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毕业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传感与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原理和性能,掌握常见传感器的使用和测试方法,理解测试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技术。

技能目标:能够独立完成传感器的选型、安装和调试,掌握测试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具备简单的传感系统设计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感与测试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测试信号处理和传感系统应用三个方面。

1.传感器原理: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性能。

2.测试信号处理:包括信号的采样、滤波、转换和分析等基本方法,以及信号处理软件的使用。

3.传感系统应用:包括传感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以及传感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传感器原理、测试信号处理和传感系统应用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传感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使用和测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和网络资源。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传感与测试技术》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书。

2.实验设备:配备传感器实验箱、信号处理器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传感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和平时成绩四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传感器设计与测试课程设计

传感器设计与测试课程设计

传感器设计与测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不同传感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传感器设计与测试的基本步骤,了解传感器性能参数及其影响。

3. 学生能了解传感器在智能化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感器电路,进行传感器测试实验,并分析测试数据。

2. 学生能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传感器设计与测试的实践活动,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感器技术研究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技术改变生活的意识。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选修课程,旨在通过传感器设计与测试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电路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技术感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传感器性能参数及其影响- 传感器在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2. 传感器设计与测试方法- 传感器设计与测试的基本步骤- 传感器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测试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3.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简单的传感器电路,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进行传感器测试实验,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传感器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 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景-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型传感器及其应用领域- 传感器技术在环境保护、智能制造等方面的作用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传感器及其应用”章节相关。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
1.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熟悉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设备进行传感器的参数测试和实验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2. 传感器参数测试
•传感器的主要参数测试
•传感器的灵敏度测试
•传感器的准确度测试
3. 现代检测技术
•现代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应用
•检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和选择
4. 传感器实验设计
•传感器性能测试实验设计
•传感器应用实验设计
•传感器的系统设计
三、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课程中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积极主
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设计。

2.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的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不仅需要涵盖实验过程中的
方法、数据、实验结果等方面,还需要吸取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具有反思性质。

3. 课程设计考核
学生需要根据自身实验成果和实验报告进行考核,成绩将结合日常作业、实验
报告以及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四、参考书目
1.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万家琦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
二版;
2.传感器与测量技术,冯瑜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7月第五版;
3.现代检测技术及应用,陈景润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
第二版。

(完整版)传感器技术检测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传感器技术检测毕业课程设计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0.12.20-2010.12.31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2)二、课程设计题目 (2)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2)1、设计内容 (2)2、设计要求 (2)四、传感器工作原理 (2)五、系统框图 (3)六、单元电路设计原理 (4)1、LED显示电路与键盘控制电路设计 (4)2、超声波发射电路设计 (5)3、超声波接收电路设计 (7)4 、串口通信与蜂鸣器电路设计 (8)七、软件设计与系统调试 (9)1、主程序流程图 (10)1.1发射程序与接收流程图 (10)1.2 中断子程序及流程图 (11)1.3 距离计算与显示子程序 (12)八、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3)九、总结 (13)十、完整的电路图(附录一) (14)十一、参考文献 (15)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掌握传感器及检测系统设计的方法和设计原则及相应的硬件调试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传感器及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二、课程设计题目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1、设计内容采用40KHz的超声波发射和接收传感器测量距离。

可采用发射和接收之间的距离,也可将发射和接收平行放在一起,通过反射测量距离。

功能:1)LED数码管显示测量距离,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单位:cm)。

2)测量范围:30cm~200cm,3)误差<0.5cm。

4)其它。

2、设计要求1)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相应的辅助电路设计方法。

2)独立设计原理图及相应的硬件电路。

3)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层次合理,重点突出。

并附上详细的原理图四、传感器工作原理超声波发生器内部结构有两个压电晶片和一个共振板。

当它的两极外加脉冲信号,其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振荡频时,压电晶片将会发生共振,并带动共振板振动,便产生超声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设计方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设计方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设计方案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所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它既是前期理论课的延续,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选择应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组成各种检测系统的能力和各种测试模块电路的设计制作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的重要部分。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主要有《工程制图》《电子电路基础》《电子线路cad》《应用数学基础》等。

二、课程整体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1能力目标(1)能够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检查各种传感器性能,判别其好坏;(2)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3)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合理的检测电路;(4)能够设计一般电子检测产品;(5)能够正确维护常用电子检测设备。

1.2知识目标(1)掌握测量及误差理论等知识,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基本知识,电桥测量电路的基本特性;(2)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理解它们的工作过程,掌握它们的各种应用场合和方法;(3)掌握信号处理及抗干扰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解典型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清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特性。

1.3职业目标(1)能独立学习、工作,掌握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常识;(4)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2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选择,采取项目教学结合虚拟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培养典型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人员。

教学内容包括产品开发市场调研、产品电子线路设计制作、工艺文档编制、质量检验等,通过项目执行使学生了解项目从调研到成品检验的全过程,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

表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内容工作过程课程内容模块子模块课时市场调研传感器常识传感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情况4电子线路设计制作传感器选用模块电阻传感器及其应用4电容传感器及其应用4电感传感器及其应用6热电偶传感器及其应用6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4霍尔传感器及其应用4压电传感器及其应用4超声波传感器及其应用4工艺文档编制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系统集成模块信号处理与抗干扰技术4传感器网络的组成与应用4简易电子秤系统的设计10小组答辩2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学期初,将学生分成四至六名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分配在编号固定的传感器实验台上,上课在传感器实验室进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常用传感器选型应用训练和典型检测系统集成与使用维护训练等10个项目。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成绩)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成绩)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资源的获取与信息的转换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作为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信息技术学科, 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测试系统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在军事上,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已经成为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关键。

在装备性能检测、控制、故障诊断维修, 以及战场目标探测、战场生化、环境探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 许多高校都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作为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也有多个专业开设了该门课程。

上课学生数量多, 教学时数在36学时左右。

如何进一步完善基础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增加装备应用特色, 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已成为任课教师考虑的主要问题。

十分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 以及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教学理念、教学目的、课程和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一、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在工程技术领域, 传感与测试过程是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 从客观事物对象中提取有关信息的感知和认识过程, 属于信息科学中信息获取的范畴。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特性、掌握其内在规律的主要手段, 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关键技术之一。

所以应能从哲学高度认识传感器与测试在信息获取和预处理过程中作用地位, 树立“广义测试”的理念。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 首先从了解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在现代工业领域的作用地位为出发点, 掌握传感器与测试过程的基本静动态特性和技术指标。

然后以实现位移、振动力、温度、流量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为目标, 深入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热电、光电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并结合武器装备中常用的微光、红外探测器件, 详细介绍其构成原理, 以突出本课程的军事应用特色。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某种特定物理量的装置,而测试技术则是利用各种手段对传感器进行验证、校准和评估的过程。

本文将从传感器和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是一种将感知到的物理量转化为可用电信号或其他形式输出的装置。

它可以感知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强度、声音等各种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其他设备。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包括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二、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等。

在工业制造中,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

在交通运输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车辆的安全监测,如制动系统、轮胎压力等。

在环境监测中,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等。

在医疗健康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

三、传感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首先,传感器的尺寸越来越小,体积更加紧凑,便于集成到各种设备中。

其次,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度不断提高,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测量和感知。

再次,传感器的功耗越来越低,可以实现长时间的运行和续航。

此外,传感器的通信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如无线传输和互联网连接,使得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和共享。

四、测试技术的作用和方法传感器的测试是保证其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测试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的验证、校准和评估。

首先,传感器的验证是指通过一系列测试和实验验证传感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

其次,传感器的校准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调整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使之与实际值保持一致。

最后,传感器的评估是指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如灵敏度、响应时间、稳定性等。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于质量以及精度要求都越来越高,而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则是近几年来在这个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感器及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传感器类型以及测试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应用场景;•掌握传感器信号采集及处理方法;•熟悉传感器测试原理及测试系统的搭建方法;•能够进行传感器性能测试和优化;•能够利用传感器设计和实现基本测量系统。

教学内容1.传感器基本原理–传感器的定义及分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传感器信号的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方法2.常见传感器的应用–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3.传感器测试方法–传感器性能测试和指标–传感器应力测试和寿命测试–传感器信号检测方法–传感器校准方法和流程4.基本测量系统设计–传感器信号放大及滤波电路设计–基本测量系统设计流程–数据采集软件开发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课程内容和原理,并且提供相关实例;2.指导学生设计并实现实际的传感器测试系统;3.组织实验演示和实验报告,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4.提供课程资料和练习题,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实验设计作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实验环节将涵盖常见传感器的测试和优化,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传感器性能测试–利用自行设计的测试平台,测量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精度、线性度、静态失调、温度漂移等各项指标;–比较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性能,了解其中优缺点,并进行性能优化。

2.传感器应力测试–同样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模拟不同的应力情况,如弯曲、拉伸等情况下,测量传感器的响应和寿命;–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材质传感器的使用情况及优化方法。

3.基本测量系统设计–设计并实现基本测量系统,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和滤波,采样和存储等;–从实验中了解不同的放大和滤波电路,对不同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

测试技术传感器课程设计

测试技术传感器课程设计

测试技术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测试技术中常用的传感器类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3. 学生能了解传感器在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4. 学生能解释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其在测试系统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简单数据分析;2.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3. 学生能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传感器技术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2.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3. 学生关注传感器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技术学科,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学习传感器技术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技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常用传感器类型及其特点。

2.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压力传感器:应变片式、压电式等;- 光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电管等;- 其他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磁敏传感器等。

3. 传感器信号处理:- 传感器输出信号类型及其处理方法;- 信号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与传输。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基于labview的pt100温度测量系统)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基于labview的pt100温度测量系统)

目录第一章方案设计与论证 (2)第一节传感器的选择 (2)第二节方案论证 (3)第三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3)第四节系统框图 (4)第二章硬件设计 (4)第一节 PT100传感器特性和测温原理 (5)第二节信号调理电路 (6)第三节恒流源电路的设计 (6)第四节 TL431简介 (8)第三章软件设计 (9)第一节软件的流程图 (9)第二节部分设计模块 (10)总结 (11)参考文献 (11)第一章方案设计与论证第一节传感器的选择温度传感器从使用的角度大致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前者是让温度传感器直接与待测物体接触,而后者是使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物体离开一定的距离,检测从待测物体放射出的红外线,达到测温的目的.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温度传感器中,相比运用多的是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一般在比较特殊的场合才使用,目前得到广泛使用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式传感器,其中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的称为热电阻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热电势变化的称为热电偶传感器。

热电阻传感器可分为金属热电阻式和半导体热电阻式两大类,前者简称热电阻,后者简称热敏电阻。

常用的热电阻材料有铂、铜、镍、铁等,它具有高温度系数、高电阻率、化学、物理性能稳定、良好的线性输出特性等,常用的热电阻如PT100、PT1000等.近年来各半导体厂商陆续开发了数字式的温度传感器,如DALLAS公司DS18B20,MAXIM公司的MAX6576、MAX6577,ADI公司的AD7416等,这些芯片的显著优点是与单片机的接口简单,如DS18B20该温度传感器为单总线技术,MAXIM公司的2种温度传感器一个为频率输出,一个为周期输出,其本质均为数字输出,而ADI公司的AD7416的数字接口则为近年也比较流行的I2C总线,这些本身都带数字接口的温度传感器芯片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这类器件的最大缺点是测温的范围太窄,一般只有-55~+125℃,而且温度的测量精度都不高,好的才±0.5℃,一般有±2℃左右,因此在高精度的场合不太满足用户的需要.热电偶是目前接触式测温中应用也十分广泛的热电式传感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温范围宽、热惯性小、准确度高、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优点。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重点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重点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课程设计分校(站、点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年级、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陈明学号: 1232001200039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3、 6一、概述汽车传感器的应用是当今世界汽车高档化、电子化、舒适化、自动化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就一些普通汽车的传感器有几十到上百个传感器, 而一些高档车大约使用 200-300个传感器, 并且数量是越来越多。

如今汽车行业对于机械部分、电气部分、行车电脑、数据处理、人车智能交流等技术都相对起步比较晚, 因此世界各国对汽车用传感器的研究、开发等与价格都非常重视。

另一方面, 由于燃料排气法规的限制, 使得汽车生产厂家在汽车大量运用电子及其自动控制技术, 这其中传感器尤为重要。

一般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都比较弱, 比较收到外界噪音的干扰。

而汽车传感器是把所有动、静态的物理量在复杂的工作条件下变成电量,也是机、电、化学等的结合体。

汽车传感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使司机了解汽车各部分状态的传感器; 另一类传感器是用于控制汽车运行状态的控制传感器,其主要种类如下图:汽车传感器总的发展趋势是多功能化、集成化、智能化、微型化。

二、汽车用传感器的设计与选用原则汽车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1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汽车的环境温度变化范围较宽(-40-80摄氏度 ,道路表面优劣程度相差也大, 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影响, 因此要求传感器耐震、耐水、耐温、耐冲击、抗电磁干扰等。

(2批量生产性(3可靠性(也就是稳定性要好(4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5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除以上几个特点外,在设计是选用还应考虑传感器的灵敏度、分辨力、误差、线性度、响应速度等因素。

三、测试系统的构成测试系统由一些不同功能的环节组成,这些环节保证了由获取信号到提供观测的最必要的信号流程功能。

图 1是一测试系统最基本的组成结构方框图。

图 1 测试系统组成原理方框图通常,传感器将被测物理量转换成以电量为主要形式的电信号, 信号变换部分是对传感器所送出的信号进行加工, 电压或电流信号利用滤波电路抑制噪音、选出有用的信号; 由于信号分析和处理理论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信号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已经信号的后续处理部分引入到测试系统, 成为测试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如下图 2:图 2 包含信号处理功能的测试系统四、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及要求(1传感器的概念传感器,人们用肉眼看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颜色等外观特征,用耳朵听能感觉到声音,用鼻子闻能感觉到气味。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应用场景。

2. 了解测试技术的概念,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 掌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运用测试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有效结论。

3. 能够运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设计简单的工程项目,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课程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常见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的特点与应用2. 测试技术基础- 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测试系统的误差分析及补偿方法3.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应用- 传感器在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测试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实例4.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重点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第二周:测试技术基础,学习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了解误差分析及补偿- 第三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案例,进行课堂讨论- 第四周:综合实践,设计简单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工程项目,进行实际操作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和大纲明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第一章引言➢教学要求1.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掌握传感器的组成框图(p2,图1.1)。

3.掌握传感器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

4.了解传感器的课程性质和课程任务。

5.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1 传感器的发展和作用了解。

1.2 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顾名思义,传感器的功能是一感二传,即感受被测信息,并传送出去。

根据传感器的功能要求,它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

1.3 传感器的分类1.根据被测物理量分类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2.按工作原理分类应变式、电压式、电容式、涡流式、差动变压器式等。

3.按能量的传递方式分类有源的和无源的传感器。

1.4 传感器的性能和评价1.4.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非常缓慢时,所表现出来的输出响应特性,称静态响应特性。

通常用来描述静态特性的指标有:测量范围、精度、灵敏度、稳定性、非线性度、重复性、灵敏阈和分辨力、迟滞。

• 稳定性传感器的稳定性,一是指传感器测量输出值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即用所谓的稳定度表示;二是指在传感器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变化时而引起输出值的变化,即用影响量来表示。

•灵敏度传感器灵敏度是表示传感器的输入增量与由它引起的输出增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更确切地说,灵敏度k等于传感器输出增量与被测量增量之比,是传感器在稳态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上各点的斜率。

用公式表示为:• 灵敏阈与分辨力灵敏阈是指传感器能够区分出的最小读数变化量。

对模拟式仪表,当输入量连续变化时,输出量只做阶梯变化,则分辨力就是输出量的每个阶梯所代表的输入量的大小。

对于数字式仪表,灵敏度阈就是分辨力,即仪表指示数字值的最后一位数字所代表的值。

从物理含义看,灵敏度是广义的增益,而灵敏度阈则是死区或不灵敏度。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设计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设计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设计1. 引言测试技术和传感器是当今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领域。

测试技术用于验证和检验所开发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正确性,而传感器用于收集环境和物理参数数据。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测试技术和传感器的课程设计。

2. 课程目标该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和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了解测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掌握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学会如何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3. 课程内容3.1 测试技术本课程将涵盖测试技术中的以下主题:•测试概述:测试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和类型;•静态测试:代码检查、静态分析以及代码度量;•动态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基于错误的测试和基于语境的测试;•自动化测试:测试自动化的方法、工具和策略;•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和容量测试;•安全性测试:涉及的安全技术和方法。

3.2 传感器技术本课程将涵盖传感器技术中的以下主题:•传感器概述:传感器的类型、结构和原理;•电子元器件与模拟电路技术:基本电子元件的使用以及模拟电路设计与实现;•传感器信号采集和调理技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采集和转换;•传感器数据处理技术: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的处理、存储和分析;•其他传感器应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4. 课程安排本课程总共分为十个模块,其中前五个模块涵盖测试技术的内容,后五个模块则讲授传感器技术的知识。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模块1:测试概述•模块2:静态测试•模块3:动态测试•模块4:自动化测试•模块5:性能测试•模块6:传感器概述•模块7:电子元器件与模拟电路技术•模块8:传感器信号采集和调理技术•模块9:传感器数据处理技术•模块10:其他传感器应用5. 课程评估本课程将使用作业、课堂测验、项目和期末考试来进行学生的评估。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作业:完成对每个模块的阅读和理解,并提交相关作业。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号:专业:1.1系统组成框图系统由传感器、信号预处理电路、处理器、显示器和系统软件等部分组成。

传感器部分采用霍尔传感器,负责将电机的转速转化为脉冲信号。

信号预处理电路包含待测信号放大、波形变换、波形整形电路等部分,其中放大器实现对待测信号的放大,降低对待测信号的幅度要求,实现对小信号的测量;波形变换和波形整形电路实现把正负交变的信号波形变换成可被单片机接受的TTL/CMOS兼容信号。

处理器采用AT89C51单片机,显示器采用8位LED数码管动态显示。

本课题采用的是以8051系列的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开发的霍尔传感器测转速的系统。

系统硬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1.2系统工作原理转速是工程上一个常用的参数,旋转体的转速常以每分钟的转数来表示。

其单位为r/min。

由霍尔元件及外围器件组成的测速电路将电动机转速转换成脉冲信号,送至单片机AT89C51的计数器T0进行计数,用T1定时测出电动机的实际转速。

此系统使用单片机进行测速,采用脉冲计数法,使用霍尔传感器获得脉冲信号。

其机械结构也可以做得较为简单,只要在转轴的圆盘上粘上两粒磁钢,让霍尔传感器靠近磁钢,机轴每转一周,产生两个脉冲,机轴旋转时,就会产生连续的脉冲信号输出。

由霍尔器件电路部分输出,成为转速计数器的计数脉冲。

控制计数时间,即可实现计数器的计数值对应机轴的转速值。

单片机CPU将该数据处理后,通过LED显示出来。

1.2.1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是对磁敏感的传感元件,由磁钢、霍耳元件等组成。

测量系统的转速传感器选用SiKO的NJK-8002D的霍尔传感器,其响应频率为100KHz,额定电压为5-30(V)、检测距离为10(mm)。

其在大电流磁场或磁钢磁场的作用下,能测量高频、工频、直流等各种波形电流。

该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电压范围宽、功耗小、输出功率大等优点,广泛应用在高速计数、测频率、测转速等领域。

输出电压4~25V,直流电源要有足够的滤波电容,测量极性为N极。

传感器具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3)

传感器具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3)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实施细则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等课程学习后,进行综合实践的教学环节。

目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对所学课程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回顾、综合和提高,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和调研,设计一个典型机械量的传感器测试方面的课题,受到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具体有以下几点:1.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特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择,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传感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传感器控制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任务。

5.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线路以及元器件工程规范,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能正确绘制电路图等。

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1.选题范围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传感器是获取和转换信息的一种工具,这些信息包括电、磁、光、声、热、力、位移、振动、流量、湿度、浓度、成分等。

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是敏感元件,它是传感器中用来感知外界信息和转换成有用信息的元件。

所以有关上述信息都可以作为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选题。

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着学以利用的原则,对本课程设计的要求是设计一加工过程中机械量传感器的测试电路,其中机械量包括长度、位移、速度、加速度、转角、转速、力、力矩、振动等参数。

测试与传感器课程设计

测试与传感器课程设计

测试与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性能参数,并能根据测试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3. 引导学生理解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与分析方法,掌握相关测试软件的使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简单的测试系统。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和测试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3.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精神,养成独立思考和质疑的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相关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概述:介绍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其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传感器概述2. 传感器工作原理:讲解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传感器工作原理3. 传感器性能参数:分析传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如灵敏度、精度、线性度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传感器性能参数4. 传感器选型与应用:根据测试需求,教授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介绍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感器选型与应用5. 传感器输出信号处理与分析:讲解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方法,如滤波、放大、转换等,并介绍相关测试软件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传感器输出信号处理与分析6. 测试系统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设计简单的测试系统,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数据采集与显示等。

教材章节:第六章 测试系统设计7.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搭建测试系统,分析解决实际测试问题。

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

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

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检测与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检测与传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检测与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掌握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3)熟悉检测与传感技术在生产、科研和生活中的应用;(4)掌握检测与传感技术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进行合理选型;(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检测与传感系统;(3)能够运用检测与传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检测与传感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检测与传感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测与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3.检测与传感技术在生产、科研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4.检测与传感技术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具体教材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检测与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讨论法:针对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检测与传感技术的作用和价值;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检测与传感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检测与传感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荷重传感器及电子秤》课程设计分校(站、点):年级、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2、6 一,设计简述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电子秤在许多商业活动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计量工具。

电子秤作为一个典型的自动检测系统,也可归纳为由三大环节所组成。

如图1所示一次仪表通常指的是传感器,它是由敏感元件,电路,机构等组成,是利用某些特殊材料对某些物理量具有一定的敏感,然后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

通常来自一次仪表的电信号比较弱小,不足以驱动显示器。

为此采用二次仪表对信号进行放大;来自一次仪表的电信号往往还夹带外部的干扰信号,必须把它去除,一般二次仪表还包括滤波电路用以消除干扰。

传感器的转换关系往往并不服从线性关系,所以有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线性补偿处理。

故称二次仪表为测量与显示部件。

二次仪表的输出信号可能是模拟量,也可能是数字量。

三次仪表是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所以要求二次仪表的输出信号必须是数字信号。

三次仪表将进一步对信号进行处理并形成控制量输出。

作为规模较小的仪表系统,三次仪表主要是以中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电路,组成智能化仪表。

使整个测量系统的性能与功能大大提高。

图2所示的以单片机为核心部件组成三次仪表,它大大丰富了电子秤功能。

各种各样形式的电子秤的仪表结构都是大同小异的,都必须利用荷重传感器来采集重量信号并变换成相应大小的电信号。

电子秤的二次仪表把来自荷重传感器的微弱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滤波。

这不仅为了提高灵敏度,更重要的是与下一环节的电路进行正确匹配。

目前大多数电子秤是数字显示方式,所以模拟信号还必须作模数转换。

有了AD转换器的数码信号,就可以进行自动标度变换、自动超载报警、自动数字显示。

还可以增加人机对话键盘、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与通信、输出模拟或数字控制信号等功能。

由此大大提高了性能。

二,设计过程1、荷重传感器电子称传感器的选用荷重传感器的形式有电阻式、电容式、压磁式等多种形式。

电阻式传感器又分为金属丝(箔)式、半导体式,它们各有优缺点及使用范围。

大多数电子秤的使用场合是极为普通的室内外的大气层环境,所谓的温度条件是-10C︒~55C︒。

选用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作为电子秤的荷重传感器是最广泛的应用。

因为金属箔式应变片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线性、转换电路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

相对半导体应变片尽管也能适用并且也有不少优点,如灵敏度高,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等。

但是对温度的敏感,以前一直是它的缺陷,虽然目前已经通过激光修补工艺解决了温度补偿问题,可是生产成本高成为广泛使用的阻碍。

电容式荷重传感器也是一种可选对象,但是需要稳定的交流电源作为工作电源,技术要求高,电路复杂,适用于安装空间小,响应速度快的场合。

压磁式荷重传感器特别适用于环境温度较高的场合,但是精度不高,仅适用于大吨位秤重。

选用荷重传感器的基本要求是:灵敏度高,函数关系呈线性,重复性好,长期稳定。

应变片传感器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应变效应。

利用应变效应可以组成荷重传感器的论述并不多。

如图3所示,为三种常见的应变片荷重传感器。

图3 金属应变片荷重传感器图(a)为圆柱式荷重传感器,弹性元件为合金钢材料。

图(b)为梁式荷重传感器,弹性元件为弹簧钢材料。

图(c)为S型剪切式荷重传感器弹性元件为铝合金材料。

三种结构形式的荷重传感器均为压缩式受力,根据测重范围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弹性模量的材料。

通常荷重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与分辨率是互相制约的,测量范围越大,则分辨率越差。

反之,测量范围越小,则分辨率越好。

测量桥路一个成品的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通常在受应变的弹性元件表面按对称位置粘贴四个同质应变片,以便构成全臂电桥。

如图4所示,管式弹性体的贴片位置和测量电桥。

全臂电桥的灵敏度最高,线性好,温度补偿性能也比较好。

测量电桥的输出:(2-1)应变与荷重力的关系:(2-2)其中,F为荷重力,l为管状体受力长度,r为管状体半径,-1=1送逐次逼近寄存器暂存并供DA 转换成相应的模拟电压Vo。

这个电压送比较器与输入电压进行比较。

比较结果产生两种结果:【1】 Vx>=Vo:Dn-1=1保留此位,再送Dn-2=1进行DA比较;【2】 Vx<Vo:Dn-1=0,再送Dn-2=1进行DA比较;保留或改变某一位的状态,均由比较器输出为信号,触发控制逻辑动作. 这个比较过程是逐位进行的,直到所有位都比较完毕。

当转换结束后,逻辑控制会发出转换结束信号,告诉外部设备,可以读数了.不管转换数字与实际值之间偏差多少,只要最低位一旦确定,这个数字读数就确定了.所以转换精度与数字长度有关;转换时间与数字长度有关;设:每一位的比较过程需要时间Δt,若该AD转换器位数为n,则一次转换周期为: T=nΔt。

图13 逐次逼近AD转换器的内部结构2.积分型AD转换器积分型AD转换器的特点是:转换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但转换时间长,不能对变化较快的信号进行测量。

但仍然被极广泛的应用。

(1)V-F变换型AD转换器这种AD是将被采样的直流电压的平均值转换成单位时间的脉冲数,在采样期间若掺入交流干扰则通过平均化而获得抑制。

图14 V-F变换型AD转换器框图工作原理若输入电压为正,经积分器运算,输出为负向变化。

供比较器与V2比较。

当VA<=V2时,比较器翻转,使复原电压发生器启动,输出负电压VB幅值大于VX,经D 送输入,迫使积分器朝正向积分。

最后使积分输出上升到V1,使得比较器再一次翻转.且关闭复原电压发生器,由此进入第二次循环。

数学分析:输入Vx>0,则积分输出:∴----------------=∴-=-=⎰)122(11101xV RC V T T RC x V Vxdt RC V A T A 积分周期:T=T1+T2 ,如果RC 很小,VB 足够大 。

T2很小,可以不计。

转换频率:)132()(121-------=≈=V V RC x V RC V x V T f A理解: 【1】VA=V1-V2,在T1时间内积分电压的累计是上下限电压的差。

【2】因反向积分输入电压VB 》Vx ,RC 很小,T2非常小。

图15 V-F 变换型AD 转换器工作波形(2)定电荷复原型VF 转换器基本结构:积分器,比较器,复位电路。

其中复位电路包括:定时器,模拟电子开关,恒流源。

开始时,S 断开,积分器仅对输入Vx 积分。

•积分输出Vo1<=Ek 时,比较器负跳变,启动定时器产生脉宽为Tk 的负脉冲。

这个负脉冲•使电子开关闭合。

此时,恒定电流也参与积分运算。

在脉宽为Tk的负脉冲期间,由于恒电流为负且幅值大于被测电流,故迫使积分输出作反向运算。

Tk后电子开关断开,积分运算又进入第二周期。

图16 定电荷复原型V-F变换型AD转换器框图(3)双积分V-T型AD转换器顾名思义,这种AD转换器的一次转换周期需要进行两次积分运算。

第一次积分:称定时积分。

在约定的时间内对输入电压Vx进行反向积分;Vx越大,则积分输出幅值也大。

图17 两次积分运算第二次积分:称定量积分。

对约定的基准电压VB进行反向积分,这是继第一次对Vx积分后作反向积分,则原积分输出幅值越大,则本次积分时间也长。

•第一次积分完成了对输入电压的幅值与极性的判断。

第二次积分完成了输入电压转换为时间间隔:V—ΔT。

工作原理第一次积分运算:积分器对输入电压进行积分:令输入电压的平均值:代入上式:在规定的时间内t=T1,积分输出正比于输入电压的平均值。

第二次积分运算:积分器对基准电压进行积分:若积分过零:由此,第二次积分所需的时间:显然,第二次积分所需的时间T2与输入平均电压呈正比。

如果转换器的时间长短是由计数器稳频计数来确定的,那么有:【1】转换过程:预备阶段:在外部发出一个启动信号,转换器通过控制逻辑电路完成如下工作:计数器复位;积分电容电荷释放;接通K1输入通道。

【2】采样阶段:t=t1,开始对输入电压进行定时积分,打开计数器闸门开始计数。

积分时间T1由计数器计满溢出为限。

【3】比较阶段:断开K1接通K2或K3的基准电压输入通道,要求积分运算朝反方向变化。

【4】结束阶段:比较积分同时计数,直到积分输出为零,计数器所计的数N2代表T2的大小。

工作波形:图18 双积分AD转换器工作波形以型号为MC14433的3位半双积分AD转换器为例:设采样时间T1内的计数脉冲数为2000,基准电压选2000mV。

且有:上式表明计数脉冲N2可以直接表示以mV为单位的模拟输入电压。

双积分AD转换器的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通常工频干扰是环境最大的干扰源,并且会通过输入迭加到真信号作积分运算。

令:工频交流干扰电压窜入输入端:其中:第一项为真实信号,第二项为伪信号,即干扰信号。

通过采样定时积分:其中:第一项为真实信号的采样积分,第二项为伪信号的积分,要求通过积分运算消除掉。

要满足条件:(n=………)•推导结果说明:采样时间T1若取工频的整倍数时可以完全消除干扰影响。

【2】转换稳定性好:参见定量积分运算关系:B B t B V T Vx T RC t V RC T Vx dt V RCRC T Vx 1210101⨯=∴=⨯+⨯-=--⨯-⎰上式表明:经过两次运算,结果于积分常数RC 似乎无关。

那么只要在短时间内积分电阻与积分电容保持稳定,对模数转换的精度不会带来影响。

同样对时钟的稳定性要求也不高。

3、荷重传感器电子称控制系统的选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单片机技术尚未普及。

电子秤仪表仅发展到数字显示,而自动故障诊断、自动调零、数字滤波、键盘操作、数字通讯等功能是无法实现的。

自从INTEL 公司推广MCS51系列的单片机技术,在国内掀起了一场仪表的革命。

由于单片机的系统硬件大大浓缩,体积特别小,所以特别适用于仪表电路的构成,增强了仪表的功能和提高了仪表的性能。

不同规格的电子秤,因用途不同,对单片机执行的任务有一定的区别。

小型商业电子秤的使用环境比较好,电源较稳定,电磁干扰小。

但是秤量小,为了便于移动,要求电消耗少。

通常采用液晶、LED 、荧光管作数字显示器件。

其中液晶显示耗电少, LED 、荧光管作数字显示的亮度高, 耗电也明显高多了。

液晶显示显示的控制比较复杂,普通电路难以实现,所以需要单片机来控制。

电子秤需要把货物的重量和相应金额形式显示给买方。

除了需要运算外,还要求能通过键盘输入当前商品的单价。

没有单片机要实现这些功能是十分困难的。

大吨位电子秤除了具备小型电子秤的全部功能,还要考虑环境影响。

如行车型门式电子秤中的电动机频繁启动与制动引起供电电源的波动、电磁场强度大、风力大、震动强烈。

稳压与抗干扰与滤波要求特别高,有时还要求随时测量风力、温度变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