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赖清萍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上一节课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基础上,已经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有了初步的认识,结合初中化学所学的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的研究,以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与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书写一般的离子方程式”为主要教学目的。
这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并由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对离子反应条件实质有感性的认识。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启发归纳和小结,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基础上,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前一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电解质和是离的初步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1、向盛有2ml硫本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钾溶液;2、向盛有2ml硫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氯化钡溶液;3、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4、向盛有2ml氢氧化钠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5、向盛有2ml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等5个实验引导学生来归纳总结分析这些实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教材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学习,虽然有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分析的能力还不强。
并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强,乐于机械的接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3篇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3篇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1氯气●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氯离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
教学用具第一课时:投影仪、氯气制取装置一套、集气瓶、大烧杯、蓝色石蕊试纸、水、有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集满氯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尖嘴弯管、制氯气的装置一套、铜丝、镁条、锌粒、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知道碱金属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本章,我们来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们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
[板书]第四章卤素[讲解]在卤素形成的单质中,最主要的是18世纪70年代的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的氯气。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它的一些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氯气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投影]已知氯气是一种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它能溶于水,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并能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MnO2+4HCl(浓)=====MnCl2+Cl2↑+2H2O请根据以上信息利用下列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仪器:烧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橡皮管、玻璃片、集气瓶、烧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2离子反应教案2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思路】本节内容处于必修一的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时学生对化学课程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已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用语,而本节课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化学用语,所以必须牢牢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主去建构新概念。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离子方程式作为化学用具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要求既要把知识处理得很细致,又要把比较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点讲解得通俗易懂、有趣味性。
离子方程式是在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需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挖掘学科知识内涵和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设计如下:1. 通过课前练习、知识回顾的方法导入,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的过渡,能积极自主地利用已学知识大胆去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主构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根据“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探究步骤,让学生亲身体验以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实验现象,带着问题去分析讨论离子反应的实质。
3. 通过抢答竞赛形式,让学生最快最准确地找出离子方程式的错误书写,最终评出“找茬小能手”,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基于上述教学思路所构建的教学流程图如下:二、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离子反应的定义及实质【展示交流】分组展示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实验1:现象:无明显现象。
②实验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学习的离子反应是不是也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呢?够灵活地运用。
俗话说“打铁要趁热”,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我们来找茬”的小比赛,对刚学习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考察。
活动三一起来找茬[过渡]同学们在比赛中都积极参与,表现非常不错,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学习,并且能够基本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还能举一反三,希望大家在课后也要继续加油。
我们学习了离子方程式,但是你们能说出它说表示的意义吗?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现在来观察实验2-2的现象。
离子反应 (教案)
【指导】让学生用图 表准确、真实地记录 实验现象。
【点评】认真聆听各 小组汇报结果,对的 给予表扬,错的给予 纠正。 【指导】让学生书写 正确的方程式
【讲解】对同学们的 汇报给予肯定或指出 不足。 【提问】根据叠加结 果,你能尝试给离子 方程式下定义吗? 【追问】离子方程式 的书写步骤是?
教会学生科学探究 “发现问题——提出 假设——实验验证” 的研究方法。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单元/课题/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条件
任课教师
教学主题 教学对象
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 课型
技能课
写
高一学生
教学时间
40min
教材内在逻辑:离子反应的概念 →实验 2—1 →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离子方程式的书 写→实验 2—2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实验 2—3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前后逻辑:
【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处于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的内容 ,这时高一新生才接触高 中化学不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和操作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要求既要把知识处理得很细致,又要把比较枯燥的技能讲解得很有趣味性。离子反应主要依 据是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且上一节课的学习已充 分为本节课做好铺垫,需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挖掘学科知识内涵 和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设计如下:
都很准确。离子反应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我在
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离子方程式那么惹人喜爱,那么什么样的反应可以书写离子方程式呢?接下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
3. 能够运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推导。
二、教学内容:
1.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离子反应的规律;
3.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重点:
1.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难点:
1. 离子反应反应的规律;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推导。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 利用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化学反应,观察离子反应过程;
3.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
2. 讲解离子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3. 示范如何推导离子反应方程式;
4.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离子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思考离子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来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高一化学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电解质概念。
2.模型认知: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从宏观和微观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理。
2.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难点: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实验验证法,讨论法、讲述法第一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联系生活,思考问题】1.湿手更易触电,原因是什么?【实验探究】课本p13实验1-2大家都知道金属和石墨都能导电,那么化合物能否导电呢?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装置烧杯内溶液实验现象结论干燥的KNO3固体灯泡不亮纯酸、碱、盐的固体不导电,酸、碱、盐的溶液能够导电,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想一想;为什么?)干燥的NaCl固体灯泡不亮蒸馏水灯泡不亮NaCl溶液灯泡发亮KNO3溶液灯泡发亮熔融的NaCl固体灯泡发亮【合作探究】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电解质:在或能够导电的,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或都,如蔗糖、。
酒精等。
3.概念辨析:(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金属铜能够导电,稀硫酸能够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固体,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
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Cl2。
(3)电解质不是指水溶液,而是指化合物本身。
如食盐水能导电,电解质是NaCl而不是食盐水。
【思考与讨论】1.像AgCl、CaCO3 这些难溶盐,它们几乎不溶于水,它们是电解质吗?2.像SO2、SO3、CO2、NH3等,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3.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⑴金属铜⑵固态NaCl ⑶O2 ⑷H2SO4 ⑸碳棒⑹酒精水溶液⑺KOH水溶液⑻熔融状态的KNO3 ⑼葡萄糖⑽CO2 ⑾BaSO4⑿稀H2SO4【讨论与归纳】2.电解质的判断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1.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教案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材分析《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第二部分的内容,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溶液的平衡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教学目标: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过程1.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
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
故做以下两组实验: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提问:(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2)是离子反应?(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结论:Ag++Cl-=AgCl↓ CO32-+2H+=H2O+CO2↑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
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
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
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
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1.2离子反应教案高一化学人教版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1.2离子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科学方法的训练。
【新课导入】[视频]探究物质的导电性(固体盐、水和盐溶液)[学生活动]记录现象得出结论。
[师]了解了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能否导电呢?[视频]熔融状态下盐的导电性。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注意力。
[思考讨论]为什么NaCl固体在干燥时不导电,而溶于水或熔化后却能导电?[回答]NaCl固体中含有带正电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由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Na+和Cl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
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
当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当NaCl固体受热熔化时,离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因而NaCl在熔融状态时也能导电。
[过渡]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有些物质水溶液可以导电,熔融状态的物质也可以导电,那我们可以根据物质是否导电,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概念。
【新课讲解】(一)电解质的电离[板书]1.电解质的电离[师]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许多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那么酸、碱、盐溶于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教师活动]进行实验12,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请学生观察现象。
1-2-3离子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题目:请分析下列案例中离子反应的应用: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 答案: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带有电荷的聚合物,它可以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将重金属离子吸附到树脂上,从而去除水中的重金属。
5. 题型五:离子反应的实验设计
- 题目: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的酸碱中和反应。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常见离子的性质,以及简单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他们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离子反应现象,如沉淀形成、气体生成等,并能够运用基本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表达。
2.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现象探究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化学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尚在发展中。就学习风格而言,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上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喜欢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学习。
- 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提出自己的见解,激发思考和创新意识。
(3)实验设计与思考:பைடு நூலகம்
- 审核实验设计,关注实验步骤的合理性、预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 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拓展提高:
- 阅读学生的拓展短文和研究报告,评价其知识整合和应用能力。
- 重点词:离子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
- 重点句:离子反应是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② 离子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 重点知识点:离子反应的原理、反应条件、离子交换反应。
- 重点词:离子反应原理、反应条件、离子交换反应。
- 重点句:离子反应的原理是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反应条件是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 pH 值等。
离子反应的导入新课教案豆丁网
离子反应的导入新课教案豆丁网一、教材与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知识内容,是继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之后所进行教学的内容。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能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从化学反应分类来看,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新的分类方法,离子反应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教材在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安排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从而得出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学生在后面学习新内容-离子反应做好一定的基础和铺。
纵观整个高中的化学内容,离子反应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在许多的地方都有所渗透。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联系着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占有基础性的作用和地位。
它对于我们研究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有重要的意,它也对于后面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对象分析:学生已经经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已经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在进入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以后,学生通过本册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对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打下了基础。
从离子反应本身的内容来看,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有关电解质以及电离、电离方程式的相关内容。
尽管离子反应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也比较难,但是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课堂上进行适当引导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说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定义,了解离子反应的特点和实质;让学生能够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会用其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离子反应》 必修 第一册 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环节四
应用分析模型
【任务三】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将Na2CO3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2.将K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3.将K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4.将NaOH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5.将H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归纳提升】离子方程式的含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必修 第一册 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004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教学人员
教师安排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某某
某某中学
指导教师
某某
某某中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事实,建构离子反应的概念,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6
环节五
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一】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在人体中通常以可溶性钙的形式被小肠吸收。市场上常见的钙补充剂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这种补钙剂有效吗?(已知: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
【应用二】某造纸厂产生的废水经检测pH为9~10,为使其达到排放标准(pH为6~9),你会采用哪些方法,依据是什么?
6
环节三
完善分析模型
【任务二】探究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
【活动1】理论分析稀硫酸和Ba(OH)2溶液混合前后的变化。
【活动2】设计实验,验证稀硫酸和Ba(OH)2溶液混合前后微观粒子的变化。
【活动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稀硫酸和Ba(OH)2溶液间的反应
1.2 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假设、推理等过程,以探究的方式建构电离模型,并以此认识电解质;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酸、碱、盐的电离过程。
2、通过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这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理解离子反应。
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电解质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展示湿手触电的图片。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湿手操作正在通电的电器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这是为什么呢?二、新课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湿手触电的原因。
【过渡】梳理学生观点,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
【演示实验】1.水的导电性。
2.NaCl晶体导电性。
3.熔融氯化钠导电视频。
【提问】NaCl在溶解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水分子起什么作用?【学生】溶解过程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产生,水帮助Na+和Cl-脱离晶体表面进入溶液。
【师】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叫做电解质。
【提问】熔融的氯化钠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当氯化钠固体受热熔化时,离子的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师】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表示这种微观的电离过程呢?【学生】电离方程式【师】NaCl=Na++Cl- KNO3=K++NO3-【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渡】根据书写的电离方程式,能从电离的角度给酸下一个定义吗?【学生】酸的本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师】同理,什么是碱?【学生】碱的本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师】那什么是盐呢?【学生】盐的本质: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现在,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我手里的这两支试管上。
高中化学 2.2离子反应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初步学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3.将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密切结合,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加深对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反应条件的理解4.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过程:巩固练习:1.下列各组反应中,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盐酸分别与NaOH溶液、Ca(OH)2溶液反应B.硫酸分别与NaOH溶液、Ba(OH)2溶液反应C. 硝酸分别与Na2CO3溶液、K2CO3溶液反应D. 锌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2.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是( )A. Na2CO3+2HCl=2NaCl +CO2↑+H2OB. NaHCO3+HCl=NaCl +CO2↑+H2OC. K2CO3+H2SO4=Na2SO4 +CO2↑+H2OD. K2CO3+2HNO3=2KNO3 +CO2↑+H2O3.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B.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H++OH-=H2OC.碳酸钙与稀硝酸:CaCO3+2H+=2Ca2++ CO2↑+H2O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Cu2++SO42-+Ba2++2OH-=Cu(OH)2↓+BaSO4↓4.在pH=1的无色为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Mg2+、SO42-、Cl-B. Ba2+、K+、OH-、Cl-C.Al3+、MnO4-、SO42-、Cl-D.Na+、Cu2+、Cl-、Ba2+5.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A. SO32-、OH-、Cl-、K+B. Na+、NO3-、OH-、Cl-C. K+、Na+、NO3-、Cl-D. K+、CO32-、 H+、Ba2+6.将两种物质的溶液相混合,有魄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并有气泡生成,再加入AgNO3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则这两种物质是()A.MgCl2和Na2CO3B.K2SO4和BaCl2C.NaOH和CuSO4D. K2CO3和Ca(NO3)27.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现该离子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某溶液中可能存在下列阴离子:Cl-、SO42-、CO32-中的一种或几种(1)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_______________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2)当溶液中存在大量Ag+时,________________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3)当向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的溶液中存在哪种离子,可继续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再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离子反应
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离子反应一、教学目标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能够分析离子反应的类型,了解离子反应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离子反应类型的判断、离子反应条件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离子反应实例,如食盐水的导电实验、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离子反应。
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通过讲解离子反应的定义,使学生明确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然后,通过举例说明离子反应的特点,如反应速度快、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发生等。
3.学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先介绍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然后通过示例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如离子的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
4.分析离子反应的类型通过实例分析离子反应的几种类型,如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各类离子反应的特点,如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水,沉淀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的减小等。
5.讲解离子反应条件介绍影响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力等。
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离子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的影响。
6.实践与应用布置一些离子反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离子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医药、能源等。
四、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离子反应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和讲解。
2.部分学生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仍存在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训练。
3.在分析离子反应类型时,部分学生对各类反应的特点掌握不够牢固,需要进一步巩固。
重难点补充: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教师:“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现象都和离子反应有关。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体验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
【重点难点】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1.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2.每组学生分配一套溶液导电装置,一组试剂和药品。
【教材分析】本节课着重介绍教材上“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电解质的电离,是本节的关键。
【设计意图】高一新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化学基础差别较大,而本节的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节教学设计中的起点比较低,适当增加了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这也是本节教学设计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教学过程】【教学后记】1.教学中多次采用分类的方法,既复习了上节课内容,又不断向学生灌输学习化学的方法。
2.电解质概念虽然抽象,但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得结论就显得很自然,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不是告诉学生概念,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负责使其准确而科学。
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根据课标,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穿旧鞋走老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不必现在向学生讲。
4.学生对电离方程式书写掌握很好,课后调查结果表明:初中化学教师未执行新课标要求,仍然按旧教材讲授,已经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作了介绍。
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的反应现象,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会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4.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5.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
高一化学下册《离子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知道离子反应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重新组合和生成新的物质。
3.学会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书写常见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离子反应的条件,了解影响离子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强学生对离子反应现象的直观认识。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离子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离子反应会发生?”“离子反应有哪些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师批改与反馈:教师批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总结归纳
1.学生自主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2.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纠正学生的误解。
3.归纳本章知识点: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本章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拓展作业:
-查找生活中与离子反应相关的现象,如电池的工作原理、水的软化等,撰写一篇小报告,阐述离子反应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探究离子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例如离子反应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小组作业:
-分小组讨论,针对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整理出一份学习笔记,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二)讲授新知
1.离子反应的实质:介绍离子反应的定义,解释离子反应与分子反应的区别,阐述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高一上册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高一上册化学教案 -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1. 教学目标•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和应用;•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内容2.1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
在反应中,原子或分子和电子发生转移,形成了带电的离子,离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种类型,常见于水溶液中的反应。
2.2 离子反应的原理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电化学原理。
在离子反应中,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成为带电离子,通过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反应。
对于电离质的离子反应,只需考虑其离解产生的离子参与反应即可。
2.3 离子方程式的写法和应用离子方程式是化学方程式的一种写法,用于表示离子反应的过程。
离子方程式中,只列出离子参与反应的物质和离子形式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反应的过程和离子间的相互转化。
离子方程式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溶液中的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1 概念讲解通过课件或板书讲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或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3.2 离子反应实验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离子反应的过程,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例如,可以进行酸碱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应的变化,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3.3 离子方程式的介绍和应用介绍离子方程式的写法和应用方法,例如,在酸碱反应实验中,可以通过离子方程式来表示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离子方程式Na+ + OH- +H+ + Cl- → Na+ + Cl- + H2O3.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让学生预测一组物质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然后通过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来解决问题。
4. 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和应用。
离子方程式的应用和相关计算。
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培养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电离的本质。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培养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电离的本质。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
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
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
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注意点:
(1)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2)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3)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
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课本第14页。
[图示]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讨论后填表)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
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溶液的逐滴加入,灯泡将会由亮渐暗熄灭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 == BaSO4↓+2H2O?
[板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总结]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解质(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弱电解质弱碱:如NH3•H2O、Cu(OH)2
(部分电离)水:H2O
[布置作业] P18习题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