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1)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7e52c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8.png)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标题: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教育教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学生和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享一个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以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创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果。
某次,我担任了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教师。
在开学之初,我发现班级中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制定了一个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采用了故事化的教学方式,将课文内容与趣味性的故事情节相结合,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我还根据课文主题设计了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其次,我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我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此外,我还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得到了显著改善,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家长们纷纷表示感谢,认为我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果。
总之,通过这个微案例,我深刻认识到了创新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只有关注学生的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果。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07c970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4.png)
一、问题标题:简明扼要概括本案例所要解决的小问题
彤彤小朋友极其好动,上课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五、实施过程
1.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彤彤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句完整流利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三、原因追溯
1.小动作多,为手脚不,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3.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讲话少。
四、方法/策略选择或者技能应用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同时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细心发现亮点:
每个孩子都有好的方面,都有“闪光点”。在每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彤彤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我的教育教学教学案例(2篇)
![我的教育教学教学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20d35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03.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本文以一堂小学语文阅读课为例,探讨情境创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课文:《小草的誓言》(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交流自己的理解。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情境创设,拓展延伸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以下情境:(1)让学生扮演小草,感受小草的坚韧不拔。
(2)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小草生长的过程。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5.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体会小草的坚强意志。
然后,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后作业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拓展阅读,了解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下是本节课的反思:1. 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 情境创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境创设要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境创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足球(3篇)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足球(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7e176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7.png)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足球作为一项普及性强的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案例以一堂足球教学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足球教学中融入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技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足球基本技术动作,如传球、接球、运球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技精神。
三、教学内容1. 传球练习2. 接球练习3. 小组对抗赛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预防运动损伤。
2. 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提高身体柔韧性。
(二)技术教学1. 传球练习:教师示范标准传球动作,学生跟练。
强调传球时脚腕的用力方法和球的飞行轨迹。
2. 接球练习:教师示范接球动作,学生跟练。
强调接球时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每组选择一名队长,负责协调本组成员。
3. 教师设置简单规则,如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数量的传球和接球任务。
(四)对抗赛1. 将场地划分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球门。
2. 各小组进行对抗赛,比赛时间为15分钟。
3. 比赛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比赛安全有序。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足球基本技术动作,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对抗赛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如增加足球游戏、比赛规则讲解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六、总结本节课以足球教学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和对抗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成长。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8ed775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e.png)
从那以后,他的表现越来越好了,课堂上不仅能认真听讲,还能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课后,我根据孩子的表现,有时,就向他请教一些搭建乐高方面的问题,有时,又会给根据他上课的情况,补习一下课堂上落下的知识……就这样,孩子的心里防备在一点一点地减少,之前一节课下来40分钟的时间,他最多能安稳地呆15分钟左右。现在的他已经能慢慢地克制自己,努力地听讲了,我也经常请孩子站起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同学们对于平平的回答也总是投来赞许的目光,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他也随之自信起来,成绩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高了,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看得出来,平平在班上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很多同学都愿意主动与平平做好朋友。 不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就连班级事务,例如打扫卫生,给花浇水等等,他都比别的孩子更上心。看着孩子不一样的进步,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我还特意送给了孩子钢笔作为学习进步的奖励!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孩子为了感谢我,也相应赠送了我一支笔,我特意用这只笔打好了红色的墨水。可是,我偶然间发现,孩子一直没有用我送给他的那只钢笔,我便好奇地与他开玩笑:“怎么没有看到你用老师给你买的钢笔。”他回答说:“我怕自己保管不好,给弄坏了。我不是也没见您用我送的那只钢笔么!”这时,我内心一颤:“这孩子的心思是要有多细腻呀!”并告诉他:“老师早已为这支笔打好了红墨水,就等着你做作业拿上来批了。”他听后露出了甜甜的笑容,从那以后,他总是努力并积极地,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把作业第一时间交上来!这时,我明白自己的努力也有了收获!
七、评价与反思
到今年,是自己工作的第15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一直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个,我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小幸运”,当然有时也会有“小失落”。总的来说,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却极大的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也磨练了我的耐性。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耐心,更要有持之以恒的爱心。教师的爱犹如冬日的太阳,可以温暖学生的身心,教师的爱也犹如徐徐的春风,可以融化学生内心冰封的小河。爱是教师职业的诠释。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成长历程都有所不同。当遇到问题学生的时候,需要冷静、理智的对待问题,仔细地了解学生的一切,分析他的思想、心理,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我想,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吧!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老师都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更要有持之以恒的爱心。就像案例中的平平,从小就是留守儿童,本就缺失父母给予的爱,爷爷奶奶的爱能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又要孩子离开熟悉的生长环境,来到陌生的城市。孩子的内心本来就充满了惶恐不安,这时,就更需要我们作为老师,心无杂念,一心一意的把自己满腔的爱奉献给学生,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我们也就会从中收获无比烂漫的春天。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21e0a8201f69e3142329408.png)
1.爱心交换信赖:
陶行知师长教师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克不及教导勤学生.”爱是教导的前提,信赖是教导的开端.我存眷着彤彤的一言一行,经常自动与他交换,后来我发明他其实是很爱好师长教师的,和他交换得多了他也会自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明他有时也能讲出几句完全流畅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当我在开展运动时发明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照样可以或许尊敬我,立时稳固动了;
(2)教导目的要符合现实,适度.对好动孩子不该苛求过火安静,不要制订过多的金科玉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3)增强克己力的练习.在一日运动中,我运用一切机遇练习其克己力.彤彤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理解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顿好.经由一段时光的引诱,他扔器械的缺陷也改良了许多;
(4)增强留意力的练习.上课留意力不分散,不时影响其他同窗的正常运动,是以我把他的座位安插在师长教师轻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运动中造就他的留意力,督促他分散精神完成义务.慢慢造就其耐烦.专注的习惯.
2.对教师的指点计划:
师长教师的教导应以表扬和勉励为主,细心耐烦的帮忙他,对他渺小的进步要加以确定.不时的勉励会让他对本身充满自负,也会逐渐感触感染到师长教师的关怀与爱心,如许会让他慢慢与师长教师和小同伙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四周人,而不会孤介行事,任本身乱骚乱跑,最后在师长教师的监视下能束缚本身的行动.在教导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同伙交换合作的机遇,多勉励他去自由的攀谈,如许他的说话表达才能也会得到进步.
3.用耐烦等待演变:
好动的孩子一个凸起的特色就是自控才能差,缺少毅力,不克不及持之以恒,经常会消失重复摇动现象,是以幼儿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导或指点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我采纳了以下一些措施: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合集五篇)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64f38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b.png)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合集五篇)第一篇: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
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那是2016年的秋季,学校给我安排了六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
六年级的学生,初来乍到,对任何事情都有着新奇感,在任何老师的课上都表现积极,惟恐自己在老师那儿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
尤其在我这个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面前,同学们可以说表现是相当活跃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也就很快地掌握了本班学生哪些上课爱思考问题,哪些在学习上很用功,哪些上课喜欢调皮等基本情况。
其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叫彬,分班时在班上她的成绩是中上等。
对于一个上课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一般是不会去在意的,更何况一个成绩也不十分突出的学生。
彬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是很少很少去回答问题。
我估计,她在其他老师的心目中也是印象不深刻的。
然而有两件事情,她让我不得不去注意了。
一件是在一篇作文中,她抒写了自己心中既矛盾又困惑的想法,可又不希望别人去了解,去帮助。
可她明明是写给我看的呀,我思忖着。
另一件事情是学校组织春游活动。
一路上,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说有笑,唱着歌儿兴高采烈地行进,歌声传遍了山谷。
而唯有彬独自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面,既不和同学们谈笑,也不唱歌。
这是典型的性格孤僻。
从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个学生一定有什么心结,她的心里一定隐藏着许多东西,如果不打开这个心结,对她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试着慢慢接近她,上课间隙时,我问一问她是否听懂,有时候我也把她叫到办公室问问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起初,她也只是默不作声,偶尔笑一笑罢了。
后来,她对我有了一些了解,于是,态度有了一些转变。
我抓住契机,适时的和她交谈着心里话。
原来,她确实是有心结的。
她说了她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得病,一病就得去看医生,也因此导致成绩下滑。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3篇)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76858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1.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科学探索》课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案例描述《科学探索》课程是一门以探究为主、实践为辅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本案例的具体实施过程: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教学内容以“磁铁的奥秘”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磁铁的性质。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磁铁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磁铁有什么性质?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探究活动①观察磁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外观、颜色、形状等特征,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②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a. 将磁铁分别靠近铁钉、铜钉、铝钉等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磁铁是否能够吸引它们。
b. 将磁铁分别靠近小磁针,观察磁针是否发生偏转。
c. 将磁铁分别靠近指南针,观察指南针是否发生偏转。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以及磁铁能够使磁针和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特性。
③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磁铁的性质,如磁性、极性等。
④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
(3)总结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三、案例反思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展示磁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磁铁的兴趣,为后续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 引导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743edadb8f67c1cfad6b8eb.png)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儿童走向青少年并日趋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不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处处依赖老师,事事离不开班主任,他们的独立意识有所增强,绝大部分学生有着独立活动的心理渴求。根据研究,如果仅仅依靠班主任本身的努力,在一般情况下发挥其才能的预期值约占实际能力的60%,那其他40%的能力的发挥,就是靠学生的自主管理。而现在的我们采用的或是保姆式的管理——宽容迁就,或是家长式的管理——严厉、高压,这几种模式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学生显得很茫然。学生临近毕业,心浮气躁,调皮的男生更是发育快,个儿高,身体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气方刚,体力充沛,浑身的力气无处使。 如果没有在体育运动和其他活动中,消耗其体力,释放其体能,他们就处在压抑中,像活火山的深处一样,汹涌澎湃。表象就是:浮躁不安,易激动,冲动,乱说, 乱动,干扰,骚扰,班级就处在动荡甚至动乱之中。由于对后进生的管理方法欠妥,力度不到位,因而一个带动了几个,几个带动了一片。以至于邪气逐渐占了上风,使整个班级显得散乱。忽视学生的需要。关爱不够,不到位,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的关心不足,关注不够。没有关注他的需要,关注他想关注的或关注他所关注的。老师没有成为学生的朋友,师生没有共同语言,也就没有共同奋斗目标。教育方法单一。班主任不注重技巧,以一变应万变,管理的经验还不够成熟。学生的言行举止自己基本上要掌握,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另外,还可以给毕业班学生营造一个舒心的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据我观察,如果一直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的话,反而气氛会很压抑,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而耐心得疏导和分析可能更能走进他们,这样既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让学生感悟到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低年级学生做好一个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六年级,学生会表现出迷茫,会有些不知所措,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及时给他们必要的惩戒,必需的鼓励,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站。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b236c4e53a580216fcfef0.png)
学校:
xx小学
年级:
六年级
姓名:
xx
学科:
数学
一、问题标题:让迷途的羔羊返回
二、问题描述/呈现
新学期开学班上的杨某同学就开始各种请假,9月份就累计一个周多的假条,她学习基础较差,每次考试几乎都不及格,上课容易开小差,与学生交往少,是所带班级里比较头痛的学生。
三、原因追溯
后来在和她的深入沟通后,我才知道原来她的爸爸妈妈很早就离异了,她和爸爸一起生活,妈妈之后也就再没有联系过她,关心过她。爸爸前两年因受伤也到外地去打工。更多的时候,她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就说明这样的孩子学习上缺少辅导,生活上缺少照顾,思想上缺少引导。
六、实施成效
几次谈话谈心以后,她慢慢开始理解,当然国庆假收假也闹了一点小风波,不过马上也进入学习状态,我也没有气馁,一如既往,让我欣慰的是,现在的她已经和别的孩子一样正常上学了。
七、评价与反思
在多年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都坚持每天用自己的方式与每个孩子交流:给学生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暗示的手势……让孩子从这些无处不在的小细节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有一次我接到一位家长的来电,她说:“很感谢你对我小孩的关心,他说你很喜欢他,经常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现在他每天回家都很开心,做什么事都很认真……”我听了很高兴,没想到一个小动作却给小孩如此大的改变。也许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吧。
常言到:“德是师之本,爱是德之魂。”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换来桃李满天下。在学习了老师的方法之后,孩子简直是变了个人,最明显的变化:孩子和我们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什么想法也会跟我们交流沟通,在学校也学会了与人友好相处,从狭小的自我圈子中跳出来,在学习上也能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四、方法/策略选择或 Nhomakorabea技能应用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幼儿张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幼儿张](https://img.taocdn.com/s3/m/3e1a95d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4.png)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幼儿张教育教学微案例:幼儿张的成长与发展背景介绍:幼儿张今年3岁,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
他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
他喜欢与其他孩子互动,但容易发脾气并有一定的攻击性。
因为他缺乏安全感,对于陌生环境和人员感到焦虑,导致无法专注于学习任务。
我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张社交技能的发展,并培养他的情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张积极乐观的个性,减少攻击性行为。
2.帮助张建立安全感,增强他的自信心,在陌生环境中更好地适应。
3.培养张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社交技能,增加他的情商。
教学步骤:1.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强调尊重和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设立一个“安全感提醒牌”,用来提醒张当他感到害怕或不安时可以找到老师寻求帮助。
-定期组织户外游戏,并鼓励张参与其中,逐渐培养他在陌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设置一个专门的角落,供学生们自由选择参与不同的玩具和游戏。
2.培养情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学习中鼓励张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绘画、游戏或与伙伴们交流的方式。
-引导他认识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并教他如何用言语和行为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强调情感的转移和控制,教他通过深呼吸和正面思考来应对压力和挫折。
-在每天末尾,与张共同回顾一天所经历的事情,帮助他发现自己的情感变化和应对方式。
3.培养友好相处的社交技能:-帮助张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阅读来展示不同角色的情感。
-教张如何分享和合作,鼓励他主动与其他孩子玩耍,并关注他与其他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
-定期组织小组活动,鼓励他与其他孩子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鼓励张与其他幼儿制定游戏规则和解决分歧,培养他的谈判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评估方法:1.观察张在课堂和户外活动中的行为变化,包括他的合作和分享行为,情绪管理和攻击性行为的减少。
2.定期与张的家长交流,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和评估他的行为变化和成长。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582a156647d27284b73518d.png)
负面的暗示会让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再次发生,同样,正面的鼓励也会让我们希望出现的结果再次出现。因此,父母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磨蹭”,而要说“哇,你今天比昨天快了5分钟呢,你做作业真的越来越快了”。另外,家长和别人谈话时,可以有意无意地提到自己孩子的进步:“他现在做事情不用大人催,一放学就做作业,然后才去玩。”当然,这个时候你要确保孩子听到你的夸奖。
3.学生个人因素。当然学生个人的因素大部分还是家庭的因素导致,也有学校教育的因素。
四
针对这样的学生,要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进行努力:
一、家庭:
1.制定家规
让孩子心中有数,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比如,先做功课才能看电视或出去玩;如果你早上起床磨磨蹭蹭,那么就得在晚上几点前睡觉等。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一、问题标题:简明扼要概括本案例所要解决的小问题(30字以内)
对做事总是心不在焉,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学生该怎么办?
二、问题描述/呈现(不少于150字)
简要描述: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您的“小问题”,并将问题中包含的表象和深层问题挖掘出来
班里有个女生,做什么事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每天早晨、中午上学都是最后一个来,而且经常迟到。学习也不主动,上课总是心不在焉,耳朵里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作业可以说哪门学科的老师都头疼,看上去整天趴在那儿不停地在写,就是完成不了作业。而且经常是不是这个忘带了,就是那个找不见了,一到写作业头就钻到抽屉里找东西。放学时,那个书包总是收拾不好,别人都站到门上等她一个人。也不和同学们说话,唯唯诺诺的,一副不自信的样子。找家长了解情况,家长也很无奈,说从小就这样。和她进行了无数次谈话,她始终也不说话。我简直怀疑她是个自闭症儿童。
3.要有惩罚措施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小学语文1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小学语文1](https://img.taocdn.com/s3/m/e8e9b3c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7.png)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小学语文1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一、背景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
)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55cb48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e.png)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教育教学微案例: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一、案例描述在一所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上,教师常发现学生往往对于团队合作缺乏兴趣,各自为战,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决定设计一堂有关"合作与分享"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具备合作的意识。
2.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并且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3.学生能够培养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态度,发展团队精神。
三、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合作的意义,并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合作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2.学习内容(20分钟)a.介绍合作与分享的定义和重要性。
b.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什么是合作?-合作有什么好处?-合作时需要注意什么?3.合作活动(30分钟)a.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和教师一起制定合作游戏规则,如"团队接力"和"拼图合作"等。
学生根据规则进行合作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b.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记录每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总结(15分钟)a.学生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合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b.教师点评:教师通过表扬每个小组的合作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合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1.以问题导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对合作的思考和兴趣。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
3.合作活动:通过设计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4.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学生分享:通过学生分享合作经验和心得,鼓励学生彼此学习交流,并激发学生继续发展合作能力的动力。
五、课程评价1.学生表现: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积极参与,体现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我的教育微案例初中(3篇)
![我的教育微案例初中(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12430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e.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二学生。
小明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在课堂上,他总是默默无闻,很少主动发言。
在课外,他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更喜欢独自一人在角落里看书。
家长和老师都反映,小明缺乏自信,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
二、问题分析1. 缺乏自信: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自信,导致他在课堂上不敢发言,在课外不敢参加集体活动。
2. 性格内向: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这使得他在班级中缺乏朋友,难以融入集体。
3. 教育方式不当:家长和老师对小明过于严厉,导致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逆反心理。
三、教育目标1. 帮助小明树立自信,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
2. 改善小明的性格,使其更加开朗、自信,善于与人交往。
3. 调整教育方式,使小明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四、教育措施1. 树立自信(1)鼓励小明参加课堂讨论,给予其充分的发言机会,提高其自信心。
(2)表扬小明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3)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心。
2. 改善性格(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明认识自己,学会与人交往。
(2)邀请小明参加班级活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培养其团队精神。
(3)鼓励小明与同学建立友谊,使其在交往中逐渐开朗、自信。
3. 调整教育方式(1)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给予其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降低对小明的要求,让他逐步适应学习和生活。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小明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教育过程1. 课堂上的自信培养在课堂上,老师发现小明总是默默无闻,很少主动发言。
于是,老师开始关注小明,给予他更多的发言机会。
在老师的鼓励下,小明逐渐开始尝试在课堂上发言。
虽然起初他的回答并不完美,但老师始终给予鼓励和肯定。
渐渐地,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他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活跃。
2. 课外活动的参与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老师组织了各种课外活动。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32b4d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5.png)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教育教学微案例,我的亲身经历。
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微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教学的本质,也让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我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第一个微案例是关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我尝试了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
后来,我意识到这位学生是一个视觉型学习者,于是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增加了更多的图表和图片,让他通过视觉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
结果,这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个性化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
第二个微案例是关于课堂管理。
曾经有一节课,学生们的注意力一直无法集中,我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我突发奇想,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竞赛,让他们在竞赛中学习,结果课堂秩序明显好转,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
这个微案例让我意识到,课堂管理不只是要依靠纪律,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个微案例是关于家校合作。
有一次家长会,我发现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不了解,于是我主动与家长沟通,告诉他们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家长们听后非常感激,也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个微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亲身经历的微案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教育教学的本质,也让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希望我的这些微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微案例,让我们共同进步。
最新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1教学文案
![最新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1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9de35bcc175527072208c5.png)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微案例:指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所采取的小策略、小方法、小技能。
护理“应知应会”复习题一、填空题1.我院的护理管理体系是、、三级管理体系。
2.根据护士的、、、、等将临床护士分为N4、N3、N2、N1、NO五个层级。
3.护理人力紧急调配方案是在、、时启动。
4.不同层级的护士分管的病人在病情和护理级别上有区别,原则上由N4、N3、N2级护士分管,由N1、N0级护士分管,绩效分配根据护理和的不同而不同,以体现能级对应。
5.回族、基督教、佛教患者的特殊饮食习惯是,回族、基督教、佛教。
6.护士绩效考核应当遵循的原则:应当充分征求体现、、,考核结果应当与护士的、等挂钩,充分调动。
7.护士绩效考核应当包括、、、及。
8.医院对患者实行的标识管理包括、、、、。
9.给病人进行治疗或护理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并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
10.腕带内容:、、、、、。
11.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护理人员→报告(同时电话报告护理部)→医患办根据不良事件种类→分流到相关部门→接收不良事件→科室对不良事件、、→护理部组织讨论→护理部督导。
12.压疮重点评估人群:、、、、、、、及。
二、是非题1.无执业证、未变更执业地点、未延续注册者,也能从事护理活动。
()2.柳江县人民医院于2012年开始分层级(或能级)管理。
()3.柳江县人民医院于2010年4月开始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
()4.护士绩效考核应当包括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等内容。
()5.吊销护士执业证,2年内不得注册。
()6.节假日需要人员支援时报告总值班,启动科室人员调配方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方法/策略选择或者技能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可以只写方法策略或者技能)
我试着慢慢接近她,上课间隙时,我问一问她是否听懂,有时候我也把她叫到办公室问问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起初,她也只是默不作声,偶尔笑一笑罢了。后来,她对我有了一些了解,于是,态度有了一些转变。我抓住契机,适时的和她交谈着心里话。原来,她确实是有心结的。她说了她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得病,一病就得去看医生,也因此导致成绩下滑。而她小学的班主任却不理解她,有时还当着全班学生挖苦她,打击她。所以在同学面前,她觉得抬不起头,在老师眼里她又觉得自己没用,久而久之,她就不再说话了,也就养成了独来独往,不愿再和任何人交流沟通,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听了彬述说,我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觉得我是不是也像你原来的班主任?”
彬想了想,摇了摇头说:“你不像,如果你也是那样的老师,我一定不告诉你这些。”
“是的,那你现在感觉怎样?”
“好多了,我会记住你的话,我也一定会去和同学搞好关系,相信我,我会把成绩赶上来的。”
我肯定的点了点头说:“不需要怀疑,你本身就是很棒的。”
五、实施过程
我试着慢慢接近她,上课间隙时,我问一问她是否听懂,有时候我也把她叫到办公室问问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起初,她也只是默不作声,偶尔笑一笑罢了。后来,她对我有了一些了解,于是,态度有了一些转变。我抓住契机,适时的和她交谈着心里话。原来,她确实是有心结的。她说了她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得病,一病就得去看医生,也因此导致成绩下滑。而她小学的班主任却不理解她,有时还当着全班学生挖苦她,打击她。所以在同学面前,她觉得抬不起头,在老师眼里她又觉得自己没用,久而久之,她就不再说话了,也就养成了独来独往,不愿再和任何人交流沟通,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三、原因追溯
然而有两件事情,她让我不得不去注意了。一件是在一篇作文中,她抒写了自己心中既矛盾又困惑的想法,可又不希望别人去了解,去帮助。可她明明是写给我看的呀,我思忖着。另一件事情是学校组织春游活动。一路上,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说有笑,唱着歌儿兴高采烈地行进,歌声传遍了田野。而唯有彬独自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面,既不和同学们谈笑,也不唱歌。
七、评价与反思
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辅导学生要有耐心,教育学生要有诚心。只有一心一意善待每一个学生,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喜获丰收。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尽情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教育教学微案例
黄庄小学郭必涛
一、问题标题:对于上课表现疲于应付,不积极主动的学生。该怎么办?
二、问题描述/呈现
那是2011年的秋季,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彬,分班时在班上她的成绩是中上等。对于一个上课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一般是不会去在意的,更何况一个成绩也不十分突出的学生。彬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是很少很少去回答问题。我估计,她在其他老师的心目中也是印象不深刻的。
六、实施成效
是啊,又有谁会对别人的关心而弃之于不顾呢?彬同学可以说是认同了我对她的关心,也因为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才化解了她心中的坚冰,才使得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后来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八名的好成绩。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