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能源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近几年,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陆续出台,并提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未来重点发展领域和建设汽车强国的突破口。
2012年到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车年产销由1.3万增长至60.9万,保有量已超1%的临界点,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行业结束导入期,稳步进入成长期。
2016年7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在西安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抓好新能源汽车五大安全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安全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强技术攻关,以技术来保障安全。
二是要建立安全标准的规范体系,结合技术和产业化发展,要加快推进相关的标准制定。
三是要强化远程运行的监控体系,以建立体系、统一要求、落实责任为重点,来加快覆盖国家、地区、企业运行的一个监控平台。
四是要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要明确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要狠抓落实,做到全面覆盖、无缝连接。
五是要建立安全法规体系,围绕标准监管、处罚、问责等环节,要建立起新能源汽车安全的法规体系。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动力电池最主要类型,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安全强制标准。
该标准基于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和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修订并升级为强制性标准。
标准制定计划已于2016年9月正式下达,计划编号20160967-Q-339。
2、主要工作过程根据有关部门对电动汽车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电动汽车电池工作组”,系统开展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1)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规定;2)本标准基于GB/T 31485和GB/T 31467.3,对电池单体、模组、电池包或系统的试验方法与安全要求进行系统梳理;基于对近几年国内外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经验总结;基于对国内外电动汽车安全失效与防范机制进一步理解;3)针对修订内容,在工作组内进行多次意见征求,并在会上充分讨论;4)起草过程,充分考虑国内外现有相关标准的统一和协调。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离子固态动力单体蓄电池。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41-2008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 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68/1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单体蓄电池secondary cell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3.2混合固液电解质锂蓄电池mixed solid liquid electroly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电池中同时含有液体和固体电解质的锂蓄电池。
3.3全固态锂蓄电池all solid sta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单体蓄电池中只含有固态电解质,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液态溶剂、液态添加剂的锂蓄电池。
3.4额定容量rated capacity室温下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以1 I1(A)电流放电,达到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及流程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及流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及流程
轰的一声,车子以九牛二虎之力飞奔而出,极强的推背感、心跳加速加上发动机骚情的声音是所有男生对汽车的追求,有的人穷极一生梦想有一辆超跑,满足自己对极限速度的追求,然后带上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起享受速度带来的激情与享受!而动力性是拥有超高速度、超强加速的保证,是男生们撩妹的基础,好的动力性自然是要经过严苛的动力性试验才能满足和安全上路的,今天漫谈君就为大家带来了: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及流程!
一、试验条件
1、试验车辆状态
1)试验车辆应依据每项试验的技术要求加载。
2)在环境温度下,车辆轮胎气压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
3)机械运动部件用润滑油粘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4)车上的照明、信号装置以及辅助设备应该关闭,除非试验和车辆白
天运行对这些装置有要求。
5)除驱动用途外,所有的储能系统应充到制造厂规定的最大值(电能、液压、气压等)。
6)车辆应清洁,对于车辆和驱动系统的正常运行不是必须的车窗和通
风口应该通过正常的操作关闭。
7)试验驾驶员应按车辆制造厂推荐的操作程序使蓄电池在正常运行温
度下工作。
8)试验前7天内,试验车辆应至少用安装在试验车辆上的蓄电池行驶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最新国标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的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和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单体,其他类型电池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592—2008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GB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19596及GB380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初始容量initial capacity新出厂的动力电池,在室温下,完全充电后,以制造商规定且不小于1I3的电流放电至制造商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
3.2高能量电池high energy battery室温下,最大允许持续输出电功率(W)和3I3倍率放电能量(Wh)的比值低于10的电池。
注:高能量电池一般应用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3.3高功率电池high power battery室温下,最大允许持续输出电功率(W)和3I3倍率放电能量(Wh)的比值不低于10的电池。
注:高功率电池一般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符号4.1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FS:满量程(full scale)4.2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I3:3h率放电电流(A),其数值等于额定容量值的1/3。
5要求5.1外观电池单体按6.2.1检验时,外观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无毛刺、干燥、无外伤、无污物,且宜有清晰、正确的标志。
5.2极性电池单体按6.2.2检验时,端子极性标识应正确、清晰。
5.3外形尺寸及质量电池单体按6.2.3检验时,电池外形尺寸、质量应符合制造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
5.4室温放电容量电池单体按6.2.5试验时,其初始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并且不超过额定容量的110%,同时所有测试对象初始容量极差不大于初始容量平均值的5%。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
为了保证其性能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的研究。
以下是关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的详细介绍。
一、试验方法1.恒流充放电试验:通过恒定电流充电和放电,来测试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
2.循环寿命试验:通过循环充放电来测试电池的寿命和循环稳定性。
3.温度试验: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充放电试验,来测试电池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4.安全性试验:包括过充、过放、短路等试验,来测试电池的安全性能。
5.充电速度试验:通过测试电池在不同充电速度下的性能变化,来评估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二、技术要求1.容量和能量密度要求: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以满足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
2.循环寿命要求:电池应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一般要求达到500次以上。
3.温度性能要求:电池应在-20℃至55℃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正常的性能表现。
4.安全性要求:电池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可以避免过充、过放、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5.快速充电性能要求:电池应具有较快的充电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的性能试验方法包括恒流充放电试验、循环寿命试验、温度试验、安全性试验和充电速度试验等。
其技术要求包括容量和能量密度要求、循环寿命要求、温度性能要求、安全性要求和快速充电性能要求等。
通过对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全面的试验和评估,可以保证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2015)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3月发布的 《汽车动力与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一起,将会加速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该标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净化动 力蓄电池市场,该推出的统一的衡量标准,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主要起草人:肖成伟、王芳、刘仕强、孟祥峰、张娜等。
标准目次
参考资料:
内容范围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2015)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标准循 环寿命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工况循环寿命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该标准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 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
2015年5月15日,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2015)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15年5月15日,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2015)实施。
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2015)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 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2015)为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提供了统一的衡 量标准,明确了动力电池的主要技术参数,为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检验检疫机构提供了有效的 质量监管依据,可以更好地对进出口锂离子电池产品实施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谢谢观看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 及试验方法
中国国家标准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装载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离子固态动力单体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41-2008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GB/T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GB/T 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6-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19596-2017、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GB/T 31486-2015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单体蓄电池 secondary cell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3.2 混合固液电解质锂蓄电池 mixed solid liquid electroly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电池中同时含有液体和固体电解质的锂蓄电池。
3.3 全固态锂蓄电池 all solid stat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单体蓄电池中只含有固态电解质,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液态溶剂、液态添加剂的锂蓄电池。
2023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2部分:液冷系统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2部分:液冷系统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液冷系统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液冷系统及其零部件。
本文件不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直冷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08—2008 塑料 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38031—202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QC/T 468—2010 汽车散热器 3 术语和定义QC/T XXXX.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液冷系统 cooling system采用冷却液(比如乙二醇的水溶液)作为换热介质对电池系统进行冷却的系统,一般由液冷板、液冷管、接头、进出口总成等零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液冷系统示意图液冷板 cooling plate利用换热介质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的结构件。
液冷管 cooling pipeline引导换热介质流向液冷板的管路。
接头 jointer连接液冷板与液冷管的部件。
液冷管进出水口总成液冷板接头流阻flow resistance冷却液流过液冷系统受到的阻力损失。
4 要求一般要求4.1.1 外观液冷系统各零部件外观应整洁、无损伤,标识应清晰。
4.1.2 尺寸、重量液冷系统各零部件的尺寸、重量应满足技术图纸要求。
流阻按照5.4进行流阻试验后,液冷系统的流阻应满足制造商的技术要求。
安全性能4.3.1 密封性按照5.5进行密封性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a)湿检:应无肉眼可见的气泡;b)干检:泄漏量应不大于2.5 mL/min;4.3.2 阻燃按照5.6进行阻燃试验后,液冷系统的非金属件应满足水平燃烧HB级。
GBT 31485-2015
2.2 模块试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序号 测试项目
试验步骤
判定标准
a) 满充
10
低气压 b) 放入低气压箱,调节气压11.6kPa,温度室温,静置6h
c) 观察1h
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
CHINA AVIATIONCHLIINTAHIAUVMIABTAITOTNERLYITTHEICUHMNOBLAOTGTYERCYO.C,O.L,TDL.TD.
序号 测试项目
试验步骤
判定标准
a) 满充 b) 用直径6-10mm的耐高温钢针从垂直于电池极板方向,依次贯穿 至少3个单体电池,钢针停留在电池中,如图4;(钢针针尖圆锥角 度45-60°,针表面光洁、无锈蚀、氧化层及油污)
贯穿速度:(25±5)mm/s c) 观察1h
7
针刺
不爆炸、不起火
CHINA AVIATIONCHLIINTAHIAUVMIABTAITOTNERLYITTHEICUHMNOBLAOTGTYERCYO.C,O.L,TDL.TD.
CHINA AVIATIONCHLIINTAHIAUVMIABTAITOTNERLYITTHEICUHMNOBLAOTGTYERCYO.C,O.L,TDL.TD.
2.2 模块试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序号 测试项目
试验步骤
判定标准
a) 满充
1
过放电 b) 1C放电90min后停止
c) 观察1h
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
单体试验条件
测量装置(仪器/仪表)准确度
样品条件
电压:不低于0.5级 电流:不低于0.5级 温度:±0.5℃ 时间:±0.1% 尺寸:±0.1% 质量:±0.1%
室温下, 1C恒流放电至放电终止电压; 搁置1h(或企业提供的≤1h的搁置时间);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安全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安全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空气质量的恶化,电动汽车在市场上迅速崛起。
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来源。
这就意味着电动汽车必须配备高品质的动力蓄电池来保证它们的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的要求及试验方法安全。
动力蓄电池技术的要求动力蓄电池是电动汽车最关键的组件之一。
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都依赖于它们的蓄电池。
为了确保电动汽车能够持续高效地运行,并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产生最小影响,动力蓄电池技术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高能量密度高能量密度是动力蓄电池实现高性能和长续航里程的关键。
高能量密度意味着相对较小的容量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从而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更长。
2.快速充电能力快速充电能力意味着动力蓄电池可以在短时间内充满电,并可以为汽车提供更多的电力。
这也是电动汽车能够在长途旅行时不断补充电力的关键。
长寿命是动力蓄电池的重要特征。
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必须能够在不断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保持高效和稳定的性能。
这不仅降低了车主的维护成本,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
4.安全性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而且不可忽略的问题。
在充电和使用过程中,动力蓄电池必须能够保持稳定。
同时,在受到外部压力或造成电路短路等突发事件时,动力蓄电池必须能够保持完整,从而避免爆炸等严重事故的发生。
动力蓄电池试验方法的安全动力蓄电池的试验对于评估其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每个电动汽车制造商都必须定期进行动力蓄电池的试验,以确保它们的产品符合国家和区域的要求。
以下是动力蓄电池试验方法的安全措施:1.设备试验设备必须稳定可靠,同时适用于所测试的动力蓄电池的类型和大小。
2.环境试验室必须设有消防和安全设备,并在试验时遵守正确的操作指南和标准。
试验过程中必须对电压、电流、温度和其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安全和正确性。
4.处理事故的措施试验室必须能够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以处理可能发生的任何问题。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性能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的性能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是确保电池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下面将从材料选择、试验前准备、试验过程和试验后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和要求。
首先,材料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锂离子固态电池材料。
常用的固态电解质材料有硫化锂、氮化锂、磷化钠等。
在电极材料方面,可以选择钛酸锂、硫化锂等进行掺杂改性以提高电池性能。
其次,试验前准备阶段需要对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
包括充电倍率、循环稳定性、容量保持率等测试。
此外,还需对电池进行外形尺寸、重量和固态电解质的厚度、孔隙率和孔径等物理参数进行测量。
试验过程中,应进行标准试验条件下的性能测试。
包括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倍率性能测试、容量保持率测试等。
循环性能测试是通过对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观察电池容量的衰减情况来评估电池的寿命。
倍率性能测试是对电池在不同倍率下进行充放电,观察电池的性能稳定性和能量输出情况。
容量保持率测试则是通过对电池进行长时间放置,观察电池容量的保持情况。
试验后需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电池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评估指标包括电池容量衰减率、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稳定性以及容量保持率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电池的性能进行定量评估,为电池的生产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总结来说,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固态动力蓄电池的性能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旨在保证电池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标准试验条件下的性能测试以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确保电池的性能符合要求,为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
而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蓄电池,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动力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及其试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对动力蓄电池的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1.1 循环寿命的概念及意义循环寿命是指动力蓄电池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多少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下降到初始容量的50%以下所经历的循环次数。
循环寿命是衡量动力蓄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动力蓄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可逆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循环寿命越长,动力蓄电池的使用成本越低,使用寿命越长。
二、2.1 循环寿命的要求为了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动力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目前,国内外对于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的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循环寿命: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动力蓄电池产品实现了高循环寿命。
例如,特斯拉公司的电池产品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可以达到1000次以上。
(2)长使用寿命:动力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应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减少更换电池的频率,降低使用成本。
目前,一些动力蓄电池产品的使用寿命已达到了2-3年。
(3)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动力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应保持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内阻,以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
动力蓄电池还应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平台,避免出现过充或过放现象。
三、3.1 试验方法的选择为了准确评估动力蓄电池的循环寿命,需要采用合适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目前,常用的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恒流充放电法:通过控制电池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恒定不变,使电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次充放电过程,从而评估电池的循环寿命。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动力蓄电池,但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电池的实际使用状态。
(2)恒功率充放电法:通过控制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放电电流恒定不变,使电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次充放电过程,从而评估电池的循环寿命。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电性能试验方法》(1)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电性能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动力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为新能源汽车的行驶提供电能。
容量、能量、内阻、能量效率等电性能是动力蓄电池的关键性能指标。
GB/T 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和GB/T 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两项标准分别提供了高功率型和高能量型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电性能的测试规程。
以上两项标准发布以来,有效统一、规范了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方法。
然而,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而GB/T 31467.1和GB/T 31467.2两项标准已发布6年,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并且两项标准制定时参考的ISO 12405-1和ISO 12405-2均已被ISO 12405-4:2018替代。
因此,应当充分参考对应国际标准ISO 12405-4:2018,面向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使用场景需求,结合我国动力电池电性能测试经验,对GB/T 31467.1和GB/T 31467.2两项标准开展修订工作。
本项目计划将GB/T 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和GB/T 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合并修订为GB/T 31467《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电性能测试规程》。
标准制定计划已于2021年8月划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正式下达,计划编号:20213561-T-339。
2、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归口,并由电动车辆分标委动力蓄电池标准工作组负责组织开展修订工作。
修订工作于2020年4月正式启动,标准起草组由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检测机构等单位组成。
浅谈电动汽车用用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BTL-1000D
b)放入温度箱中,温度箱温度
按照表 1 和图 1 进行调节,循
环次数 5 次
c)完成以上试验步骤后,在试 验环境温度下观察 lh
6
挤压 a)试验对象按 7.1.1 方法充电; 卧 式 电 动 伺 服 挤
b) 按下列条件进行试验;
压试验机
1)挤压方向:垂直于电池单体极 BE-6045D-10TS/2
c) 将 试 验对 象 放 人 盐 雾箱 按 图 11 所
示循环进行试验,一个循环持续 24
h。 在 35 t ±2 °C 下 对 试 验 对象
喷雾 8 h,然后静置 16 h,在一个循
环的第 4 小时和第 5 小时之间进行
低压上电监控。
D)共 进 行 6 个 循 环 。
E)对 于 完 全 放置 在 乘 员 舱 、行 李 舱
性
池 包 或 系 统 起 到 保 护 作 用 的 车 身 结 BE-8202-3000
构,可以参与火烧试验
试 验 环 境温 度 为 0 °C 以 上 ,风 速 不
大 于 2.5 km/h。
b)测 试 中 ,盛 放 汽油 的 平 盘 尺 寸超
过试验对象水平投影尺寸 20 cm, 不
超 过 5 0 cm。 平 盘 高 度 不 高 于
一种方法,也可自 行选择其他方法来 可 选 加 升 降 温 平
触发热失控。
台或者带防爆仓
b)热失控触发对象:试验对象中的电
池单体。选择电池包内靠近中心位置,
或者被其他电池单体包围的电池单体
(热失控装置主机+
C)推荐的针刺触发热失控方法如下:
1)刺针材料:钢;
2)刺针直径:3 mm^〜8 mm; 3)针尖形状:圆锥形,角度为 20° 〜60°; 4)针刺速度:0_1 mm/s 〜10 mm/s; 5)针刺位置及方向:选择能触发 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的位置和方向(例 如,垂直于极片的方向) D)推荐的加热触发热失控方法:使用平 面状或者棒状加热装置,并且其表面应 覆盖陶瓷、金属或 绝缘层。对于尺寸 与电池单体相同的块状加热装置,可用 该加热装置代替其中一个电池单体,与 触发对 象的表面直接接触;对于薄膜 加热装置,则应将其始终附着在触发对 象的表面;加热装置的加热面积都应不 大于电池单体的表面积;将加热装置的 加热面与电池单体表面直接接触,加热 装置的位置应与C.5.3.5 中规定的温 度传感器的位置相对应;安装完成后, 应在24 h内启动加热装置,以加热装置 的最大功率对 触发对象进行加热;加 热装置的功率要求见表C.2;当发生热 失控或者
动力蓄电池总成技术要求(SOR)(建议收藏)
动力蓄电池总成技术要求目录1概要2.1.1项目信息1.2保密21.3目的22术语22.1技术资料22.2符号和缩略语33预先申明34联系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5进度要求46法规要求47产品要求47.1禁用物质要求47.2材料47.3外观及机械要求47.4几何尺寸要求57.5电池系统技术要求57.6功能要求107.7认证要求127.8产品试验要求12附录A(规范性附录)初始报价零部件清单19附录B(规范性附录)时间进度表附录C(规范性附录)法规要求列表201概要本SOR规定了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各项指标,针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基本性能、机械特性、电气特性、系统测试等相关项目进行了详细要求,是动力电池系统的整体说明文件。
旨在提供给同步开发零部件的潜在供应商进行初始报价所用,其零部件清单见附录A。
1.1保密本文涉及的内容是严格保密的。
在发布本文之前野马与接收方之间须已签署保密协议。
1.2目的本文详细描述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需求,电池供应商应根据本文要求设计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确保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参数满足要求,并完成相关实验及认证。
2术语2.1技术资料本文术语符合标准《GB/T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和《EN13447:2001电动道路车辆术语》。
表1术语2.2符号和缩略语表2缩略语3预先申明3.1开发流程如下:a)SOR包发放询价;b)供应商提交技术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报告;c)初始报价并定点;d)供应商参与同步开发(技术方案固化);e)签定技术协议;f)签定商务合同。
3.2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技术状态变更,最终状态以技术协议为准。
3.3供应商在开发过程中应避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供应商自己承担,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4供应商交付的2D数据及3D数据格式分为CAD2011、CATIAV5R20。
4进度要求供应商应严格按照时间进度表(见附录B)提供样件。
GBT 31485
检验方法
蓄电池编号
6.2.2/6.3.2 6.2.3/6.3.3 6.2.4/6.3.4 6.2.5/6.3.5 6.2.6/6.3.6 单体每项2只, 6.2.7/6.3.7 模块每项1组, 6.2.8/6.3.8 6.2.9/6.3.9 6.2.10/6.3.10 6.2.11/6.3.11
√ √ √ ×
√ √ √ × × ×
新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目录
一、标准整体介绍 二、标准详细测试项目解读 三、标准样品准备及试验周期介绍 四、小结
过放电
过放电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 蓄电池充电; b) 蓄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90min; c) 观察1h。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标准宣贯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2015年9月
目录
一、标准整体介绍 二、标准详细测试项目解读 三、标准样品准备及试验周期介绍 四、小结
GB/T 31485-2015标准背景
1)2011年~2013年,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电动车辆分委会的指导下,工 作组基于多年的应用经验和数据积累,开展了QC/T 743-2006《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 池》和QC/T 744-2006《电动汽车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两项标准的修订工作,并形 成了报批稿;
2)在两个行业标准修订版本的基础之上,电动车辆分标委组织电池工作组启动了基 于上述行标的国标转化工作。2014年03月28日,由秘书处发到工作组进行征集意见 。2014年05月05日工作组根据各成员意见,修改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
3) 2014年7月16-17日,在工作组二届三次会议上,对该标准征求意见期间收到的反 馈意见进行了详细讨论,确定了征求意见稿修改方案。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起草组 于2014年7月底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循环寿命编制说明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循环寿命编制说明一、 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QC/T 743-2006《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QC/T 744-2006《电动汽车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自2006年颁布实施以来,在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开发生产和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于2009年被工信部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引用,在加强政府管理、规范产品发展、保证产品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1年底至2013年,工作组在全国汽标委电动车辆分标委的要求和指导下,完成了QC/T 743、744的修订和电池循环寿命行业标准的制修定,并通过了标委会审查,形成了报批稿。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电池标准化的新要求,以QC/T 743、QC/T 744、QC/T 循环寿命等三项行标为基础,自2013年下半年,又启动了基于上述行标的国标转化工作。
2013年12月份,国家标准委在2013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下达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循环寿命”标准计划,项目编号20132233-T-339。
2、主要工作过程1)2011年~2013年,由电动车辆分标委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组织,开展了QC/T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形成了报批稿;2)在此行标制定版本基础之上,电动车辆分标委电池工作组启动了基于上述行标的国标转化工作。
2014年03月28日,由秘书处发到工作组进行征集意见。
2014年04月10日工作组根据各成员意见,修改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本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持修订。
承担并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主要承担了国内外标准调研、标准制订工作的组织协调、标准修订总体框架的提出等工作;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试验所主要承担了标准的文本起草和修订工作、以及部分测试方法的试验验证工作。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为引导和规范我国电动客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水平,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符合电动客车特点的整车、电池、电机、高压线束等系统的安全条件及测试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8月启动了本强标的立项和编制工作。
2、主要工作过程根据有关部门对电动客车安全标准制定工作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系统开展电动客车安全要求标准的制定工作。
(1)GB《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于2016年底完成立项(计划号20160968-Q-339),2016年12月29日在南充电动汽车整车标准工作组会议上组建了标准制定的核心工作组,启动了强标制定工作,并由起草组代表介绍了标准的背景、编制思路、以及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关系。
(2) 2017年2月-3月,基于已开始执行的《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工信部装[2016]377号,以下简称《条件》)的工作基础,工作组向电动客车行业主要企业、检测机构等16家单位征求《条件》的实施情况反馈与强制性国标制定建议。
(3) 2017年4月18日,工作组在重庆组织召开标准制定讨论会,会议对《条件》制定情况进行了回顾,对收集到的《条件》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针对共性问题形成了专项征求意见表。
(4) 2017年5月-6月,工作组根据重庆会议讨论结果向行业进行强标制定专项意见征求意见。
(5) 2017年6月6日,在株洲召开工作组会议,会议对专项征求意见期间收集的反馈意见进行研究讨论。
(6)2017年6月-10月,工作组依据意见反馈情况和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标准调整。
(7)2017年10月13日,在天津举行的电动汽车整车工作组第三届第七次工作会议上,对调整版本进行了通报,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草案。
(8)2018年1月16日,在天津召开电池安全标准讨论会议,对电池强标单体过充、电池包或系统热扩散、客车强标热失控等条款进行讨论、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
为引导和规范我国电动客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水平,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符合电动客车特点的整车、电池、电机、高压线束等系统的安全条件及测试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年月启动了本强标的立项和编制工作。
、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有关部门对电动客车安全标准制定工作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系统开展电动客车安全要求标准的制定工作。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于年底完成立项(计划号),年月日在南充电动汽车整车标准工作组会议上组建了标准制定的核心工作组,启动了强标制定工作,并由起草组代表介绍了标准的背景、编制思路、以及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关系。
()年月月,基于已开始执行的《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工信部装[]号,以下简称《条件》)的工作基础,工作组向电动客车行业主要企业、检测机构等家单位征求《条件》的实施情况反馈与强制性国标制定建议。
()年月日,工作组在重庆组织召开标准制定讨论会,会议对《条件》制定情况进行了回顾,对收集到的《条件》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针对共性问题形成了专项征求意见表。
()年月月,工作组根据重庆会议讨论结果向行业进行强标制定专项意见征求意见。
()年月日,在株洲召开工作组会议,会议对专项征求意见期间收集的反馈意见进行研究讨论。
()年月月,工作组依据意见反馈情况和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标准调整。
()年月日,在天津举行的电动汽车整车工作组第三届第七次工作会议上,对调整版本进行了通报,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草案。
()年月日,在天津召开电池安全标准讨论会议,对电池强标单体过充、电池包或系统热扩散、客车强标热失控等条款进行讨论、协调。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写符合《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
标准的制定考虑了相关标准、法规间的相互协调。
此条件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即要有先进性又要有成熟性,还要便于推广。
对于不成熟的技术应作为后期的技术研究,待该项技术成熟时适时修订标准。
标准的技术内容确定要适合我国国情,标准的技术要求应明确,避免模糊的表述,尽可能提出定量的要求,并有相应的检验方法。
、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客车的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类电动客车,包括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电动客车。
本标准不适用于燃料电池电动客车。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防水防尘性能
)整车涉水实验条件参照制定,为提高整车涉水能力,涉水深度要求提高到,并对实验后绝缘电阻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要求,提高了技术要求。
)根据(国际电工协会)的标准,工频情况下,人体无反应区在以下,即通过人体的电流小于时,人体是基本没有感觉的,而当人体通过大于的电流时,会引起人体麻刺的感觉,为确保乘员安全和乘坐感受,需将泄露电流控制在以下,按照电动客车一般的工作电压计算,将总绝缘阻值设置为需大于Ω。
)对涉水风险较大的级电压部件的防护等级做出明确要求,满足的防水防尘等级要求,同时防护等级测试后满足总绝缘阻值大于Ω的要求。
)增加整车耐浸泡防护要求,提高整车防水淹安全性能,水深是依据中国典型城市最大降雨量平均值统计得出,防浸泡时间由积水排水时间与车辆救援时间综合得出。
防火性能
)本标准在参考《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客车内饰材料的阻燃特性》等标准的基础上,对车辆级电压部件使用的绝缘材料提出了阻燃等级要求,并对需测试对象做了细化明确。
)对可充电储能系统安装舱体与乘客舱之间使用的材料提出了阻燃隔热的要求,目的是防止可充电储能系统起火后快速引燃乘客舱。
阻燃要求参照阻燃性能要求最高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制定。
隔热材料导热系数根据行业水平及实验可靠验证得到。
可充电储能系统安全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工作组对《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执行以来重庆、天津、襄阳、上海和长春等主要检测机构的热失控实验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热失控实验方法本身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同时自年月日《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执行近年的时间里,我国电动客车发生的安全事故也得到了较好的遏制,因此,在电动客车强标中继续保留热失控条款。
)本标准在参考《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客车内饰材料的阻燃特性》等标准的基础上,对可充电储能系统内部材料提出了阻燃性能的要求,并对测试对象进行了细化分类。
)针对需要引空调风的可充电储能系统舱体,需要配置烟雾控制装置,确保烟雾等有害气体不能进入乘客舱,保证乘客安全。
)为满足整车防火及人员防触电要求,可充电储能系统在异常情况(如电气短路)下具有双重切断电源模式。
)蓄电池包应具有内部压力泄压装置,防止在过充、过放等滥用情况下电池箱体发生过压爆炸,此数值结合行业水平及实验可靠验证得到。
控制系统安全
)整车控制器只能根据驾驶员对油门,制动刹车的操作,确定整车控制系统的功率输出,同时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应保证驾驶员的安全,故制动优先是整车控制优先级较高的逻辑。
)车辆行驶过程中,需主动断级高压电时,为保证车辆及乘员安全,动力转向系统在较高车速下或一定时间内应维持助力状态。
充电安全
)为保证充电时人员和车辆安全,充电枪和充电插座或充电连接器正常插合之前不应带电。
)为保证充电安全,车辆充电插座应具备过温保护功能要求。
充电插座应符合中温度监测的要求。
车辆结构安全
)目前国内外尚无电动客车相关碰撞标准法规、缺乏实验数据积累,但电动客车由于安装了高能量电池包、高电压系统,使用时载客量大,有必要进行碰撞实验验证其安全性。
)建议根据电池布置和车辆结构,选择车辆侧面的最薄弱位置进行碰撞(最薄弱位置由检测机构商生产企业确定)。
)可变形移动壁障参考,碰撞速度为±,碰撞角度°;碰撞时实验车辆为整备质量状态,车辆荷电状态(),且处于上电状态。
碰撞后车辆应满足相关要求。
)为保证电动客车侧翻时级电压部件满足安全要求,对电动客车需按进行上部结构强度验证实验的,整车需带电进行实验。
) 建议视同条件设定为:可充电储能系统生产企业及类型相同;可充电储能系统能量相同或减小;箱体结构相同或加强;安装结构相同或加强;电池包安装区域的车体结构不变或加强(结构开口尺寸相同或变小)。
关于附录
蓄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实验,为电池在失控情况下的危害性提供实验和评价方法,编制说明逐条说明如下:
1)为确保电动客车安全,工作组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为需要对电动客车可充电储能系统中核心化学危险源进行安全性评价。
对蓄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采取先过充再加热至热失控的方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是确保在满足《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基本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对电动客车可充电储能系统中核心化学危险源提出进一步的安全要求,同时考虑正极活性物质中锂离子的损失进一步恶化材料热稳定性的情况,确保电动客车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