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解析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解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析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的产量差特征。
华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受气候、土壤、水资源、种植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该地区作物生产体系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的产量差特征进行解析,以期为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介绍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水资源状况等自然条件,分析这些条件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种植技术、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包括播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量、灌溉方式等。
本文还将关注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分析其对产量差的影响。
通过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的解析,本文旨在揭示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概况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地理上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相对丰富,气候适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华北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中冬小麦和夏玉米是两大主要农作物。
冬小麦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冬播作物,其生长期主要集中在秋季至春季。
这一区域的气候条件适合冬小麦的生长,使得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相对较高。
同时,华北地区的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为冬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夏玉米则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夏播作物,其生长期主要集中在春季至夏季。
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使得夏玉米的产量也相对较高。
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现状及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
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现状及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的现状以及影响小麦产量的多种因素。
华北平原,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理解并掌握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小麦产量、优化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首先概述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的基本情况,包括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等,以及施肥方式的变化趋势。
接着,我们将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种植技术、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施肥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二、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现状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施肥现状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当前,华北平原小麦施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施肥量不断增加: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民对高产的追求,华北平原的小麦施肥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农民们普遍认识到,合理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化肥使用占主导:在施肥种类上,化肥仍然是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的主要来源。
氮肥、磷肥和钾肥是主要的化肥种类,其中氮肥的使用量相对较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的产量,但也存在化肥使用过量、养分比例失衡等问题。
有机肥使用不足:尽管化肥在小麦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机肥的使用仍然不足。
有机肥能够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然而,由于有机肥的制备和使用成本较高,农民往往忽视了有机肥的重要性。
施肥方式不够科学:在施肥方式上,部分农民仍然存在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的现象。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作者:高梅来源:《求学·文科版》2013年第10期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但都有其主导因素或限制性因素。
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或限制性因素,要从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农业的主导因素或限制性因素只有一个,但是某些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或限制性因素不只是一个,可能有多个。
一、主导因素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自然因素热量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
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9分)【答案】(1)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易错点拨】注意从图中寻找有效信息。
【试题立意】本题以安徽省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茶树生长的区域、条件及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茶树生长在我国江南丘陵的酸性土壤中。
题干中有“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乙在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从等高线图中可看出为低山丘陵区,排水性能良好。
二、限制性因素指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1.热量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不足。
2.旱涝、盐碱、风沙华北平原——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3.水资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满足不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只在有水源的地区才能发展种植业,因此,水资源是当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华北平原
人为因素—植被破坏,涵养水源少;人口剧增、经济 发展,耗水量大增;水浪费严重;水资源管理不协调 , 水量分配不合理等。
讨论海河水患原因和如何治理?
海 河 流 域 图
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
1、气候: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2、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使海河含沙量大,泥 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 3、水系特点:扇状水系,支流众多,入海河道单 一,泄洪能力差 根治海河的措施 1、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并修建水库,以调 节径流量。 2、中游修建蓄洪分洪工程。 3、下游加强堤坝、疏浚河道、开挖入海通道,分 散水流。
六、生活中的地理——沙尘暴探究
1.何为沙尘暴 2.产生条件
3.治理措施
4.辩证认识
何为沙尘暴?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三类: 浮尘: 悬浮在大气中的沙或土壤粒子,使水平能 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 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 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 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当水平能 见度小于500米时,为强沙尘暴。
四、主要河流:
黄河(支流渭河与汾河); 海河及其扇形支流(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 牙河、南运河); 淮河
京杭大运河。
110 京杭大运河 120E,35N 40
115
120
120
海河 黄河
淮河
35
30
水文特征分析(回顾与应用)
1.回顾如何分析河流水文特征? 2.分析黄河山东段水文特征: 流量小;汛期集中于夏季,汛期短,流量季节变 化大;有结冰期;有凌汛现象;含沙量大 3.分析黄河山东段断流的原因。 自然因素—降水较少,流量较小
3 简要评价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二轮复习高三区域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为中低产田分布较集中的地区。
水土流失严重,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
第29题图2
盐碱
盐碱土
上世纪60年代,黄淮海平原的盐 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23.4%,现 在盐碱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 2.2%,耕地面积已高达2.58亿亩。
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 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西部斜缓平原:能够较充分地排水防涝,因此土地质量相对较好。
冲积平原 由各河冲积物组成,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 机井抽水时,井的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一个以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特别是在群井抽水情况下,降低地下水的效果更为显著。
总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少。
总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少。
海滨 低 含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低 思考:华北平原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为什么华没有成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由各河冲积物组成,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
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
水文:支流多,同时来洪,易加剧洪涝
组 成 位置 地势 组成物质和主要特征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黄海,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又称黄淮海平原
分析华北地区春季多风沙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拓展:分析淮河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 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 总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少。
地形: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河道弯曲,泻洪能力差
板结的土壤也会阻碍施肥,降低水分的通透性
人文地理答题模板学生版
一.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例1(2006四川卷(新课程))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
材料一(3)试分析图10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例2.图12中甲国面积19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12亿,国内生产总值1.04万亿美元;乙国面积937万平方千米,人口3.087亿,国内生产总值14.5万亿美元。
甲乙两国签署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后,乙国的汽车产业加快向甲国转移,使甲国成为最有活力的汽车出口国之一。
读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从自然条件说明甲国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
(12分)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关于农业区位因素考试的六种题型:(一)影响……形成的区位因素或影响……发展的区位因素(自然原因或社会经济因素);例2:(13全国卷)新疆轮台(位置见图3)盛产小白杏。
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
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
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
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14分)例1:(09年全国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图4(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13分)(二)分析种植……(种植业)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例1:(13四川卷)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例2:图6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是该地气候资料。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综合题复习背诵记忆知识(人文地理部分)
综合题复习背诵记忆知识【人文地理部分】一、人口常见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老龄化1、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不利影响和措施【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
【不利影响】①人口压力过大,粮食、资源供应紧张,人均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②社会问题: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教育难度大;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③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③发展教育,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
2、人口老龄化(增长过慢)(1)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②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③国防兵力不足。
措施:①鼓励生育;②(接纳)适当移民;③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3、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应从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分析,后果应从有利和不利方面考虑)【原因】(1)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环境有很大差别。
(2)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源、矿产资源、地形。
(3)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4)政治因素:政策、政策变革(政治中的改变)、战争。
(5)环境移民:自然环境的变迁、生态环境的恶化。
【影响】(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分析)(1)对迁出地区【有利】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发展;③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④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2)对迁入地区【有利】①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增添了地区发展的活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④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
农业限制性因素与主导因素分析
水利工程、喷灌滴灌、引水灌溉(河西走廊, 宁夏、河套平原,南疆绿洲农业)
气候是影响农业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我国各地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东部季风气候: 有利:夏季高温多雨(或水热充足、或雨热同期) 不利:多水旱灾害.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有利: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水源不足 青藏高寒地区: 有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热量不足
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主导自然条件 )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在 有地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的地方发展灌溉农业与绿洲农业 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祁连山冰川融水与山地降水 新疆绿洲农业—------------—天山、昆仑冰雪融水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河水 在青藏高寒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气温低、热量不足, 因此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发展河谷农业,如西藏的雅鲁藏布江 谷地与青海的湟水谷地。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9—22题。
19.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A.冬季 B.秋 C.春季
D D.夏季
20.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 C 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食生产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
21.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例2】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3) 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B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3)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C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治理 D河流的综合整治
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好。
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
考点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高考链接〕
(2012广东卷)40.(28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 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问题。
交 通 政 策
花卉基地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干预农 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 机 械
技术 条件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使劳 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化 肥 良种 冷 藏
使单产提高
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 不断变化
光 照
水 分 水热 配合
A B C D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经济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果园或人工草地 农田 鱼塘
E
各位置地形和土壤厚度有何差异?
A B C D 海拔高,坡度陡,土层薄 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土层较薄
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土层较厚
海拔低,坡度缓,土层厚 地势低洼,积水多
E
A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经济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果园或人工草地 农田 E 鱼塘
B C
D
地形和土壤等自然 条件的垂直分异
生物分布的 垂直分异
丘上林草丘间塘
农业生产活动 的难度差异
缓坡沟谷鱼果粮Leabharlann 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近3年部分省区高考情况——熟悉高考命题方向
江苏省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Word版训练 第五部分 专题三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专题三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1~3题。
1.图中A、B、C、D四处,土壤最肥沃的是()。
A.A处B.B处C.C处D.D处2.影响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灌溉水源短缺B.水土流失加剧C.作物种植结构单一D.农业经营方式粗放3.该地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B.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单产C.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商品率D.加强水利建设,确保高产稳产解析第1题,A处地处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较高,水质较好。
土壤排水性良好,不易盐碱化,土壤水肥条件较好;B处是由河流的冲积物组成的冲积低平原,地势平坦,多为黏土,夏季容易积水发生涝灾,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土地生产力一般低于山前倾斜平原。
C处位于滨海平原,地势低平,夏秋季节低洼易涝,组成土壤的物质以黏土为主,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表层含盐量大,土地生产力低;D处位于山地、丘陵区,受水土流失等因素影响,土地生产力也较低。
第2题,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第3题,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因此加强水利建设是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A 2.A 3.D(2013·湖北三校联考)下图是我国各区域近30年平均霾日数月际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4~5题。
4.灰霾天气最多发生在()。
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5.我国灰霾天气东部多、西部少,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势B.降水C.城市化水平D.植被覆盖率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各个区域基本上都在冬季时霾日数最多。
第5题,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造成空气中悬浮颗粒多,发生霾日数多。
故选择C项。
答案 4.A 5.C(2013·烟台四校联考)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高一期末地理
高一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60分):1.近20年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某些耕地农业景观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更替,影响这种变迁的主要因素是()A.政策B.气候C.水源D.市场2.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A.光照B.地形C.土壤D.水源3.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一组主导区位因素是()(1)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2)上海郊区的乳畜业(3)古巴的甘蔗(4)长江三角洲设商品粮基地A (1)气候(2)市场(3)政策(4)地形B (1)地形(2)市场(3)气候(4)政策C (1)地形(2)土壤(3)科技(4)政策D (1)水源(2)政策(3)气候(4)市场4.下列国家中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均较为典型的是()①美国②阿根廷③加拿大④澳大利亚⑤南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5.东亚、东南亚、南亚从事大规模水稻种植业的原因是()①大面积的肥沃的土地②高温多雨的气候③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④人们的食米爱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④6.阿根廷的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其主要原因是()A.种植饲料B.开辟水源C.海上冷冻船的发明D.饲养良种牛7.海南可种三季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降水丰沛B.热量充足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8.影响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列正确的是:①家具厂②印刷厂③炼铝厂④微电子工业A.①原料②市场③技术④能源B.①市场②市场③技术④原料C.①技术②原料③市场④动力D.①市场②市场③动力④技术9.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A.城市面积大小 B.城市人口总数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人口比重10.既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又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的是A.美国B.新西兰C.澳大利亚D.阿根廷11.下列关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分布在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B.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的杰出代表C.都属于粗放农业D.都以牧羊业为主12.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A.高技术人才密集B.交通便利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工业基础雄厚13.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又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的工厂是()A.印刷厂、酿造厂B.火力发电厂、钢铁厂C.水泥厂、造纸厂D.电镀厂、钢铁厂14.世界上稻米产量最多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印度 D.中国15.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A.政策 B.交通运输C.科技D.市场把选择题答案写在此表格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第II卷二、综合题(共40分):1.读图,回答问题。
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据图分析:黄淮海平原 的低产田主要分布哪里, 与那里的自然条件有没 有关系?土地中的限制 性因素可能有哪些?
低产田多分布中部冲积 低平原和滨海平原. 这与当地自然条件有 密切关系,这里地势起 伏和缓,多岗地与岗间 洼地,排水不畅,多黏土 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沙,气 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夏 季7、8月等。 主要限制性因素:旱涝、盐碱、风沙等危害
B、华北夏季主要自然灾害: 多洪涝灾害 原因: 华北降水集中夏季7、8月且多大暴雨。 3、 人类活动: 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产生 土壤盐碱化 。
不合理开垦,导致土壤侵蚀和土壤沙化,形成 沙荒地 。
4、 治理中低产田,实现黄淮海平原可持续发展。
西部斜缓 平 原(高产田)
地形:地势低平,多岗地与岗间洼地
一、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 1、范围:北起燕山, 南至淮河,西起太行山, 东至两海
主要由黄河、淮河、 海河泥沙冲积而成, 因此称黄淮海平原,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 的主力,因此,河流 堆积在华北平原形成 中起决定作用,
海河
在历史上,黄河曾北夺海 河入渤海,南夺淮河入黄 淮河 扬州 海,使得华北平原从河北 省一直连绵到江苏省境内。 所跨省行政区:京津冀鲁苏豫皖七省二市
1964年科委主任范长江决定在山东禹城搞示范。针对禹城的旱 涝、盐碱、风沙等不同类型的土地,科学家们通过攻关形成了三项 配套技术:以乔灌草防护林和沙地经济林相结合改造沙荒地;用挖 鱼塘建台田的模式改造封闭型和半封闭低洼地;在重盐碱荒地采用 浅群井强排强灌与覆盖抑盐相结合调控水盐运动。20多年过去了, 50多万亩的中低产田已建成高产稳产田,粮食单产由50公斤提高到 1995年的850公斤,与这一切一起改变的还有科学家们的青春年华。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与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势低洼),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包括一下几类:(1)气候特殊区域(指气温和降水特殊),气候是主导因素。
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我国东北的甜菜种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中畜牧业的比重大于种植业,其原因主要是气候条件(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业发展)。
(2)某一因素的出现,打破了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先知先那个因素,成为主导因素。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但在河谷等海拔较低处温度相对较高,则该地发展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地形;我国北方种植亚热带蔬菜,是科技打破了热量这一限制性因素而称为主导因素。
(3)农产品不易运输的农业,需靠近消费市场,市场成为其主导因素。
如上海、北京等城市郊区布局乳牛场、禽畜场合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是满足市场需要;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侧重于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其原因是市场需要。
(4)远离主要消费市场布局的农业区域,其主导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技术。
如荷兰的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城市;阿根廷向欧洲出口牛肉。
(5)其他情况。
如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能种植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是具备灌溉水源;印度尼西亚的农业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条件(限制性条件)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鞥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而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区域地理—华北地区
4.1 春旱的改善措施
开源: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海水淡化,合理开采地下水; 节流:减少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 展;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治理水污染,保护水源;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调节产业结构。
华北地区集中了全国近20%的人口, 平原地区人口密集,有丰富的劳动 力资源,为大面积人工耕作提供有 利条件; 华北地区(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 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 好,机械化水平比较高,为平原机 械化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华北地区交通便利,城市多,靠近 消费市场,为农产品的输出提供条 件。 华北地区深处黄河流域,发展农业 的历史比较悠久,水利设施比较完 整,为灌溉农业提供有利的条件。
2011年华北地区各省市主要农作物产量表
(单位:万吨)
省市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山东 华北平原 全国 百分比 小麦 28.4 53.2 1230.6 232.2 165.2 2058.6 3768.2 11518.0 32.7% 玉米 84.2 92.7 1508.7 766.0 1465.7 1932.1 5849.4 17724.6 33.0% 6.3 57.0 6.9 0.1 72.4 142.7 596.1 23.9% 棉花 0.0
2.1 地形条件
• 华北地区跨越辽东山东低山丘陵、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 游平原、黄土高原、冀北山地两等地理单元。而该区的 农业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有利于机械化农业的发展。
2.2 气候条件
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特点: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状况:年降水量在400到800毫米之间。 时间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尤其在七、八月份。 空间上——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温度带:整个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每年大于10度的积温 在4000至4800之间。 干湿类型:华北平原处在我国的半湿润地区,降水比较丰 富,适合暖温带作物的生长。
中图版地理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中图版地理高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四大高原中,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是:A. 内蒙古高原B. 云贵高原C. 喜马拉雅山脉D. 青藏高原2、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南北温差大,东西温差小B. 南北温差小,东西温差大C.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D. 四季如春,雨量适中3、在地球表面,赤道与本初子午线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赤道长度短于本初子午线B. 赤道长度等于本初子午线C. 赤道长度长于本初子午线D. 赤道与本初子午线长度无法比较4、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D. 城市规模5、题干:以下哪个地区属于我国四大高原之一?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四川盆地6、题干: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河流的描述,错误的是?A.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B.珠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C.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D.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端的河流7、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A. 水资源短缺B. 土壤盐碱化C. 昼夜温差大D. 冬季寒冷且漫长8、关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B. 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C. 增加化肥使用量以提高土地肥力D.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9、我国陆地边界线长度约为多少千米?A. 2.2万千米B. 4.2万千米C. 5.4万千米D. 6.4万千米 10、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 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国土面积的1/3C. 河流多由西向东流,呈放射状分布D. 地势高低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11、下列哪个因素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A. 海拔高度B. 地形走向C. 纬度位置D. 距海远近12、在河流地貌发育过程中,河谷通常经历哪几个阶段?A. 河床侵蚀、河岸侵蚀、沉积作用B. 下蚀作用、侧蚀作用、堆积作用C. 初期侵蚀、中期侵蚀、晚期侵蚀D. 源头侵蚀、中游侵蚀、下游侵蚀1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B.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 我国河流多从西向东流,主要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D.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位居世界前列14、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B. 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天C.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D.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15、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盆地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B.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且位于暖温带C. 四川盆地因富含钾盐矿而闻名D. 准噶尔盆地内部多为草原和荒漠景观16、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10.1农业地域类型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 特点:扩大面 积,提高产出
分布:自然条 件恶劣、地广 人稀 2.按投入多少: 自然条件、劳动力 生产资料、科技 特点:提高单产
目的:满足 家庭途 目的:销售 为主
分类:按投入要 素分
劳动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资金密集型
分布:发达 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的少 数地区
考点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季风水 分布地区 气 候 类 区位因素 型 水热条件好的气 生产特点 问题及解 决措施
田农业
东亚、东 南亚、南 亚
温带、 候,平坦的地形, 亚热带、 热带季 人口稠密,劳动 风气候 力丰富,种植经
验丰富,居民喜
好大米
小农经营、 加大科技 单产高、商 品率低、机 投入,适 械化水平低、 当扩大种 科技水平低、 植规模 水利工程量 大 农业成本 生产规模大、 高,耗能 机械化水平 大
农业科技研究和推 ,免 (4)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的________________ 广系统 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5)乙图所示的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___________ , 修建水利工程
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下表),完成1-2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86% 45% 8%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14% 55% 92% 20% 90% 89% 投入劳动力数量 多 少 少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商品谷物农业 (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 ,乙图中 混合农业 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 程度高,商品率高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 家庭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________ 经营的, 小麦 种植的作物中均有________ 。
华北地区农业发展障碍及措施
华北地区农业发展障碍及措施摘要:华北地区一些自然或社会人为因素严重制约了华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华北地区的旱涝,盐碱水资源短缺等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华北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然后进行分期整理出其解决的方法本文将主要介绍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的发展提出华北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开发对策。
参考文献《中国地理》关键词农业发展因素解决方法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华北北西南三面环绕的山地屏障;东部有山东丘陵;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则由山麓至滨海形成三大平原地带:①山前洪积-冲积平原;②冲积平原;③滨海平原。
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中南的中央枢纽,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部分。
本区地处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又是首都北京所在地,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中国北方经济重心。
水资源短缺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农业关系华北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季。
≥10℃积温4 000~4 800℃,由北向南、由高地向低地逐渐增加,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广大的平原地貌与雨热同季的气候,为本区提供了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但地表排水不畅、盐土广布以及春旱夏涝,是本区形成旱、涝灾害、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华北区是中国农业发达而且农业自然灾害严重的一由于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人为原因导致了华北地区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华北地区总体的问题(1)、华北地区寒潮的成因: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
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
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寒潮的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的应急和抢险工作;2.注意防寒保暖;3.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4.做好防风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
1.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地理位置 ; 农业与 地理环境 (包括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气 光照 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 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 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 适宜发展种植业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 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植 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植甜 菜、沙棘、枸杞等)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 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 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 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热量 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 水分 条件不同 坡度过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 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 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质地及土 层的厚度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林业和果业
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好。
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
考点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高考链接〕
(2012广东卷)40.(28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 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问题。
地形 自然 条件 土壤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 产的决定性因素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
市 场 社会 经济 பைடு நூலகம்件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郊区园艺业 订单农业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 的农作物品种 产的类型和规模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 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荷兰成为世界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 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 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发达国家劳动力少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 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 择
)
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2) 该村最可能位于( A.成都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B
)
B.东北平原
农业类型
1、按照生产对象划分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渔业、副业 2、按照投入多少划分 粗放农业 密集农业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
考点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高考链接〕 (2009广东文基卷)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某村 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下图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 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A
(3)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 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其自然原 因。(10分)
位于河谷地区,多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 灌溉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地处河谷地区,热量充足; 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 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 地处中纬高山气候区,冬冷夏热,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利于 葡萄成熟后自然冰冻;
分析近3年部分省区高考情况——熟悉高考命题方向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作 物分布的考查。 2.从考核方式上看,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 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 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等基本原理和 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
3、按照产品用途划分
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1.指农业生产所 在的地理位置
地域性
澳大利亚东南部牧场
地形、土壤
气候
劳 力 政府 政策
水源 交 通 2.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市 场 机械
——这些对农业区位选择构成影响的 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近3年部分省区高考情况——熟悉高考命题方向
年份 考 查 情 况 广东高考卷 浙江卷第5 ~6题(不同农业区的作物);江苏卷第6、 18题(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和循环经济模式的农业 生产特点);山东卷第1~2题(农业区位选择和影 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福建卷的第37题的第3小题 2010 (水稻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分析);海南卷第9题 (农业区位的限制性因素);湖南卷第11题和第37 题的第2、3小题(农业区位条件的动态变化、我国 蚕茧养殖业的发展特点和影响的区位因素) 全国卷1第36、39题(影响农牧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新课标全国卷第3 ~5题(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 2011 件)、天津卷第13题(3)问(农业区位因素)、上 海卷28题(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安徽卷第23、24题(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北京卷 第40(3)题:自 第36(5)(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然冰冻葡萄产 2012 上海卷第21题(影响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海南 地的自然原因 卷第3、4、16、17、18、22题(农作物的分布、 (影响农业区 农作物的制约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位的因素)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
考点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典例导入〕
例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右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 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 综合思维 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 全面眼光 种植业 7月平均气温24.6℃。
问: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 部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 异。
交 通 政 策
花卉基地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干预农 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 机 械
技术 条件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使劳 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化 肥 良种 冷 藏
使单产提高
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 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