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标准-2004

合集下载

简述建构主义理论

简述建构主义理论

一、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主要观点:(P33)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③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对教育技术的影响:(P36)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a.自上而下的展开教学进程b.知识结构的网络化概念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非线性、网络化的设计思想,更符合人类学习特征。

2.情境化教学:使得教学形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

3.重视社会性互动: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在教学中广为采用。

二、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P48)主要内容: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概述(三大类十个层次)1、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演戏;2、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录音广播和静态图像;3、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基本观点:①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②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③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④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⑤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三、简述常用的视听媒体及其教学应用方式(P70,79)常用的视觉类教学媒体设备:光学投影仪、照相机、视频实物展示台、大屏幕电子投影仪等。

听觉类教学媒体:录音机、CD唱机与CD光盘等。

视听类教学媒体:电视系统和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VCD与DVD等。

教学应用方式1利用视觉媒体辅助教学常用的方式有:图示讲授法、实物实验演示法、录音配合教学法2利用听觉媒体辅助教学主要作用于应用方式是:扩大教育规模和范围、提供标准典型的声音示范、提供个别化学习的听觉自学材料。

AECT2004'教育技术目的新界定及其启示

AECT2004'教育技术目的新界定及其启示

processes and resources.通过征求相关教育技术专家 的意 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
见,现将该新定义翻译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 实践。)教育技术的 Et的被界定为:为了促进学习(for learn—
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 ing)。这个组成部分所用的术语是为了强调学习的结果,阐
Journal of H ehei North University
维普资讯
Vo1.22 NO.5 Oct. 2006
AECT2 OO 4’教 育技 术 目的新界 定及 其 启 示
孙 兴 华 ,郝 丽 ,李 文 娟。
(1.河 北北 方学 院 教 育技 术 中心 ,河北 张 家 E l 075000;2.河北 北方 学院 文 学院 ,河北 张 家 口 075000; 3.上海 师 范大 学 数理 信 息 学院 ,上 海 200234)
一 、 1994’定义对教育技术 目的的界定
Molenda教授在他的个人主页上发布了关于“教育技术”的
在 AECT1994’定义中,教育技术定义为:Instructional
最新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
期定义中,虽然表述有所不 同,但教育技术的目的基本都是 习者自主权和学习者责任转换,技术更主要地承担了一种为
为了促进学习。例如 1994’定义的 for learning或者 1972’ 学习者提供促进性(Facilitating),而非控制性的角色。1994’ 定义的facilitation of human learning。但是 2004’新定义认 与2004’定义相比,虽然同是“促进”,但是意义并不相同。另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1. 概述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肩负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开发与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前身是电化教育,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专业既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认知规律、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等),又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问题(如远程开放教育、教育信息化及其支撑技术、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及企业培训等),致力于培养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适用专业范围2.1 专业代码040104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教育技术学3. 培养目标3.1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及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各高校在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区域和行业特点,在现有办学基础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学校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整体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各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契合点,建立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监控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动态调整,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0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和竞争力。
02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 标准概述
标准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1998年
教育部首次提出《中小学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2004年
教育部制定《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 行)》,并启动培训、考 试、认证工作。
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区和学校对教育技术标准的实施不够重视,培训内容 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考试、认证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仍然 存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 完善。
0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与要求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定义
总结词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展的需要。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 显著成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学习效果。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需要与学科 教学深度融合,发挥技术优势,提高 教学效果。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教 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 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技能提升。
教育技术应用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 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13年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 行)》,成为中小学教师 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标准的主要内容
意识与态度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态度,包括对教育技术在教育教 学中的作用的认同,以及积极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等。
知识与技能
教师掌握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信息技术基本 知识、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教学软件应用等。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曾向教育部师范司提出建议应尽快制定我国的标准。

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项目。

《标准》的研制前后经历了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订、标准实验与完善四个阶段,历时近两年,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近20个单位和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2004 年6月,初稿基本形成后,研制组随即在全国7个实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内通过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并在其中选择了部分学校进行《标准》使用的实验。

2004 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实现目标:以前,教师培训大都是政府行为,通过政府的文件,要求各级学校层层进行培训。

近两年来,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机构和单位越来越多,这是1 / 7以前所没有的新现象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培训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和培训内容,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一套国家级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于规范所有参与教师教育的培训机构和单位,建立准入制度和评价标准具有重要作用。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尽快制定这种标准和体系就显得意义重大。

术语解读: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为了全面地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必须强调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为指导,重视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教学过程。

第二、教育技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教育技术主观题

教育技术主观题

1.结合实际谈谈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的关系。

专业素质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技能化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则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对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而言,专业素质可以通过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等方面得到具体表现、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质的必需组织部分。

在信息时代中,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新型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1993年,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就制定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具体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知识。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将这个标准作为审核教师认证、培训相关项目的依据。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该标准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个部分,其内容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

该标准是指导我国中小学教学与管理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2.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整合”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前提下,凝聚成一个较大整体的发展过程及结果。

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既作为基础学科,又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 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标准》的研制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曾向教育部师范司提出建议——应尽快制定我国的标准。

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项目,并将该项目列入教育部的重大研究课题,并委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组织实施。

《标准》的研制前后经历了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订、标准实验与完善四个阶段,历时近两年,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近20个单位和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为了提高科学性与适用性,专家们深入研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特别是教育技术标准)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

其中,国外的相关标准有《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ETS·S)、《美国学校管理人员教育技术标准》(NETS·A),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教育传播和教学技术项目认证标准》(简称ECIT认证标准),还有《英国教师ICT培训标准》、《英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英国中小学校长职业标准》等。

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则涉及《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b、《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教育技术类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社会需求分析与专业课程框架设计》,以及《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专题调查》等。

2004年6月,初稿基本形成后,研制组随即在全国7个实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内通过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并在其中选择了部分学校进行《标准》使用的实验。

94定义与04定义的比较

94定义与04定义的比较

教育技术-定义比较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AECT200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技术3、该定义表明1界定的概念名称是“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onology而不是“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Technology. 2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研究”和“符合道德规发的实践”。

3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

4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创造”“使用”“管理”.与AECT94定义比较相当于将94定义中的五大范畴整合为2004定义中的三大范畴。

其对应关系是将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两个范畴合为一个范畴“创造”将94定义中的“利用”范畴改成了一个较简单的词“使用”将94定义中的“管理”与“评价”两个范畴化为“管理”一个范畴。

5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与94定义中的”学习过程“”学习资源“有一定区别.2004定义中的”过程“和”资源“之前有一个限定词”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与资源。

6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技术性。

教育技术AECT2004定义的主要贡献。

1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由教学领域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

2首次明确提出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

3首次将创造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三大范畴之一强调教育技术创新。

4从对一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研究限定为对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的研究突出了专业特色和工作重点。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首次提出了AECT2004年教育技术新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焦建利.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1期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教育技术
Education Technology(ET)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 20世纪70年代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1994年 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第二节 信息社会中的现代教育技术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 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的构成(UNESCO)
传统技术
语言、体态、文字 书籍、杂志、报纸 模型、实物、参观
音像技术
摄影、幻灯、投影、电影、广播、录音、电视录象
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技术:超媒体 交互视窗
将原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变换为 “ 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除了强调相关过程和资源要促进学习之外,还 强调要提高绩效
教育技术解决什么方面的问题?
提供
改变

学习情境 学习方式

建设

改善
数字化学习资源

成绩评价与管理
改变
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过程
起源于19世纪末,幻灯介入教学活动。开始了对教 学媒体的研究
数字化学习方式
资源利用的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 探究学习
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自主发现、探 究性的学习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 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标准》的研制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曾向教育部师范司提出建议——应尽快制定我国的标准。

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项目,并将该项目列入教育部的重大研究课题,并委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组织实施。

《标准》的研制前后经历了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订、标准实验与完善四个阶段,历时近两年,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近20个单位和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为了提高科学性与适用性,专家们深入研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特别是教育技术标准)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

其中,国外的相关标准有《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ETS·S)、《美国学校管理人员教育技术标准》(NETS·A),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教育传播和教学技术项目认证标准》(简称ECIT认证标准),还有《英国教师ICT培训标准》、《英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英国中小学校长职业标准》等。

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则涉及《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b、《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教育技术类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社会需求分析与专业课程框架设计》,以及《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专题调查》等。

2004年6月,初稿基本形成后,研制组随即在全国7个实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内通过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并在其中选择了部分学校进行《标准》使用的实验。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1. 概述教育技术学是⼀门应⽤型交叉学科,肩负着推动教育教学改⾰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教育技术的⼴泛应⽤,对促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开发与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与终⾝学习体系,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关重要的作⽤。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前⾝是电化教育,是在系统科学⽅法论指导下,主要运⽤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习、提⾼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专业既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应⽤中的理论与⽅法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认知规律、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法等),⼜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问题(如远程开放教育、教育信息化及其⽀撑技术、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信息技术教育及企业培训等),致⼒于培养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兼备的复合、应⽤型⼈才。

2. 适⽤专业范围2.1 专业代码0401042.2 本标准适⽤的专业教育技术学3. 培养⽬标3.1 专业培养⽬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设计与实施,及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素质复合型⼈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标的要求各⾼校在制定相应专业培养⽬标的过程中,应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区域和⾏业特点,在现有办学基础与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学校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整体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各专业的培养⽬标。

各⾼校在制定培养⽬标的过程中,要进⾏充分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教育改⾰、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契合点,建⽴调整专业发展⽅向和⼈才培养⽬标的有效机制,实现对专业⼈才培养质量的动态监控和专业培养⽬标的动态调整,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

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

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分初级、中级、高级,并侧重教学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等级的证书。

关于这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师范教育司领导特别强调:这是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

由于需要培训的教师有上千万(据2003年初基础教育司的统计,在编的中小学教师有1028万,若加上幼儿园教师则有1300多万),其艰巨性可想而知,其社会效益与影响之大也不言而喻。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低下,不受重视。

其原因尽管有多方面,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教师没能像医生、律师、工程师那样,被看成专业人员(只要高中毕业就可以教小学甚至教初中,换言之,只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可以当老师;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完全没有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则是教师社会地位低下的最根本原因。

可见,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这是因为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它要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规划;要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

这就表明,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包括文科、理科、医科、农科……)的老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它相当于医生“如何进行治病的能力”、律师“如何帮人打官司的能力”)。

教育技术大事记

教育技术大事记

中国教育技术初创时期(20世纪初期)1922 金陵大学农学院设立推广部, 从美国农业部购买幻灯片、电影片, 配上留声机或口头讲解, 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

192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幻灯进行教学1932 7月,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 积极提倡电影教育化、教育电影化。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座教育电台。

1934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出版了《电影年鉴》,反映了当时对电影教育和教育电影的观点。

19367月,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 “电化教育”名称正式启用。

9月,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招生时名称为电影广播教育专修科), 学制二年, 招收高中毕业生。

1937 7月,教育部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 在全国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区41个;七月七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各地电化教育开始陷入困境。

1940 11月,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 主管电化教育工作。

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去美国考察电化教育。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电化教育》一书作为社会教育辅导丛书之一。

1943 金陵大学成立电化教育学会,同年,教育部为金陵大学颁发“查该校年来办理电化教育, 卓有成绩, 应予嘉奖”的嘉奖令。

1945 5月27日在四川重庆成立中华电化教育学社。

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电化教育专修科。

1946 4月,教育部参与《电影与播音》的编辑工作, 使该杂志成为全国性的电化教育刊物。

6月18日,舒新城、孙明经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会。

1947 3月,教育部选送萧树滋、白芷洁赴美攻读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杜维涛同时选派去采购设备。

北平师范大学建立电化教育馆( 后改为直观教育馆) , 创办教育广播电台, 拍摄无声教学影片和幻灯片, 并在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

1948 南国农赴美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AECT04定义

AECT04定义

AECT04定义利用? 资源评估? 过程/资源选择? 资源运用? 革新推广? 制度化?创建? 学习环境创设? 教学问题分析?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决策评估? 教学方案实施管理? 项目管理? 授递系统管理? 人员/信息管理? 项目评估? 领导力建设?技术性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2004年6月,AECT对教育技术定义作了进一步修订,提出以下草案,修改后的定义表述初稿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即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与改进绩效的研究和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

05定义的新的内容框架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下面是关于AECT教育技术04定义的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来自:东行记jiahou’s blog)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引发的批判性思考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200234)【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关于AECT2005年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和讨论情况,以及学习和研究AECT2004年教育技术定义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教育技术、定义、AECT、2005一、AECT2004教育技术定义在国内的传播2004年暑假,“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在吉林大学举行。

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马里、贝宁、新加坡、香港七个国家和地区的11名专家学者和来自国内24个省、市、自治区的280名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400余人济济一堂。

人们兴奋地讨论着当前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

我因另有会议,没有能够参加这次会议。

会后,会务组很快就把李克东教授在大会上作的总结报告发给了各位专家。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中等教育【发文字号】教师[2004]9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04.12.15【实施日期】2004.12.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0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我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我部将依据《标准》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健康发展。

附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二00四年十二月十五日附件: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一、意识与态度(一)重要性的认识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意识研究综述

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意识研究综述

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意识研究综述作者:徐娟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年第04期摘要: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信息主体对信息的敏锐程度和保持追求新知识的热情,信息化时代信息主体获取、判断、吸收能力和自觉程度直接影响其运用信息的能力,在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的时代,梳理信息意识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信息意识的内涵研究、标准研究、重要性、培养与提高研究以及信息意识的调查与评价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信息意识;综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3]指出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梳理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信息意识的研究。

一、信息意识的内涵研究国外关于信息意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素养的研究。

信息素养最早由保罗·泽考斯基(1974)[4]提出,他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受过信息资源运用的良好训练,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并具有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和能力。

”Doyle(1992)[5]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信息素养是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基于计算机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信息与原有信息进行融合,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以批判的眼光解决问题。

国内关于信息意识的内涵研究有,解敏、衷克定[6]在心理学意识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素养的过程结构和目标结构思想界定了信息意识的概念,提出信息意识由三要素和三阶段组成;周庆莲[7]對中小学双语教师信息意识的内涵进行了探索研究,指出中小学双语教师信息意识包括能够充分认识、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其重要作用;能够认识到信息能力是双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具有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具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 echnology of ChinaJ J B101-2004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目录总纲 (1)第一部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1)一、基本要求 (1)二、绩效指标 (2)第二部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4)一、基本要求 (4)二、绩效指标 (5)第三部分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 (7)一、基本要求 (7)二、绩效指标 (8)第四部分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 (10)一、基本要求 (10)二、绩效指标 (10)第五部分教育技术标准的实施 (12)一、实施《标准》的目的 (12)二、实施《标准》的方法 (12)三、实施《标准》效果的评价 (13)附录名词术语的界定 (14)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 echnology of China总纲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进入教育、教学领域。

它们不仅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变,也影响到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进而将引起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必将伴随着对传统教育的改革。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育体制的变革,都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参与。

一切参与教育过程的人,包括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教育技术素养,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 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 echnology of China,简称SETC)是对所有参与教育过程的人员: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以下简称技术素养)的明确规定。

对于学生来讲,技术素养是在校学习期间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本标准的贯彻实施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保证作用;而对于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来讲,技术素养是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必备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红色),一个正方形(黄色)。

向学生进行演示,赵爽炫图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同时学
生也一起动手,体会定理的由来


小组合作,拿自己提前
制作的四个三角形,摆放成赵爽炫图,并对

其进行证是明,各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完成要
求的任务。让同学把自己的拼图拿到投影下展示,

进行证明。


的 三.巩固练习 应用示例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18.1-1


知识和能力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 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利用已知两边求 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18.2-2
标 描 述 18.3-3
过程和方法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 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 勾股定理的方法;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2.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 般的思想;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 果。
3.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 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数学 设计者:王海利 单位(学校):曲沟二中 授课班级:八六班
章节名称
18.1 勾股定理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7—9 年级学段:知识与技能第二条, 数学思考第二条,解决问题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 教育技术标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三学段(学前 7~9 年级) A 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程 二.知识互动 探求新知
引题:勾股定理

(1)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

2500 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
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2)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
发现些什么?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 应用
4
学生的 活动
角边的平方和等
力 图片、音
于斜边的平方。
乐)
分组交流自

制的四个全
18-2 过程 课 件 2 等三角形怎 A、C、H B、F、H 培养合情推理能 4 分

和方 (文字、
法 图画) 样拼成正方
力,体会数形结

形,证明
合和从特殊到一
a2+b2=c2
般的思想

1分 激发学生热爱祖
18-3

国悠久文化的情 感,激励学生奋
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态度和价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
值观
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
发学习;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
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1
1.探索勾股定理
教学重点 2.证明勾股定理


3. 自学
4. 汇报自学结果。得出三角形三边之间

的关系。SA+SB=SC


分别以 6 厘米、8 厘米为直

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并测量斜边的长度?这种关
系是否成立还成立还成立?


教师板书结论: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 为 a,b 斜边为 c,那么 a2+b2=c2
5

课件 3

介绍赵爽证法:“赵爽炫图”老师提前准备好
教师进行 逻辑判断
你能找出图 18.1-1 中正方形 A、B、C 面积之间的关 系吗?
(3)图中正方形 A、B、C 所围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 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
提示: SA+SB=SC; 两等腰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

边的平方

课件 2


1. 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计论
2. 数不出来斜边上格数的,教师适当指
1分 发学习;在探索

情 感 课件 4
勾股定理的过程

态 度 ( 文 字 观察图片,观 I
F
和 价 图片,动 看动图
中,体验获得结 论的快乐,锻炼
克服困难的勇
值观 画)
气,培养合作意

识和探索精神。
媒体 来源
自制 库存
自制 库存
库存
网上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开始
1、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 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我国数学 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勾股定理的图形,如 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 种语言的。引出勾股定理 2、书写标题:勾股定 理
课件 1
1、学生回答:勾股定理 1、学生观看运动的勾股树,讨 论勾股树的画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 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1.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拼图证明
让学生利用实物拼图,并证明勾股定理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媒体 媒体内容要 教学 使用
类型

作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18-1 知识 课 件 1 观察图案,分 A B、F、H 直角三角形两直 4 分
和能 (文字、 组交流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
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
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2
18.1 勾股定理 一、了解历史: 二、图形探究→猜想→证明
板 三、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b,斜边长为 c ,那么 书 设 a2+b2=c2 计
3
教学模式:探究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SETC·S:第三学段 课程标准:7-9 年级 (二)
课 堂 教 学 过
教学过程结构:


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 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同学们做练习,主要有 6 道 练习题。2、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主要学 习了哪些内容?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 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 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了解勾 股定理的内容;能利用已知两边求 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