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绿》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学设计(2课时)
四、书写指导,布置作业。
预计8分钟
1.教师指导书写:瓶、挤、叉、挥,同桌之间交流生字的写法。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布置作业:反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指导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板书设计
本板块以吟诵含有“绿”的诗词为引,带领学生进入绿的意境,在旧知与新知、古诗与新诗中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预计15分钟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师指名读。
(2)师:读了简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谁想补充说明一下?
2.初读诗歌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圈出生字新词,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课件出示风、雨、水、阳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思考:风雨等都没有颜色,为什么在诗人眼里都是绿的?
(3)学习排比句,用排比的手法仿写句子。
秋天的_____是金黄色的,秋天的_____是金黄色的,
秋天的_______________,秋天的_______________。
4.读第四、五小节,说说绿的形态是怎样的?
10 绿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绿》(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10 绿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版本
部编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绿》这首诗描写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全诗共五个诗节。第一节借用“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一比喻,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觉,同时引出下文。第二节连续运用了六个形容绿色的词语,写出了绿的深浅浓淡,体现了绿的丰富。第三节借用相同句式的叠加,写出了诗人对绿的感觉,表现出整个自然空间都充满了绿色。第四节将所有的绿汇聚,写出了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第五节用“突然”一词转折,写出了所有的绿色在风中舞动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踞(jù)在薄(bó)阴几绺(liǔ)穹(qióng )门棱(léng)角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 chà)挹(yì)掬(jū)你入口明眸善睐(móu)(lài)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三、导学过程1、检查预习情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根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味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互相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2)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10 绿【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运用: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思维能力: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审美创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前解析】关注作者:艾青(1910 年一1996 年)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是 40 年代新诗歌的开路人,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光辉顶峰的巨人。
《绿》是艾青诗歌创作第二个高峰代表作,这首诗是艾青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进行参观,与全国优秀诗人畅谈论诗时所作。
艾青的主要作品有:《归来的歌》《北方》《春天》《彩色的诗》《雪莲》《我爱这土地》等。
关注独特的表达: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艺术修养的抒情诗人。
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经历与体验,为其诗歌风格带来别样的特征。
“色彩”是艾青诗歌艺术表达的要素之一,具有鲜明的艺术美学倾向与追求。
关注诗歌与想象的融合: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
“黑水瓶的倒翻”,世间万物皆是绿色,所有“绿”随风飘舞的景象,让所有的一切在充满生机的绿色中随着节拍整齐得飘动起来。
关注蕴含的情感:在诗中,诗人用满腔的激情,奇特的想象,生动描绘岭南早春的景色,表达对祖国无限生机的赞美。
【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及反思
《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诗意开启(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绿》。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哪些含有“绿”的古诗呢?板书:(绿)(二)学生分享:生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生3: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三)过渡:“绿”在不同的诗歌中有不同的印象,在现代诗中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艾青的《绿》。
(四)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设计意图:开宗明义,引出诗题,回顾已有的古诗积累,渲染气氛,引发思考,促使学生对现代诗歌学习充满期待。
)二、自主识字,小组交流(一)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中,有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要求会写的字,大家小组合作,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一会儿各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为大家讲解。
(二)小组合作学习。
(三)全班交流。
第一小组汇报:生1:“挤”我是通过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来理解和记忆的。
提手旁和手的动作有关,右边的“齐”标识读音,而且还可以结合动作“挤”联想“东西到齐了”。
我们有时候会“挤眉弄眼”“挤来挤去”,人多了还会“拥挤”。
点拨:挤这个字很形象,你还能想到哪些提手旁的字呢?生2:抱、抓、捏……生3:“挤”书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提手旁和右边的“齐”互相穿插才能更美观,第八笔是“撇”不是“竖”。
追问:诗歌中哪句有“挤”这个字呢?齐读:“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精选12篇)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
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呢?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绿》一文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一学习手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绿、对生命的认识,进行美读诗歌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见过春天里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1)春风姑娘要考考大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叉”的读音。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多音字。
[chā]a.(—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3、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二、教材分析:《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
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西湖灵隐和花港观鱼两地的绿色的,用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叠字的运用;体会文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思考:文章的文眼是什么?2.投影出示字词jù bó liǔ léng qióng shū zǐ xié踞薄阴绺棱角穹倏尘滓皱缬shíchàmóu lài yì jū什刹明眸善睐挹掬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精品教学设计(2课时)
《绿》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全诗共5个诗节。
第一节借用“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一比喻,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觉,同时引出下文。
第二节连续运用6个形容绿色的词语,写出了绿的深浅浓淡,体现出绿色的丰富。
第三节借用相同句式的叠加,写出了诗人对绿的感觉,表现出整个自然空间都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将所有的绿汇聚,写出了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用“突然”一词转折,写出了所有的绿色在风中舞动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绿色的山林、绿色的原野、绿色的草地,还有被这绿色浸染的天空、阳光等。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借助诗歌的关键词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齐读课题。
2.你能用绿组个词吗?预设1:墨绿。
预设2:嫩绿。
预设3:淡绿。
3.把这些词都写入一首诗,会是怎样的一首诗呢?今天我们一起读作家艾青的诗,欣赏他笔下的“绿”。
艾青《绿》说课稿
艾青《绿》说课稿一、说教材《绿》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收录于我国中学语文教材中。
这首诗以绿色的象征意义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美好。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艾青的诗歌,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
2.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作为现代诗歌的代表作,有助于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通过奇特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 传达环保意识:本文以绿色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他们的绿色意识。
本文在课文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既是诗歌单元的重点篇目,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佳作。
主要内容:《绿》这首诗共分为四节,每节都以绿色为线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诗歌以绿色的象征意义为核心,通过描绘绿色的事物,表达了对生命、希望和美好的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学会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2)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3)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
(2)学习并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要针对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这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起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对比感受《西湖漫笔》中的“绿”,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板书:绿)“绿”这个颜色给我们什么感受?(生机、希望)让我们走进诗歌《绿》,去感受艾青绿的世界。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生字:瓶挤叉挥3.学生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教师强调:“叉”在本课中读“chā”。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
2.学生分小组接力读。
思考:读完诗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满眼都是绿色)如果让你将它画出来,你会怎样画?(想象绿色的泼洒,理解“倒翻”“到处”)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到处都是绿色。
第二部分:(2—5)分写绿的形态、样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读完之后进行生字听写。
二、学习第二部分1.分小组自主学习第二部分。
2.组内自由朗读,交流问题与理解。
3.班级汇报,教师点拨。
(1)理解感悟第2小节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形容绿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同的绿的列举)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个词语。
体会“绿”的颜色丰富。
(2)理解感悟第3小节想象画面: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风中的(禾苗)是绿的;雨中的(树叶)是绿的;水中的(倒影)是绿的;阳光下的(田野)是绿的。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精选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绿》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词语解析,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分析,课文背诵与默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绿色的描绘和赞美。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欣赏,词语、成语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抄写本、字典、绿色植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引出课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绿色的描绘,理解课文大意。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句子分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分析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绿色为主题进行创作。
7. 课文背诵与默写: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默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绿2. 重点词语、成语、修辞手法3. 课文结构及作者表达的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仿写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以绿色为主题进行创作。
2. 答案:a. 绿色在作者心中象征着生命、希望和活力。
b. 示例:绿色是大地的外套,是春天的使者,是生命的源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本到位,但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绿色,用自己的话描述绿色带给自己的感受,并进行创作。
组织绿色主题的作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欣赏,词语、成语的掌握。
艾青《绿》教学设计
艾青的诗歌作品《绿》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力与希望的追求。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作品,对于教学设计来说,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方式,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美好的感悟,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绿》这首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导入与启发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源来导入这节课的话题。
比如,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的短视频或音频,或是展示一些绿色植物的图片。
教师可以问学生他们对自然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自然对我们来说是如此重要。
通过这样的启发,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步:阅读与分析教师可以将《绿》这首诗分发给学生,并让他们先自己阅读一遍,理解大意。
然后,教师可以逐句向学生解读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中对绿色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界不同元素的描述。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诗人通过这些表达手法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步:讨论与解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就诗歌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展开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听取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培养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四步:写作与创作在学生对《绿》这首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或创作活动。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体验的短文,或是组织学生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想象。
第五步:分享与评价在学生完成写作或创作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全班的方式下,互相阅读与评价彼此的作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分享与评价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反思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以及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课第2课时教案
10《绿》优质示范课教案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艾青先生的名诗《绿》,体现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本文更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3.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教学难点】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字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一起来认读一下词语吧。
(PPT出示词语)墨绿嫩绿集中交叉教练指挥整齐节拍2.导入新知。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绿》。
(板书课题:绿)(2)师指名分节读诗。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知绿的美,感受不寻常的“绿”。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自由朗读诗歌3—5节,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哪些句子想象奇特?2.探究活动(1)学习第3节诗歌。
①自由朗读第3节诗歌,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哪些句子想象奇特?你觉得哪些句子想象奇特?预设1:“刮的风是绿的”这句很奇特。
在生活中,我们是看不到风的颜色的。
预设2:“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这两句很奇特。
因为我们知道,雨和水都是无色的。
预设3:“阳光也是绿的”这句很奇特。
阳光照在事物上本是金色的,在诗人眼中,却变成了绿色的。
点拨:是呀,为什么诗人眼中的风、雨、流水、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呢?请你发挥想象,什么情景,下风、雨、水、阳光这些事物会变成绿色的呢?预设1:春风一吹,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说“刮的风是绿的”。
《绿》教学设计
这一小节,我们读来特别生动,你,是比喻。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眼前铺满绿意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来,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把这最美的色彩表现出来。
生:齐读第一小节。
师:到哪去找那么多的绿呢?绿又可以细分成哪些?让我们反复读一读第二小节,找出描写绿色的词汇。
(墨绿)的冬青(嫩绿)的柳枝(浅绿)的新芽
(翠绿)的湖水(淡绿)绿的草地(粉绿)的新叶
师:当然,大自然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绿,这么多的绿,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师:什么是“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生:绿的发黑就是指绿的程度深,绿得出奇是指绿得特别,绿得不寻常,很不一般。
师:这么多的绿,浓淡深浅都不一样。同学们,请把语速放慢,我们来读一读作者惊讶有喜爱的情感。
生:有感情读第二小节。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绿的丰富。作者写了这么多的绿,仅仅是表达颜色吗?我们再来看第三小节。
这一小节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生:这一小节的句式相仿,排列整齐,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师: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带读第三小节。
师:在这一小节中,作者写了哪些事物也是绿的?
师:同学们圈出了哪些动词呢?
生:我圈出了集中、挤、重叠、交叉
师:说一说,是什么(公园里的小草)挤在了一起。
(湖面上的荷叶)重叠在了一起。
(林中的翠竹)静静交叉在一起。
()
师:这些动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眼前铺满绿的场景,读了这一节,大家有怎样的体会呢?
生:我感受到所有的绿色挨挨挤挤地汇聚到了一起,非常的丰富。
师:那诗人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吧。(出示诗歌创作背景)
《绿》艾青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绿【教学目标】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多角度地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3、新颖贴切的比喻。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作者:朱自清是散文家。
她的语言特色(清新优美),“他的散文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郁达夫说“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二、生字:镶__āng 踞jù綹liǔ穹qióng 榟zǐ什刹海shí蕴yùn三、课文分析(一)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开门见山,一语点题。
第2段:从几个不同的观察点写梅雨瀑。
第3段:从多角度描写梅雨潭的绿。
第4段: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
(二)课文分析1、全文选择了三个观察点,由远而近写了景观察点语句顺序梅雨瀑山边走到山边先在山边,后在亭边梅雨亭梅雨亭边坐在亭边由远而近,由高到低梅雨潭梅雨潭边站在水边2、全文依次写了潭——亭——绿3、朗读第二段①问: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么地方最美?明确:美。
美在梅雨亭,美在梅雨瀑的水花。
②问:对于这些美的事物,作者用了哪些美的语言来表现?明确:写梅雨亭,用“苍鹰”这个直接展示景物形态的比喻,作者对美用“踞”、“展”、“浮”等动词,逼真地刻画了梅雨亭上下悬空和亭角翘向空中的动态形象。
写水花,不说溅、不说落、不说飘,而说“送”,说“钻”,即写出了水花的细、轻、冷、滑的质感,所描绘的美。
又写出了它的活泼可爱,有灵性,突出了作者对祖国山山水水所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梅雨亭——展翅的苍鹰梅雨瀑——被扯散的布水花——白梅、杨花4、问:课文中有一个从写梅雨瀑过渡到写梅雨潭的句子,请找出来。
明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5、朗读第三自然段。
①问:对梅雨潭的绿,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绿的哪些特点?明确:比喻:“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她松松……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像明油”;“宛然……碧玉”。
最新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绿》第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难点)一、朗读导入配乐,指名分节朗读。
二、回顾全诗,获得感受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画面,将自己的感受用一个关键词写下来。
预设:大自然生机舒适希望快乐小结:每个人读《绿》都有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古诗,尝试背诵。
三、比较阅读,读出诗意盎然绿是生命的象征,诗中的“绿”让读者阅读后倍感舒适,体验到美好的情感。
现代作家中,宗璞写过《西湖漫笔》一文,取材也是大自然中的绿,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
1.对比两种不同的绿。
本文和宗璞的《西湖漫笔》相比,两种绿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绿?2.小组合作。
学生小组合作填写下面表格(出示),并全班进行交流。
(引导从意象和语言特色两方面展开讨论)现代诗是现代人的一种抒情性文体,是人们使用现代语言来抒写情感的诗。
写现代诗,通常要注意三点:一是内容,二是思想,三是格式。
内容方面,要求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思想方面,要求诗歌能够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流露真情;格式上则要求分行。
3.拓展阅读。
(1)推荐学生阅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复活的土地》《我爱这土地》等。
艾青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有很多,也很有名,但他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相差很大。
大家可以找一些他的诗读一读,体会他的不同风格。
(2)课外收集诗人艾青和他创作诗歌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四、拓展练习,练出情意盎然课外分组展开诵读现代诗活动,筹备艾青诗作或冰心、戴望舒等其他诗人所创作的现代诗朗诵会。
[教学板书]10绿到处是绿,这么多的绿……静绿:风、雨、水、阳光……动绿:挤、重叠、交叉、飘动……[教学反思]对阅读教学来说,“读”本来就是重中之重;对现代诗歌而言,将教学锁定在“读”上,是睿智的表现。
细看之下,更是亮点纷呈而不无玄机。
一是设计的层次感。
就本节课的整体把握来说,从“绿意盎然”到“诗意盎然”再到“情意盎然”,层层推进;就读的处理来说,从读通、读顺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绿”,步步提高;就“绿”这个意象来说,从“读出不同形式的绿”到“读出自己喜欢的绿”再到“读出丰富想象的绿”,节节上升。
小学语文四年下册《绿》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艾青)
(2)第四小节: ①出示“挤、重叠、交叉”,想一想这三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③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3)第五小节: ①感悟“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②学生交流。
板块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2.教师示范读。 3.同桌互读。 4.全班齐读。 5.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
板块四、指导写字 1.做写字准备(手指操、写字歌)。 2.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3.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宗璞笔下的“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重点难点: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3.板书课题:绿。 4.全班齐读课题。 5.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人艾青的资料,了解艾青。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课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指读。 (2)课件出示生词,学生齐读。
板块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情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绿》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 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 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 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板块四、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自读“阅读链接”。 2.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交流这段话给自己的感受。
小学教案设计《绿》
小学教案设计《绿》1. 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绿》,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 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如“挤”“叉”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含义,并且能够准确运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
- 能够理解文中描写绿的语句的精妙之处,学习作者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1.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
例如,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像“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这样的节奏划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且能够模仿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绿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要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中的绿色。
2. 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对“绿”的描写,体会作者对“绿”的独特感受。
例如,文中“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这种将各种自然元素都赋予绿色的描写,学生需要理解其表达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绿色的意境。
- 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修辞手法来描绘“绿”的写作手法。
像“绿得发黑、绿得出奇”这样通过色彩的叠加来强化绿的程度的描写手法,以及把风、雨等自然元素拟人化,让它们都成为绿色的这种独特的想象,是教学重点。
2.2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中“绿”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不仅是对自然绿色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活力和希望的象征。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整体意境、作者的情感表达等多方面去理解。
-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意境较为空灵和抽象,如何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那充满绿色的、富有生机的画面,是教学的难点。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大自然中各种绿色景物的图片和视频,如茂密的森林、碧绿的湖水、翠绿的草原等。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
2024年语文四年级教案《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1.3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1.3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抽象概念的理解。
2.2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片绿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绿的特点。
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
2.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3.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4.修辞手法讲解与运用4.1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4.3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段话。
5.小组合作活动5.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界的绿色进行观察和描述。
5.2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绿的感受。
6.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绿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反思1.在修辞手法讲解环节,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绿色在生活中的体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任务,如观察身边的绿色,拍摄绿色美景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1在朗读理解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课文中的绿色给你什么感觉?”“作者通过哪些词语来描绘绿色?”1.2生字词学习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新学的词语,如:“如果你在公园看到一片绿草地,你会怎么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来描述它?”1.3在修辞手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句子,如:“你能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绿色吗?”2.教学难点补充:2.1针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展示绿色的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青《绿》教学设计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下面给大家分享艾青《绿》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受梅雨潭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
2、品味、积累文中运用精妙的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朗诵《春》里的语段,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朱自清常识,从“导游”这一角色切入,引出课题《绿》。
二、出示目标。
学习这一课,我们要完成达哪些任务呢?(屏幕显示目标)请同学读,加深印象。
三、初读课文,梳理思路。
生默读课文。
要求:
1、标识生字难词,结合注释理解、掌握,注释中没有的随时询问;
2、注意开头结尾的句子、表明作者行踪的词句、过渡句。
学生完成后,老师结合学生询问补充生字难词。
师生共同梳理
课文思路,引导学生理解描写瀑布、亭子等景色的作用。
四、再读课文,赏景悟情。
重点朗读第三段,欣赏令作者惊诧的绿、体会作者对绿的深情。
1、老师对朗读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2、深情朗读后,你感觉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绿的美好,哪些句子最能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写绿,写出了绿的什么特点。
然后请该生朗读,师生对朗读情况点评,对于朗读不到位的要有示范。
3、梅雨潭的景观很多,也都很美,作者为什么最爱梅雨潭的绿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五、品读课文,含英咀华
《绿》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
尤其在语言的运用方面特别值
得我们去欣赏、品味。
1、老师对赏析方法作指导并示范。
2、同桌合作,挑出你们喜欢的句子,写出喜欢的理由,然后反复朗读直到会背。
3、课堂展示,师生点评。
六、回顾全文,反思总结
1、回顾这节课,反思收获,提出疑惑。
2、老师总结:课上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已和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禁不住也惊诧于梅雨潭的绿是如此的美好,大自然是多么可爱了。
但同时随着阅读的深入,大家又发现了新的疑惑,课后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些疑惑继续阅读,进一步走进大师,走进美不胜收的大自然。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段;
2、课外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八、板书设计。
瀑布、亭子等——衬托→绿←写、赞——比喻、排比、拟人、对比、想象等。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倒、处、找、浅、淡、发、所、静、交”10个生字,能描写“处、找、浅、淡”4个字。
积累9个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歌颂。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
2.学生交流,绿色的()。
3.师:小草苏醒,树木发芽,山川田野好像
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1)指名读句子。
(2)学习生字:倒、处(着重区分:“到”和“倒”)
(3)齐读句子。
3.今天,我们随着诗人艾青的诗歌,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
4.出示课题:
6、绿
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正音。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春姑娘的手真巧,调出了那么多绿色。
(1)媒体出示有关各种带绿的词语,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学习生字:浅、淡、发
“淡”:注意两个“火”字的笔顺指导。
(3)男女生对读。
(4)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初步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5)发:注意第一笔是“竖折”,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出示第二小节。
(1)学习生字:找
(2)指名读。
3.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读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指名读三、四、五小节。
(2)学习生字:交、静、“交”:理解“交织”。
“静”:后鼻音。
换部首能变成什么字呢?
(3)出示插图
学生想像:风中的是绿的,雨中的是绿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的。
(柳条、树叶、草地)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的一句展开想象,说一说)
(6)学习第四、第五小节。
①看所有的绿交织在一起的样子。
②看绿飘动在一起的样子。
③朗读第四、第五小节。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游戏:绿色调色板(读词语)
词语:好像到处找浅绿淡绿出奇阳光所有
2.指导写字。
(1)观察“到、刮、浅、淡”四个字。
(2)注意共同点:“到、刮”左宽右窄;“浅、淡”左窄右宽。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师生评价。
五.适时拓展,布置作业
1.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说一说:春天到了,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2.学生可挑选准备交流。
3.实践活动:双休日,与父母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