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语音..
古代汉语语音系统..

(一)《广韵》206韵韵目表:
1东董送屋 5支纸寘 9鱼语御 13○○祭 17○○夬 21真轸震质 25欣隐焮迄 29寒旱翰曷 33先铣霰屑 37肴巧效 41麻马禡 45耕耿诤麦 49登等嶝德 53侵寝沁缉 57添忝掭帖 61凡范梵乏 2冬宋沃 6脂旨至 10虞麌遇 14○○泰 18灰贿队 22谆准稕术 26元阮愿月 30桓缓换末 34仙狝线薛 38豪皓号 42阳养漾药 46清静劲昔 50尤有宥 54覃感勘合 58咸豏陷洽 3钟肿用烛 7之止志 11模姥暮 15佳蟹卦 19咍海代 23臻○○栉 27魂混慁没 31删潸谏鎋 35萧篠啸 39歌哿个 43唐荡宕铎 47青迥径锡 51侯厚候 55谈敢阚盍 59衔槛鑑狎 4江讲绛觉 8微尾未 12齐荠霁 16皆骇怪 20○○废 24文吻问物 28痕很恨○ 32山产裥黠 36宵小笑 40戈果过 44庚梗映陌 48蒸拯证职 52幽黝幼 56盐琰艳叶 60严俨酽业
二、中古音
在音韵学上,通常将隋唐宋时期的汉语语音称作中古音。 中古音的研究材料主要有:韵书、韵图、对音材料、方 言材料等。 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诏令对《切韵》 进行了修订,正式定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 韵》。 《广韵》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性质的韵书,是《切韵》最 重要的增订本。《广韵》虽距《切韵》成书时间已有四 百多年,但其语音系统与《切韵》基本上是一致的,只 是收字大为增加。 人们根据《广韵》整理出来的语音系统叫做“《切韵》 音系”,也称“广韵音系”,这就是中古音音系,代表 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
《中原音韵》的声母系统
《中原音韵》的声母是多少,目前也还有争议。我们取21 声母之说。 P(帮,並仄) f(非,敷,奉) p‘(滂,並平) m(明) v(微)
汉语语音的演变与古今语音的异同

• 宋代朱熹的《诗集传》和《楚辞集注》大 量采用“叶音说”(“叶”同“协”,和 沈重提出的“协句”主张相同),结果造 成同一个字往往改读成各种不同的读音, 有时简直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 家。(《诗·周南·桃夭》)“华”“家” 押韵,属鱼部。
• 叠韵联绵词: • 倉庚(均陽部字) • 猗儺(均歌部字) • 崔嵬(均微部字) • 苤苢(均之部字)
• 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 契阔(均溪母、月部字) • 燕婉(均影母、寒部字)
• 在古汉语中,有些反义词或具有对待关系 的词是通过词形变化产生的,在语音上存 在双声或叠韵关系,但今音多不存在这种 关系。
• 阿拉拍商人把“斯罗”(朝鲜当时在新罗王国统治 下)译为[sila],可见唐人读“罗”为[la],西藏 的拉萨《旧唐书》写作“逻些”;“父”读如ba, 今俗谓“父”曰“爸”。
二、古今语音的不同
• 由于古今语音的不同,我们有时难以判断 古书中的通假字、讹误字。又由于古今语 音的不同,我们也难以判断古诗词中的韵 脚字,难以掌握古诗词的平仄规律。由于 古今语音的不同,有时难以用现代汉语普 通话的读音拼读韵书中的反切材料。
• 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转移,亦势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 不免乖剌而不入。(明·陈第《毛诗古音 考·自序》)
• 上古音的研究走上系统化的道路是从明末清初 的学者顾炎武开始的。他一方面接受陈第语音 的发展观念,另一方面在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上又有创新。他积“三十年之功,成《音学五 书》以明古韵”,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诗经·豳风·七 月》)毛传:“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 涤,扫也,场工毕入也。”
语言学角度下的古代汉语研究

语言学角度下的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语言,它是汉民族的母语,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古代汉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和语言的发展。
本文将从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汉语的研究。
一、古代汉语的语音研究古代汉语的语音研究主要包括音韵学和音变学。
音韵学研究的是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即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规律。
古代汉语的声母较现代汉语要多,而韵母则相对较少。
古代汉语的声调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声调。
音变学研究的是古代汉语中音节的变化规律,如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语音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字的发音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古代汉语的声音特点。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研究古代汉语的语法研究主要包括句法学和词法学。
句法学研究的是古代汉语句子的结构和组成规律。
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但也存在一些特殊的句法结构,如倒装句和并列句等。
词法学研究的是古代汉语中词的形态变化和词义的演变。
古代汉语的词汇较现代汉语要繁琐,有许多古代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通过对古代汉语的词法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以及汉字的意义演变过程。
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研究古代汉语的词汇研究主要包括词源学和词义学。
词源学研究的是古代汉语词汇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古代汉语的词汇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始汉语、外来词和文言文。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词源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古代汉语与其他语言的联系。
词义学研究的是古代汉语中词义的变化和扩展。
古代汉语的词义相对较为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词义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词义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以及词义的变化规律。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汉字的演变和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规律。
古今语音异同

一般认为“三十六字母”反映了唐宋时代 的汉语声母系统,是一个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的一个汉语声母系统。
《归三十字母例》
《守温韵学残卷》
《守温三十字母》
《三十六字母》
唐·守温三十字母
宋·三十六字母
(错处)喉音:心邪
(增加)舌音:娘
舌上音:日 牙 音:来
唇音:非敷奉微 齿 音:床
王力《三十六字母表》拟音
(切上字“得”“多”互用,同类。) 都,当孤切;当,都郎切。
(切上字“当”“都”互用,同类。) “东”韵:涷,德红切;又都贡切。 “送”韵:涷,多贡切(又音东)。 通过“又音”进行系联——“多”“都”同类
对《广韵》反切上字的归类:
陈澧 40类
黄侃、钱玄同 41类
高本汉、白涤州 47类
曾运乾、陆志伟、唐作藩、
反
切
韵
目
同
音
字
数
即相 邻韵
可以
通押
总结: 1、先以四声为纲,分5卷(上平、下平、上、
去、入)。 2、再把同韵字类聚为206韵(韵目,正文中用
“一”“二”等标识)。 3、每韵下声母、韵母全同的字归为同音字组,
叫小韵/纽(正文用“○”标识)。
4、小韵下先释义、后注音(反切法、直音法、 个别用“纽四声法”),再表明同音字数。
声母
母
声类
等第
见组[k]
见
(1)古 一 二 四
(2)居
三
声母系统(35个)
“声母”系统(35个):
帮滂並明
帮组、非组
端透定泥来
知彻澄(娘)日
精清从心邪晓
庄初崇生(俟) 照二
章昌船书禅
照三
见溪群疑
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与演变

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与演变古代汉语是指汉语历史上从秦朝至明朝时期的语言形态。
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演变非常复杂,而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汉语逐渐形成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言形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与演变进行探讨。
一、语音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较为简单,主要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古代汉语中存在六个声调,在唐宋时期日渐趋于四声。
而到了明清时期,则逐渐出现了拼音与注音符号的使用,也逐渐发展出现代汉语的声调系统。
二、词汇古代汉语主要的语言特点在于其词汇的繁多和发展。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多个时期的变革,这些变革给汉语词汇带来了多样化和丰富性。
同时,古代汉语中的字、词的发音和用法也随着时间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汉语的古代阶段,汉字的创造热潮空前高涨。
古代汉字大量产生,而且在后期出现了繁体字和简化字,这些均使古代汉语的词汇更加复杂和丰富。
通过对先秦两汉时期和唐宋时期的文献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汉语的语言形态和词汇使用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三、句法古代汉语的句法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语序和修饰手段上的差异很大。
在古代汉语中,句法结构相对简单,但却充满着古风古韵和诗意。
由于古代汉语的词汇与构造方式较为特别,其句法表达方式也常常显得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
四、文学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基础。
从古早的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与经典小说,这些文学作品都注重体现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演变。
在古代小说、诗歌、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汉语形态的演变,并且在演变的同时,古代汉语本身也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总结综合来看,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与演变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
从语音、词汇、句法到文学,都表现出了其丰富和多样性。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演变历程和文化传承。
虽然现代汉语已经与古代汉语有较大差异,但通过了解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演变,我们可以对于它的文化内涵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古代汉语语音

51
傳統音韻學的主要概念術語
◦ “叶韻”說不能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語 言,所以從根本上說是錯誤的,但它的影 響卻很深,直到明代的陳第才第一次明確 指出“叶韻”說的錯誤,並提出了“時有 古今,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 的正確论断。
7
研究漢語語音的材料
三、對音材料
◦ 對音就是通常所說的音譯,對音材料在一 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詞在借用時的讀音情況。
◦ 在漢語古音研究特別是音值構擬上有著獨 特的價值。
8
研究漢語語音的材料
◦ 自漢代起,中外交流頻繁,漢語從其他語言 特別是梵語借入了大量詞語,其中很大一部 分採用的是音譯;其他民族語言如朝鮮語、 日語、越南語也從漢語借用了大量詞語,其 中很大一部分也是音譯。 ◦ 梵漢對音、朝漢對音、日漢對音、越漢對音 等對音材料是我們研究古代漢語語音系統非 常寶貴的資料。
◦ 入聲韻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韻。
40
傳統音韻學的主要概念術語
《廣韻》 ◦ 陰聲韻: (1)無韻尾:支之脂、魚虞模、歌戈麻 (2)[-i]尾韻:微、齊佳皆灰咍、祭泰夬 廢
(3)[-u]尾韻:蕭宵肴豪、尤侯幽
41
傳統音韻學的主要概念術語
◦ 陽聲韻: (1)[-m]韻尾:侵、談覃咸銜鹽添嚴凡 (2)[-n]尾韻:真諄臻文欣元魂痕、寒 桓山刪先仙 (3)[-ŋ]尾韻:東冬鍾江、陽唐、庚耕 清青、蒸登
3
研究漢語語音的材料
“聞” 從“門”得聲,那麽在造字的時候“聞” 的讀音與“門”一定非常接近。
使用相同聲旁的字,它們的讀音也必定是 相同或非常接近的。 “芒”“妄”“忘”“忙”
從“亡”得聲。 這些字在現代漢語普通話裏韻母相同而聲 母不同,但在上古造字的時候它們的聲母 一定是相同或非常相近的。 4
古代汉语语音常识

古代汉语语音常识一、语音的历史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的语音、词彚、语法三个要素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相对而言,语音虽然不如词彚的变化那麽迅速,但是日积月累,古今对比还是显现出很大的差别。
时代相去越远,差異也就越大。
汉语音节的结构古今基本一致,即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韻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
声母是一个音节打头的音,一般由辅音充当(元音打头或只有元音的音节看作零声母音节),其馀部分是韻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
三者之中,韻母从古到今的变化也许最为显著,只要用现在的普通话去读一些古代的韻文,立即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例如: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诗·豳风·七月》第五章)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楚辞·九歌·湘夫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上述诗歌中下面有符号的字都是韻脚字,可是只有“苍、茫、羊”依然协韻,另一组字的韻母已经分别成为-u、-ü、-ie、-i或-e,今天读来已经很不和谐,所以甚至有人会认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本来就是一首无韻的散文诗。
这恰好是语音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明证。
从先秦到现在,声母和声调的变化实在並不比韻母的变化小,只是通常不那麽容易被发现罢了。
其实,这种情况六朝的人就已经遇到,他们拿当时的语音去读《诗经》,就把不能合韻的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这种方法叫做“叶(xié,同“协”,和谐之意)音”,也叫“叶句”。
例如《诗·邶风·燕燕》第一章“羽、野、雨”三字应当押韻,陆德明释文引沈重《毛诗音》曰“野,叶句,宜音时预反”,即这个字要读成shù。
古代语言发音

古代语言发音古代语言发音,指的是古代使用的各种语言在发音上的特点和规律。
古代语言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了解其发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文化和历史。
本文将主要探讨古代汉语和古代英语在发音上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发音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以《论语》、《诗经》等为代表的古代文献所记录的语音,被后世称为古汉语。
古汉语的发音有很多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声调和韵律。
古汉语的声调有四个,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是指声调平平稳稳地发出,没有什么起伏。
上声是指声调从低到高产生一个上升的感觉。
去声是指声调从高到低产生一个下降的感觉。
入声是指声调先降低,然后再从低到高产生一个上升的感觉。
这四个声调可以根据字的不同发音进行划分。
古汉语的韵律是指在词语发音中体现的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力度感。
古汉语的韵律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古汉语的韵律可以通过音调的高低和音节的长短来体现。
古代英语的发音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时期(公元5世纪-11世纪)。
古英语是英语语系中最早的一个阶段,其发音系统与现代英语有很大的差异。
古英语的发音特点包括元音音系的变化、辅音音系的变化以及重音的位置。
古英语的元音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古英语中的长元音(长音)在现代英语中往往变成了短元音(短音)。
同时,古英语中有一些特殊的元音音素,在现代英语中已经消失了。
古英语的辅音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古英语中的声母[k]在现代英语中往往变成了[h]。
此外,古英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辅音音素,在现代英语中也已经消失了。
古英语中的重音位置也有一定的规律。
通常情况下,重音会落在词的第一个音节上。
然而,有些古英语单词的重音位置比较特殊,如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重音位置发生变化。
古代语言的发音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古代汉语和古代英语发音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相关的古代文献和文化遗产。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一、古代汉语的背景与概述古代汉语是指汉族民族在古代所使用的语言,广义上可以包括汉朝以前的古汉语和汉朝以后的中古汉语。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涉及了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进行逐一介绍。
二、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可以总结为声母、韵母、声调和音韵变化。
在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中,除了普通话中的b、p、m、f、d、t、n、l、g、k、h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声母,如j、q、x、zh、ch、sh、r 等。
韵母方面,古代汉语的韵母含有a、o、e、i、u、ü等,其中ü是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使用的韵母。
声调方面,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相对较为复杂,普通话的四声是经过演变后的结果。
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的构词法和词义变化方面。
在构词法方面,古代汉语的词汇形式比较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添加前缀、后缀、合并词等方式进行构词。
同时,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也非常丰富,常见的变化方式有指事义、甲骨文义、转义、比喻义等。
四、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在古代汉语的语法方面,有一些特点是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的。
首先是词序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序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调整词语的顺序来表达不同的句意。
其次是虚词的使用,古代汉语中的虚词较多且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助词、介词、副词等。
此外,古代汉语中的病句现象也比较常见,例如重叠句式、否定句式等。
五、古代汉语的修辞特点修辞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比喻、夸张、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事物之间进行类比,达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或者数量,突出事物的特点。
反问是通过提出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或者意图。
六、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古代汉语作为汉族的日常使用语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文化内涵有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等。
古代汉语的语音

文学院 谢洁瑕
• 对转的理论首先是戴震提出的,孔广森加 以确立,后来章炳麟又发展了它。 • 对转:上古韵同一类中的阴声、入声、阳 声可以互相转化。如入声、阳声丢掉韵尾 变成阴声,阴声获得鼻韵尾而变成阳声等 等。这一语音转化的现象,音韵学上叫做 “阴阳对转”或“阴阳入对转”,简称 “对转”。
文学院 谢洁瑕
反切的运用
• 反切发明以后,从东 汉到清末长达1600多 年的时间里,一直对 汉字的标音起了重要 的作用。 • 反切还被广泛的运用 于隐语、谜语、行话 之中。
文学院 谢洁瑕
南海燕子话
• 南海盐步流行一种盲人间说的燕子话。 • “燕子话”其实是建立在粤语方言的基础 上的,特点是用反切的方法,将每一个字 分解成声母与韵母两个音节,规律是把声 母、韵母的位置调换,并在韵母前加声母 “l”,声母后加韵母“ing”。比如 说,“南”字在“燕子话”里的发音便是 “lam ning”,“方”字的发音 便是“long fing”,如此类推。
• 一,有的汉字同音字很稀少,注了等于没注;
• 二,汉语有方言的区别,在一个方言里同音, 在另一个方言未必同音; 北京话,历音力,可是客家话就不同音 • 三,语音是发展变化的,某个时代两字读音相 同,过几百年以后就未必相同。 朕皇考曰伯庸兮,唯庚寅吾以降。降-音洪
文学院 谢洁瑕
东汉时期产生了反切注音
入聲 屋 沃 覺 質 物 月 曷 黠 屑 藥 陌 錫 職 緝 文学院 谢洁瑕 合
平 水 韵 韵 目
平水韵
• 现代做古诗的人,押 韵必须符合平水韵, 否则会被讥笑为不合 格律; • 平水韵在民国常用来 作为日期的代号。
马日事变
“马”在平水韵里面排上声21,所以马日 是指5月21日。
文学院 谢洁瑕
古代汉语 语音研究(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刘复(近代语言学家,1891-- 1934)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看见敦煌 石室写本,背面有“三十字母敲韵 ”六字。
罗常培《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 卷跋》考证守温是唐末沙门人,
守温当是当时凉州西域一代的 汉族僧人。
三十字母敲韵
南梁汉比丘守温述 唇音 帮滂 并 明 舌音 端 透 定 泥是舌头音 知 彻 澄 日是舌上音 牙音 君 溪 群 来 疑 齿音 精 清 从是齿头音 审 穿 禅 照是正齿音 喉音 心 斜 晓是喉中音 清 匣 喻 影亦是喉中音浊
二、相互押韵的字进行系联、归纳和 分类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 瑟友之。(《周南·关雎》)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 言有之。(《周南·芣苢》) 招招舟子,人涉印否。人涉印否,印 须我友。(《邶风·瓠有苦叶》)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 如充耳。(《邶风·旄丘》)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 有!
如母:知置,音ti, 彻母:彻撤tiek,抽tiou。 澄母:治ti,直值tik,tiak。赵tiou, 迟池 ti。
现代方言:
闽北方言和闽南方言都强烈地反映了 端知两系合为一体的原始情况。
如母:知置,音ti, 彻母:彻撤tiek,抽tiou。 澄母:治ti,直值tik,tiak。赵tiou, 迟池 ti。
陈澧考证出《广韵》有40声类,就三 十六字母说,多出4类,即照、穿、床、审、 喻各分两类,又把明、微合为一类。
黄淬伯、白涤洲考证出《广韵》有 47声类,即在三十六字母的基础上,把 照、穿、床、审、见、溪、疑、晓、影、 喻、来11纽各分两类。
曾运乾、陆志韦、周祖谟考证出《广 韵》有51声类,即在黄、白47声类的基础 上,又把精、清、从、心4纽分为两类。
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

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使用的语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载体。
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涵盖了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文学作品、文学流派等内容,对于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介绍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有志于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文学的人士。
汉语中文学专科自考资料涵盖了古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
古代汉语的文字系统主要采用象形、指事、会意等文字,是一种音义并重的文字体系。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主要包括主谓宾的语序、多音节词的使用等。
古代汉语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作品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汉族的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古代汉语文学作品的风格和题材多种多样,有咏史赋、山水诗、爱情诗等不同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古代汉语文学流派是古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一定共同风格和特点的文学作品集合。
古代汉语文学流派包括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类型,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特色。
古代汉语文学流派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汉语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示例: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人民使用的语言。
它包括了古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
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是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语言和文学的教材,通过这份资料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古代汉语的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的内容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和古代文学的主要作品等内容。
古今语音异同概述

韵、韵部、韵目:
韵书把凡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也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做 一韵,也可以叫做韵部,如《广韵》有206韵,或206个韵部 (上古音里的韵部和中古音的韵部有所不同,它不考虑声调, 上古音的韵部又称部)。
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或相近。
根据上古的读音,我们只有学点古音才能识破假 借字。例如: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直”假借为“特”。
“特”和“直”的现代读音相差甚远,声、韵、 调都不同,但在上古,它们同属入声职部,声母 都是定母,也就是说,在上古“特”和“直”读 音相同,完全符合古音通假的条件。
段玉裁以后的学者更是进一步考察了形声字的谐 声系统,提出了“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观点,运 用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得出的韵部系统与从《诗经》 通过归纳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顾炎武《音学五书》将古 韵分为十部;江永《古韵标准》把古韵分为十三 部;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将古韵分为十七部; 戴震《声类表》将古韵分为九类二十五部;孔广 森将古韵分为十八部;王念孙《古韵谱》等将古 韵分为二十一部;江有诰《音学十书》将古韵分 为二十一部。 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章炳麟将古韵分为二十 三部;黄侃将古韵分为二十八部;王力将古韵分 为三十部,这是目前比较通行的结论。
並[ b ] 奉[ v ] 定[ d ] 澄[ ] 从[ dz ]
明[ m]m 微[ ] 泥[ n ]n 娘[ ]
齿音头
音
正
齿
牙牙音音
精、清心[、s ]从s 、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文档资料

(二)上古声母 1、如何考求上古声母 根据:(1)形声系统;(2)异文;(3)注音 材料;(3)声训。 2、上古声母的两个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上古音声母中没有轻唇音 “非、敷、奉、微”,而只有重唇音“帮、滂、并、 明”。中古才产生的轻唇音在上古都读重唇音。 (2)古无舌上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 等字母在上古应同舌头音“端、透、定”分别同音, 上古不存在“知、彻、澄”这一组字母。
古代汉语语音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上古音(先秦两汉): 以《诗经》音为代表。 (二)中古音(三国到唐宋): 以《切韵》音系为代表(北宋《广 韵》)。 (一)近古音(元明清): 以《中原音韵》语音系统为代表。 (一)现代音(现当代): 以现代北京音系为代表。
二、上古音
(一)上古韵部 1、韵和韵母:古代的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不 管韵头。 2、上古韵部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1)系联韵语;(2)声符归类;(3)纵横比对。 3、上古韵部的情况 清初顾炎武最早归纳韵部,分为10部。今天通行的 是王力先生归纳的30部。 4、叶音说:六朝以后,人们为了说明古诗押韵,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这就是“叶音说”。 “叶音说”的错误在于不了解汉语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二)中古声母 有36个,即“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 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是宋朝人 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 而成的。 (三)中古声调 有4个,即“平、上、去、入”。“四声” 为南北朝人发现。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声调主要发生了以下 三个变化:1、平分阴阳;2、入派三声; 按《广韵》的记载,中古韵母分为206韵。 《广韵》,是北宋陈彭年等人编修的《大宋重修广 韵》的简称,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 最重要的一部韵书。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根据 “同用”的原则,一些邻近的韵可以合起来用。 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 《广韵》的206韵合并为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 著《平水新刊韵略》,将《广韵》的206韵合并为106韵。 后人就把这106韵称为“平水韵”。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音方面: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古代汉语的语音单位,如声母、韵母和声调,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次,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更为复杂,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声调数量比现代汉语多,而且古代汉语中的声母和韵母也比现代汉语丰富。
2. 词汇方面: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词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多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含义不同,例如古代汉语中的“走”指的是跑,而现代汉语中的“走”指的是行走。
其次,古代汉语中的词汇比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更丰富,例如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表示颜色、方位、数量等的词汇,而现代汉语中则没有这些词汇。
3. 语法方面: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古代汉语中的句子结构比现代汉语更复杂,例如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倒装句等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其次,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在句子中的功能和现代汉语也存在差异,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而现代汉语则需要使用介词短语来表示。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
三个方面。
虽然现代汉语已经逐渐取代了古代汉语的地位,但古代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仍然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及意义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及意义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语言文字的演变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古代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主要有两类:口语和书写体。
口语是人们日常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而书写体则是人们书写时使用的文字。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历史演变及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古代汉语的语音古代汉语的语音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音节的数量和发音方式上。
古代汉语的音节比现代汉语要少,音调也更加复杂。
古代汉语的音调有四个:平、上、去、入,每个音调对应着不同的发音方式和抑扬顿挫。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古代汉字的发展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多个阶段。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出现于商朝时期,主要用于卜辞和记事。
金文是商周时期的一种汉字形式,主要用于铭文和刻石。
篆文是秦汉时期的一种汉字形式,主要用于印章和书法。
隶书是汉代的一种汉字形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的书写体。
楷书是隶书的变体,是现代汉字的书写体。
三、古代汉字的意义古代汉字的意义与其形式息息相关,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故事。
例如,“人”字形似两个人正面相对,表示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木”字形似一棵树,表示与森林和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山”字形似一座山峰,表示对自然山水的崇敬和敬重。
这些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表现形式。
四、古代汉字对文化的影响古代汉字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历史、思想的载体。
古代汉字不仅包含了文字本身的意义,还承载着人们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记忆,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例如,“天”字代表着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而“道”字则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总之,古代汉语和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汉语和汉字的历史演变及其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古代汉语语音研究(全套课件747P)

唐代:颜师古称“合韵”,陆德明称为
“协韵”(《经典释文》),都是采用 改读古字读音的方式求语音的协和。但 陆德明已经认识到古人押韵标准较宽, 今韵不同韵的字本来就可押韵,“古人 韵缓,不烦改字”。 宋代:朱熹《诗集传》全面采用“叶音” 说。如《燕燕》三章的“南”字,与 “音”“心”押韵,可以临时把“南” 改为“尼心反”就协韵了。
一.古代汉语语音的概念
古代汉语语音(以下简称古音)
指古代汉民族语言的语音,其 时间跨度,上限是汉语产生之 日,下限是20世纪初(五四 运动),包括书面语语音、口 语语音、共同语语音和方音等 几个方面。
音韵:我国传统语言学把语音
叫做“音韵”或“声韵”。其 中“音”“声”指声母,“韵” 是相对“音”或“声”而言, 指汉字音节中除了声母之外的 部分。它其实是汉语声韵调三 要素的总称。
二.古音研究的任务
从理论上讲,古音研究的任务应
是全面探求五四运动以前历代书 面语语音、口语语音、共同语语 音和方音的性质特点及其演变规 律;
但是中外历史文献中能反映周朝以前
汉语语音状况和其他时代汉语口语语 音及方音状况的材料都比较匮乏,因 此,从可行性上看,古音的研究应把 周秦至五四以前的书面语语音作为主 要任务。
古代汉语语音研究
引 论
课程内容:
基本概念、历史音系、古音材
料、古音研究方法等环节。
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了解汉语语音
各主要发展阶段的音系概况和古音 研究的基本材料,掌握汉语古音研 究的主要方法,为汉语语音史及相 关专题的研究实践奠定基础。
学习方法:
1.熟悉音韵学基本概念。 2.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 3.注意语音的时代特点。 4.注意音变规律。
古代汉语的语音

文学院 谢洁瑕
内容梗概
• • • • • 中古汉语语音 上古汉语语音 汉语音韵学 双声叠韵、联绵词 古书的读音
文学院 谢洁瑕
直音法
yá o
垚
音姚
《汉书 · 高帝纪》:“高祖为 人,隆准而龙颜”。 服虔注:准音拙。 读如,读曰,读若
汉高祖刘邦
直音法
文学院 谢洁瑕
直音法的优缺点
简单明了,直截了当
tia tia kan kan n n 建 tia tia tia kin n n n 见 tia tia tia kin 这四个字在宋代都是属于“见”母,根据这些 n n n 方音,我们就可以初步把“见”母拟测为k
文学院 谢洁瑕
反切下字的归纳
• 表示同一个韵,古代学者用不同的反切下字: 东,德红切 忡,敕中切 虫,直弓切 戎,如融切
入聲 屋 沃 覺 質 物 月 曷 黠 屑 藥 陌 錫 職 緝 文学院 谢洁瑕 合
平 水 韵 韵 目
平水韵
• 现代做古诗的人,押 韵必须符合平水韵, 否则会被讥笑为不合 格律; • 平水韵在民国常用来 作为日期的代号。
马日事变
“马”在平水韵里面排上声21,所以马日 是指5月21日。
文学院 谢洁瑕
重庆 蒋委员长 勋鉴: 未寒电悉。朱 德总司令本日午有 一电给你,陈述敝 方意见,待你表示 意见后,我将考虑 和你会见的问题。 毛泽东未铣
上古音
韵部情况?主 要通过诗经用 韵来考察 声纽情况?主 要通过说文谐 声字来考察
元明清
近代音
中古音 纽:三十六字母 韵:206韵 韵部:26-21部 调:平上去入四声
主要通过 《中原音韵》 来考察
文学院 谢洁瑕
• 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 看,分句尾韵和句中 韵 • 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 来看,分一韵到底和 换韵两类 • 从韵脚的相互距离来 看,分句句押韵,隔 句押韵,交韵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院 谢洁瑕
内容梗概
• • • • • 中古汉语语音 上古汉语语音 汉语音韵学 双声叠韵、联绵词 古书的读音
文学院 谢洁瑕
直音法
yá o
垚
音姚
《汉书 · 高帝纪》:“高祖为 人,隆准而龙颜”。 服虔注:准音拙。 读如,读曰,读若
汉高祖刘邦
直音法
文学院 谢洁瑕
直音法的优缺点
简单明了,直截了当
文学院 谢洁瑕
《广韵》
文学院 谢洁瑕
礼部韵略与平水韵
• 南宋年间,山西平水有个叫刘渊的人,写 了一本《礼部韵略》根据当时诗歌押韵的 情况,把《切韵》的206韵归纳为107个韵 部。 • 同时期的金国有个王文郁,也写了本《平 水新刊韵略》,把206韵归纳为106韵部, 成为近体诗押韵的标准。
文学院 谢洁瑕
文学院 谢洁瑕
反切的运用
• 反切发明以后,从东 汉到清末长达1600多 年的时间里,一直对 汉字的标音起了重要 的作用。 • 反切还被广泛的运用 于隐语、谜语、行话 之中。
文学院 谢洁瑕
南海燕子话
• 南海盐步流行一种盲人间说的燕子话。 • “燕子话”其实是建立在粤语方言的基础 上的,特点是用反切的方法,将每一个字 分解成声母与韵母两个音节,规律是把声 母、韵母的位置调换,并在韵母前加声母 “l”,声母后加韵母“ing”。比如 说,“南”字在“燕子话”里的发音便是 “lam ning”,“方”字的发音 便是“long fing”,如此类推。
这四个字的韵都是[ong],但却用了4个 反切下字来表达,不利于人们的识记!
隋代学者陆法言把当时的表示韵的反切下 字归纳为206个汉字,写了一本代表隋代 韵的书叫《切韵》。
文学院 谢洁瑕
《切韵》
•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 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 夜永酒阑,论及音韵。 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 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 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 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 为入,梁益则平声似 去…………
文学院 谢洁瑕
韵书的产生跟科举有关
战国时代实行的是毛遂自荐制度 汉代实行的是举荐制 度 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取士,要求做应试诗
文学院 谢洁瑕
《切韵》的二百零六韵
平
东 冬 … … … 凡
上
董 肿 … … … 范
去
送 宋 … … … 梵
入
屋 沃 … … … 乏
文学院 谢洁瑕
韵母与韵
文学院 谢洁瑕
押韵
• 一,有的汉字同音字很稀少,注了等于没注;
• 二,汉语有方言的区别,在一个方言里同音, 在另一个方言未必同音; 北京话,历音力,可是客家话就不同音 • 三,语音是发展变化的,某个时代两字读音相 同,过几百年以后就未必相同。 朕皇考曰伯庸兮,唯庚寅吾以降。降-音洪
文学院 谢洁瑕
东汉时期产生了反切注音
文学院 谢洁瑕
发音部 位旧名 唇 音 舌 音 齿 音 牙 喉 音 半 舌 音 半 齿 音 重 唇
发音部位 新名 双 唇
发 全 清 帮[ p ]b
音
方
法 全 浊 次 浊 明[ m]m 並[ b ]
次 清 滂[ p‘ ]p
轻 唇
舌 头 舌 上 齿 头 正 齿 音
唇 齿
舌尖中 舌面前 舌尖前 舌面前 舌叶音 舌面后 喉 音 舌 根 半元音 舌尖边 鼻齿音
tia tia kan kan n n 建 tia tia tia kin n n n 见 tia tia tia kin 这四个字在宋代都是属于“见”母,根据这些 n n n 方音,我们就可以初步把“见”母拟测为k
文学院 谢洁瑕
反切下字的归纳
• 表示同一个韵,古代学者用不同的反切下字: 东,德红切 忡,敕中切 虫,直弓切 戎,如融切
非[ f ]
端[ t ]d 知[ ] 精[ ts ]z 心[ s ]s 照[ 审[ ]j ]x
敷[ f‘ ]f
透[ t‘ ]t 彻[ ‘] 清[ ts‘ ]c 穿[ ‘]q
奉[ v ]
定[ d ] 澄[ ] 从[ dz ] 邪[ z ] 床[ 禅[ 群[ g ] ] ]
微[
娘[
]
]
泥[ n ]n
见[ k ]g 影[ o ] 晓[ x ]h
• 反切就是用两个 字来表示一个字 的注音方法。
上字
下字
东,德 红 反
声母d
韵ong+调 平声
文学院 谢洁瑕
反切是受佛经的影响发明的
和尚念的佛经是从梵文翻 译过来的。 梵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梵 文的字母叫悉昙,有元音和 辅音两个部分。辅音也叫体 文,元音也叫摩多。
受梵文影响,汉代的学者对 汉语音节有了声和韵的认识, 从而创制了反切。
溪[ k‘ ]k
疑[ ŋ] ng
匣[ γ ] 喻[ I ]y 来[ l ]l
文学院 谢洁瑕
日[
]r
问题
• 这代表宋代三十六个声母的汉字,到底该 怎么读呢? • 可以通过译音、对音,经籍中的注疏和现 代汉语方言的读音来进行猜测。
文学院 谢洁瑕
利用方言进行拟测
例字 干 间 北京 kan 汉口 kan 南昌 kn 广州 kn
• • • • • • • • • • • • • • • •
上平 東 冬 江 支 微 魚 虞 齊 佳 灰 真 文 元 寒 刪
下平 先 蕭 肴 豪 歌 麻 陽 庚 青 蒸 尤 侵 覃 鹽 咸
这四个字的声母都是[t],但用了四个反切 上字!
能不能把这些表示声母的反切 上字作个归纳呢?
文学院 谢洁瑕
字 母
唐代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把反切上字归纳为三十 个汉字,用于代表当时语音中的三十个声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娘 非 敷 奉 微
床
宋代不知道谁又在上面加了六个字母,这就是传统的三 十六字母了,代表唐宋时代汉语语音的三十六个声母。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文学院 谢洁瑕
庚韵 主元音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 • 声 i 清韵 或相近的字,用在诗歌的句尾, 叫做押韵。 • 情 i 清韵
• 行 常在一起押韵的汉字归纳在一起,叫做韵部。
押韵,韵部
庚、清+耕+青 等韵的字经常互相押韵,我们 把它们合并到一起,就叫做庚青部。
文学院 谢洁瑕
反切的缺陷一
• 有些反切下字过于偏 僻,难于拼合。 • 随着语音的发展,一 些原本音和的反切变 得难以拼合,叫做类 隔切,如:
• 椿,都江切. (椿知纽,都 端纽,江韵)
文学院 谢洁瑕
归 纳
反切的缺陷二
早期的反切,其上下字是随意取的,不同的学 者所用的上下字不一样。 东,德红切 都,丁姑切 当,都郎切 丁,当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