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离线刑法总论B高艳军

合集下载

吉林大学《刑法总论》第十四至十五章 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吉林大学《刑法总论》第十四至十五章 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吉大《刑法总论》第十四至十五章一、简述管制的特点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不羁押在监狱、看守所等执行场所中,仍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也不离开自己的家庭,不中断与社会的正常交往。

2、限制犯罪分子一定的自由根据刑法第39条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聚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按照执行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4)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告执行机关批准。

在劳动中与普通公民同工同酬。

3、对犯罪分子自由的限制具有一定的期限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4、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刑法第3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即应向本人和其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并且发给本人解除通知书。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同时宣布恢复政治权利。

5、在劳动中同工同酬二、简述拘役的特点1、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

2、剥夺的期限较短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拘役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

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3、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包括两点:一是拘役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二是就近执行。

4、享受一定的待遇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三、简述有期徒刑的特点1、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2、具有一定的期限刑法第45条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根据刑法第69条的规定,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的最高期限可达20年。

有期徒刑的刑期,刑法规定从判处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3、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根据刑法第46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

刑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刑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取得理想进展与期待成果 。
年 意 大 利 著 名 刑 法 学 家 贝 卡 里 亚 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
论犯罪和刑罚》 一书的出版 , 标志 教学方法较 为死板 ,不 利 于对 刑法 ( 一) 刑法教学 改革 的理论意义 《 首先 ,刑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是 着刑法学的正式诞生【 1 ] 。在 中国, 作 学领域人才 的塑造 。
2 " 1 。然而 , 与刑法立 法方 相应 的改革 与创 新 。 教 师对 知识 的 系 的科 学 。在漫 长的历史 发展过 程 共 睹 的成就 1
讲授方式落后 , 学生对课堂所授知 中,随着人类对犯罪和刑罚的认识 面的成就相比,刑法学课程教学改
识 的理解 与 应用 能力 亟待 加 强 。 在 不断深 入 ,积 累了大量 的刑 法文 化 革的步伐便稍显落后。刑法传统教 刑 法 学 研 究 的 指 导 思 想 发 生 变 化 遗产 ,成为人类 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 学 方法注重 的是刑法具 体知识 的传 的前提 下 , 刑 法学研 究 的方 向与 方 分。 但是, 刑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授 、讲解 ,强调所讲授 知识 的系统 法 也应 随 之改 变 , 固步 自封则 很 难 却是近代才出现的。 一般认为 , 1 7 6 4 性、 体系性 , 但缺少对学生刑法思维
摘 要: 刑法学是传统的法学十四 门核 心课程之 一 , 然而 , 与刑 法立法方面的成就相 比, 刑法学课程教 学改革 的步伐便 稍显落后 。 从 目前 的客观情 况来看 , 刑法学教 学方法仍较 为保 守 , 缺乏 实践创新。 随着刑 法学术研究的逐步深入 , 客观上要求提 高教学质量 ,
四 蓄。 兰 言 蔓言 至 I Z H ∽ - r 0 ∽ n 0 L L Ⅲ 喇 0 3 1 _ > T 、 1 ] l l 1 1 _ r 、 刊

20秋东北大学《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答案

20秋东北大学《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答案

1.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答案:B2.犯罪的本质特征是()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普遍违法性答案:A3.甲意图杀害乙。

一日晚甲携带猎枪藏于乙家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并击中该目标。

次日早晨,甲才得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妻子丙。

对甲应如何处理()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B.因未造成乙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C.应负过失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D.应负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答案:D4.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A.犯罪的概念B.犯罪构成C.犯罪的特征D.犯罪的本质5.根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与主刑刑期相等,同时执行答案:C6.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C.可以加重处罚D.应当加重处罚答案:B7.甲乙积怨较深,一日见乙被人砍伤在路边,奄奄一息,但未死亡,甲未采取任何措施而走开,后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行为构成作为的犯罪B.甲构成见危不救罪C.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D.甲构成不作为犯罪答案:C8.重刑主义是与下列哪一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适用刑法平等原则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9.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含义的解释属于()A.历史解释B.论理解释C.司法解释D.立法解释答案:D10.我国第一部刑法典的生效时间是()A.1979年7月1日B.1980年1月1日C.1997年3月14日D.1997年10月1日答案:B11.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C.可以加重处罚D.应当加重处罚答案:B12.甲被同时判处死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和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在执行中应当采取()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C.折衷原则D.相加原则13.对于尚未开始的不法侵害采取所谓防卫行为的属于()A.假想防卫B.挑拨防卫C.事前防卫D.事后防卫答案:C14.下列关于没收财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没收财产是指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B.没收全部财产的,可以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C.在判处没收财产时,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D.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答案:B15.冬季某日,爆破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

最新奥鹏东北大学21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参考答案

最新奥鹏东北大学21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参考答案
20.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适用我国刑法,必须是()
【选项】:
A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D犯罪地国家未对其予以处罚的
【答案】: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D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22.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
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答案】: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CA刀后离开现场。C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D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A%,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21.犯罪构成的特征包括()
【选项】:
A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B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事实特征的相加之和
C犯罪构成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
D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唯一标准
【答案】:A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C犯罪构成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D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唯一标准|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分论》网课测试题答案2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分论》网课测试题答案2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分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毒贩甲得知公安机关近来要开展“严打”斗争,遂将尚未卖掉的50多克海洛因和贩毒所得赃款8万多元拿到家住偏远农村的亲戚乙处隐藏。

公安机关得到消息后找乙调查此事,乙矢口否认。

乙当晚将上述毒品、赃款带到后山山洞隐藏时被跟踪而至的公安人员当场抓获。

乙的上述行为应当以何罪论处?()A.非法持有毒品罪B.窝藏、转移赃物罪C.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D.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2.甲购买了30克海洛因,一天乙来到甲家,甲便说:“这种粉末很提神。

”欺骗乙吸食了一些。

后来,丙又来到甲处,甲强迫丙也吸食了一些。

甲的行为构成()A.欺骗他人吸毒罪B.强迫他人吸毒罪C.非法持有毒品罪D.窝藏毒品罪3.甲在国家机关任职,乙有求于他并送5万元好处费。

甲答应为乙办事,但因故未办成。

后乙要求甲退钱,甲拒不退还,并威胁乙如再来要钱就告乙行贿。

甲的行为属于()A.受贿罪B.诈骗罪C.敲诈勒索罪D.受贿罪和敲诈勒索罪4.根据犯罪构成理论,并结合刑法分则的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甲某晚潜入胡某家中盗窃贵重物品时,被主人发现。

甲夺门而逃,胡某也没有再追赶。

甲就躲在胡某家墙根处的草垛里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村长高某路过时,发现甲行踪诡秘,就对其盘问。

甲以为高某发现了自己昨晚的盗窃行为,就对高某进行打击,致其重伤。

甲构成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应数罪并罚B.乙在大街上见赵某一边行走一边打手机,即起歹意,从背后用力将其手机抢走。

但因用力过猛,致使赵某绊倒摔成重伤。

乙同时构成抢夺罪、过失致人重伤罪,但不应数罪并罚C.丙深夜入室盗窃,被主人李某发现后追赶。

当丙跨上李某家院墙,正准备往外跳时,李某抓住丙的脚,试图拉住他。

但丙顺势踹了李某一脚,然后逃离现场。

丙构成抢劫罪D.丁骑摩托车在大街上见妇女田某提着一个精致皮包在行走,即起歹意,从背后用力拉皮包带,试图将皮包抢走。

东北大学20春《刑事诉讼法Ⅱ》在线平时作业3满分答案

东北大学20春《刑事诉讼法Ⅱ》在线平时作业3满分答案
C作为证据使用的鉴定结论,经申请可以补充或者重新鉴定
D如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
答案:ABCD
6
具有特定情形的下列哪些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A视听资料的制作时间、地点有异议,不能作出合理解释。也没有提供必要证明的
B在做DNA检测时送检资料与比对样本属于同一个来源的
C证人在犯罪现场听到被告人喊“给他点厉害瞧瞧”的陈述
C如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认为田某构成挪用公款而不构成重婚,应当对重婚罪作出不起诉决定
D如检察院只对田某以挪用公款罪提起公诉,重婚罪的被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自诉
答案:AD
5
高某系一抢劫案的被害人。关于高某的诉讼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有权要求不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行为
B如公安机关不立案,有权要求告知不立案的原因
A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案件,办理报请高级法院批准手续的时间
B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经法院同意延期审理的时间
C检察院补充侦查完毕后重新移送法院的案件,法院收到案件之日以前补充侦查的时间
D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自改变管辖决定作出至改变后的法院收到案件之日的时间
答案:A
10
李某系富家子弟,王某系下岗职工子女,二人共同伤害(轻伤)被害人张某。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鉴于
A被告单位
B被告单位的直接主管机关
C检察院
D法院
答案:C
5
关于审判监督程序中的申诉,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二审法院裁定准许撤回上诉的案件,申诉人对一审判决提出的申诉,应由一审法院审理
B上一级法院对未经终审法院审理的申诉,应直接审理
C对经两级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复查均驳回的申诉,法院不再受理
D对死刑复核案件的申诉,可由原核准的法院审查,也可交由原审法院审查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

刑法总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00301X10课程名称:刑法总论/Criminal Law (General Provisions)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程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适用专业:法学教材、教学参考书:《刑法学》(第七版)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学》(第四版)张明楷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刑法学(总论)是高等院校法学教育重要的主干课程,为法学本科生必修内容。

作为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科学,本课程体系上包括刑法通论、犯罪总论、刑事责任、刑罚总论方面的基本刑法原理与刑法总则规范等内容。

本课程系统地展现了我国现行刑法理论的思想理念、基本框架、基本原则、制度结构、立法概况,以及现行刑法典规范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刑法学基本观念、基础知识与一定的运用能力,也是一门教授学生将刑事法律知识运用于法律实践的应用专业课程。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让学生系统掌握刑法学科的知识,了解刑法理论的发展趋向,掌握刑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运用刑法知识解决有关犯罪与刑罚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系统掌握刑法的概念、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理论、故意犯罪中的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形态、刑罚体系、刑罚裁量制度、刑罚执行等规范刑法中的重要制度;2、建立刑法学的基本观念与思维逻辑,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和犯罪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3、培养运用法律语言阐释刑法问题的素养,以及一定的法学科研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实践教学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从两个方案中选择:1、旁听刑事案件庭审,以深化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基本要求如下:遵守法庭秩序,认真观摩,结合刑法理论对案件的事实认定与处理进行分析,形成书面总结。

2、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素养突出的法律实践部门工作人员,与学生交流互动。

东北大学2017年6月离线作业法学概论(B)高艳军

东北大学2017年6月离线作业法学概论(B)高艳军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法学概论试卷(作业考核线下) B 卷(共4 页)注:请您单面打印,使用黑色或蓝色笔,手写完成作业。

杜绝打印,抄袭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A )A 国家意志性B 国家强制性C 阶级意志性D 物质制约性2、导致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具体条件是(C )A 法律规则B 权利主体C 法律事实D 法律责任3、公民依法享有的维持其身体所必需的健康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是(A )A 生存权B 劳动权C 休息权D 受教育权4、行政机关为保证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对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力是(C )A 行政处理权B 行政命令权C 行政监督权D 行政裁决权5、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

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

甲的行为属于( A )A 犯罪既遂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不是犯罪6、甲梦到乙追杀自己,醒后便认定乙欲杀自己,就从家中拿一把菜刀直奔乙家,将乙砍伤。

甲的行为属于( D )A 正当防卫B 防卫过当C 事前防卫D 假想防卫7、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是(A )A 无效的民事行为B 有效的民事行为C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D 可变更的民事行为8、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或者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或者办理出质登记,以此作为债权担保的属于( C )A 抵押B 留置C质押 D 保证9、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是(A )A 职务侵占案B 诽谤案C 受贿案D 挪用公款案10、对原告和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即原、被告所争议的民事实体权利,具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民事诉讼中来的人是(B )A 代理人B 第三人C 证人D 鉴定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法的规范作用包括(ABCD )A 预测作用B 指引作用C 评价作用D 强制作用2、法律责任的构成包括(ABCD )A 违法主体B 违法或违约行为C 损害结果D 主观过错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ABC )A 选举权B 被选举权C 监督权D 表现的自由4、以所针对的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行为可以分为( CD )A 行政法律行为B 行政事实行为C 抽象行政行为D 具体行政行为5、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包括( ABCD )A 主犯 C 从犯B 胁从犯 D 教唆犯6、导致行为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有( AD )A 行为人尚来达到刑事责任年龄B行为人又聋又哑C 行为人醉酒D行为人患有严重的精神病7、下列各项中,属于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情形有(ABC )A 债务已按约定履行B合同的权利、义务已一并转让C 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债务相互抵消D合同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8、公民的(ACD )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A 名誉权B姓名权C肖像权D隐私权9、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回避的理由有( ABCD )A 是本案的当事人B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C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D与本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的10、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人民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有( CD )A 因债权行为提起的诉讼B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C 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D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法律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020年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刑法总论(高起专)》(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2020年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刑法总论(高起专)》(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离线考核
《刑法总论(高起专)》
2020年奥鹏东北师大考核试题标准答案试
读1页答案在最后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罪刑法定原则
2、正当防卫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2、什么是量刑?量刑的原则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2、试论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四、案例分析(共20分)
被告人梁某,因犯盗窃罪被依法逮捕,关押于看守所等待预审。

1999年5月下旬的一天晚上,被告人对同室杀人犯王某(被判处死刑,上报复核)说:“我看你年纪轻轻,没几天好活了,枪毙要打脑壳的,到了阴间还要痛的,你的家里人看了也很难过,还是自杀算了。

”王犯问怎么个死法?被告人说可以用绳子勒死,并扯下自己的裤带交给王犯,说:“到时候帮助你勒。

”王犯与被告人商定晚上等其他人犯睡着后动手。

27日凌晨2时许,王犯用裤带索套住脖子,用劲拉扯,但是用不上劲,并将裤带扯断。

被告人遂劝王犯次日找机会再自杀。

次日上午,看守所大检查,因同室犯人揭发而事情败露。

被告人为毁灭罪证将拉断的带索丢入厕所。

问:被告人梁某教唆王犯自杀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答:一、名词解释
1、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基本含义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东北大学月离线作业法学概论B高艳军

东北大学月离线作业法学概论B高艳军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法学概论试卷(作业考核线下) B 卷(共4 页)注:请您单面打印,使用黑色或蓝色笔,手写完成作业。

杜绝打印,抄袭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A )A 国家意志性B 国家强制性C 阶级意志性D 物质制约性2、导致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具体条件是(C )A 法律规则B 权利主体C 法律事实D 法律责任3、公民依法享有的维持其身体所必需的健康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是(A )A 生存权B 劳动权C 休息权D 受教育权4、行政机关为保证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对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力是(C )A 行政处理权B 行政命令权C 行政监督权D 行政裁决权5、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

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

甲的行为属于( A )A 犯罪既遂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不是犯罪6、甲梦到乙追杀自己,醒后便认定乙欲杀自己,就从家中拿一把菜刀直奔乙家,将乙砍伤。

甲的行为属于( D )A 正当防卫B 防卫过当C 事前防卫D 假想防卫7、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是(A )A 无效的民事行为B 有效的民事行为C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D 可变更的民事行为8、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或者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或者办理出质登记,以此作为债权担保的属于( C )A 抵押B 留置C质押 D 保证9、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是(A )A 职务侵占案B 诽谤案C 受贿案D 挪用公款案10、对原告和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即原、被告所争议的民事实体权利,具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民事诉讼中来的人是(B )A 代理人B 第三人C 证人D 鉴定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法的规范作用包括(ABCD )A 预测作用B 指引作用C 评价作用D 强制作用2、法律责任的构成包括(ABCD )A 违法主体B 违法或违约行为C 损害结果D 主观过错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ABC )A 选举权B 被选举权C 监督权D 表现的自由4、以所针对的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行为可以分为( CD )A 行政法律行为B 行政事实行为C 抽象行政行为D 具体行政行为5、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包括( ABCD )A 主犯 C 从犯B 胁从犯 D 教唆犯6、导致行为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有( AD )A 行为人尚来达到刑事责任年龄B行为人又聋又哑C 行为人醉酒D行为人患有严重的精神病7、下列各项中,属于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情形有(ABC )A 债务已按约定履行B合同的权利、义务已一并转让C 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债务相互抵消D合同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8、公民的(ACD )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A 名誉权B姓名权C肖像权D隐私权9、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回避的理由有( ABCD )A 是本案的当事人B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C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D与本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的10、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人民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有( CD )A 因债权行为提起的诉讼B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C 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D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法律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论刑法中的特殊防卫

论刑法中的特殊防卫

作者: 高艳军
作者机构: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6
出版物刊名: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51-253页
主题词: 特殊防卫;刑法;人身安全;暴力侵害;定义;无限防卫;特殊防卫权
摘要:针对目前刑法理论对我国新刑法等20条第3款之规定的不同观点,在对正当制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刑法基本理论和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为根据,明确提出新型法第20条第3款之规定,是我国新型法在原有的普通防卫制度的基础上所确立的一种新的防卫制度-特殊防卫。

通过对特殊防卫概念的分析和对特殊防卫构构成要件的论述,力求统一对我国新刑法第20条第3款之规定的理解和认识,以利于实践中正确把握和适用。

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对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

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对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

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对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作者姓名:杨鹏指导教师:高艳军单位名称: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专业名称:法学东北大学2005年6月See the construction Chinese model of victim-offender-reconciliationStudent name Yang PengSupervisor GaoYanjunMajor LawDepartment School Humanities and LawNortheastern UniversityJune 2005目录第一章刑事和解的概念与基本内容············································1.1刑事和解的概念···································································1.2刑事和解的特点···································································1.3刑事和解的基本内容···································································1.3.1 实体方面的内容···································································1.3.2程序方面的内容···································································第二章刑事和解制度的依据···································································2.1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依据···································································2.1.1刑事和解制度的中国“和合”文化的阐释··········································· 2.1.2刑事和解制度的实体法依据··································································· 2.1.3恢复性正义理论···································································2.2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依据···································································2.2.1刑事和解制度的国际趋势···································································2.2.2刑事和解制度的国内趋势···································································第三章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分析··························································3.1公正···································································3.2效率···································································3.3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第四章国外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实践·············································4.1国外的主要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模式························································4.1.1德国···································································4.1.2新西兰···································································4.2国外刑事和解制度实践的效果及评析··················································第五章中国模式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5.1中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1.1必要性···································································5.1.2可行性···································································5.2中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基本内容··················································5.2.1原则···································································5.2.2范围和对象···································································5.2.3程序···································································5.2.4效力···································································参考文献······································································································结束语···········································································································第一章刑事和解的概念与基本内容1.1 刑事和解的概念刑事和解作为我国刑事法领域的一种新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东北大学《刑法分论》在线平时作业-02

东北大学《刑法分论》在线平时作业-02

学期《刑法分论》在线平时作业2甲使用暴力将乙扣押在某废弃的建筑物内,强行从乙身上搜出现金3000元和1张只有少量金额的信用卡,甲逼迫乙向该信用卡中打入人民币10万元。

乙便给其妻子打电话,谎称自己开车撞伤他人,让其立即向自己的信用卡打入10万元救治伤员并赔偿。

乙妻信以为真,便向乙的信用卡中打入10万元,被甲取走,甲在得款后将乙释放。

对甲的行为应当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定罪?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C:抢劫罪D:抢劫罪和绑架罪参考选项:C甲对乙使用暴力,欲将其打残。

乙慌忙掏出手机准备报警,甲一把夺过手机装进裤袋并将乙打成重伤。

甲在离开现场五公里后,把乙价值7,000元的手机扔进水沟。

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故意伤害罪、盗窃罪B:故意伤害罪、抢劫罪C:故意伤害罪、抢夺罪D: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参考选项:D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标准是犯罪的A:一般客体B:直接客体C:对象D:同类客体参考选项:D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参考选项:B甲为表现自己的英勇行为,将造纸厂内一造纸原料草垛点燃后再去救火。

但火势蔓延无法控制,甲虽奋力扑救,但仍造成损失20余万元,自己也被烧伤。

甲的行为是A:放火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失火罪1。

东北大学22春“法学”《法理学Ⅰ》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3

东北大学22春“法学”《法理学Ⅰ》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3

东北大学22春“法学”《法理学Ⅰ》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法与道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在对罪犯量刑时,常见的酌定情节有()A.犯罪的动机、手段B.犯罪人的一贯表现C.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D.犯罪的时间、地点参考答案:ABCD3.在犯罪客观要件中,危害结果的地位和作用在于()A.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B.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之一C.是区分犯罪形态的标准之一D.是影响量刑轻重的因素之一参考答案:ABCD4.出于一个故意,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种行为在刑法理论上称为()A.吸收犯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D.惯犯参考答案:C5.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

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见甲不说话,乙叹了口气后就走开了。

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

关于甲、乙行为的定性,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参考答案:A6.冬季某日,爆破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

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参考答案:B7.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在于()A.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不同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意志不同C.犯罪的时间不同D.犯罪的地点不同参考答案:AB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因为家人需要一大笔医疗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了下属单位领导的贿赂20万元。

一周后,甲的哥哥通过其他途径筹集到了医疗费。

于是,甲将这20万元退回了下属单位的领导。

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参考答案:B9.关于犯罪中止,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

东北大学22春“法学”《刑法总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东北大学22春“法学”《刑法总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东北大学22春“法学”《刑法总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下列情形中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是()A.行为和结果都在我国领域内B.行为发生在我国,而结果发生在国外C.结果发生在我国,而行为发生在国外D.行为和结果都在国外参考答案:ABC2.甲被同时判处死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和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在执行中应当采取()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C.折衷原则D.相加原则参考答案:A3.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后者是犯罪的完成形态B.对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前者是基于行为人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后者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止D.前者是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后者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参考答案:C4.甲为保护自己的果园,在果园周围拉上电网,白天关掉,晚上通电。

某日晚有俩个小孩进入果园偷摘果实,被电网击中而死。

甲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事前防卫D、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5.紧急避险的危险的来源有()A.自然力量产生的危险B.机械、能源设备产生的危险C.动物侵袭造成的危险D.不法侵害产生的危险参考答案:ABCD6.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

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关系。

甲的行为属于( )A、法律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B、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D、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正确答案:D7.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上必备的要件是( )。

A、危害行为B、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C、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D、危害结果正确答案:A8.甲将毒药投入仇人乙的茶杯中欲害死乙。

乙喝下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

甲见到后非常害怕,急忙将乙送到医院抢救。

但2个小时后乙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甲的行为属于( )。

刑法总论(2010-12-2)

刑法总论(2010-12-2)

刑法总论胡东飞清华大学(刑)法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绪论一、刑法的德性1、规制内容的特殊性2、制裁手段的特殊严厉性3、法益保护的广泛性4、处罚范围的不完整性5、部门法律的补充性6、其他法律的保障性问题:第一,刑法和其他法律的不同之处在于调整对象的特殊性?第二,刑法是和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并列的部门法?二、刑法学的品性(一)名言警句1、Radbruch:面对法律,法学家的任务有三:解释、构造、体系。

2、Coing:整个法学工作的基础是法律文本(条文)及其解释。

3、Heck:法学肩负着为法官准备判决准则的任务。

4、Rüthers:解释使法真正有效——它胜过科学的一切理论的思考与科学的假设,常常也胜过现行的法律条文本身。

(二)狭义刑法学 = 刑法解释学1、理念:法治国原理(1)理论任何刑罚(刑事责任)的科处都必须有具体、明确的刑法条文依据。

因为普遍正义是由具体正义组成的,没有具体正义也就没有普遍正义。

而具体的正义需要具体的制度加以实现。

(2)智慧警句Larenz:假使法学不想转变成一种或者以自然法,或者以历史哲学,或者以社会哲学为根据的社会理论,而想维持其法学的角色,它就必须假定现行法秩序大体看来是合理的。

所谓的“批判理论”,其认定现行法不过是片面“支配关系”的规定,也因此否定现行法的正当性,它不必费神审究个别规定、决定的正义内涵,因为消极的结论已经预设在那儿。

而这种工作却正是法学所应致力的。

它所关心的不仅是明确性及法的安定性,同时也致意于:在具体的细节上,以逐步进行的工作来实现“更多的正义”。

问题:例1:甲为铁道扳道工,为了杀害赵某等五个小孩,甲让五个小孩到A轨道上玩,并谎称不会有火车来。

5分钟后,火车要通过A轨道。

甲此时于心不忍,但已来不及让五个小孩离开,甲见B轨道上只有钱某一个小孩在玩耍,于是利用技术手段让火车往B轨道行驶,导致钱某死亡。

甲的行为性质是什么?例2:绑匪甲和乙共同绑架了银行家约翰的女儿玛利亚,并向约翰提出了100万欧元的勒索要求,约翰遂报警;警察X第三天便将甲、乙抓获,并要求二人说出人质玛利亚现在何处,尽管X尽其所能,但甲、乙二人始终不开腔;X 为了尽快解救玛利亚,用枪顶住甲的头部,以杀死甲为由威胁乙让乙说出实情,但乙却不为所动。

东大刑法总论X网考复习资料答案

东大刑法总论X网考复习资料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刑法总论X复习题一、单选题1•国家以决定、补充规定等形式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属于(B )A刑法典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普通刑法2.重刑主义是与下列哪一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B )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适用刑法平等原则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3•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可以不予追究的是(A )A法定最高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B法定最低刑3年以下C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D法定最高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4.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C )A损害了国家利益B危害了社会C违反了刑法D触犯了法律5.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B )A已满14周岁B已满16周岁C已满18周岁D已满20周岁6.冬季某日,爆破工中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

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B )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7.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的是(A )A人在身体受到强制时实施的行为B人在醉酒状态下实施的行为C人在双U失明状态下实施的行为D人在聋哑状态下实施的行为8•决定某一犯罪具体性质的是(C )A犯罪的同类客体B犯罪的一般客体C犯罪的直接客体D犯罪的间接客体9•屮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

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

甲的行为属于(B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是犯罪10.屮、乙、丙三人共同盗窃。

甲负责望风,乙入室盗窃,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A )课程名称:刑法总论X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二、多选题1 •犯罪主观要件的特征包括(ABCD )A是刑法明文规定的要素B其内容是行为人的心理态度C是说明行为人主观恶性的要素D是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要件2.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ABC )A人在睡梦中或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B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C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举动D人在受到精神强制时实施的行为3.法律上的认识错误通常包括(ABC )A假想犯罪B假想不犯罪C对罪名和刑罚轻重有误解D对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有误解4•下列惜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AD )A调查被害人的行踪B明确的犯意表示C开始着手实施犯罪行为D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5.共同犯罪须具备的条件有(ABC )A二人以上B有共同的犯罪故意C有共同的犯罪行为D有事前的通谋6.以是否违反社会伦理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BD)A亲告犯B自然犯C身份犯D法定犯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ABCD)A假想防卫B事前防卫C互相斗殴D事后防卫8•以行为是否危害国家安全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BC)A亲告犯B国事犯C普通犯D法定犯9•危害结果的特征包括(ABCD)课程名称:刑法总论xA因果性B侵害性C现实性D多样性10•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犯罪的事山包括(AC)A正当防卫B自损行为C紧急避险D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三、简答题:L简述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长春财经学院《刑法总论》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长春财经学院《刑法总论》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长春财经学院《刑法总论》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课程:《刑法总论》;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______原则。

2. 犯罪构成是定罪量刑的______和______。

3. 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______故意。

4.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______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态。

5.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的犯罪______形态。

6.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______或者免除处罚。

7.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某种______或社会利益。

8. 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的______、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9.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______人和______。

10. 犯罪构成是______对具体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概括和抽象,是从各种具体犯罪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性法律要件。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类推原则。

()2. 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定罪量刑的法律准绳。

()3.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都属于犯罪的直接故意。

()4.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 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

()6.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态。

()7.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但犯罪预备行为本身已经构成犯罪的,应直接按照该罪定罪处罚。

()8.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删除:
远程教育复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利于总结我国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和创新,开创开放与远程教育的中国模式和中国学派,为世界制远程教育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有利于借鉴世界各国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使我国远程教育学科理论研究和教学的起点高、成效快;同时,将有利于更好百地以理论指导教育决策。这是因为,远程教育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旅得了国际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成为各国教育决策的新的热点之一.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刑法总论试卷(作业考核线上)B卷
学习中心:
院校学号:姓名
(共3页)
总分
题号










得分
一、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刑法的渊源
是指作为刑事法律规范的各种客观外在的表现形式
2.刑法的空间效力
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有约束力,它所要解决的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2、简述犯罪预备的构成特征
1)客观上,行为人只实施了犯罪的预备行为,尚未开始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
2)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犯罪预备的故意,即为了便于顺利地实行和完成犯罪。
3)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转化为犯罪的实行行为。
3、简述危害行为的特征
危害行为是指受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的、对社会有危害性的行为。
A刑法典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D普通刑法
2.重刑主义是与下列哪一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B)
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平等原则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3.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可以不予追究的是(A)
A法定最高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B法定最低刑3年以下
C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3.犯罪主体
是指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4.间接故意
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5.不能犯未遂
是指犯罪分子所实施的行为本身不可能达到犯罪既遂,因而未得逞的一种未遂形态。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以决定、补充规定等形式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属于(B)
2)吸收原则,又称重罪吸收轻罪原则,或称重刑吸收轻刑原则,是指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之后,以其中最重的一个罪的刑罚作为执行刑,其余较轻的刑罚均被重刑吸收,不再执行。
3)限制加重原则,是指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在数刑中最重的刑以上,再加重一定的刑罚作为执行刑,但加重后所决定执行的刑罚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度。
问:甲对乙死亡后果的主观心理状态是什么?
答:此案起初是由受害人乙的过失行为引起的交通事故,司机甲对此事故本不该负刑事责任。但从甲将昏迷的乙拖向路旁小树林的时候起,行为的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甲在拖乙时应认识到乙处于极端危险状态中,又将其拖到小树林中,使其失去了被发现抢救的机会,所以其对乙死亡结果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其主观罪过形式是间接些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ABCD)
A人在睡梦中或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B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C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举动
D人在受到精神强制时实施的行为
8、法律上的认识错误通常包括(ABCD)
A假想犯罪
B假想不犯罪
C对罪名和刑罚轻重有误解
D对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有误解
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
7、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的是(A)
A人在身体受到强制时实施的行为
B人在醉酒状态下实施的行为
C人在双目失明状态下实施的行为
D人在聋哑状态下实施的行为
8、决定某一犯罪具体性质的是(C)
A犯罪的同类客体B犯罪的一般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D犯罪的间接客体
9、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甲的行为属于(A)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D不是犯罪
10、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盗窃,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B)
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三、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ABCD)
A重罪重罚B轻罪轻罚
C一罪一罚D数罪并罚
2、各国确定刑事管辖权的原则包括(ABCD)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3、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ABC)
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D普遍违法性
其特征是:
1)是人的一种身体活动或动作,这是危害行为的客观因素,即客观性。
2)是受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的活动,这是危害行为的主观因素,即主观性。
3)必须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这是危害行为的实质因素,和犯罪的本质特征相一致。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某日,甲开车执行任务途中,乙突然从右边路旁树林疾步冲出抢过马路。甲见状向左猛打方向盘,并紧急制动,仍躲闪不及,车右前轮将乙左腿轧断。事故发生后,甲见天色已晚,此地荒僻,又没有人,便将昏迷不醒的乙拖至路旁小树林,自己开车离去。第二天早晨,乙的尸体被人发现。经法医鉴定:乙左腿膝盖粉碎性骨折,因抢救不及时,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4、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有(ABCD)
A犯罪客体要件B犯罪客观方面要件
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要件
5、单位犯罪的特点包括(ABCD)
A主体合法性B整体意志性
C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性D犯罪法定性
6、犯罪主观要件的特征包括(ABCD)
A是刑法明文规定的要素
B其内容是行为人的心理态度
C是说明行为人主观恶性的要素
D法定最高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4.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C)
A损害了国家利益B危害了社会
C违反了刑法D触犯了法律
5.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B)
A已满14周岁B已满16周岁
C已满18周岁D已满20周岁
6.冬季某日,爆破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B)
9、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AD)
A调查被害人的行踪
B明确的犯意表示
C开始着手实施犯罪行为
D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10、共同犯罪须具备的条件有(ABC)
A二人以上B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C有共同的犯罪行为D有事前的通谋
四、简述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数罪并罚的原则
1)相加原则,又称并科原则,是指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将各罪所判之刑绝对相加,其总和刑即为执行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