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简史

合集下载

简述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简述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早期计算设备:20世纪早期,计算设备主要以机械计算器和打孔卡片机为主。

这些设备通过机械和电力完成计算任务,但速度较慢且功能有限。

二、电子管时代:1940年代至1950年代,电子管的发明使得计算机进入了电子时代。

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是美国的恩尼阿克计算机(ENIAC),它利用电子管进行计算,速度比机械设备快了许多。

三、晶体管时代: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使计算机更加小型化、稳定和高效。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计算机,如IBM的System/360系列和DEC的PDP系列。

四、集成电路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的集成度更高。

计算机的逻辑电路和存储器等组件被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大大提升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五、个人计算机时代: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的兴起使计算机普及到了家庭和办公场所。

苹果公司的Apple II 和IBM的IBM PC等个人计算机开创了新的市场,并带动了软件和硬件产业的发展。

六、互联网时代: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计算机的应用和交流更加便捷。

万维网的发明和浏览器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浏览信息、进行在线交流和电子商务。

七、移动计算时代:21世纪初至今,移动计算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主流。

这些设备的小型化、便携性和多功能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计算和互联网活动。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作者:蔡凤
5.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系统软件 1>系统软件 功能:启动计算机,存储,加载和执行应用程 序,对文件惊醒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 译成机器语言等.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机算机软硬,软盘的程 序系统。是直接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上最基本的 系统软件,是系统软件的核心。方便使用计算 机,是用户和机算机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5大功能模块: 1>处理器管理.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解决处 理器(cpu)时间的分配问题. 2>作业管理 3>存储器管理.为每个程序及其使用的数据分 配存储空间,并保证它们互不干扰. 4>文件管理 5>设备管理
1、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2 2 64 32 0 0 0 0 0
8
8 8
64
8 1 0
0 0 1
2
2 2
16
8 4
2
2
2
1 0
4、八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100(8)=1×82+0×81+0×80 =64(10)
0
1
3、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1000000(2)=1×26+0×25+0×24+0×23+0×22+0×21+0×20 =64(10)
DVD-ROM DVD-R/RW
应用软件 Word、Photoshop、3ds MAX…….
作者:蔡凤
3.计算机的五个基本部件
分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物质输出 输入设备
作者:蔡凤
4.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功能
1)运算器的核心是加法器。 2)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由它指挥全机各 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2)存储器:主要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应该 具备存数和取数功能。 3)输入设备是用来向计算机输入命令,程序、数据、 文本、图形、图像、等信息的。如:用键盘输入 数据,鼠标等。 4)输出设备:主要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各种内 部格式的信息转换为人们能识别的形式。如:将 内部用打印机, 绘图仪,显示器

计算机三百八十年发展史

计算机三百八十年发展史

回首三百八十年——计算机编年简史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

(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发明了“穿孔纸带”的构想。

1805年: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根据布乔“穿孔纸带”的构想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款著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找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

他的助手,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阿达和巴贝奇为计算机的发展创造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对计算机的预见起码超前了一个世纪以上,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为后来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G.Boole)发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

1852年: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去世,年仅36岁。

1854年:布尔发表《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与概率的数学理论基础》,并综合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逻辑的数学分析》,从而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布尔代数,为百年后出现的数字计算机的开关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基础。

1868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盘。

1871年:为计算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巴贝奇(C.•Babbage)去世。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简史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

(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发明了“穿孔纸带”的构想。

1805年: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根据布乔“穿孔纸带”的构想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款著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找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

他的助手,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阿达和巴贝奇为计算机的发展创造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对计算机的预见起码超前了一个世纪以上,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为后来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G.Boole)发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

1852年: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去世,年仅36岁。

1854年:布尔发表《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与概率的数学理论基础》,并综合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逻辑的数学分析》,从而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布尔代数,为百年后出现的数字计算机的开关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基础。

1868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盘。

1871年:为计算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巴贝奇(C.•Babbage)去世。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史计算机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之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也有着丰富的故事。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起步,到现如今的领先地位,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见证了科技的腾飞与国家实力的崛起。

一、计算机的引进和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从苏联引进计算机技术。

首台计算机于1956年引进,开启了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序幕。

在这一时期,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和经济管理等领域,用以解决大量复杂的计算问题。

尽管当时的计算机规模较小,运算速度较慢,但这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研发与科技攀登上世纪70年代,中国国内形势动荡,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面对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决定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103型计算机。

此后,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在自主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相继研制出了104、105、107等多种型号的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为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开放与合作,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算机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与国际间加强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

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通过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计算机行业逐渐实现了从“追赶”到“领先”的转变,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四、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在中国社会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从最初的科研和军事领域,到后来的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计算机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1.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展望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很多新的突破。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计算机将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超导技术和电子仿生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第一台超高速全光数字计算机,已由欧盟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的7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合作研制成功,光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在不久的将来,超导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等全新的计算机也会诞生。届时计算机将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先进的水平。
上一页
下一页
⑷ 智能化(或处理智能化)
智能化就是要求计算机能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能力,也是第五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智能化的研究领域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领域是专家系统和机器人。目前已研制出的机器人可以代替人从事危险环境的劳动,运算速度为每秒约十亿次的“深蓝”计算机在1997年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⑵ 微型化(或体积微型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芯片连续更新换代,微型计算机连年降价,加上丰富的软件和外部设备,操作简单,使微型计算机很快普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并走进了千家万户。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型计算机将发展得更加迅速,其中笔记本型、掌上型等微型计算机必将以更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欢迎。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早期的计算工具
⑴ 东方的创造:算筹、算盘
人类最初用手指计算。人有两只手,十个手指头,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习惯于运用十进制记数法。用手指头计算固然方便,但不能存储计算结果,于是人们用石头、木棒、刻痕或结绳来延长自己的记忆能力。后来国家形成,贸易日盛,石头、木棒等已不敷使用。公元前七七○年左右,我国祖先发明算筹。公元八世纪,又发明了算盘,如下图所示。
存储器

计算机发展简介

计算机发展简介

计算机发展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计算机已经经历了数次革命性的变革,如今,它们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里程碑。

一、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1940年代,人工智能开创者图灵和电子工程师阿滕伯勒共同创建了第一台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这是一台巨大而庞杂的机器,由14000个管子、60000个电子开关、18000个电池和200英里的电线组成。

它的功能很局限,只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如体积过大、能耗大等等,但这台机器成为了计算机业之后的样板,并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的奠基之路。

二、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到20世纪70年代,简单的电子计算器变成了更高级的计算机。

Altair是当时最流行的微处理器,人们可以使用基于语言——BASIC——编写程序。

197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Apple II电脑,它不仅价格合理,还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易用性。

接着,微软的Bill Gates也加入了个人电脑的竞争中。

逐渐地,人们逐渐将电脑视为商业、家庭、教育和娱乐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三、互联网浪潮1989年,在瑞士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想法——创建一个可以让科学家们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信息的网络。

互联网的雏形很快在科研界流行开来。

在沃兹尼克创立应用程序的帮助下,互联网进一步地迅猛发展。

90年代晚期,万维网(简称Web)和国际互联网涌现而出。

人们可以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购物、进行金融交易,甚至可以用电子邮件来联系他们的朋友和家人。

四、移动时代的崛起2007年,苹果公司首次推出了iPhone智能手机,这个创新的设计改变了人们使用移动设备的方式。

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和电话等各种功能融入了同一个设备中。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一、前言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科技产品,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回顾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本文将从中国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初期、自主研发、产业化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中国计算机的起源中国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中国正处于计算机技术刚刚兴起的时期,受制于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条件的限制,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中国的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着自主研发和探索。

三、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初期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计算机的探索。

197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为中国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机构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进行着硬件和软件的研发工作。

1978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自主设计的计算机——“神威一号”。

这一里程碑的突破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四、中国计算机的自主研发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计算机的自主研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科学院继续推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成立了中国计算机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等机构。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国外合作,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

这些举措为中国计算机的自主研发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198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开始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成为中国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的科学家们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推动了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五、中国计算机的产业化上世纪90年代,中国计算机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计算机硬件厂商纷纷崛起,国内市场逐渐被本土品牌所主导。

同时,中国的软件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软件企业。

六、中国计算机的当前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中国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计算机简史

计算机简史
大约在公元 1700 年左右某天,友人送给他一幅从中国带来图画,名称叫做“八卦”,是宋朝人邵雍 所摹绘的一张“易图”。莱布尼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八卦的每一卦象,发现它们都由阳(—)和阴
(--)两种符号组合而成。他挠有兴趣地把 8 种卦象颠来倒去排列组合,脑海中突然火花一闪──这不 就是很有规律的二进制数字吗?若认为阳(—)是“1”,阴(--)是“0”,八卦恰好组成了二进制 000 到 111 共 8 个基本序数。正是在中国人睿智的启迪下,莱布尼茨最终悟出了二进制数之真谛。虽然
国的故宫博物院,也保存着两台铜制的复制品,是当年外国人送给慈僖太后的礼品,“老佛爷”哪里懂 得它的奥妙,只把它当成了西方的洋玩具,藏在深宫里面。 帕斯卡是真正的天才,他在诸多领域内都有建树。后人在介绍他时,说他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哲 学家、流体动力学家和概率论的创始人。凡是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一个关于液体压强性质的“帕斯卡定 律”,这个定律就是他的伟大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甚至还是文学家,其文笔优美的散文在法国
15 世纪以后,随着天文、航海的发展,计算工作日趋繁重,迫切需要探求新的计算方法并改进计算 工具。1630 年,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使用当时流行的对数刻度尺做乘法运算,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若
采用两根相互滑动的对数刻度尺,不就省得用两脚规度量长度吗?他的这个设想导致了 “机械化”计算 尺的诞生。 奥特雷德是理论数学家,对这个小小的计算尺并不在意,也没有打算让它流传于世,此后二百年,
被人们普遍接受。1812 年,仅在法国已经装配了万余台,并通过英国传遍了西方世界,杰卡德也因此而
被受予了荣誉军团十字勋章和金质奖章。
杰卡德提花编织机奏响了 19 世纪机器自动化的序曲。在伦敦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中国出版 的《英汉科技词汇大全》两部书中,“JACQUARD”(杰卡德)一词的词条下,英语和汉语的意思居然都

第3讲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第3讲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2计算机发展简史

四、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 处理机字长(机器字长):CPU 一次能处理数 据的位数,与 CPU 中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 主频:CPU工作时主时钟的固定频率

可表示为Fz
• 时钟周期:主频的倒数,主时钟震荡一次的耗 时。
1.2计算机发展简史
•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每秒钟执行的百万条指令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 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 每条指令的执 消费物价指数 行所需的CPU时钟周期数 • IPC(Instructions Per Cycle):CPI的倒数, 每个时钟内执行的指令数
1.2计算机发展简史

一、计算机的五代变化
• 第一代为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数据处理 • 第二代为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工业控制 • 第三代为1965—1971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 • 第四代为1972—1990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 第五代为1991年开始,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单 片机
MIPS=指令条数(百万为单位) / (执行时间s×106) =(Fz× IPC)/106 =Fz/(CPI ×106)
1.2计算机发展简史
二、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所有计算机存储器都 是由微小的铁磁体环构成 1970年,仙童半导体公司生产出了第一个 较大容量半导体存储器 从1970年起,半导体存储器经历了11代: 单个芯片1KB、4KB、16KB、64KB、 256KB、1MB、4MB、16MB、64MB、 256MB、1GB、2GB。 其中1K=210,1M=220,1G=230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述)

五.计算机的速度指标
➢计算机速度的度量单位一般是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但MIPS和指令复杂度没有关系,为了描述浮点 数的运算速度,另一个指标是FLOPS (FLOPS:Floating point number Operations Per Second )
➢ 网络化 多种接入方式——在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比较普及的情况下, 逐步普及无线接入方式(无线公网或无线局域网) 主干通信实现三网合一——整合计算机网、电信网和广播电 视网,实现数据包交换。
名称解读
◆PC--我们使用的最多的就是personal computer ,即个人计算
机的意思。pc是什么意思?PC一词源自于1978年IBM的第一 部桌上型计算机型号PC,指所有台式机及笔记本,一般为个 人所使用故得名PC(个人电脑)。 PC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词语,很多地方就是电脑的统称 。 ◆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英文的缩写,全称含义为“信息技 术”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 信息领域的技术。 IT行业主要指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以及相关服务的行业。
集成电路图示
集成电路图示
•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 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 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 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 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 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 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 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二、微机发展简史
5、第五代CPU(64位)
1993年推出Pentium(奔腾)处理器,即 80586,集成晶体管320万个,主频逐步提高 到166MHz ,实现了超标量体系结构,性能明 显提高;1995年Pentium Pro(多能奔腾)处 理器面世,俗称P6,集成550万个晶体管,主 频高达200MHz。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
ü 1944年,机电计算机Mark-Ⅰ投入运行,长15.5米,高 2.4米,由75万个零部件组成,加法0.3秒,乘法6秒。
计算机发展简史
1.4 电子计算机
v 电子管的发明
•美国工程师 德·福雷斯特 发明真空三极管
•20
计算机发展简史
1.4 电子计算机
v ENIAC
ü 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ü ENIAC:是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的编写。
计算机发展简史
1.4 电子计算机
v ENIAC的基本情况
ü 36岁的莫奇利提出总体设计, 24岁的埃克特负责工程技术问题, 年轻 的戈尔斯坦负责组织协调。
ü 能进行8位数运算,计算精度达6 位小数;
计算机发展简史
差分机的创新之处: ❖ 有三组字轮作为寄存器来存放计算中涉及的数据; ❖ 可以按预先安排好的计算步骤进行一连串的计算,
可以看作是“程序自动控制”思想的萌芽;
•15
计算机发展简史
(4)分析机
v 分析机 v 1833年,巴贝奇设计出了分析机模型,这
计算机发展简史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v 曙光“星云”
ü每秒1.27千万亿次浮点运算,位列全球最快计
算机的第二名 。
计算机发展简史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v 微型化
ü 在保持计算机功能的前提下,使其体积越来越小。 ü 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嵌入式计算机就是微型化的
体现。
计算机发展简史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ü 占地面积170平方米;用了大约18000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70000 只电阻,l8000只电容;耗资近49万美元;重30吨。

计算机简史

计算机简史


1.1.2 机械计算机

1777年,英国的查尔斯· 马洪发明了逻辑演示器 。 1822年,英国数学家巴贝奇研制成功差分机。 1833年,巴比奇设计出
了分析机模型,这个模
型包括了现代计算机所
具有的5个基本组成部分。
1.1.3 机电计算机

1886年,美国统计学家霍勒瑞斯用电磁继电器代替一部分机 械元件,制成了第一台机电穿孔卡系统—制表机。 1941年,德国工程师朱斯研制成功全部采用继电器的计算机 Z-3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完全由程序控制的机电计算机。 194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肯设计的机电计算机Mark-Ⅰ 投入运行。

运算精度高



1.2.8 计算机的特点

记忆能力强
如果按纯文本方式存储,80GB的硬盘可以存储13
000多部300万字的大部头书籍。

判断能力好
计算机和人下棋/机器人足球比赛。

自动运行
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运行。
1.2.9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

大型工程设计、航空航天、石油勘探、核能利用、地震预 报与监测和天气预报等。 各种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1995年推出Windows95,逐渐取代了MS DOS。
目前有办公软件/数据库/浏览器/开发工具等。
1.5 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

计算机理论和结构的奠基人

阿伦· 图灵(A. M. Turing,1912-1954) 冯· 诺依曼(J. von Neumann,1903-1957)
1.5.1 图灵
计算机发展简史

1.1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 1.2 计算机的发展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在那个时期,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的初期发展。

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计算机的初期发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和使用计算机技术。

当时,这些计算机都是大型机,而且数量非常有限。

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初期主要依赖进口的计算机,同时开始进行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研发。

2.计算机国产化的努力到了六十年代,中国开始尝试生产自己的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数字计算机诞生,名为“103机”。

随后,1964年,中国自行研制的“104机”问世,成为当时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之一。

这些计算机的国产化,标志着中国计算机产业的重要开端。

3.网络技术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互联网。

1989年,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建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随后,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发展,覆盖全国的互联网逐渐形成。

4.信息化的发展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始普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政府、企业、教育、医疗等。

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各种信息化项目纷纷启动。

5.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也开始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云计算被广泛用于各种云服务,包括云存储、云计算、云安全等。

大数据技术被用于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则被用于自动化处理、智能识别、智能客服等领域。

中国的计算机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中国的科技人员发挥了自主创新的精神,从初期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逐渐走向自主研发和创新。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将继续向前迈进,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程。

本文将从计算机的起源、发展阶段、重大突破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为您呈现一个计算机发展的简史。

1. 起源和初期发展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人类利用算盘等简单工具进行计算。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诞生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机械计算器。

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19世纪提出了“分析机”,并设计了可编程的计算设备。

由此开启了计算机的先驱阶段。

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

ENIAC是巨大而笨重的,占据了整个房间的空间。

它是由电真空管组成,用来进行数值计算。

这一阶段标志着计算机发展的第一个跨越。

2. 主要发展阶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第二代计算机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

这些计算机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真空管,体积缩小,能效提高。

在这一阶段,计算机开始应用于科研、商业和军事领域,并且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到了20世纪60年代,第三代计算机应运而生。

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更加小型化和高效化。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已经可以进行批量处理,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同时,计算机开始向个人用户普及,人们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计算机。

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第四代计算机呈现出来。

微处理器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更加小型化、便携化和高速化。

与第三代计算机相比,第四代计算机性能更高,价格更实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21世纪,计算机进入了第五代。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硬件的进步,更注重软件和网络的创新。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重大突破计算机发展的历程中,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突破。

1951年,第一台商用计算机UNIVAC问世。

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标志着计算机开始从科研领域走向广泛应用的时代。

1969年,ARPANET应运而生。

ARPANET是互联网的前身,它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连接了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
(1) 巨型机:又称超级计算机,它是所有计算机类型中价格最贵、功能最 强的一类计算机,其浮点运算速度已达每秒万亿次。目前多用在国家高科 技领域和国防尖端技术中。我国在1983年、1992年、1997年分别推出了 银河Ⅰ、银河Ⅱ和银河Ⅲ,进入了生产巨型机的行列。 (2) 小巨型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机种,价格十分昂贵。 (3) 大型机:采用了多处理、并行处理等技术,其内存一般为1 GB以上, 运行速度可达300~750MIPS(每秒执行3~7.5亿条指令)。大型机具有很 强的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一般在大企业、银行、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 位使用。 (4) 小型机:结构简单、价格较低、使用和维护方便,备受中小企业欢迎。 (5) 工作站:是一种高档微型机系统。它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具有大型 机或小型机的多任务、多用户能力,且兼有微型机的操作便利和良好的人 机界面。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图形交互能力,因此在工程领域特 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得到迅速应用。典型产品有美国Sun公司的Sun 系列工作站。 (6) 个人计算机:国外个人计算机简称PC,国内多数人称微型计算机,简 称微机。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 • • • 巨型化 微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 使计算机具备人的某些智能。 • 多媒体化 多媒体化是指计算机能更有效地处理文字、图形、 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使人们更 自然、有效地使用信息。
计算机的应用
• • • • • • • • • • • 科学计算 信息处理 过程控制 辅助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利用计算机帮助设计人员 进行工程设计,如飞机设计、汽车设计、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和服装设计等一 些实际应用。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AM Computer Manufacturing):利用计算机协助人 们进行产品的制造、控制和操作,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加工质量、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计算机辅助测试(CAT,Computer Assisted Test):利用计算机协助或替代人完 成大量复杂、枯燥或恶劣环境的检测工作。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通过计算机自动学习 系统的形式协助或替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工智能 网络通信 电子商务

2024版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完整版

2024版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完整版
计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逐 渐出现了商用计算机和科研用计
算机。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 及到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
控制等多个领域。
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起源
早期的计算机编程采用机器语言,即直接编写二进制代码,非常繁琐且容易出错。
随着高级编程语言的出现,如FORTRAN、ALGOL等,使得计算机编程变得更加容 易和高效。
02
真空管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初步形成
真空管计算机的特点与原理
采用真空管作为主要的电子元 件,利用真空管的放大和开关 功能实现计算。
体积庞大、功耗高、运行速度 慢,但相对于之前的机械计算 方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采用二进制数制进行计算,奠 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早期计算机系统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 1946年在美国诞生,用于军事
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分时操作系统诞生,允许多个用 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提高了
计算机的利用率。
实时操作系统开始发展,满足了 特定应用对时间敏感性的要求, 如工业控制和军事应用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操 作系统也不断完善和扩展,出现 了许多不同的类型和版本,如 Unix、Linux、Windows等。
Alan Turing
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提出了图灵机模型, 为计算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John Backus
发明了FORTRAN语言,开创了高级编程语 言的先河。
Edsger Dijkstra
提出了图论和最短路径算法,对计算机科学 和软件工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回顾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生物计算 生物计算借鉴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模拟生 物神经系统和信息处理方式,实现更高效、更智 能的计算。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巨型化——速度 微型化——体积 网络化—— 智能化——人工智能性
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快 计算精度高 存储容量大(具有记忆的能力)几十到几百M,外 存没有限制的。 逻辑判断能力强(具有逻辑判断的能力) 高度自动化 计算机与其它计算工具的本质区别是:能够存储 并自动化执行程序
计算机的作用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电子管计算机(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46_57)
(运算仅为几千到几万次,体积大,耗电、价格昂贵、运算速度和 可靠性低、仅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工作中)

第二代 晶体计算机 (58_64)
(运算为几十次、体积相对较小、成本低、功能强、运算速度和可 靠性加强,除于军事和科学研究工作外还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教学、测试、教育、工程
人工智能 计算机网络 电子商务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的外观组成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运算器和控制器
计算机的大脑:CPU
CPU的性能指标
决定电脑的档次
286、386、486、奔腾、PII、PIII、P4
决定电脑的速度
计算机的时钟频率P/133Hz、PIII/800Hz、P4/1.6G
与CPU相关的其它部件
高速缓冲CACHE(CACHE位于主存和CUP之间,可以看成是主 存中面向CPU的一组高速暂存寄存器。CACHE分为内部和外 部) 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时钟电路和电源 输入输入出接口(I/O接口)(教材7页)
(尚在研发中,人工智能型计算机、从信息处理上升为知识处理、 相当于机器人)
计算机分类
从综合性能指标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Zuse Z1 in its residential setting
1942年:时任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数学物理教授的阿塔纳索 夫(John V. Atanasoff)与研究生贝瑞(Clifford Berry) 组装了著名的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计算机, 共使用了300多个电子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现代计 算机雏形的计算机。但是由于美国政府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 大战,致使该计算机并没有真正投入运行。
1911年:6月15日,美国华尔街金融投资家弗林特 (C.Flent)投资霍列瑞斯的制表机公司,成立了 全新的CTR公司,但公司创立之初并没有涉足任何 电子领域,反而生产诸如碎纸机或者土豆削皮机 之类的产品。
1912年:美国青年发明家德.福雷斯特(L. De Forest)在 帕洛阿托小镇首次发现了电子管的放大作用,为电子工业 奠定了基础,而今日的帕洛阿托小镇也已成为硅谷的中心 地带。
Preparation of punched cards for the U.S. census
A few Hollerith desks still exist today [photo courtesy The Computer Museum ]
Two types of computer punch cards
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教授莫契 利(J. Mauchiy)和埃克特(J.Eckert)共同研制成功了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总共安装了17468只电子管,7200个二 极管,70000多电阻器,10000多 只电容器和6000只继电器, 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机器被安装在一排2.75米高的金 属柜里,占地面积为170平方米左右,总重量达到30吨,其 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5000次加法,可以在3/1000秒时间内做 完两个10位数乘法。
1893年:德国人施泰格尔研制出一种名为“大富豪”的 计算机,该计算机是在手摇式计算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并依靠良好的运算速度和可靠性而占领了当时的市场, 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这种“大富豪” 计算机一直畅销不衰。 1895年: 英国青年工程师弗莱明(J. Fleming)通过 “爱迪生效应”发明了人类第一只电子管。
巴贝奇的助手,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 (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 序。阿达和巴贝奇为计算机的发展创造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对 计算机的预见起码超前了一个世纪以上,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 为后来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发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 1854年:布尔发表《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与概率的数学理 论基础》,并综合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逻辑的数学分析》,从 而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布尔代数,为百年后出现的数字计 算机的开关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基础。
The abacus is still in use today, principally in the far east. A modern abacus consists of rings that slide over rods, but the older one pictured below dates from the time when pebbles were used for counting
191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万.布什(V.Bush)领 导制造了模拟计算机“微分分析仪”。机器采用一系 列电机驱动,利用齿轮转动的角度来模拟计算结果。
1924年:硅谷之父特曼担任斯坦福大学教授,对创 建HP、成立斯坦福工业园区起到决定性作用。2月, 由霍列瑞斯创办的制表机公司几经演变,最终更名 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我们今天看到的IBM。
图灵机 —— 抽象的计算模型
控制器(含运算功能)
可在带子上左右移动的读 写头,用于从纸带上读写 信息(程序和数据)。输 入输出设备。
可无限延伸的纸带。被划分成许 多方格,画斜线的方格代表“1”, 否则代表“0”(即采用二进制)。 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
1937年:11月,美国AT&T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斯蒂比兹(G. Stibitz)制造了电磁式数字计算机“Model-K”。
A Pascaline opened up so you can observe the gears and cylinders which rotated to display the numerical result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 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 的概念。(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
1941年:楚泽完成了Z3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这是第一台可 编程的电子计算机。可处理7位指数、14位小数。使用了 大量的真空管。每秒种能作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 要3到5秒。 The Harvard Mark I, the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and the British Colossus all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American and British computer pioneers were still arguing over who was first to do what, when in 1965 the work of the German Konrad Zuse was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English. Scooped! Zuse had built a sequence of general purpose computers in Nazi Germany. The first, the Z1, was built between 1936 and 1938 in the parlor of his parent's home
1890年:美国在第12次人口普查中使用了由统计学家霍列瑞 斯(H.Hollerith)博士发明的制表机,从而完成了人类历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数据处理。此后霍列瑞斯根据自己的发明 成立了自己的制表机公司,并最终演变成为IBM公司。
An operator working at a Hollerith Desk like the one below
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 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 的加减乘除运算。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 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Pascal's Pascaline
A 6 digit model for those who couldn't afford the 8 digit mode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 堆栈,运算器,控制器。
由许多轮子组成的保存数据的存储库; 运算装臵; 能对操作顺序进行控制,并选择所需处理的数据以及输 出结果的装臵。
巴贝奇被公认为计算机之父。
Father of Computer Grandfather of Computer Godfather of Computer
1940年:9月,贝尔实验室在美国达特默思大学演示M—1 型机。他们用电报线把安臵在校园内的M—1型机和相连, 当场把一个数学问题打印出来并传输到纽约,M—1型机在 达特默思大学的成功表演,首次实现了人类对计算机进行 的远距离控制的梦想。 控制论之父维纳提出了计算机五 原则,(1)不是模拟式,而是数字式;(2)由电子元件 构成,尽量减少机械部件;(3)采用二进制,而不是十 进制;(4)内部存放计算表;(5)在计算机内部存贮数 据。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 Bouchon)发明了 “穿孔纸带”的构想。 1805年: 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根据布乔 “穿孔纸带”的构想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 制作,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 款著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找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 Babbage)制造出了第 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 到6位小数。
G.Boole
1868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发 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盘。
1873年:美国人鲍德温(F. Baldwin)利用自己过去发明 的齿数可变齿轮制造了第一台手摇式计算机。 1886年:美国人Dorr E. Felt (1862-1930), 制造了第一 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
1943年:10月,绰号为“巨人”的用来破译德军密码的计 算机在英国布雷契莱庄园制造成功,此后又制造多台,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4年:8月7日,由IBM出资,美国人霍德华.艾肯 (H.Aiken)负责研制的马克1号计算机在哈佛大学正式运 行,它装备了15万个元件和长达800公里的电线, 每分钟 能够进行200次以上运算。女数学家格雷斯.霍波(G. Hopper)为它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声明该计算机可以进行 微分方程的求解。马克1号计算机的问世不但实现了巴贝奇 的夙愿,而且也代表着自帕斯卡计算机问世以来机械计算 机和电动计算机的最高水平。
电子计算机之父——冯· 诺依曼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是ENIAC研制小组的顾 问(后期),他发现ENIAC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没有存 储程序的功能。程序被表现为外部电路,通过人工接线完 成编程。改变接线意味着原程序的丢失,若想重新使用原 程序,就得重新接线编程。另外,ENIAC使用十进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