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3版(释义归纳)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目录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四、临床医学教育五、科研及其成果第二章改进医院服务管理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七、加强投诉管理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三、医疗技术管理四、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五、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六、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八、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九、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一、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二、传染病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三、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五、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六、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七、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八、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一、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二、临床营养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三、医用氧舱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四、放射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五、其他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六、病历(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一、整体护理与护理管理组织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临床护理管理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第六章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四、人力资源管理五、应急管理六、信息与图书管理七、财务与价格管理八、医德医风管理九、后勤保障管理十、医学装备管理十一、院务公开管理十二、社会评价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指标(试行)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三级医院分等标准本标准是三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2013三甲医院评审标准

PACS至少具备3年在线查询,3年以上离线查询
调阅PACS图像
2
各类影像检查统一编码,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
现场检查
2
信息化资料完整;诊断报告修改设置权限,报告修改后可查阅原报告信息
实地查看,随机调阅图像,不能查看扣2分,
未设置权限扣1分
2
医技科室实验室项目完全达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查PACS
无预案扣5分。
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2分。
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有演练,急救药品器材具有可及性和质量保证2分。
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过程有记录和讨论2分。
2
建立网络信息故障应急预案
现场考核相关人员知晓情况
3
CT室、X线造影室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用品
实地查看,包括:氧气、吸引器、简易呼吸气囊、注射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硷、多巴胺、非那根、阿托品等。急救药品和急救用品不完整扣1-3分,有过期药品扣3分
五、设备管理与信息化管理
(20分)
6
建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1.有专职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2分。
2.每件设备的定期校正和维护均落实到人2分。
3.设备运行完好率≥95% 2分。
6
科室信息化建设:
建立RIS、PACS
实地查看,有全院PACS 6分;仅有放射科PACS 4分;部分PACS 2分。仅有RIS 1分。
评审项目
应得分
评审内容
评审方法
扣分
得分
扣分理由
六、医疗安全与病人隐私保护
(30分)
5
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
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5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解读(word完整版)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解读目录1 背景 (2)历史过程 (2)第一轮医院评级 (2)第二轮医院评级 (3)涉及对象 (4)卫生主管部门 (4)医疗机构 (4)评审流程 (5)2 解读 (5)《细则》主要内容 (5)与信息化有关的内容解读 (7)坚持医院公益性 (7)医院服务 (7)患者安全 (8)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8)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9)医院管理 (9)评分办法 (10)3 总结 (11)《细则》的主要关注点 (11)《细则》要求医院建设的信息系统 (13)《细则》反映出的信息化几大热点 (14)抗菌药物管理系统 (14)临床路径管理系统 (14)其他系统 (14)附录1:与信息系统直接相关的指标 (15)附录2:与信息系统间接相关的指标 (19)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得出统计数据的指标 (19)利用信息化可以辅助医院提高通过概率的指标 (23)解读目的:针对卫生部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下简称《细则》)做简要解读,目的是为《细则》相关知识内容做一个普及,让相关人员对三级医院的评审背景、对象、方式、主要内容、重要关注点有所了解,并清楚在《细则》中与医院信息化有关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阅读对象:市场销售人员、售前人员1背景1.1历史过程1.1.1第一轮医院评级1989年8月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医院评审基本标准》;1989年11月29 日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
至此,我国医院分级管理与医院评审工作正式启动。
第一轮医院评审共评审出万余所医院(含乡镇卫生院),其中三级医院500余所,三级甲等医院占67%;二级医院3,000余所,二级甲等医院占57%;一级医院(含乡镇卫生院)13,000余所,一级甲等医院占55%。
第一轮评审虽然完成了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框架和布局,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评审把医院规模、医疗设备扩张作为追求的硬标准,致使医院盲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评审标准、评审方法执行上缺乏规范化培训,其主观性和随意性使评审结果缺乏公平性;将评审作为一场晋级运动,对评审所发现的问题,缺乏追踪及持续有效监管;未能实现既定医院监管计划(周期性复审等)。
综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含释义)2011版第四章

各相关委员会工作。
2.各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能履行
职责,确保发挥委员会功能。
【A】符合“B”,并
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统领
下,各相关委员会运行良好,在质量与
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中发挥作用。
13
【释义参考】 伦理委员会:1、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活动的机构,设立机构伦理委员会。主要承担伦理审查任务,对本 机构或所属机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项目进行伦理审查和监督。2、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委员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从生物医学领域和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中推举产生,人数不得少于 5 人,并且 应当有不同性别的委员。少数民族地区应考虑少数民族委员。任期 5 年,可以连任。[原卫生部《 关于印发<涉及人的生物医 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的通知》(卫科教发〔2007〕17 号)] 有人体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医疗机构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应当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91 号)、 《关于印发 2 012 年全省人体器官移植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卫法监字〔2012〕6 号)附件有资质医院医院名单]
4.1.2 有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体系,包括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 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 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 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 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11
4.1. 【C】
质
2.1
1.院长作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第 控科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3版(释义归纳)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释义总结三级医院设置标准:依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4颁布。
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卫生技术人员指卫生事业机构支付工资的全部职工中现任职务为卫生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护师、中药师、西药师、检验师、其他技师、中医士、西医士、护士、助产士、中药剂士、西药剂士、检验士、其他技士、护理员、中药剂员、西药剂员、检验员和其他初级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四类:1.医疗、预防、保健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2.中药、西药人员: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3.护理人员: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开放床位:指医院目前实际开放的床位。
病房护士:指普通病房护士总数,不包括重症监护、手术室、门诊等。
在岗护士:全院在护理岗位的护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信息系统维护,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医院水电气管道维修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区域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急诊科独立设置:依据:《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号。
重症医学科:依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力医政发[2009]23号重症医学床位:是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的规定,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提供及时、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的床位。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解读戴晓娜医学

有机制且能有 效执行
PDCA
PDC
PD
精品课件
仅有制度或规 章或流程,未
执行
仅P或全无 3
检查方法
• 追踪检查法 • 文档审查 • 人员访谈 • 暗访
精品课件
4
追踪实例——急性心肌梗死
访查方法
病历查阅 病人访谈 人员访谈 现场查看
急诊
重点
病人评估(优先级) 与其它部门(ICU)沟通 医护人员训练及资格 急救药品及设备配置
精品课件
16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4.2.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并组织实施
– 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 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
– 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 措施
精品课件
17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4.2.2.2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 核心制度
质量改进)项目
– FOCUS-PDCA – 品管圈
精品课件
12
质量管理七工具
精品课件
13
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与工具
精品课件
14
五、标准要点解读
精品课件
15
一、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
• 4.1.1有医院、科室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院长为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 制定医院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方案,定 期专题研究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 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履 行科室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职责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医疗质量管理要点解读
精品课件
1
一、标准分布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精品课件
2
二、评估方法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word版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为增强评审标准的操作性,指导医院加强日常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依据,制定本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适用于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置 7 章 73 节 378 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 67 节 342 条 636 款标准,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 48 项。
第七章共 6 节 36 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三级综合医院。
(二)核心条款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项目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表 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三、评审表述方式(一)评审采用 A、B、C、D、E 五档表述方式。
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一)评审采用 A、B、C、D、E 五档表述方式。
A-优秀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2条636款标准,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 48 项。
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标准 适用于所有三级综合医院。
(二)核心条款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项目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为增强评审标准的操作性,指导医院加强日常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依据,制定本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适用于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置 7 章 73 节 378 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编号 条目 评审要点
护士人数与床位比不低于0.6:1 主管护师以上或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 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护理负责人(C)
新生儿室医护人 员配备符合要求, 4.5.8.2 人员梯队结构合 人员梯队结构合理(B) 理 有人员应急调配机制,满足临床应急 需求(A)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严格执行查对制 3.1.2 度,正确识别患 者身份★
考核、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
第三章 患者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编号 条目 评审要点
完善关键流程 (急诊、病房、 手术室、ICU、产 有制度、有流程——C 3.1.3 房、新生儿室) 有交接登记——B 的患者识别措施, 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A 健全转科交接登 记制度
第三章 患者安全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编号 条目 评审要点
C——有制度、流程、教育和培训 有途径便于医务人员上报 每百张床位年报告≥10件 医务人员知晓率100% 主动上报医疗 B——每百张床位年报告≥15件 3.9.1.1 安全不良事件 全院员工知晓率100% 制度和流程★ 有分析、采取防范措施落实 A——建立院内网络直报系统和数据库 每百张床位年报告≥20件 持续改进,降低漏报率
第三章 患者安全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
编号 条目 评审要点 有制度,评估,根据病情变化、 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 记录;主动告知风险,有记录— —C 高危患者评估率≥90%——B 高危患者评估率100%——A
3.7.1
跌倒、坠 床评估
第三章 患者安全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
5.3.4.2
危重患者护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3版(释义归纳)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释义总结三级医院设置标准:依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4颁布。
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卫生技术人员指卫生事业机构支付工资的全部职工中现任职务为卫生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护师、中药师、西药师、检验师、其他技师、中医士、西医士、护士、助产士、中药剂士、西药剂士、检验士、其他技士、护理员、中药剂员、西药剂员、检验员和其他初级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四类:1.医疗、预防、保健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2.中药、西药人员: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3.护理人员: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开放床位:指医院目前实际开放的床位。
病房护士:指普通病房护士总数,不包括重症监护、手术室、门诊等。
在岗护士:全院在护理岗位的护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信息系统维护,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医院水电气管道维修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区域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围,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急诊科独立设置:依据:《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号。
重症医学科:依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力医政发[2009]23号重症医学床位:是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的规定,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提供及时、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的床位。
2013新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全)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 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 码 12为.急前性列阑腺尾增炎生伴主弥要漫诊性断腹IC膜D炎10及: N脓4肿0编的码所为有前非列产腺妇增/非生新的生所儿有出非院产患妇者/非新生 儿 13出.院肾患衰者竭 主要诊断ICD10: N17-N1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 院 14患.者败血症(成人) 主要诊断ICD10: A40-A41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 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5.高血压病(成人) 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 非 期 16产肾.妇疾急病/性非且胰新有腺生血炎儿液出主透院要析患诊准者断备,IC(排D透1除0析:编K通码8路5为编手心码术脏为)手急操术性作/操胰的作腺患的炎者患的者所及有诊非断产为妇Ⅰ/非~新Ⅳ生 儿出院患者
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066,36. 081.,颅3、6.脑0手2或术36手.术05/,操3作6.IC0D69,-C36M.-30编7的码出为院01患.者02-06,02.0、02.1-的颅、 脑 9.手子术宫的切出除院术患者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68.4-68.7子宫切除术的所有 女 10性.出剖院宫患产者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74.0,74.1,74.2,74.4, 74.99确定为剖宫产的出院患者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详细)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7-2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7-2-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 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 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 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 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 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 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1-5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7-1-6资产运营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7-1-7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5.高血压病(成人) 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 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 16.急性胰腺炎 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 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院患者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主要诊断ICD10: Z51.201、Z51.103编码出院患者 7-2-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髋、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三级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等多项重要职责。
为了确保三级综合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一定标准,评审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介绍三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
一、医疗质量1. 专科设置:三级综合医院应设有多个临床科室,涵盖各个医疗专科领域,保证能够满足患者的不同医疗需求。
2. 设备设施:医院应具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保障医疗诊疗的精确性和及时性。
3. 医疗技术:医院应有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医护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
4. 医疗安全: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二、管理水平1. 组织架构: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院管理运转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2. 人力资源:医院应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和管理团队,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保障医院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职业发展。
3. 资源配置:医院应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医院的运转和发展。
4. 信息化建设: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电子病历、医疗信息平台等,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医院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三、科研能力1. 科研机构:医院应设立科研机构或科研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医学攻关,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2. 科研项目:医院应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开展前沿科研工作,促进医院在学术领域的地位和声誉。
3. 科研成果转化:医院应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就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医院在评审时能够按照以上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和管理提升,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检验部分课件

4.16.1.1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 能提供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实施“危急 值报告”制度。
4.16.1.1.1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
• 【C】 • 1.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院
作相关记录。 • 【A】符合“B”,并 • 有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有根据职业暴露
的案例分析改进职业暴露管理。
4.16.2.6实验室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 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 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 【C】 • 1.制订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实施。 • 2.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 3.有标本溢洒处理流程。 • 4.相关人员掌握消毒办法与消毒用品的使
• 【B】符合“C”,并
• 1.定期检查各种电器,电路是否存在安全隐 患。
• 2.对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 【A】符合“B”,并
• 有关人员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进 行消防演习并持续改进。
4.16.2.5实验室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 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
• 【C】 • 1.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 2.相关人员知晓职业暴露的应急措施与处置流程。 • 【B】符合“C”,并 •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及演练,并
• 【B】符合“C”,并
• 1.检验项目满足危急情况下诊疗需求,开展 必须的常规检查。
• 2.急诊检验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 【A】符合“B”,并
• 1.开展急诊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功能、D二聚体和C 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 年版)释义总结三级医院设置标准:依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原卫生部2004 颁布。
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卫生技术人员指卫生事业机构支付工资的全部职工中现任职务为卫生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护师、中药师、西药师、检验师、其他技师、中医士、西医士、护士、助产士、中药剂士、西药剂士、检验士、其他技士、护理员、中药剂员、西药剂员、检验员和其他初级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四类:1. 医疗、预防、保健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2. 中药、西药人员: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3. 护理人员: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4.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开放床位:指医院目前实际开放的床位。
病房护士:指普通病房护士总数,不包括重症监护、手术室、门诊等。
在岗护士:全院在护理岗位的护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信息系统维护,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医院水电气管道维修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区域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急诊科独立设置:依据:《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 号。
重症医学科:依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力医政发[2009]23 号重症医学床位:是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的规定,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提供及时、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的床位。
医院总床位:是指开放床位。
重症收治标准: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十六条重症医学科一收治标准,第十七条转出重症医学科标准。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中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 。
正高职称:指取得卫生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职称包括主任医师、主任技师、主任药师、主任护师、教授等。
包括本院具有专业技术人员低职高聘制度、已按规定进行定期能力考核并合格、医院下达低职高聘文件及兑现待遇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公立医院改革: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 ]6 号),《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 009-2011 年的通知》(国发[2009]12 号),《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医卫管发[2010]20 号)。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参照《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卫教发(1993 ) 1 号、《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鲁卫科教国合发[2013]6 号。
【释义参考】单病种质量指标:指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依据山东省卫生厅关于颁发《全省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3 年工作方案》(鲁卫医字[2013] 92 号))、《关于在全省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的通知》(鲁卫医字[2012] 27 号)等文件的要求。
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特需医疗服务一般理解为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基本服务的前提下、在服务措施、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生活照料等方面提供的优质、便利、供患者自愿选择的医疗服务。
支援下级医院工作:依据《关于印发“千名专家援基层万名主治进乡村(社区)”活动方案的通知》鲁卫医字[2013]25 号、《关于调整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关系的通知》鲁卫医字[2013]24 号等。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传染病分诊制度。
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主要指患有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及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卫生影响的传染病,包括:结核、艾滋病,并有经济困难的人群。
医疗救助相关制度:是指根据民政、卫生、财政、社保等部门的有关规定,由民政部门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筹资建立基金,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个人负担仍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相关制度。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民发[2009] 81 号),《关于加强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衔接的指导意见》[民发[2013]132 号]健康教育:一般理解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1986年11月21日世界卫生纲织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首先提出了这一词语,是指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健康咨询:一般理解为运用营养学、医学以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遵循健康科学原则,通过健康咨询的技术与方法,为咨询者解除健康问题。
突发公共事件:一般理解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事件的构成要素:突然爆发、难以预料、必然原因、严重后果、需紧急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理解为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性。
医院应急指挥系统:一般理解为指医院层面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医院应急指挥中心,有明确的主管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并承担对突发事件中全院的统筹、协调、指挥作用。
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根据本部门职责在应急工作中承担相应的任务。
应急系统建立覆盖应急需要各个方面的应急队伍,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
灾害脆弱性分析:常用的灾害脆弱性分析方法是风险评估矩阵。
风险评估矩阵包含7 个方面,分别是发生概率(发生的可能性)、人员伤害(死亡或受伤的可能性)、财产损失(物质上损失和损坏)、运营影响(对运营、服务的干扰)、应急准备(预案制订情况)、内部响应(时间、效率、资源)、外部响应(有关机构的支持)。
一、发生概率。
在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参考已知的数据、以往的历史数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专家评价、上级应急预案的要求等。
二、人员伤害。
评价人员伤害时,要考虑可能造成的工作人员伤亡、病人与来访者的伤亡、伤者的预后、情感和心理的影响等。
三、财产损失。
估计财产损失时,要计算更新的费用、建立临时替代设施的费用、维修的费用、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等。
四、运营影响。
要关注正常工作的中断、关键物资供应的中断、外部服务的中断、职员的减员、病人到达的受阻、不能履约的情况、不能遵守规定的情况、可能的法律纠纷、公共声誉和形象的损失、医院财政负担的增加等。
五、应急准备。
要注意应急预案是否完善、是否经常开展应急演练、是否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必要的培训、应急物资的情况、应急支援的情况等。
六、内部响应。
在评级内部反应的能力时,要考虑到做出有效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目前的物资种类和数量能否满足需要、工作人员掌握相关技能的情况、对事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预计、有无后备机制、上一级应急预案的要求等。
七、外部响应。
在评价外部支持时,要考虑国家和本地的应急反应能力、有关机构签订相互援助协议的情况、与其他同类医院协调的情况、社区志愿者的情况、与物资供应机构签订的应急供应计划或合同的情况等。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一、医院灾害易损性分析成立项目组:医院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疗、医技、院感、后勤、服务保障等部门负责人及祥光专家为成员的灾害易损性分析项目组。
二、制定灾害脆弱分析调查表:纵列为发生危险事件;横列为可能性和严重性。
三、灾害相关风险计算方法:是可能性与严重性之和。
四、灾害相关风险评分标准:见《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表》五、医院组织灾害易损性分析项目组成员讨论确定各类危险事件,并对事件风险进行打分。
结果判断标准:0-30%为低风险;30%-60%为中风险;60%-100%为高风险。
根据打分情况明确各类危害风险等级确定重点管理项目。
注:本调查表中危险事件的分类及事件只是举例,医院须结合本院具体情况讨论决定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一般认为应当包括但不局限于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制定的各种专项预案,以及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等。
教育部对三级医院的教学要求: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4年)》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实施方案:应当参照山东省卫生厅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山东省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鲁卫医字[2010]154号)有关要求制定。
适宜卫生技术:依据山东省卫生厅科国处发布的一、二、三、四批适宜卫生技术项目国家药物临未相关机构相关资质的证明文件:指由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临床实验基地。
出院复诊预约:指当日办理出院的病人对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进行预约挂号。
[原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卫医管发[2010]14号]中长期预约:各单位对中长期预约的理解不完全统一,一般认为一周之内为近期预约;一周以上到一个月为中期预约;1-3个月为长期预约。
公开的医疗信息:是指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以及其他与医疗卫生服务有关的信息。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75号]信息化预约管理平台:省级或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辖区医院共享平台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有条件的三基医院应当结合病人管理和随访建立预约平台,通过电话、短信、网络、门诊窗口、自助挂号机、医护工作站、基层转诊等多种形式提供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