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联合组织
第四节联合组织联合组织是两种及两种以上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方法联合而成得组织。
在织物表面上可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织物。
按联合方法和外观效应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条格组织、绉组织、蜂巢组织、透孔、凸条组织、网目组织以及小提花组织。
一. 条格组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并排配置,使织物表面呈条纹或格子花纹的组织称为条格组织。
为使条格花纹清晰,必须将组织配制得当,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原料(包括粗细捻度、捻向、光泽等)。
条格组织可以分为纵条纹组织,横条纹组织和格子组织。
(一)纵条纹组织:在织物表面沿横向并排配置两种或两种不同组织以形成纵向条份效应的组织称为纵条纹。
1.构作原则:(1)在纵条纹交界处,为使界线清晰,其经纬组织点一般采用底片法配置。
(2)为使条纹界线清晰,每个纵条纹的经线数应为和齿穿入数的倍数。
(3)一个组织循环内,各条的经线交织数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会造成上机织造困难。
2.纵条纹组织经纬循环数的记算:(1)经线循环数等于纵条纹组织内并列各条基础组织的经线数之和。
(2)纵条纹纬线循环数应为各个基础组织纬线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3.纵条纹组织上机条件(1)穿综一般采用分区间断穿法。
(2)各条经线数应能被筘齿穿入数整除。
(3)所需纹板数等于纵条纹组织完全纬线数。
4.实例L1715:锻条纺组织图图1 缎条纺上机图(1)平纹起综次数多,穿入前区。
(2)经密太大,用14片综,平纹4片,缎纹10片。
(3)区穿法。
(4)穿入数,平纹2入,缎纹5入。
(二)横条纹组织在织物沿纵向排列两种或几种不同组织形成横向条纹,称为横条纹组织。
横条纹纬线循环数计算为各条纹宽度与纬线密度乘积之和,按基础循环数的倍数修正。
所用综片数相当于横条纹组织的完全经线数。
下图2为四维呢组织图;下图3为五枚缎条纹版图(5×5)图2图33.格子组织在织物上沿纵横方向都配置不同的条子,这些不同组织的纵横条子交错而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格子花纹。
第五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5-2绉组织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2 绉组织
在确定提综方案时应注意:
(1)每根经纱上的连续经(或纬)组织点不要太多,一般以不超过两个组织 点为佳;
(2)每根经纱的交织次数应尽量一致;
(3)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尽量
3、确定组织循环图的范围 一般组织循环经纱数最好是综页数的整数倍,组织循环纬纱数最好是 不同沉浮规律纬纱数的整倍数,且不要与组织循环经纱数相差太多, 通过调整不同沉浮规律的经、纬纱的排列顺序而得。如图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2 绉组织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2 绉组织
一、绉组织设计要点:
1、不同浮长的组织点沿各个方向均匀分布,切忌出现纵、横、斜向 的纹路;组织循环越大些,形成纹路的可能性越小,但如综片过 多会造成上机困难。
2、经、纬浮线不能过长,连续浮长线不超过3个组织点,且不能 又大群组织点集中在一起,否则会破坏细小颗粒状外观;
图5-8(1)是以急斜纹为基础组织调序而成, 图5-8(2)是以斜纹为基础组织调序而成
123456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2 绉组织
(四)旋转法:以一种组织为基础经旋转合并而成。 用旋转法构作绉组织时,所选用的基础组织一般为同面组织, 或每根纱线上的经纬组织点相近的组织,组织循环不宜>6, 以免综片过多,增加上机难度。图5-9为旋转法构成的绉组织。
1
2
2
3
3
4
1
4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2 绉组织
(五)省综设计法: 省综设计就是利用较少的综,设计出组织循环很大的绉组织。得到起 皱效果很好的织物表面,其设计方法及作图原则如下: 1、定所需的综页数 综页数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为4~8页。 2、确定每次提综的综页数
第五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联合组织(22)
3. 作图方法:
• 选择基础组织和固结组织:
– 基础组织一般选用4/4纬重平、6/6纬重平等; – 固结组织一般采用平纹、1/2或2/1或2/2斜纹等;
• •
确定两种组织的纬纱排列比(1:1、2:2); 计算Rj、Rw:
– Rj=基础组织Rjj; – Rw=基础组织Rjw×(固结组织Rgw与排列比的最小 公倍数);
构作举例:
三根成束透孔组织:
– – – 穿综:成束经纱穿一筘(3入筘)。
•
– – –
四根成束透孔组织:
变化平纹+经(纬)重平联合; Rj=Rw=8(4/4重平); 4入筘;
联合组织(20)
5.
• • • •
构作方法总结:
确定其组织循环纱线数。(2n) 在意匠纸上画出组织图的范围。 在组织图的左下角填绘基础组 织。 按照底片翻转的关系画出其余 的组织点。
联合组织(1)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Combined Weaves
定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原组织或变化 组织),按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新组织。 分类(外观效应):
条格组织; 绉组织; 透孔组织; 蜂巢组织; 凸条组织; 网目组织; 平纹地小提花组织。
联合组织(2)
联合组织(4)
• 组织循环纱线数的计算:
– Rj:并列的各条基础组织的经纱数之和;
每一纵条纹的经纱数确定:
经纱密度×条纹宽度,初步确定经纱数; 修正经纱数:为基础组织循环经纱数与穿筘数 的整数倍; 确定经纱数:考虑条纹的界限分明,构作组织 图时调整组织点间的配合关系。
– Rw:各基础组织Rjw的最小公倍数。
确定组织循环的大小:取决于格子大小。 将组织分为四个部分,先按基础组织在左下 角添绘组织点,按“底片翻转法”完成其余 三部分。 B A
《织物组织与分析》第四章联合组织
组织点交错,纱线不易向一起靠拢,此处显薄凹
下,形成两凸条之间的界限。
五、增加凸条效应的方法
①适当增加浮长线长度,凸条隆起程度显著。 ②织物密度增加,特别是增加显现凸条纹的那一系
统纱线密度,凸条效应明显。 ③把两条同样长的纬浮长线靠拢在一起,然后再在
五、增加网目效应的方法
①在牵引纬的上下两侧 的纬纱上去掉部分地组 织的经组织点,使此处 组织更松些,便于将网 目经挤过来,形成曲折。
二、织物起绉方法 (1)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织物进行后处 理 (2)利用织造时不同的经纱张力织缩率不 同,使织物表面形成纵向起泡外观 (3)利用捻向不同的强捻纱相间排列 (4)利用高收缩涤纶长丝与普通纱相间隔 排列 (5)利用织物组织
机械方法起绉 强捻纱起绉
后处理起绉
泡泡纱
三、绉组织的特征
2、移绘法 将一种组织的经(纬)纱按一定比例间隔
移绘到另一种组织的经(纬)纱之间。 ——把两种组织按一定的排列比相间排列。
甲经:乙经=1:1 Rj=2与3的最小公倍数×(1+1); Rw=6
3、调整同一种组织的纱线排列次序
一般是以变化组织为基础组织,然后变更基础组 织的经(纬)纱排列次序而成。
二、组织构成
有两种组织:紧组织——交织点多的平纹 松组织——交织点少的经纬浮长线
在一个组织循环内,紧组织与松组织逐渐过渡,相 间配置,浮长线长短不同,增减规律呈菱形。
三、外观形成原因 (1)浮长线处无交织点,纱线易向一起靠拢,织物
显松厚,形成凸起。 (2)平纹处交织点多,纱线交织紧密不易向一起靠
纱线数的整数倍,并不小于R固的两倍,使其具有 一定的宽度,凸纹明显。 • 基础组织常用4/4重平、6/6重平、8/8重平; • 固结组织常用平纹、三枚斜纹、四枚斜纹。
联合组织上PPT课件
Rj2=71 ×2.2=156.2根 修正为155根
Rj=76+155=231根 RW=组织循环纬纱根数的最小公倍数=10根
•7
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
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
图3-1 三种方法构成纵条纹组织图
•8
3.纵条纹组织的作图及注意事项:
图3-13 旋转法构作绉组织 上述几种方法设计的绉组织,因受综片数的限制,组织循环不宜过大, 为此,织物上经纬交织难免出现横、纵、斜等纹路,影响起绉外观。要获 得较好的绉效应,必须扩大组织循环;此时需采用省综设计法构作绉组织。
•34
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
⑤ 省综设计法:
Ⅰ省综设计法的特点: a 经纬组织点是平衡; b 织物绉效应均匀; c 用较少的 综片生产较大的组织循环。
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
•15
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
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
(a)
(b)
图3-5 不同起点基础组织合成的方格图
(c)
•16
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
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 [例]7/2w 缎纹起始点的选择。
(2)采用平纹组织,利用不同捻向的强捻纱织造,通过后整理 形成绉的效应,如双绉、顺纡绉和乔其纱;
(3)用不同捻度、不同线密度进行织造,因纱的缩率不同,后 整理后可出现凹凸效果;
•25
第三章 织物组织与应用
3.1 变化组织 (derivation weave)
(4)采用不同张力的经纱织造,因后整理缩率不同而出现 凹凸效果;
织物结构学课件——4.1 联合组织
构 c、把组织图分成四个部分;
d、根据给定的基础组织,重新选
学
择起始点;
ⅣⅢ ⅠⅡ
e、将重新选择起始点的基础组织填绘纹样图的第一部分; 按“底 片翻转法” 求出二部分的组织点。
f、将第一部分的组织填入第三部分,第二部分的组织填 入第四部分,即 为所求。
织 3. 格组织的上机
物
格组织穿综采用间断穿法。
构
绉类织物起绉的方法:
学
(1)利用组织起绉; (2)利用织造时不同的经纱张力起绉;
(3)利用不同收缩性能的经、纬纱线,或不 同捻向的强捻纱相间排列起绉;
(4)利用化学处理使织物表面起绉等。
织 4.2.2利用组织产生绉效应的原因:
物
由于在该类织物组织中利用了各种不同长度
结 的经、纬浮长线在纵横两个方向错综排列,因此 在织物表面形成了分散的凹凸的且规律不明显的
织 第4章 联合组织
物
本章要掌握的重点:
1、条格组织、蜂巢组织的构成及作图;
结 2、绉组织、透孔组织、凸条组织、网目组织的基
构 本构成原理;
学 3、色纱与组织相配合的基本原理及作图。
织
什么是联合组织?
联合组织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
物 变化组织,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组
结
织,在织物表面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等外观 效应。
集合在一起,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明亮和暗淡区域,影响起
绉效果。
织
物 4.2.4 构作方法:
结 a、重合法;
构
b、将一种组织的纱线移绘到另一组织纱 线间;
学 c、调整同一组织纱线的排列次序;
d、旋转法;
e、省综设计法。
织 1.重合法: 1)利用两个不同的组织,在其中一个组织的
第五章 机织物联合组织
组织配置特征: 固结组织:简单组织起固结浮长线的作 用,并形成织物的正面 。 基础组织:利用其浮长线使固结组织拱起。 其浮线长度决定着凸条的宽度 。
凸条效应的形成
凸条效应的形成
二、基本凸条组织的绘制方法:
选定基础组织和固结组织。 确定完全组织的大小。 填绘组织图。
加入平纹的凸条组织
联合组织类织物
蓝条配色花纹织物 局
部放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配色花纹织物(2)
红、白两色纵、横条纹
联合组织类织物
红白条纹织物 局部放
大
联合组织类织物
配色花纹织物(3)
毛粗纺花呢,犬牙形花纹.
联合组织类织物
配色花纹织物(4)
毛粗纺花呢
基本概念
配色模纹:利用不同颜色的经纬纱线与织 物组织相配合而构成的花形图案。 色经排列顺序 色纬排列顺序 色经循环 色纬循环
(一)纵条纹组织的绘制要点:
3.在设计纵条纹组织时,必须注意:各种组织的交 错数不要差异过大,否则造成经缩的显著不同, 而使织物表面松紧不一致。如遇这种情况,解决 方法有二: (1)双织轴织造 上机复杂,受设备限制,应尽 量避免。 (2)单织轴织造 调整密度,交错少的经密大,交错多的经密小。 经纱预伸长,交错少的给予大张力预伸长;交 错多的给予较小的张力。以此均衡经纱的需要量。
二、小提花组织的设计要点
5、每次开口的提综数应尽量均匀;可以采 用省综法设计,用较少的综页制织出花型 较大、变化较多的花纹。 6、因起花部分只起点缀作用,不是织物的 主体,所以织物的密度,一般与基础组织 织物基本相同。
三、小提花组织举例
平纹地小提花举例
小提花组织举例
平纹地小提花举例
第四章联合组织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联合组织: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组织,称为联合组织。
联合方法:1、两种组织的简单拼合2、两种组织的纱线交互排列3、在一种组织上按另一种组织增加或减少组织点等联合组织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各种几何图案或特殊效应,其中应用较广的联合组织有条格组织、绉组织、透孔组织、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网目组织、小提花组织等。
一、条格组织条格组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使织物表面形成条纹或格子图案的组织,称为条格组织。
㈠纵条纹组织纵条纹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左右并列配置,形成纵向条纹效应的组织,称为纵条纹组织。
1.纵条纹组织的构作原则:①各纵条纹的交界处要界限分明,交界处相临两根经纱的组织点应配置成“底片翻转法”的关系。
(图2-40(1)所示)②如交界处相临两根经纱的经、纬组织点不能相反,为了使条纹分界清晰,可在两条纹间加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颜色的纱线。
但不应增加上机的复杂性(如图2-40(2)所示:2/2方平6根和左边组织采用8根就达不达要求,调整到9根或5根。
③在一个组织循环中,各种组织的交错次数不要相差太大;因为经缩差异太大,织造困难。
这种情况可用双经轴织造。
或用其它方法调整上机复杂性,调整经密、如图(3)所示:平纹密度小,缎条经密大。
2.纵条纹组织的组织循环:R j = 各纵条经纱数之和(R j = 各条纹的经密×宽度之和,考虑界限分明,需加以修正。
)R w = 各纵条纹组织纬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3. 纵条纹组织的上机条件①穿综时采用分区间段穿法;如图(1)或照图穿法图(2)所示:②各条经纱数应是每筘齿穿入数的整倍数;4.纵条纹组织的应用棉织物中的缎条府绸(5/2经面缎+1/1平纹),变化麻纱,毛织物中的各种花呢,女式呢。
丝织物中的缎条青年纺(5/3纬面缎+1/1平纹),涤爽绸等。
㈡横条纹组织横条纹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沿纵向上下配置,形成横向条纹效应的组织,称为横条纹组织。
织物的联合组织
b)、增加经纱根数的例子:
如:2 斜纹和 5 经面缎纹
2
2
无论怎样调整经纱的 根数其分界线处两根 相邻的经纱也不会成 底片关系,故增加两 根经纱。
其组织为:2 经重平 2
c)、也可在分界线处增加一根色纱,也可获得较
好的外观效应。
3)设计纵条纹组织织物时,必须注意所选用的各 条纹的经纱的交织次数不要差异太大,否则将造成 经缩的显著不一样。如果经纱缩率差异太大,则 要采用双经轴织造,就必然会增加织造的困难。
织物的联合组织
什么是联合组织?
联合组织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 化组织,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组织, 在织物表面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等外观效应。 联合组织的分类: 1、条格组织; 2、绉组织; 3、透孔组织; 4、蜂巢组织; 5、凸条组织; 6、网目组织; 7、小提花组织。
4.1条格组织
(俗称呢组织,如:女线呢、女式呢、绉纹 呢等) 4.2.1织物的特点:
手感柔软、厚实、弹性好、光泽柔和。 绉类织物起绉的方法:
(1)利用组织起绉; (2)利用织造时不同的经纱张力起绉; (3)利用不同收缩性能的经、纬纱线,或不同 捻向的强捻纱相间排列起绉;
(4)利用化学处理使织物表面起绉等。
4.2.2利用组织产生绉效应的原因: 由于在该类织物组织中利用了各种不同长度Rj=6×2=1 Nhomakorabea RW=6
6 5 4 3 2 1
1 2 3 45 6 ⅠⅡⅢⅣⅤⅥ
3.调整同一组织的纱线次序构成绉组织
采用此方法构成绉组织时,可按一定规律或任意变
纬面缎纹组织为例:
五 四 三 二 一
12 345
从纬向观察
五 四
联合组织
第四节联合组织联合组织是两种及两种以上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方法联合而成得组织。
在织物表面上可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织物。
按联合方法和外观效应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条格组织、绉组织、蜂巢组织、透孔、凸条组织、网目组织以及小提花组织。
一. 条格组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并排配置,使织物表面呈条纹或格子花纹的组织称为条格组织。
为使条格花纹清晰,必须将组织配制得当,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原料(包括粗细捻度、捻向、光泽等)。
条格组织可以分为纵条纹组织,横条纹组织和格子组织。
(一)纵条纹组织:在织物表面沿横向并排配置两种或两种不同组织以形成纵向条份效应的组织称为纵条纹。
1.构作原则:(1)在纵条纹交界处,为使界线清晰,其经纬组织点一般采用底片法配置。
(2)为使条纹界线清晰,每个纵条纹的经线数应为和齿穿入数的倍数。
(3)一个组织循环内,各条的经线交织数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会造成上机织造困难。
2.纵条纹组织经纬循环数的记算:(1)经线循环数等于纵条纹组织内并列各条基础组织的经线数之和。
(2)纵条纹纬线循环数应为各个基础组织纬线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3.纵条纹组织上机条件(1)穿综一般采用分区间断穿法。
(2)各条经线数应能被筘齿穿入数整除。
(3)所需纹板数等于纵条纹组织完全纬线数。
4.实例L1715:锻条纺组织图图1 缎条纺上机图(1)平纹起综次数多,穿入前区。
(2)经密太大,用14片综,平纹4片,缎纹10片。
(3)区穿法。
(4)穿入数,平纹2入,缎纹5入。
(二)横条纹组织在织物沿纵向排列两种或几种不同组织形成横向条纹,称为横条纹组织。
横条纹纬线循环数计算为各条纹宽度与纬线密度乘积之和,按基础循环数的倍数修正。
所用综片数相当于横条纹组织的完全经线数。
下图2为四维呢组织图;下图3为五枚缎条纹版图(5×5)图2图33.格子组织在织物上沿纵横方向都配置不同的条子,这些不同组织的纵横条子交错而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格子花纹。
第4章 联合组织
15
举例:旋转法构作绉组织
三、蜂巢组织
在织物表面具有四周高、中间低的方形、菱形或其 它几何形如同蜂巢状外观的组织,称为蜂巢组织。
蜂巢组织具有由较长的经、纬浮长所形成的凹凸格 子,故织物手感柔软,有较强的吸水性和保暖性。
17
蜂巢组织形成原理
利用平纹组织和长浮线的几何形块相间排列而产生。
(1)平纹块的上下有由内向外延长的经浮线围绕,左
在一个完全组织中,由于联合采用了平纹组织和重平 组织,相邻两根平纹组织的纱线,因交织而彼此分开,而 夹在平纹中的重平组织长浮线收缩并被两边的平纹纱线挤
起,使纱线集聚成束而形成孔眼。
23
右亦有由内向外的纬浮线围绕,形成四周松驰浮线隆起而
平纹凹下的几何块。
18
蜂巢组织形成原理
(2)这些平纹块周围的浮线在织物反面,织物正面会 微微凸起。 (3)凹凸几何块面有规律地相间排列,便形成了蜂巢
状外观。
19
增加蜂巢组织织物凹凸程度的方法
(1)采用加捻纱线、弹力纱线或合纤膨体纱线,则可 增加纱线的收缩程度,由此增强织物的凹凸效应。 (2)增加纱线的线密度和织
使织物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细小孔眼外观的组织,称为 透孔组织。类似于复杂组织中的纱罗组织,故又称“假纱 组织”。 其组织特点为平纹与重平组织在经纱和纬纱上都按一
定方式排列。
21
举例:透孔组织
透孔组织,即平纹与 组织。 解:Kj=Kw=6 重平联合形成透孔
22
透孔组织形成原理
第四章 联合组织
联合组织
联合组织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 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在织物表面呈现几何图 形或小花纹等外观效应的组织。
2
一、条格组织
第五章 机织物联合组织之透孔ppt课件
编辑版pppt
4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设计一种透孔组织,要求R=14. 请画出一款平纹+透孔的花式透孔织物上机图。
编辑版pppt
5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完全纱线数等于6的透孔组织
编辑版pppt
6
联合组织类织物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完全纱线数等于8的透孔组织
13
透孔组织织物 花式透孔(3)局部放大
编辑版pppt
14
第五章 机织物联合组织
JIZHIWU LIANHE ZUZHI
第三节 透孔组织
南通职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编辑版pppt
1
1. 基本知识点
第三节 透孔组织
透孔布,花式透孔提花织物
明显的“孔”洞
织物表面均匀 分布着小孔。
设计思路
织物中使一部分纱线分别向两侧靠拢, 则这二部分纱线之间就形成一定的间隙, 若此间隙处由组织点固定,则这此处将 形成永久性的孔洞,我们称之为透孔。
编辑版pppt
2
第三节 透孔组织
2. 透孔组织的绘制方法
确定组织循环
划分完全组织
等份经纬为奇
翻转组织图
确定完全组织的 大小。透孔组织 的完全经、纬纱 数相等,即:
Rj = Rw, 通常6.10.14 也 有取8的;
将绘制好的完全 组织划分成四个 相等田字形
要求每一等份的 经纬纱数为奇 数,先在左下角 的区域内填平 纹,再将其中偶 数根经纬纱全部 改成经(纬)组 织点。
编辑版pppt
8
8枚透孔组织织物 局部放大
编辑版pppt
9
联合组织类织物 透孔组织织物 花式透孔组织(1)
织物结构学课件——4.2 联合组织
B2重复2次;色纬排列为B2、A2重复4次。
由此可知:模纹循环为16。
织 物 结 构 学
织 2)小点模纹:
物
在织物的表面形成明显的有色小点模纹。
结
例:基础组织为平纹,色经的排列为B1、A
构 2、B1,
学
组织循环为2,色纱排列为4,故配色模纹循
环为4。
3)梯形模纹:
由纵条纹和横条纹联合而成,外观似台阶状。
织 4.7 小提花组织 物 4.7.1 小提花织物的外观要求:
要求织物紧密、细洁、不粗糙、花纹不要太
结 突出,只起点缀作用。
构 常见的小提花组织是以平纹为地组织。
学
织 4.7.2 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物 a、所设计的小花纹占用的综页数不能太多;
b、起花部分的浮长线不宜太长,经浮长线以不
结 超过3个为好,最多不得超过5个。纬浮长线可 构 以较经浮长线略长些; 学 c、起花部分的经纱与地纹的经纱的交织次数不
物 与织物组织相配合获得的色彩与组织复合效果, 结 称作配色模纹。 构 b、色经循环:各种不同颜色的经纱,在织物中
的排列次序重复一次所需的最少经纱根数。
学 c、色纬循环:各种不同颜色的纬纱,在织物中 的排列次序重复一次所需的最少纬纱根数。
d、配色模纹示意图:将意匠纸分成四个区
织
物
Ⅰ 组织 Ⅲ 色经排列循环
织 物 结 构 学
(甲)
(乙)
织 物 结 构 学
(丙)
丙图即为所求
2、配色模纹的种类:
织
条形模纹、小点模纹、梯形模纹、犬牙模纹、
物 格子模纹
结 构 1)条形模纹
利用配色模纹在织物表面形成纵向或 横向的条
学 纹(见上例)。
《织物组织与分析》第四章联合组织
例:6/6纬重平和平纹联合成的纵凸条。
②确定排列比1:1或2:2。 ③计算组织循环纱线数: ④画基础组织,在浮长线处填绘固结组织
横凸条组织:以6/6经重平为基础组织,平纹 为固结组织(平纹填在经组织点处) Rj=Rj基×Rj固 =2×2=4 Rw=基础组织(重平)纱线循环数=12
4、画图 (1)确定基础组织每条的宽度、织物密度。 (2)条纹组织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定 Rj=各个条组织的经纱数之和
每条的根数=条的宽度×单位长度内的根数 Rw=各基础组织循环纬纱数的最小公倍数 (3)绘制组织图,注意起止点,调整Rj。
例:组织采用2/2方平组织与2/2↗联合,每条宽度 2cm,经密Pj=260根/10cm. 计算每条根数:2×(260/10)=52根 考虑到界限分明,调整纱线数: 方平用4×13=52根; 斜纹用4×12+3=51根
拢,从织物正面看有两种情况:
(3)因为经、纬浮长线是 逐渐过渡到平纹组织, 因此凹凸程度也是逐 渐过渡并形成蜂巢状。
四、简单组织作图
步骤: ①以选定的纬面斜纹组织为基础画菱形斜纹。
如1/4斜纹, Kj=Kw=5,画菱形斜纹。
②于菱形斜纹所构成的四部分中相对顶的部分 (上下或左右)填经组织点,使与菱形斜纹 的斜纹线空一个纬组织点。
四、简单网目组织的作图方法
• 以平纹组织为地组织,经网目组织的作图 方法为:
• 在紧的地部组织(平纹)将平纹的某几根 经纱增加经组织点变成网目经,某几根纬 纱减少经组织点变成牵引纬。
• 注意:若选偶数序号的经纱为网目经,则 选奇数序号的纬纱为牵引纬。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1 条格组织
(三)设计方格组织的注意事项: 1、 四等分组织的交界处必须界限分明 2 、采用正、反面组织配置方格组织时,处于对角位置的部分,不
仅组织相同且起始点也应相同,这样才能使织物外观整齐美观,如 图5-4(1)(2 );否则,会破坏组织的连续性,影响织物外观。 如图5-4(3)所示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1 条格组织
(二)作图:
பைடு நூலகம்
由同一组织的正反面沿纵、横两个方
向并列配置而成的基本方格组织的绘 作方法如下。如图5-4(1)。
(1) 选择某种经面组织(或纬面组 织)作为基础组织; (2) 确定组织循环,并将完全组织 划分成田字形的四等分; (3) 将基础组织填入完全组织的左 下角; (4) 按“底片翻转法”逐一填绘其 他 三部分。
第五章 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5-1 条格组织
三、 方格组织
(一)方格组织构成 利用经面组织和纬面组织两种组织沿经向和纬向成格形间跳配置而成。其特点是处
于对角位置的两部分配置相同组织。常采用同一组织的正
反面配置而成。
方格组织的格子可呈正方形(将完全组织划分成田字形的四等分), 也可成长方
形(划分的四部分不相等),格子大小可相等也可不等。
二、横条纹组织 横条纹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沿纵向上下配置,形成横向条纹效应 的组织,称为横条纹组织。
构成原则与纵条纹相似。 Rj = 各横条纹组织经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Rw = 各横条纬纱数之和 横条纹组织穿综时采用顺穿法。 横条纹组织应用较少,丝织物中的四维呢(1/1平纹+1/3破斜纹)是横条纹 组织。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各种不同的⽅法联合⽽成,在织物表⾯呈现⼏何图案或⼩花纹效应。
第⼀节条格组织及其织物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使织物表⾯形成条格或⽅格图案。
⼀、条纹组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左右或上下并列,在织物表⾯呈现纵向或横向条纹。
(⼀)纵条纹组织:1、定义:在织物表⾯左右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组织。
2、构成原理:[重点、难点](1)各条纹交界处经、纬组织点相反,以使界线清晰。
(2)不能形成“底⽚法”的两种组织可在交界处增加⼀根另⼀组织或另⼀颜⾊的纱线(尽量不增加上机的复杂性)。
(3)各条纹穿筘应穿尽,即每条纹经纱数应为每筘齿穿⼊数的整数倍,以使条纹清晰。
(4)各条纹组织的交错次数应接近,以免因织缩不同⽽造成织物表⾯松紧不⼀致。
若两织物的织缩相差太⼤,⼯艺上可采取以下措施:(a)采⽤双织轴织造。
(b)增加交错次数少的织物的经密。
(c)准备⼯序控制不同条纹的纱线张⼒。
3、Rj、Rw的计算:Rj=各条纹经纱数之和Rw=各条纹组织纬纱循环数的最⼩公倍数[例]设计以2/2↗和5/2j缎纹联合⽽成的纵条纹组织图。
由于两组织不能形成“底⽚翻转”关系,故另加两根附加线。
4、上机:(1)穿综:采⽤分区穿。
将交织次数多的⼀组经纱穿⼊前综。
(2)穿筘:每筘齿穿⼊数为各条纹数的约数,以使筘痕留在条纹交界处。
(⼆)横条纹组织:应⽤较少。
作图⽅及原则同纵条纹。
⼆、⽅格组织1、定义:由不同的组织沿纵向和横向排列,在织物表⾯呈现⽅格效应。
2、特点:(1)分界处相邻两根纱线的组织点必须相反,以使界限分明。
(2)处于对⾓线位置的组织相同且起始点也相同,以使图案连续。
3、基础组织起始点选择:[重点、难点]观察相邻两根纱线上单独组织点距上下或左右边缘的距离相等。
[例]7/2w缎纹起始点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在织物表面呈现几何图案或小花纹效应。
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使织物表面形成条格或方格图案。
一、条纹组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左右或上下并列,在织物表面呈现纵向或横向条纹。
(一)纵条纹组织:1、定义:在织物表面左右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组织。
2、构成原理:[重点、难点](1)各条纹交界处经、纬组织点相反,以使界线清晰。
(2)不能形成“底片法”的两种组织可在交界处增加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颜色的纱线(尽量不增加上机的复杂性)。
(3)各条纹穿筘应穿尽,即每条纹经纱数应为每筘齿穿入数的整数倍,以使条纹清晰。
(4)各条纹组织的交错次数应接近,以免因织缩不同而造成织物表面松紧不一致。
若两织物的织缩相差太大,工艺上可采取以下措施:(a)采用双织轴织造。
(b)增加交错次数少的织物的经密。
(c)准备工序控制不同条纹的纱线张力。
3、Rj、Rw的计算:Rj=各条纹经纱数之和Rw=各条纹组织纬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例]设计以2/2↗和5/2j缎纹联合而成的纵条纹组织图。
由于两组织不能形成“底片翻转”关系,故另加两根附加线。
4、上机:(1)穿综:采用分区穿。
将交织次数多的一组经纱穿入前综。
(2)穿筘:每筘齿穿入数为各条纹数的约数,以使筘痕留在条纹交界处。
(二)横条纹组织:应用较少。
作图方及原则同纵条纹。
二、方格组织1、定义:由不同的组织沿纵向和横向排列,在织物表面呈现方格效应。
2、特点:(1)分界处相邻两根纱线的组织点必须相反,以使界限分明。
(2)处于对角线位置的组织相同且起始点也相同,以使图案连续。
3、基础组织起始点选择:[重点、难点]观察相邻两根纱线上单独组织点距上下或左右边缘的距离相等。
[例]7/2w缎纹起始点的选择。
(板书演示)[例]作出由7/3w缎纹和7/2j构成的方格组织。
4、上机:穿综采用分区穿,穿筘各条格穿尽。
5、应用:广泛应用于头巾、手帕、被单、桌布等织物。
本课课题(章、节)第二节绉组织及其织物目的要求掌握绉组织的起绉原则、构成原则;绉组织的设计方法,如增点法、移入纱线法、调序法、省综设计法等;绉组织的上机与应用等。
重点与难点重点:1、移入纱线法设计绉组织。
2、调序法设计绉组织。
难点:省综设计法设计绉组织。
教具透孔组织织物。
一、定义利用经纬纱不同浮长的交错排列,使织物表面具有分布均匀呈细小颗粒状、凹凸不很明显的外观效应。
特点:织物手感柔软、厚实、有弹性。
二、起绉原则[难点]经纬纱浮长长短不一,在织物表面纵横排列,长浮的组织点在结构较紧的短浮组织间微微凸起,形成细小的颗粒状。
三、构成原则[重点]1、组织中不能出现纵向、横向或斜向的纹路。
2、组织中不应有大群相同的组织点,以免影响起绉效果。
3、经、纬浮长不能过长,否则会破坏颗粒外观。
4、组织中各根经纱的交错次数不宜相差太大,织缩应接近,使织物平整。
5、两根相邻的纱线不宜成底片关系,否则会出现档子。
6、使用的综片数不宜过多,各页综的负荷应接近。
四、绉组织的设计方法[难点、重点](一)增点法(重叠法):在一个基础组织上增加另一组织的组织点。
[例]由四枚纬破斜纹、8/3w缎纹和8/5w缎纹重叠而成的绉组织。
(二)移入纱线法:将一个组织的纱线移入另一组织的纱线间。
Rj=各组织经纱循环数最小公倍数×排列比之和Rw=各组织纬纱循环数最小公倍数[例]将2/2纬重平组织的纬纱移至平纹组织的纬纱间构成绉组织。
[学生练习]将平纹组织的经纱以1:1移入2/2↗斜纹组织的经纱间。
(三)调序法:调整同一组织的纱线排列次序构成绉组织。
[例]用调序法将3 3 1 1/1 1 2 1↗斜纹设计为绉组织。
(四)省综设计法[难点]1、特点:用较少的综片获得组织循环大、绉效应明显的绉组织。
2、设计方法:(1)确定综片数:不宜过大。
常用4片、6片、8片。
(2)确定纹板图:(a)每根经纱上的经浮长或纬浮长不宜过长。
Fj≤2(b)每根经纱的交织次数应接近。
(c)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应尽量相等。
(3)确定绉组织的经、纬纱循环数:Rj=nZ Rj比Rw略大(不宜相差太大)。
(4)确定穿综图:将经纱数Rj分成n组(每组经纱数为Z),第一组按顺穿法穿综,其它各组要使综片负荷均匀、分散(同一页综必须最少间隔3根经纱)。
(5)确定组织图:根据纹板图和穿综图作组织图。
要求Fw≤3。
五、绉组织的上机与应用多采用省综设计法,穿综采用照图穿。
一、外观特点[出示透孔织物]织物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
又称“假纱组织”或“模纱组织”。
二、组织特点重平组织+平纹组织三、透孔的形成原理[重点、难点]平纹组织的纱线由于交织点多且组织点相反,纱线在彼此的张力作用下分开;而夹在中间的重平组织的纱线因交织点少张力小,被两边的平纹夹起,使纱线聚集成而形成小孔。
[例]设计R=6的透孔组织,并标出小孔的位置(三根成束的透孔组织)。
四、设计和织造透孔组织织物的注意事项1、织物密度不宜过大:密度大会使织物透孔效应不显着,织物厚重,失去织物“薄、轻、松、爽”的特点。
2、浮长不宜过长(F≤5):浮长F大,孔眼大;但F过大,则织物过于松散而不挺括。
3、织造时应将每束经纱穿入同一筘齿,以便形成空隙。
也可采用空齿穿入或用筘齿密度不同的花式筘。
4、上机:穿综采用分区穿。
将平纹组织经纱穿入前综,重平组织经纱穿入后综。
五、透孔组织的应用制织夏季衣着和装饰织物等。
设计时常将透孔组织与其它组织联合应用(花式透孔组织)。
1、织物表面有小孔,提高织物的透气性。
2、由于纱线成束聚集,使织物表面产生微小的凹凸立体感。
[练习]以三根成束透孔组织为基础,纹样如1/3↗斜纹,设计花式透孔组织。
一、特征织物表面具有边高中低或中高边低的凹凸花纹。
二、形成蜂巢外观的原因[难点]平纹组织结构较紧,长浮组织结构较松,两者逐渐过渡,相间配置,形成凹凸的蜂巢外观。
三、组织图绘制[重点]Rj=2Kj-2 Rw=2Kw-2以菱形斜纹为基础,在相对两个三角区域内,与菱形斜纹间隔一个组织点填绘经组织点。
[例]以1/5↗斜纹为基础,K=6,作蜂巢组织图。
Rj= Rw= 2Kj-2=10四、蜂巢中心凹凸的判断[难点]1、若平纹组织的上下为经浮长,左右为纬浮长,由于浮长均浮在织物表面,平纹处则被这些浮长带起,形成凸起部分。
2、若平纹组织的上下为纬浮长,左右为经浮长,由于浮长均浮在织物背面,平纹处则向反面凸起,则主物正面下凹。
五、变化蜂巢组织1、在菱形斜纹左斜纹线下方,隔一个纬组织点作一平行的左斜纹线,左右两侧填绘经组织点时与双条斜纹线中一条相连,构成长方形蜂巢。
2、把菱形斜纹形成的对角线顶点相对且相隔一纬,左右填绘经组织点,构成正方形蜂巢。
3、把菱形斜纹右下角部分的折线向左下方拉下一格,左右填绘经组织点,构成长方形蜂巢。
[例]以1/5↗斜纹为基础,K=6,作蜂巢组织图。
4、用两排菱形斜纹对角线作基础构作蜂巢组织。
用于组织循环数较大的织物,可增加织物牢度。
[例]]以1/6↗斜纹为基础,K=6,作蜂巢组织图。
六、上机与应用穿综采用照图穿。
蜂巢组织织物立体感强,手感柔软,吸湿性强。
用于床毯、洗碗巾、服装等。
实验二透孔组织、蜂巢组织织物的分析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小样分析掌握直接观察法和拆纱分析法。
2、通过分析加深对织物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仪器、工具和材料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意匠纸、布样等。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透孔组织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用直接观察法绘出透孔组织的组织图。
(4)观察织物外观,绘出透孔组织孔隙形成的结构图。
2、蜂巢组织织物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确定拆纱系统。
(4)确定织物的分析表面。
(5)做纱缨。
(6)检查织物组织。
(7)确定上机图。
四、实验报告内容1、绘出透孔组织透孔形成的结构图,简述透孔形成的原因,绘出透孔组织织物的上机图。
2、绘出蜂巢组织织物的上机图,并简述该织物形成边部高中低外观的原因。
一、外观织物表面有纵向、横向或斜向的凸条,背面有浮长线。
二、组织配置基础组织(重平组织)+固接组织(短浮组织)固接组织:平纹、1/2斜纹、2/1斜纹、2/2斜纹等三、凸条外观形成的原因重平组织的较长浮长由于张力作用,使其所跨越的纱线相互靠拢,固接组织便拱起而形成凸条外观。
四、种类1、纵凸条:纬重平+固接组织(应用较广)2、横凸条:经重平+固接组织五、组织图绘制[重点、难点]1、重平组织(基础组织)和固接组织的选择:应使重平组织的浮长=固接组织循环数的倍数重平组织的浮长决定凸条的宽度和隆起程度。
F≥4。
(1)F过小,则条纹细、不明显。
(2)F过小,则织物过于松散。
常用的重平组织:4/4重平、6/6重平、8/8重平、6/6斜纹等。
2、确定固接组与基础组织的排列比:常用1:1、2:2。
排列比太大,容易暴露背面浮长。
3、Rj、Rw计算:(1)纵凸条:Rj= Rj重平 Rw=2 Rw固(2)横凸条:Rj= 2 Rj固 Rw= Rw重平[例]以6/6纬重平为基础,2/1↖斜纹为固接组织,排列比为1:1,作出纵凸条组织图。
[拓展]以平纹为固接组织的凸条可看成是3/1凸条或3/1灯芯绒。
[例]以8/8经重平为基础,平纹为固接组织,排列比为1;1,作出横凸条组织图。
六、增加凸条隆起的方法1、在凸条的分界处引入几根平纹组织的纱线。
2、在凸条中间引入几根较粗原料的芯线。
纵凸条:Rj= Rj重平+平纹线+芯线 Rw=2 Rw固[例]以以6/6经重平为基础,2/1↖斜纹为固接组织,在凸条的分界处引入几根平纹组织的纱线,在凸条中间引入几根较粗原料的芯线。
排列比为1;1,作出纵凸条组织图。
解:Rj= Rj重平+平纹线+芯线=20 Rw=2 Rw固=6[注意事项]1、在组织图上标明凸条、芯线和平纹线所在位置。
2、背面有纬浮长的地方,芯线需提升,以不与纬纱交织。
3、芯线可用较粗、较差原料,并另卷一织轴。
七、上机1、穿综:(1)纵凸条:以平纹、凸条、芯线的次序穿综。
(2)横凸条:顺穿。
2、穿筘;纵凸条:将一凸条的经纱穿入整数筘齿。
第六节平纹地小提花组织及其织物一、小提花组织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1、按品种的经、纬密度选择相映的意匠纸,以使绘制出的花纹不会失真。
2、设计并选择适当的花、地组织:小花纹组织多为单层组织,有时也为重组织。
花、地组织必须为不同的组织,并安排好花、地之间的间距。
3、使用的综片数不超过16片。
4、起花部分的组,其浮长线不宜过长。
棉、毛织物3—5个组织点;丝织物7—9个组织点。
5、织物的经、纬密度应与一般的平纹组织织物接近。
6、一个完全组织纬纱循环数一般不超过200纬,否则会因纹帘过长而造成安装和织造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