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学作品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 第1册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 第1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909716bed5b9f3f90f1ca5.png)
文学院《古代文学》课程背诵篇目
秦汉部分:
一、辞赋
张衡《归田赋》
二、诗歌:
乐府诗歌:《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
二、散文
李斯《谏逐客书》第3段、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第9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
一、辞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曹植《洛神赋》第4段
二、诗歌
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潘岳《悼亡诗》、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时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谢灵运《登池上楼》、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乐府民歌:《西洲曲》、《木兰诗》
三、散文
诸葛亮《出师表》、王羲之《兰亭集序》、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https://img.taocdn.com/s3/m/33084c426bec0975f565e227.png)
1.诗经六义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
《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分别为31、4、5篇。
赋: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概论《诗经》所收集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及思想意识、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
"国风"的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多处,用双声、叠韵、叠字等,表达准确优美。
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
颂有形容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
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
雅诗和颂诗都是统治者在特定场合演出的乐歌,但雅诗的篇幅较长,分章分节,句法整齐,流畅通顺,有些还偏重于抒情,加上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颂诗具有极为浓厚的宗教文学色彩,形式较为古板呆滞,诗歌语言也显得典雅沉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8495efd3f8c75fbfc77db2c2.png)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文学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总305篇。
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是用别的事物引直所咏之情与事)赋、比、兴交互运用,构成了意蕴深远的形象,形成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谱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一、《君子于役》,《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各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想念。
言情写景,真实纯朴。
君子:这里指丈夫。
二、《蒹葭》,《诗经·秦风》(1)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蒹葭》被王国维称赞最得风人深致。
(2)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
①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②“白露为霜”“白霜未晞”“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
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
③“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
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①渲染清秋凄清氛;②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简)(6)诗的比兴手法及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比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先秦到明清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先秦到明清](https://img.taocdn.com/s3/m/6cc1fdf8f61fb7360b4c6511.png)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晚泊浔阳望香炉峰过故人庄春晓
12、王维:(11首)
渭川田家老将行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山居秋暝终南山观猎使至塞上鸟鸣涧鹿柴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
13、王之涣:(2首)鹳雀楼凉州词之《黄河远上白云间》
14、李颀:(2首)古从军行别梁鍠
15、王昌龄:(6首)
从军行之《烽火城西百尺楼》、《青海长云暗雪山》出塞之《秦时明月汉时关》
13、嵇康:幽愤诗
14、张华:轻薄篇情诗
15、潘岳:悼亡诗
16、陆机:(6首)
赴洛道中作之《总辔登长路》、《远游越山川》赠尚书郎顾彦先猛虎行门有车马客行
长歌行
17、左思:(11首)
咏史之《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吾希段干木》、《济济京城内》、《皓天舒白日》、《荆轲饮燕市》、《主父宦不达》、《习习笼中鸟》招隐诗杂诗妇女诗
13、罗隐:英雄之言,荆巫,越妇言
三、传奇:
1、李朝威:柳毅传2、白行简:李娃传3、杜光庭:虬髯客传
四、唐五代词:
1、李白:菩萨蛮之《平林漠漠》忆秦娥之《箫声咽》
2、张志和:渔歌子之《西塞山前》3、白居易:忆江南之《江南好》
4、温庭筠:菩萨蛮之《小山重叠》更漏子之《玉鑪香.》梦江南之《梳洗罢》
5、韦庄:菩萨蛮之《人人尽说》,思帝乡之《春日游》
二、诗歌
1、孔融:杂诗
2、曹操:5首
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之《东临碣石》、《神龟虽寿》
3、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4、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5、徐幹:室思
6、王粲:(3首)七哀诗之《西京乱无象》、《荆蛮非我乡》、《边城使心悲》
7、刘桢:(2首)赠徐幹赠从弟
8、蔡文姬:悲愤诗
25部国学经典
![25部国学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143bcdc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3.png)
25部国学经典中国文化传承博大精深,可谓历代文脉濯濯,正所谓:“濯濯其韵,以此传之子孙”。
中国的经典文学,不仅仅是文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课本,而25部国学经典,则是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的经典著作。
先睹为快,以下25部经典作品汇总如下:一、古典文学代表作1、《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诗经六经之首”。
2、《楚辞》: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高峰的经典之一,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3、《史记》:西汉司马迁著的一部历史总论,是神州大地上传世的古典文学之一。
4、《庄子》: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想著作,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著作。
5、《礼记》:秦始皇所创,系统记述了中国古代规矩习俗,被誉为“礼仪之长”,是中华文明秩序规矩的蓝本。
6、《春秋》:是战国时期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及其他重要事件,是中国历史著作的瑰宝。
7、《孟子》:是孟轲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的观念,是中国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著作。
8、《韩非子》:它是韩非的代表作,研究其中的实践分析方法,在思想史上极有价值。
9、《论语》:以孔子的话语为中心,有孔子的生平、活动、思想信仰等内容,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著作。
10、《易经》: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学术概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治未病、治病未之学。
二、抒情文学11、《汉书》:是汉代纪传体文学的典范,记录了汉朝及其前秦汉之间历史事件,是汉朝文化文献的图绘。
12、《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唐诗集,是唐代流行的文学作品,汇集了众多优秀的唐诗作家们的著作。
13、《宋词三百首》:是世界文学史上经典之一,收录了宋代名家们的优秀作品,抒情曲调悠远动人,一直以来是一部世界文学经典。
14、《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记录了清朝康熙年间的江湖人物传说,以及农民起义的故事。
15、《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以取经唐僧救妖作为主线,写宗教信仰、宠物爱好、科技启蒙、风水神术等多种喜剧故事,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集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集](https://img.taocdn.com/s3/m/88b428691ed9ad51f01df297.png)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集一、魏晋南北朝部分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唐五代部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宋金部分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考研重点目录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考研重点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9ab6817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8.png)
聂夷中
咏田家
杜荀鹤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山中寡妇
再经胡城县
王禹偁
对雪 村行
林逋
山园小梅
杨亿
泪
梅尧臣
田家语 汝坟贫女 鲁山山行
苏舜钦
庆州败 淮中晚泊犊头
欧阳修
戏答元珍 丰乐亭游春
画眉鸟 边户
王安石
河北民 明妃曲 题西太一宫壁
白居易
忆江南
温庭筠
菩萨蛮 更漏子 梦江南
张先
天仙子 木兰花
欧阳修
踏莎行 蝶恋花 采桑子
晏几道
临江仙 鹧鸪天
柳永
雨霖铃 望海潮 八声甘州
王安石
桂枝香
北陂杏花 出郊
泊船瓜洲 王令
暑旱苦热
苏轼
游金山寺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吴中田妇叹 饮湖上初晴后雨
新城道中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 题西林壁
惠崇春江晚景 荔枝叹
澄迈驿通潮阁
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 插秧歌
初入淮河 其一 初入淮河 其二 初入淮河 其三
陆游
游山西村 剑门道中遇微雨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关山月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 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
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 夜读范至能《揽辔歌》言中原父老见使者 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杜甫
望岳 房兵曹胡马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兵车行 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月夜 春望 哀江头 羌村三首 其一 羌村三首 其二 羌村三首 其三 北征 新安吏 石壕吏 新婚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其一 江畔独步寻花 其二 茅屋为秋屋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送路六侍御入朝 丹青引 白帝城最高楼 秋兴八首 其一 秋兴八首 其二 秋兴八首 其三 秋兴八首 其四 秋兴八首 其五 秋兴八首 其六 秋兴八首 其七 秋兴八首 其八 登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登岳阳楼
【空燃】历代文学作品选目录(2文)
![【空燃】历代文学作品选目录(2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d0b906581b6bd97f19ea4f.png)
先秦散文尚書無逸秦誓左傳曹劌論戰齊伐楚盟于召陵宮之奇諫假道晉公子重耳之亡晉楚城濮之戰燭之武退秦師秦晉殽之戰鄭敗宋師獲華元知罃對楚王問鄭子產相國國語邵公諫弭謗勾踐滅吳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鄒忌諷齊威王納諫馮諼客孟嘗君趙威后問齊使莊辛說楚襄王魯仲連義不帝秦觸讋說趙太后唐且爲安陵君劫秦王老子道可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三十輻共一轂曲則全知人者智道生一天之道小國寡民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楚狂接輿章長沮桀溺耦而耕章子路從而後章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有爲神農之言者許行章魚我所欲也章民爲貴章荀子勸學榮辱墨子兼愛[上] 非攻[上] 公輸尚賢[上]莊子逍遙遊養生主[節錄] 胠篋秋水韓非子內儲說上[節錄] 外儲說左上[節錄] 外儲說右上[節錄] 難一[節錄] 五蠹呂氏春秋察今上古神話山海經精衛填海夸父逐日鯀禹治水黃帝擒蚩尤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先秦辭賦屈原離騷九歌[湘君] [湘夫人] [山鬼] [國殤] 九章[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橘頌][悲回風][思美人][惜往日] 遠遊卜居漁父宋玉九辯[節錄] 風賦對楚王問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荀卿成相篇[節錄] 賦篇[節錄]秦漢散文李斯文諫逐客書論督責書賈誼文過秦論[上中下] 陳政事疏積貯疏請封建子弟疏諫封淮南四子疏諫放民私鑄疏晁錯文論貴粟疏言兵事書論守邊備塞書複論募民徙塞下書司馬遷文項羽本紀[節錄] 陳涉世家留侯世家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魏其武安侯列傳李將軍列傳[節錄] 報任少卿書論六家要指十二諸侯年表序六國表序秦楚之際月表序漢興以來諸侯年表序高祖功臣侯年表序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序班固文蘇武傳楊胡朱梅云傳記秦始皇本紀後漢諸侯王表序王符文實邊仲長統文理亂篇兩漢辭賦賈誼賦鵩鳥賦梅乘賦七發司馬相如賦子虛賦上林賦哀二世賦大人賦長門賦[有序] 難蜀父老封禪文班彪賦北征賦班固賦兩都賦[並序]張衡賦歸田賦二京賦思玄賦趙壹賦刺世嫉邪賦楊雄賦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六朝辭賦王粲登樓賦曹植洛神賦潘岳秋興賦[有序] 笙賦射雉賦[有序]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鮑照蕪城賦江淹別賦庾信小園賦哀江南賦[序]六朝散文孔融文與曹操論盛孝章書諸葛亮文出師表曹植文求自試表嵇康文與山巨源絕交書管蔡論陶淵明文桃花源記范曄文宦者傳論孔稚珪文北山移文陶宏景文答謝中書書丘遲文與陳伯之書吳均文與朱元思書酈道元文水經注[河水(龍門)][江水(山峽)]楊衒之文洛陽伽藍記[永寧寺][洛陽大市]唐文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元結右溪記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韓愈原道原毀雜說[世有伯樂] 師說進學解張中丞傳後敘藍田縣丞廳壁記送李願歸盤谷序送董邵南遊河北序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誌銘原性諱辯對禹問獲麟解改葬服議爭臣論守戒雜說一伯夷頌讀儀禮讀荀子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荊潭唱和詩序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復仇議論佛骨表潮州刺史謝上表與孟尚書書與鄂州柳中丞書再與鄂州柳中丞書與崔群書答崔立之書答陳商書答李秀才書答呂山人書答竇秀才書答李翊書答劉正夫書答尉遲生書與馮宿論文書與衛中行書與孟東野書答劉秀才論史書重答李翊書上兵部李侍郎書應科目時與人書為人求薦書與陳給事書上宰相書後十九日複上書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送王秀才序送孟東野序送高閑上人序送廖道士序送竇從事序送楊少尹序送區冊序送鄭尚書序送殷員外序送幽州李端公序送王秀才塤序贈張童子序與浮屠文暢師序送石處士序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贈崔複州序送水陸運使韓侍禦歸所治序送湖南李正字序愛直贈李君房別送鄭十校理序送浮屠令縱西遊序鱷魚文贈太傅董公行狀圬者王承福傳毛穎傳附平淮西碑處州孔子廟碑南海神廟碑衢州徐偃王廟碑柳州羅池廟碑袁氏先廟碑烏氏廟碑曹成王碑清邊郡王楊燕奇碑唐故相權公墓碑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殿中少監馬君墓誌銘尚書庫部郎中鄭君墓誌銘河南令張君墓誌銘太原王公墓誌銘尚書左僕射右龍武軍統軍劉公墓志銘國子監司業竇公墓志銘給事中清河張君墓誌銘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韓退之孔司勳墓誌銘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誌銘集賢院校理石君墓誌銘河南少尹裴君墓誌銘李元賓墓銘施先生墓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唐河中府法曹張君墓碣銘扶風郡夫人墓誌銘河南府法曹參軍盧府君夫人苗氏墓誌銘女壙銘鄆州溪堂詩[並序] 新修滕王閣記燕喜亭記河南府同官記汴州東西水門記畫記題李生壁子產不毀鄉校頌訟風伯進學解送窮文釋言祭田橫墓文潮州祭神文五首祭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祭侯主簿文祭薛助教文祭虞部張員外文祭穆員外文祭房君文獨孤申叔哀辭歐陽生哀辭有序柳宗元封建論段太尉逸事狀捕蛇者說三戒[并序] 始得西山宴遊記桐葉封弟辯晉文公問守原議論語辯二首辯列子辯文子辯鬼谷子辯晏子春秋辯鶡冠子愚溪詩序駁復仇議寄京兆許孟容書與蕭翰林書與李翰林建書答吳秀才謝示新文書種樹郭橐駝傳故襄陽丞趙君墓誌遊黃溪記永州萬石亭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柳州東亭記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記零陵郡複乳穴記零陵三亭記館驛使壁記陪永州崔使君遊宴南池序序飲序棋伊尹五就桀贊李翱題燕太子丹傳後杜牧阿房宮賦孫樵書褒城驛壁皮日休讀[司馬法]陸龜蒙野廟碑[并詩] 招野龍對羅隱英雄之言荊巫越婦言宋文王禹偁待漏院記唐河店嫗傳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與高司諫書朋黨論王彥章畫像記醉翁亭記蘇氏文集序秋聲賦瀧岡阡表君難論[上下] 唐書藝文志序五代史職方考序五代史一行傳序五代史宦者傳論集古錄目序江鄰幾文集序釋惟儼文集序釋秘演詩集序論臺諫言事未蒙聽允書與尹師魯書送楊序送田畫秀才寧親萬州序送徐無黨南歸序鄭荀改名序資政殿學士文正範公神道碑銘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銘河南府司錄張君墓表胡先生墓表連處士墓表集賢校理丁君墓表太常博士周君墓表石曼卿墓表永春縣令歐君墓表右班殿直贈右羽林軍將軍唐君墓表張子野墓誌銘徂徠石先生墓誌銘太常博士尹君墓誌銘黃夢升墓誌銘孫明複先生墓誌銘尹師魯墓誌銘梅聖俞墓誌銘江鄰幾墓誌銘湖州長史蘇君墓誌銘大理寺丞狄君墓誌銘蔡君山墓誌銘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翰林侍讀學士給事中梅公墓志銘尚書都官員外郎歐陽公墓志銘尚書職方郎中分司南京歐陽公墓志銘南陽縣君謝氏墓誌銘北海郡君王氏墓誌銘仁宗禦飛白記襄州穀城縣夫子廟記有美堂記峴山亭記遊亭記豐樂亭記菱溪石記真州東園記浮槎山水記李秀才東園亭記樊侯廟災記叢翠亭記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易論樂論詩論書論明論諫論[上下] 管仲論權書六·孫武權書八·六國權書九·高帝權書十·項籍衡論二·禦將衡論七·申法衡論十·田制族譜引族譜後錄上韓樞密書上歐陽內翰書送石昌言為北使引仲兄文甫說名二子說木假山記張益州畫像記曾鞏戰國策目錄序墨池記唐論新序目錄序列女傳目錄序徐幹中論目錄序范貫之奏議集序先大夫集後序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書魏鄭公傳後移滄州過闕上殿疏寄歐陽舍人書謝杜相公書送周屯田序贈黎安二生序送江任序送傅向老令瑞安序宜黃縣學記筠州學記徐孺子祠堂記襄州宜城縣長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擬峴臺記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學舍記齊州二堂記序越州鑒湖圖司馬光肥水之戰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劄子答司馬諫議書祭歐陽文忠公文原過復仇解周禮義序書義序詩義序讀孔子世家讀孟嘗君傳讀刺客傳書李文公集後靈谷詩序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進戒疏答韶州張殿丞書上淩屯田書送孫正之序兵部知制誥謝公行狀虞部郎中贈衛尉卿李公神道碑廣西轉運使孫君墓碑寶文閣待制常公墓表處士征君墓表給事中孔公墓志銘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銘荊湖北路轉運判官尚書屯田郎中劉君墓誌銘[並序]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王深甫墓誌銘建安章君墓誌銘孔處士墓誌銘秘閣校理丁君墓誌銘叔父臨川王君墓誌銘兵部員外郎馬君墓誌銘贈光祿少卿趙君墓誌銘大理丞楊君墓誌銘尚書屯田員外郎仲君墓誌銘廣西轉運使蘇君墓誌銘臨川吳子善墓誌銘葛興祖墓誌銘金溪吳君墓誌銘仙源縣太君夏侯氏墓碣曾公夫人萬年縣太君黃氏墓誌銘仙居縣太君魏氏墓誌銘鄭公夫人李氏墓誌銘慈溪縣學記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遊褒禪山記芝閣記傷仲永蘇軾教戰守策留侯論喜雨亭記日喻說方山子傳前赤壁賦後赤壁賦韓文公廟碑答謝民師書志林·平王志林·魯隱公志林·范蠡志林·戰國任俠志林·始皇扶蘇志林·范增志林·伊尹荀卿論韓非論始皇論賈誼論晁錯論大臣論[上下] 上皇帝書代張方平諫用兵書徐州上皇帝書圜丘合祭六議劄子對制科策策略一策略四策略五決壅蔽無沮善省費用蓄材用練軍實倡勇敢教戰守策斷[上中下] 上王兵部書答李端叔書表忠觀碑石鐘山記超然臺記遊桓山記醉白堂記靈璧張氏園亭記徐州蓮華漏銘九成臺銘韓幹畫馬贊文與可飛白贊上樞密韓太尉書黃州快哉亭記商論六國論三國論漢文帝論唐論會計錄民賦序君術策五臣事策一民政策一民政策二武昌九曲亭記東軒記李清照金石錄後序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朱熹詩集傳序文天祥指南錄後序謝翱登西臺慟哭記林景熙蜃說元文吳澂送何太虛北遊序李孝光雁山十記[觀石梁記][大龍湫記]宋史張順張貴傳明文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秦士錄[節錄]劉基賣柑者言方孝孺越巫吳士中山狼傳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二歸有光見村樓記項脊軒志題張幼於裒文太史卷周弦齋壽序戴素庵七十壽序王母顧孺人六十壽序顧夫人八十壽序守耕說二石說張雄字說二子字說通議大夫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李公行狀歸氏二孝子傳筠溪翁傳陶節婦傳王烈婦傳韋節婦傳先妣事略亡友方思曾墓表趙汝淵墓誌銘沈貞甫墓誌銘歸府君墓誌銘女二二壙志女如蘭壙志寒花葬志思子亭記見村樓記野鶴軒壁記畏壘亭記吳山圖記長興縣令題名記遂初堂記宗臣報劉一丈書李贄又與焦弱侯賈誼袁宏道徐文長傳虎丘記五泄鍾惺浣花溪記艾南英自敘徐弘祖遊黃山後記楚遊日記魏學洢核舟記張岱柳敬亭說書西湖香市西湖七月半張溥五人墓碑記夏完淳獄中上母書清文黃宗義顧炎武廣宋遺民錄序與友人論學書廉恥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李姬傳王夫之桑維翰論姜宸英奇零草序唐甄大命室語鄭日奎遊釣臺紀邵長衡閻典史傳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獄中雜記[節錄]鄭板橋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全祖望張公神道碑銘陽曲傅先生事略袁枚書魯亮儕黃生借書說錢大昕羿喻姚鼐袁隨園君墓誌銘[并序] 登泰山記汪中狐父之盜頌[并序] 哀鹽船文[并序] 洪亮吉出關與畢侍郎牋梅曾亮記棚民事龔自珍海門先嗇陳君祠堂碑文尊史病梅館記記王隱君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譚嗣同仁學[節錄]章炳麟徐錫麟傳梁啓超少年中國說譚嗣同傳。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https://img.taocdn.com/s3/m/3b5b48625727a5e9856a6171.png)
第一章:《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内容: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女孩,继而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现了男子先是求之不得时焦虑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首求爱诗,诗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把一个年轻小伙子对美好爱情追求的诚恳,痴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句,隐含着人们的择偶标准:美丽、善良、贤淑。
巧合的是,这种几千年前的标准与当代择偶标准几乎完全一样!或许这种巧合隐蕴着:爱情的形式可以变,但是爱情的本质是不变的。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一句恰到好处表达恋人处于恋爱阶段的思念痛苦,这种感觉正是纯朴爱情的最好体现。
也是人对爱情最自然的表露。
孔子曾经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我觉得孔子说得不是针对这首诗,而是针对这首诗爱情体现的本质。
艺术地位:《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
……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
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
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
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
![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https://img.taocdn.com/s3/m/9c92a02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9.png)
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绚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珍宝,为历代儒客文人研习与推崇。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介绍,以供大家参考!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1.《红楼梦》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宏大作品,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用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2.《东周列国志》以惊世骇俗的`见解,鲜亮的共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灿烂的篇章。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3.《三国演义》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斗为主,也许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宽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概磅礴的战斗场面,胜利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三言》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短篇小说集。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三言为通俗世情小说的进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从单纯的伦理说教或色情描写中走出,成为一部儒雅与情俗,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高度融合的杰作,在中国小说史上闪烁着永恒的光辉!5.《水浒传》民间艺人“说话”特色的详细表现。
它在群众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保存了群众口语的优点,具有洗练、明快、生动、颜色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
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古典文学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流传。
6.《二拍》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异》和《二刻拍案惊异》的合称凌蒙初。
与“三言”合称“三言二拍”。
它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反映了中国十七世纪正在崛起的城市市民阶层的普遍要求与思想情感,从中折射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时代精神。
7.《西游记》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赞叹不已。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重点作品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重点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23d18b28192e45361166f504.png)
虞美人[春花秋月]
下册
宋金部分
一、词
范仲淹词(一首)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晏殊词(一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欧阳修词(一首)
踏莎行[候馆梅残]
柳永词(二首)
雨霖铃[寒蝉凄切]
望海潮[东南形胜]
王安石词(一首)
桂枝香[登临送目]
苏轼词(四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吴中田妇叹
题西林壁
黄庭坚诗(二首)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
[满川风雨独凭栏]
范成大诗(二首)
后催租行
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
杨万里诗(二首)
插秧歌
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
陆游诗(四首)
剑门道中遇微雨
书愤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陆游词(一首)
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
辛弃疾词(四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永遇乐[千古江山]
姜夔词(一首)
扬州慢[淮左名都]
张炎词
解连环[楚江空晚]
二、诗歌
梅尧臣诗(二首)
田家语
汝坟贫女
王安石诗(二首)
河北民
泊船瓜洲
苏轼诗(三首)
柳宗元(一首)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刘禹锡诗(一首)
西塞山怀古
白居易诗(二首)
上阳白发人
琵琶行
李贺诗(一首)
雁门太守行
杜牧诗(二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诗经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be3243a165ce050876321364.png)
幻灯片1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幻灯片2詩三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也就是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的广大地区。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战国时,《诗》被列为儒家“六经”之一,但并未获得后世那样受尊崇的地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之一,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圈,称为《诗经》。
幻灯片3诗经之谜毛泽东:诗经是中国诗歌的精粹,这本文献把过去那个久远的年代同我们拉近了。
诗经代表了中国最早的美学,这种诗感情真切,深入浅出,语言很精炼。
诗经中的诗对后来每个有思想的诗人都产生过影响。
古代无名作者的天赋是把自己的思想意念变成简练的诗歌和歌谣。
幻灯片4诗经之谜●诗经中的诗是怎么来的,作者是谁?●风雅颂究竟是什么意思?●诗经中有多少成语、熟语和典故?●关雎何以成为诗三百之首?●女色会祸国吗?●孔子为什么说郑声淫?●野有死麇j u n等说明诗经是色情文学?●诗经里为什么那么多玉、鱼?●诗经是如何使用隐语的?幻灯片5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https://img.taocdn.com/s3/m/89c93c48f46527d3240ce066.png)
一、先秦文学概况: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
《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一)《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二)《氓》1.《氓》选自《诗经。
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
(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
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简或选)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https://img.taocdn.com/s3/m/cb2358d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a.png)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学从古至今历经五千年,它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读着那些神韵雅致的汉字,我不禁怦然心动,那份美丽似如陈酒般飘香醇厚,这就是我对于文学的热爱,也许我没有曹雪芹笔下的风流才子曹公子的才情,但却独爱那千年绝唱《琵琶行》。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尽享优越的生活条件,“幸福”的童年和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期。
虽说物质条件的充足可以让我们尽情的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和健全的精神生活,但最重要的还是先辈给予我们创造的文化大餐,通过读书,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了解世界文化,获得更多的感悟与启迪,提高自身修养和品味,拓展个人素质。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殿堂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兴盛衰亡,而唐诗又是这千古绝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谈起唐诗,总觉得诗的境界十分的超凡脱俗,在那神奇瑰丽的山川中采撷一粒沙尘,把他放入诗中,便会带来几许清凉,使你忍不住凝望;再把他放入画中,再增添一抹幽静,便又让人觉得空灵。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是音乐性极强的曲调,欢快悠扬的旋律回响在耳边,再配以婉转动听的音符,不由得使人油然而生愉悦之情。
由此可见,诗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发挥想象,选取典型细节,凭借思维的灵动、构思的新巧,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泻在文字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样的自然、真实,却又深沉而充满感情。
宋词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和时代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后人对她赞叹不已。
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类别,各有千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以怀古为题材的作品,既有对往昔繁华的留恋,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写思妇伤离的词,引发人们对柳永的同情;“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作者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军旅的艰苦和边疆的辽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体现了李煜的亡国之痛。
古代文学作品有哪些
![古代文学作品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618f9e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1.png)
古代文学作品有哪些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下面和一起来看古代文学作品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一、广为人知的古代文学1.“四书”、“五经”“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
2.《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3.《诗经》《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4.《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5.《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26卷,选入教材的有《察今》。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96d27663767f5acfa1c7cdf7.png)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秦汉部分(二)三、散文李斯文(一篇) (1)谏逐客书(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而然後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後宫;而骏马抉提〖“抉提”二字俱应为“马”旁〗,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後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_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_朱东润](https://img.taocdn.com/s3/m/ec55a13bf111f18583d05afc.png)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目录《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目录[目录中出现的书名(如《诗经》)、作家(如李白),都要掌握其简介。
简编本的内容都来自全本,只是作了一些技术上的改动。
一些学校指定简编本为考研参考书,大家只需按此目录在全本中划出来就行了,不需要再购此书。
]上册先秦部分一、诗歌《诗经》(四首)氓[卫风]七月[豳风]采薇[小雅]何草不黄[小雅]二、文一历史散文尚书(一篇)无逸左传(三篇)宫之奇谏假道秦晋肴之战郑子产相国国语(一篇)邵公谏弭谤战国策(三篇)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鲁仲连义不帝秦二诸子散文论语(两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孟子(二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鱼我所欲也章荀子(一篇)劝学篇庄子(一篇)养生主[节录]韩非子(二篇)内储说上[节录]难一[节录]三、辞赋楚辞(三篇)湘君湘夫人哀郢秦汉部分一、辞赋贾谊赋(一篇)鵩鸟赋二、诗歌乐府民歌(五首)战城南有所思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焦仲卿妻[并序]古诗十九首(录三首)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三、文司马迁文(二篇)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节录]班固文(一篇)苏武传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一、辞赋王粲赋(一篇)登楼赋陶渊明辞(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鲍照赋(一篇)芜城赋二、诗歌曹操诗(三首)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神龟虽寿]蔡琰诗(一首)悲愤诗曹植诗(三首)送应氏[步登北邙阪]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阮籍诗(三首)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嘉树下成蹊][洪生资制度]左思诗(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皓天舒白日]陶渊明诗(五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饮酒[结庐在人境][清晨闻叩门]杂诗[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谢灵运诗(一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诗(三首)梅花落拟行路难[写水置平地] [对案不能食]谢脁诗(二首)玉阶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庾信诗(二首)寄王琳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 乐府民歌(七首)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今夕已欢别]读曲歌[打杀长鸣鸡]西洲曲企喻歌辞[放马大泽中] 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 [敕勒歌]三、文诸葛亮文(一篇)出师表孔稚珪文(一篇)北山移文郦道元文(一篇)江水[三峡]四小说干宝《搜神记》(一则)刘义庆《世说新语》(四则)过江诸人周处王子猷居山阴石崇要客燕集唐五代部分一、诗歌王维诗(二首)渭川田家山居秋暝高适诗(一首)燕歌行岑参诗(一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诗(四首)蜀道难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诗(四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新安吏登高韩愈诗(一首)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柳宗元(一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诗(一首)西塞山怀古白居易诗(二首)上阳白发人琵琶行李贺诗(一首)雁门太守行杜牧诗(二首)过华清宫泊秦淮李商隐诗(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杜荀鹤诗(一首)山中寡妇王勃文(一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韩愈文(四篇)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文封建论种树郭橐驼传三戒[并序]钴鉧潭西小丘记陆龟蒙文(一篇)野庙碑[并诗]三、传奇李朝威传奇(一篇)柳毅传四、词李白词(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温庭筠词(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冯延巳词(一首)谒金门[风乍起]李煜词(二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虞美人[春花秋月]下册宋金部分一、词范仲淹词(一首)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晏殊词(一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欧阳修词(一首)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王安石词(一首)桂枝香[登临送目]苏轼词(四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秦观词(二首)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周邦彦词(二首)六丑[正单衣试酒]苏幕遮[燎沉香]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元干词(一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陆游词(一首)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辛弃疾词(四首)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永遇乐[千古江山]姜夔词(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张炎词解连环[楚江空晚]二、诗歌梅尧臣诗(二首)田家语汝坟贫女王安石诗(二首)河北民泊船瓜洲苏轼诗(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吴中田妇叹题西林壁黄庭坚诗(二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 [满川风雨独凭栏]范成大诗(二首)后催租行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杨万里诗(二首)插秧歌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陆游诗(四首)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示儿文天祥诗(一首)正气歌元好问诗(一首)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惨淡龙蛇日斗争] 三、文范仲淹文(一篇)岳阳楼记欧阳修文(三篇)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王安石文(一篇)答司马谏议书苏轼文(三篇)留侯论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四、话本碾玉观音元代部分一、诗歌刘因诗(一首)白沟赵孟頫(一首)岳鄂王墓萨都剌诗(一首)早发黄河即事杨维桢诗(一首)题苏武牧羊图二、文吴澄文(一篇)送何太虚北游序李孝光文(一篇)雁山十记[大龙湫记]三、戏曲关汉卿杂剧(一种)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马致远杂剧(一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王实甫杂剧(一种崔莺莺待月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高明戏文(一种)琵琶记(糟糠自厌)四、散曲马致远散曲(一首)天净沙[秋思]张养浩散曲(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散曲(一首)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明代部份一、诗歌高启诗(一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李梦阳诗(一诗)秋望何景明诗(一首)鲥鱼王世贞诗(一首)登太白楼陈子龙诗(一首)易水歌夏完淳诗(一首)别云间二、文宋濂文(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刘基文(一篇)卖柑者言归有光文(一篇)项脊轩志宗臣文(一篇)报刘一丈书袁宏道文(一篇)徐文长传徐弘祖文(一篇)游黄山后记张岱文(一篇)柳敬亭说书张溥文(一篇)五人墓碑记三、小说冯梦龙小说(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四、戏曲汤显祖传奇(一种)牡丹亭[惊梦]李玉传奇(一种)清忠谱五、散曲王磐散曲(一首)朝天子[咏喇叭]陈铎散曲(一首)水仙子[瓦匠]冯惟敏散曲(一首)玉芙蓉[喜雨]薛论道散曲(一首)黄莺儿[塞上重阳]清代部份一、诗歌吴伟业诗(一首)捉船行顾炎武诗(一首)流转吴嘉纪诗(三首)海潮叹船中曲[侬是船中生][断梗不怨风]王士禛诗(三首)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 真州绝句[晓上江楼是上层] [江干多是钓人居]郑燮诗(一首)渔家袁枚诗(二首)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渡江大风蒋士铨诗(一首)岁暮到家汪中诗(一首)白门感旧黄景仁诗(一诗)圈虎行阮元诗(一首)苏堤春晓二、词陈维崧词(二首)点绛唇[晴髻离离]醉落魄[寒山几堵]朱彝尊词(二首)桂殿秋[思往事]解佩令[十年磨剑]顾贞观词(二首)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我亦飘零久]纳兰性德词(二首)长相思[山一程]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张惠言词(二首)木兰花慢[尽飘零尽了]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三、文黄宗羲文(一篇)原君顾炎武文(一篇)廉耻方苞文(一篇)狱中杂记[节录]袁枚文(一篇)书鲁亮侪姚鼐文(一篇)登泰山记汪中文(一篇)哀盐船文[附序]四、小说蒲松龄小说(三篇)青凤窦氏黄英五、戏曲洪升传奇(一种)长生殿[惊变]孔尚任传奇(一种)桃花扇[馀韵]近代部份一、诗歌张维屏诗(一首)三元里龚自珍诗(三首)咏史己亥杂诗[只筹一缆十夫多][九州生气恃风雷]魏源诗(二首)寰海十章[谁奏中宵秘密章][城上旌旗城下盟]朱琦诗(一首)关将军挽歌黄遵宪诗(一首)下水船歌秋瑾诗(一首)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二、词蒋春霖词(一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况周颐词(一首)苏武慢[愁入云遥]梁启超词(一首)金缕曲[瀚海飘流燕]秋瑾词(一首)满江红[肮脏尘寰]三、文龚自珍文(二篇)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病梅馆记薛福成文(一篇)观巴黎油画记谭嗣同文(一篇)仁学[节录]章炳麟文(一篇)徐锡麟传梁启超文(一篇)少年中国说。
中国古代文学著作推荐100字
![中国古代文学著作推荐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691965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c.png)
中国古代文学著作推荐100字1、曹雪芹《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2、中国名著经典《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3、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三国演义》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
《三国演义》标志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
在传播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唐宋文学必背作品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唐宋文学必背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2778e62a5901020207409cc1.png)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础]科复习资料[华东师大中文系考研资料] /huashixdd唐宋文学必背作品[基本篇目,仅供参考](注:根据朱东润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2002年6月新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背诵目的:1.[文学基础]论述题;2.[作文]大作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编第一册P7)王勃 在狱咏蝉(中编第一册P15)骆宾王 春江花月夜(中编第一册P18)张若虚 感遇(原第二首)(中编第一册P24)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中编第一册P28)陈子昂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一作《望庐山》)(中编第一册P32)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编第一册P31)孟浩然 渭川田家(中编第一册P34)王维 终南山(中编第一册P39)王维 使至塞上(中编第一册P41)王维鸟鸣涧(中编第一册P41——42)王维 鹿柴(中编第一册P4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编第一册P43)王维 出塞(中编第一册P51)王昌龄 闺怨(中编第一册P53)王昌龄燕歌行(中编第一册P55——56)高适白雪歌送李判官归京(中编第一册P64)岑参 逢入京使(中编第一册P60)岑参 蜀道难(中编第一册P70——71)李白 将进酒(中编第一册P74——75)李白 行路难(中编第一册P76)李白 塞下曲(原第一首)(中编第一册P 80)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编第一册P 89)李白 兵车行(中编第一册P 98——99)杜甫 羌村三首其一(中编第一册P 113)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中编第一册P 135)杜甫 登高(中编第一册P 142)杜甫 登岳阳楼(中编第一册P 146)杜甫 轻肥(中编第一册P 191)白居易长恨歌(中编第一册P 201——203)白居易 渔翁(中编第一册P 170)柳宗元 秋怀(原第二首)(中编第一册P 156)孟郊 雁门太守行(中编第一册P 217)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中编第一册P 220)李贺 贾生(中编第一册P243)李商隐 锦瑟(中编第一册P244)李商隐 马嵬(中编第一册P248)李商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编第一册P256)王勃 张中丞传后叙(南霁云一段)(中编第一册P 307——308)韩愈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编第一册P 353——354)柳宗元菩萨蛮【小山重迭】(中编第一册P 427)温庭筠 菩萨蛮【人人尽说】(中编第一册P 430)韦庄 谒金门(中编第一册P433)冯延巳 摊破浣溪沙(一题山花子)(中编第一册P434)李璟 乌夜啼(一名相见欢)(中编第一册P436)李煜 浪淘沙令(一题浪淘沙)(中编第一册P438)李煜 虞美人(中编第一册P437——438)李煜 浣溪沙(一曲新词)(中编第二册P4)晏殊 鹧鸪天(中编第二册P14)晏几道 踏莎行【候馆梅残】(中编第二册P10)欧阳修 八声甘州(中编第二册P19——20)柳永 雨霖铃(中编第二册P16——17)柳永 定风波(中编第二册P29)苏轼 卜算子(中编第二册P33)苏轼 踏莎行(中编第二册P39)秦观 六丑(中编第二册P44)周邦彦 苏幕遮(中编第二册P46)周邦彦 如梦令(中编第二册P51)李清照一剪梅(郭本文学史第三册P160)李清照 醉花阴(中编第二册P52)李清照声声慢(中编第二册P52——53)李清照 永遇乐(中编第二册P54——55)李清照 水龙吟(中编第二册P73——74)辛弃疾 摸鱼儿(中编第二册P76——78)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编第二册P82——83)辛弃疾扬州慢(中编第二册P96——97)姜夔 风入松(中编第二册P104)吴文英 山园小梅(中编第二册P133)林逋 戏答元珍(中编第二册P143)欧阳修 明妃曲(中编第二册P147)欧阳 北陂杏花(中编第二册P149)欧阳修 前赤壁赋(中编第二册P327)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见北大版《中国文学史参考数据简编(下)》P57)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见北大版《中国文学史参考数据简编(下)》P75)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编第二册P154)苏轼 登快阁(中编第二册P163)黄庭坚 寄黄几复(中编第二册P164)黄庭坚 示三子(中编第二册P168)陈思道 催租行(中编第二册P176)范成大闲居初夏午睡起(中编第二册P182)杨万里 初入淮河(中编第二册P183——184)杨万里 剑门道中遇微雨(中编第二册P186)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自作(中编第二册P186——187)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编第二册P191——192)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编第二册P195)陆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对词的发展有重大推动:李煜(南唐后主):用词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柳永(北宋前期):词的通俗化,审美情趣,表达方式接近民众苏轼(北宋):开创了另一种风格,豪放周邦彦(北宋晚期):集大成者李清照:精细、雅致辛弃疾:作为英雄而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大踏步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姜夔:格律词派,重拾音乐一.词的起源词属于一种音乐文学,在音乐基础上发展而来。
云瑶集杂曲子:词的雏形1.音乐:燕乐(北方固有音乐体系和少数民族音乐体系相互融合产生)是词产生的根本原因。
雅乐体系——清觞体系——燕乐真正影响词的是民间的小曲小调,小型燕乐,小体质燕乐,有曲填词。
2.叫法教坊曲、唐玄宗(俗乐)先有曲后填词(乐府:有词作曲)二.早期词的演变1.从自发(民间和文人)到自觉2.题材早期题材范围广泛,后逐渐专一,“诗庄词媚”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心太偏,我是曲江临池友。
者人折去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感情浓烈,语言朴素三.早期文人词1.温庭筠与花间词派温庭筠是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晚唐人)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渡香腮雪。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颜色、气味刺激花间词派:由赵崇祚出版的《花间集》而得名,它集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个人的词为《花间集》,他们的词大多描写艳饮享乐、闲情靡思,题材狭窄,艺术上追求辞藻华美、声色刺激、风格软媚。
确定了“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传统。
2.南唐词冯延巳(宰相)李璟(国君)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现因鸳鸯向井理,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重心理意绪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李煜:A.运用高妙抒情方法及直抒胸臆,毫无保留内心的沉痛,在词史上第一次将真情.实感与作品结合。
B.词朴素自然,生动传情,初步摆脱了花间词人软媚特点,后代词人多有借鉴。
C.一些纯熟的艺术手法,将作品推向了极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通篇问答、比喻、对比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下、今昔)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
直接表情,意象和对比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语言朴素自然,生动传情四大伤心人:李煜、晏几道、秦观、宋代文学一.宋代的社会及其对文学的影响1.高度的中央集权崇文抑武2.科举唯一入仕手段,规模增大,门阀制度缩小,试卷密封文人的道路狭化(为科举而读书),形成紧密的忧患意识(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相联系)3.理学周敦颐世界从理而来,万物皆以理,朱熹为集大成者,万川映月。
第一讲北宋前期的词及柳永北宋前期词:1.继承五代词派:二晏:晏殊、晏几道(晏几道:真情实意、情感真切)2.出现了一些独特风格:欧阳修、范仲淹3.导致词出现变化:柳永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感慨时间流逝,青春不再,但仍带有一丝希望。
情中有思,在情感中伴有思想。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处。
泪眼问花欢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庭院深深的无奈,营造幽深之感,时光流逝、青春不再。
情感表达细腻、深刻、闺怨情深。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景中有情,以情为主,慷慨悲凉(异:词眼、奇异)第二讲柳永“奉旨填词柳三变”——宋仁宗1.贡献:扩大了词的体裁,柳永把词从小庭深院引向了市井都会,山城水泽,尽管词中仍有相思离别之作,但是却极大的扩大了词的体裁,开始打破“词为艳科”的传统。
A. 爱情《雨霖铃》——与《蝶恋花》对比B.都市繁华,山川秀美《望海潮》C. 江湖流落感《八声甘州》2. 发展了词体,大量创制慢词(词句较长,与快曲相对,慢曲节拍缓慢),更擅长叙事抒情,娓娓道来的叙事。
3. 提高词的表现技巧,词通俗化A. 内容上和意识上内容上:所面对的是普通民众,甚至社会底层所写是社会平民生活,而非社会贵族B.手法:铺垫,句法更容易理解,娓娓道来白描第三讲苏轼一.生平1.读书与应举(-25岁) 21岁受欧阳修赏识、中进士2.主动外放(25-45岁)杭州、密州、徐州、湖州44岁乌台诗案,讽刺“王安石变法”3.被贬黄州与召回时期(46到58岁)超脱:A. 山水因素“智者乐山,仁者乐水”B. 佛家思想禅宗——主动外放杭州4.远贬惠州、儋州C. 道家思想二.对词作贡献1.提高了词的品格:“以诗为词”“词为诗之苗裔”——苏轼“词别是一家”——李清照2.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A. 爱情B.表达志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国第一首豪放诗借助典故:增加诗歌内涵,易造成理解障碍C.悼亡(王弗、王闰之、王朝云)3.转变了词风豪放4.打破了声律局限音乐与文学的选择,苏轼更侧重于文学情感“以诗为词”(接受散文影响的诗)三.艺术上贡献1.以诗为词以作诗的态度方法作词,使其获得更大的自由2.运用典故第四讲秦观、周邦彦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自然感发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有意而为“能得荷花之风神”——王国维周邦彦:集大成者1.词律精严,讲求四声2.讲求章法3.语言精练,能够做到自然天成,同时又精致工巧第五讲李清照一.生平前期:《如梦令》——闲愁《醉花阴》《一剪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期:《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个特点:善用节日季节、前后期对比、多种感受二.贡献《论词》词别是一家李清照、苏轼共性:提高词的品格差异:背景不同词为艳科、地位不高(苏轼)词已取得独立发展的能力(李清照)已可以与诗抗衡内涵不同以诗为词(苏轼)词有独立的意识体系(李清照)独立表现:音律、铺叙、典雅第六讲辛弃疾“南渡诗人”做的了词与典故的结合,效果较好,但其后世模仿者却变成了“吊书袋”一.生平字又安燕赵文化(慷慨之士)影响深厚,具有典型个人英雄主义色彩1.起义南归 232.辗转任职时期 24——423.被贬 42——68二.作品1.英雄主义色彩2.平和三.苏轼与辛弃疾1. 《念奴娇.赤壁怀古》达到了人生无限与生命无限的相统一,平和、超脱《永遇乐.经口北固亭怀古》沉郁、愤懑2.苏东坡“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用做散文的心态与方法作词,以气使之。
A.语义贯通B.用词通俗C.用了很多典故扩大诗词含金量,不易于理解,“辛派末流——吊书袋”第七讲格律词派一.南宋后期的词坛,国事衰微,救国无望,词人普遍情绪低落,反映现实呼吁救国作品明显减少,开始注重词的艺术的探讨,同时,他们又不满于辛派末流的粗疏,主张词应讲求格律,讲求典雅,主张词应有诗一样的意境。
代表作家:姜夔吴文英之前要求词的技术水平、格律词派开始要求意境二.姜夔清空“野云孤飞,去留无迹”1.清淡,淡雅,他的诗作情感高洁雅趣,很少有世俗香艳之气2.空鸣,追求言外之意3.词语偏向于清淡素雅4.对于词的境界要求开阔《暗香》《疏影》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清朝是第二个)一.两种文化的融合汉文化和蒙古族文化1.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2.传统儒学的削弱3.仕业多途(文学与书斋不再紧密结合)文人变得独立:独立于意识形态之外审美趣味下移:越来越俗化二.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推动,注重实利)元代完成了由雅文学到俗文学的彻底转变,说书艺术流行1.文人市民化2.市民化的读者群,需要精神文化以娱乐三.元代文学总体特征1.从雅到俗的转变A.主流文学样式B.审美情趣反映对象:高洁志士到底层民众反映的内容生活化审美倾向2.从重抒情到重叙述3.可贵的叛逆倾向《西厢记》“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唐代已有俗文化现象,宋代有发展,元代成主流从唐末五代到元,从未实现大一统第八讲话本说书人所用底本,“说话”,最早所见话本于唐一.形式1.入话:一般以诗为起《碾玉观音》2.正文:演说故事,特别重视用诗渲染3.结尾:一般用诗词作结二.分类小说、讲史、说经、合生1.话本小说的小说话本,小说的影响最大2.讲史后对三国志平话产生重要影响,《大宋宣和遗事》《三国演义》《水浒传》3.说经对取经、诗话有重要影响,《西游记》4.合生:指物为声三.进步意义1.明显展示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爱情的追求2.特别注重趣味性及虚构3.思想情感民众性第九讲元杂剧与关汉卿一.杂剧1.剧本体制:四折一楔子折: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曲牌中有曲词。
曲牌中有唱、白、科,唱中每折一角,有一角主唱到底,白为其他人配唱,并非主唱,有独白、旁白、对白,科是动作,演员动作、舞台效果。
题目、正名《赵氏孤儿》五折一楔子《西厢记》五本二十折一楔子元杂剧约束较多,导致后来衰微2.角色、表演末、旦、净、外、杂末:男主角旦:女主角净:喜剧人物,调节气氛外:外末,外旦,相当于男二号,女二号杂:孤(官员)、卜儿(老人)、徕儿(小孩)、细酸(书生)等二.关汉卿个性:风流倜傥、滑稽智慧《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直接歌颂平民智慧与勇敢三.作品创作(18种)公案剧《窦娥冤》描写包公的《鲁斋郎》《蝴蝶梦》爱情婚姻剧《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调风月》《拜月亭》《望江亭》历史剧《西蜀梦》《单刀会》特别渲染英雄的无奈《救风尘》歌颂了普通妓女形象,以色相与欺骗解救风尘女子赵盼儿宋引章周舍“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
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得你苦啼啼。
我将他掐一掐,掂一掂,喽一搂,抱一抱,着那厮通身酥,遍体麻。
将他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着那厮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
”四.《窦娥冤》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守贞、守孝,并未完全跳脱封建思想观念五.艺术成就(杂剧)1.当行:冲突集中,“变”,充满悬念,雅俗2.本色:体现在语言方面【明】贾仲明凌波仙姓名四大神洲,驱梨园领袖。
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第十讲王实甫与《西厢记》【明】贾仲明凌波仙做文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