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doc
幼儿案例分析:写不住的孩子
![幼儿案例分析:写不住的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71d197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c.png)
幼儿案例分析:写不住的孩子
引言
本文将通过一个幼儿案例分析,探讨一个写不住的孩子的问题。
案例描述
小明,一名5岁的男孩,总是无法安静地坐下来写作业或参加
课堂活动。
他经常走来走去,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给他的研究和社
交发展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详细分析小明的案例。
问题分析
小明无法集中注意力写作业或参加课堂活动可能有以下原因:
1. 大量能量:他可能有过剩的能量,导致难以保持安静。
2. 注意力不集中:他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导致难以持
续参与研究或活动。
3. 焦虑或压力:他可能感到焦虑或受到压力,影响了他的研究
表现。
解决方案
针对小明写不住的问题,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案:
1. 身体活动:通过增加身体活动,如户外游戏或运动,来帮助小明释放多余能量,以便更好地专注。
2. 分段研究:将研究任务分成短时间段,每段时间后给予小明小休息,以帮助他保持注意力。
3. 情绪管理:教给小明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或放松练,以帮助他缓解焦虑和压力。
结论
通过以上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帮助小明克服写不住的问题,提高他的研究和社交表现。
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解决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个性化。
以上是对幼儿案例分析的简要描述,通过分析问题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写不住的孩子的问题。
大班个案追踪分析与措施范文
![大班个案追踪分析与措施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37548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3.png)
大班个案追踪分析与措施范文一、个案基本情况。
1.1 这个大班的孩子叫小明,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
他呀,在班上就像一颗小太阳,精力旺盛得很。
不过呢,这也带来了一些小麻烦。
1.2 小明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总是这儿摸摸,那儿看看。
老师在上面讲得绘声绘色,他在下面就像屁股上长了刺一样,坐不住。
二、问题分析。
2.1 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能是一个方面。
据了解,小明的家庭氛围比较宽松自由,这是好事,但可能导致他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
在家里他想干啥就干啥,到了课堂上,也一时改不过来这个习惯。
这就好比一匹在草原上自由驰骋惯了的小马驹,突然要被缰绳束缚住,肯定不适应。
2.2 从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来看,大班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但毕竟还是处于发展阶段。
小明可能就是那种精力特别充沛的类型,多余的精力无处释放,就会在不合适的时候表现出来。
就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你得给他找个合适的出口,不然就会乱爆。
2.3 还有就是教学方式可能没有完全吸引到他。
如果老师的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平淡无奇,对于像小明这样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确实很难让他乖乖听话。
三、措施。
3.1 家庭方面呢,要和家长好好沟通。
告诉家长在家庭中也要适当建立规则,不能让孩子过于散漫。
比如说,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家庭作息时间表,像什么时候起床、吃饭、玩游戏、看书等,都明确规定好。
这就像给孩子画一个小圈圈,在这个圈圈里他可以自由活动,但也知道边界在哪里。
家长还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玩一些专注力训练的小游戏,像搭积木啊,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搭得又快又好。
3.2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调整教学方式。
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就像变魔术一样。
比如在讲数学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卡片来做加减法,让小明这样的孩子能够参与其中。
还可以专门为像他这样精力过剩的孩子安排一些小任务,像小班长助理之类的,让他帮忙分发作业或者管理班级的小植物角,这样他的精力就有了正当的释放途径。
而且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是一点点小进步,都要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大肆表扬。
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分析坐不住孩子
![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分析坐不住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955189c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b.png)
《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分析坐不住孩子》摘要:教师常当众批评明明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地执行,从明明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调皮动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奇心比较强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孩子外他想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伴接纳,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不住孩子 </幼儿班幼儿案例分析坐不住孩子我们班有叫明明男孩他是这学期到我们班明明集体教学活动力很难集是“坐不住孩子”有他会“骚扰”周围朋友而打断教师正进行活动;对教师布置任他常常不能很地完成;他想参与伴活动却因不适宜方式而被伴拒绝周围朋友实驱逐不了他情况下还会告状教师对这常惹麻烦孩子也伤脑筋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下她勒令全班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效并不长其他孩子眼明明成了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坏孩子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己座位上坐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主要容明明坐己位子上没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辫子可儿皱了皱将己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椅子向己这边拉近是两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发出了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可儿突然叫了起“老师你看明明”老师终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和可儿僵持着明明被老师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疚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椅子……”“了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听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惹他我就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严肃地看着全班孩子对老师命令孩子们异口声地回答“听到了”明明使劲地绞着己手指有些难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移他又恢复了原貌副满不乎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想什么分析、教师教育方式产生消极首先旧问题没有得到又添新问题教师想通孤立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原有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影响明明己善行受到伴误并遭到拒绝产生了破坏性行其次教师识到己教育方式不妥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不良已不是件容易事情了原因其年龄越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班孩子道德认知还处他律阶段教师作孩子眼权威她话尤其是命令性语言对孩子话就是判断事物标准教师常当众批评明明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地执行其二明明给伴坏印象部分是由他己调皮常受批评造成教师孤立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明明善动机和行也会被其他孩子误并拒绝面对伴不分原因排斥明明显然受到了定程挫折没有得到正确引导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行方式予以反击这种情况造成结是种恶性循环即明明面行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捣乱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对明明消极态孤立教育方式使明明被迫陷入与伴交往困境(如场景三反映情形)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积极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仅不助他反而不理睬他教师这种做法无形明明和其他孩子竖起了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伴交往对幼儿社会认知、交往技能、性和道德品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义如明明始终被伴这样孤立将会失更多与伴交往机会这对明明日发展是不利;另外良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伴这种敌对状态不改变话也会干扰他正常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奇心二、方式教师首先要清楚明明特从明明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调皮动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奇心比较强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孩子外他想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伴接纳从明明外背景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并且据笔者了明明父母孩子目是觉得他原先幼儿教育环境不太孩子由散漫学到东西也比较少现明明所幼儿里受到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方面明明很快升入班由班与学紧密衔接教师会平要考虑到孩子对学环境适应问题孩子顺利地入学做些必要准备比较明显就是集体教学加长会提出些与学教学要相接近要所有这些对明明说都要适应助明明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秩序感()教师方面要多关明明举动对明明不正确行要及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不适合说些反话或是隐语因年幼孩子有并不清楚教师话暗含思所以对孩子要说白话尤其是对明明说他对新环境熟悉程还不够对新班级些具体要还没有清楚识并且相比他以前所班级环境现班级要要严这样对他说适应就更要有程;另方面教师还可以伴给明明树立学习榜样鼓励他向班上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要具体化()对明明常因奇心而违反了纪律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候要认真听不可以做其他事情;另方面答应明明等老师上完课可以和其他朋友起玩这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认真听讲这里笔者想提及是玩具是给孩子玩只是作纯粹装饰品就失它对儿童义了(3)教师要有耐心明明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要程教师对明明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急躁而常出言不慎()对孤立教育方式已产生消极即明明伴不良形象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寻合适机会当着全班孩子面承认己错误可以向孩子释是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我们不应该不理睬明明应该想办法助他才对这种做法方面可以减少明明伴些面影响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5)教师要善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助明明取得进步让起监督明明明明取得进步他鼓掌加油他犯错误指出错误处并助他改正让明明体会到集体温暖、伴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化相关热词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不住孩子。
幼儿园孩子上课坐不住因材施教记录表
![幼儿园孩子上课坐不住因材施教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2c1f53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4.png)
幼儿园孩子上课坐不住因材施教记录表摘要:一、问题背景及分析二、坐不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三、因材施教的策略四、实施效果及反思正文: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你是否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在上课时总是坐不住,东张西望,难以专注?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使孩子们无法充分吸收知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坐不住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即所谓的“因材施教”。
一、问题背景及分析孩子坐不住的原因有很多,如生理原因、心理原因、教育方式等。
首先,生理原因方面,幼儿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其次,心理原因方面,幼儿的好奇心强,对周围环境充满探索欲望,容易分心。
最后,教育方式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可能无法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导致他们失去兴趣。
二、坐不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法: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持教室整洁、安静,减少干扰因素,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2.设定合理的学习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合理调整上课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3.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运用游戏、互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因材施教的策略1.观察孩子: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需求等,为教学提供依据。
2.沟通交流:与孩子和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孩子的反应和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四、实施效果及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上课时变得更加专注,学习效果也有所提高。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孩子的成长变化。
总之,孩子上课坐不住是一个常见问题,通过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doc
![幼儿园大班教学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doc](https://img.taocdn.com/s3/m/3bc599882af90242a995e574.png)
幼儿园大班幼儿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
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
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
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
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
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
”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
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
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
”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
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
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e32f0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4.png)
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分析可是个挺有趣又挺有门道的事儿呢。
就说有这么个大班的小男孩吧,特别调皮捣蛋。
在课堂上啊,就像个小跳蚤似的,坐都坐不住。
老师在上面讲着故事呢,他一会儿去扯扯旁边小女孩的辫子,一会儿又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嘴里还嘟嘟囔囔的。
这可让老师头疼坏了呀。
这就好比一群小鸭子都在乖乖排队走,就他这只小鸭子呀,到处乱蹿。
那老师得想办法呀。
老师就开始观察这个小男孩为啥这样呢?原来啊,这个小男孩精力特别旺盛,他对老师讲的故事可能觉得不够有趣。
这就像我们大人看电影一样,如果电影很无聊,咱也坐不住不是?老师就灵机一动,把故事变得更有趣了。
比如说讲到小兔子去森林里采蘑菇的时候,老师就把这个过程描述得像一场大冒险似的,小兔子可能会遇到陷阱,可能会遇到神秘的小动物来帮忙。
嘿,这小男孩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也开始认真听故事了,也不捣乱了。
这就告诉我们呀,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教学得符合他们的兴趣点,就像厨师做菜得符合食客的口味一样。
还有个小女孩呢,在幼儿园特别害羞。
做游戏的时候,总是躲在角落里,像个小鹌鹑似的。
别的小朋友都开开心心地玩,她就自己在那儿默默地看着。
老师想让她参与进来呀。
老师就先拉着她的小手,和她一起慢慢地加入到游戏里。
就好像带一个刚学走路的小娃娃一样,小心翼翼的。
开始的时候,小女孩还是很紧张,不过老师一直鼓励她,夸她做得好。
慢慢地,小女孩就放松了,也开始笑啊闹啊的。
这就像一朵小花呀,开始的时候还含苞待放,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呵护,去给它阳光雨露,它才能慢慢盛开呢。
再看看幼儿园大班孩子之间的相处吧。
有两个小男孩因为一个小玩具起了争执。
一个说这是我先拿到的,另一个说我也想玩。
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的,就像两只斗架的小公鸡。
这时候老师可不能直接说谁对谁错呀。
老师就跟他们说,这个玩具就像一个小宝藏,大家可以一起分享这个宝藏,一起玩会更有趣呢。
两个小男孩听了之后,就一起玩起了玩具。
这就像一条小河里的两条小鱼呀,如果都想独占一块小水洼,那肯定要打架,要是能一起在大河里游,那就和谐多了。
一个多动症的案例分析
![一个多动症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539b39a5e9856a5612608e.png)
一个多动症的案例分析姓名叶优微学号 11102801007004一、案例简介我们班有坐不住小朋友。
孩子多动、做事不专心、爱拆卸东西前来。
孩子六岁多,上幼儿园大班,九月份将入小学。
孩子在班里属于“屁股上长刺儿”的人,根本坐不住。
老师开始上课没有几分钟,孩子就开始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挑逗同学,有时候忽然离开座位走到教室另一头;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孩子在家也是边做边玩,外边一点小动静就要出去看,家长只好在旁边监督。
作业本子又脏又乱,家长一批评就把刚写好的一页撕掉,他的作业本明显地比别人的本子薄。
一天,我一边和这位母亲交谈,一边关注着孩子的举动。
我发现,自从进来之后,孩子就时刻动个不停。
他先是坐在他妈妈旁边,然后坐在沙发扶手上,后来又挤到我的单人沙发上。
他不断插话,让谈话很难进行,我就打开电脑让他上网看动画片。
哪知道这孩子连动画片也没有耐心看完,他拿着鼠标用力往桌子上摔,想把鼠标摔裂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老鼠”。
再往后他又坐回到我身边,要往我的后背上爬,他妈妈的厉声斥责对他也不起作用。
从他的行为表现和他妈妈的陈述看,我初步判断他是多动症患儿。
正当我犹豫不决,考虑是否把这个判断告诉这位家长的时候,他妈妈拿出了前不久在某医院所做检查的病历本,果然是多动症。
点评:幼儿多动症又叫“注意缺陷障碍”,是指幼儿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和身心发育阶段明显不相称的、以活动过多为主要特征,以注意缺陷为最突出表现的幼儿行为障碍。
其症状一般在学龄前出现,9岁左右是症状最突出的表现阶段。
一般男孩多于女孩。
当然幼儿多动并不都是多动症,应注意区分多动与多动症。
假如一个幼儿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动作很多,但是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表现出来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个幼儿就不是多动症而是多动。
一般来说,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主要依据下列表现:(1)活动过度:这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
有多动症的孩子不分场合地过多活动,甚至晚上睡觉也不安稳,来回翻动。
幼儿园个案分析:坐不住的小孩
![幼儿园个案分析:坐不住的小孩](https://img.taocdn.com/s3/m/ede89c2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2.png)
幼儿园个案分析:坐不住的小孩幼儿园个案分析:坐不住的小孩咱们班有一个叫文文的男孩,他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小孩”,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关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专门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形下还会去告状。
教师关于那个常常惹麻烦的小孩也伤脑筋,常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小孩不要理会他。
但这种教育方式的成效并非好,时刻一长,在其他小孩的眼中文文成了一个顽皮、只明白惹教师动气的坏小孩。
场景一: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小孩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教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要紧内容。
文文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认真听,他正用手撩隔壁可儿的小辫子。
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隔壁挪了挪,文文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小孩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
教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快乐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教师,你看文文。
”教师终于高声地对文文说道:“文文,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文文被教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躯体,瞪大眼睛看着教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
可儿接着又说道:“他适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准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准惹文文,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教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小孩。
关于教师的命令,小孩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
”文文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教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东张西望,不明白在想什么。
分析: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第一,旧的问题没有取得解决,又添新的问题。
第二,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以后,想当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情形了.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文文被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窘境(如场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中踊跃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小孩孤立文文,不仅不帮忙他反而不去理会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文文和其他小孩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术、个性和道德品质的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若是文文始终被同伴如此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遇,这对文文往后的进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剂器,会让人心情愉快地从事各类活动,文文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讨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小班幼儿分析材料
![小班幼儿分析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e2f6c82cc58bd63186bd9c.png)
坐不住的孩子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
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
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
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场景一: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
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
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
”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
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
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
”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
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5篇)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55da91763231126fdb1131.png)
幼儿大班个案分析(5篇)幼儿大班个案分析第1篇: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实录:班里有个叫胡骏的孩子,一向让我很头疼。
每一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并且,”罪状”也是十分齐全,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等。
我感觉,每一天耳朵里,都总是听着胡骏的名字。
我尝试很多办法来教育他,谈心说服,严厉批评,让他转换主角,体会其他小朋友的心境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
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并且基本已经放弃,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
我意识到,原因就于此。
家庭、幼儿园,教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我放弃了。
一个对自我不报期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我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胡骏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
我立刻”小星星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
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教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胡骏通常来园很早,帮忙教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还照教师的样貌,把破损的图书全部粘好,晾干,然后很有耐心的摆放整齐。
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
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
并且经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发现三:区域活动中,智力魔珠游戏中,胡骏拼的又快又好,并且还帮忙新来的小朋友夏寒,教她怎样玩,小教师做的十分好。
当天的评价活动,夏寒就讲了胡骏帮忙自我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胡骏改正了错误,此刻很棒。
我看到了胡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相信胡骏以后会越来越好。
分析与思考:经过胡骏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
孩子是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坐不住的孩子
![坐不住的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3a9724ceddccda38366baf67.png)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
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
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孩子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明明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小女孩的辫子。
小女孩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女孩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
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女孩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
”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
分析: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
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该小朋友“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孩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孩子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
其二,明明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孩子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
2020幼儿案例分析大班(15篇).doc
![2020幼儿案例分析大班(15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652abdfc31b765ce050814c5.png)
幼儿案例分析大班第1篇:幼儿园大班案例:灿烂的笑容是我的追求清清是个内向而胆小的孩子,她的动手本事比较差,活动中显得不够进取也很不自信。
而从她的眼中流露出的渴望之情,却另我对她倍加关注。
现阶段我们在做“绿色菜篮子”的主题,教室里布置了一片菜园。
头两天没有孩子去玩,自从参观了菜市场之后去画画涂涂的孩子异常多,她们能根据边上的实物和范例图大胆涂画,有青菜,萝卜,西红柿,蘑菇,土豆等,每当孩子画一样东西而欢呼时,我注意到清清总站在一旁羡慕的眼神看着她们。
今日早上,清清来园后搬起了椅子,东张张,西望望,最终把目光停留在了菜园。
只见她慢慢挪动了脚步,把椅子轻轻地搬到了菜园旁。
清清拿了一枝记号笔开始尝试了。
而此时,下棋的孩子碰到了困难,我转身去那边指导,可我心里还是想着清清动起来了没有。
当我指导完下棋的小朋友商定规则后,回头再看看清清,发此刻她还是拿着记号笔,一副无从着手的样貌,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个高兴地画着,她的眼里充满了渴望,可她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悄悄地走了过去,扶着她的肩膀轻声地问:“你想画什么呢?我们一齐来画好吗?”她高兴极了,使劲点了点头,指着一棵大大的卷心菜说:“教师,我要画卷心菜。
”“那好啊!”我爽快地答应了她。
于是,我指着卷心菜问道:“清清,你看卷心菜是什么形状?”“圆形的”。
那你就画一个圆形。
清清慢慢地画起来,一下歪歪曲曲,一下笔笔直,画的圆形象个小山区。
看着她垂头丧气的脸,我的心也似乎被揪住了。
“别着急,清清,之后再来。
”我手把手地和她一齐重新画。
一个大大的圆形画成功了,我翘起了大拇指在她面前晃了两晃,她的嘴角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画卷心菜上头的一片片的叶子是较难的一个步骤。
清清求助的目光又投向了我,我让她学着自我看范例,并对她说:“清清,你试试看,上头的叶子从那里开始画?”她拿起范例仔细看了又看,脸上的笑容逐渐扩散:“我明白了,从圆形的上头开始画到下头。
”“对呀,真聪明!快画吧!”我又一次鼓励她。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疏导](https://img.taocdn.com/s3/m/32d571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1.png)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幼儿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动症儿童。
这些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过于活跃等行为特征,给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针对这些儿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发展健康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心理疏导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解读,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心理疏导工作。
1. 案例一:小明小明,3岁半,是XX幼儿园的一名多动症儿童。
他的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好动,经常无法坐在座位上安静地参与课堂活动。
在幼儿园中,小明经常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导致园内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与家长交流后,了解到小明在家庭中也经常表现出多动的特征,对待问题缺乏耐心,难以静下心来完成一件事情。
幼儿园老师意识到,小明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其心理状态影响较大,需要与家长积极合作,帮助小明解决心理问题。
2. 案例分析:针对小明这样的多动症儿童,首先需要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其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和成长环境。
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为幼儿园的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在与家长合作的基础上,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活动,针对小明的特点,加强专项训练,引导他合理释放能量,提高专注力和自控能力。
幼儿园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园所生活环境,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 案例二:小红小红,4岁,是XX幼儿园的一名多动症儿童。
她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过于活跃的特点,经常难以按时入睡,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
在家长的反映和老师的观察下,发现小红在家庭中缺乏规律的生活作息,对玩具和游戏过于依赖,缺乏自控能力。
根据多动症儿童的心理特点,幼儿园需要从生活规律、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入手,帮助小红调整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 案例分析:针对小红这样的多动症儿童,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家长配合,建立孩子在家和园所之间的良好过渡措施。
幼儿园大班上课注意力缺乏的案例分析:关注与干预
![幼儿园大班上课注意力缺乏的案例分析:关注与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e970847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d.png)
【幼儿园大班上课注意力缺乏的案例分析:关注与干预】1. 案例分析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小明在上课时总是无法静静地坐着,经常会被外界的一些小事情吸引,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
在课堂上,他的表现总是比其他孩子更加活泼好动,无法专注在教学内容上。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小明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周围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 问题分析针对幼儿园大班上课注意力缺乏的情况,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注意力缺乏可能源于孩子的个人特点,比如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可能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长过分溺爱、缺乏对孩子的规范引导;还有可能是幼儿园教学环境的因素,比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等。
3. 关注与干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相关的关注与干预措施。
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更多的互动教学方式,比如问答、游戏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谈话、陪伴等方式,引导孩子在课堂上保持专注;还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其在家庭环境中也得到适当的引导和照顾。
4. 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对于幼儿园大班上课注意力缺乏的问题,我们既要关注孩子个人特点的发展需求,也要关注家庭和教学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重视关注和干预孩子的学习行为,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思考,我相信在幼儿园大班上课注意力缺乏的案例中,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合理的干预,一定能够使孩子们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为他们的未来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5. 专业评估在幼儿园大班上课注意力缺乏的问题中,我们还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评估和帮助。
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和沟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注意力问题的原因和特点,为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支持。
可以邀请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或者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为小明进行个性化的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
幼儿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
![幼儿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078e013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e.png)
幼儿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幼儿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一、案例背景:我们班有一个叫诚诚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新来的。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诚诚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骚扰”周围的小朋友,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
他也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想参与同伴的活动,但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拒绝。
有时他甚至在教室里乱跑,根本不听老师的指令,无法坐下来。
其他小朋友也无法驱逐他,只能去告状。
我们对这个孩子也感到困扰,有时会当众批评他。
但这种教育方法并不奏效,时间一长,其他孩子就会认为诚诚是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孩子。
二、案例描述:在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然而,XXX却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不听讲,小脚还搭在桌子上。
当XXX小朋友喊到“老师XXX拽我的帽子”时,活动被打乱了。
老师非常生气地对XXX说:“如果你再这样,你妈妈就不会来接你了。
”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老师将诚诚拉到旁边坐下,但不到一分钟,他又自己离开椅子,跑到午睡室自己玩了起来。
三、分析与反思:与同年龄的幼儿相比,特别是与班级其他孩子相比,我发现诚诚的表现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很可能是由于他自身的原因导致的。
通过进一步的沟通交流,我逐渐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和主要的生活环境。
由于诚诚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溺爱,任由他的不良行为,不去纠正。
爸爸也不重视孩子的教养问题。
四、教育策略:1.针对诚诚的表现,我们逐步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点滴事情开始,让家长逐渐意识到他在幼儿园的表现和问题,逐步了解老师是在关心孩子而不是排斥孩子。
希望家长能够配合老师工作,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2.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严有度的家庭教育氛围。
如果家庭成员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要采取背后协商的办法,达成一致意见后再面对孩子。
一旦形成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意见,就要口径一致,步调一致,不再随意撑起“保护伞”。
2017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
![2017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a890f45479563c1ec5da718c.png)
案例二:
最后,大声呵斥浩宇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帮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浩宇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浩宇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浩宇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2)对于小宝、浩宇时常因为好奇心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应浩宇和小宝,等老师上完课之后,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认真听讲。
(3)教师要有耐心,浩宇和小宝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明明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
案例2:
小宝小朋友是我们班聪明可爱的小男生,他是这个学期转到我们班的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婆婆爷爷都很宠爱孩子,于是在小朋友身上就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每当老师在说话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跳起来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人,在集教活动中老是在凳子上面坐不住,一会儿又是站起来,一会儿又是跪在地上。
在一次集教活动为了让小朋友们方便观看图片,需要小朋友们坐在自己的凳子上面观看,最开始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凳子上面安静观看,可是,坐在第一排的小宝按捺不住了,一会儿又是站起来,一会儿又是跑到最前面,完全遮住了其与小朋友们的视线,引起了大家的一片吵闹声,平时不喜欢讲话的沐沐也站了起来。严肃的告诉他,“请你做下去”,小宝听到了大家的埋怨声,不好意思的坐了下去。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教师想通过大声呵斥的方式迫使浩宇“改正”,不再违反常规活动,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浩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浩宇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坐不住的孩子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坐不住的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0f92058e7375a417876f8f4d.png)
个案观察记录:坐不住的孩子观察人:何敏观察时间:2018.5观察地点:大二班教室观察对象:邬洋屹观察记录: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叫邬洋屹,他是因为年龄小从上一班下来的,刚到我们班在集体活动时他经常在教室里谁便乱跑,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我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
案例:今天上午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我便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屹屹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有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瑶瑶的小辫子。
瑶瑶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屹屹想将瑶瑶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
我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瑶瑶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屹屹。
”我终于大声地对屹屹说道:“屹屹,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瑶瑶僵持着的屹屹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
瑶瑶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屹屹,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
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
”屹屹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我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反思:1.当众批评他,不要理睬他。
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屹屹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2.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屹屹的举动,同时对于屹屹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45c31a3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f.png)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中班的。
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
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
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
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
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
”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
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
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
”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
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
幼儿个案分析:坐不住的峰峰
![幼儿个案分析:坐不住的峰峰](https://img.taocdn.com/s3/m/584a6603ed630b1c59eeb5d5.png)
幼儿个案分析:坐不住的峰峰
学习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只见,峰峰呆坐在位置上。
过了一会儿,他转过头看看后面的硕硕,我提醒了他一下,于是,他就把头转了回来。
没过一会儿,峰峰身体慢慢斜下去,半躺在旁边小朋友的身上。
我再次提醒了他,这时他才坐好。
可以看出,峰峰对本次学习活动的兴趣不大,在过程中,峰峰的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影响到旁边的同伴。
通过教师的提醒,峰峰能够暂时性地坐好。
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做事情是否有一定的耐心,将此问题反馈给家长,和家长一起协作,共同培养。
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多关注峰峰,多给峰峰回答问题的机会,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幼儿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
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
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
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
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
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
但这种教育
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
坏孩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
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
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
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
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
”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
“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
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
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
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
子。
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
”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
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
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
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
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
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
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
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
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
的标准。
教师经常当众批评明明,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明明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
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明明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
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明
明的消极态度。
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场景三中反映的情形),
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中积极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仅不帮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明明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明明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点
从明明的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
伴接纳。
从明明园外背景来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并且据笔者的了解,明明的父母为孩子转园的目的是觉得他原先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太好,孩子过于自由散漫,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少,现在明明所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明明转园之后很快升入大班,由于大班与小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会在平时的要求中考虑到孩子对小学
环境的适应问题,为孩子顺利地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集体教学的
时间加长,会提出一些与小学教学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明明来说,都要去适应。
2.帮助明明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
(1)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明明的举动,同时对于明明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
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明明来说,他对新环
境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新班级一些具体要求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并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级环境,现在班级的要求要严,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
可以在同伴中给明明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
(2)对于明明时常因为好奇心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应明明,等老师上完课之后,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认真听讲。
在这里笔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给孩子玩的,只
是作为纯粹的装饰品就失去它对儿童的意义了。
(3)教师要有耐心,明明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明明违规要
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
(4)对于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经产生的消极后果,即明明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
教师要有勇气寻找合适的机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向孩子解释是自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不理睬明明,应该想办法帮助他才对。
这
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减少明明在同伴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
(5)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明明取得进步,让
大家一起监督明明,在明明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
让明明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