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 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案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奇妙的大自然春夏秋冬云雨雪露火山龙卷风流星日食雨过彩虹种子萌发秋天雁南飞葵花向太阳指间蜂猴小鸡孵化含羞草神秘太空夏天的雷鸟竹节虫冬天的雷鸟枯叶蝶不断变化的自然界问题:同学们,你能举出更多的自然现象吗?答:昆虫蜕皮,青蛙冬眠,,刮风下雨,冰山融化,病毒感染,,蜘蛛织网, 螳螂捕蝉等都是自然现象。

核潜艇正是运用了鱼鳔的原理,使得它才能在海洋中升降自如的。

科学的定义1、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2、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

你能对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吗?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和他的蒸汽机探究实验:1、把石块投入水中将会怎样?2、泡沫或软木塞投入水中又是如何呢?3、金鱼为什么会在水中上浮和下沉呢?问题:你猜测金鱼在水里上升和下沉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气球的浮沉跟气球浸在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金鱼的体内是否也有类似于气球的结构;金鱼是通过鳔来调节自身体内的气体量而改变自己在水中的位置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进行实验——获取证据——得出结论本实验中所获得的结论有什么应用呢?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1.交通工具的变化1、在气球里装20克左右的小石子;2、往里吹足气,用细线绑好;3、放入装有水的缸中,观察气球浮沉状态,并记下;A.把里面的气放出一些,然后再观察,并作好记录;B.重复步骤4,观察气球在水缸里的位置变化情况;C.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结论或感想?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5.仿生6.基因技术结合上面的讲述你能谈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哪些方面的意义?(1)家用电器的出现为人类生活提供方便(2)通讯、交通的变化(3)登月、探索火星等宇宙空间;探索地球的形成及内部结构等(4)给农业、工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5)为人类的健康提供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1、污染问题:2、能源和资源等问题:3、道德等问题:有科学家提出要进行克隆人!你怎么看?各国加大军事力量研制武器侵略别国小结: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6)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6)
课题引入:
科学入门
提问:什么是科学?科学与和技术的区别?(讨论)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是对各种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又将怎样变化的回答,而技术是“做什么”“怎么做”的操作体系,前者产生了科学家,后者培养了发明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又叫科学技术,包括科学和技术。
提问:那么科学是不是都是很深奥的学问,我们的同学无法研究呢?
课堂练习:
1、在三只相同的啤酒瓶里分别加有什么不同。
2、有人说:“掌握了科学技术,我们就能任意改造自然。”你学了这一节,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作业布置:
1、新课程自主学习资源P2-3
2、问题探究
王全很喜欢养金鱼,一天早晨起来,他发现鱼缸里的一条小金鱼不
见了,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课时补充:
1、教材结构。
2、常见问题解答。
3、背景资料。
4、视音频图象。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课题
科学在我们身边
日期
9月日




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
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收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课件,并对实验做相应的改进,比如在气球口插入一根带塞子的细塑料管(用3cm长的吸管)便于放气。。
课时
二课时
1、科学在我们身边2、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学案1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学案1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学案1内容:1.1科学并不神秘课型:新授讲学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

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前准备】1、科学要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

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1)观察课本图1-1,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图2:;图3:;图4:。

(2)认真观察1-1图片,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课本图1-2,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3、现在你认为科学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科学要研究 ,并寻找它们、的原因和规律。

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A.风是怎样形成的?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C.为什么会打雷?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F.水为什么会结冰?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二、怎样进行科学研究?1、你看过金鱼吗?金鱼为什么能自如地在水里上升或下沉呢?我的猜想是。

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标准版,可打印(1)

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标准版,可打印(1)

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涉及第一章“走进科学”的1.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具体内容包括科学的概念、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有积极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出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2. 新课:讲解科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科学的基本概念2.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3.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科学书籍,参加科学竞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1.1科学在我们身边说课稿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1.1科学在我们身边说课稿

第一节科学初一上浙教版1【差不多知识】一、科学在我们周围(1)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

(2)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千变万化,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更是千姿百态(3)科学要研究什么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查找他们产生、进展的缘故和规律。

(4)如何学习科学只要留心观看,人探究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能够进入科学的世界。

例如: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觉,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觉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二:活动探究“金鱼沉浮的缘故”:与鳍和鳔的大小有关系提出问题——进行活动——分析总结摸索:金鱼什么缘故能自如地在水里上升和下沉呢?金鱼之因此能倾筐倒箧自如地在水里上升和下沉,是因为金鱼的体内有一个充满气体的鳔,鱼鳔的作用是通过贮存气体的多少,使金鱼上升或下沉,当鱼要上升是地,鱼鳔内的气体增多,体积增大,当鱼要下沉时,鱼鳔内的气体减少,体积减少。

教材第4页活动解答:(1)气球浮在水面上(2)随着气体的放出,气球逐步下沉,最后沉入水底。

三: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科学技术的进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爱护环境的能力逐步提高。

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服。

例如:(1)飞机大大缩减货运和客运的时刻(2)移动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3)洗衣机能帮我们轻松地洗涤大量的衣服(4)吸尘器能关心我们排除灰尘(5)微波炉能烘烤、加热各种食物(6)航天器把人类带进太空,使人们发觉宇宙的隐秘(二)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阻碍,如废气和噪声。

因此,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今后的进展都至关重要。

我们要多观看、多实验、多摸索,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制造更美好的生活。

(三)科学的进展是无穷尽的【典型例题】例1.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A、麦哲伦航海探险,发觉地球是圆的B、苹果落到牛顿头上,发觉万有引力C、瓦特观看水的沸腾,发明蒸汽机D、李明到杭州旅行,发觉西湖十大美景例2、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举荐同学们在课余阅读。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一门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和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对奇妙的自然现象分析和几个身边的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

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你能说说你认为最有趣的现象吗?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火山为什幺会喷发?雨后为什幺会出现彩虹?含羞草为什幺会害羞?蚂蚁为什幺要搬家?蜘蛛为什幺要织网?鱼为什幺会上浮下沉等一系列问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了这幺多问题,有的是我们亲眼看到或经历过,或通过电视等途径了解到的科学知识。

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

能产。

中学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节 科学上册在我们身边)教案 浙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节 科学上册在我们身边)教案 浙教版 教案

某某省某某县杨汛桥镇中学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节科学上册在我们身边》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会沉浮的气球”、“喷泉”实验、在水槽里游动的金鱼、活鲫鱼、课件知识要点1、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着手。

2、科学知识是十分有趣和有用的。

3、积极主动地观察、认真仔细地思考是学好科学的基本方法。

巩固练习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__________,并寻找___________。

每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__________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__________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气机。

2、同学们只要留心__________,从__________身边的问题入手,我们都可以走进科学的世界,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夏天,当你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冰冻的可乐,放置在桌面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4、分别取一XA4纸和三XA4纸,紧紧的捏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纸团,同时使它们从同一高度下落,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你看到它们会同时落地吗?(2)如果把一XA4纸捏成纸团,另一XA4纸X开,再做上述实验,它们会同时落地吗?(3)比较以上两种情况,你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吗?5、动手做做以下两个有趣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1)用双手分别捏着两X大小相同的纸X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X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2)取一只电吹风机,接上电源并设置为冷风档,然后合上开关,让吹风机向上吹冷风,将一个乒乓球放在吹风口的上方,放手后,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在我们身边》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在我们身边》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在我们身边》word教案——开启知识的门户活动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注意力在我们学习中的重要性;2.启发学生运用注意力的知识来指导学习;3.启发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来提高注意力;活动重点:1、认识注意力在我们学习中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运用注意力的知识来指导学习。

活动过程:热身活动:seven up活动程序:1、从1数到100;2、使用横排轮番的方式,每一位同学轮到时坐着说出自己轮到的数字,但在轮到数目字有7(7,17,27……),该位同学必须站起来,且不可说出此数目字;3、一旦出错,由出错的同学从1重新开始数。

热身游戏活动目的仅仅让学生放松。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上的是心理课,心理学上有专门多知识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有专门多的益处,今天要给大伙儿介绍的被称为是“开启知识的门户”,能猜猜看它是哪个吗?(事先在黑板上写好:注意力、经历力、观看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几位学生说,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那我们全班来做个调查选择注意力请举手,数字写在注意力下面;选择经历力的请举手,数字写在经历力下面……一一记录,推测选择注意力的人最少。

出示答案,看来真理是把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没有注意力的参与,能经历吗?能观看吗?……都不能,因此说注意力是开启知识的门户。

畅想:假如一个人没有了注意力,他的生活会如何样?(揭示注意力的重要性)二、注意力大考查你的注意力如何呢?能经得住老师那个地点的三关吗?1、第一关预备好了吗?第一关考查开始:30秒计时(出示6组数字和图形的混合体)终止后赶忙出示:刚才你看到了哪几个数字?接着出示: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图形?学生答第二问可能会有难度,问学生没记住的缘故。

没想到老师会这么问,是吗?那个地点面涉及了注意力的选择性问题,我们大部分同学选择注意数字,而忽略了对图形的注意。

有个闻名的心算家就曾经被人注意力那个特点给忽悠了,想明白是如何回事吗?阿伯特卡米洛先生是一位闻名的心算家,不管别人给他出一个多么复杂的难题,他都能赶忙得出正确的答案。

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完整版

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完整版

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材,内容包括第一章“走进科学”的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和第2节“科学探究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科学的概念、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科学的概念、科学探究的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科学探究记录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介绍科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2)讲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3)介绍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概念2. 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3.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的概念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 答案:(1)科学是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等领域进行系统研究,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在我们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改善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素质等。

(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科学的概念和探究方法。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2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2 浙教版

第1章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

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教学难点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预习内容自己提出一个对大自然感兴趣的问题,并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

学法、教法自主探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

图片展示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奇妙的大自然:(1)南飞的大雁(2)苹果下落(3)蝙蝠(4)恐龙让我们来欣赏一个小片段《昆虫大力士粪甲虫》,在观看是注意,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讨论、提问:为什么能推动比自己体重大10倍的粪便?为什么要把粪便做成球状?为什么倒立推动?你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吗?1、仔细观察不断变化的自然界:(1)种子发芽了(2)雨后出现了彩虹(3)筷子在水中“弯折”了教学札记(4)晴朗的夜空会出现流星3、看了这么多的自然现象,你们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你们有没有产生想提问题的冲动呢?比如说: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夏天雨后为什么能出现彩虹?蚂蚁为什么要搬家?蜘蛛为什么要织网?等等问题4、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的学问。

如果你在研究你感兴趣的自然现象,那你就是一个小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7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7 浙教版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3、知道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需要合作和交流,需要意志、毅力和正确
的科学态度。

4、知道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体验学习科学的过程
5、知道科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重点: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2、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教具:
三、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1.1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1.1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1姓名:组名:【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

2.过程与方法:明白通过探究和实验能够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说明.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阻碍,明白科学技术的进展必须爱护环境,和谐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现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

难点:明白得科学是不断进展的,科学的进展必须爱护环境。

【自主学习】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查找它们产生、进展的和。

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觉。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觉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活动与探究]一、科学在我们周围1.丰富多彩自然现象摸索和讨论你能说说你明白的大自然奇异现象吗?小结认真观看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除了书本上的例子以外,我们熟知的还有许多许多。

如①②说一说,你还能说出几个大自然的奇异现象?2.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要研究,并查找它们、的缘故和规律。

3.科学的本质通过长期的科学探究,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问题差不多找到了答案,对许多大自然隐秘有了合理的说明。

然而科学的进展是的。

人们会不断地发觉和提出,如手足口病的显现、如何预防等,这都需要人们去、。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正面:负面:三、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科学技术给世界带来了专门大的变化,我们应该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

对我们今后的进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谐的关系,为人类制造更美好的生活。

课堂小结1.大自然有许多隐秘,大自然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和运动。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观看、实验和摸索。

3.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利用和爱护环境的能力,掀开了专门多自然隐秘,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阻碍,如环境污染。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13节)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第2节:观察与实验第3节:科学探究方法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47节)第4节:生物与非生物第5节:生态系统第6节: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第7节:人与生物圈3. 第三章:人类的探索(第810节)第8节:从自然世界到科学技术第9节:科学技术的进步第10节:探索未知世界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了解生物的适应与进化;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关爱地球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实验报告单、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学习新课: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指导解题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浙教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内容:以章节为单位,列出重点、难点,配以图表、关键词等。

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在我们身边》word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在我们身边》word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在我们身边》word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科学执笔:内容:1.1科学并不奇异课型:新授讲学时刻:【学习目标】1、明白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明白通过探究和实验能够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说明。

2、明白得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制造过程,科学是不断进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阻碍,明白科学技术的进展必须爱护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1、通过“观看”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爱好。

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看”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看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周围,同时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那个地点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课前预备】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查找它们产生、进展的和。

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觉。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觉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一、1、观看活动一(奇异的现象):(1)观看课本图1-1,描述观看到的自然现象。

图1:;图2:;图3:;图4:。

(2)认真观看1-1图片,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方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爱好的奇异现象,跟大伙儿分享。

2、观看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看课本图1-2,它们各显现了哪些变化?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异的变化吗?3、现在你认为科学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科学要研究,并查找它们、的缘故和规律。

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A.风是如何样形成的?B.政府是如何治理流淌人口的?C.什么缘故会打雷?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F.水什么缘故会结冰?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如何样形成的?二、如何样进行科学研究?1、你看过金鱼吗?金鱼什么缘故能自如地在水里上升或下沉呢?我的猜想是。

科学浙教初一上1.1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1

科学浙教初一上1.1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1

1.1科学浙教初一上1.1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明白科学是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明白通过探究和实验能够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进展的。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妨碍,明白科学技术的进展必须保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2、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器材预备
装有小铁球的气球、扎口线、1000mL大烧杯、水
【四】教学过程
【五】课堂小结
本课时学习了科学就在我们周围,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1.大自然有许许多多奥秘,大自然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和运动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观看、实验和思考
3.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人么带来了负面妨碍,因此我们要多观看、多实
验、多思考,运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
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各门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

尽管小学阶段差不多初步接触过科学,但那只是常识类的,还处于朦胧阶段,因此,上好这堂课显得格外重要,要紧向学习解释科学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方向。

这堂课我特别强调科学的探究模式和演示实验来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新知识,也从中了解学习科学的方法。

整个过程差不多上还能够,然而前面部分讲的过于详细,导致后面的内容讲得有点匆忙。

课堂气氛特别好,但有个别学生显得过于活跃而妨碍课堂纪律。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学案1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学案1 浙教版

第一单元科学入门课题1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 知识题练知识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例 1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工作,和我们无关B.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可望而不可及C.科学研究是很复杂的工作,我们没有办法完成D.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世界进行科学研究思路导引:总体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研究并不神秘,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观察和思考。

解析:科学研究其实是一项平凡而又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对每一个人来说,只要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答案:D题练 1 发明蒸气机的科学家是()题练 2 鱼能在不同的水层中上下游动,是因为其体内又一个,它的体积变,鱼就可以上浮,若要下沉,则体积变。

知识点2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例 2 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是对人类有用的,它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B.科学对人类有用,没有任何不利之处D.我们要学好科学,为人类社会服务思路导引:从辨正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存在正反两方面因素的。

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科学带给人类的巨大推动力,也要看到科学的负面效应。

解析:科学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汽车的发明一方面带来了交通工具的重大革新,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答案:B题练3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它载着、两名宇航员,进行了时间长达119小时的太空飞行。

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如果在飞船外作业,他们之间就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

你认为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是()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 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C. 太空中噪声太大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输题练 4 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来带来的负面影响。

方法题练题型1 考查对科学史的了解程度例 3 发动天文学领域革命,创立“日心说”理论的科学家是( )A.拖勒密B.哥白尼C.哈勃思路导引:明确各位科学家在科学史上的成果。

七年级科学上册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B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B 浙教版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B一、教学内容分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关注科学的态度。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科技的进步;强化"我也能做科学"的意识,增强学科学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对自然现象观察、提出问题,知道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其本质。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经过小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迈进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又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它们正处于人的一生第二次生理增长高峰,也是学习和增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热情活泼,朝气蓬勃,对不少自然现象的好奇正在转化为对科学的向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多媒体运用,探究实验和小组合作综合体验,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同时简单地介绍了科学和科学家的工作,让学生对科学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并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

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

六、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科学在我们身边--浙教版

科学在我们身边--浙教版

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天平:测量质量的
温度计:测量温度的
停表:测量时间的
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的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
电流表:测量电流的
电压表:测量电压的
酒精灯:加热的 漏斗:转移液体的 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的
试管架、烧杯、 试管夹、
试管:盛少量液体或固体的
长度的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练习)
温度计的使用:
质量的主单位: --千克(kg) 常用的单位:克、毫克、公斤、斤、吨等 单位的换算和对物体质量的估计(练习)
天平的使用:
时间的主单位 --秒(s) 常用的单位:分、小时、天等 注意单位的换算 测量的工具:停表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和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评价和交流
A. 左边的平衡螺母向里调 B. 右边的平衡螺母向里调 C. 适当移动游码 D. 天平高低调整一下
砝码盒等。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仰视 或俯视对所测体积有何影响?
• 用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 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则视线比正常 的平视的读数偏小,即所测液体体积比真 实值偏小。相反如果俯视,所测液体体积 则比真实值要偏大。
练习:托盘天平平时指针偏向左边, 此时的操作应是A( )
科学在我身边
实验和观察
长测量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想象的学问。
学习《科学》的基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1、夏天,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观察一段时间。 ①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②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教学重点]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式、探究式。

[课前准备]淘米汤、碘酒、白纸、气球、小石块、沙、大烧杯、玻璃棒、筷子、CAI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主导)学生活动(主体)引入1、小调查:有经历过外出旅游的同学的人数。

请其中几位同学讲述看到的难忘的景象。

2、过度:我们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其中有无数奇妙的景象。

(出示CAI课件:奇妙的自然现象)3、问:你们见过吗?知道他们是什么吗?4、过度: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还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而且有用的学科。

感受丰富多彩大自然,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举手讲述、补充,教师给予恰当评判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出示CAI课件:不断变化的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种子长成了幼苗鸡蛋会孵出小鸡大雁迁徙实验:直筷子插入水中要想知道筷子为什么“断了”你必须要学懂有关科学知识(造成悬念)感受可变的大自然,知道各种事物都在变化(即在运动)雨后出现了彩虹晴朗的夜空会出现流星2、过度并提出讨论的问题:大自然除了这些还有许多自然现象,谁能说说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讨论: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昆虫蜕皮青蛀冬眠自由发言火山地震刮风下雨日出日落……3、刚才大家见到这么多的自然现象,你们是否有一种提问的冲动呢?譬如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猜测解释)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随意发挥,教师恰当引导、鼓励)4、小结归纳: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想知道“为什么”的问题。

学习了《科学》这门课程,你们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能产生这些问题,说明你们有智慧,具备科学研究的动力。

事实上,人类就是在不断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的规律。

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阅书理解P35、引申: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呢?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苹果落地)瓦特发明蒸汽机(烧开水)归纳:很多科学发现是由一个个小小疑问引发的,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让学生来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苹果落地)、瓦特发明蒸汽机(烧开水)二、从科学家探究的故事过渡到日常生活中的探究1、出示CAI课件:金鱼在金鱼缸内上下游动让学生观察金鱼游动并描述现象,然后提问。

2、确定探究问题: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上浮或下沉?3、建立假设4、演示实验①把软木塞浸没在水中后放手,观察现象②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放手,观察结果联想解释金鱼为什么能自由上、下运动?观察金鱼游动情况,提问:①鱼怎么生活在水中闷不死?②鱼怎么繁殖?③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上下游④……学生讨周围论后,做出多种猜想并全班交流。

看见软木塞上浮看见小石块下沉自由发言: G>F浮→下沉G<F浮→上浮演示实验①在气球里装20克细砂,用海棉将吸管塞住,然后将吸管插入气球口,并用橡皮筋扎紧,最后吹足气,并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气球在水中的浮沉过程。

②放掉一些气5、再次联想解释鱼上下动原因?(观察鱼的内部结构:关注鱼鳔)(培养学生联想,发言能力)看到现象:上浮看到现象:气球慢慢下沉发言(猜想):鱼内有气球(鳔)充气,放气改变鱼上下运动。

(教师恰当的引导、评价)小结:研究问题的思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搜集证据设计实验——作出解释课外作业:课后练习,明天汇报记录作业三、科技改变世界过渡陈述:经过长期的科学探索,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是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正是这些无尽的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去创新,推动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问题:讨论科技带给我们什么?出示CAI课件: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利方面: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弊方面: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感受事物变化的相对性)总结:要想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我们必须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索的本领。

我们要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四、怎样学习科学强调: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学生谈谈如何做到这三点[板书设计]§1.1 科学在我们身边各种自然现象科学探究科学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科学科技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科学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资料]1、不明飞行物(UFO):是宇宙中的一种神秘现象,是出现在天空或地面附近会移动的光或物体;有各种形态,如碟子、雪茄,呈球形、环形或椭圆形等。

据统计被目击到的UFO的形态有100多种。

目前世界各地对UFO的描述有:快速地移动或盘旋,移动时悄然无声、飘忽不定或轰鸣异常。

2、壮观的火山岛: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结果,由于地壳以下的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熔化成岩浆,由于地层的强大压力,岩浆便随着裂缝喷出地面。

如我国的澎湖列岛,世界著名的夏威夷火山公园等。

3、珍贵的间蜂猴: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于哺乳纲灵长目懒猴科,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体重250~350克,个体小,俗称“小懒猴”。

4、美丽的含羞草:含羞草又称“知羞草”“怕痒草”和“惧内草”。

含羞草被摸后,先是小羽片一片片闭合起来,四根羽柚接着也合拢了,然后整个叶柄都下垂。

含羞草常见于路边、空地等开阔场所,全株皆可入药。

它的特殊在于它奇异的植物运动现象。

5、雨后出现彩虹:阳光是由7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就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解成7种色光,形成彩虹。

由于夏天常常下雷雨或阵雨,这些雨的范围不大。

往往是这边天空在下雨,那边天空仍闪耀着强烈的阳光。

雨过以后,天空中还悬着许多小水滴。

而冬天天气一般较冷,空气干燥,下雨机会少,阵雨就更少,多数是降雪,而降雪是不会形成虹的,所以冬天很少出现彩虹。

[板书设计]§1.1 科学在我们身边一、科学在我们身边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相应答案科学始于小小疑问细心观察,动手探究二、科技改变了世界利:弊:二、探究学习1、科学在我们身边出示CAI课件: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陈述并提问: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这其中就包含了很多的科学道理,你们知道这些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吗?又将怎样变化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随意发挥,教师恰当引导、鼓励)过度并提出讨论的问题:大自然除了这些还有许多自然现象,谁能说说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如果能解释一下更好。

出示CAI课件,四人小组讨论: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全班交流:如昆虫蜕皮、青蛙冬眠、刮风下雨、潮起潮落、温室效应、热岛效应、酸雨--- 教师给予恰当评判和鼓励。

总结陈述:人类在不断寻找解释自然现象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规律,其实科学就是研究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板书:科学就是研究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提问:很多科学发现是由一个个小小疑问引发的,你们知道的关于这方面的故事有哪些呢?学生举手回答: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了浮力---陈述小结: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过度陈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个大家熟悉的现象,体验一下科学发现的过程。

出示CAI课件:讨论2“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呢?”提问:同学们养过金鱼吗?你知道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吗?四人小组讨论后,做出多种猜想并全班交流。

陈述:科学的发现首先需要作出大胆的猜想,下面我们就一XX同学的猜想来设计一个模拟金鱼上升和下沉的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然后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演示实验。

实验:在气球里装20克细砂,用海棉将吸管塞住,然后将吸管插入气球口,并用橡皮筋扎紧,最后吹足气,并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气球在水中的浮沉过程。

学生观察并陈述现象。

(关注气球浮沉与其体积大小的关系)观察鱼的内部结构:关注鱼鳔。

陈述并提问:鱼鳔象一个气球,可以充气,也可以放气,现在谁能解释金鱼上升和下沉的原因呢?学生举手回答。

过度陈述: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

兴趣小实验:在500ml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冷水,在一只小药瓶中盛满60℃的热水,在热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用塑料纸密封瓶口,再在瓶口系一根细线。

拉者细线将小药瓶放入冷水中,立即用探针戳破瓶口的塑料纸,拿掉探针,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先让学生讨论、发言,再实验。

(该实验定位为兴趣小实验,原因不必解释)总结陈述:经过长期的科学探索,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是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正是这些无尽的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去创新,推动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2、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陈述并提问:我们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

你的亲身体验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出示CAI课件: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学生观察,体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认识利用保护环境等方面所带来的好处。

陈述: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造成负面影响。

请大家谈谈。

学生发言:如环境污染---,教师补充。

小结陈述:要想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我们必须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索的本领。

生活中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这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学生谈谈如何做到这三点。

我们要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课堂小结]1、谈谈本节课在知识方面的收获。

2、用比较法寻找自己在方法和态度方面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