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准备课.doc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内容标准】1.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教师拿出一份礼物——一封小明的信,谈话: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爸爸妈妈告诉我,在学校里,我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他们还说,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听了这些我可高兴了,非常想学数学,你们想学习数学吗?好了,今天我先带你们到我们学校看一看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备课资料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备课资料人教版数学一班级上册《第一单元预备课》备课资料三、备课资料同学学习习惯养成资料此部分内容是由北京市望京南湖中园学校鲍凤华老师和北京市朝阳区训练讨论中心孙家芳老师,依据新生入学前进行的6天培训总结的,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和详细的教学内容酌情使用。
一班级同学,从幼儿园走进学校,最先需要培育同学哪些习惯?怎样结合教学内容培育同学具有这样的习惯?结合这几年的工作阅历,向大家介绍一些详细的做法。
(一)新生入学第一天1.教学目标(1)关心同学熟识学校的生活,知道基本的课堂常规,会排队,会找座位。
(2)知道什么是上课,会坐着上课,脚放平,眼睛看老师。
知道要发言先举手,说话声音尽量大,语速适中。
(3)知道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知道回答老师的提问,会跟着老师想问题。
2.教学主要过程(1)熟悉老师、学校,在介绍的过程中知道一些简洁的课堂常规。
(2)老师依据个人的习惯提出详细要求。
上课、起立、坐下的姿态。
(上课起立、师生问好,课堂如何举手,回答问题等。
手放腿的两边;耳仔细听;口大声说;眼看老师;脑主动思索。
)保持宁静,拿东西要轻拿轻放。
(拉椅子、拿铅笔盒、下课、在楼道里行走等。
)关于教室卫生的要求。
(不乱扔东西,不撒水等。
)支配同学如何放自己的东西。
(学习用品、水壶、书报等。
)(3)简洁的自我介绍。
(我叫什么名字,住在哪,以前在哪里上幼儿园等。
)(4)练习排队,找座位。
注:在这个过程中,留意训练同学的语速、音量。
对同学的训练不仅要在学问教学时进行的,还要贯穿在每一件小事当中。
(二)新生入学其次天1.教学目标(1)巩固第一天的训练。
(2)知道说话声音要大。
(3)能把自己看到的大声地表达出来。
2.教学主要过程在详细的训练中应做到一下几点。
(1)常规训练常抓不懈。
要想好后再提要求,不能总是变化。
提出要求后就始终严格要求下去,坚持再坚持,直到同学成为习惯。
在这里需要留意的两点:一是课堂常规每次提出的要求不要过多,孩子记不住,也就失去了实效性;二是要做到提出后严要求,不断强化检查。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0-10的读法和书写形式。
2.能够掌握数字0-10的大小关系。
3.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途径认识数字0-10。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数字0-10,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字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数字卡片、数字图案、实物玩具、教学PPT等。
2.教学环境:教室桌椅摆设合理,教学黑板干净整洁。
3.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熟练操作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0-10,并进行数字游戏,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重点•结合数字图案和实物玩具让学生认识数字大小关系,例如比较苹果和香蕉的数量。
3. 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数字,如门牌号、电话号码等,巩固所学数字知识。
4. 总结•总结学习内容,强化数字0-10的认识,并展示学生在拓展环节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练习1.根据数字图案填写数字。
2.比较大小:画出比较数量多少的符号“>”、“<”。
3.在生活中寻找数字并进行报数。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有关数字的练习题。
2.家长辅导,检查学生在生活中找寻数字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0-10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还有待加强,下节课将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以上是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的内容,希本对备课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准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老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老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人和物的数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在观察、数数的活动中,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数,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使大家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
3.在“比多少”的学习中,老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其对问题能有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充分培养学生的量感。
4.本单元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很多,老师要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有老师、有同学时,老师可以直接引导:我们要尊敬老师,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要讲文明,懂礼貌。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2、3、4、5、6、7、8、9、10,学会数数的方法。
2.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3.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4.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1-9,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数量的多少,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数感。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数一数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校园中每种物体的数量各是多少。
②知识与技能:通过数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初步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培养数感。
③思维与表达: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情景图,并能用数学的思维思考,表达情景图中事物的个数。
④交流与反思:会用数学的语言与同学的交流数数的方法,能做出简单的评价。
2.学习重点难点:了解数数、认数的情况,掌握数数的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级上册数学《准备课:数一数》教案

2024秋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准备课:数一数》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2.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并能正确读出数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引导学生感受数的存在和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计数能力,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2.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建立数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理解数的意义,用数字正确表示物体的数量。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含图片、动画等)•实物或模型(如积木、水果等)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他们对数的初步认识。
•创设生活情境,如“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吧”,引入课题。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识记与数数相关的生字和术语。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展示不同数量的物体,让学生尝试数出它们的数量。
•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体,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数的多少和大小关系。
4.教学活动•实物操作:提供不同数量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看谁数得又快又准。
•互动游戏:设计数数游戏,如“找朋友”(将数字与对应数量的物体配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情境模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如“去超市购物”,让学生在模拟中练习数数。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数数方法,强调数的概念和数的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更多需要数数的场景,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标题:《准备课:数一数》数的概念:用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符号数数方法: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数的表示: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数字示例:1, 2, 3, ...七、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本单元内容共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 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第二部分是学习“比多少” ,这个内容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要求: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利用教材资源和实物、教具等给学生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 以内的数。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教学措施: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进校,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周围环境的实物等,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4.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备课资料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备课资料知识要点1.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如数字、数字的黑白表示、加减法符号等。
2.掌握数的序数和顺序关系,如大小、前后等。
3.掌握与数有关的量词,如个、只等。
4.认识数集。
5.掌握简单的比较大小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符号,掌握数字的黑白表示、加减法符号等。
2.能够正确展示和解决数的序数和顺序关系。
3.能够使用量词表达数,如个、只等。
4.能够简单地使用比较大小方法。
5.养成对数学的兴趣和乐意去思考问题的态度。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分类、比较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来引入数字的黑白表示和加减法符号的概念,如在黑板上画出两只黑白羊(黑色的羊已经画好了,白色的地方请学生填色),“一只黑羊加一只白羊等于什么颜色的羊?”,让学生了解所谓的“一只黑羊”,“一只白羊”是什么,以及如何加起来更能直观地认识“加”的概念。
2. 让学生操作数字1.让学生用小石头、果子等物品来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如需要1个苹果和2个桔子,学生需要如何做。
同时,让学生使用数字去描述自己在学生中的位置,如排名第一的同学,第二个到校的同学等。
2.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简单的加减法,如把学生分为两组,一个组自主选择一个数字,然后另一个组选择一个数字,对这两个数字进行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熟悉加减的过程,吸收初步的加减法规律。
3.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比”这个概念。
例如,“你和你身后的同学比高矮,谁更高?”3. 展示数的顺序关系1.用大小感觉和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形成顺序关系的认识,例如让学生在班级里站成两个队,让同学们从前往后、从菜单上面往下数数,体验要有序排列的意义。
2.让学生使用数字序数表达位置,如“我在第三个”、“我在排名后10位”等。
由此引出数的序数和顺序关系。
4. 引出量词1.让学生找到周围的物品或对象,结合一定数量的称呼或单独的数量词进行表示,例如让学生像“只”字一样,用“个”量词来单独描述一个东西,如“一个铅笔、三个苹果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准备课(1)

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学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体现校园生活,协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有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水平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
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
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对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本单元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相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初步感知“多”、“少”、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数数活动中观察画面的具体内容,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建立初步的数感。
经历观察操作,比较事物的多少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感知他们的含义。
水平目标:学会有顺序地数物体,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水平。
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和数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协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以内的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用1以内的数字和数量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培养学生对数量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1以内的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2.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1.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概念及应用。
2.激发学生对数量和数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物品模型等。
2.课前准备:确认所有教具是否齐全并准备好课前导入的问题和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拿出几个数字卡片,请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用手指表示对应的数量,并进行简单的数字游戏。
2. 新知讲解(15分钟)1.讲解1以内的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和实际数量的联系。
2.示范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计算。
3. 游戏互动(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一些物品模型,老师口头给出一些加法或减法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答题。
2.进行一些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字和数量之间的联系。
4. 拓展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加减法计算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了1以内的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帮助和引导。
七、反思与改进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同时,应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包括数字0~9的认识和运用,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字和运算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0~9的认识和运用。
2.培养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字0~9的认识和记忆。
2.简单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字和运算的概念。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字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数字。
2.准备加减法运算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运算。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进入数字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0~9。
2.呈现(10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数字,加深对数字0~9的认识。
教师逐个引导学生记忆数字,并进行组内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可以利用运算卡片进行计算,也可以在纸上进行书写。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加减法题目。
通过竞赛,巩固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小猫有3条鱼,小狗有5条鱼,它们一共有几条鱼?”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准备课)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准备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0到10,并掌握它们的读写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会读写数字0到10,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大小比较。
这一单元的内容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新生,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可能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字的读写方法。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我需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读写数字0到10,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大小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0到10的读写方法以及简单的数数和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数字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的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基本概念:介绍数字0到10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感知数字的特征。
3.读写练习:引导学生读写数字0到10,注意发音和书写的准确性。
4.数数练习:进行简单的数数练习,让学生掌握数数的规律。
5.大小比较: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6.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1单元 准备课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1单元准备课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等。
3.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符号、图形和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学符号:、-、×、÷、=、<、>、≤、≥2. 认识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3. 认识基本概念:数、数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4. 学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5. 学习简单的分类和排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数学符号、图形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掌握简单的分类和排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谈谈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介绍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 认识数学符号(1)教师展示数学符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符号的名称。
(2)教师讲解每个符号的意义和用法。
(3)学生练习书写数学符号。
3. 认识图形(1)教师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教师讲解每个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3)学生练习绘制图形。
4. 认识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
(2)教师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
(3)学生练习进行简单的运算。
5. 学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1)教师讲解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2)学生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6. 学习简单的分类和排序(1)教师讲解分类和排序的方法。
(2)学生练习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排序。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8.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数学学习的准备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备课人XXX 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备课分类新教师后优教师优秀或老教师主要内容这一单元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另一部分是“比多少”,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单元教材分析帮助学生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含义的理解,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有序地进行数数;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
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与学建议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图。
2.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数练习数辅导时间1.数一数1课时 1 12.比多少 1课时 1 1单元教学策略本单元作为数学学习的起点,重在激发学习兴趣与基础概念建立。
教学策略上,通过直观教具与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认识数与图形。
注重实践操作与情感体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XX 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 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准备课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比多少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习题1、2、3、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1、情景图、各种图片、2、学具:各种图片、铅笔、橡皮、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小朋友们爱看动画片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2、学生讲故事。
兔妈妈看到小兔们一天天长大了,就决定盖一间大房子,小猪也来帮忙。
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它们终于盖了新房子!你怎么知道是小兔要盖房子?〔从房子上面的头像知道的)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同学们讲得真好。
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说一说动画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我知道有4个萝卜,3个苹果;我知道有3只小猪,4只小兔;有4根木头,4个小凳;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没有多余的砖或兔子)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
你们记住了吗?(板书:同样多)看舂,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谁愿意说说?0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我还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还剩1根木头)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板书:多少)很好,还可以怎么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
I(板书课题:比多少)3、同桌互相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设计备课时间:202年月日设计者:课题数一数(教科书P2~5,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1、2题。
)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数数的方法,会数、会读10以内的数。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数数的方法,初步学习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数学信息。
3.了解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
教法学法情景、演示等教法,观察、合作等学法。
教学技术和教具学具PPT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请你试着数一数。
(板书课题:数一数)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数数。
【设计意图】借助从1数到10的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基本情况。
二、引导观察,学习有序数数1.激发观察兴趣。
引导学生打开教科书P2~3,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美丽的校园里面有什么,数一数分别有多少。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美丽的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
同学们看一看,互相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有一些学生,有一位老师,有的学生在跳绳,有的学生在踢球,有几棵树,有一群鸽子……2.引导有序观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师:大家不仅说出了校园里有些什么,有的同学还能说出这些人或物的数量,真了不起!如果我们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就更好了。
同学们,你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去数的呢?【预设】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感受观察数数的顺序和方法。
(1)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先周集体备课教材主讲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一、知识梳理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 10 个以内的物体或人。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经历的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的积累,对10以内的数数应该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已有基础,以便确定数学教学起点。
同时它也是后续认数学习的基石。
主要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 1~10 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 10 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 1~10 个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有些教师感觉这样的课太简单,没什么意思,上的时候容易拔高要求或是简单的完成课本上的点图对应练习,作为开学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初步接触 1~10 各数,为后面的认数和计算作一些准备;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 10 以内数的已有知识,从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依据。
二、教材细读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所以教材选择了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 1~10个。
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
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
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教学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
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
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比多少》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比多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比”这个概念,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关系–能够用大小关系对物体进行排序2.过程与方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交流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掌握大小关系的描述语言2. 难点•进行大小关系的描述•对物体进行排序三、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准备大、中、小不同大小的物体•准备学生名字卡片2. 导入•让学生拿出他们的名字卡片,比较大小•引导学生讨论名字卡片的大小关系•提出“比”这个概念3. 学习活动•呈现各种大小的物体,让学生进行比较,描述大小•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这个词进行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大小关系的排列4. 拓展活动•让学生找出教室中不同物体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描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大小关系•设计其他比较大小的游戏活动四、教学评估1. 方法•观察学生的表现•组织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情况•通过口头提问,考察学生对“比”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2. 标准•能够用“比”这个词进行描述•能够正确进行物体的大小关系排列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比”的概念容易理解,但在描述大小关系和进行排序时还存在难度。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比”的概念。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