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笔记(精修版)

合集下载

统计学自笔记

统计学自笔记

第一章统计总论1、统计的概念(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2)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实际资料的总称。

(3)统计学:统计学(理论),是指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2、统计几个概念的关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3、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4、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社会性: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相联系的数量;总体性;有许多单独数量组成;具体性: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

5、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

6、统计总体的概念根据一定的目的与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

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整体。

7、统计总体的性质大量性、同质性、具体性。

8、统计总体的单位的概念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个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单位,构成基础。

9、统计总体和单位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单位是形成总体的基本个体,同时单位也只有依赖于总体才存在区别:含义上的区别、总体是指标的载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

10、单位标志的概念简称标志,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11、单位标志的表现表明标志特征在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用来回答标志的文字或数字)。

12、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基础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13、统计总体的概念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的数据。

14、统计指标的分类(1)数量指标:也称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2)质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

15、统计指标的特点(1)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表现(2)可量性(3)综合性16、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关系联系:(1)互相依存,相互生成。

统计学第三章笔记

统计学第三章笔记

统计学第三章笔记最近在学统计学,这第三章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啊!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

说起来好像挺简单,但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就拿数据收集来说吧,以前我总觉得收集数据不就是随便问问、随便记记嘛。

可学了这章才知道,这里面的讲究可大了。

比如说,你要确定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了解市场需求,还是为了评估产品质量?目的不一样,收集的方法和对象也就大不相同。

就拿我前段时间做的一个小调查来说吧。

我想知道我们小区居民对小区停车位紧张问题的看法。

一开始,我想得可简单了,就拿着个本子在小区门口见人就问。

结果呢,有的人行色匆匆,根本不理我;有的人随便应付几句,也说不到点子上。

后来我才发现,这样的收集方法太盲目了。

我回去好好琢磨了一下,重新制定了计划。

我先在小区的业主群里发了个简单的通知,告诉大家我要做这个调查,并且说明了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希望大家能支持。

然后,我把调查问卷分成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

线上的通过问卷星来收集,线下的我选择在小区人多的地方,比如小广场、超市门口设点,专门找那些看起来不忙、愿意交流的居民来填写。

为了让问卷更有针对性,我可花了不少心思。

问题不能太多,不然人家会嫌烦;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收集不到有用的信息。

我把问题分成了几个部分,比如居民目前的停车情况,每天找车位花费的时间,对小区停车位规划的建议等等。

而且,每个问题都提供了几个选项,方便大家回答。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儿。

有个大爷特别热情,拉着我聊了半天,从小区的历史讲到现在的管理问题,差点把我带偏了。

还有个大妈,对停车位的问题特别有意见,一个劲儿地跟我抱怨,我都插不上话。

不过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大家的想法和需求。

数据收集完了,接下来就是整理。

这也是个繁琐但重要的工作。

我把线上线下收集到的问卷都汇总到一起,先进行筛选,把那些填写不完整或者明显乱填的去掉。

然后,对每个问题的答案进行分类统计。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DOC)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DOC)

统计基础知识笔记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什么是统计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据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含义。

3、【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4、【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5、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变异性。

其中:在数量性上,统计活动的中心问题就是数据。

统计数据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反映表现在以下三方面:A数量的多少:从总量上反映事物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B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现象之间的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总体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

2、统计总体的特点:(1)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要求确定的。

(2)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

(3)统计总体中的所有总体单位必须具有同一性质。

3、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1)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总体单位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

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2)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断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一部分单位。

总体单位1、【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例: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

统计总体:该市全部工业企业全部职工。

统计单位: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统计指标:该市全部职工收入。

统计标志:该市每一个职工的收入。

统计学课件笔记整理详解

统计学课件笔记整理详解

封闭型问题答案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两项选择法、多项选择法、顺序选择法、 评定尺度法、双向列联法等。
答案要穷尽。答案要互斥。 小结: 对使用者来说,数据的来源包括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 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抽样调查、普查和统计报表。 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多阶段抽样等。 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有:方便抽样、判断抽样、配额抽样和雪球抽样。 抽样调查中的误差包括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两部分。 非抽样误差主要包括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 数据收集方法主要包括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电脑辅助调查、座 谈会、个别深访、直接观察等。 调查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调查数据的质量。问卷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 结合。
第一章 统计与数据
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用表格、图形和数字来概括、显示数据特 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利用样本数据来推 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常用希腊字母。统计量(statistic): 描述样本数量特征的概念,常用英文字母表示
重复抽样的计算公式比不重复抽样简单,但误差也比不重复抽样略大 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将总体 N 个单位按某种顺序排列,按规则确定 一个随机起点,再每隔一定间隔逐个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方法。主要适用场合: 总体内的样本单位,对有兴趣的指标而言是随机的或按大小排列的 总体内单位数过多,而抽取的样本又较多时 总体内的单位数不能确定时(例如抽取学号最后一位为 8 的学生进行调查) 分层抽样也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即先将总体所有单位按某种标志划分为 若干层,然后从各层中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单位构成样本,根据各层样本汇总对 总体指标作出估计的一种抽样方式。总体方差等于层间方差和层内方差的加权和, 而抽样误差只受层内方差的影响。因此分层时应使层间方差尽可能大(从而层内 方差小)。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为 R 个群(即次级单位或子总体),每个群包含若干 总体单位。按某种方式从中随机抽取 r 个群,然后对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都进行 调查的抽样方式。总体方差等于群内方差和群间方差的加权和,而抽样误差只受 群间方差的影响。因此分群时应使群间方差小。

统计学笔记

统计学笔记
总体均数的(1-α )可信区间计算公式
当样本含量较大时,例如n>60,t分布近似标准正
态分布,此时可用u分布代替t分布
两均数之差的区间估计
服从自由度为ν=n1+n2-2的t分布
正确理解可信区间
可信度为95%的CI的涵义
从同一总体中重复抽取100个样本含量为n的样
本,按上述方法计算95%的CI,则在这100个可
小于或大于某个数值
资料的分布不清
直接法(例数较少,先将变量值由小到大顺
序排列)
n为奇数时
n为偶数时
频率表法(例数较多)
先从累计频率找出M所在的组段,然后按
公式计算,式中L为中位数所在组段的下
限,i为该组段的组距,fm为该组段的频
数,ΣfL为小于L的各组段累计频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
察单位的全体。
同质与变异
同质: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
变异: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
差异
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标
准差,分别用希腊字母记为µ、σ。固定的常数
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标准差,采用
拉丁字母分别记为X-、S。 参数附近波动的随
机变量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用β表示
要同时减小α和β,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样本含量n。
不可能同时犯I型错误和II型错误。
拒绝H0时,只可能犯I型错误;不拒绝H0时,只可
能犯II型错误。
影响 β 错误的因素
1. 总体参数的真值
随着假设的总体参数的减少而增大
2. 显著性水平 α
当 α 减少时增大
3. 总体标准差 σ
当 σ 增大时增大

统计学笔记

统计学笔记

第一章 绪论参数与统计量参数: 刻画总体特征的指标 统计量: 刻画样本特征的指标统计的核心问题: 样本、总体总体与样本总体:确定的全部同质个体的某个(或某些)变量值 样本: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本选择的原则——代表性、随机性、可靠性、可比性资料的代表性与可比性所谓代表性是指该样本从相应总体中经随机抽样获得,能够代表总体的特征;所谓可比性是指各对比组间除了要比较的主要因素外,其它影响结果的因素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频率与概率区别和联系 (1) 区别频率: 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无法从根本上来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概率: 是一个确定的常数,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

(2) 联系频率: f=m/n (n 为观察次数,m 为发生频数)(0<f<1),当n 越大,f 越趋向于一个常数,即概率。

概率可看作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并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变异是统计学存在的基础变量及变量值:研究者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这种特征称为变量,变量的测得值叫变量值(也叫观察值),称为资料。

按变量值的性质将资料进行分类。

离散型变量; 连续型变量a 计量资料(定量) 连续型变量 + 部分不具有分类性质的离散型变量b 计数资料(定性) 离散型变量(分为无序分类资料(计数资料) + 有序计数资料(等级资料))c 等级资料(定性) 有序的计数资料/半计量资料(具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特性)变量类型的转化(计量——计数(数值—— - + ++)协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为一个独立变量(解释变量),不为实验者所操纵,但仍影响实验结果μσπρβ,,,,,,,,X S p r b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1)系统误差:指数据搜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特点:具有累加性(2)随机误差: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偶然因素使得结果或大或小,是不确定、不可预知的。

统计学课程笔记整理、统计学相关知识点总结(实用)

统计学课程笔记整理、统计学相关知识点总结(实用)

关于显著性检验,你想要的都在这儿了!!(基础篇)无论你从事何种领域的科学研究还是统计调查,显著性检验作为判断两个乃至多个数据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科研领域。

笔者作为科研界一名新人也曾经在显著性检验方面吃过许多苦头。

后来醉心于统计理论半载有余才摸到显著性检验的皮毛,也为显著性检验理论之精妙,品种之繁多,逻辑之严谨所折服。

在此,特写下这篇博文,以供那些仍然挣扎在显著性检验泥潭的非统计专业的科研界同僚们参考。

由于笔者本人也并非统计专业毕业,所持观点粗陋浅鄙,贻笑大方之处还望诸位业界前辈,领域翘楚不吝赐教。

小可在此谢过诸位看官了。

本篇博文致力于解决一下几点问题,在此罗列出来:1.什么是显著性检验? 2.为什么要做显著性检验? 3.怎么做显著性检验?下面就请跟随笔者的步伐一步步走入显著性检验的“前世与今生”。

一:显著性检验前传:什么是显著性检验?它与统计假设检验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做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检验”实际上是英文significance test 的汉语译名。

在统计学中,显著性检验是“统计假设检验”(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ing )的一种,显著性检验是用于检测科学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有差异以及差异是否显著的办法。

实际上,了解显著性检验的“宗门背景”(统计假设检验)更有助于一个科研新手理解显著性检验。

“统计假设检验”这一正名实际上指出了“显著性检验”的前提条件是“统计假设”,换言之“无假设,不检材料宝库的店验”。

任何人在使用显著性检验之前必须在心里明白自己的科研假设是什么,否则显著性检验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

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先对科研数据做一个假设,然后用检验来检查假设对不对。

一般而言,把要检验的假设称之为原假设,记为H0;把与H0相对应(相反)的假设称之为备择假设,记为H1。

如果原假设为真,而检验的结论却劝你放弃原假设。

统计学笔记

统计学笔记

声明:当你们手里拿到这份热乎乎的word时,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知识点的梳理,当然更不可能是考点,这只是笔者(关天明)上课时记录的笔记。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难免会有错误,大家一定指出。

第二章
1.系统误差或由于方法造成的误差可以避免;随机误差不可改变。

举例,枪打靶,如果枪有问题是系统误差,而打不准是随机误差。

注意:随机误差和抽样误差是两回事(我也不懂)
2.统计的调查方法:
(1)普查
(2)抽样调查
(3)典型调查
(4)重点调查
(5)统计报表制度
第三章
1.平均数的分类:
(1)位置平均数
(2)算术平均数
(3)几何平均数
(4)调和平均数
2.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分母除以(N-1)是无偏估计量
无偏估计量有3个特性:
(1)无偏性
(2)有效性
(3)一致性
第五章
老师当时说总体参数估计就是:
从总体中抽出样本,构造统计量,得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把要求的总体参数放到区间中心(笔者书上记得比这个还少,没跟上老师说的,大家自行理解。


第六章
1.你想否定什么就把什么设成原假设。

(废话)
2.有关假设检验的逻辑步骤,老师上课时反复提到过,参加第三版教材P102-10
3.
第七章
1.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就是研究事物间联系。

2.老师说考试时一定要会看统计结果那张表格。

第八章
1.列联表中其变量往往都是定性变量,但也可有定量变量,定量变量作为协变量。

剩下几章老师最后一节课快速说完,也没说啥。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双十一快乐!。

统计学笔记

统计学笔记

统计学笔记
《统计学笔记》
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多学科而又多方面的学科,它主要是用数量分析、观察和描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因此,统计学也可以看作是统计工作的一个分支。

二、统计学的基本原理
1.观测:统计学是通过收集、汇总、分析、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和变化趋势,以及利用数据来研究社会变迁的科学。

2.计数:统计学依靠对某一特征的计数活动,来观察和评价社会的现状,比如,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变化趋势;经济的数量、分布及变化趋势等。

3.分类:统计学分为初步统计、定性统计和定量统计三大分类。

初步统计是按照某种规律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定性统计是通过对现有数据进行定性研究,定量统计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定量研究来获取信息。

三、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1.抽样:抽样是统计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定性统计中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概括一类特定的群体,从而提高统计学的准确性。

2.统计算法:统计算法是统计学手段中的一部分,它使用计算机来分析大量的数据,求出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图表:图表是统计学工具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可以多种类型的
数据进行归纳和综合,从而清晰地描述一类信息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四、统计学的应用
统计学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第一,它可以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第二,它可以作为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第三,它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第四,它可以作为政府部门间预测及推理的基础;第五,它可以作为企业决策的工具,等等。

笔记统计学

笔记统计学

笔记统计学第1关:自由度是什么?怎样确定?答:(定义)构成样本统计量的独立的样本观测值的数目或自由变动的样本观测值的数目。

用df表示。

自由度的设定是出于这样一个理由:在总体平均数未知时,用样本平均数去计算离差(常用小s)会受到一个限制——要计算标准差(小s)就必须先知道样本平均数,而样本平均数和n都知道的情况下,数据的总和就是一个常数了。

所以,“最后一个”样本数据就不可以变了,因为它要是变,总和就变了,而这是不允许的通俗点说,一个班上有50个人,我们知道他们语文成绩平均分为80,现在只需要知道49个人的成绩就能推断出剩下那个人的成绩。

你可以随便报出49个人的成绩,但是最后一个人的你不能瞎说,因为平均分已经固定下来,自由度少一个。

第2关:正态分布检验中自由度问题答:在正态分布检验中,这里的M(三个统计量)为:N(总数)、平均数和标准差。

因为我们在做正态检验时,要使用到平均数和标准差以确定该正态分布形态,此外,要计算出各个区间的理论次数,我们还需要使用到N。

所以在正态分布检验中,自由度为K-3第3关:t检验答:t检验适用于两个变量均数间的差异检验,多于两个变量间的均数比较要用方差分析。

无论哪种类型的t检验,都必须在满足特定的前提条件下: 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应用才是合理的。

这是因为必须在这样的前提下所计算出的t统计量才服从t分布,而t检验正是以t分布作为其理论依据的检验方法。

第4关:统计学意义(P值)答: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

专业上,P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P值越大,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

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

如P=0.05提示样本中变量关联有5%的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

即假设总体中任意变量间均无关联我们重复类似实验,会发现约20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我们所研究的变量关联将等于或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重点原创整理)第一章总论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①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Ⅰ按性质不同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

(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

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

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

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联系:①许多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②指标与数量标志可随统计研究目的而改变;课后习题: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标志值就是标志表现。

第二章统计调查考点一:统计报表的分类①填报内容和实施范围: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②调查范围:全面、非全面③报送周期长短: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④填报单位:基层、综合报表考点二:“普查”的含义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

《统计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统计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统计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统计学 (第8版) 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1. 简介
本文档为《统计学》第8版的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主要内容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2. 章节概述
第一章:统计学导论
该章节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定义和应用领域,以及统计学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二章:数据描述
该章节重点介绍了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描述方法,包括数据的图形展示、数据的中心趋势和数据的离散程度等。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
该章节讲解了概率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常见的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第四章: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
该章节介绍了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内容。

第五章:单因素方差分析
该章节讲解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以及一些统计学中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

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该章节重点介绍了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包括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等内容。

3. 课后题详解
本文档还包含了每章的课后题详解,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题中的难点和常见错误,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和解题思路。

4. 结语
通过阅读本文档的《统计学》笔记和课后题详解,读者将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

以上是《统计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的概述。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统计学笔记(精选5篇)

大学统计学笔记(精选5篇)

大学统计学笔记(精选5篇)1.2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3讨论关键词:笔记策略;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记下的重难点、要点,有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

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做好笔记,那么他们在课后进行复习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边讲解边板书,学生有了一定的时间做笔记。

而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据调查:能大部分记下笔记的仅占28.5%;多达40.7%的学生只能记一点笔记;根本不记以及其他原因基本不记笔记的高达30.8%。

可见,多媒体教学的课堂笔记是个较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1、学生不记笔记的原因据调查,多媒体情境下学生不记笔记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1课程节奏过快。

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导致讲解同样知识的时间缩短,老师鼠标一点就几乎相当于过去的一黑板,屏幕上闪现的教学内容转瞬即逝,致使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来不及思考。

结果导致一堂课后,有的学生课本没有翻动或没有一点记录,课后学生对课堂内容印象不深。

1.2多媒体课件内容不适度。

有的课件文字内容太多,甚至照搬书本,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不知道重点难点,无从记起;有的课件文字内容太少,很多图片或图像或动画的多媒体,看起来漂亮,但忽略了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同样不知道哪些是应该掌握的,没办法做笔记。

1.3主要脉络层次不如传统板书清晰。

传统板书每堂课结束时,重点都体现在黑板上,但多媒体由于每一屏幕显示的内容有限,不能很好体现这一点。

1.4多媒体课件形式单调。

很多课件的设计手段单一,字多、字体与背景不易分辨,没有选择颜色对比鲜明的配色方案突出重点。

另一方面,为了看到较好的投影效果,往往把窗帘和灯光都关起来,教室里面光线不好,只听老师讲课,学生没条件记笔记。

由此可见,学生的笔记行为较大程度受到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影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笔记策略的运用,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统计学笔记

统计学笔记

一、基本术语1、总体:人们研究的所有基本单位。

是由具有某一相同性质的许多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

⏹ 关系:A. 构成关系B. 转换关系研究全国人口时,国家全部人口构成总体,每一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为取指导性的研究方法,抽取广州、天津两市进行试点,则两市全部人口构成样本,两市每一人口就是样本单位。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将被实际调查的那一部分。

4、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个体变量)5、指标:综合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名称或范畴。

(总体变量)⏹ 参数:概括整个总体所有数据的一个数值。

(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统计量:概括整个样本所有数据的一个数值。

(样本的某种特征值)※参数是固定的,统计量是变化的二、平均数的种类和作用平均数定义:测量数据集中趋势和一般水平的指标种类: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均值算术平均数充分考虑了每个标志值在平均数中的地位,使得大小数据相互抵消,所以是数据的平衡点和重心位置。

作用:1.是数据的代表值,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2.抽象性:平均数抹杀了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异3.中心值:平均数描述了总体的重心三、离散度定义: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离中趋势的指标。

作用: 1、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尺度。

2、现象的节奏性和稳定性;3、个体差异是我们研究的理由;4. 总体分布的特征;5. 推断统计的依据。

种类: 极差(易受极端值影响),内距(两个四分数之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四、中心极限定理1、如果原有总体是正态分布,那么,无论样本量的大小,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都服从正态分布2、如果原有总体分布式非正态分布,但样本量足够大,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将趋 向正态分布3、如果是有限总体,且不重复抽样,当抽样比例(n/N )大于0.05,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 布的方差为4当重复抽样时不重复抽样,且抽样比例(n/N )大于0.05,则五、抽样分布中正态分布、t 分布的使用条件1、如果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方差已知,则无论样本量如何,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都服从正态分布2、但,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如果样本容量太小,而总体方差未知时,由于样本标准差是有偏估计量,当我们用样本标准差代替总体标准差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自由度为(n-1)的t 分布 x ~t(μ,n s 2)3、如果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只有样本量够大,样本均值抽样分布趋向正态分布。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

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含义和作用一、什么是统计学1.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有效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发现规律,以便更好决策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2. 分析数据的方法有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⑴描述统计①描述统计是将所收集的数据处理后,用数值、表格或图形形式表现的有用信息。

②描述统计是基础,它为推断统计、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⑵推断统计就是根据样本数据特征去估计或检验总体的数据特征。

二、统计学的作用和重要性1.统计学的作用人们用数据发现的规律做出更好的决策。

2.要发现规律,对统计数据通常有要求:客观性、适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统计学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处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知识作出总体特征的合理推断;⑥根据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单位和样本1.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同质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⑴同质性是确定统计总体的基本标准,它是根据统计的研究目的而定的。

研究目的不同,所确定的总体也不同,其同质性的意义也随之变化。

⑵统计总体还应具备大量性,即统计总体应应该由足够数量的同质性单位构成。

2.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

如典型案例1中英军的每架战机;事例4中的每个居民。

3.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又称子样)。

构成样本的单位称为样品,样本中样品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4. 统计学解决问题的目的是认识总体的数据特征。

但是,当调查是破坏性的,或者出于成本、时间等因素考虑时,不必要或不可能对构成总体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

二、标志、指标(参数)和统计量1.标志:(1)总体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为标志。

(2)标志按其表现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含义和作用一、什么是统计学1.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有效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发现规律,以便更好决策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 2. 分析数据的方法有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⑴描述统计①描述统计是将所收集的数据处理后,用数值、表格或图形形式表现的有用信息。

②描述统计是基础,它为推断统计、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⑵推断统计就是根据样本数据特征去估计或检验总体的数据特征。

二、统计学的作用和重要性1.统计学的作用人们用数据发现的规律做出更好的决策。

2.要发现规律,对统计数据通常有要求:客观性、适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统计学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处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知识作出总体特征的合理推断;⑥根据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单位和样本1.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同质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⑴同质性是确定统计总体的基本标准,它是根据统计的研究目的而定的。

研究目的不同,所确定的总体也不同,其同质性的意义也随之变化。

⑵统计总体还应具备大量性,即统计总体应应该由足够数量的同质性单位构成。

2.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

如典型案例1中英军的每架战机;事例4中的每个居民。

3.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又称子样)。

构成样本的单位称为样品,样本中样品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4. 统计学解决问题的目的是认识总体的数据特征。

但是,当调查是破坏性的,或者出于成本、时间等因素考虑时,不必要或不可能对构成总体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

❖二、标志、指标(参数)和统计量1.标志:(1)总体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为标志。

(2)标志按其表现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①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品质标志的表现只能用非数值来描述.(如:典型案例1中英军战机的类型,事例4中每个居民的性别。

)❖②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表现用数值来描述(如: 典型案例1中英军战机的弹孔位置,事例4中每个居民的收入。

)2.参数(标志)⑴统计总体具有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称为统计指标,也称为参数。

⑵统计指标由两项基本要素构成,即指标的概念和指标的取值。

(指标的概念是对所研究现象本质的抽象概括,也是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质的规定性。

)(例如事例4中居民人口数100万人,总收入31.4亿元。

)⑶统计指标按表示形式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①凡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称为数量指标,用绝对数来表示。

例如事例4中居民总数100万人、总收入31.4亿元等,②凡是反映现象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来表示.例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5000元、工人出勤率93%等。

质量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

⑷单个指标不能反映总体的全貌,这便需要设立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所研究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统计量⑴统计量是样本观测量的一个已知函数,用来说明样本的特征。

是样本观测量的一个已知函数,用来说明样本的特征。

⑵抽取的样本不同,统计量的观测值也就不同。

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比例是统计量,抽取样本后,人们通常用与总体参数对应的统计量观测值, 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如某汽车制造企业从生产的一批轿车中抽取了16辆轿车,用这些轿车的平均行驶里程值、合格率值分别作为该批轿车平均行驶里程、合格率的估计。

)三、数据❖(一)变量与变量值1.即说明现象的某一事实或数量的特征称为变量,将上述标志、指标和统计量的名称进行归纳就是变量。

2.变量的具体表现是变量值,数据就是变量及其表现,也可称为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或数量依据。

如:收入是一个变量,收入的表现是变量值。

3.将在特定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所有数据集合在一起,称为数据集。

4.根据变量值的确定与否,变量分为确定性变量(受确定性因素影响,因素是明确的,可解释,可控制的)与随机变量(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如员工的起床时间)。

(二)数据的计量尺度收集数据时需要用到以下四种由低到高的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尺度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1.定类尺度是说明客观现象无序类别的计量。

定类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如居民的性别是男、女计量,战机的类型是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计量,这一场合的所使用的数值只作为无序分类的代码。

2. 定序尺度是说明客观现象有序类别的非数值计量。

定序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例如,对居民的满意度计量可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类。

这一场合的所使用的数值只作为有序分类的代码。

3. 定距尺度是说明客观现象数值间距有意义的计量。

其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之间在量方面的差异,定距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 。

如总量指标是定距尺度计量的。

(0不代表不存在)4.定比尺度是说明客观现象两个数值比有意义的计量。

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x”“/”如质量指标中的相对数、平均数是定比尺度计量的(0代表不存在)5数据分类⑴定类尺度,定序尺度的数据统称为定性数据。

定性变量是指带有定性数据的变量。

⑵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的数据统称为为定量数据。

定量变量是指带有定量数据的变量。

根据定量变量值连续出现与否,定量变量分为连续性变量与离散型变量。

①连续型变量是指变量在某一区域内的取值是连续不断的,无法一一列举。

如:军机的弹孔位置,产品的寿命等。

②离散型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是间断的,可以一一列举。

例如,产品数等。

(三)数据的类型根据对客观现象观察的角度不同,统计数据可分为: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

1.横截面数据又称为静态数据,它是指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总体内不同单位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

例如,2014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居民收入总值就属于横截面数据。

2.时间序列数据又称为动态数据,它是指在某一段时期内按时间顺序对同一总体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

例如,“十二五”期间我国按年份顺序的居民收入总值就属于时间序列数据3 .面板数据则是同时在时间和截面空间上取得的二维数据。

例如2005-2014年30个企业的总产值数据。

面板数据则由30个企业10年的数据组成,共有300个观测值。

从某一年份看,它是由30个企业总产值数第二章收集数据第一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方案设计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调查目的1.调查要达到的具体目标2.回答“为什么调查?”3.调查之前必须明确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1.调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2.调查单位:需要对之进行调查的单位。

可以是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全面调查),也可以是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非全面调查)3.回答“向谁调查?三、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调查方法1.调查方式是指调查的组织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统计报表制度2.调查方法是指收集统计资料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四、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1.调查项目:调查的具体内容2.调查表:表现调查项目的表格或问卷。

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

3. 回答“调查什么?”五、确定调查时间统计调查时间包括两种涵义: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1.调查时间:调查资料的所属时间(时期或时点)。

2.调查期限: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六、调查报告的撰写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调查过程的描述、依据调查数据所做的决策、对调查结果的评价【在调查方案中,应给出:提交调查报告的具体时间,并对调查的精度、费用等提出具体要求】七、制订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第二节数据收集来源一、数据收集的来源1.原始数据:必须要求调研者亲自收集2.二手数据:调研者需要识别和评估二手数据的有效性二、二手数据的收集1. 二手数据的来源⑴内部二手数据⑵外部二手数据2.二手数据收集的特点优点:快捷、成本低、易获取缺点:相关性差、时效性差、可靠性低四、二手数据收集的注意事项二手数据的评估主要包括:1.研究目的的评估——调研的目的是什么2.二手数据来源评估——谁收集了这些资料3.研究内容评估——收集了一些什么样的资料4.调查方式、方法评估——这些资料如何获得的5.二手数据相关性评估——这些资料与其他资料的一致程度如何6.二手数据时效性评估——这些资料是何时收集的第三节原始数据的收集一、数据收集的分类1.按数据收集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统计报表: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填报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

专门调查:为了某一特定目的或专门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2.按数据收集对象包括范围的大小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对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所有党委进行一一不漏的调查非全面调查:是在统计调查过程中,仅对调查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非全面统计报表3.按数据收集的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又称连续性调查,它是为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变化所进行的调查登记或数据收集一次性调查:又称不连续性调查,它是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间隔一段时间所进行的调查登记或数据收集4.按数据收集实施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二、数据收集的调查方式数据收集的调查方式,按照组织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统计报表制度1.普查: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⑴通常是一次性调查,周期性强⑵全面性调查,收集的资料全面、系统、准确⑶普查的点多面广,工作量大,投入多普查应遵循以下原则:⑴时间统一性原则⑵登记工作的规范性原则⑶普查项目统一规定原则⑷同类普查同周期性原则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⑴概率抽样: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的某些特征做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非概率抽样:调查组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⑵抽样调查优势: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⑶几种具体的抽样方式:①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随机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②分层抽样——主要特征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使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有明显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