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ppt

合集下载

48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社会改革(共51张PPT)

48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社会改革(共51张PPT)

③集中财权:在各路设_________ 转运使 管理地方财政。 ④集中司法权: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 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 (3)影响 ①积极作用: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 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 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 上财政困难。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__________ 积贫积弱 的 祸根。
解析:选B。北宋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 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A项错误,B项 正确,C、D两项内容与地方行政权有关,与地 方司法权无关。
视角3 多层面史料研习 【史料★研习】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史料★文本】 材料1:《宋史· 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 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 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 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 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 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尝试命题3 (2011年南京市第一次调研)宋太祖 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 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个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D.设通判,监督知州
解析:选C。为了防止唐末藩镇割据的重演,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阶级矛盾尖锐:由于北宋统治者实行 “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______________ 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2)财政严重困难 “分化事权” ①北宋统治者用___________ 的办法,形成冗官 局面;统治者用募兵、养兵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 抗,造成兵员剧增。 ②由冗官、冗兵带来的国用大增和每年给辽、西 夏大量的银绢,导致冗费现象十分严重。 (3)边疆危机:北宋的积贫积弱,无力解决来自北 方________ 、________ 辽 西夏 的威胁。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劝学文——宋真宗 富豪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屋不用加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与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童谣
——邓广铭
小结
宋 初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权、钱、兵)


分散机构权力

(中央、地方)


边 防 压 力 与 财 政 危
王 安
富国之法
石 (青苗法、市易法…)
变 法
强兵之法
南 宋 偏 安
(保甲法……)
强 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机
真题演练(2017·北京高考·13)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 960 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 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新政权结束了五代 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宋太祖与谋士 赵普筹划治国方略的场景。
3. 评价
结合p52 【学思之窗】
①成效: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②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 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2.宋金和战
南宋初年,宋军抗金。
三.王安石变法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PPT优秀课件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PPT优秀课件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
而而
范 仲


淹。,
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 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 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 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 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 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 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 其泽”。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 愁什么?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1.7万 1万
2.4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126万
91万
116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欠缺1500万余贯
所出无余 剩24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
项目 商税 酒税 盐税 总计
宋真宗景德年间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04—1007) (1041—1044)
450万贯
1975万贯
428万贯
1710万贯
355万贯
715万贯
1233万贯
4400万贯
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完美版)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完美版)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
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背景: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 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 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 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 为当官而读书的观点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影响: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
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太宗赵光义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 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 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的是( D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北宋的政治PPT历史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历史课件
人教统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北宋的政治
教学PPT课件
新课导入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当皇帝。 杯酒辞去石守信,牢牢控制了军队。 重文轻武政策好,政权稳定社会安; 文教事业得发展,文治局面大兴盛。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1.北宋建立的时间:公元960年 2.开国皇帝:赵匡胤——宋太祖
①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使文臣统兵的格局 逐渐形成。
②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 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北宋的盛世景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相同点:
在中央,加强皇权; 在地方,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不同点: 1.在中央,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决策机构来削弱宰相的权力;
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 2.在地方上,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官的
监察机制。
二பைடு நூலகம்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课堂小结
强化中央集权 北 宋 政 治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文臣任州县长官,知州三 年一换
重文轻武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 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 余,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 出。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3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3张PPT)
辽太宗: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宋太祖: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 宋太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宋真宗: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
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 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 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 “澶渊之盟”。
影响: (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3)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1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北宋பைடு நூலகம்辽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
【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同时采用恩荫制、奉行 “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冗兵】: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 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募兵制)。 【冗费】: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 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
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
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
宋 徽 宗 赵 佶
◎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
四、南宋的偏安
2.宋金之战
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 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 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

高三历史课件: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高三历史课件: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特点: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 特点: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监察的程 度越来越严密
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
严格了考试程序 简化了考试科目 严密了考试方法 增加了录取名额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 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 17000多人 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 多人。 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 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 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 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作用
积极方面: 积极方面 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 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 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再现 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经 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 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不利方面: 不利方面:积贫积弱 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失灵, ⑴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失灵,削弱了军队战 斗力。 守内虚外” 削弱了边防,因而边患迭起, 斗力。“守内虚外”,削弱了边防,因而边患迭起, 时时受到辽、夏侵扰。 时时受到辽、夏侵扰。 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 ⑵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形成 冗官、冗兵、冗费”状况, “冗官、冗兵、冗费”状况,因而使北宋中期出现 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 ⑶地方财政出现困难
君臣关系的变化
第二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北宋 北宋

【高中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

【高中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
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 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 伍的庞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总结: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从而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和安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消极:
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削弱军队战斗力、削弱边防力量——形成积弱局面 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财政困难——形成积贫局面
唐宋期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和解决
形成:安史之乱后 顶峰:五代十国
后周世宗改革抑藩镇、强皇权,为统一奠定基础 北宋太祖太宗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一步消除了分裂割据的 军事、经济基础
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
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
1、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 五代十国后期,统一的趋势已经不断加强
2、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后周周世宗的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5、宋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 集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1)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法家思想为其形成 奠定理论基础。 ——(商鞅变法) (2)确立:秦统一后,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文化方面,书 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西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 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 权制度得到巩固。 (4)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加强:北宋时期,统治者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 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空前强化:明清时期——未完,待续……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PPT课件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PPT课件
考试分乡试、省试、殿 开创 :隋朝 试三级。殿试成定制。
课堂思考三: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试 分析北宋中央集权强化的特点。
例:北宋加强中央 集权与唐朝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三 、 特 点 相比,其主要的特点是:(
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 A、加强对中央的控制 中央;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回顾: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简况
五 后 代 梁 后 唐 后 晋 后 汉 后 周
北 960年 宋
唐 朝
907年 十 国
979年 南方吴越、南唐等九个政 权,以及山西的北汉
思考 1 : 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 课堂思考一:北宋是怎样建立的? 有何不同?
北宋采取什么战略方针来统一南 1北?结果怎样? )西汉、唐朝是借农民战争之机建立
4
课堂思考二:请分析北宋加强中央 集权的背景?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二、 北宋 中央 集权 的加 强
1、背景:
①集中军权
2、措施: ②集中行政权 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④发展科举制 3、特点: 4、影响:
看材料:(太祖)召(赵)普曰:“天 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 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 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 如?” 普曰:“唐末以来,战斗不息、 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 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 自安矣。” 试问: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1)北宋统治者认为,北宋当时的军事力量对契 丹建立的辽政权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宋 辽边境采取守势。 2)地外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军事实力较弱,更 重要的是这些政权的统治区域大都物产丰富。 因此,宋太祖采取首先消灭南方割据政权, 然后再取北汉和收复幽云地区的战略部署。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课件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其次,“守内虚外”是当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巩 固统治的需要。 宋太祖亲眼目睹五代各国的交替情况,自身也 靠兵变取得政权。所以,宋太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 笼络和防备内部问题上,没有足够的决心来解除外 患。他首先考虑的便是如何保持稳定并扩大统治基 础进而加强集权,尤其是军权。当时,北宋的军队 有禁军、厢兵、乡兵、藩兵,禁军不仅人数众多( 占兵额半数以上),而且还是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出 来的,是当时主要的武装力量。宋太祖要加强中央 集权,防止叛乱,就必须牢牢地控制、掌握禁军。
最后,“守内虚外”与当时北宋对辽战争的失败也有密 切关系。 北宋初年,为收复幽云地区,宋太宗曾于979年和986年 两次大规模对辽用兵。但由于各自为战、策略失误等原 因,经过高梁河和岐沟关等战役失败后,北宋统治阶级 逐渐失去了进取决心,放弃了收复失地的计划,把政策 重心重新转向对内,对辽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即在雄 州、莫州、霸州等边境地区或修塘堰、开水田,或种植 榆林、柳林,以防备契丹骑兵的进攻。“澶渊之盟”便 是“守内虚外”的产物。 [评]北宋的“守内虚外”政策,在当时对巩固统治、防止 及镇压人民起义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成为契丹、西夏 及后来的女真贵族屡次进攻北宋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 了北宋的灭亡,这是地主阶级的腐朽性决定的。
【延伸·拓展】北宋时期,先后面临哪些主要社会问题 ?统治 者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 (1)北宋初期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国家分裂,南方割据政权的存在威胁着北宋的统治; 第二,武将大权在手,拥兵自重,中央集权不巩固; 第三,辽占据幽云等地。 解决的措施及结果: 第一,宋太祖和其弟宋太宗用了十几年时间消灭了割据政权。 结果:于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第二,宋太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等措施,解除统军大将的 兵权和节度使权力;分割宰相权,加强君权;各州设知州和通 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消除了地方 割据的物质基础。结果:使五代以来重臣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基 础得以铲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冗兵冗官现象,给北宋 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三,为了收回幽云地区,多次对辽用兵。结果:宋辽议和, 达成了“澶渊之盟”。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ppt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ppt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面对危机,北宋统治 者做了什么尝试呢? 结果如何?
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 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 天下楼”之誉。
请问: 范仲淹 “忧” 什么?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真宗
997-1022
神宗
1067-1085
英宗
1063-1067
仁宗
1022-1063
哲宗
1085-1100
徽宗
1100-1125
钦宗
1125-1127
顷之,上与故人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 “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无有穷已。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 未尝安枕而卧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 “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 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 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 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 “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怜,指示可生之路。”上 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 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明日,皆称疾,请 解兵权。 这是什么典故?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何 权?目的为何?除此以外北宋初期还集中了哪些权力?
宋英宗之子。 1067—1085年在位,曾 说:“天下弊事至多, 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 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 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 励精图治。
请思考: 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 是什么?
积极开源

《北宋的政治》优秀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优秀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宋太宗赵光义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3、影响
⑴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 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⑵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 2.政治上“稍夺其权”: • (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 (2)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
年一换,设置通判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并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 赋收归中央。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 相不止一人)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
各地州县的长官,对州县 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 知州权力。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吐蕃
西夏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
大理
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国号:宋 定都:东京(今开封) 2、结束分裂局面
利祖
收 其
制 其
稍 夺
说削 赵 :弱 普
精 钱 其 藩建
兵谷权 。,,
镇议 的宋
权太
一、五代十国 二、北宋建立 三、加强中央集权
赵匡胤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1、杯酒释兵权 2、解除节度使的权力 3、派文臣做地方官 4、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5、皇帝直接控制禁军
官僚地主不能隐瞒土地, 增加政府收入。
促进农业生产。
加强控制人民,增 强国家军事力量。
3、变法结果——成效与失败
(1)成效:
政府收入增加;促进农业生产; 增强军事力量。 (2)失败: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遭到反对;用人不当,出现危 害百姓情况。
一、五代十国 二、陈桥兵变 三、加强中央集权 四、王安石变法
一、五代十国 二、陈桥兵变 三、加强中央集权 四、王安石变法

官 禄多
米奉







90
人 80

( 70
单 位
60
: 50
万 ) 40
30
82.6



43.2

35.8

20 19.3

10
0
976年 997年 1021年 1048年
四、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官多奉高,军队激增 (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 (3)辽夏不断威胁 (4)范仲淹改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字王 介安 甫石
( 一 0二 一
——
一 0八 六 )Leabharlann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青苗法
募役法
方田均 税法 农田水 利法
保甲法
官府提供种子或贷 款,农民偿息。
征收役钱, 雇人服役。
核实土地, 平均赋税。
鼓励垦荒, 兴修水利。
农村以保、大保为单 位编制,保丁平时种 田,农闲练兵。
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 者,增加财政收入。 限制官僚地主的特 权,增加政府收入。
4、周世宗改革
(1)措施: 垦荒、薄赋、治吏、治军
(2)影响: a\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b\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 了重要条件
周 世 宗 ( 柴 荣 )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一、五代十国( 907——960) 二、陈桥兵变
二、陈桥兵变
1、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960年)
复习: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谁的名言:
C
A.柴荣 B.赵普 C.范仲淹 D.王安石
2、__9_0_7__年,__朱_温___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 五代指__后_梁__,_后_唐__,_后__晋__,_后__汉__,_后__周__。
3、__96_0___ 年,_赵__匡_胤___发动“陈桥兵变”,建 立宋朝,定都东_京_____。
951——960
一、五代十国( 907——960)
1、五代——占据中原的五个朝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十国 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 荆南(南平)、前蜀(后蜀)、北汉
一、五代十国( 907——960)
1、五代——占据中原的五个朝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十国 3、五代十国分裂的影响 4、周世宗(柴荣)的改革
4、___1_06_9__年,_宋__神_宗__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五代十国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一、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1、五代——占据中原的五个朝代 梁唐 晋汉 周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五代表: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朱温 开封 李存勖 洛阳 石敬瑭 开封 刘知远 开封
郭威 开封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