上通道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中俄边境火热的边境贸易,到投资阿富汗开采铁矿,再到兴建通过缅甸的陆上输油管线,我国与周边陆上邻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我国东部面临广阔的太平洋,不仅可以从海上与隔海相望的近邻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还可以籍由出海口,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联系。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设计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如查找地理位置、绘制简单地图等,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人文素养: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人文风情,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6.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自主探究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仪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和人文风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人文素养: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人文风情,学生能够对不同文化产生尊重和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6.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7.知识掌握:学生能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概念、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1.教学反思:
在今天《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5.1.1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另外,我发现学生在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时,如分析我国疆域辽阔的原因,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我需要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实例和解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我还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我看到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比和归纳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这表明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还进行了一次小测试。通过测试,我发现学生们对我国疆域的掌握情况总体上不错,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在回答一些问题时出现了一些错误。我需要针对这些错误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正常使用。
6.教学用品: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学习用品,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记录和制作学习资料。
7.备课资料:教师需提前准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等备课资料,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8.学生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和教学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宜,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辽阔的疆域”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沪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从地图看世界》教学设计
沪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从地图看世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从地图看世界》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已经看到前面有一幅牛的图片,那大家有没有仔细看清楚,这头牛身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呢,对了,象一幅世界地图,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关世界地图的问题。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对自己脚下的大地抱有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促使人们不断地去探索,想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前人们经过了多少努力才了解了人类生活的世界。
【讲授】人们对世界了解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我们现代人有着巨大的差别。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总结」①我国古代的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称为“天圆地方”;②古代的埃及人认为,天由许多山峦支撑着,闪烁的明亮的星星,是由天空垂吊下来的;③古代的巴比伦人传说中,大地是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四面环绕着海水,天空是个浑圆的巨大天罩;④印度人的想象是地球被许多大象扛负着,当大象动弹的时候就发生地震。
这些象站在大龟背上,这只大龟是神的化身;⑤俄罗斯人的想象更有趣,他们说大地下面是三条巨大的鲸鱼,鲸驮着大地在海洋中浮游。
⑥古代欧洲的航海家则认为,世界是一个又圆又扁的盘子,陆地在世界的中心,周围都是海洋。
古人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造成了这些错误,但人类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纠正着这些错误。
考古学家们发现,通过从古至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们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可以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过程。
「板书」一、世界地图的变化「板书」1、地图的出现据史料记载,地图最早出现于埃及的尼罗河两岸开始有了农业的时候。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给两岸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丰富的养料,使其发展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每次洪水过后,一些土地会被淹没在水面之外,一些原本淹没在水面之下的土地又会重新露出水面,因此每年都要对土地进行重新丈量,为了有一个标准,人们便开始绘制简单的地图。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人教版(1)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二个综合探究主题,教材分两部分安排本课内容。
第一部分“观察地球仪”提出了三道观察题目,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分析经纬线及经纬度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让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简单分析其地理环境特征。
虽然本课是第二单元最后安排的一节活动课,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会把本课作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去安排。
因为本课很多知识在第二单元前面三课已经涉及,与其零零碎碎的解释,不如先系统学习本课知识,然后加以巩固。
这样的安排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地图,对地图的知识了解还很少,而本课需要学生把头脑中平面的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
所以,对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本课具有知识新,难度大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初步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简单分析其地理环境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中共同观察、相互交流,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
四、重难点设计确定重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预测难点:学生头脑中立体地图的建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情境一】:9月5日18时,七年级学生小明在家打开电视无意中听到:今年第8号强热带风暴“莫拉克”今天14时加强为台风,14时中心位于北纬22.9度,东经132.3度……北纬22.9度,东经132.3度——什么意思啊?小明困惑了。
他开始查找资料。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情境导入新课,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直接切入本课的重难点。
(二)新课教学教师自己准备一个地球仪,给学生两人一小组配一个地球仪,便于一起观察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设计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
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就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了解了世界及中国的基本地理状况之后,着重借助继地图之后的又一个地理学习工具──地球仪。
将前面所学的“平面的”知识摆在一个立体的空间来加以深化。
同时也为学习后面的社会历史知识,乃至于为终身学习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
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本课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已学习部分平面的地理知识,对中国及世界的地理状况有一定的认识,学习本课内容进一步加强地理知识的空间感,有助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中同学们共同观察、相互交流以此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难点:利用经纬网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六.教学准备课件、2人小组一个地球仪、4人小组一份《合作学习探究单》、自制地球仪材料(乒乓七.教学过程【教师准备】视频新闻《学生自行车被盗,GPS定位锁定窃贼》【学生活动】观看新闻,回答“GPS定位技术”【教师叙述】gps定位技术,主要利用的是经纬网定位技术,经纬网技术是怎样对自行车进行准确定位的呢?学习了今天地球仪和经纬网的相关内容,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设计意图】以时事新闻导入,能很好地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同时视频剪切合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
B.地球仪是一种测量地球表面距离和角度的工具。
C.地球仪是一种显示地球表面气候和生态的图表。
答案:A.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表面地形、国家和城市分布的模型。
例题2: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地球仪的功能?
A.显示地球表面的气候分布
B.测量地球表面的距离和角度
C.查找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
D.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答案:C.查找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
例题3:根据地球仪上的经纬度,下列哪个选项表示的位置是亚洲?
A. 20°N, 100°E
B. 40°N, 120°W
C. 50°S, 150°E
D. 30°N, 60°W
答案:A. 20°N, 100°E
例题4: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地球仪上的一种地理分布规律?
2.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概念。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表面地形、国家和城市分布的模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理分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地球仪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地球仪查找某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或者我们可以通过地球仪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分布。
10.地图的误差和改正:地图的误差来源、地图的改正方法等。
典型例题讲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下面我将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这些例题将涵盖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地球仪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世界地理分布的特点和规律等。
例题1:地球仪的定义是什么?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人教版国的地理位置依据。
如学生回答不好教师可作如下指导:(1)在投影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2)在投影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5)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对位置如何。
小结: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分析。
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在课伊始,尝试让学生自主完成对地理位置的描述。
最后教师小结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分析。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描述地理位置的一种思维、一种方法。
活动二:我能证明“中国疆域之大”任务2:中国有辽阔的疆域,你能找到哪些证据证明?请同学们从陆地面积、领土四至、陆上邻国、辽阔海域等方面收集证据。
温馨提示:参考课本P2-4页的文字和地图,地图册,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找证据的任务。
这环节设置四方面的链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灵活选择链接给予补充。
)链接1:世界主要国家陆地面积比较链接2:我国领土四至以及中国南北、东西地区的景观、时区的明显差异图片,从而突出中国南北、东西跨度之大链接3:中国的邻国要求:(1)按逆时针方向沿着陆上国界,说出沿途经过的14个陆上邻国。
(2)沿着大陆海岸线,说出与我国隔海相望6个国家。
链接4:广阔的海域设问:在图上描出我国的陆上疆界与海岸线。
看图找出我国东部濒临哪些海域?有哪些主要岛屿?教师补充:我国有2万千米的陆上疆界,有1.8万千米的海岸线,二者之和接近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道(4万千米)。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2:四人小组讨论研究寻找一个证据,并推举发言人。
观察链接1,知道中国陆地面积与整个欧洲面积差不多,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领土辽阔的国家之一。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doc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康峥授课班级:初一(8) (10)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的概念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掌握冇关地球仪的基本常识。
2、能根拯具休的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找到事物的具体位置,能根据地球仪或地图上的经纬网说出事物的经纬度。
3、知道低、中、高纬的划分,以及五带的划分。
二、能力目标:1、能利用经纬网说明事物的相对位置,能判断经纬网地图。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认识地球仪,进而认识地球,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2、能够利用经纬网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了解地球仪是认识社会,认识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木课的学习,使学生头脑屮平面的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对地球冇更深一层的了解。
教学重点:1、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征和排列规律。
2、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1、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的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讨论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各种自然因素,那么地球那么大,不过,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冇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地球的金貌呢?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每次推出一个新的楼盘,都会在售楼处摆出楼的模型,供人观看挑选,还有我们军事上,经常用到模拟沙盘,同样的,为了更方便地观察地球,仿照地球的形状制作的模型叫做什么?学生: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一.纬线和纬度老师:我们的地球仪是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地球发明的,但是我们拿到一个新的东西,比如说相机,我们必须知道它每个按钮的功能、位置,才能争取的使用它,我们的地球仪也是一样,不了解它的构造,那也是一头雾水的,卜•面大家就来看一下,地球仪上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大洲、大洋、回归线等等老师:好的,看到地球仪我们首先看到了上面有很多条线,还有南极和北极,我们在转动地球仪的时候发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这根轴就是地轴。
2024最新-历史与社会教学网 《历史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
历史与社会教学网《历史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为了帮您更好的了解历史与社会教学网相关内容,不器文库为您提供《历史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欢迎查阅参考。
《历史与社会》教案篇一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二课时)在社区中生活一、教学目标3.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4.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调查。
四、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利用学生所画的社区平面图复习地图三要素。
讲授新课:我们人人都生活在社区里,但可能不自觉或很少留意。
那么,现在大家思考以下问题:① 你生活的小区叫什么名字?② 小区有没有管理处?如果有,它发挥着什么作用?③ 小区主要有哪些购物场所?④ 小区哪些娱乐健身场所?⑤ 小区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吗?⑥ 小区还为你做了什么?⑦ 作为小区中的一员,你又能为小区做什么呢?二、在社区中生活教师:这些都体现了社区的功能。
那么社区有哪些功能呢?请同学们看书上图1-5、1-6、1-7、1-8,想一想,它们分别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师生总结:图1-5是社区的人在进行选举,选举是一种政治生活,还有如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等,体现了社区的政治管理功能;图1-6和图1-7是人们在进行健身和学习,还有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和培训等,都体现了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①;图1-8是人们在超市里购物,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②。
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使我们与社区的关系密切,也使我们对社区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结)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畅谈理想中的社区。
(作业)1.画一幅“理想中的社区”的平面图。
(预习新课)课后完成“社区商品调查表”。
世界地图初中历史教案大全
世界地图初中历史教案大全
课题:世界地图初中历史
教材:《初中历史》
教学目标:
1. 认识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国家和地理位置。
2. 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培养跨文化意识。
3. 培养学生对世界各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猜测不同国家的位置和名称,引发学生对世界地图的认识和兴趣。
二、讲解:老师介绍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国家和地理位置,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练习:让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利用地图资料和参考书籍等资源,完成一份世界地图标注练习,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四、讨论:通过讨论世界地图上各国的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五、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畅想未来对世界历史的探究和学习计划。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国家和地理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跨文化意识和历史探究的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和文化。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从地图看世界》教学设计
《从地图看世界》教学设计(二)【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人们在不同时期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学习了解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地图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常用手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一直没有被其他方式所取代。
我国古代的先民也利用地图来了解世界呢,而且我国古代地图学的发展也居于世界前列。
在地图学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活动与地图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讲授】「板书」二、我国的地图发展「板书」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地图的国家之一我国很早以前就使用地图,这在我国的古书中多有记载,如在《史记》卷八十六《荆轲传》中可以查到一个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提问」哪们同学能为我们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总结」战国末年,为防秦进攻,燕太子丹苦思良策,终于结识荆轲,想出了派荆轲以出使秦献燕督亢(今河北涿县,固安一带)地图给秦王为名,伺机刺杀秦王的计策。
荆轲到达秦都咸阳,秦王召见,荆轲献图于秦王,图展尽,忽抽出匕首,左手握住秦王衣袖,右手刺秦王,秦王惊跳,扯断袖子猛跑,两人追逐,此时侍从拿起药袋打向荆轲,秦王乘机拔出长剑,砍断荆轲左腿,荆轲应声倒地,拾匕首抛向秦王,打在铜柱上未中,最后荆轲被秦王侍从杀了。
由此留下了图穷匕见的成语典故。
这当中却明确说明公元前200年时,我国就已有地图来表示国家的地理版图。
再往前追溯的话,在一处西汉墓葬中发现了战国时期《孙膑兵法》的残简,上面刻有讲述地形、地图对用兵重要性的文字。
据《世本八种》记载,传说中黄帝与蚩尤打仗,曾使用了表示“地形物象”的地图。
如果这些史料都真实可信的话,我国绘制并利用地图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
这些都只是文字记载,我们并没有找到实物地图,那么我们所能找到的古代的实物地图可上溯到什么时期呢?书上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地图,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图,当时一共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我找到了其中的两份的图片,一份是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另一份是长沙国南部驻军地图。
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7幅地图,为秦朝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制完成的县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
《从地图看世界》教学设计(一)
【导入】
同学们已经看到前面有一幅牛的图片,那大家有没有仔细看清楚,这头牛身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呢,对了,象一幅世界地图,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关世界地图的问题。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对自己脚下的大地抱有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促使人们不断地去探索,想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前人们经过了多少努力才了解了人类生活的世界。
【讲授】
人们对世界了解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我们现代人有着巨大的差别。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总结」
①我国古代的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称为“天圆地方”;
②古代的埃及人认为,天由许多山峦支撑着,闪烁的明亮的星星,是由天空垂吊下来的;
③古代的巴比伦人传说中,大地是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四面环绕着海水,天空是个浑圆的巨大天罩;
④印度人的想象是地球被许多大象扛负着,当大象动弹的时候就发生地震。
这些象站在大龟背上,这只大龟是神的化身;
⑤俄罗斯人的想象更有趣,他们说大地下面是三条巨大的鲸鱼,鲸驮着大地在海洋中浮游。
⑥古代欧洲的航海家则认为,世界是一个又圆又扁的盘子,陆地在世界的中心,周围都是海洋。
古人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造成了这些错误,但人类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纠正着这些错误。
考古学家们发现,通过从古至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们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可以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过程。
「板书」一、世界地图的变化
「板书」1、地图的出现
据史料记载,地图最早出现于埃及的尼罗河两岸开始有了农业的时候。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给两岸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丰富的养料,使其发展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每次洪水过后,一些土地会被淹没在水面之外,一些原本淹没在水面之下的土地又会重新露出水面,因此每年都要对土地进行重新丈量,为了有一个标准,人们便开始绘制简单的地图。
到了希腊、罗马时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又开始了海外贸易和战争,绘制大范围、高精度的地图就成为必要,由此地图学开始了它缓慢的发展。
「板书」2、古代地图
「板书」(1)最古老的地图
目前已经被发现的最古老地图是巴比伦地图,出现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一带,也就是现在中东的伊拉克境内。
考古学家在当地挖掘一个古老城市的废墟时,发现了这一张地图。
与其说它是一张地图,不如说它是一块地图,因为它是刻画在陶片上的,大概是制作於四、五千年前。
这幅地图同样出土于今天的伊拉克,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前制作在陶片上的地图。
「提问」同学们从图上看以找到哪些地理事物呢?
「总结」图上表示了山脉、四个城镇、流入海洋的河流及其他地理特征。
现在大家看到的陶片地图出土于意大利境内,被考古学家们认定为古代的希腊人所作,是西方最早的地图。
上面一共标明了13座城镇,其中一些至今仍在。
地图作者在陶片上用线条简单地勾勒出了海陆轮廓。
以上的地图中,大家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范围来很有限,这些地图并不是世界地图。
那么当人们对比较大的范围有了了解时,他们画出的世界地图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2)古代的世界地图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公元前550年前后,古希腊一位地理学者绘制的世界地图。
「提问」同学们认真看一看,这幅地图有哪些描绘是正确的,哪些描绘是正确的,哪些描绘错误的?
「总结」正确的包括:①陆地被海洋所包围;②地中海周围的轮廓勾画得比较准确。
错误的包括:①图中只大体勾画出了亚洲、欧洲、非洲三个大洲;②陆地的面积大而海洋的面积小。
时间过去了大约不到一百年,人们在修正着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世界在人们眼中,变成了这个样子,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这时人们了解的世界有什么变化吗?
「总结」在这幅地图上,人们除了对地中海周围的轮廓更为了解之外,他们眼中的世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又是两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到公元前三世纪,一位叫做埃拉托色尼的古希腊著名的地理学家绘制了一幅新的世界地图。
「提问」这幅地图和刚才我们见过的所有地图相比,有着明显的进步,谁知道?「总结」①这幅地图上表现出来的海洋面积比以往的地图都要扩大;②使用了类似经纬线的线条确定位置。
而且同学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埃拉托色尼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世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图学继续在古希腊人手中发展着,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地理学家。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托勒密。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它被认为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幅地图上使用了经纬线,并选定经过大西洋中的费罗岛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一直沿用到1884年,才变为由现在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
接下来的日子,地图学在欧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公元4世纪至13世纪1000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方受宗教统治,神学代替了科学,处于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哥白尼、布鲁诺都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
地图成果遭到摒弃,完
全被宗教观所代替,地球球形的概念代之以四边形或盘形。
下面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一时期欧洲的地图。
但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地图学并没有停止它发展的脚步。
东方的阿拉伯人由于航海的需要汲取了希腊的地图知识,结合他们的天文学、数学、几何学方面的知识,促进了地图的发展。
这幅地图是公元12世纪(1154年)东方阿拉伯学者伊德里西绘制的世界地图。
这幅地图的方向和我们所熟悉的方向正好相反,我们把它旋转过去就可以了。
伊德里西的世界地图更为精确,但也不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提问」谁知道,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究竟是从何时才被人们真正了解的呢?「总结」15世纪后期之后,经过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众多航海家的探险,人们大体摸清了世界的海陆轮廓。
「提问」那谁来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总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飞速转动的球体,陆地占总面积的29%,海洋占总面积的71%,地表被分割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
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成为太空旅行的第一人,他清楚地看到了地球的全貌。
【总结】
这颗蓝色星球的表面,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为了了解它的本来面目,几千年来,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努力探索,任何事物的迷雾都将被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