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科技大学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852试题名称:社会学理论
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史、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文化
2.社会互动
3.社会群体
4.社会组织
5.虚拟社区
6.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请简述社会化的主要类型。
2.谈谈社会角色失调的一般状况。
3.请简述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特征。
4.请简述齐美尔(西美尔)关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西方社会学理论至今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请举出每个阶段的一位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延迟退休的看法。
参考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852试题名称:社会学理论(共1页)
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史、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文化
答: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按照一定的文化逻辑来进行的。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超生理性、超个人性、象征性、全括性、整体性、传递性与变迁性。
2.社会互动
答: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社会互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④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⑤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3.社会群体
答:社会群体,又称社会团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即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其主要特征包括:①有明确的成员关系;②有持续的相互交往;③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④有一定的分工协作;⑤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4.社会组织
答:社会组织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狭义上的社会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
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5.虚拟社区
答: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社会现代化
答:社会现代化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这是现代化变迁过程和非现代化变迁过程的本质区别。其要点包括:①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②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③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④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请简述社会化的主要类型。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1)初始社会化。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它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是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比如,学生在大学里进行的大量学习都是为将来在工作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这种学习过程就是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3)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对于角色新的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比如,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这就是发展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在传统社会中,逆向社会化很少见。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变迁速度快,知识更新速度也快,一些成年人往往跟不上形势,他们要想不落伍,就必须接受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而其它某些形式的再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也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种再社会化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负面的,反而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