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
文言文总复习教案
![文言文总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7749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f.png)
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文化素养。
3.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通过复习经典文言文篇目,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对文言文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3. 文言文翻译技巧: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提高翻译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言文篇目,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复习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包括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
3. 阅读与分析:学生阅读指定的文言文篇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讲解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
4. 练习: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翻译能力:通过翻译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4.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策略: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捕捉文言文中的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2. 文言文写作技巧:通过分析经典文言文作品,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3. 文言文文化背景:介绍与文言文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500c3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b.png)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解题技巧,提高应试成绩。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的复习。
2.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复习。
3.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复习。
4. 文言文句子结构分析的复习。
5. 文言文文段概括和分析的复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2.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熟悉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言文翻译方法和句子结构分析技巧。
4.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方法。
2. 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常见实词、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3. 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让学生学会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4. 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使学生能够理解句子的构成和成分。
5. 复习文言文文段概括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段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学生互评,相互学习和提高。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篇目解析与鉴赏能力的复习。
2. 文言文文学常识的复习。
3. 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的复习。
4. 文言文主题思想的复习。
5. 文言文艺术特色的复习。
七、教学方法1. 通过解析经典文言文篇目,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鉴赏方法。
2. 讲解文言文文学常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3. 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
4. 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八、教学步骤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篇目,进行详细解析和鉴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言文。
2. 复习文言文文学常识,让学生掌握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0e696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f.png)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学会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义的推断,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例句,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复习状态。
2. 讲解与示范: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示范翻译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言文现象,提高运用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篇章分析:选取一篇高考真题文言文,进行篇章分析,讲解文章结构、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分析文言文题目,指导学生如何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提高答题效率。
七、教学过程1. 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讲解文言文题目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学生进行练习。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真题,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文言古文化常识教案(一)
![文言古文化常识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00054492f01dc281e43af0a5.png)
文言古文化常识教案(一)-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文复习教案(六)古代文化常识一、学习目标:掌握六大类常见的古文化常识二、教学重点:熟记三类常见的古文化常识P160三、教学过程1、学生读、记课本164页到170页前四类古文化常识。
2、教师强调补充:面对博大精深的文化常识,根据2018年的命题特点,我们的复习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广泛涉猎,重点突破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最常见的有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音律等等。
每个方面都有许多支脉,例如称谓,笔者对其进行了粗略归纳,就有个人年岁生老病死、饮食起居、迎迓送往以及对他人的敬称、对自己的谦称等,还有王侯将相升降迁谪,国家朝代更迭兴覆等各有专称,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在复习时要广泛涉猎,也要重点突破。
从2017年高考试题来看,应把重点放在“职官”“称谓”“礼俗”等几个方面。
在备考时,一方面要弄懂其概念、包罗范围;另一方面要了解其考查方向。
如“职官”,在古代“职官”一般指官职设置制度,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其内容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品级地位等。
命题者往往就其职权范围,历史沿革等进行考查。
(二)立足教材,举一反三语文能力的考查绝非仅对教材知识的考查,需要考生具有厚实的语文素养积累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文化常识的考查更是如此。
但面对繁复的知识点,许多考生有种老虎吃天的感觉。
不过,命题者一定会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实际,在命题时一定会以新课标为纲,以“考纲”为准绳,本着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的目的,从教材入手,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考查传统文化。
考生在复习时要立足课本,平时要把教材中中有关文化常识的注释记熟。
当然,不能读死书,一定要学会对知识点的衍射发散,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处处留心,善于归纳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做个有心人。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38a7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2.png)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词语解释、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等。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文言文的词语解释和理解技巧。
3. 文言文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4.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相关文言文的片段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和学习经验。
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如古文简练、含蓄、借代等。
2. 引导学生回忆文言文的基本词语解释和理解技巧,如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对照现代汉语理解句子等。
三、文言文阅读和理解(25分钟)1. 选择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言文,可以是课文、古诗或古文段落。
2. 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推测,帮助学生思考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四、文言文写作训练(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文言文的写作素材,如古文名句、古代典故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可以是仿写、扩写或创作。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文言文写作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教学资源和评估:1. 文言文教材和课文。
2. 图片或文言文片段。
3. 文言文写作素材和范文。
4. 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如《论语》、《庄子》等。
2. 组织文言文朗读比赛或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和修改。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8fa11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7.png)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第一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归纳、总结所学的文言文,并依靠考纲与课本找出文言词语的用法与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记忆,以提高文言的阅读能力,作好备考的准备。
二、教学设想:以学生间的互相解答、教师的辅助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复习旧的文言文段中的知识点,以旧带新,总结出文言文学习与记忆的规律,以指导初中会考的复习。
三、教学步骤:1、导入(师生明确复习课的目标、以及共同选点进行文言文的评析)投影文段:“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2、问题设计:在文段中找出所学的文言知识点。
文段中没出现的其他文言知识点。
(学生讨论、师生分析)3、总结规律:初中文言学习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文言实词,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品味其中的变化;一是文言虚词,则需从它们的大致用法、用途着眼。
4、初中会考文言知识点的切入:A、熟读并背诵名篇中有关资料,了解常给人以深刻启迪的名句B、掌握有关文言字句的基本常识:文言实词:注意古今异义的区别、注意辨析一词多义多音的现象、通假字的现象、词性活用的现象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乎”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式;留、补、删、换、调5、练习引入吾欲之南海顷之,烟炎张天操蛇之神闻之宋何罪之有?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其真无马耶?以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扶苏以数谏故悉以咨之黑质而白章得而腊之吾恂恂而起人不知而不愠然足下卜之鬼乎?在乎山水之间6、文言虚词的规律的整理。
7、总结。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熟悉中考文言文考点。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5606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b.png)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为题,用中文写一篇3000字文章。
在高三语文备考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好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文言文,以下是一份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案名称:文言文复习教案适用年级:高三主要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2.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3. 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1. 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复习常用文言词汇、古文常用语法词汇、文言虚词等。
2. 句子的结构与翻译:复习文言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状语结构等,并能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解释。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1. 理解古文篇章结构:通过多篇古文的阅读,培养对古文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包括开篇、承接、递进、高潮、结尾等部分。
2. 掌握古文重点句子分析:通过对古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状语等,帮助理解整篇古文的意境。
3. 整体思维理解古文:通过阅读古文,培养对整体思维的运用能力,包括整体把握、推理分析等。
同时,注意借助上下文的提示,理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三、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1. 古文翻译训练:通过训练,掌握古文的翻译技巧,包括句子的翻译、句型的转换等。
2. 古文仿写训练:学习古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古文仿写,模仿古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古文赏析和演讲:阅读分析古文,并能够进行赏析和演讲,深入理解古文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四、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1. 综合练习: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文言文练习,包括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2. 模拟考试:进行文言文的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的要求,并及时总结分析自己在文言文方面的不足,作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
高考语文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a26e4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b.png)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2.(2015年全国I卷《宋史·孙傅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2015年全国Ⅱ卷《北史•来护儿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4.(2016年全国I卷《宋史•曾公亮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5.(2016年全国Ⅱ卷《明史•陈登云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7a9d7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7.png)
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文言文;(2)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虚词及其意义和用法;(3)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化对文言文知识点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虚词及其意义和用法;(2)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2)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辨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精选文言文篇目,确保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2)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3.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2)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点。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言文知识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记忆;(2)完成课后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流利程度;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参与度;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五、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策略:1.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现代文和文言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异,加深对文言文特点的理解。
2. 实例讲解:结合具体文言文实例,详细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句式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3. 练习巩固: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文学常识教案
![文言文文学常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e4060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6.png)
文学常识教学设计铜仁一中高三备课组审核人:1.考纲分析:古诗文阅读相对稳定。
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一直在变化,2015、2016年取消了第4题实词辨析,近两年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考纲中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文言文的题型应该会稳定在断句、古代文化常识、文章大意理解这三个题型。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基础较为薄弱3.教学目标:识记重点的文化常识,并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文化常识的正误4.教学过程:一、识记1、三省六部制: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中书省、门下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六部: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等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等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等兵部:负责军事等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等。
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
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等附:历代选官制度2、古代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开始于隋朝(公元518年——公元618年),一直到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共延续了1000多年。
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
考上的叫“举人”。
考试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首都的“礼部”(政府的一个管理机构)举行,考上的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高中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5ff9b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0.png)
一、教案目标1. 回顾和巩固高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增强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文言文词汇复习复习重点: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2. 第二章:文言文语法复习复习重点:句子成分、句子结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等。
3.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技巧复习重点:理解句意、断句、标点、翻译等。
4.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练习复习重点:词语翻译、句子翻译、段落翻译等。
5. 第五章:文言文鉴赏复习重点:文学常识、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通过对比现代文与文言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色和魅力。
3. 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翻译水平。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文言文复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教辅资料。
2. 网络资源:文言文阅读网站、在线翻译工具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等。
4. 参考书籍:文言文词典、文学鉴赏词典等。
六、教案设计1. 第六章:文言文写作技巧复习重点:文章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教学活动:分析经典文言文篇章结构,讲解写作技巧,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2. 第七章:文言文背诵与默写复习重点:名句默写、篇章背诵等。
教学活动:挑选重要的文言文段落进行默写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篇章背诵比赛。
3. 第八章: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重点:快速捕捉信息、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等。
教学活动: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讨论解题策略。
4. 第九章:文言文与文化常识复习重点:古代文化常识、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 第五讲 文化常识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 第五讲 文化常识教学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df15345f0e7cd1842536f4.png)
第五讲文化常识基础点:文化常识是高考新增的考查点,本点涵盖内容广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复习中应关注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的积累。
重难点:1.古代官职和科举。
2.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
[考法综述] 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
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
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读通一篇文言文的。
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近年来,高考对文史知识的考查渐渐增多,单独命题屡有出现,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
命题法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
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c7fa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b.png)
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文言文复习”为主题,通过系统的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文言文知识,提高他们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文言文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基本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推断词义、理解句子含义及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此外,通过精选的文言文篇章,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然而,由于文言文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们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难点,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的常见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宾语前置、省略句等;(2)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断句、理解句子含义、把握文章大意;(3)学会运用语境推断、语法分析、修辞手法识别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准确性和速度;(4)培养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能够体会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文言文知识,形成知识体系;(4)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文言文翻译比赛、情景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究古代文化的欲望;(2)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通过学习文言文,培养学生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的态度;(4)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从文言文中汲取智慧,指导现实生活。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时,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出发,逐步引导他们回顾和巩固基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cd915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3.png)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词汇的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原则词义推断的方法句式分析的技巧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讲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学习词义推断的方法,如上下文分析、成语比较等。
分析典型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让学生进行句式识别练习。
第二章:文言文断句技巧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断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节奏的感知能力。
2.2 教学内容: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的断句标志断句技巧的实践应用2.3 教学活动: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句子完整、遵循语义逻辑等。
分析常见的断句标志,如虚词、语气词等。
提供断句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给予反馈。
第三章:文言文翻译技巧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2 教学内容:直译与意译的原则词义转换的方法句子结构的调整技巧3.3 教学活动:讲解直译与意译的原则,并给出实例。
引导学生学习词义转换的方法,如词类活用、词义引申等。
提供翻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句子翻译练习,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第四章:文言文人物描写分析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描写。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人物描写的手法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人物性格的分析技巧4.3 教学活动:讲解人物描写的手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
分析典型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的形成。
提供人物描写分析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给予反馈。
第五章:文言文故事情节分析5.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文言文中的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的结构情节发展的手法情节与人物的关系5.3 教学活动:讲解故事情节的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3c4b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1.png)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技巧。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词汇的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特点:词语的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阅读技巧:抓住文章主旨、理解句子结构、推断词义等。
1.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举例分析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结构。
练习题:让学生练习阅读文言文,并解释生词和句子。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复习2.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复习重点文言文词汇: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解释词汇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
2.3 教学活动讲解和复习文言文词汇。
词汇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运用文言文词汇造句。
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解释词汇并练习使用。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对不同句式的运用和翻译能力。
3.2 教学内容复习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分析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3.3 教学活动讲解和分析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句式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判断和翻译文言文句子。
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分析和练习句式。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技巧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理解和技巧。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准确翻译能力。
4.2 教学内容复习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讲解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4.3 教学活动讲解和复习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翻译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翻译文言文句子。
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与赏析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赏析能力。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阅读和赏析文言文。
分析文言文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5.3 教学活动讲解和复习如何阅读和赏析文言文。
文言文赏析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分析和欣赏文言文。
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分享和讨论对文言文的欣赏。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72a2a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d.png)
初中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文言文。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写作。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词汇的复习,包括实词和虚词。
2.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训练,通过练习解析文言文段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文言文写作的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理解技巧,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组织文言文阅读比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 对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进行评价,给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基本词汇。
2. 第二周:复习文言文句式。
3. 第三周:进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
4. 第四周:进行文言文写作训练。
5. 第五周:进行课堂测试和评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对比教学法,将文言文与现代文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案例,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3. 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文言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教材,如《初中文言文阅读与应用》。
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如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和音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六周:进行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5b62c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4.png)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与运用重点词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练习:填空、选择、翻译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与运用重点语法: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练习:改写句子、翻译3. 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复习与运用重点修辞: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练习:仿写、分析4.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复习与提高重点阅读技巧:快速抓住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含义、推断词义练习:阅读理解题、讨论5.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复习与提高重点翻译技巧:直译、意译、文化背景的了解练习:翻译练习、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的知识点。
2. 互动式教学:提问、讨论、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任务型教学:设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和辅导书:提供学生复习和参考的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讨论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质量和速度。
3.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翻译展示:让学生进行翻译展示,评估学生的翻译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学资源,设计好教学活动和练习题目。
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文言文经典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知识讲解:讲解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相关知识点。
4. 互动环节:提问、讨论、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文言文两则》教案二:文化常识学习
![《文言文两则》教案二:文化常识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fce45e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e.png)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字表达逐渐向简化、快速的方向发展,而文言文这种古老的文字形式逐渐被淡忘。
然而,学习文化知识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而文言文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就《文言文两则》优质教案二:“文化常识学习”这一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学活动的背景文言文这种古老的文字形式自古以来就一直拥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开始逐渐忘记了这种形式独特的文字,很多人甚至连基本的文言文都不会读。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扩展他们的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状况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并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话题,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字所承载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2.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及常用词汇。
3.通过对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分析,逐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形成对文言文的喜爱和热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单的演讲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在思维层面上培养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
2.基础知识铺垫介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文言文的语法、常用词汇和文言文的特点等,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语法的基础知识。
3.当下热门话题探讨选取与当前热门话题相关的文言文文章,让学生自己研究和分析文章,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认识。
4.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让学生阅读经典文言文著作,并通过具体的解析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5.文言文创新活动在学生充分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创新活动,如创作文言文歌曲、小说等,帮助学生增强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
6.教学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课型类别】复习课。
【教学目标】1. 了解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深化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1. 归纳分类讲解;2. 练习巩固。
【信息技术运用】相应内容做成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简介高考文化常识考题形式特点。
简介古代文化常识内容范围。
二、纪年纪时(一)古代纪年方法1. 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如甲子、乙丑、丙寅……甲戌、乙亥、丙子……等六十个组合。
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用的就是干支纪年。
小练习:2017然后就丁酉年,2071年是什么年?2. 帝王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
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
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二)古代纪月方法1. 序数纪月法2. 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3. 时令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农历十月)——《古诗十九首》(三)古代纪日法1. 序数纪日法。
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项脊轩志》2. 天干地支纪日法。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石钟山记》3. 月相纪日法。
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
常用的有: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四)纪时法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1. 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 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如: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三、姓名字号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 称名。
少见,常见于上对下,或被鄙视之人。
2.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5.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6. 称官名或官地。
如唐代诗人孟称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7.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二)姓名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②自称时,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1. 字的来历。
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
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
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 字与名间的关系。
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
如: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1. 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
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 谥号。
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
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 绰号。
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
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羖大夫。
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08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斋名。
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
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布置作业】自行结合印发材料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见投影内容。
第二课时四、古代授官称谓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招聘授官。
选:量才授官。
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选拔。
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任命。
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由民间征聘。
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五、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领:常指兼任。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权:暂代官职。
假:同“摄”。
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六、天文历法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四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七、礼义制度1. 吉礼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2. 凶礼: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
如古代的“五服”制度3. 古人对“死”的讳称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等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等4. 宾礼(朝聘):周代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主要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5.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二为“时揖”;三为“天揖”。
【布置作业】自读《赤壁赋》并完成复习练习。
【板书设计】见投影内容。
1、完成书上的相关练习。
2、给自己起一个“字”,并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为自己的成年献礼。
附:教材中的文化常识1. “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2. 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汉代实行察举(荐举)和征辟制,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
到明清考试分四级,县府的“院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省级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礼部主持的“会试”及格者称贡士,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3. “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 战国时期,以养“士”著称的有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6. 古文中,称山南水北为阳,称山北水南为阴。
7. 我国古代授予官职为拜,调动官职为迁,免去旧职任新职为除,提升官职为擢,降职贬官为谪或左迁,罢官为黜,年老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8. 古人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与之相关的称谓来代替。
“襁褓” 指未满周岁,“孩提”(谓幼儿)指2-3岁,“垂髫”(下垂的短发)指童年或儿童,3-8岁,“总角”(将头发分左右两半,在头顶上各扎一个结)指童年时代,“豆蔻”指女子13-14岁,“及笄”指女子15(成年),“束发”指男子成童,男子8岁,一说15岁,“弱冠”指男子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天命”指50岁,“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