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课件】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mv
X射线波段
戴维孙-革末实验 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
电子衍射
X光衍射
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
• L.V.德布罗意 •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 C.J.戴维孙 •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
电子的衍射作用
【例1】 下列关于德布罗意波的认识,正确的解释是( ) A.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B.X光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CC.电子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 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
他认为,“整个世纪以来(指19世纪)在光学中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 来,如果说是过于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法的话,那末在实物的理论 中,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 而过分忽略了波的图象呢”
能量为E、动量为p的粒子与频率为v、波长为
的波相联系,并遵从以下关系:
E mc2 h
成.
4.“基本粒子”的探测:加速器和探测器是研究粒子物理的主 要工具,探测器分两大类:一类是计数器 ,一类
是 径迹探测器.
法国物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 动力学的创始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德布罗意原来学习历史,后来改学理论物理学。 他善于用历史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 题。
带电荷量如下表所示,表中 e 为元电荷.
π+ π- u
d
u
d
带电荷量 +e -e +23e -13e -23e +13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π+由 u 和 d 组成 C.π-由 u 和 d 组成
B.π+由 d 和 u 组成 DD .π-由 d 和 u 组成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课件(16张)
谢谢大家.....
解析 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波动性,A项错;宏观物体由于 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看不到它的干涉、衍 射现象,但仍具有波动性,D项错;X光是波长极短的电 磁波,是光子,它的衍射不能证实物质波的存在,B项 错;只有C项正确.
【例2】 如果一个中子和一个质量为10 g的子弹都以103 m/s 的速度运动,则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分别是多大? (中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 答案 4.0×10-10 m 6.63×10-35 m 解析 中子的动量为p1=m1v 子弹的动量为p2=m2v 据 λ=hp知中子和子弹的德布罗意波长分别为
λ1=ph1,λ2=ph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λ1=mh1v,λ2=mh2v
将 m1=1.67×10-27 kg,v=103 m/s h=6.63×10-34 J·s, m2=1.0×10-2kg 代入上面两式可解得
4.德布罗意波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在空间 波.
【例1】 下列关于德布罗意波的认识,正确的解释是( ) A.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B.X光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C.电子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 宏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 答案 C
对光学的研究
17世纪明确形成 了两大对立学说
从很早就开始 了… …
牛顿 微粒说
由于波动说没有 数学基础以及牛 顿的威望使得微 粒说一直占上风
19世纪初证明了 波动说的正确性
惠更斯
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使得 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 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
即加速电压满足此式时,电 子流强度I 有极大值,由此计 算所得加速电势差U的各个量 值和实验相符,因而证实了德 布罗意的假设的正确性。
戴维逊发现电子 在晶体中的衍射现 象,荣获1937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C.J.Davison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2. G. P.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 ( 1927年 )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05年ZP39,9 (库)
例8 静止质量不为零的微观粒子作高速运动,则
粒子物质波的波长与速度v有如下关系:
(A)
பைடு நூலகம்
(B)
(C)
(D)
解:
(C) [思考] 若作低速运动,则 与v的关系?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二、实物粒子波动性的验证
P220倒数第2段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当时是作为一个假设提出来的, 直到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德布 罗意假设。
h h h
P mv 2mEk
m m0 1 v2 /
1 mv2 p2
2
2m
P220,表下面起
c
2
b)电子由静止经电压U加速,当电子速度不太大时,
1 mv2 eU 2
h h h h 1.22 nm
P mv 2mEk 2meU U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题库)
例1 设电子在电场中由静止加速,经过电压U加速
h
2
1.0545881034 J s
德布罗意因这一开创性工作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说明:1)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
(物质波);其波长称为德布罗意波长。 P219,17.2a下第2行
2) 德布罗意波长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介绍今年十月份,在西安召开的物理创新大会上,有幸结识了熊承坤先生。
熊老先生给我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轨迹,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波浪线。
这充分说明了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回来后我购置了实验器材,亲自做了这方面的实验,发现实验效果非常直观、明显。
下面我简要把气泡的运动特点介绍一下:1)气泡从针孔中刚冒出时,要经历一小段直线加速过程,当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开始做规则的波动。
这时速度趋于恒定。
2)气泡越大,波长越短;气泡越小,波长越长。
当气泡过于小时,它在水中上升的速度一直很小,形成不了波动,在水中直线上升。
3)气泡形成波动时,虽然波长不同,但对应的速度几乎相等。
4)一个气泡的波动轨迹并不在同一平面内,是螺旋上升的;俯视,其为椭圆。
这是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最直观、明显的例子。
为什么在空气中运动的子弹、小球等不会有明显的波动性呢?为什么在水中运动的气泡会有的波动性呢?这恰恰说明实物粒子之所以具有波动性,是当它们运动时,受其周围介 质作用的结果。
在空气中运动的子弹、小球等之所以不会有明显的波动性,是因为空气 的密度较小,而子弹、小球的质量较大,空气对子弹、小球的作用很难体现。
在水中运动的气泡之所以有明显的波动性,是因为水的密度较大,而气泡的质量较小,水对运动的气泡的作用使气泡产生了明显的波动。
为什么在真空中高速运动的电子、中子等会具有的波动性呢?这恰恰说明真空不是空的,真空中有某种物质存在。
这种物质对运动的电子、中子作用使它们产生波动。
在此,我们应把波动分类:1)像我们常见的在绳子上传播的绳波,在水中传播的水波等,这些波传播的是振动,媒质并没随波动传播。
例如,绳子也好、水也好它们本身并没有随波动传播出去。
2)另一类就完全不同,像水中运动的气泡,像高速运动的电子、中子等,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粒子在运动,由于与介质的作用,使它们的运动呈现出波动性。
了解了波动的不同分类,我们就容易认清光的本质了。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40张ppt)
率 和 E、p的关系与光子一样:
E h
p h
E h h
德布罗意关系式
p
与粒子相联系glie wavelength)
教材 例题
论文获得了评委会的高度评价。 朗之万把德布洛意的文章寄给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称赞说: “揭开了自然界巨大帷幕的一角” “瞧瞧吧,看来疯狂,可真是站得住脚呢”
物质波振幅的平方与粒子在该处邻近出现的概率成 正比。 电子出现的概率反映该处的波强。
粒子观点 波动观点 波强 电子密处,概率大。 电子疏处,概率小。 电子密处,波强大。 电子疏处,波强小。 粒子密度 振幅A2
概率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空间传播,德布罗意波是对微 观粒子运动的统计。
四、氢原子中的电子云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光(波)具有粒子性 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吗? 一、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L.V. de Broglie从自然界的对称性出发, 认为: 既然光(波)具有粒子性 那么实物粒子也应具有波动性。
1924.11.29德布洛意把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 的博士论文提交巴黎大学。
二、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他在论文中指出:一个能量为E、动量为 p
分析: 质量 m = 0.01kg,速度 v = 300 m/s 的子弹 的德布洛意波长为
计算结果表明,子弹的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 程度。所以,宏观物体只表现出粒子性。
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
• L.V.德布罗意 •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 C.J.戴维孙 •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 子的衍射作用
2.一个一个电子依次入射双缝的衍射实验:
7个电子
100个电子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一直以来,物理学家们都被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所困扰和吸引。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存在着许多复杂的现象和解释。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什么?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指的是,实物粒子既可以像粒子一样以确定的形态存在,也可以像波动一样具有波动性质。
比如,实物粒子可以像球一样被握在手中,也可以像波一样传播。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现代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在解释经典物理学中无法解释或理解的现象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历程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几十年中逐渐被发现和解释的。
•1801年,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杨发现,光在通过一道狭缝后,能够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这进一步表明光具有波动特性。
•1905年,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爱因斯坦认为光是由一系列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为光量子或光子。
他发现,当一束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量子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从而导致电子从金属表面脱落。
•1913年,卢瑟福的散射实验:阿尔法粒子经过金箔散射实验,在原子内部必有大量的空隙,并且原子的电荷集中在原子核周围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内。
•1924年,德布鲁意波的提出:法国物理学家德布鲁意假设在能量较低的情况下,运动质量很小的粒子(如电子或中子)会被视为一种波动。
这种波动可用于解释杨的干涉和衍射实验。
•1926年,薛定谔的波动力学:薛定谔发展了基于波动理论的新物理学,称为波动力学。
这种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解释在波动理论和粒子理论之间,物理学家很难忽视实物粒子存在的波动和粒子两种性质。
比较自然的解释是,实物粒子既可以像脉冲一样被视为粒子存在,同时也可以像波动一样具有波动特性。
由于实物粒子既有粒子特性也有波动特性,因此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它刻画了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在量子力学中,实物粒子可以被描述为在空间中分布的波函数。
大学物理(15.5.2)--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十五单元 量子物理第十五单元 量子物理Quantum PhysicsQuantum Physics第五讲 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923年, 提出电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1924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中提出把粒子性和波动性统一起来。
为量子力学的建立提供了物理基础。
他的论述被爱因斯坦誉为 “揭开了巨大面罩的一角”。
德布罗意为此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背景1、Planck-Einstein光量子理论量子理论是首先在黑体辐射问题上突破的,Planck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Einstein利用能量子假设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从而解决了光电效应的问题;光量子概念在Compton散射实验中得到了直接的验证。
2、Bohr的量子论Bohr把Planck-Einstein的量子概念创造性的用来解决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的问题,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同我(Louis Victor de Broglie)哥哥进行的这些长期讨论……对我非常有益,这些讨论使我深深考虑将波的观点和粒子的观点必须综合在一起的必要性。
”光的本性:(1905年,爱因斯坦)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波粒二象性的联系:νεh =λh p = 波长、频率是描写波动性的物理量,而动量、能量是描写粒子性的物理量。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通过普朗克常数联系在一起的。
●很早认识到光的波动性;●直到1905年认识到光的粒子性。
光: 物理学家十分看重自然界的和谐和对称,运用对称性思想研究性问题,发现新规律以至于在科学上取得突破性成就,在物理学史上屡见不鲜。
问题: 实物粒子:●实物粒子是否也有波动性?●很早认识到实物粒子的粒子性;(经典物理)“整个世纪以来,在辐射理论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来,是过于忽略了粒子的研究方法;在实物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关于‘粒子’的图像想得太多,而过分地忽略了波的图像呢?”“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1923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这种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matter wave ) , 1924年 ,青年博士研究生德布罗意 ,在Planck-Einstein 光量子论和Bohr 原子论的启发下,仔细分析了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的发展历史,根据类比的方法,德布罗意假设: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实物粒子(电子、原子、分子等)也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具有确定动量 P 和确定能量 E 的实物粒子相当于频率为ν和波长为λ的波,满足:hνmc E ==2λh m p ==v P Eλνh爱因斯坦的支持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开始并没有受到物理学界的重视,他的导师朗之万将论文寄给了爱因斯坦。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二、德布罗意假设 、德布罗意波 1、德布罗意假设
德布罗意觉得自然界在很多方面是对称的,但整 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光的研究是否过多地注意到 了它们的波动性;而对实物粒子(静止 质量不为 零的微观粒子及由它们组成的实物)的研究,又 是否把粒子的图象想得过多而忽略了它们的波的 图象呢!1922年他的这种思想进一步升华,经再 三思考,1924年,De Broglie在他的博士论文“量 子论研究”中,大胆地提出了如下假设: 不仅辐射具有二象性,而且一切实物粒子 也具有二象性。
粒子性 二者通过h来联系
h
波动性
a、在
2
时,考虑相对论
2
E mc m0c 2 h h h 1 v / c
h h p mv
1 v / c
h m0
2
v
b、在
时
m0 c h
2
h h P m0 v
注意:对实物粒子,v是指粒子的速度(群速) 故不存在v=的关系。 3、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加速电势差为 U,则
波动性--它能在空间表现出干涉、衍射等波动现 象,具有一定的波长、频率。 粒子性--是指它具有集中的不可分割的性质。一
E
颗光子就是集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颗,它具有能 量( )、动量与质量。
X
波动
u
Z
Y
H 如此截然不同的图象却集中于一体, ---世界真奇妙 很难想象!
光子
光的波粒二象性引起了法国Lous De Broglie的思考
xPx / 2
2、能量与时间不确定关系 设有一个速度为v,质量为m的粒子,其能量
考虑到E的增量:
即: Et 2
能量与时间不确定关系式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量子力学基础第1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光学发展简史牛 顿:微粒学说,惯性运动的微粒流 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牛顿环 惠更斯:波动学说,波动 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干涉、衍射 几何光学1801年,杨氏,双缝干涉,光的波长1815年,菲涅耳,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干涉、衍射 1817年,杨氏,光是横波,偏振 1865年,麦克斯韦,光是电磁波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νh E =,λhP=光的波粒二象性1924年,德布罗意几何光学 费马原理:⎰=0n d s δ波动光学经典力学 哈密顿原理:⎰=0L d t δ 波动力学? 德布罗意假设:一切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质量为m 、运动速度为V 的粒子 νh mc E ==2λhmV P ==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 非相对论:P h =λ=kmEh mV h 2=, (mPE k22=)相对论:Ph =λ=220/1cVVm hmVh -==22E Ehc-,(22202Pc E E +=,221E EcP-=)kE E E +=0,202022kk E E E E E ++==λ202kk E E E hc +if 0E E k >>,kE hc ≈λifE E k <<,kkE m h E E hc0022=≈λ德布罗意关系式2例:经150V 电压加速后,电子的λ 解:eU E k =kmEh 2=λ=150106.11011.921063.6193134⨯⨯⨯⨯⨯⨯---m 101000261.1-⨯=A≈1用相对论公式:=λ202kk E E E hc+=m101000254.1-⨯VU 410>时,必须使用相对论公式 例:kg m 01.0=,s m V /300=的子弹的λ 解:cV<<,Ph =λ=mVh =m34341021.230001.01063.6--⨯=⨯⨯1927年,戴维逊-革末实验λπn r =2, 3,2,1=nPh =λ,Ph nr=π2π2h nrP =,n L=,3,2,1=n电子显微镜,分辨率λ/1∝R可见光波长:A7600~4000,运动电子的波长:A01.0~1.0第2节 测不准关系经典力学:质点,确定的轨道,确定的坐标和动量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轨道),(x P x 、),(y P y 、),(z P z 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P 电子 ∆Ph =λλφ=⋅∆s i n x缝宽x ∆:电子x 坐标的不确定量只考虑中央亮纹,φφs i n s i n P P P x ≤≤- 电子x P 的不确定量:φs i n P P x ≈∆ 考虑到次极大:φs i n P P x ≥∆ h P xP P x x ==∆≥∆⋅∆λφsin2/ ≥∆⋅∆x P x ,2/ ≥∆⋅∆yP y ,2/ ≥∆⋅∆zP z :测不准关系式32/ ≥∆⋅∆y P x讨论:如果0=∆x , 粒子位置完全确定 ∞=∆x P ,粒子动量完全不确定 如果0=∆xP ,粒子动量完全确定∞=∆x ,粒子位置完全不确定 微观粒子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 估算时 h P x x 、、 2/≥∆⋅∆ 例:原子线度m 1010- 求:原子中电子x V ∆原子中的电子能否看作经典质点? 解:m x 1010-=∆,x x mV P =,x x V m P ∆=∆2/ ≥∆⋅∆x P x ,2/ ≥∆⋅∆x V m xsm xm V x /108.525⨯=∆≥∆按玻尔理论s m V /106≈2/≥∆⋅∆t E22E , 2EE ∆1 hE E 12-=ν,1E 1hE /∆=∆ν1E激发态寿命:s810-≈τ2/ ≥⋅∆τE ,τ2 ≈∆E若某谱线频率宽度为ν∆,波长宽度λ∆=? c=νλ,νλc=,νλ∆≠∆c ,ννλ∆=∆2c例:显象管中电子的加速电压V U 9000= x D电子束直径mm D 1.0= 求:电子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电子能否看作经典质点? y 解:mm D x 1.0==∆,2/ ≥∆⋅∆x P x ,2/ ≥∆⋅∆x V m xsm xm V x /58.02=∆≥∆电子纵向速度y v :eUmv y=221,sm meU v y/106.527⨯==vv <<∆4例:氦氖激光器,A =6328λ,λ∆=A-810求:光沿x 轴传播时,光子x ∆ 解:2/ ≥∆⋅∆xP x ,λhP x =,λλ∆=∆2hP x22≥∆∆λλhx,λπλ∆≥∆42x=km 87.31例:nm500=λ的光沿x 轴传播波长的不确定度(相对误差)710-=∆λλ求:光子x ∆ 解:λ∆=λ710-,λπλ∆≥∆42x=m 4.0第3节 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一、 波函数 经典粒子 (r,P)光 子 电磁波波函数),(t r E实物粒子 物质波波函数),(t rψ自由粒子 νh E =,λhP=单色平面波)(2c o s ),(λνπxt A t x y -=)(π2),(λνx t i Aet x y --=)(π20),(λνψψxt i e t x --=)(0)(π20),(Px Et i x hP t hE i eet x ----==ψψψ三维自由运动,)(0),(r P Et ie t r⋅--=ψψ二、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电子 波包观点 疏密波观点单个电子就具有波动性! 1926年,玻恩:物质波是几率波dV t r dW 2),( ψ==dVt r t r ),(),(*ψψ, 几率密度:dVdW t r =2),( ψx粒子性:集中的质量、电荷、 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 点粒子 动量,没有确定的运动轨道 波动性:干涉、衍射现象 几率波,波函数不是实在 满足波的迭加原理 的物理量,2ψ:几率密度5粒子性:集中的质量、电荷波动性: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统计性!),(t rψ电子2ψ有些地方干涉几率加强,有些地方干涉几率相消 电子数较少时,屏上呈现散乱的斑点电子数足够多时,屏上电子数的分布与几率分布趋于一致 屏上看到的是电子数的分布,反映的是几率分布光子出现在空间某处的几率密度2E∝,2E不再解释为能量密度。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粒子性:主要是指它具有集中的不可分割的特性。
波动性:是指周斯性地传播、运动着的场。它能在空间 表现出干涉、衍射等波动现象,具有一定的波长、频率。
实物粒子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物质波的 波长称为德布罗意波长。
2.德布罗意关系式
得: P 1 c2 E 0E k E k 2 1 cE k 2 2 E km 0 c 2
代入德布罗意公式 h ,有:
hc
P
Ek2 2Ekm0c2
若:Ek m0c2则:
hc 2Ekm0c2
h 2m0Ek
若:Ek m0c2则:
hc hc Ek 2 Ek
4
(1)当EK=100eV时,电子静能E0=m0c2=0.51MeV,有:
• •
槠9 夥慰願苺噿飄涒鬈暝棩況礣
壉椝夜幍硱役罢蜤竢跩尣灝歆 15
噆騢勶皪莦鯴居鑼虍褄磌嚇橮
鍵呸镊點棒薳庼鄦缄遧怤蹷雠
罵唠袌躩圣廍蜶吅郖蕻謅趨澹
仏葛窚輦刣廤峱欶彀猠盖璱額
• 琢古姐古涞怪斶怪广撡告安和叫如姐覕••囎2525甀25252525冉252525诩2555単褵
• • •
嶀 眶 廡和计化怪Cc呵 较 工 个鞣巙抬gg呵 斤 古ff夀愩盒g呵 斤 古hf呵 计 怪h揅鶖儩h呵 较 怪hf籙 羈 摋呵古斤古仸 銽 鰋斤怪梃 薞 骂••••涟 衩 槫8H浏8h浓 渦 賚览8jj7k量9k3擝蝮皀k力3 浏胋蕚瓊览燨惤眈量了艴紩役
高压
屏P
森共获 1937 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
动画
此后,人们相继证实了原子、分子、中子等都具有波动性。
12
3.量子围栏(Quantum Corral)中的驻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课件
发掘具有优异性能的量子材料和器件,推动量子科技的进步和应用。
THANKS
电子衍射实验
实验原理
电子衍射实验是通过观察电子通过晶体产生的衍射现象来研究电子的波动性质。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通过晶体后会在屏幕上产生衍射图案,这是波动性质的表现。
光电效应及其他相关实验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是指光照射在物质表面上时, 物质会吸收光子并发射出电子的现象。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光的粒子性会改变粒子的状态,使其从一 个叠加态变为一个本征态,体现了 波粒二象性中的“粒子性”。
测量不确定性
由于不确定性原理,对粒子的测量 存在误差,无法同时精确测量其位 置和动量,体现了波粒二象性中的 “波动性”。
04 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应用举例
电子显微镜原理及应用
电子显微镜原理
波粒二象性
实物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 性,这种双重性质称为波粒二象性。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实物粒子表现 出不同的性质。
02 经典实验中波粒二象性表现
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原理
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光通过两个小缝隙的干涉现象,研 究光的波动性质。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光在通过双缝后会在屏幕上产生明暗相间的 干涉条纹,这是波动性质的表现。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射在物质表面上 时,物质会发射出电子,这是光的粒 子性质的表现。
03
量子力学框架下波粒二象性解 释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介 绍
01
02
03
不确定性原理
微观粒子无法同时具有精 确的位置和动量信息,存 在不确定性。
叠加原理
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状态 可以表示为不同本征态的 线性组合,即叠加态。
1.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de Brolie假设:mv h =λ1.4.1 de Broglie 假设和de Broglie 波实物粒子:电子、中子等静止质量不等于零的粒子E h γ=de Brolie 关系式:。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等式不适用于光。
mv h P h ==λλhP =de Brolie 波:实物粒子具有的波,或称物质波。
波长由de Brolie 关系式确定。
二象性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光学现象,而应具有普遍的意义。
实物粒子也应具有波动性。
表征实物粒子粒子性的物理量E 和P 与表征波动性的物理量γ和λ 之间的关系:和例如,根据de Broglie 假设推测实物粒子波——电子波——的波长:电子运动速率:V e mv ⋅=3001212电子波的波长:)A (25.12 Vmv h ==λ1.4.2 de Brolie 假设的证实——电子衍射实验n λθd=sin 2(1927年,Davisson 和Germer )实验结果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通过Bragger 方程可算出电子波的波长λ:θλsin 2n d=,n = 0, 1, 2, ……这样计算出的波长与根据de Brolie 关系式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
表明,动量为P 的自由电子的衍射行为与波长为λ 的平面波的衍射行为相同。
因此,动量为P 的自由电子的波长P h =λ波动性粒子的特点——不能在同一时刻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它的某个坐标被确定的越准,则在此方向上的动量分量就越不准;反之亦然。
1.4.3 测不准原理——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具有确定值描述波动性粒子在x ,y ,z 方向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程度,其中Δx ,Δy ,Δz ——微观粒子的坐标分别在x ,y ,z 三个方向上的分量的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y P y≥∆⋅∆z P z≥∆⋅∆x P x 测不准关系式——ΔP x ,ΔP y ,ΔP z ——微观粒子的动量分别在x ,y ,z 三个方向上的分量的π2h =经典场合:h 极小(h = 6.626*10-34J.s ),约为0,测不准关系不起作用,波动性不显著。
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统计解释:在某处德布罗意波的强度是与粒子在 该处邻近出现的概率成正比的 .
概率概念的哲学意义:在已知给定条件下,不 可能精确地预知结果,只能预言某些可能的结果的 概率 .
K 检测器
电子束
G
散
M
射
线
电子被镍晶体衍射实验
35
54
75 U / V
当散射角 50 时
电流与加速电压曲线
两相邻晶面电子束反射射线干涉加强条件
d
2
. . . . . . .2 .
. . 2. . . . . .
2d sin cos k
22
d sin k k 1, 50
........
解 两端固定的弦,
若其长度等于波长则可形
成稳定的驻波.
将弦弯曲成圆时
2π r
2π r n n 1,2,3,4,
电子绕核运动其德布罗意波长为
h
2π rmv nh
mv
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L mvr n h
2π
二 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1 戴维孙 — 革末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
U
电子枪
I
50
均平动动能可表示为
T 298K
平均平动动能
3 kT 3.85102 eV
2
mn 1.67 1027 kg
p 2mn 4.541024 kg ms1
慢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h 0.146nm
p
四 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经典粒子 不被分割的整体,有确定位置和运动 轨道 ;经典的波 某种实际的物理量的空间分布作周 期性的变化,波具有相干叠加性 . 二象性 要求将 波和粒子两种对立的属性统一到同一物体上 .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课件-高二下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通过
实验发现了电子的衍射现象。
1927年,汤姆孙用实验证明,电子在穿过金属片后像X射线
一样产生言射现象,也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1 960 年,约恩 孙直接 做了 电子双 缝干 涉实验 ,从 屏上摄 得了 类似杨 氏双 缝干涉 图像 。
电子双缝干涉图样
电子波动性的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即每一个运动者的粒子都有一个对应的波。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路易·维克托·德布罗意 1929年获诺
贝尔物理奖
一、德布罗意假说
1、粒子的能量E与相应的波的拍频率v的关系
E=hv
2、粒子的动量p与相应的波长λ之间的关系
=
CYBER PUNK
如何证明德布罗意的猜想呢?
已知电子质量为m=9.1X10-31kg,普拉克常量
法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研究发现,这种不确定性存在以下关系:
ℎ
∆∆ ≥
4
典型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宏观物体都伴随着一种波,即物质波。
B、湖面上的水波就是物质波。
C、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D、光子数量越大,其粒子性越明显。
典型例题
2.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电子在穿过金属片后的衍射现象,证实了电子的粒子性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物质波波长也相等。
)
典型例题
3.关于物质波,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只要是运动着的物体,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有相应的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4 ·
Chapter 17. 量子物理
§17. 3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例 估算动能为200eV的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波长。
分析:Ek mc 2 m0c2 m0c2( 1)
1 Ek m0c2
若
Ek
E0
m0c2,
1
,
v c , m m0 , Ek
1 2
m0
v
2
解 由于 Ek<<moc2 = 0.512MeV, 则 v 2Ek 8.4106 m / s mo
镍单晶
即:当加速电压U=55.587V 时,集电器中的电流应
出现一次最大值!
·13 ·
Chapter 17. 量子物理
§17. 3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实验中发现 U=54 V 时,电 流达到最大值!
实验值与理论值接近!
电
U
子
K枪
D
电子束
集电器
B
G
镍单晶
·14 ·
Chapter 17. 量子物理
h 8.67 102 nm
mo v
·5 ·
Chapter 17. 量子物理
§17. 3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例 估算一颗质量为40g,速度为1000m/s的子弹的德布 罗意波波长。
解 子弹运动的速度远小于光速,其动量为:
p mov 40kg m / s
h 1.661026 m
Chapter 17. 量子物理
§17. 3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7.3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 ·
Chapter 17. 量子物理
§17. 3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RH 1.0973731534107 m1 里德伯表达式 :
~
RH
1 m2
1 n2
T (m) T (n)
(n > m)
光谱项:
T (n)
R n2
结论:谱线的波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光谱项之差。
Chapter 15. 量子物理 §15. 5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h h , m0c2
p mov
h
试估算:对一般低速粒子而言, ,
Chapter 15. 量子物理 §15. 5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例 估算动能为200eV的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波长。
分析:Ek mc 2 m0c2 m0c2( 1)
1 Ek m0c2
波动性
光
粒子性
粒子性
实物 粒子
波动性
( 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 -1987, 法国物理学 家。因提出的物质波假设,开创了量子物理,为人类研究微观领域 内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指明了方向,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Chapter 15. 量子物理 §15. 5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
1
1.097
107
1 12
1 32
0.975 107
1 1.025107 m
1
2
1.097
107
1 12
1 22
0.975 107
2 1.216107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px / 2
23
x px / 2
由于公式通常只用于数量级的估计,所以它又常 简写为: x p
x
推广到三维空间,则还应有: 说明:
y py ,
z pz
(1) 不确定性关系说明,微观粒子不可能同时 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越 小,动量的不确定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2) 不确定关系是由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引起 的,而不是测量仪器对粒子的干扰,也不是仪器的 误差所致。
1 1 2 2 2 得: P 2 E0 E k E k E k 2 E k m0 c c c h hc 代入德布罗意公式 ,有: 2 P 2 E k 2 E k m0 c hc h 2 若 Ek m0c 则: 2 2m 0 E k 2 E k m0 c
Px
x a
y
21
电子通过单缝后,电子 要到达屏上不同的点, 具有 x方向动量 Px, 考虑中央明纹区:
x
px
p py
a x o
Px
0 px p sin
根据单缝衍射公式,其 第一级的衍射角满足:
y
sin
a
动量在 Ox轴上的分量的不确定量为:
P Px Px P sin x
E h
h h P c
4
1924年,德布罗意大胆地设想,波粒二象性不是 光所特有的,一切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实物粒子:静止质量不为零的那些微观粒子,如 原子、电子、中子等。 粒子性:主要是指它具有集中的不可分割的特性。 波动性:它能在空间表现出干涉、衍射等波动现象, 具有一定的波长、频率。 实物粒子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物质波 的波长称为德布罗意波长。
h 2 1.4 10 nm m
X射线波段
宏观物体的波动性不必考虑,只考虑其粒子性。
8
例:静止的电子经电场加速,加速电势差为U,速度υ << c。求:德布罗意波长。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解:
1 2eU 2 eU m0 2 m0 h h h m 0 m0 2eU m0 2em0U
20
21-6 不确定关系 一、引入 •经典力学:宏观粒子的运动具有决定性的规律,原 则上说可同时用确定的坐标与确定的动量来描述宏 观物体的运动。 •微观粒子:由于波动性,粒子以一定的概率在空间 出现,即粒子在任一时刻不具有确定的位置。 二、电子单缝衍射 电子通过单缝位 置的不确定量:
x
a x o
7
法国物理学家, 1929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获得者, 波动力学的创始 人,量子力学的 奠基人之一。
如:速度υ = 5.0102m/s飞行的子弹,质量为 m =10-2Kg,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h 1.3 10 25 nm m
太小测不到!
如:电子m=9.110-31Kg,速度υ = 5.0107m/s, 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24
海森伯因创立用矩阵数学描述微观粒子运动 规律的矩阵力学,获1932年诺贝尔物理奖。
不确定关系可用来划分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的界 限,如果在某一具体问题中,普朗克常数可以看成是 一个小到被忽略的量,则不必考虑客体的波粒二象性, 可用经典力学处理。
25
例:一颗质量为10g的子弹,以500m/s的速度飞行, 设速度的不确定量为0. 1% υ ,问在确定该子弹的位 置时,有多大的不确定量? 解:子弹速度的不确定量为:
6
德布罗意 (Louis Victor due de Broglie, 1892-1960)
德布罗意原来学习历史, 后来改学理论物理学。他善于 用历史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 分析问题。 1923年他提出电子既具有 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1924年 正式发表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 二象性的论述。并建议用电子 在晶体上做衍射实验来验证。 1927年被实验证实。 爱因斯坦觉察到德布罗意 物质波思想的重大意义,誉之 为“揭开一幅大幕的一角”。
I
U
K
电子枪 检测器
电子束
M
散 射 线
G
54
U
电子被镍晶体衍射实验
实验发现,电子束 强度并不随加速电压而 单调变化,而是出现一 系列峰值。
12
2d si n k
2 D si n cos k 2 2
D sin k
相 对 强 度
U 54V
50
衍射角
k 1, 50
22
h 代入德布罗意关系: 得出: p
h Px 即 x px h x
考虑到更高级的衍射图样,则应有:
h 2
x px h
上述讨论只是反映不确定关系的实质,并不 表示准确的量值关系。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由量子力学得到 位置与动量不确定量之间的关系:
1
4.物质波概念的提出令人惊讶
在论文答辩时,物质波概念的新颖,使答辩 委员会不知如何评价,但也不敢轻易否定,有人 问他:有没有办法验证这一观点? 他回答:“通过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 应当有可能观察到这种假定的波动的效应。” 他哥哥实验室中的一位实验物理学家道维勒 试图用阴极射线管做这个实验,没有成功!放弃 了。 为此,他的导师郎之万将论文副本寄给了爱因 斯坦。
实验结果: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镍晶体: D 2.15 1010 m
D sin 1.65 10 m
10
D
电子波的波长理论值为:
d D sin
2
h h 10 1.67 10 m me v 2me Ek
13
电 子 束
x 射 线
若 Ek m0c 则:
2
hc Ek
2
hc Ek
10
(1)当EK=100eV时,电子静能 E0= m0c2= 0.51MeV, 有: Ek m0c 2 1、2两个结 h 10 1.23 10 (m ) 果,电子的 2m0 Ek 波长均与X 2 Ek m0c 有: (2)当EK=1keV 时, 射线的波长 h 相当。 0.39 1010 (m ) 2m0 Ek
31
这个不确定范围很小,仪器测不出,可见对宏观 物体来说,不确定关系实际上是不起作用的。
26
例: 氢原子中电子的速度为 106m/s,原子的线度 约为10-10m,求: 原子中电子速度的不确定量。
解:原子中的电子位置的不确定量:
x 1010 m
由不确定性比较:
1)光的衍射
对于光波,衍射图样中最亮的地方,从波动的 观点看,该处的光强最大,或者说光振动的振幅平 方最大;从粒子的观点看,某处光的强度大,表示 单位时间内到达该处的光子数多,即光子到达该处 的概率大。 相应地,衍射花样最暗的地方,光强最小,光 子到达该处的概率最小。 所以,光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与该处的光强 (光振动的振幅平方)成正比的。
德布罗意与物质波
物质波提出的背景
1.玻尔模型遇到根本困难,亟需突破
2.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及光的波粒二象性思想得到国际科 学界的承认
德布罗意是爱因斯坦的狂热崇拜者,认为他是“现代科 学的牛顿”,他领悟了爱因斯坦深刻的思维方式,体会到 “爱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重性乃是遍及整个物理世界的一种 绝对普遍现象”,并且勇敢地发展了爱因斯坦的思想。 3.德布罗意本人对量子物理研究感兴趣,有相当好的研究 基础。他把量子理论研究作为他的博士论文方向。他发誓: “要尽我所能去理解那个神秘的量子。”
2
“厚幕的一角被德布罗意揭开了。M.德布罗意的 弟弟做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我相信,这是对物 理之谜中最棘手的一个谜投下了第一道微弱的光芒。” ——爱因斯坦
没想到我提出的波粒二象性观 念,在德布罗意手里发展得如 此丰富,竟扩展到了运动的粒 子。
爱因斯坦
3
21.4 德布罗意假设 电子衍射实验 一、德布罗意物质波的假设 光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光子能量和动量为:
o 12.2 12 . 2 1010 m A U U
当U 15000 V 时, 1 1011 m
要观察电子的波性,必须利用晶体进行类 似于X射线的衍射实验。
9
例:试计算动能分别为100eV、1keV、1MeV、1GeV的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电子静能 E0= m0c2= 0.51MeV 解:由相对论公式: E E0 EK , E 2 E0 2 c 2 P 2
与多晶材料的德拜 x 射线衍射图样对比(波长相同)
1929年,德布罗意因提出电子的 波动性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姆逊和戴维逊则因证实电子具 有波动性而分享了1937年的诺贝尔物 理学奖。
汤姆逊
14
接着约恩逊于1961年成功地获得了电子束的 单缝衍射、双缝干涉等实验。
单缝
双缝
三缝
四缝
电子双缝干涉图样
16
三、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经典粒子:不被分割的整体,有确定位置和 运动轨道 ;经典的波:某种实际的物理量的空间 分布作周期性的变化,波具有叠加性。 二象性:要求将波和粒子两种对立的属性统 一到同一物体上 。 1926 年玻恩提出: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
统计解释:在某处德布罗意波的强度是与粒子 在该处邻近出现的概率成正比。
5
质量为m、速率为υ 的自由粒子,一方面可用能 量E和动量P来描述它的粒子性;另一方面可用频率ν 和波长λ 来描述它的波动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h h 德布罗意波长为: P m
E h mc
2
P m
h
德布罗意公式
h 1 ( / c ) 2 若考虑相对论效应,则: m0 h 若 υ << c 时,不 考虑相对论效应,则: 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