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课件
《中国居住民俗》课件
东北草房
总结词
东北草房是中国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特色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 文化气息。
详细描述
草房是一种以草为主要建材的建筑形式,通常建造在东北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地带 。草房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草层,墙体则由草和泥土混合而成。东北草房的建筑 风格独特,反映了当地的多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
03
现代居住民俗的创新方向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现代居住民俗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 性,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提升居住品质。
现代居住民俗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居住民俗的创 新与发展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
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融合的必要性
传统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各有优劣,将二者融合可以取长 补短,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 居住环境。
风水学说中有很多具体的操 作方法,如“寻龙点穴”、 “三元九运”等,这些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民居、村落和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
虽然风水学说带有一定的迷 信色彩,但在实际应用中, 它也包含了一些科学道理, 如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 因此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至 今。
装饰文化
装饰是中国居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居住环境 的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居住民俗的特点和现代设计的趋势,寻 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技术,实 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融合的实践案例
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传统居住民俗与现 代设计的融合,创造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传承 和发展中国居住民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05
居住民俗的历史与发展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鸡年说鸡》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鸡年说鸡晋江市西滨中学梁燕华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鸡”文化。
2、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学语文。
3、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理解、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伯虎题画诗《画鸡》导入,引出本课学习的主题。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唐伯虎《画鸡》二、说文解字1、你知道鸡的繁体字有几种写法吗?怎么写呢?2、了解“鸡”字的演变过程。
3、了解“隹”和“鳥”的关系。
4、为什么简化汉字用“又”代替“奚”?三、竞猜撷趣1、根据成语意思猜成语;看图猜成语;2、根据提示猜歇后语。
竞猜游戏后交流了解相关的成语典故四、文化探源1、交流了解生活中人们赋予鸡的象征寓意。
“鸡”与“吉”;“冠”与“官”;“公”与“功”;“鸣”与“名”2、了解鸡的“五德”。
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五、寓意解读1、欣赏解读1981年张汀创作的首张鸡生肖邮票。
2、联系中考综合性学习考点——生肖文化,讲解寓意解读的方法步骤:➀分解成元素。
注意观察图画名称、注释、图案形状等。
➁描述画面内容。
可按空间顺序、主次顺序进行描述。
➂挖掘内涵寓意。
注意由分而总、以小见大、发散思维。
3、请根据2017《大吉大利》鸡年生肖邮票图案解说其内容和寓意。
(最少用两种表达方式)4、实战演练:根据2005年乙酉鸡年生肖邮票图案解说其内容和寓意。
六、小结七、作业布置:(四选二)1、收集有关“鸡”的诗句。
2、了解文物、绘画、剪纸等当中的鸡文化。
3、做一期以“鸡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
4、了解名著经典《西游记》中的昴日鸡。
中国民俗文化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颜然汉
色,。
深
《它制 周。式 礼深,
才来们据 第抵是史
衣 的
一挡头书 起
》 有 专 门 的 记 载 。
衣 在 周 代 便 已 定 型 , 于 古 籍
后 世 的 汉 服 样 式 基 本 上 来 自 于
深 衣 是 中 国 最 古 典 的 一 种 服 装
次 制 作 衣 裳 , 并 推 行 於 天 下 。
严 寒 的 。 到 了 黄 帝 掌 管 天 下 後 ,
实际起源 ——远古时期,生产力极端低下,对人类来说, 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
• 石器时代后,创造了原始服装。 • 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产生了原
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 • 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贰 民俗文化服饰篇
短
丝腰下及襦 带部着初裙
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 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最后形成十二生肖的顺序。
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 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壹 十二生肖的来历
昼夜角度解说
① 日落以后天地混沌一片,鼠在夜半之际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所以子属鼠。 ② 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牛耕田,所以以丑属牛。 ③ 寅时是人出生之时,有生必有死,置人于死地莫过于猛虎,寅,又有敬畏之义,所以寅属虎。 ④ 卯时,要日出,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太阴即月亮之精玉兔,卯便属兔了。 ⑤ 辰,三月的卦 象,此时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辰属了龙。 ⑥ 巳 ,四月的卦象,正是蛇的好日子,另外,巳时为上午,这时候蛇正归洞。 ⑦ 午,下午之时,阳气达到极端,阴气正在萌生。马在阴阳之间跃进, 所以成了午的属相。 ⑧ 羊,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时为未时,故未属羊。 ⑨ 未之后申时,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时辰,并且猴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故而猴配申。 ⑩ 酉为月亮出现之时,酉属鸡。 ⑪ 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 ⑫ 接着亥时到, 天地间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状态,猪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猪成了亥的属相。
文化生活之文化传承PPT课件
2、怎样做: ★ ★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作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 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 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态度)。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查差异,理解个性,和 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二:文化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含义(略)
二、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 的文化传播方式。
三、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 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 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三: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略)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
影响。 ②传统建筑: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纵向):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其内涵有因时
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 新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 要保证。 四、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思维拓展 1.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而流传年代久远,散布广漠,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的呢。
欢迎阅读下文。
清明祭祖,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大年三十守夜,年廿八大扫除,拜年,元宵节吃汤圆,等等.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另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炬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依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此日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连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连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率领着手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看成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听说这确实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纳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对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晚上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路,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第二天,大伙儿便开始到亲友老友家里“拜年”,彼此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贺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3. 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戏曲、书法等)4. 传统建筑与园林5. 传统思想与道德观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相关概念、特点、历史背景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艺术形式、建筑等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传统建筑、园林等,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实地考察地点:确定适合考察的传统建筑、园林等场所。
4. 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记录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节日、艺术形式、建筑等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传统建筑、园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案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对传统文化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传统文化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2
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
在中小学教育中设置更多的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如中国史、经典导读等。
3
实践活动的开展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工艺品制作等实践活动,增强文化传承的认知和参与。
4
教师培养的重视
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教学能力,确保课程质量和学生体验。
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历史记忆
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保护它们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关键。
教育下一代
文化遗产能够培养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认识和尊重,为下一代提供宝贵的文化教育。
促进文化交流
文化遗产吸引海内外游客,为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维护文化多样性
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智慧与精髓。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探索古老文化的精髓,发掬拯救濒危的传统艺术,并将其融入当代生活,让中华文化永续传承。
by w k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于远古,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蕴含了中华民族数以千计的年历史。
1
政府引导
政府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2
企业参与
企业投入资金和专业人才
3
公众参与
全民参与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4
文化机构合作
博物馆、图书馆等联动交流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企业要投入资金和专业人才,公众要广泛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文化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等也要加强合作交流,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
(2024年)中华传统美德之勤俭节约课件pptx
06
总结与展望
2024/3/26
23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1 2
勤俭节约的定义和内涵
阐述勤俭节约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包括 节约资源、尊重劳动、适度消费等方面。
勤俭节约的历史渊源
介绍勤俭节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古 代先贤对于勤俭节约的倡导和践行。
3
现代社会中勤俭节约的意义
分析现代社会中勤俭节约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 的意义,如促进可持续发展、培养良好品德等。
勤俭节约在家庭生活中实践
2024/3/26
11
家庭开支规划与预算
制定家庭开支计划
根据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 ,制定合理的开支计划, 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 。
2024/3/26
精打细算过日子
在购买物品或服务时,要 比较价格和质量,选择性 价比高的产品,不盲目追 求奢侈和浪费。
储蓄和理财
合理规划家庭储蓄和理财 ,增加家庭财富积累,提 高家庭经济安全保障。
中华传统美德之勤俭节约课件 pptx
2024/3/26
1
目
CONTENCT
录
2024/3/26
• 勤俭节约概述 • 勤俭节约在个人生活中体现 • 勤俭节约在家庭生活中实践 • 勤俭节约在学校教育中推广 • 勤俭节约在社会层面影响 • 总结与展望
2
01
勤俭节约概述
2024/3/26
3
勤俭节约定义与内涵
创新科技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推动节约型社会 的建设,如发展循环经济、推
广节能环保技术等。
全民参与共建
鼓励全民参与节约型社会的建 设,从自身做起,共同推动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4/3/26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件(共33张ppt)
关于
“申遗”
“申遗”是指国家和地区以某一地区的特殊遗产价 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加入世界遗产的 行为。
任务一:推荐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 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推选出身边的文化 遗产项目。 任务二:为推荐项目制作资料卡片
名称
景泰蓝制作技艺
资料卡片(一)
又名
铜胎掐丝珐琅
遗纸制 作技艺”与文化遗产 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咨询和搜集的资料包括: “文化遗产”的历史、独特的人文和历史价值、代表性景观、故事传说、相关诗文和对联等。
任务二:采用多种方式,搜集相关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有关人士等方式获取 资料。
示例: 搜集关于“宣纸”相关资料的方案
人文、历史价值
张谷英村集中国传统文化、平民意识,建筑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大价值。考 古学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
保护现状及面临问 题
张谷英村的保护非常艰难。目前村中仍有居民居住,农家乐、土特产加工、旅游业飞速发展,都给张谷英村的 消防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老式房屋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制约,乱搭、乱建等现象非常严重,自然环 境遭到了破坏。
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对于这些问题,有一些解决的方法:以“村”养俗,注重建筑的保护;以“境”护俗,注重人居环境的利用; 以“风”扬俗,注重家风内蕴的弦扬;以“情”怡俗,注重礼仪习俗的继承,将张谷英村的文化发扬光大。
召开 模拟答辩会
1.各小组推举一位组员担任“申遗代表”,负责介 绍小组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有笙、箫、琴、瑟等古代乐器,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塔身各处布满砖雕和泥塑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中国传统节日》人教部编版
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说明】本课根据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选取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为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搜集、查找、处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有条理、清楚地向他人介绍搜集到的信息,说出自己的快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选取《中国传统节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和积累比较匮乏,使得学生很难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也是这个学段口语交际的一个重点目标。
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还很欠缺,因此,本次口语交际训练要和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设计理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口语交际。
生活实践为口语交际提供了源泉,“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
”【教学目标】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会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学会有条理,有感情地向他人介绍“传统节日”,感受传统佳节的丰富多彩。
3、能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学会倾听和沟通,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乐于表达,在口语交际中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1、学会处理信息,引导学生运用清晰、规范的语言介绍搜集到的信息。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课件-第七课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国通用(共23张PPT)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多不胜数呢,还有什么呢? 你也来补充一下吧!
我知道的传统文化:诗、词、国画、书法、灯谜、歇后 语、民族音乐……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多不胜数呢,还有什么呢? 你也来补充一下吧!
我来介绍传统文化:古诗词要按照一定的格律来写、灯 谜包括谜面和谜底、中秋节要吃月饼、书法分很多不同的字 体、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
你能把这个文段写得更详细、具体吗?
我们一起看看修改后的片段:
你们知道过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这背后有一段可歌可 泣的故事呢。传说楚大夫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十分悲痛,纷纷涌 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 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 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它们就不会去咬屈 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 酒倒进江里,说是要熏晕蛟龙水兽,以免它们伤害屈大夫。后来 为怕饭团被蛟龙偷去吃了,人们便用蛟龙所惧怕的楝树叶和彩丝 把饭团捆起来,最后这种食物发展成粽子。
小结
4. 石头之所以会觉得不后悔,是因为它终于能够一试飞翔的自由感觉了, 它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5. 石头会取得成功,是因为它吃苦耐劳,富有毅力,能够几十年如一日 地坚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应该学习石头这股坚忍不拔的精神。
同学们,关于传统文化,可能我们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全面, 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搜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把 你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写下来吧,让不了解的人能通过你的作品 看到我们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相信在习作中同学们也能感觉 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好玩有趣的传统文化你肯定还知 道很多,也来写一下吧。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习俗PPT课件(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等)
4、春节
准确的说,现在的春节是一个节日体系,包 括古代的“除夕”、“元旦”和“元宵” (有时还有立春)等多个节日。
年画
门神财神
烟火烟花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5、清明
祭祖和扫墓。 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打马球、插 柳 、植树等。
清明节祭扫人流
6、端午
悬钟馗像 挂艾叶、菖蒲 、蒜头 吃粽子
Hale Waihona Puke 三 中西节日PK与文化的交融
二 西方的节日习俗
西方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亦具有生产、生活及宗教三大类型, 但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前两种类型的传统节 日或日益淡化,或逐渐消亡,而让位于宗教性节日;此外,西方文化 的多元性,使得其残存的农牧业生产性传统节日大多仅仅具有地域 性而非普适性的特征,并且局限于各地区的农村乡镇,或者某种农 牧产品的生产地。敬奉土地和祈求丰收是古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各民 族的共同特点和传统习俗,在农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自然经济社会 时代尤其如此。作为一年周而复始的年节,本应该是人类社会普遍 注重的节日,但在西方,这个节日的重要性及影响力已经让位于基 督教的圣诞节。虽然西方各国大多仍然在欢度年节,但它并不是一 个严格意义甚至一般意义上的世界性大节,而是世界各地同时欢度 的各具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的岁时节日。基于不同国家、民族、地 区的社会经济形态与历史文化特征,节日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生产性、 生活性或宗教性的文化特征。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 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而且随着基督 教跨文明的普世化和欧洲移民向世界各大洲的播散,成为了世界性 的节日。
一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生 产、生活及祭祀三大类型;除了某些单 独的祭祀节日外,在大部分生产与生 活类传统节日中,祭祀也是最主要的 活动内容之一;此外,这三种类型的节 日都被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岁时节令 作为一条红线贯穿起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案本课教学内容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一)导入活动1.同学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前几天我们去泉城广场秋游,在文化长廊里你看到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1 / 11文化的一个方面。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
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确定专题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
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下表: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小组专题研究内容---------------------------------------------------------------范文最新推荐------------------------------------------------------ (1)民间工艺(2)民族艺术(3)古诗文赏析(4)风俗风情(5)神话传说(6)饮食文化(7)备注(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范文
《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篇一一、引言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的元素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还是从社会习俗到艺术文化,传统文化都在以各种形式影响着当代生活。
本文将探讨当代生活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影响以及其重要性。
二、物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物质生活方面,传统文化的元素主要体现在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服饰、传统建筑等方面。
例如,在家居装饰中,许多家庭会选择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家具、挂画等物品,以展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此外,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陶艺等也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三、精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精神生活方面,传统文化的元素则更多地体现在节日庆典、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
例如,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此外,宗教信仰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遵循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信仰。
四、社会习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社会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当代生活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例如,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谦逊有礼等传统美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传承。
此外,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也在不同地区得以保留和传承。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五、艺术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艺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当代生活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许多现代艺术作品都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启发和影响,如国画、书法、戏曲等。
此外,传统音乐和舞蹈也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成为人们娱乐和审美的重要方式。
六、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其次,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最后,传统文化元素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七、结论综上所述,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无处不在,它们以各种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想。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艺术、传统建筑等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4.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讲解: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5.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茶艺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6. 总结: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发现和记录传统文化元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述1.1 传统文化的定义1.2 传统文化的特点1.3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2.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2.2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事物第三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体现3.1 传统节日习俗3.2 传统饮食文化3.3 传统服饰文化第四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4.1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4.2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4.3 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第五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1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5.2 传统文化保护的措施5.3 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第六章: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的体现6.1 传统艺术的种类与特点6.2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传承6.3 传统音乐、舞蹈与戏剧的影响第七章:传统文化在建筑与工艺品中的体现7.1 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7.2 传统工艺品的种类与制作技艺7.3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与工艺品中的创新应用第八章:传统文化在文学与神话传说中的体现8.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8.2 神话传说的起源与发展8.3 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影响第九章:传统文化在思想与哲学中的体现9.1 中国古代思想体系9.2 传统哲学观念与现代生活的联系9.3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第十章: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创新10.1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方法10.2 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途径10.3 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解析:本环节需要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这是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
传统文化的定义要突出其历史传承性和当代价值,特点则要涵盖其独特性、广泛性和延续性等方面。
重点环节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核心价值观解析:本环节需要重点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核心价值观。
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有助于理解其发展脉络,核心价值观则是传统文化的灵魂,对于当代社会仍有深远影响。
第6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课件)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传统节日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农历清明前后 的15天内举行。人们会去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 人的思念和敬意。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踏青、 放风筝等活动。清明节也是人们感受大自然的好时机 ,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
传统节日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人 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囊等。这个节日源于纪念 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为了避免瘟疫和恶鬼的传说。端午节 是一个快乐的节日,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上是传统节日的三个要点,分别介绍了春节、清明节和端午 节。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意义,让我们更加了解和传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
2
二、 传统手工艺
刺绣
刺绣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通过用彩线在布料上绣制 图案和花纹。刺绣可以用于装饰衣物、家居用品和礼 品等。学习刺绣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 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折纸
二、 传统手工艺
二、 传统手工艺
剪纸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通过将纸张剪出各种形状和图案。剪纸 可以用于装饰窗户、墙壁和贺卡等,传递吉祥和美好的祝福。学习 剪纸可以锻炼孩子的手部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对称性和 比例的认识。 以上是传统手工艺章节的三个要点,包括刺绣、折纸和剪纸。这些 手工艺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通过学习和实践,孩子们可以体验 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
3
三、 传统习俗
三、 传统习俗
重阳节
春节
端午节
三、 传统习俗
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庆祝。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 佩插茱萸等。重阳节还有一个习俗是佩戴菊花,人们 会将菊花插在衣帽上,以祈求健康和长寿。此外,还 有一道传统的食品——重阳糕,是人们庆祝节日的必 备美食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纸
中国吉祥彩绘
中国吉祥彩绘
中国风筝
中国风筝
•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 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 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 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 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 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 少有2000多年了。
课题 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之一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白塘中心小学 彭味味
中国年画
•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 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 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 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 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 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 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纸」是用刻刀在纸上雕镂图案,画面的设计极具巧思。雕工细腻处,可以
传达出极生动的姿态。
「 纸绘」的年画内容以神像为主。神荼、
郁垒、钟馗、财神、天官赐福等,都是很受欢迎的题材 .
剪纸
•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 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 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 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 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 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 戒、趣味等七类。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
起源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
年画的种类约可分为「版画」、「刻纸」、「纸绘」三种。版画是以
木刻图案,再按图上色而成。这一类的年画以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县的
杨家埠、河南的朱仙镇、苏州的桃花坞及广东的佛山镇最为著名。年画的
特色因地而异,但是它们的用色活泼大胆、含意吉祥讨却是一致的。「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