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宿建德江》_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1】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课件;三首诗词意境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三首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诗句连连看1.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

2.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相关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二、课前预习成果展1.借助拼音读好古诗词。

(1)指名读诗词。

2.交流作者资料。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

对作者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感悟其写作风格。

三、品析字词悟诗情(一)《宿建德江》1.释诗题。

宿:住。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2.明诗意。

过渡:同学们,此时留宿在建德江的孟浩然,能安然入眠吗?不能入眠的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静静地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诗里的哪个字、哪个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德”,通过字形了解“德”的内涵。

2、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4、背诵全诗。

重难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难点: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教学过程一、诗文回顾,情境导入师简介羁旅诗后展示相关诗句,全班齐读,而后师创设情景导入。

PPT展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引入《宿建德江》:唐代诗人孟浩然孤身一人,漫游吴越途径建德江的时候也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羁旅诗《宿建德江》,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感受孟浩然的情思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羁旅诗有个初步认识,初步了解羁旅诗大多抒发思乡思亲之情,便于体会诗人在《宿建德江》抒发的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解读诗题,初读感知1、学生字:齐读课题,师指导书写“德”, 通过字形讲解“德”的内涵2、解诗题:读了诗题后,你读懂了什么?预设:“宿”的意思,“宿”住宿、留宿。

“建德江”是一个地名。

诗人正在建德江留宿。

师生对话中点出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3、初读诗歌,疏通字词,读出节奏(1)个人读师点评,指导读音:“烟渚”的“渚”,多音字“宿”“泊”(2)自由读(3)点名读,点名学生评价(4)PPT展示节奏,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多种方式朗读,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诗歌的味道。

三、再读古诗,明意悟情1、借助创作背景悟情介绍诗人写作背景,PPT展示,全班齐读师:你们觉得求官不成、仕途失意的孟浩然是什么心情呢?预设:“愁”“愁苦”……(板书:仕途失意)设计意图:联系写作背景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情,是学诗的重要方法。

古诗(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宿建德江)教案教案标题:古诗《宿建德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诗《宿建德江》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古诗《宿建德江》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与江河、夜晚、自然景色相关的音乐,营造出宁静、神秘的氛围。

2.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江河景色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是否听说过古诗《宿建德江》?知识讲解: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古诗《宿建德江》的背景,包括作者杜牧的生平背景和写作动机。

2. 诗歌分析:解读古诗《宿建德江》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活动实践:1. 合作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古诗进行朗读,并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以体现古诗的意境。

2. 情感表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古诗《宿建德江》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朗诵等形式进行表达。

总结反思:1. 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分享他们对古诗《宿建德江》的新的认识和理解。

2. 思考提问:提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惑或者新的发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拓展延伸:1. 探究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例如杜甫、白居易等,让学生拓宽对古代诗歌的认识。

2. 创作古诗: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创作一首古诗,可以选择某个场景或者情感作为创作的主题。

教学资源:1. 古诗《宿建德江》的课文材料。

2. 音乐播放器及与江河、夜晚、自然景色相关的音乐。

3. 绘画工具、纸张、笔等。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合作朗读、情感表达等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品评估:评价学生绘画、写作、朗诵等形式的作品,看是否能够准确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反思:本教案通过创设情境、知识讲解和活动实践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古诗《宿建德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第【1】篇〗《宿建德江》的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加深对诗人的了解,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意境美。

2、领会评价重点词语,主旨的理解。

教学难点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山水田园诗呢?二、介绍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赏析《宿建德江》。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二赏析诗歌1、初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如渚ǔ2、再读诗歌,理解诗意,品味诗句。

1词语解释2基本解读先解释每句话地意思,再解释整体的诗意。

3思考讨论①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②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③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3、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三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五、作业设计有感情地背诵全诗〖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宿建德江》的背景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师朗读《宿建德江》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朗读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收集学生的分享,了解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新课导入【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主题。

2.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内容】1. 教师详细讲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主题。

2.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活动】1.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诗意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2. 收集学生的分析,了解他们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宿建德江》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诗歌解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教学活动】1. 学生积极参与诗歌解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诗歌解析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解析和讨论结果,了解他们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师提供诗歌创作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

《宿建德江》经典教案

《宿建德江》经典教案

《宿建德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宿建德江》的主要内容、诗意及作者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风格。

o理解并背诵《宿建德江》,掌握其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o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学会赏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o利用图像、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o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体会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o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o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o深入赏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

o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精神。

三、教学准备•《宿建德江》诗歌原文及注释、赏析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建德江的风光图片、相关音乐等。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新课(5分钟)1.激发兴趣:展示建德江的风光图片,播放轻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引出课题《宿建德江》。

2.提问导入: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建德江,对江景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分享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3.简介背景:介绍作者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风格,以及《宿建德江》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自主阅读与初步感知(10分钟)1.自主阅读:要求学生默读《宿建德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诗歌的节奏。

2.字词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并理解词义。

3.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诗歌的韵律和感情色彩。

学生跟读,尝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部分:深入理解与赏析(15分钟)1.诗意解读:逐句解读《宿建德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与背诵、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诗人情感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宿建德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诗人情感的表达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举例:指导学生运用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3)诗歌意境的体会: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野旷”、“江清”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宁静夜晚。
(4)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句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4)诗人背景与时代特点: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举例:介绍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风,分析其与唐代诗歌的关联。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寓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举例:解析“江清月近人”中的“近”字所蕴含的诗人对大自然的亲切感和向往。
(2)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比我预期的要高,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朗读、背诵,并主动提问,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讲授诗句的修辞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对偶、拟人等修辞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此,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如让学生现场创作诗句,以便更直观地感受和运用修辞手法。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宿建德江》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诗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其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品味诗中的意境,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教学难点(1)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2)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羁旅之愁。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典故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江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宿建德江》。

(2)提问学生是否有过在旅途中感到孤独、忧愁的经历,为理解诗人的情感做铺垫。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经历、诗歌风格以及他在唐代诗坛的地位,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字、生词,如“建德江”“移舟”“泊”“烟渚”“客愁新”等。

(2)结合注释和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5、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2)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

(3)通过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

6、赏析名句(1)重点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一名句,让学生体会其意境之美和表达之妙。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优秀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优秀版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教学目标:1、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满腔“愁绪”。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宿”为题的古诗导入1、师:同学们,古诗诗中华文化的瑰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了,你最喜欢的古诗是哪一首?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两首,大家也学过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分别指名读两首诗你有什么发现?(这两首诗的诗题里都有“宿”字)2、同学们可真会观察!(PPT动作突出“宿”字)3、小结:很多古诗,都是作者来到某一处地方,看到一些景物,触动情怀,由此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诗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诗人孟浩然建德江后作下的一首诗。

诗题就叫做——(宿建德江)(板书诗题、作者)二、了解背景,奠定情感1、解诗题一起来读读诗题。

“宿”字是什么意思?诗题的意思就是——孟浩然留宿在建德江。

介绍建德江(出示图片资料)再读诗题2、知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写的,说说你们对他的了解吧。

(孟浩然(公元689年——公元740年)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我们一起来看孟浩然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历:孟浩然从小聪颖好学,20多岁时就作诗多首,非常有名。

在40多岁的时候,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一心想考取功名,这样可以做官实现自己的远大的抱负。

你们想想啊,孟浩然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名满天下了,一个科举考试难得住他吗?可是,没想到孟浩然竟然没有考上。

这可太让他伤心了。

出了京城,他自处游走,就来到浙江建德江这一带,住了一晚,写下了这首诗。

(教师口述,不出示ppt)三、学习古诗一)、诵读—入文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宿建德江》课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宿建德江》课程教案

《宿建德江》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宿建德江》,理解诗词中的词句,把握整体内容。

2. 体会作者孟浩然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表达出的忧愁情感。

3.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 品味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诗词的赏析,感悟诗人在作品中传达出的忧愁情感和复杂的人生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词背景、作者介绍、诗词赏析等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你们平时都读过哪些古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宿建德江》。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揭示课题,介绍作者1. 解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2. 介绍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教师正音,并指导学生读出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四、深入赏析,理解内容1.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词内容,重点讲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关键句,体会诗人触景生情的情感表达。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野旷”、“天低”、“江清”等,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五、体会情感,感悟意境1.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忧愁情感和复杂的人生体验。

2.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谈谈对诗词意境和情感的感受和理解。

六、总结拓展1.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孟浩然的其他诗词作品,感受他的诗词风格和人生经历。

七、布置作业1. 背诵《宿建德江》。

2. 搜集并阅读孟浩然的其他诗词作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举例:探讨诗人在唐代游历四方、寄情山水的背景,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生僻字词的理解:对于诗中的生僻字词,如“建德江”、“旷”等,学生可能不易理解,需要在教学中予以突破。
举例:通过讲解字词的起源、演变,以及结合诗句语境来解释字词的意义。
(2)诗句的意象解读:学生对诗句中意象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宿建德江》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有过寄宿他乡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情感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抒发的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最后,我发现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在提问环节,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为了鼓励学生提问,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宿建德江》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宿建德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背诵、仿写等环节,加强学生对诗词语言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宿建德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宿建德江》,出自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本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创作,通过对建德江上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孤寂、思乡之情。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宿建德江》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宿建德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例题3:请解释《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将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上。这里通过“移舟”和“泊烟渚”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心情。
例题4:请分析《宿建德江》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从孤独到思乡的变化。一开始,诗人感受到孤独和无助,通过对江水、孤舟等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这种情感。后来,诗人又感受到了思乡之情,通过对远山、天低树等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这种情感。
1.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通过对《宿建德江》的解读,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2.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学习本首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3.学生对思乡之情有一定的体会,本节课通过对《宿建德江》的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思乡之情。
答案:这首诗通过描绘建德江上夜景,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思乡之情。意境上,诗中的江水、孤舟、远山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孤寂的氛围。情感上,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孤独、思乡的情感。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优秀3篇)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优秀3篇)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优秀3篇)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第一句: (1)、生读句子,说诗意重点理解:移舟:移动的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日幕:黄昏时分客愁新:又增添了新的哀愁。

(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 第二句: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宿建德江》一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2.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宿”、“建德江”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境,感悟诗人通过描绘江景抒发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理解和诗歌朗诵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天低树”、“月近人”的抽象意境,我会通过图片展示、情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意境相关的自然景观,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宿建德江》是一首描绘江景的诗歌,它体现了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宿建德江》这首诗。通过具体诗句的解读,体会诗人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准的语言描绘出江边的夜景。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对诗句意境和诗歌朗诵技巧的讲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实际效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讲解,逐步领会诗歌的意境。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对于抽象意境的理解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意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欣赏自然风景时,有没有过被某一处景色深深打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通过文字捕捉自然之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公开课教案第【1】篇〗古诗诵读宿建德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5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

现在请大家看诗文的打印页,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

好。

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渚”,后鼻音“旷”。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字词吗?3.再读古诗。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宿建德江》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体会诗人抒发的孤独、凄凉之情,培养同理心。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感悟。

2. 表现手法的鉴赏。

3. 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词朗诵音频。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诗词朗诵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宿建德江》的韵律美。

随后,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宿建德江》,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分析诗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成果展示: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中孤独、凄凉情感的理解。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珍惜美好时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与理解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7. 作业布置: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让学生对比《宿建德江》的写作风格和意境。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词,要求运用恰当的意象和意境,体现个人的情感。

古诗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宿建德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背诵默写古诗二、教学重点:目标1、2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多媒体课件准备:七张幻灯片1、《阳春三月》音乐画面2、孟浩然人物及其简介3、建德江山水画、课题、诗文4、自学要求和达标练习题5、两幅欣赏画面《火烧云》、《雪山晚景》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享受古诗情趣:播放音乐画面《阳春三月》学生欣赏后再给画面配诗〈二〉、简介孟浩然:展示课件孟浩然人物及其简介〈三〉、学习新课《宿建德江》1、播放课件《宿建德江》画面、课题、诗文2、学生欣赏边画面边读诗文3、引导自学〈1〉、自由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注薏停动,读到正确、流利即可〈2〉、指名朗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3〉、细读诗句,借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并在书中做好批注。

(4)、检查自学情况,用课件展示自学练习,指名完成练习。

(5)、精读诗句,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默读读诗句,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从每句诗中体会到怎样的感情?想像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看谁脑海中的画面最美、语言最美、说的最好!(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述: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孤独、寂寞、忧愁之情,应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谁认为自己说的最好、读的最好,请大胆的站起来读!读后给于充分的鼓励。

(7)、挑战最佳朗读者<四>、课外延伸,师述:学习孟浩然的诗一种高层次的文化享受,你们哪位还有孟大诗人的其他诗句,请朗诵给在坐的老师、同学们听,让我们享受其中的情趣。

学生朗诵搜集到的孟浩然的其他诗句<五>、赏画作诗1、启发:读了孟浩然孟大诗人的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日落西山之时,晚霞映照建德江面,出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丽状观的景像;我仿佛又是画中人,划着小船朝着太阳方向游去,我的寂寞、我的孤独、我的忧愁,早已跟着晚霞融进那通红通红的江水中。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宿建德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宿建德江》教案

《宿建德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理解诗句的含义。

o识别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汇,如“移舟”、“泊”、“烟渚”等。

o分析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o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描绘的场景。

o通过比较阅读,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描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诗人孟浩然对自然的热爱和旅途的孤寂之情。

o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诗歌的意境。

•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将诗歌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升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宿建德江》的原文、注释、译文及背景资料。

•相关图片素材,如建德江风光、孤舟、明月等。

•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古诗词,并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2.揭示课题《宿建德江》,引导学生思考课题的含义,了解建德江的背景和诗人孟浩然的生平。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注意诗歌的停顿和语调。

3.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精读古诗,深入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结合背景资料和注释,深入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o“移舟泊烟渚”:理解诗人将船停泊在烟雾朦胧的小洲上的情景。

o“日暮客愁新”:感受诗人在日暮时分,新添的客居之愁。

o“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体会诗人通过描绘旷野和江水,表达出的孤独和亲近自然之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适时引导。

四、品味语言,感受艺术魅力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精炼、形象、生动等。

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描绘,感受不同诗歌的艺术风格。

宿建德江(孟浩然)教案

宿建德江(孟浩然)教案

宿建德江(孟浩然)教案孟浩然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表达情感为主题,被誉为"诗中有画"。

其中,他的诗作《宿建德江》描绘了他在建德江畔夜宿时的所见所感。

本教案将以宿建德江(孟浩然)的诗词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案一:朗读诗歌活动目标: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孟浩然的诗意,理解诗中的意境。

步骤:1. 教师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孟浩然的背景和他的代表作品。

2. 分发《宿建德江》的诗词给学生,并进行解读,向学生讲解诗中的背景故事和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抑扬顿挫,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教案二:欣赏名家朗诵活动目标:通过欣赏名家朗诵孟浩然的诗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步骤:1. 教师选择一位名家的朗诵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诗歌的语调、节奏以及情感的表达。

3. 欣赏完毕后,学生可以简单地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案三:写作欣赏活动目标:通过欣赏其他学生的写作作品,培养学生对孟浩然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步骤:1. 分发孟浩然其他诗歌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

2.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与孟浩然诗歌相关的故事、文章或其他形式的作品。

3. 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案四:小组探究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研究孟浩然的诗词用词、修辞和意象,提升学生对文学的分析能力。

步骤: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孟浩然的诗歌进行分析研究。

2. 学生需对诗歌的用词、句式、修辞手法和意象进行解读和分析,并结合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进行探讨。

3. 每个小组选择代表作品进行汇报和分享,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案五:创作演绎活动目标:通过创作演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步骤:1. 设计一个创作演绎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宿建德江》的情境为背景,自行创作一段对话、故事情节或其他形式的表演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
(一)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二)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
1.整体感知:
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
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

(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4.比一比: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

(小组比赛)
5.问一问:
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
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
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

(先写后说)四、古诗欣赏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