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补益剂讲述
方剂学7补益剂

2019/11/3
方剂学课件
24
六味地黄汤如何体现三补三泻?
本方证以肾阴不足为主,虚火上炎为
次,故立滋阴补肾之法,以治其本。方
用“三补”滋肾阴,养肝血,益脾阴。
然全用滋补,有守无走,滞碍药力之吸
收,故加泽泻以佐熟地而泻肾浊;取丹
皮以佐山萸而泻肝火;选茯苓以佐山药
而渗脾湿。如此则三补三泻,补中有泻,
不 足
肾失固摄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 痰饮水肿 小便反多 尿频夜多尿
温 补 肾 阳
干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牡丹皮 茯苓
补肾填精 以化肾气
协调三阳 以泻助补
求 阳 补 中 有 泻
脉弱尺沉细
鼓动无权 舌淡而胖嫩
2019/11/3
方剂学课件
27
肾气丸组方特点
肾气丸是补阳之方,而以大量滋阴药辅以 少量温阳药组方这是因为:若单补阳而不 顾阴,则阳无以附,无从发挥温升之能;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火不可亢,亦不 可衰” ,本方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 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以鼓午肾气, 取“少火生气”之义。如此相配,滋而不 腻,温而不热不燥,阴中求阳,使阳得阴 助,则生化无穷,诸症自除。
2019/11/3
方剂学课件
19
肌热面赤
劳
阳气浮越 脉洪大而虚 血 重按无力 虚
则
气
阴不 维阳
耗
化源 不足
阴血亏少
心烦不安 烦渴欲饮
发 热 证
黄芪
大补脾肺之气 固肌表资化源
阳 生
补 气
阴 长
生 血
当归 养血和营通脉
2019/11/3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
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方剂学课件
《医学课件》补益剂.pptx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 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 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主治:“腠理不密,易于感冒。”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晄 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 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本方能益气升阳,调补中焦脾胃, 故名补中益气汤。
方源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 胃乃伤。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 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
功用 补中益气 , 升阳举陷。
气虚发热证。
主治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
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症状解析
自汗恶风 易感风邪
固摄失职,津液外泄 防御无能,抗邪无力
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浮 虚软
气虚
方解
君 黄芪二两(30g) 大补脾肺之气,固表止汗 臣 白术二两(30g) 健脾益气 佐 防风一两(10g) 祛风邪
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祛邪不伤正。
临床运用
1
表虚自汗不止,可酌加牡蛎、 浮小麦、五味子;自汗较重者,可加 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
临床运用
本方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 病、脱虹、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 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振及 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 科之眼险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 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生脉散《医学启源》
君 人参五分(15g) 益气生津,大补肺气 臣 麦冬五分(15g) 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佐 五味子七粒(10g) 敛肺止汗
2
《方剂学》补益剂 ppt课件

第一节 补气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人白茯山莲白苡砂陈桔甘
扁
参术苓药肉豆仁仁皮梗草
君
臣
佐 佐使
1.开宣肺气以通利水道。 2.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增强保肺之功。
❖ 运用: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 随证加减:久泻兼里虚腹痛,加干姜、肉桂。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辩惑论》
补中益气汤
主证分析:脾虚气陷证
❖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 色萎白。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白茯甘 参术苓草 君 臣 佐使
❖ 本方与理中丸的比较。
运 用:
❖ 辨证要点: 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 随证加减: 呕吐加半夏;胸膈痞瞒加枳壳、陈皮;心
悸失眠加酸枣仁;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加 干姜、附子。
附方:1.异功散
❖ 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 ❖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食少便溏,
❖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
补中益气汤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解:
黄人白当陈升柴甘 芪参术归皮麻胡草
君臣
佐
佐使
补中益气汤
❖ 配伍特点: 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
•运用
证治要点:
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体倦乏力,食少便 溏,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中药学-补益剂-医学精品课件

03
补益剂方剂介绍
四君子汤
总结词
补气健脾,行气化湿,治疗脾胃气虚证。
详细描述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是中医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经典方剂。该方具有补气健脾、行 气化湿的作用,对于因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四君子汤 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六味地黄丸
总结词
滋阴补肾,治疗肾阴虚证。
详细描述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 茯苓六味药组成,是中医治疗肾阴虚证的经典方剂。该 方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对于因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六 味地黄丸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改善老年人免疫 功能减退的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不同的人对补益剂的反应 不同,应按照个体差异选 择合适的补益剂和使用剂 量。
05
补益剂的未来展望
补益剂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
补益剂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补益剂将更加注重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补 益剂的成分、药理和作用机制,提高补益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趋势二
补益剂的个性化。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补益剂将更加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制 定不同的补益方案,提高补益剂的针对性和效果。
前景二
补益剂将更加科学和有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补益剂将更加科学和有效,能 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前景三
补益剂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除了传统的中药补益剂,未来将有更多形式的补益剂出现 ,如营养补充剂、保健食品等,同时将更加注重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补益方 案。
《中药学-补益剂-医学精品课件 》
xx年xx月xx日
《方剂学》讲课稿:补益剂

《方剂学》讲课稿:补益剂上次我们讨论完了温里剂,接下来是第七章补益剂。
补益剂是体现了八法中的补法。
补法,严格讲,在其它相关的各章里,有时作为合用的方法,有经常兼用。
这一章的方剂,它是以补法为主。
在讲总论《医门八法》的时候谈到过,补法的分类,可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这个思路分类,就是按基础物质,不同的种类的亏虚来补益。
也有以脏腑系统来补益,也就是补心、补肺、补肝、补脾、补肾,补五脏这种结构。
我们的教材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同时也气血双补,阴阳双补,这样分成六节。
各选一些代表性的方剂。
包括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作为范例。
第一节补气因为每一节,它在使用上,配伍上有它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各一节的前面概述,简要的提一下这个特点。
补气的方子是针对气虚证。
气虚,气在人体有先天之气,后天之气,气蓄积在气海,有上气海,下气海之分。
我们这里所讲的补气,主要是以脾肺气虚,特别是脾气虚为中心的后天之气。
后天之气,因为后天之气来源是由脾肺化生的水谷精气,和摄入的天阳之气结合而成。
先天之气,它由肾精所化,肾精化生肾气。
所以这里涉及到的补气,涉及到相关各脏的话,不在这一节讨论后天之气,这个补益方法之内,那在后面相关的补阳的方里要涉及到。
补气方配伍基本结构补气方它的配伍基本结构,首先是以补气药为主,像人参、黄芪这类补气药为主。
常配伍除湿药,由于气的源头在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脾的特点,它是把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津液,如果气不足了,运化功能减弱,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得正常运化,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
所以既然用补气药,是治疗脾气虚为中心的这类证候,那往往伴随脾湿,病理产物挟有脾湿,所以脾就有喜燥恶湿这个特点。
用药来说,就要配伍一定的除湿药。
根据不同的情况,补气方剂可以用结合开宣肺气,气行则湿化,配桔梗一类的。
可以用苦燥的,像苍朮、白朮苦温燥湿的,可以在补气健脾的基础上燥湿。
祛除脾湿。
可以用一些芳化的药。
比如像白蔻、砂仁,芳香化湿。
补益剂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组成】 甘草炙(12g) 生姜(9g) 桂枝 (9g) 人参(6g) 生地黄(50g) 阿胶 (6g) 麦门冬(10g) 麻仁(10g) 大枣 (10枚) 【用法】 日三服。 【功用】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主治】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2.虚劳肺痿。
第二节 补血
1.适应症:补血剂,适用于血虚的病证。 2.常用药物:常用补血药如熟地、当归、 芍药、阿胶、龙眼肉等为主。 3.代表方: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 汤
四物汤 【组成】 熟地黄(12g) 当归(9g) 白芍药(9g) 川芎(6g) 【用法】 空心热服 【功用】 补血和血 【主治】 营血虚滞证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 【运用】 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以心悸 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为证治要点。 【附方】 桃红四物汤 即四物汤加桃仁(9g) 红花(6g) 水 煎服。功用:养血活血。主治:妇女经期超前,血 多有块,色紫稠点,腹痛等。
第三节 气血双补
1.适应症: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 血两虚的病证。 2.常用药:常用补气药如人参、黄 芪、白术等与补血药如当归、熟地、 白芍、阿胶等共同组成方剂。
八珍汤 【组成】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9g) 甘草(5g) 【用法】 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 服。 【功用】 益气补血。 【主治】 气血两虚证。
第四节 补阴
1.适应症:补阴剂,适用于阴虚的病证。 2.常用药:常用补阴药如熟地、麦冬、 沙参、阿胶、龟版等。 1.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炙甘草汤、一贯煎、百合固金汤等。
补益剂知识点归纳

补益剂知识点归纳补益剂是一种提供身体所需营养物质和增强身体功能的辅助剂。
它在日常饮食无法满足身体需要或者身体状况需要时起到补充作用。
下面是关于补益剂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1.补益剂的分类:补益剂可以分为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植物提取物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补益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维生素补益剂: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主要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维生素补益剂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3.矿物质补益剂: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的无机元素,包括钙、镁、铁、锌等多种元素。
矿物质补益剂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维持骨骼、神经、血液等方面的功能。
4.氨基酸补益剂: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补益剂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促进肌肉生长、修复和恢复。
5.植物提取物补益剂:植物提取物补益剂通常以天然植物为原料提取,包括花草、果实等。
不同的植物提取物具有不同的功效,比如抗氧化、免疫增强等。
6.补益剂的作用机制:补益剂通过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身体的需要,对健康起到补充和维持的作用。
补益剂可以改善营养不足、促进代谢、增强免疫力等。
7.补益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补益剂时,需要根据个人的需要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剂量。
同时,需要注意不要过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特别是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过量摄入可能引起中毒。
8.补益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病人等,补益剂可能是必要的。
但对于一般健康人群,通过均衡饮食来获取营养更为重要。
同时,应选择经过认证和检测的补益剂品牌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9.补益剂的合理使用:补益剂并不能替代正常饮食,它应作为饮食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品。
合理的健康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总之,补益剂是一种辅助补充营养和改善身体功能的工具,但它并不是万能的。
在使用补益剂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剂量,并结合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
补益剂讲稿2

补益剂学习目标掌握补益剂、虚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的概念,补气剂、补血剂、气血双补剂、补阴剂、补阳剂的代表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的功能主治、处方和方解。
熟悉补益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了解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的种类一、补益剂概述1、补益剂凡用补益药为主组成的,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
体现了八法中之补法.服饵补的思想由来已久,服饵是一古代养生术语,指服食中的服食饵丹这一活动,反映了人们对身体健康、长寿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服食活动起源很早,战国时期的一些文献中关于所谓神仙及其方术的记载,已涉及服食活动。
至秦汉时甚为活跃的方仙道与神仙家中,即有以安期生为代表的服食仙药派。
服食的物品最先尝试的是植物与动物之属,其后基于“物性互化”的意识,服食家看中黄金不会败朽与铅汞富于变化的性质,服金饵丹活动渐得盛行,但同时服用植物之属以求长生的活动并未停止。
道教形成后,服食为其采纳而成为其独特的炼养之术。
自秦汉至唐代,服食盛行,又以服食丹药者尤众。
唐以后服食之风渐衰,外丹术也趋衰落。
但许多服食良方,为医家所吸收、发展,丰富了我国古代医药学。
历代所载服食专著甚多,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等20余种,《通志·艺文略》著录用《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药方》等48种、八十六卷。
现《道藏》与一些古代医药书籍中仍存有不少服食论著。
所谓丹道家就是研究养生方法的一些人,大概都有宗教信仰,他们对祛病延年很有研究,掌握了一套气功疗法的丰富经验和饮食疗法的营养学理与技术,二者配合得非常合理。
用气功疗法来调整全身的气脉循环,锻炼五脏六腑,筋骨皮肉的功能,以抵抗外来疾病的侵袭。
用饮食疗法来补充人体内部的元气,增加人体内部的“水火相济”、“生化相需”,以求精力充沛,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祖国食医还有一种服饵方法,是值得特别一提的。
他们在二千年前,就发明了科学培植,化学精炼,和高度的农业学、植物学、土壤学、化肥学等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补益剂概说

补益剂概说补益剂,又叫强壮剂,或简称补剂。
所谓补剂,就是具有兴奋强壮、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以及滋补、改善营养状况等作用的方剂。
补剂一般分为补阴、补阳和补气、补血等四类。
补阴和补阳的方剂,是为阴虚和阳虚而设。
什么叫做阴虚呢?中医习惯上所说的阴虚,多指肾水、阴液不足,即所谓“肾中真阴虚”。
肾中真阴虚,不但可使肾水不能上济以养肝木,引起肝阴不足,还可上盗母气(肺金为肾水之母),损耗肺阴,导致肺阴亏损。
所以《沈氏尊生书》说:“阴虚者,肾中真阴虚也。
”肾中真阴虚的患者,多见身体消瘦,肌肤萎缩、枯涩,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五心烦热,腰腿酸软,小便黄赤,或头昏眼花,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诸症。
这种证候的治疗原则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就是滋补肾阴。
临床常用的滋补肾阴的药物是地黄、萸肉、枸杞子、龟甲等味。
六味地黄丸、左归饮即是这一方面的代表方剂。
如果患者见有失眠、夜梦遗精、情绪急躁、好恶反常、脉象细数弦急等阴虚火旺的征象,应该配用知母、黄柏,以滋液清火,方剂如知柏八味丸。
假使患者呈现肺阴虚,出现呛咳、咳痰不爽、音哑咯血、骨蒸潮热、颧红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或芤数等阴虚劳热的证候,方剂应选用沙参、元参、百合、天冬、生地、阿胶、甘草、功劳叶、地骨皮等滋阴清肺除热的药物为主。
由于肺阴虚者多兼肝阳上亢,所以常配用鳖甲、银柴胡等药,以平肝潜阳,清热敛阴。
百合固金汤和秦艽扶羸汤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常用方剂。
至于阳虚,多是指肾中阳气、命火衰减,也就是所谓“肾中真阳虚”。
肾中真阳虚的病人,常因命火衰减而不能上蒸脾胃,导致脾阳虚微等证。
正因为肾阳虚可以涉及多种阳虚证候,所以《沈氏尊生书》说:“阳虚者,肾中真阳虚也。
”肾中真阳虚的病人,常有畏寒怕冷(特别是腰以下常有冷感),腰部酸痛,腿酸发软,精神不振,小便频数(或淋沥不尽),或阳痿早泄、精冷,脉象细软或沉迟等症。
这种病证的治疗原则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就是壮肾阳,补命火。
临床常用的壮肾阳和补命火的药物有肉桂、附子、鹿茸、紫河车、肉苁蓉、狗脊、巴戟天等。
补益剂概述综述课件

控制剂量
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规定的剂量使用补益剂, 避免过量。
注意过敏反应
在使用补益剂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监测不良反应
在使用补益剂过程中,应密切关 注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
症状,应及时就医。
及时处理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 补益剂,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补益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按照说明使用
在使用补益剂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 量。
避免过量使用
过量使用补益剂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或产生副作用,因此应按照说明 适量使用。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如在使用补益剂的同时还需服用其他药物,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 解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补益剂的搭配与禁忌
详细描述
当归含有多种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成 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月经周期的调节。 同时,当归还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等症状, 如头痛、关节痛等。
PART 03
补益剂的功效与作用
增强免疫力
补益剂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一些常见的补益剂,如人参、枸杞、黄芪等,含有多种免疫 活性成分,如多糖、皂甙、黄酮类化合物等,能够刺激免疫 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
PART 04
补益剂的选用与使用方法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补益剂
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在选择补益剂时,应先了解自己 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如需增强免 疫力、改善睡眠等,然后针对性 地选择相应的补益剂。
参考权威推荐
可参考国内外权威营养机构、医 疗机构等发布的指南和建议,了 解适合自己的补益剂。
注意成分与剂量
选择成分明确、剂量科学的补益 剂,避免选择含有不明成分或过 量添加的补益剂。
方剂学精选课件07补益剂

补气· 四君子汤
补 益 剂
附方
2.六君子汤:四君子汤 加陈皮、半夏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补气· 四君子汤
补 益 剂
附方
3.香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
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
补气· 四君子汤
临床运用介绍
补 益 剂
消化性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胃 脘疼痛,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中医辨证属脾虚 型,可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有报道以四 君子汤为主加黄芪、香附、煅瓦楞、陈皮 治疗本病,若脾虚肝郁加白芍、川楝子、 佛手等。结果13例脾虚者,痊愈8例,显 效3例,好转2例;脾虚肝郁型26例,痊愈 11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
补血· 归脾汤
补 益 剂
主证分析:
脾 胃 气 虚
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 脾失健运 苔白,脉细弱
脾不统血 出血症:便血、尿血、 崩漏、月经过多
心神失养 失眠、健忘 心体失养 心悸、怔忡
心 血 不 足
补血· 归脾汤
补 益 剂
方解: •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姜、枣 ——益气健脾和胃 •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 •茯神、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方解: 生地、阿胶、麦冬、胡麻仁 ——滋心阴,养心血(生地为君) 炙甘草、人参、大枣 ——益心气,补脾气(气血生化有源) 桂枝、生姜——温心阳,通血脉 清酒——温通心脉
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
补 益 剂
为何本方又可用于治疗“虚劳肺痿”?
证治要点:气血(阴阳)并补之剂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
舌光少苔
补益剂医学知识讲座专家讲座

• 【使用方法】长流水煎,不拘时服(当代使用 方法:水煎服)。
•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 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 脉虚数。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
补益剂医学知识讲座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第13页
【方解】
• 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 是为君药。
第9页
【方解】
•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
• 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 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 渗湿,均为臣药。
• 更用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是为佐药。
• 桔梗宣肺利气,通凋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 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 使。
• 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 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 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 汗,为君药。
• 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 臣药。
• 两药适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 内侵。
• 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 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对于 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 扶正祛邪之功。
补益剂医学知识讲座
第3页
• 补阴补阳亦是如此。阴阳互根,孤阴不生,孤 阳不长。《类经》卷14中说:“善补阳者,必 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 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所以,阳虚补阳,常佐以补阴之品,使阳有所 附,并可籍阴药温运之力以制阴药之凝滞,使 滋阴而不碍气。若阴阳两虚,自应阴阳并补。
• 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适 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
补益剂(概述和补气)

46
组成: 防风一两(30g) 黄芪蜜炙(60g) 白术各二两(60g)
47
主治
表虚自汗
48
病机: 卫气虚弱
不能固表
49
证候
汗出恶风 面色晄白 舌淡苔薄白 脉浮虚 虚人腠理不固 易感风邪
50
【方解】 君: 黄芪二两
补脾肺之气,固表止汗
臣: 白术二两 益气健脾,以助黄芪
33
功用
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34
配伍特点
1、补气与升阳并用 2、重用甘温益气药甘温除热 3、配伍少量升阳举陷药;
35
〖用法〗 上药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 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滓,食远,稍热服。如伤之重者,不过二 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从权立加减法治之。(现代用法:水煎 服) 现代常制成丸剂使用:补中益气丸,取缓则治其本之意,缓缓 以收其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56
组成:
白术一两(30g),土炒 人参二钱(6g) 车前子三钱(9g),酒炒 甘草一钱(3g) 黑芥穗五分(2g)
山药一两(30g),炒 白芍五钱(15g),酒炒 苍术二钱(9g),制 陈皮五分(2g) 柴胡六分(2g)
57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58
证候:
带下色白,清稀如涕 面色晄白 倦怠便溏 舌淡苔白 脉缓或濡弱
14
【附方】
1. 异功散 四君子汤加陈皮 功用: 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2.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 功用: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15
【附方】
3.香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 功用: 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补中有行,养中寓升
补而不滞,升不助火。
五、应用: 1、辨证要点:身热,少气懒言,口渴欲热 饮,脱肛,子宫下垂,内脏下垂,脉虚 软无力。 2、现代用于重症肌无力,肿瘤放、化疗后 支持治疗,体虚易感及内脏下垂等。 3、注意:阴虚发热或里热炽盛均不宜使用。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返回
一、主治: 1、表虚卫外不固之自汗 症见:恶风,自汗,面色萎白,舌淡 苔白,脉浮虚软。 2、体虚易感风邪
学习要求 概述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玉屏风散 生脉散 完带汤 四物汤 题目
目录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泰山盘石散
炙甘草汤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一贯煎
肾气丸
地黄饮子
返回
要求:
1、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 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 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四物汤、归脾汤、六 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炙甘草汤、一贯煎、肾 气丸、地黄饮子、 完带汤。
2、功用: 具有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
3、适应症: 先天不足,禀赋薄弱
虚证 后天失养,饮食失节,起居失调, 大病之后
二、分类:
1、补气
适用于肺、脾气虚之证。
常用药物:黄芪、白术、人参、甘 草。
配伍:A、利水渗湿药如茯苓。
B、升阳举陷药如升麻、柴胡。
C、养血药如当归。
D、行气药如砂仁。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一、特点: 1、为甘温除大热之代表方。
2、为治中气下陷之代表方。
二、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三、主治: 1、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 白,大便稀溏,舌淡脉虚; 以及脱肛,子 宫下垂,久泻久痢,小便失禁,肾下垂, 胃下垂。 2 、脾胃气虚发热证: 身热,汗出,渴喜热饮,少气懒言,肢体 倦怠,舌淡,脉虚大无力。
代表方:如四君子汤。
2、补血剂
适用于心、肝营血亏虚证。
常用药物:当归、白芍、熟地。
配伍:A、活血药如川芎。
B、补气药如黄芪。
C、理气药如木香。
D、安神药如酸枣仁。
代表方:四物汤、归脾丸。
3、气血双补剂 适用于血气两虚之证。 配伍:补气与补血药同用。 代表方:如八珍汤。
4、补阴剂 适用于肝、肾、肺阴虚之证。 常用药物:熟地、麦冬、龟版。 配伍:A、清虚热药如黄柏。 B、补阳药如鹿角胶。 C、利水药如泽泻 代表方:如六味地黄丸。
第一节 补气剂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一、功用:益气健脾,养胃和中 为补气 基础方。
二、主治:脾胃气虚之证: 望诊:面色萎白,舌淡,苔薄白 闻诊:语言低微 问诊:不思饮食,便溏,呕逆 切诊:脉虚弱
三、方解: 人参 甘草 益气 益气 茯苓 白术 健脾 健脾 喜燥 白术 燥湿和中 助脾胃之 恶湿 茯苓 渗湿健脾 运化水谷 防参、术、草甘温壅滞 二药配伍,使湿不内生,脾不为湿所困,脾胃 功能恢复正常。
配伍特点:补中有泻,补而不滞。 四、比较: 四君子汤 参、术、草 重在益气健脾,主治脾
胃气虚之证 补 补中益气 理中丸 脾胃气虚 重在温中散寒,主治脾
阳不足之证 温
五、应用: 1、辨证要点: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 苔白,脉虚。 2、现代医学: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 疡。 3、常服、久服,药量宜等分,不宜过大。
气虚发热机理: 纳化失常
热 脾胃气虚
升降失常
生化无力 气虚卫外不固发
荣血不足血虚发热 气虚下陷,水谷精微下注, 闭于下焦郁遏阳气,郁而发 热 气血不升,无以养心,心火 炽盛,火乘土位而发热
四、方解:
炙黄芪Leabharlann 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四君子汤去茯苓
升举清阳
升麻、柴胡
引参芪走表实卫
当归 养血和营,使气有依附
陈皮 理气化滞,补而不滞
症状:面色萎黄,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胸脘痞闷,大便泄泻,苔白腻,
脉濡。
四、应用: 1、辨证要点: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大便 泄 泻,苔白腻,脉濡。 2、加减:小儿单纯性泄泻加麦芽、山楂、 神曲。脾虚湿滞带下加车前子、黄芪、 苍术。 3、用法:诸药研成细末,枣汤冲服。 4、现代医学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肺结核, 慢支,胃炎。
阳,针对病位和气血阴阳之不足进行补 益。 2、注意顾及气与血、阴与阳关系进行补益。
3、分清补益的峻缓,慢性虚弱者宜缓补,急 性虚脱者宜峻补。
4、注意脾胃的功能,在运用甘温壅滞或甘寒 滋腻之品时,当配伍行气醒脾之品。
5、注意虚实的真假,因“大实有羸状”、 “至虚
有盛候”。 6、身体不虚不可妄投补益剂。 7、补益剂宜久煎,空腹时服或饭前服。
3、熟悉当归补血汤、左归丸、右归丸。
4、了解八珍汤、龟鹿二仙胶。
补益剂概述
一、定义:凡是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滋养、 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用于 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为补益剂。 补气药:黄芪、人参、白术、甘草
1、 药物 补血药:当归、白芍、阿胶、熟地 组成 补阴药:龟板、枸杞、沙参、麦冬 补阳药:鹿茸、杜仲、巴戟天、续断
参苓白术散
《和济局方》
返回
一、方解:
四君子汤 益气健脾 补而
砂仁 行气醒脾
不滞
薏苡仁、 扁豆
健脾渗湿止泻
山药、 莲肉
补脾固肠止泻
桔梗
载药上行,宣肺利气,升清止泻
特点:药力平和,温而不燥, 补中有行,行中有止。
二、功用:益气健脾,祛湿止泻
为治脾
虚夹湿泄泻之代表方。
三、主治:脾胃气虚夹湿之证。
病机:脾胃气虚,湿滞内停,升降失司
二、治法: 益气 固表 止汗
三、方解: 黄芪 补益脾肺,益气固表 气旺 汗不外泄 白术 益气健脾,培土生金 表实 外邪不侵 防风 疏风散邪 补中有散,固表不留邪,
祛邪不伤正 黄芪得防风的祛风而外无所扰 黄芪得白术的补脾而内有所据
四、比较: 玉屏风散 表虚
桂枝汤 自汗
卫气虚弱,腠理不固 故 黄芪配术、风,重在固表 止汗兼以祛风。 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故桂 枝白芍为主,重在解肌发 表,调和营卫。
5、补阳剂
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证。
常用药物:鹿角胶、巴戟天。
配伍:A、补阴药如熟地。
B、祛湿药如茯苓。
代表方:如肾气丸。
6、阴阳双补剂
适用于阴阳两虚之证。
配伍:补阴与补阳药同用。
代表方:如地黄饮子。
1、关于补气与补血关系: 2、关于补阴与补阳关系: 3、关于正补法与间接补益法: 四、注意事项: 1、辨清虚实和具体病位所在脏腑、气血、 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