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研究
(整理)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研究.
项目背景本课题被列入了市府重点研究课题,本所通过规划局下达的任务成为该课题的第一研究单位。
从1997年开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1998),确定了上海交通政策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1998-1999),针对近期进行了城市交通结构的多方案比选;第三阶段(1999-2000),完成了交通政策的实施与立法。
确定上海交通政策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一阶段)1.回顾90年代上海交通的发展情况第一,交通投资力度加大,交通规划项目提前实施。
1991年,上海用于交通建设方面的投资为8.78亿元,到1998年达到96亿多元,年均增长40.7%,人均交通投资额度已领先于国内其它大城市。
交通规划项目的提前实施,对改善上海交通状况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交通设施迅速增长,道路容量不断提高。
与90年代初相比,上海道路的各项指标都有了显著提高。
全市道路长度从1991年的4817.6公里,增长到1998年的6677.9公里,增幅达40%;道路占地面积以年均7%的速度递增,到1998年全市道路面积已经达到9763万平方米,是1991年的2.6倍。
第三,交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带来新的车辆增长空间。
交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对交通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交通信息化水平以及道路施工期间的相应管理水平均有提高。
另一方面,上海在道路交通管理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开辟了一批机动车专用道,把一些支路改为非机动车通道,在市区某些道路上实行单向交通,并对主要交叉路口进行了多相位的渠化管理。
第四,公交设施较快增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地铁一号线的通车,标志着上海的公共交通向快速、立体、多层面的多元交通体系发展。
地铁一号线的线路不到地面公交的0.5%,客运量却占公交总运量的5%左右,日均客运量达35万人次,显示了轨道交通的优势。
作为公共交通主力军的地面公交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1998年常规公交与专线公交车辆总数已经达到了15000多辆,线路条数发展到近1000条。
上海交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上海交通现状与发展对策上海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
它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系统,但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交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上海交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
一、上海交通现状(一)公路交通上海公路交通拥堵严重,特别是在高峰时段。
城市道路狭窄,车辆数量众多,导致交通堵塞。
此外,缺乏高速公路的环绕路是一个巨大的瓶颈,使得周边城市的交通也经常出现拥堵。
(二)铁路交通上海铁路交通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上海的铁路交通密度很高,拥有多个火车站和高铁站。
但是,在高峰时期,火车站周边交通堵塞情况严重,需要改进。
(三)水运交通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港口服务近300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上海拥有强大的水运业,但其内河运输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四)航空交通上海拥有两个主要的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两个机场都是中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但在航班时刻上的安排还需推进。
二、未来的发展对策(一)建设更多交通设施上海需要建设更多的公路和高速公路,充分利用现有的铁路和水路资源。
另外,建设新的机场和改进现有的机场,开通更多的国际和国内航线是必须的。
在陆路交通方面,建设新的高速公路和养护现有的道路,以便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二)深化数字化技术领域发展在智能化交通方面,上海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在“智能交通”、“智慧路网”等方面的实践突破,可建议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应用数字技术为交通服务。
(三)优化城市规划上海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改善过去的设计不足,并在规划过程中考虑交通因素。
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和精确地预测未来城市发展步伐及其带来的影响,加大对交通设施建设、道路建设、交通解决方案的建议与投入。
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完善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系统为其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但仍需进一步进行完善。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数字技术研究、优化城市规划,以及建设更多交通设施等措施来推进上海交通的未来发展。
上海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研究.doc
上海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研究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公共交通有了飞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上海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严重浪费着社会资源。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是当务之急。
发展信息化,一体化公共交通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因为其中面临两个难点:一是利益问题,二是技术问题。
上海情况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这决定了上海在交通方面的政策倾向应是公交优先。
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并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需要。
在上海的公共交通领域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让不同的公共汽车公司、不同的运输模式之间互相竞争。
这种竞争促使了各交通公司认真仔细地调查了解市民多样化的交通需要,降低成本和价格。
在此基础上,政府监管部门和公交公司一起,合理设计公共交通的运行线路,延长早晚的运营时间,增加班次,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等方式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等多种交通工具,增加乘客的选择余地。
消费者是理性的,会在现行的价格和收入条件下作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正因为没有考虑到使用私人轿车的巨大外部性成本,他们才会做出购买轿车并过度使用的决策.我们并不能批评或从道义上要求私家车主不要购买和使用私家车,而应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预言并分析了这种现象,并提出对造成外部性的人征收一笔“庇古税”,就可以将外部成本内部化.英国伦敦从2003年2月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5英镑的进城费,就是一种庇古税,很好地缓解了市中心的交通堵塞.准确地讲,不应当说这是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相反是克服了市场的缺陷,将消费者以前没有考虑的外部成本进行了内部化,真正地发挥了市场的作用。
上海市综合交通2024年度报告
2024年,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升、
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市加大了对交通网络的改善和完善力度。
全年新增道路总里程达到300公里,共投入25亿元用于道路改造工程;新增地铁线路200公里,新开通的地铁线路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轨道
交通网络;新增公交线路400条,公交车辆总数达到9000余辆。
同时,
上海市还推进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出租车停靠点等基础设施
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城市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方面,上海市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通过应
用信息技术,提升了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实施“一卡通”系统,方便市民出行;推广实时公交到站查询、路况信息发布等服务,提高
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此外,上海市还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优化
了公交运营服务,提高运力供给,确保市民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
交通安全管理方面,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
发生率。
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加强危险路
段的管理,加大对酒驾、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通过这些措施,上海市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有效提升了市民的出行安全感。
总的来说,2024年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城市
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交通事业
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上海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成为了市民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上海市的城市交通已经实现了多元
化的发展,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铁交通
上海市地铁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1年,上海市地铁已经开通有16条线路,总长度超过700公里,通达城
市的各个角落。
并且还有数条线路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地铁交通的优
点在于速度快、车辆密度大、对环境污染较小等等。
二、公共汽车交通
公共汽车依然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的公共汽车网络非
常完备,到达的区域较为广泛。
但是由于城市道路拥堵的问题,公共
汽车交通也逐渐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在这方面,上海市的交通部门正
在思考更好的政策和策略,以提高公共汽车交通的运营效率。
三、出租车服务
出租车服务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的出租车数量相对较大,但同样也面临着车辆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
而随着网约车的出现,出租车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四、自行车交通
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交通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上海市的自行车道系
统逐渐完备,但由于中老年人和儿童等人群的使用较少,自行车交通
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城市交通工具。
总体而言,上海市的城市交通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在
未来,上海市的交通部门还需要加强对交通网络的优化和管理,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和政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和政策研究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车辆数量的激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交通拥堵不仅会导致时间和经济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政策。
首先,建设高效公共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之一。
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的容量和频率,可以鼓励更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而非私家车出行。
政府可以投资资金用于扩大公共交通网络,并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此外,政府还可以减少公共交通的票价,使其更具吸引力。
其次,发展非机动交通是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鼓励市民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通过提供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和宣传教育,提高非机动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措施来限制私家车辆进入市区,如实行交通限行,提高停车费用等。
另外,应用科技手段优化交通管理也是解决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利用先进的交通智能化技术,如交通信号同步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等,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
通过实时交通监控和分析预测,能够更好地指导交通管理决策并优化交通流量。
同时,政府还可以借助手机应用等工具提供交通信息和推荐最佳路线,引导车辆选择更合适的道路,避开拥堵。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弹性出行,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和上下班方式来分散交通峰值,减少交通拥堵。
可以推行弹性工作制度,提倡远程办公和共享办公空间等,使更多人可以避开高峰时间出行。
政府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推行错时上下班,鼓励员工利用公共交通或非机动交通出行。
最后,政府应该加强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交通网络,避免交通瓶颈和无效的路网设计。
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引导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向多中心发展,减少人口集中,以降低交通需求。
除了上述解决方案,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和推动这些方案的实施。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26•【字号】沪府发[2013]46号•【施行日期】2013.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意见(沪府发〔2013〕4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
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本市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交通出行服务需求相比还有差距。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公共交通体系,努力满足市民群众的需要,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意义(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人口集聚,资源能源相对匮乏。
若采用以小汽车为主的发展模式,将占用更多土地,消耗更多能源,产生更多污染,使城市土地、能源、环境问题更趋严峻。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引导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实现集约节约用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履行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公共交通作为市民群众的主要出行方式,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行业。
要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以新一轮《上海市交通白皮书》为引领,以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公共交通运营质量,保障广大市民群众享有公平、普遍、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使广大市民群众愿意乘公共交通、更多乘公共交通。
(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矛盾的唯一选择。
上海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研究
响 ;2 )拥 挤 收 费一 般 是 在 其 他 措 施
已不 能 缓 解 城 市交 通 拥 挤 后 实 施 ; ) 3
愈 民主 的社 会也将 决定 拥挤收 费能
否 顺 利 实 施 , 众 对 拥 挤 收 费的 态 度 公
S h me c e )发 展 最 现 代 化 的 电子 收 费
道路 E RP。 S在 7 年 代 实 施时 , AL 0 设
拥 挤 收 费 的 目标 是 解 决 交 通 问题 , 增
加 收 入 只是 附 带 效 果 , 常 重 视 对 收 非
分 析 、城 市 交 通状 况 及发 展 分 析 。
用于 偿还 贷款 本 息 ,而 拥 挤 收 费通 过 收 费来 引导 和 调 节城 市 交通 , 解 交 缓 通 拥 挤 ,增 加 财政 收 入 只是 副 产 品 。
近 1 2个 小 时 ,周 末 和 公 众 假 日不 收
费 。 预 测 , 费 区内 交 通 量 将 下 降 据 收 1%~ 1%,车 辆 排 队 将 减 少 2 %~ 0 5 0 3 %,车 速 将 提 高 1%~ 1%。收 费 0 0 5
公 里 。 用 公 交 上 班 的 出 行 增 加 了近 使
5 %,达 到 上 班 总 出行 的 4 %,汽 车 0 6
合 乘 比例 也 大 大提 高 。
与 新 加 坡 已 经 实 施 了 2 多 年 的 0 拥 挤 收 费 相 比 ,伦 敦 是 最 近 一 两 年 才 决 定 实 施 拥 挤 收 费 。 伦 敦 拥 挤 收 费 作 为 市 长 交 通 政 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经 多 年 研 究 , 众 有 充分 机 会 历 公
上海城市道路分级体系研究
2 上海城市道路功能分级
上海城市道路功能分级体系面向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多个层次。为保持与现行规范的 一致性,上海中心城区道路网仍然按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设计。基本原则是 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明晰、有分有合、交通分流的子系统,重点是避免交通枢纽、城市活动中 心和商业中心的重合,并且为道路管理和长期使用留有充分的余地。
台湾地区道路分级已经考虑了道路分隔形式、自行车道、公交线路性质、信号灯交叉口间 距、限速、行人过街等因素,有利于道路建设和管理控制。
(3)国内其它城市道路等级划分 九十年代中期广州、中山等国内城市进行道路网络规划时,依据城市的现状和发展特点, 对道路等级体系划分作了有益的尝试。 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其城市建设正 处于中小城市逐渐向大中城市过渡阶段,城市迅速向新区发展。针对新旧城区的不同特点,城 市道路等级体系划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中山市道路等级体系划分的特点, 是在《国标》基础上,将主干道依据其所处环境划分为交通性主干道和综合性主干道,新城区 规划主干道严格按前者实施,而旧城区主干道改造标准可略低。由于城市规模较小,各个等级 道路红线控制标准取下限,但明确主干道以两块板为主、以机动车行驶为主。中山市道路等级 体系也提出了城市景观道路的概念和要求。中山道路建设严格按照道路等级体系要求,主干道 均实现了机动车专用,非机动车与人行道共板,有条件的道路用绿化分隔。广州市综合交通规 划采用的道路等级体系与中山市类似。 (4)国外咨询公司对上海道路功能分级的建议 MVA 在为《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所作的《上海城市交通政策和规划》研究中,建议上海 城市道路等级体系划分为五级 10 类。五级划分与现行规范基本吻合,不仅考虑道路的建设标准, 更多考虑道路建成后的使用和管理要求。 该体系所确定的 10 类道路实际上是两层结构,明确城市道路网络的基本服务对象是人的活 动;基本功能特征是客运。道路分层的着眼点主要考虑使用主体,即以公交、非机动车交通流 为主,还是综合考虑多种交通混合流。这种道路功能分类把公交和非机动车通行提到非常重要 的高度。其优点是与上海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总体战略相一致,优先考虑公共交通。但道路 功能设计将自行车也放在优先通行的地位,不仅不适宜上海这样一个用地紧张的大城市,不利 于道路使用效率的提高,实际上也难于实施。
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人口不断增长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上海交通拥堵的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分析了上海交通拥堵的成因,包括城市规划不合理、公共交通不完善、私家车数量过多等。
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城市规划、着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私家车数量等方面,来缓解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关键词:上海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对策前言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上海作为全国著名的大都市,交通拥堵问题在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上海人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缓解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本文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Part 1 成因分析1.1 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规划是决定城市基本布局的重要因素,城市规划不合理不仅会导致交通拥堵,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上海的城市规划中,很多地方缺乏充足的道路和停车位,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选择私家车出行,并造成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1.2 公共交通不完善公共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同于私家车出行,公共交通能够一次性同时运输大量人群,大幅度减少通行的车辆数量,缓解了道路拥堵的压力。
但是,上海现有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并不完善,线路较少,运力不足,需要人们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使得很多人选择了开车出行,从而导致了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
1.3 私家车数量过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人都选择了购买私家车,导致了私家车的数量急剧增长。
据了解,上海市现有私家车约为340万辆,这是交通拥堵的一大主因。
Part2 对策建议2.1 加强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是解决上海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着重考虑道路设计和停车位的规划,确保道路畅通,同时增加足够的停车位,避免私家车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
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交通中心,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该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分析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
二、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2.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不断增大。
大量人口涌入城区使得道路承载能力不足,导致交通压力增大。
2.2 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购买私家车。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
汽车数量激增导致道路供需失衡,并且私家车出行需求占据了主导地位。
2.3 交通网络不完善尽管上海的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城市发展速度较快,交通网络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
缺乏高效的交通网络,使得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更加突出。
2.4 公共交通不完善尽管上海拥有发达的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系统,但由于人口众多和需求大,公共交通系统仍然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出行需求。
此外,公共交通线路分布不均衡、换乘不便等问题也加剧了拥堵现象。
2.5 道路规划和管理不科学上海城市道路规划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道路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没有充分考虑到人口流动、出行需求等因素;另一方面,道路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停车难、违法停车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策建议3.1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大对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力度,在关键区域增加线路和班次,并完善换乘设施。
此外,在推动无现金支付、智能调度等方面引入新技术,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3.2 优化道路网络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高道路承载能力。
同时,加强对道路建设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2024年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研究——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范文
《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研究——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篇一一、引言上海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际大都市,其枢纽机场的交通管理尤为重要。
浦东国际机场作为上海市的标志性枢纽机场,承担着重要的航空运输任务。
随着国际国内旅客的流量持续增长,浦东国际机场的陆侧公共交通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本文将就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进行研究,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探讨其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浦东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现状(一)交通管理概况浦东国际机场的陆侧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为确保旅客出行便捷,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在浦东国际机场设立了完善的交通管理体系,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交通设施等方面。
(二)交通管理特点浦东国际机场的陆侧公共交通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交通方式多样,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二是交通设施完善,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环境;三是交通组织科学,确保交通流畅,减少拥堵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交通拥堵问题随着浦东国际机场客流量的不断增加,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出现了一定的交通拥堵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道路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大量车辆同时通行所导致。
(二)交通管理效率问题尽管浦东国际机场的交通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但在高峰时段仍存在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交通疏导不够及时,部分区域存在交通瓶颈等。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一)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建议加强交通组织与管理,提高交通疏导效率。
例如,可以采取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测道路拥堵情况,为驾驶员提供最佳路线建议。
同时,加强交警巡逻,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二)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为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设施。
例如,增设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覆盖范围和便捷性。
同时,优化停车场布局,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和停车效率。
(三)推广绿色出行方式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建议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上海交通管控政策
上海交通管控政策上海交通管控政策是为了确保城市交通的顺畅和安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下是上海交通管控政策的详细介绍:1.限行措施(1)车牌限行:根据车牌尾号或排放标准对机动车进行限行,降低道路拥堵。
(2)高峰时段限行:在早晚高峰时段对部分道路或区域实施限行,以减少交通压力。
2.交通管制区域(1)设立交通管制区域:在市中心、商业区、旅游景区等拥堵区域设立交通管制区域,对车辆进入进行限制。
(2)停车限制:在交通管制区域内限制或禁止路边停车,以减少交通拥堵。
3.公共交通优先(1)公交优先: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频率,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2)地铁扩建:加强地铁线路建设和扩建,提高地铁运力,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4.鼓励绿色出行(1)自行车道建设:增设自行车道,完善自行车设施,鼓励市民骑行出行。
(2)步行街区:在部分区域设立步行街区,禁止机动车通行,营造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
5.智能交通系统建设(1)交通信号灯优化: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调整信号灯配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智能交通监控:利用摄像头、传感器等技术手段监控道路交通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拥堵、事故等问题。
6.违法处罚力度加强(1)严查违法行为:加大对闯红灯、超速、违规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2)提高违法成本: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严格的处罚措施,如罚款、扣分、暂扣驾驶证等,以提高违法成本,降低违法行为发生率。
总结:上海交通管控政策涵盖了限行措施、交通管制区域、公共交通优先、鼓励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违法处罚力度加强等方面。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确保城市交通的顺畅和安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087-上海交通政策发展回顾与展望
上海交通政策发展回顾与展望薛美根 邵丹 朱洪【摘要】本文以上海两轮交通白皮书编制为研究对象,对上海交通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首先对02版上海交通白皮书重大政策进行评估。
其次围绕未来上海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通过层次分析法梳理了影响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战略情景分析确定了未来上海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并分析了新老白皮书在顶层设计上的继承性和拓展性关系。
最后就新一轮交通白皮书的主要政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交通战略;交通规划;交通政策;交通白皮书;上海交通1.引言2002年,上海市政府编制完成《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成为全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城市交通发展的公共政策性文件,科学指导了上海交通十年的发展,初步建立的一体化交通体系有力地支撑了本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保障世博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十年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形成,上海常住人口持续增长,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这为未来交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
为此,2012年上海市政府启动新一轮交通白皮书的编制工作。
论文以两轮白皮书的编制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两者在顶层战略设计、目标选择、具体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和变化,体现了上海交通政策在发展中的继承和拓展关系。
2.2002版交通白皮书重大政策评估2002版交通白皮书以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为总体目标,形成以“公共交通优先、交通区域差别、道路车辆协调”为核心的顶层政策框架。
通过对2002版交通白皮书的评估,可以为制定新一轮白皮书提供依据和支撑。
2.1 公共交通优先(1)执行情况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指按照公众利益优先和效率最优的原则,实施公交优先发展,在公交用地、资金投入、运营和换乘等方面提供优先保障,逐步形成公共交通为主、个体交通为辅的交通模式。
主要政策措施包括:推进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快速成网,加快枢纽换乘设施建设;实施地面公交体制改革并优化线网;加大油价、车辆购置、换乘优惠、老年人免费乘车等方面的财政补贴扶持力度等。
交通政策研究方案
交通政策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长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交通安全事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因此,深入研究交通政策,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当前交通政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交通安全,促进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评估现有交通政策的实施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分析交通需求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交通政策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创新的政策思路。
4、制定一套完整的交通政策方案,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和措施。
5、对政策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评估其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三、研究内容1、交通政策的现状分析梳理现有的国家和地方交通政策法规,包括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政策。
调查交通政策的执行情况,了解政策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分析现有交通政策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2、交通需求分析研究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交通需求的影响。
分析不同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私人汽车、自行车、步行等)的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
预测未来交通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为交通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国内外交通政策经验借鉴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美国、日本等)在交通规划、拥堵治理、公共交通发展、绿色交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
分析国内先进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的交通政策创新实践,总结其可借鉴之处。
上海市交通调查报告
上海市交通调查报告上海市交通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交通调查。
本报告将对上海市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善交通的建议。
一、交通拥堵问题上海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调查显示,上海市的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和繁华商业区域。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还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提高地铁和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增加运营车辆数量,提高运行频率,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2.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鼓励市民骑行、步行或乘坐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合理规划道路网络。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合理规划道路网络,避免出现交通瓶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二、交通安全问题交通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上海市的交通事故频发,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其中,机动车辆违规行为和行人违规过马路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交通法规宣传。
加大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2. 增加交通执法力度。
加大对机动车辆违规行为和行人违规过马路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3. 安装交通监控设备。
在交通繁忙路段和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安装交通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三、交通环境问题交通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调查显示,上海市的交通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
机动车辆的使用量大和老旧车辆的存在是导致交通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善交通环境,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清洁能源车辆。
鼓励市民购买清洁能源车辆,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2. 加强交通噪音管理。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政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政策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近年来普遍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存在着拉着堵车、拥挤不堪的交通情况。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问题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此时,需要政策制定者、交通从业者、社会公众共同努力,制定出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的方案,从而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
一、产生交通拥堵的因素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点:1.人口密集度高,道路资源不足。
现代城市发展太快,地下铁道投入运营面积往往不足,私家车增多,地上交通拥堵。
2.行车方式单一。
城市交通独有的问题是人员集中,单一行车方式的交通规则,大家的切入和停车左右环抱就会造成交通堆积,交通是不流畅的。
3.城市环境污染。
交通堵塞不仅仅是堵塞交通,是整个城市环境的污染,空气和噪音污染。
二、交通拥堵带来的危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不仅给人们带来麻烦和烦恼,还对生产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造成生产效率下降。
交通拥堵会导致货物运输不及时、生产设备和企业人员难以及时到位,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2.增加能源损耗和成本。
交通拥堵会造成燃料损耗,这些废弃物排放会破坏环境,导致环境成本增高。
3.影响市民生活。
交通拥堵会造成市民在交通上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车辆在路上排队等待耗费很多汽油和其他资源。
三、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市政交通部门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控制地面交通,避免出现交通高峰期的拥堵状况。
1.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
推广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公共自行车、电动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出行,优化交通出行结构。
2.加强道路建设规划。
对道路建设全面规划,按需扩张道路规模和车道数目,提高道路通行流程,并优化城市路网,增加道路容积。
3.推广散乱汽车网约租赁。
减少城市汽车的车辆租和转向散乱汽车网约租赁等新型出行形式,尽量避免城市交通拥堵。
上海郊区新城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以崇明新城为例
过 交通 调查 的途 径取得 ,主要方法
上海 “ 6 ”城 镇体系是从 人 1 6 9
有:跟车调查法 、问卷法、文献资料
: 1 3、产 业、环境 、资源 、基础设施等 法和访谈法等 。
诸 多要素 出发 , 对市域 范围进行的一 21 现状公交线 网分析 .
次重新整合和布局。 中的一个 重要 其
线路长度: 现状公 交运营模式为
目的就是消除城 乡二元结构 , 用梯级 短途公路运输形式的郊区公交 , 线路 分布的新体系打破郊区发展与 中心城 区对立的概念。 平均长度达 3 K 2 m, 造成车速不易稳
定 ,行车 准点率 和行 车 间隔难 以保
证 ,不利于提高服 务水平 。
鼬 儿 ds: on i w t Pu i Ch gm ng Ne Ci Key wor y, bl c
tan po tt r s ra i on, r t g Sta a em
为配合这一理念 , 上海市城市交 通“ 十一五” 发展规划提 出:“ 区以 郊
线网密度: 现状公交线路 以辐射
公共交通引导城 市发展 、 建设城 乡一 各个城镇 为主 , 使线路集 中在少数对 体 化交通体 系为导向 , 推进郊 区城市 外道 路上 , 造成公交通 车率低 ,公交
6% 6
4% 9
6 % 86
8 .% 72
不小于9 % 0
22 现状公交客流与运营分析 .
发车间隔:由于尚未形成城 市公交 的运营模式 , 各线
平均发车间隔为 8 8 分钟 ,公交吸引力不高。 -5
运 送 车 速 :大 多 数 线 路 的 运 营 车 速 都 能 保 持 在 2 K h以上, 超市 区水平 , 5 m/ 远 这将是 未来公 交发展 的主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政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交通拥堵不仅直接影响市民的出行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城市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财政负担等难题。
因此,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一直是各级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
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政策,包括行政管理、出行结构优化和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下面就分别进行探讨。
一、行政管理在城市交通管理中,行政手段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政府部门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行政处罚的实施等方式,对城市交通拥堵实施规范和引导。
其中,交通限制令、交通限号、拥堵费等措施是常见的治理手段,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交通限制令是通过对车辆的进出限制来减少城市车流量的一种措施。
虽然,在特殊情况下限制交通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是如果这一政策长期执行,将会对市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如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影响学生正常上下学等。
交通限号则是通过限制机动车的行驶来缓解城市车流压力的一种方式。
虽然该措施可以减少车辆拥堵,但是同时也限制了市民合理出行。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当市民需要用车通勤时,无法获得车辆使用权,就会对个人出行造成不便。
拥堵费是指对车辆进入特定区域或路段,需要交纳的道路使用收费。
这个措施在国外颇为流行,但是在国内尚未推广开来。
它与传统的车辆限制、限行等方式不同,它是通过付费的方式来管理和消耗交通资源,同时也可以增加城市财政收入。
二、出行结构优化城市交通主要受制于社会出行方式,因此,出行结构优化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策略。
出行结构优化包括公共交通建设、鼓励步行和骑行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
公共交通建设是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核心。
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够引导人们减少驾车出行,缓解城市拥堵。
此外,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形成低碳出行,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背景
本课题被列入了市府重点研究课题,本所通过规划局下达的任务成为该课题的第一研究单位。
从1997年开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1998), 确定了上海交通政策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1998—1999),针对近期进行了城市交通结构的多方案比选;第三阶段(1999—2000),完成了交通政策的实施与立法。
确定上海交通政策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一阶段)
1 •回顾90年代上海交通的发展情况
第一,交通投资力度加大,交通规划项目提前实施。
1991年,上海用于交
通建设方面的投资为8.78亿元,到1998年达到96亿多元,年均增长40.7%, 人均交通投资额度已领先于国内其它大城市。
交通规划项目的提前实施,对改善
上海交通状况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交通设施迅速增长,道路容量不断提高。
与90年代初相比,上海道路的各项指标都有了显著提高。
全市道路长度从1991年的4817.6公里,增长到1998年的6677.9公里,增幅达40% ;道路占地面积以年均7%的速度递增,到1998年全市道路面积已经达到9763万平方米,是1991年的2.6倍。
第三,交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带来新的车辆增长空间。
交通管理水平明
显提高,对交通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交通信息化水平以及道路施工期间的相应管理水平均有提高。
另一方面,上海在道路交通管理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
开辟了一批机动车专用道,把一些支路改为非机动车通道,在市区某些道路上实行单向交通,并对主要交叉路口进行了多相位的渠化管理。
第四,公交设施较快增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地铁一号线的通车,标志着上海的公共交通向快速、立体、多层面的多元交通体系发展。
地铁一号线的线路不到地面公交的0.5%,客运量却占公交总运量的5%左右,日均客运量达35万人次,显示了轨道交通的优势。
作为公共交通主力军的地面公交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1998年常规公交与专线公交车辆总数已经达到了15000多辆,线路条数发展到近1000条。
线路和车辆的增加,使公交车的拥挤程度明显降低。
2 •指出当前城市交通亟需解决的三个突出问题:
第一,公交吸引力下降。
1995年第二次全市交通大调查与1986年第一次全市交通大调查的结果相比,全市居民以公交方式出行的比重从24%降到了17%。
第二,道路交通压力大。
尽管上海近几年道路容量不断扩大,
但是由于机动车总量及平均出行距离逐年增长,因此上海道路的交通压力依然很大。
中心区主要干道在高峰时基本都处于饱和状态,车辆平均行程速度仅在20公里/小时上下。
第三,交通环境不理想。
上海机动车数量的逐年递增,由此产生的污染呈增长的趋势。
此外,助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量的膨胀,加大了交通管理难度,交通事故发生率依然很高,交通秩序仍不理想。
3. 明确了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实施细则
首先,明确了基本原则。
一是公众交通利益最优原则;二是交通设施效益最优原则;三是交通环境效益最优原则。
其次,明确了近期的基本目标。
一是公众利益目标;二是道路通行目标;三是交通环境目标。
最后,提出各类交通工具的导向性政策。
一是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二是优化调整地面公交;三是有控制地发展小汽车;
四是控制摩托车;五是淘汰燃油助动车;六是引导自行车转向公共交通。
近期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多方案比选(第二阶段)
1•上海现有交通结构分析
上海交通整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尚未形成,与香港和东京相比,上海有明显的差距。
第一,机动车拥有率低。
千人机动车拥有率仅61辆,机动车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增长。
上海机动车拥有率不仅远低于小汽车高度发展的美国,而且与人口密度类似的东京都有明显的差距,甚至也低于北京。
第二,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比重较低。
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的客运量仅占2.6%,这充分说明上海公交处于地面公交为主的阶段,轨道交通对市民的吸引力还不强。
第三,个体化机动方式比重较高。
上海的个体机动交通占机动方式总量的比重达到35%左右。
第四,非机动方式比重高。
上海非机动方式的出行比重高达64%,是东京
的三倍;这表明上海交通仍处于以非机动化为主导的低级阶段,与高效运转的国
际大都市很不相称
2 •针对上海的情况提出可供选择的近期交通结构优化方案
根据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控制个体交通的指导方针,考虑不同的政策实施力度,我们提出2005年上海城市交通结构的三种代表性方案:
其特点是公共交通快速发展,个体交通方案一,公交支持力度最大的方案。
严格限制,实施难度最大;
其特点是公共交通稳步发展,个体交通方案二,公交支持力度较大的方案。
有序控制。
方案三,公交支持力度较小的方案。
其特点是公共交通缓慢发展,个体交通较快增长,实施难度最小。
3. 优化方案的改善效果比较
第一,公众交通利益的改善。
公众交通利益改善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市民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第二,道路通行水平的改善。
由于以上不同方案对个体交通工具的限制程
度不同,决定了车辆在道路上通行状况的改善程度。
第三,交通环境的改善。
交通整体环境改善主要反映在空气质量和交通秩序两个方面。
4. 优化方案实施条件的比较
三个方案的实施依赖于不同的条件,包括对公交设施的投入和对个体交通控制的政策力度。
这里从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个体交通工具三方面考察三个方案的可行性:第一,轨道交通必须达到的客流规模。
轨道交通的客流规模取决于运营规模和运行效率。
第二,地面公交必须达到的客流规模。
地面公交的客流规模则取决于自身竞争优势。
地面公交的竞争优势应考虑下列若干因素。
第三,对个体交通必须实施的控制力度。
个体机动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控制力度。
控制力度越大,实施难度也越高。
上海交通政策的实施与立法(第三阶段)
第一,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以实现整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轨道交通的客流规模除与建设规模相关外,还取决于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
轨道交通运行效率的发挥有赖
于其它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
第二,调整地面公交职能,满足地铁驳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
轨道交通发展初期,地面公交仍将是上海公共交通的主体,大部分骨干公交客流仍由地面公交承担;随着轨道交通的规模不断扩大,轨道交通的主体地位将被确立,地面公交将逐步向承担短驳运送功能转移。
第三,提高道路设施的行驶效率,满足私人小汽车的适度增长。
与香港1600 公里的道路里程相比,上海现有的道路设施还有许多潜力可挖,道路利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这就需要在完善道路功能、优化交通组成和提高管理水平等多方面付出努力。
第四,积极引导自行车方式向公交方式转移,实现道路功能上的机非分流。
为了避免城市交通环境的恶化,必须引导自行车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并要抑制其向个体机动化交通工具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