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编写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的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活动以“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团队建设(1)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活动内容:通过破冰游戏、团队协作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队的力量。
(3)活动时间:1课时2. 活动二:环保知识竞赛(1)活动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知识水平。
(2)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通过问答、抢答等形式,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环保知识。
(3)活动时间:1课时3. 活动三:社区服务(1)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打扫卫生、宣传环保知识等。
(3)活动时间:2课时4. 活动四:科技制作(1)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活动内容:让学生动手制作科技作品,如机器人、模型等。
(3)活动时间:2课时5. 活动五:户外拓展(1)活动目标: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拓展活动,如攀岩、定向越野等。
(3)活动时间:2课时四、活动实施1. 活动准备(1)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等。
(2)准备活动所需的场地、器材、资料等。
(3)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2. 活动实施(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建设活动,让学生了解团队的重要性。
中小学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生态环境。
(2)掌握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方法。
(3)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2)树立学生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的意识。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方法。
(2)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现象。
(2)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幅自然风景画,引导学生欣赏。
(2)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3)揭示课题:《走进自然,探索生态》。
2.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常见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植物,进行实地考察。
(3)观察、记录:①观察动植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②记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土壤、水源等。
③分析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小组汇报:①每组汇报所选择的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
②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分析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③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4. 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的观察日记。
(2)调查家乡的生态环境,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 实地考察: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观察日记和调查报告,评价其内容丰富度、分析深度等。
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这个学期的主题是“探索与创新”,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与安排1.自然观察活动地点:学校附近的森林公园时间:每周五下午学生们将在森林公园内进行自然观察,记录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观察动物的行为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学习到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知识。
2.科技创新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时间:每周三下午在科技实验室,学生们将进行简单的科技创新实验,如制作小型的太阳能热水器、搭建简单的等。
这些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地点:周边社区、企业时间:每月一次我们会组织学生们走进社区、企业,了解社区的发展历程,参观企业的生产流程。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了解职业,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组织教师团队进行课程设计,明确各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
准备必要的教材、教具和实验材料。
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2.实施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索,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记录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奖励和鼓励。
汇总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和成果展示,形成一份完整的实践活动报告。
四、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提前了解活动地点的安全状况,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2.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3.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共同见证孩子的进步。
4.反馈与改进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中小学综合实践教案模板
一、教案名称(此处填写具体活动主题,如“走进自然,体验生态”)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对象(此处填写具体年级,如“小学三年级”)四、教学时间(此处填写具体时间,如“40分钟”)五、教学地点(此处填写具体地点,如“学校操场”)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
- 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 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准备:- 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 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帽子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活动主题的背景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活动与生活的联系。
2. 活动展开-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
- 每组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进行讨论,确定活动方案。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实践操作- 学生按照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操作。
- 教师观察学生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
4. 交流分享- 各小组汇报活动成果,分享活动心得。
-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总结活动经验。
5. 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不足。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关注自然、社会。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
- 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完成实践操作。
2. 成果评价:- 评价学生活动成果的质量,如观察报告、实践作品等。
- 评价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反馈评价:- 教师收集学生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 开展主题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3.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2.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3.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2.理论学习(2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阐述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
3.案例分析(30分钟)给学生展示几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4.活动设计(2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名称、目标、形式、内容等。
5.小组讨论和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就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进行讨论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6.总结(10分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并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具体形式。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小学综实践课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课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学计划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
三、教学内容1. 生活技能:烹饪、洗衣、打扫卫生等。
2. 科学探究: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记录、科技制作等。
3. 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公园、社区等,了解社会生活。
4. 艺术创作: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等。
5. 体育运动:跳绳、踢毽子、篮球等。
四、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两节综合实践课,每节课40分钟。
2. 教学内容按照学期计划进行,每学期设置8个主题。
3. 每个主题分为4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2课时。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践过程。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4. 情景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评价反馈法: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填写《综合实践课学习记录表》,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 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4. 家长评价: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学器材:烹饪用具、科学实验器材、绘画工具、体育器材等。
2. 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美术室、体育馆等。
3. 教学资料: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学期:1. 第1-2周:生活技能——烹饪2. 第3-4周:科学探究——简单的科学实验3. 第5-6周: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4. 第7-8周:艺术创作——绘画5. 第9-10周:体育运动——跳绳6. 第11-12周:社会实践——参观公园7. 第13-14周:科学探究——观察记录8. 第15-16周:艺术创作——手工制作第二学期:1. 第1-2周:生活技能——洗衣2. 第3-4周:科学探究——科技制作3. 第5-6周:社会实践——参观社区4. 第7-8周:艺术创作——音乐欣赏5. 第9-10周:体育运动——踢毽子6. 第11-12周:社会实践——参观科技馆7. 第13-14周:科学探究——科技竞赛8. 第15-16周:艺术创作——舞蹈表演九、教学总结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掌握活动策划与实施的基本步骤。
2.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两种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提高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总结和反思,提升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等工具,收集、整理和展示实践活动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2. 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然,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和培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的分解和落实,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活动策划与实施:- 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与价值,学习活动策划的基本步骤。
- 分析活动目标、对象、内容、时间、地点等要素,制定活动方案。
- 学会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活动实施进行组织、协调和监控。
2. 学科知识应用:- 结合课本内容,选取至少两个学科领域,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进行深入学习。
- 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3. 困难与挑战应对:- 分析在实践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资源有限、时间紧迫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南简介本教学指南旨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包括调研、实验、观察、分析等。
-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特点。
- 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2.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讲解如何组织和管理综合实践活动。
- 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总结评价等。
4.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与反馈- 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 讲解如何给予学生合理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结合: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升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研究和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1.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报告,包括目标、过程、结果和反思等内容。
2.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与分享。
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主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关注学生的安全,在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上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南,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教学设计以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堂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1. 综合实践课程概述2.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与反思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综合实践课程概述,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意义和特点。
2. 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包括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流程的安排、活动资源的整合等。
3. 举例说明一些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让学生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
(三)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确定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设计,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等。
3. 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包括活动过程、活动成果、活动心得等。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活动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分享活动中的感悟。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南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南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本教学指南旨在为小学老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组织和实施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标本指南的主要目标如下:1. 提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意义,增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2. 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帮助教师理解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活动;3. 提供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策划和实施的指导,帮助教师设计和实施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活动;4. 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的融合,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研究成果的展示;5. 提供评估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工具,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进行持续改进。
内容本教学指南将包括以下内容:1. 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意义-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重要性。
2.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 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筹备、组织、实施和评估。
3. 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要点。
-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建议。
4. 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的融合- 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融合?- 如何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的综合实践活动?5.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如何评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常用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结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指南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帮助小学教师有效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希望本指南能够对小学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支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南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南》一、基本注意事项嗨,朋友。
如果你要开展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首先得知道这可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么简单。
最基本的,你得先熟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就像出门旅行要先知道目的地在哪一样。
我一开始就没太重视这个,觉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就行,结果发现有些内容教深了,学生理解不了;有些又教浅了,没达到要求。
还有啊,这个活动的安全性得时刻放在心上。
我当时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植物,有个学生调皮,差点掉进小池塘。
所以,不管什么活动,你都要提前排查可能的安全隐患。
在活动开始之前,把安全注意事项清清楚楚地告诉每一个学生,这可是不能马虎的关键环节。
二、实用建议在做计划方面,你得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就像盖房子要有蓝图一样。
计划里要包括活动的主题、目标、流程、时间安排、还有人员分工。
比如说你要搞一个传统文化手工制作活动,那目标可能是让学生了解传统手工艺知识并亲自体验制作过程,流程可以是先介绍手工艺的历史,再让学生分组动手做,最后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而且你安排的时间要合理,每个环节大概需要多久心中要有数。
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多样化。
别总是自己一个人在那讲,得让学生们参与进来。
比如小组合作探究就很好,学生们一起讨论,互相启发。
我记得有次搞校园环保调查活动,小组分工去调查和收集数据,然后一起整理分析,学生们积极性可高了,学到的东西也比我单纯讲要多得多。
收集教学资源也很重要,你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像一些优质的教育网站有很多有趣的素材可以用。
同时呢,也别忽视了身边的资源,比如邀请当地的手工艺人到课堂来指导,这可比书上的图片有吸引力多了。
三、容易忽视的点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容易被忽略。
每个孩子的兴趣、能力都不太一样,你得照顾到。
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做出一样好的东西或者回答得一模一样。
像我们做一次科技小发明活动,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很快就做出东西来,有些就感觉困难。
这时候,我们就得给那些困难的学生多些指导和时间,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得鼓励。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身边的科学1.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活动内容:(1)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
(2)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重力、摩擦力等。
(3)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植物标本、观察化学反应等。
3. 活动步骤:(1)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好观察植物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3)学生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活动评价:(1)观察报告的质量。
(2)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3)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活动主题:环保行动1.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活动内容:(1)调查学校附近的环境状况,了解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
(3)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清理垃圾、种植绿植等。
3. 活动步骤:(1)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好调查工具和宣传材料。
(2)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调查,记录调查结果。
(3)学生设计环保宣传活动,进行宣传和实践。
4. 活动评价:(1)调查报告的质量。
(2)学生在宣传和实践中的表现。
(3)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三、活动主题:传统文化体验1.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活动内容:(1)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等。
(2)体验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3)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如古村落、古建筑等。
3. 活动步骤:(1)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了解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节日习俗体验和艺术创作。
(3)安排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进行实地了解。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认识我们的校园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3. 提高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1. 收集校园历史和文化资料;2. 参观校园重要景点;3. 编写校园导游词;4. 进行校园导游活动。
二、活动主题:环保行动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3.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活动内容:1. 学习环保知识;2. 进行垃圾分类实践;3. 设计环保宣传标语;4. 开展校园环保宣传活动。
三、活动主题: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内容:1. 学习传统文化知识;2. 进行传统手工艺制作;3. 体验传统民俗活动;4. 展示和交流传统文化成果。
四、活动主题:科技创新比赛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内容:1. 学习科技创新知识;2. 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3. 制作科技创新作品;4. 进行科技创新比赛和展示。
五、活动主题: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2.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3.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1. 学习社会知识;2.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3. 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4. 展示和社会实践成果。
六、活动主题:农耕文化探究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文化;2. 培养学生热爱农耕文化的情感;3.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活动内容:1. 学习农耕知识;2. 参观农耕展览;3. 体验农耕活动;4. 制作农耕文化作品。
七、活动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3. 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活动内容:1.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2. 开展心理健康讲座;3. 进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4. 制作心理健康手抄报。
八、活动主题:安全教育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综合实践课小学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课的基本方法。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教材、实践材料等。
- 学生准备调查问卷、记录本等。
2. 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 提问:你们平时遇到过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二)新课讲授1. 综合实践课的基本概念:- 教师讲解综合实践课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 引导学生了解综合实践课的特点,如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等。
2. 综合实践课的方法:- 教师介绍综合实践课的基本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践活动等。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实践活动:- 教师布置一个实践任务,如调查校园环境、设计环保标语等。
-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 学生根据实践任务,分组讨论并制定实践方案。
2. 实践活动:- 学生按照方案进行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实验等。
3. 记录总结:- 学生记录实践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并进行总结。
(四)成果展示1. 小组汇报:- 各小组展示实践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设计作品等。
2.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实现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本教学设计以小学四年级为例,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掌握调查、访问、观察等实践活动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3)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展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3)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展示,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活动主题:家乡的历史文化之旅2. 活动时间:2课时3. 活动地点:学校、社区、博物馆、图书馆等4. 活动内容:(1)前期准备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选出组长,负责小组活动安排。
2)分工: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如资料收集、实地考察、访谈、摄影等。
3)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注意事项等。
(2)活动实施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景点,如博物馆、古迹、公园等,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访谈:邀请当地历史学家、文化专家、社区居民等,进行访谈,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
3)调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知程度。
4)资料收集:引导学生查阅书籍、网络等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编写方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编写方案(修改稿)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课程的目标就是个性的健全发展等价值追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学习同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解决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着重强调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重视。
为给各中小学校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方便条件,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有力指导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特决定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暂定名,以下简称《指南》)。
一、《指南》编写的指导思想1.以“纲”为纲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烟教〔2012〕72 号)是我市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性指导意见,是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
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方案(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综合实践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本方案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对象,设计一节以“环保行动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环保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环保知识的普及和垃圾分类方法的掌握。
2. 难点:- 如何将环保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1. 活动名称:环保知识抢答赛- 教师出示环保相关的图片或问题,学生抢答。
-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环保主题。
(二)学习环节(30分钟)1. 活动名称:环保知识讲座2. 活动内容:- 教师讲解环保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垃圾分类的方法。
- 通过PPT展示,图文并茂地讲解环保知识。
3. 活动名称:小组讨论4. 活动内容:-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环保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三)实践环节(30分钟)1. 活动名称:垃圾分类大行动2. 活动内容:- 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 活动名称:环保标语设计4. 活动内容:- 学生设计环保标语,提升环保意识。
- 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总结环节(10分钟)1. 活动名称:环保行动承诺书- 学生写下自己的环保承诺,增强环保责任感。
-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以及实践操作的准确性。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最新【7篇】文小秘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最新【7篇】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
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
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
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野,积累经验。
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立思考和创新。
二、课程总体目标: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1、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2、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3、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编写方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编写方案(内部资料)一、编写目的我们要明确编写这份指南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份指南旨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编写原则1.实用性:指南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为教师提供具体、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法。
2.创新性:鼓励教师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特色、新颖的教学活动。
3.可操作性:教学设计要易于操作,方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
4.系统性:指南内容要系统完整,涵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方面。
三、编写内容1.课程概述这部分主要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义、特点、目标、内容等,帮助教师对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教学设计方法(1)需求分析: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2)活动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
(3)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分析其教学设计思路、方法、效果等,供教师参考。
4.教学资源推荐推荐一些实用的教学资源,如教材、网络资源、教学工具等,方便教师选用。
5.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准备:教师应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生情况、准备教学资源等。
(2)教学组织:教师应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有序进行。
(3)教学反馈: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4)教学评价:教师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导学生进行反思。
四、编写流程1.确立编写大纲:根据编写目的和原则,制定编写大纲。
2.收集资料:搜集相关文献、案例、资源等,为编写提供素材。
3.编写初稿:按照大纲,逐章逐节进行编写。
4.修改完善: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内容,确保质量。
5.审稿:邀请专家进行审稿,提出修改意见。
6.定稿:根据审稿意见,进行的修改和完善。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南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南我每天一走进学校,就看见那些个孩子,眼睛里透着机灵劲儿,小脸儿红扑扑的,就像一个个刚熟透的小苹果。
那教室里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黑板擦得干干净净,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感觉每一粒灰尘都在跳舞。
我就想啊,综合实践活动可不能搞得干巴巴的。
我跟那些老师们聊天的时候就说:“咱可不能像老和尚念经一样,就对着书本念那些个条条框框。
”有的老师就挠挠头,说:“那咋弄呢?”我就一拍大腿,“咱得让孩子们动起来啊!”比如说,要教孩子们认识植物,那就别光在教室里放几张图片。
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校园的小花园里去,那小花园里啥花都有,五颜六色的。
我指着一朵花就说:“小家伙们,看这花,像不像一个小喇叭在朝着天空喊呢?”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围过来,这个说像,那个说不像,可热闹了。
还有一次,我们搞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我就到处找那些个老物件,找了个旧算盘。
我把算盘拿到教室的时候,那些孩子眼睛都瞪大了,好奇得很。
我就拿着算盘,噼里啪啦地打了几下,一边打一边说:“这算盘啊,在以前那可是算账的大宝贝,就像你们现在的计算器一样。
”有个调皮的孩子就说:“这看着可没有计算器方便。
”我就假装生气,皱着眉头说:“你可别小瞧它,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然后我就开始给他们讲算盘的历史,讲怎么用算盘算数,那些孩子听得可认真了。
有时候啊,这综合实践活动也会遇到麻烦事儿。
比如说要出去考察,得跟家长沟通,有的家长就担心这担心那的。
我就得一个一个地跟他们解释:“您放心,我们就像一群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肯定把孩子照顾得好好的。
”家长们听我这么一说,就笑了,慢慢也就同意了。
这综合实践活动啊,就像一个大拼图,一块一块地把孩子们的知识、生活、乐趣都拼在一起,看着孩子们一点点成长,我这心里啊,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编写方案(修改稿)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课程的目标就是个性的健全发展等价值追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学习同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解决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着重强调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重视。
为给各中小学校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方便条件,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有力指导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特决定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暂定名,以下简称《指南》)。
一、《指南》编写的指导思想1.以“纲”为纲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烟教〔2012〕72 号)是我市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性指导意见,是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近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思政[2015]1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等文件也是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
因此,《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指南》的编写应以上述《纲要》、《意见》及相关文件为基本参照,为切实提升我市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指导提供服务。
2.实用为本《指南》的编写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具体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为教师指导提供一定的可操作性模式、课程开发的思路及教学方法上的引领,可以使我们教师避免课程开发与实施上的精力、能力、经验以及知识结构上准备不足的问题。
《指南》中选取的活动内容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和激发广大学校教师们去选择和开发新的主题活动。
因此,《指南》的编写必须突出实用性,教学环节齐全,教学流程有条理,教学预设要详细,有示范引领作用,让新从事综合实践教学的教师或兼职教师能从这份“教学快餐”中迅速领会教学设计的编写意图并展开教学,同时为进一步引领教师从“忠实执行”走向“课程创生”、提升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乃至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提供更广阔的思考和实践空间。
3.强化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其基本技能与态度的习得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任何学习者都不可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熟练的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
因此,教学设计的编写结构与教学方式,要体现学生的实践性,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亲历亲为,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真正落实“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创”,切实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讲求整合一是做到四大领域的整合。
《纲要》提出以融合的方式处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二是实现跨学科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它可以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境等内容的教育视野。
三是实现校内外的有机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5.渗透德育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将德育目标融入课程实施,促进德育和综合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
对中小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推进实践育人、协同育人。
要在研究性学习和生产劳动实践中渗透德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6.体现特色作为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三级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必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指南》的编写要体现各县市区的地域特色,把烟台的知名品牌、传统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收进来,体现特色,加强传承。
7.兼顾学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学科本位,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和循序渐进性。
由于中小学各学段年级跨度很大,各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都需要通过它来指导,更增加了它的编写难度,所以《指南》的编写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同一类课程中尽量针对不同学段搭配编写教学设计,注明参考适用学段,让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能够针对自己所教学段,自行选用;二是兼顾中小学各学段各年龄段的特点,编写难度尽可能适中,降低难度则可适用低年级,增加难度则可适用高年级学生,经教师简单加工即可使用;三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昂然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8.取材求新一方面,《指南》编写的选题要新,体现当今时代的科技成果,与时俱进,切忌搬用陈旧的活动主题。
另一方面,素材要新。
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当代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并了解新兴技术,《指南》的编写可将创客教育纳入编写体系,增加机器人、3D打印、STEAM教育等前沿科技素材,这对于现代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搭建基本的学习和成长平台。
二、《指南》的内容框架体系及编写要求遵循《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市各县市区已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着城市与乡村相结合、新型科技与传统项目相结合的原则,将《指南》的内容按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分门别类,设计如下编写框架:(一)研究性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自身需要和兴趣出发,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领域,其特殊性决定了它既不可能采用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来设计教学,也不可能像一般的活动课程那样进行教学。
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以主题研究型为例,从以下几点提出编写要求:一是在选择编写的课题时,要让所选的题目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能够让掌握一定学科知识的学生感兴趣并有能力去完成,并具备必需的学习条件和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基本关系,同时应让学生处理好当前学习与将来应用的关系、课题研究与个人兴趣的关系、理论研究与现实意义的关系等。
具体内容可参考《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中的内容分类,即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生命与健康等。
二是研究性学习的编写主线可由方法指导来统领,具体包括选题指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所要研究课题)、方案指导(设计和规划研究方案)、过程指导(实施过程中用到的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统计法及信息技术的使用)、结题指导(如何结题、撰写结题报告、评价交流、成果拓展)等环节。
编写时要针对每种方法选取典型性的主题活动体现方法教学。
研究性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参考如下:(二)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点提出编写要求:一是教学设计中应当体现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从促进学生积极劳动体验的产生和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这一基本任务出发,形成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上的多样化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二是教学设计中应关注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习惯等方面的素质培养,强调以技术内容为载体的“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技术规范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统一,不应只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操作活动中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理解与探究,重视对技术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认识与发掘,重视对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创造。
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课程设置参考如下:具体目标要求:1.生活技能(1)烹饪了解厨房的卫生要求,主要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知识。
会使用和保养常用炊事用具,知道安全要求。
了解菜肴烹调常识,以及切配工具和烹调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以蛋、蔬菜、肉类作原料的菜肴制作技术以及以蔬菜或熟肉食为原料的凉拌菜技术。
(2)面点应用面点技法,通过调制面团、制作馅心、成品熟制等,制作各种主食、点心、小吃。
(3)洗涤了解常用洗涤剂的种类、作用及化学去污的几种方法;初步掌握化纤、棉、毛等几种不同织物的洗涤方法;会搓洗,学会使用洗衣机。
(4)缝纫了解手缝工艺的作用以及手针号型、用途;学会攻针、回针、绕针等几种针法,会锁扣眼、钉纽扣;会缝制围裙等小物品和简单的衣物;学习棉织、纤维布料正、反面的鉴别方法;了解量体及裁剪的基本知识和服装缝制的基本工艺与工序。
(5)绳结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实用绳结的名称及用途,掌握它们的制作方法;能针对居家生活、户外旅游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绳结的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