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和声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代码:总学时:36学分:2开课对象:音乐学专业一、目的任务及要求和声学是继基本乐理之后,重要的基础技术理论课程,对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工作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它是必修科目。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以便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本专业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采用四部和声写作和作品分析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备写作和声分析的能力,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和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四部和声写作练习,扎实掌握理论基础。

四、考1.考核方式:考试2.成绩构成: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讲授]1、关于多声部音乐与单声部音乐的概念,关于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概念。

2、和声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3、关于和声、和弦的概念,以及关于大、小、增、减三和弦复习。

4、和弦与调式音阶的关系;和声的调式功能;大小调式上的诸三和弦;级数与功能标记。

[作业要求]1、理论上分清楚上述各种概念,加深理解。

2、熟练地掌握各种三和弦(包括乐谱上、键盘上)。

3、在常用的个调性上迅速地辨认各级三和弦(包括乐谱上、键盘上)。

第二章大小调式上的主要三和弦(9课时)[讲授]1、大小调式上的正三和弦:Ⅱ(T)、N(S)、V(D)2、和声进行的基本逻辑。

3、声部进行;四声部;密集与开放排列法。

4、和弦连结的基本方法(和声连结与旋律连接法)5、用原位正三和弦为高音旋律配和声。

[作业要求]1、在常用调性上熟练地掌握三个正和弦(T)、(S)、(D)2、和声进行的基本逻辑。

3、声部进行;四声部;密集与开放排列发。

4、和弦连结的基本方法(和声连结法与旋律连接法)。

5、用原位正三和弦为高音旋律配和声。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秦雪峰一、教学目的与任务和声学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的理解和声理论及其应用。

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编写歌曲伴奏、合唱曲以及学习有关理论作曲技术科目打下基础。

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1、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述和基本技能的训练,2、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与和声思维能力。

3、以大小调和声理论为基础,结合民族调式的一些常用手法进行教学。

4、教学以大课(不超过30人)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及小组或个别辅导方式进行。

5、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例题示范、作业讲评以及范例分析、弹奏听辨等。

6、每周布置适量的作业,采用书面批给,以集体讲评方式进行。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本课程在学习基础乐理之后开设。

每周二学时,全部课程为64学时,分二个学期完成。

第一学期(16周,共32学时)第一单元绪论(一周)一、学习和声学需要知晓的几个问题二、大小调和声三、四部和声写作四、和声功能与不良进行第二单元原位正三和弦(三周)一、原位正三和弦概述二、连接法三、I、IV、V级三和弦性质四、原位三和弦连接的意义五、三和弦键盘指法第三单元为旋律配和声与终止式(三周)一、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二、终止、以及半终止三、终止的类别和应用四、原位正三和弦小结第四单元正三和弦的转位—六和弦与四六和弦(三周)一、六和弦概述二、六和弦的基本连接法(六和弦与原位)三、六和弦连接中的声部跳进四、六和弦与六和弦的连接五、四六和弦概述六、四六和弦的种类与运用方法。

(只讲终止、经过、辅助三种用法。

)第五单元D7和D7和弦转位(三周)一、D7的构成与属性二、D7的应用三、和弦外音四、D7为低音配和声第六单元和弦外音一、和弦外音概述二、和弦外音分类三、和弦外音的处理与运用四、和弦外音的复杂化以及多重和弦和弦外音第二学期(32学时)第七单元副三和弦(三周)一、副三和弦概述二、II级、VI级三和弦的用法三、III级、VII级三和弦的用法四、运用副三和弦的基本原则五、运用副三和弦的常用公式第八单元除属七以外的各级七和弦(三周)一、七和弦概述二、II7、VI7的用法三、III7、VII7和弦的用法四、I7、IV7和弦的用法第九单元摸进(三周)一、模进的含义二、模进的构成三、运用七和弦模进第十单元离调(二周)一、离调的概述二、重属和弦及运用方法三、其他各级副属和弦及运用方法四、副属和弦小结五、离调模进第十一单元近关系转调(二周)一、转调的概述二、近关系转调的步骤三、近关系转调的方法四、转调的三种关系五、转调中的调性布局六、作品中的转调部位第十二单元和声变奏写法(二周)一、固定旋律和声变奏写法二、旋律华彩的变奏写法第十三单元中国调式和声基础(一周)一、调式二、和弦三、和声进行四、调的发展五、成绩与考核第一学期为考察、第二学期为考试。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课程类别:基础理论课授课学时:学分:总纲课程的性质:《基础和声学》是音乐学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弦结构方式、声部进行规律、和声序进规律以及四部和声写作技术与应用的课程,它起着提高学生和声写作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并且,为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电脑音乐》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

为音乐表演、编写歌曲伴奏与小型合唱曲、学习有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以冯鄂生、贾方爵、薛世民编著的《和声实用基础教程》教材为主,适当参考其他教材,如桑同主编的《和声学教程》、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原则、和弦的连接方法、和声进行的一般规律、副属和弦的构成及使用方法、转调的方法和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等内容。

课程教学形式:教学中采用四部和声写作和作品谱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备写作和分析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及和声思维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授课,加强学生的四部和声写作练习,并一对一修改,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方式:理论闭卷考试成绩评定:采用总分百分制或五级制计分方式。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态度等)占30%,考试成绩占60%,其它(课程实验、专业技能性考核等)占10%。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桑桐主编的《和声学教程》杨通八主编的《和声分析教程》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课程教学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一)基本要求1、了解和声的起源和发展概况2、掌握和声这门学科的性质(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有关多声部音乐的几个概念2、什么是主调音乐3、什么是复调音乐4、什么是多声部音乐以及以上几种音乐形式的区别(三)教学重点难点1、和声学是怎么样一门学问2、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3、和声对形成作品的曲式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第二章和弦(一)基本要求1、了解和弦的基本概念2、熟悉和弦的种类以及性质(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2、掌握大、小调体系中各级和弦的名称以及各级和弦的结构3、熟悉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调式和弦名称(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2、掌握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名称3、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性质4、熟悉各级和弦在大小调体系中的结构和色彩第三章四部和声(一)基本要求1、学习四部和声的基本记谱形式及各声部的名称2、了解关于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3、学会四部和声的排列法(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及各声部的名称和音域2、掌握四部和声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的原则3、掌握四部和声的两种排列法:开放排列、密集排列(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四部和声的记谱形式2、难点是知道四部和声中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3、学会灵活运用和弦的两种排列方法第四章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一)基本要求1、了解什么是正三和弦以及它们的功能属性2、能够熟练连接各级正三和弦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的各种不良进行4、了解终止式的概念及各种终止式(二)主要教学内容1、学会连接大小调的各级正三和弦2、学会使用和声连接法和旋律连接法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应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4、会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正三和弦的两种连接方法2、难点是注意和弦连接中应该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3、会使用三音跳进连接法4、掌握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第五章正三和弦的转位(一)基本要求1、学会使用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2、会使用六和弦与原位和弦的连接、两个六和弦的连接及不同根音关系的和弦连接3、学会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4、了解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形式(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2、会使用六合为旋律配和声(三)教学重点难点1、难点是学会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2、重点是学会使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第六章和弦外音(一)基本要求1、掌握几种常见的和弦外音形式2、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二)主要教学内容1、经过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2、辅助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3、先现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4、延留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各种和弦外音的常见形式2、难点是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3、学会为处理过的和弦外音配和弦第七章属七和弦(一)基本要求1、掌握属七和弦的属性和结构特征2、熟悉属七和弦的解决(二)主要教学内容1、原位属七和弦的基本特征2、原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3、各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2、难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位置以及他们不协和性的强弱顺序第八章副三、副七和弦(一)基本要求1、了解和声的功能逻辑2、了解和声的一般序进规律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4、会使用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二)主要教学内容1、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2、I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3、V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4、V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5、熟练掌握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2、难点是学会灵活运用各级副三、副七和弦为旋律配和声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特殊使用方法以及在一般和声进行中所处的位置第九章守调模进(一)基本要求1、了解模进的概念以及守调模进的概念2、了解模进移动方向的分类及模进的特点3、了解和声模进和旋律模进的区别4、了解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二)主要教学内容1、什么是和声模进?2、和声模进的特点及和声模进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3、掌握和声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学会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2、难点是掌握和声模进音组的特征和一些原则3、学会分析和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第十章副属和弦与离调(一)基本要求1、知道副属和弦的概念和构成规律2、了解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处理方法3、会使用副属和弦处理离调模进(二)主要教学内容1、副属和弦的构成及标记2、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在本调和副调中的意义3、副属和弦的一般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副属和弦的构成和处理方法2、难点是副属和弦在为旋律配和声和实际作品中的具体运用第十一章转调、近关系转调(一)基本要求1、了解什么是转调?什么是近关系转调、远关系转调?2、掌握近关系转调的方法与步骤3、分析实际作品,熟练近关系转调的应用(二)主要教学内容1、转调:在多声部音乐作品中,由于乐思发展的需要,从另一个调转入另一个调,称为“转调”。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八章 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
一、经过四六和弦
二、辅助四六和弦
三、书面习作示范
四、和声谱例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经过和辅助四六和弦常见的固定用法;
掌握它们连接时声部进行的典型运动方式;
在谱例中能识别它们;
运用它们进行和声写作。
第九章 五级七和弦与其转位
一、五级七和弦及其转位的性质
二、五级七和弦的连接
三、五级七和弦转位的连接
第三章 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二)
一、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二、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旋律连接法)
三、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和声谱例分析
五、书面习作示范
基本要求:
分别掌握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
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掌握一级、四级、五三和弦连接的方法。
第四章 为旋律配和声
在和声写作中能很好的避免平行五、八度;
掌握六和弦的排列法与重复音;
掌握六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规律;
能运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第七章 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二)
一、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与六和弦的跳进
二、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与六和弦的跳进
三、为跳进旋律配和声
基本要求:
掌握隐伏五、八度形成的因素;
在和声写作中能很好的避免隐伏五、八度;
本课程是一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以便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本专业的能力。

《和声学基础》教学大纲(64课时)

《和声学基础》教学大纲(64课时)

《和声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50924英文名称:Harmony basis授课对象:录音艺术(电子音乐制作)开课学期:2学分/学时:4/64先修课程:音乐理论基础、视唱练耳教学方式:理论讲解,示范写作、谱例分析、音响弹奏(唱)、合唱视听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课程简介:和声学是西方音乐文化中一种多声部写作的系统性理论,它作为分析说明、研究解读西方多声部音乐语言基本材料的一门学科,是音乐学科教育中有关音乐理论的通用修习课程。

《和声学基础》以西方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学理论作为教学基础,以“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并较熟练地掌握以三度叠置结构为主的和弦材料、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声部进行的条件与规律、和弦外音等常用的和声语言与分析写作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课程融多声部写作理论与创作实践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知识,能对一般中外音乐常见的和声现象作出分析,并具有一定的编配写作能力,提高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教学要求: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需要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写作、弹奏和实例分析练习,不仅做到“理解”,更要重视技术上的熟练和巩固。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配备器材包括:五线谱板、电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作业、实践环节(1)学生于每周课后均需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习题形式包括:为旋律配和声、歌曲钢琴伴奏和声编配及音型写作、和声分析等,所有作业在书写完成后均需弹听。

(2)及时巩固课上讲授内容,预习新课。

五、建议教材目前我国音乐院校普遍使用的和声教材并不完全适合传媒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教师可重点参考以下书目自编讲义:[1] 伊.斯波索宾. 和声学教程.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 郭瑛姜玮马晓歌.实用和声学简明教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六、参考资料[1] 桑桐主编. 和声的理论与应用.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2] 乔惟进. 和声基础教程.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 祁光路主编. 和声通用教程.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4] 陈恩光主编. 和声习题写作指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5] 杨通八主编. 初级和声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谢功成童中良主编. 和声学基础教程. 2003.执笔人:丁艳教研室主任签字:肖俊珍二级学院院长签字:。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和声学是继基本乐理之后又一重要的技术理论课程。

它是掌握作曲及其他相关音乐理论课程的基础,并与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是专业音乐工作者所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牢固掌握和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写作能力和相应的弹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赏析的水平。

通过对基础和声学的学习和掌握,可为今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创作等相关技术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教学形式以班级集体授课为主,并以小组课、个别辅导相结合,运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灵活运用。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本课程在第二、三学期进行,每周安排2个学时,共计72个学时。

本课程结业时共计4个学分。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本课程将以李志伟、张准编著的《和声学基础教程》为主要教材,适当参考其它相关教材的部分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可能会对某些章节的学时做必要的调整。

其进度如下:第一章绪论(2学时)1、关于对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概念的解释2、关于对和声与和弦概念的解释3、关于对和声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的说明4、关于对和声分析重要性的说明第二章和弦连接(2学时)1、四部和声2、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3、和弦音的排列4、声部进行5、和弦连接的方法6、和弦连接中应避免的不良进行第三章正三和弦(4学时)1、正三和弦的和声语汇2、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3、为旋律配和声第四章和弦换位与三音跳进(4学时)1、和弦换位2、三音跳进第五章终止式与终止四六和弦(4学时)1、终止式的种类2、终止四六和弦3、为低音配和声第六章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4学时)1、重复音与和弦排列2、原位和弦及其六和弦之间的转换3、六和弦的平稳连接4、六和弦连接中的声部跳进第七章旋律中的和弦外音及经过、辅助四六和弦(4学时)1、弱拍、弱位上的和弦外音2、强拍、强位上的和弦外音3、自由和弦外音4、经过四六和弦5、辅助四六和弦第八章和声分析(4学时)1、作和弦标记2、作旋律—和声图示3、作和声图示第九章属七和弦(4学时)1、属七和弦的结构2、属七和弦的特性3、属七和弦的排列及解决4、属七和弦的预备5、属七和弦的运用第十章属七和弦的转位(4学时)1、属七和弦的转位及标记2、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及其音响特性3、转位属七和弦的解决进行4、属七和弦到主和弦解决时的声部跳进5、转位属七和弦的应用第十一章大调副三和弦及其转位(4学时)1、和弦的功能组2、功能的替代与扩展3、Ⅱ级三和弦4、Ⅲ级三和弦5、Ⅵ级三和弦6、Ⅶ级三和弦7、基本终止式的变化8、转位和弦举例第十二章小调副三和弦及其转位(4学时)1、和弦的功能组2、Ⅱ级三和弦3、Ⅲ级三和弦4、Ⅵ级三和弦5、Ⅶ级三和弦6、自然小调副三和弦第十三章副七和弦(4学时)1、副七和弦的结构2、Ⅱ级七和弦3、Ⅲ级七和弦4、Ⅵ级七和弦5、Ⅶ级七和弦6、其它副七和弦第十四章模进(4学时)1、模进动机2、不转调的模进3、三和弦的模进4、七和弦的模进第十五章重属和弦(4学时)1、重属和弦的构成2、重属和弦的引入与解决3、重属和弦的运用第十六章副属和弦(4学时)1、副属和弦的构成2、各级副属和弦3、副属和弦的运用4、副属和弦的其它进行第十七章离调(4学时)1、离调的和声进行2、副下属和弦3、副下属和弦的组成4、离调中的副属与副下属和弦5、离调的运用6、离调模进7、属七和弦的连锁进行第十八章平行关系转调(4学时)1、调性关系的远近2、平行调之外的近关系调3、转调与换调4、平行关系调的互转5、平行关系转调的运用第十九章近关系转调(4学时)1、近关系调2、近关系转调的步骤与方法3、向属方向的近关系转调4、向下属方向的近关系转调5、近关系转调的运用五、考试与考查1、期中考查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标准。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模板(中职类)《和声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系:艺术系适用专业及学生层次:音教班学时、学分:总学时:64学时周学时:2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编写人:朱春秀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和声学”是作曲专业技术理论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

主要学习和研究西方多声音乐中的和弦结构与和弦流动状态以及多声音乐语言与风格运用的规律和逻辑。

其中以18世纪——19世纪西方古典音乐至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理论与和声语言运用的规律为研究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古典和声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释力和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的分析力与理解力,以便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本专业的能力。

通过视唱、听写和听觉分析这三个环节的基础训练,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发展和提高对音乐的敏锐反映能力、分辨能力、记忆能力及快速读谱、准确演唱的视唱能力,以便准确、充分、深刻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提高音乐修养的目的,为专业学习与成才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通过《和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和声思维和和声感觉;使学生初步掌握和声学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古典和声和民族和声的风格特点,为以后从事音乐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学期第一讲绪论(2学时)课程内容:1.关于对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概念的解释2.关于对和声与和弦概念的解释3.关于对和声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的说明4.关于对和声分析重要性的说明第二讲和弦及类别(2学时)课程内容:1.和弦的概念;2.三和弦;3.七和弦作业:在不同的调式写出各类三和弦、七和弦第三讲和弦连接(4学时)课程内容:1.四部和声;2.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3.和弦排列;4.声部进行和连接作业:1.根据指定和弦,说出它们的排列方法(密集或开放);2.分别用和声连接法、旋律连接法对指定和弦进行连接。

第四讲和声连接中应避免的不良进行(2学时)课程内容:1.平五、平八;2.反五、反八;3.隐五、隐八;4.声部交错;5.声部超越。

和声学教学大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作曲专业)

和声学教学大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作曲专业)

《和声学》教学大纲教材选用:《综合和声理论与应用》李龙德编授课对象:音乐学系作曲、电子音乐作曲(本科一年级)授课时限:第一学期/共三个学期授课教师:***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和声学》一、设置的有关说明1、和声学是不仅是高等艺术院校作曲、指挥专业的必修课,也是音乐表演、音乐学及音乐教育学的必修课。

和声学是专门研究和弦的结构,以及和弦之间如何连接的规律性的技术理论。

是音乐构造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2、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由于和声学是涉及面较宽的综合性学科,另一方面也是一门正在不断迅速发展的前沿的学科,一些新的理论、新的方法不断涌现,为此,本学在选材、内容组织等方面力求做到: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声理论与应用,真正理解古典音乐是教育的第一步。

3、本课程主要讲授J.S.Bahe Mozatrt beethoven 等代表的古典西洋音乐(大小调)的调性和声体系,全面介绍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和弦构造、和弦的连接规则,使学生从和声理论与应用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教学内容第一章预备知识(2学时)1、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知识目标:1、了解和声的基础及作用2、掌握主音与音级的概念3、了解和弦及三和弦的结构方法4、掌握各级三和弦的结构与名称5、了解原位与转为三和弦的构造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相关的和声理论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典时期音乐作品中和声语言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力。

2、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和声语言的感受能力。

2、内容提要:第一节和声的基础(1)和声的定义(2)和弦的物理基础(3)和声的作用第二节主音与音级(!)什么是主音(2)什么是音级第三节三和弦(1)什么是和弦(2)什么是三和弦(3)三和弦的构成音第四节各级三和弦(1)各级三和弦的结构方法(2)各级三和弦的名称第五节原位与转位三和弦4、复习写作题(1)在C、d、G、b、A、f调上写出各级三和弦,标明和弦标记。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

和声学教学大纲在和声学教学大纲中,我们会讨论和声学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教学方法。

和声学是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不同音符之间的和声关系以及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声学,学生将能够分析音乐作品,并在创作音乐时充分利用和声的各种技巧。

一、基本概念在开始学习和声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和声学主要涉及和音、调性、和弦和和声规则等方面的知识。

和音是指若干个不同音符同时出现所形成的声音。

调性是指一个音乐作品所基于的音阶或音调系统,它决定了音乐的基调与音程的关系。

和弦是指由三个或更多音符组成的音乐单位,它们同时演奏时形成和声效果。

和声规则是一系列规定了和声中音符组合的规则,包括音程的选择、声部的运动方式等。

二、技巧与应用学习和声学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巧以及它们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应用。

例如,和声学中有一些常用的和弦进行,如I-IV-V-I等,它们在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中被广泛使用。

通过分析和学习这些和弦进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音符之间的关系,并在创作音乐时运用它们。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和声的转位与延音等技巧,以及如何将和声应用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式中。

三、教学方法在进行和声学的教学时,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和声学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演示一些经典的和声作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 听力训练: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听力来分析和理解其中的和声关系。

这将有助于学生培养对不同和声技巧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3. 练习与作品创作: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和声知识和技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和作曲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和声规则来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4. 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在小组中相互合作,进行和声作品的分析和创作。

和声学基础知识课程设计

和声学基础知识课程设计

和声学基础知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如和声、和弦、调式等;2. 了解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如和弦的连接、和声功能的运用;3. 熟悉不同调式下的和声进行特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和声知识分析和解读乐曲的能力;2. 学会运用和声知识创作简单的旋律伴奏;3. 提高学生对和声效果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和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声知识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其在集体创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音乐理论基础课程,以和声学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音乐创作和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音乐学习初级阶段,对和声学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匮乏。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和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和声学基本概念:和声、和弦、调式、音程等;2. 和声进行原则:和弦的连接、和声功能的运用、和声节奏与旋律的关系;3. 常见和声进行: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等;4. 不同调式下的和声进行:大调式、小调式、民族调式等;5. 和声分析:分析乐曲中的和声现象,理解其和声功能及作用;6. 和声创作:运用和声知识创作简单的旋律伴奏;7. 和声鉴赏:欣赏和分析经典乐曲中的和声处理,提高和声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和声学基本概念,了解和弦的构成和分类;第二课时:和声进行原则,学习正格进行和变格进行;第三课时:不同调式下的和声进行,分析大调式和小调式的和声特点;第四课时:和声分析,解读经典乐曲中的和声现象;第五课时:和声创作,尝试为旋律创作简单的和弦伴奏;第六课时:和声鉴赏,欣赏和分析经典乐曲中的和声处理。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可打印修改)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可打印修改)

列法
第二章 正三和弦 要点:正三和弦的定义
的功能体系
重点:进行与进行公式
第三章 原位三和 要点:声部进行
弦的连接
重点:两种连接方法
第四章 用正三和 要点:声部进行
弦为旋律配和声 重点:实践指示
第五章 和弦的转 要点:和弦转换的作用

重点:和弦转换的方法
第六章 为低音配 要点:连接法与和弦转换的应用
和声
和声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常见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为歌曲写作简易的钢琴
伴奏,为即兴伴奏配置和声,以及具备和声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
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将西洋古典音乐、传统和声技法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
基础和声是一门严谨、系统的学问,它既是一种理论体系,又与教学体系 以及教学方式相关,要学好和声,除课堂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做作业以外,得 多动手、勤用耳,舍此别无他途。 、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 《和声学基础教程上、下册》 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著 人民 音乐出版社 《和声分析》 刘春荣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键盘和声》 王晓玲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和声学专题六讲》 桑桐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上、下卷》 保罗.亨德米特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每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习进度每周或隔周布置课后作业,作业 量一般一至两题,根据难度完成时限为一至两周,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大概须
声学”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规范化的大小调体系和声为依据,研究多声部音乐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课程教案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和声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学时学分: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授课时间:—周星期三、节授课地点:艺术楼任课教师姓名:史旻职称:讲师所属院(系):师范学院联系电话:(短号:)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前、课间及课后,于师范学院艺术楼教室或琴房,方式为问答和在钢琴上进行创作实践指导。

二、课程简介基础和声对于音乐专业素养,特别是创作技能素养的奠基作用,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是学习西方多声音乐中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课程,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是音乐创作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之一。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基础和声以“传统和声学”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规范化的大小调体系和声为依据,研究多声部音乐中常见的和声现象及规范化的应用方法,学习和弦的构成与连接,掌握和声序进的基本规律,分析常见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音乐作品主要是由多声部组成(特别是键盘乐器的音乐作品),而多声部构成的重要基础是和声。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西方传统和声知识与理论体系;引导学生掌握前人的技术与方法,扩大他们的眼界;帮助学生在顾及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创作中和声的运用;培养学生对多声音乐的思维、分析和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和声听辨力、想象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及较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该课程动手与用耳相配合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和声应用能力与和声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常见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为歌曲写作简易的钢琴伴奏,为即兴伴奏配置和声,以及具备和声基础知识的教案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西洋古典音乐、传统和声技法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和声学基础1 第一章绪言一、和声二、大小调和声三、四部和声四、和声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学习和声写作的目的;了解学习和声分析的目的;掌握四部和声的书写方法。

第二章四部和声一、三和弦的类别与构成,调式中的三和弦二、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三、和弦音的重复四、和弦音的排列法基本要求:能很好的识别三和弦的类型;掌握书写各种旋律位置及低音位置的四部和声;能识别各调中三和弦的级数。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一)一、不同三和弦之间的关系二、和声连接法运用中的声部进行三、和弦的连接法四、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和声连接法)基本要求:了解一级、四级、五级三和弦的性质;掌握和弦连接的两种方法;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二)一、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二、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旋律连接法)三、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四、和声谱例分析五、书面习作示范基本要求:分别掌握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掌握一级、四级、五三和弦连接的方法。

第四章为旋律配和声一、和弦的选择二、低音的设计三、排列法的选择四、和声习作示范五、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掌握为旋律配和声的和弦选择思路;掌握低音设计时的注意事项;掌握排列法在和声写作中的作用;总结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

第五章同和弦转换一、和弦转换的意义二、和弦转换中声部进行的规律三、书面习作示范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和弦转换的意义;掌握和和弦转换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能在和声谱例分析中识别和弦转换;能够运用和弦转换进行和声写作。

第六章终止式一、终止的功能二、类别三、终止四六和弦1、半终止与全终止2、正格终止与变格终止3、完满终止与不完满终止基本要求:了解四六和弦的性质与功能;了解终止的功能;掌握终止四六和弦常见的固定用法;能够识别各种终止式的类型;能在和声写作中很好的运用终止式。

《和声》教学大纲

《和声》教学大纲

《和声》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和声(Harmonics)2、课程代码:B13120033、课程管理:艺术学院音乐理论教研室4、教学对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钢琴器乐、、理论作曲、音乐教育方向)5、教学时数:总时数64学时6、课程学分:47、课程性质:专业必修8、课程衔接:(1)先修课程:基础乐理(2)后续课程:曲式分析二、课程简介《和声》全称“和声学”旨在培养音乐各专业学生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基本能力;属于本科阶段学位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写作和弹奏能力,提高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与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和声学习预备(一)教学目标:和声在音乐学习、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创作当中的意义;和声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1、了解《和声学》学科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意义;2、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3、掌握学习和声的正确方法;4、巩固《和声学》学习必须的音乐基础理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巩固《和声学》学习必须的音乐基础理论。

2、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演奏、实例分析(五)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章四部和声记谱法与写作要求(一)教学目标:掌握四部和声的声部组织形式以及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纵向排列。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1、了解和声写作的织体方式;2、了解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的运用方法;3、掌握原位正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各种排列设计;4、认识、学习避免三和弦构成四部和声中常见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原位正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各种排列设计;认识、学习避免三和弦构成四部和声中常见的问题。

2、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原位正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各种排列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练习讲评(五)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和弦的平稳连接(一)教学目标:掌握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横向进行。

《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和声英文名称:Harmony课程编码:X2120122学时数:64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0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一、课程简介《和声》是音乐表演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和研究西方多声音乐中的和弦结构与和弦流动状态以及多声音乐语言与风格运用的规律和逻辑。

学习和弦的结构及其功能、连接与解决方式、基础四部和声的写作与分析方法。

了解和声在不同时代作品中的运用类别, 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

通过《和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典和声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唱、演奏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释力与鉴赏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的分析力与理解力,能更充分地发挥音乐表演专业的能力。

通过写作、视唱、听觉分析等环节的基础训练的技能掌握,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发展和提高对音乐的敏锐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及快速读谱、准确演唱、基本音乐创作的能力。

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 为编写小型歌曲及伴奏、小型合唱曲以及学习有关理论科目打下基础,能适应音乐专业各类相关工作的需要及社会音乐活动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1 .教学内容和声与和声学概念及和弦。

2.基本要求了解部分:和声与和声学概念;运用领域及理论适用范围;(1)理解部分:和弦的结构;掌握部分:主音构成的泛音列;和弦的分类;和弦外音;(2)熟练掌握:三和弦类型;七和弦类型;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和弦及七和弦的构成方式。

(2)难点:不同主音构成三和弦及七和弦的确定方法。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方法1 .教学内容四部和声的写作方法。

2.基本要求了解部分:四部和声的概念;(1)理解部分:四部和声每个声部的作用及名称;各声部的音域范围;掌握部分:四部和声重复音原则;旋律位置的概念;(2)熟练掌握:和弦排列法(密集排列法、开放排列法);重点和难点(1)重点:四部和声的写作方法。

基础和声-1 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1   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1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704X10课程名称:基础和声/Foundation harmonic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学时与学分:96/6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适应专业:音乐表演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声学教程》(上、下)斯波索宾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和声分析351例》吴式锴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黄虎威著华乐出版社2000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基础和声是一门音乐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

首先,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传统严肃音乐中和声的框架、功能的进行及声部的连接从而在理性的角度更好的把握和了解作品。

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一定钢琴水平的学生可以结合该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和练习来增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从而适应各种演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及群众文艺活动的伴奏需要等。

三、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并具备一定的和声习题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对多声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的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结合作品及实际音响,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仅统一教材还要因材施教。

具体以:讲授法、问答法、例证法、图式法、讨论法等。

另外,在此课程基础上开设的键盘和声应用课就属于这门课程的实践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和声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弹奏和声连接,感受和声变化的效果与色彩,并最终能掌握伴奏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和声学基础1 第一章绪言一、和声二、大小调和声三、四部和声四、和声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学习和声写作的目的;了解学习和声分析的目的;掌握四部和声的书写方法。

第二章四部和声一、三和弦的类别与构成,调式中的三和弦二、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三、和弦音的重复四、和弦音的排列法基本要求:能很好的识别三和弦的类型;掌握书写各种旋律位置及低音位置的四部和声;能识别各调中三和弦的级数。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一)一、不同三和弦之间的关系二、和声连接法运用中的声部进行三、和弦的连接法四、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和声连接法)基本要求:了解一级、四级、五级三和弦的性质;掌握和弦连接的两种方法;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二)一、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二、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旋律连接法)三、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四、和声谱例分析五、书面习作示范基本要求:分别掌握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掌握一级、四级、五三和弦连接的方法。

第四章为旋律配和声一、和弦的选择二、低音的设计三、排列法的选择四、和声习作示范五、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掌握为旋律配和声的和弦选择思路;掌握低音设计时的注意事项;掌握排列法在和声写作中的作用;总结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

第五章同和弦转换一、和弦转换的意义二、和弦转换中声部进行的规律三、书面习作示范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和弦转换的意义;掌握和和弦转换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能在和声谱例分析中识别和弦转换;能够运用和弦转换进行和声写作。

第六章终止式一、终止的功能二、类别三、终止四六和弦1、半终止与全终止2、正格终止与变格终止3、完满终止与不完满终止基本要求:了解四六和弦的性质与功能;了解终止的功能;掌握终止四六和弦常见的固定用法;能够识别各种终止式的类型;能在和声写作中很好的运用终止式。

第七章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一)一、六和弦的作用二、六和弦的排列法与重复音(十种六和弦的书写)三、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与六和弦的平稳进行四、根音为二度关系原位与六和弦的平稳进行五、书面习作示范基本要求:了解六和弦的性质与作用;掌握平行五、八度的形成因素;在和声写作中能很好的避免平行五、八度;掌握六和弦的排列法与重复音;掌握六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规律;能运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第七章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二)一、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与六和弦的跳进二、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与六和弦的跳进三、为跳进旋律配和声基本要求:掌握隐伏五、八度形成的因素;在和声写作中能很好的避免隐伏五、八度;在和声写作中能避免增音程的出现;能灵活运用六和弦进行和声习作。

第七章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三)一、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两个六和弦的连接二、根音为二度关系的两个六和弦的连接三、为旋律配和声基本要求:掌握平行五、八度的形成因素;在和声写作中能很好的避免平行五、八度;在和声写作中能避免增音程的出现;能灵活运用六和弦进行和声习作。

第八章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一、经过四六和弦二、辅助四六和弦三、书面习作示范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掌握经过和辅助四六和弦常见的固定用法;掌握它们连接时声部进行的典型运动方式;在谱例中能识别它们;运用它们进行和声写作。

第九章五级七和弦与其转位一、五级七和弦及其转位的性质二、五级七和弦的连接三、五级七和弦转位的连接四、五级七和弦及转位的解决五、书面习作示范六、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五级七和弦及其转位的性质;掌握五级七和弦及其转位的解决;掌握五级七和弦及其转位连接时的声部进行规律;在和声谱例分析中能很好的识别它们;能很好的在和声写作中运用它们。

第十章和声分析一、了解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的意义二、和声分析步骤三、掌握主调音乐伴奏织体四、识别音乐片段中所使用的和声基本要求:掌握和声分析步骤;同对主调音乐伴奏织体的分析来判断其和声;能够识别出音乐片段的和声。

复习一、三和弦及七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二、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三、书面习作示范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复习各级三和弦的性质;能熟练得在谱例中识别各级和弦;复习一、四、五级三和弦原位及转位连接的一般规律、方法以及连接中常见的问题;复习五级七和弦及转位的解决,并能很好的将其运用于习题写作中。

和声学基础2复习五、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六、七和弦的解决与应用七、书面习作示范八、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复习一、四、五级三和弦原位及转位连接的一般规律、方法以及连接中常见的问题;复习五级七和弦及转位的解决,并能很好的将其运用于习题写作中;更加牢固的掌握用已学的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的方法,并避免连接中常见的错误。

第十一章二级三和弦与七和弦一、二级三和弦二、二级七和弦三、书面习作示范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二级三和弦及七和弦的性质;掌握二级三和弦连接时的声部进行;掌握二级七和弦的解决;能在谱例中识别二级三和弦与七和弦;能在和声写作中灵活运用它们。

第十二章六级三和弦一、六级三和弦的性质二、六级三和弦的应用与连接三、书面习作示范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六级三和弦的性质;掌握它的连接方法与声部进行规律;掌握阻碍进行与阻碍终止的运用;能运用六级三和弦进行和声写作。

第十三章七级三和弦、七和弦与三级三和弦一、三级三和弦二、七级三和弦三、七级七和弦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七级三和弦、七和弦及三级三和弦的性质;掌握它们连接的方法与声部进行的规律;掌握七级七和弦的解决;能运用它们进行和声写作。

第十四章经过音和辅助音一、经过音二、辅助音三、书面习作示范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掌握经过音辅助音的概念并能区分它们;能在谱例中正确识别它们;能在为旋律、低音配和声的习作中灵活运用它们。

第十五章延留音、倚音、先现音一、延留音二、倚音三、先现音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掌握延留音、倚音、先现音的概念;能在谱例中很好的识别它们;能在和声写作中熟练运用它们。

第十六章模进一、模进的含义二、模进的构成三、特殊的模进四、书面习作示范五、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模进的含义及构成;掌握动机组与模进组的连接方法;在谱例分析中能识别模进(包括特殊的模进:平行六和弦、连环七和弦)。

第十七章副属和弦(一)一、离调二、重属和弦三、书面习作示范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离调的概念和重属和弦的性质;在各调中能熟练指出重属和弦;掌握重属和弦的解决;能在谱例中识别重属和弦;能运用重属和弦进行和声写作。

第十七章副属和弦(二)一、副属和弦习题指正二、除重属外的其它副属和弦三、半音模进四、书面习作示范五、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除重属外其它副属和弦的性质;在谱例中能识别副属和弦与半音模进;掌握副属和弦的连接方法及应用;能灵活运用离调手法进行和声写作。

第十八章近关系转调(一)一、调发展手段综述二、调关系三、近关系转调四、和声谱例分析五、书面习作示范基本要求:了解调关系;掌握近关系转调手法在和声写作中的用法;在谱例中能很好的分析判断出原调与新调。

第十八章近关系转调(二)一、近关系转调习题指正二、为旋律配和声书面习作示范三、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能在为旋律配和声写作中把握好呈示前调,准确引进中介和弦,建立新调三个环节;能灵活运用近关系转调手法进行和声写作。

第十八章近关系转调(三)一、近关系转调习题指正二、为低音配和声书面习作示范三、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能在为低音配和声写作中把握好呈示前调,准确引进中介和弦,建立新调三个环节;能灵活运用离调、近关系转调的手法进行和声写作。

复习一、副和弦的连接二、副属和弦的连接三、近关系转调四、书面习作练习五、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熟练在和声谱例分析中识别各级和弦及离调、转调的手法;能熟练进行和声写作并避免常见错误。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96学时,讲课56学时,习题40学时。

第十八章近关系转调(三) 2 2 4复习为旋律与低音配和声 1 1 2总计56 40 96四、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例:1:1 ;平均周学时:3;1、本课程自学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练习大量的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2、课内习题课的安排及学时:课程中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有大量习题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习题课占了40学时,通过实际的习题练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广泛的应用于实践中。

3、利用的教学手段内容:在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中,运用钢琴等教学手段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及分析能力。

4、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并具备一定的和声习题书写能力。

5、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⑴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⑵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⑶考试时间:90分钟。

⑷试题难度:容易题30%,中等难度50%,难题20%。

⑸成绩评定: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6、模拟试卷:⑴为旋律与低音配和声⑵分析和声例题制定人:审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