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学习目标1. 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2. 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二、旧知识巩固(3分钟):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为巩固政权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三、学生自学,完成学习任务(30分钟)(一)独学(10分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提出不懂得地方,写在导学案上;根据导学案提供的内容,在书上进行勾画和记忆,然后闭书完成预习部分。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重点):(阅读课文P88-90)1.明朝的建立:______年,______以应天为都城,后改为_______,建立明朝.他就是_______.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写在P88或P89)①在地方,废除________,设立________,分管______.刑狱和_______.在中央,废除______,撤销________,由六部分理朝政;②为加强对臣民的监控,设;③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必须在__________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按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观点,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___________”.(目的,影响)(笔记.记忆)★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重点):(阅读课本P90-91)1.明太祖死后,继位的________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强大,下令实行削藩.燕王_____ __打出“________”的旗号,起兵反对,史称“_____________”。
最终,以________的胜利告终。
______称帝,他就是_________。
2.______年,_________迁都北京.目的:。
3.目的:为了加强统治,明太祖建立特务机构.明成祖时,又增设特务机构,由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二)对学(20分钟):1.组内交流检查(5分钟):(1)组长组织交流检查是否勾画正确,并且进行更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导学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明朝君权加强的主要措施。
难点:科举制或君权加强的影响。
◆新课导入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导致农民起义。
年初,朱元璋以为都城,改称南京,建立朝。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刑狱和军政。
(2)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3)授权侍卫亲军,兼管对臣民的监督、侦查。
锦衣卫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机构。
(4)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范围内命题。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 ”。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靖难之役。
(1)背景:为了巩固统治,明太祖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大权。
明太祖死后,继位的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
(2)过程:北平的燕王,打出“ ”旗号,起兵反对,史称“ ”。
(3)结果:靖难之役以的胜利告终。
朱棣称帝,他就是。
2.明成祖迁都:(1)时间:年。
(2)迁都:。
(3)目的:加强中央对的控制。
3.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1)继续执行政策。
(2)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和。
◆知识链接上面两幅图片均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
左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上的朱元璋满脸麻子,下巴突出,面露凶相,非常丑陋;右面的一幅取自《中国历代帝后像》,画中的朱元璋相貌堂堂,仪表端庄威严又不失和善。
朱元璋的相貌究竟如何,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看法不一。
很可能朱元璋的面貌介于两者之间,正如他的统治手段在后世有不同的评价,他的画像在流传中也被人刻意美化,或极力丑化,于是走上了两个极端。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
板
书
设
计
一、板书
一、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
教师巡视检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记忆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
言之有理教师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组织
教师总结
组织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组长组织学生汇报,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本课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探讨的平台,最后达成共识。
2、明朝是由谁建立的呢?哪一年?都城在哪里?。
3、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4、八股取土有什么影响?
5、简要介绍靖难之役的经过。
6、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三)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四)检测:
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
1.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建立,就是明太祖。
A.东汉光武帝刘秀B.宋太祖赵匡胤
C.唐太宗李世民D.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6.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A.废行省,改设三司B.实行“削藩”政策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D.设立军机处
7.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下列属于这一表现的是:()
①迁都北京②分封藩王③八股取士④设置厂卫特务机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七下历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导学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的影响【自主学习】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______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导致农民起义。
______年初,______称皇,以______为都城,改称______,建立______朝。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⑴改革行政机构,掌握全国军政大权:①在地方:废除_________,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_,分管________、______和______。
②在中央:废除______,撤销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_____负责。
全国的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⑵建立特务机构:③建立_____机构。
明太祖为了对臣民的、______建立的特务机构_______,这个机构由_______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⑶思想上:实行“____________”选拔官吏: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__________,考生只能根据_____________答卷,不准_________________。
答卷的问题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___________”,许多读书人为了做官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部分人称为皇帝的_______。
从而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思想控制。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靖难之役:①背景:为了巩固统治,_______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
_______死后,继位的_______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_______。
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
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学习目标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
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强化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阅读课文做下题1.明朝的建立: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
导致农民起义,年初,以为都城,改称,建立朝。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①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政、和政。
②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全国的大权,都集中到了手里。
③建立:机构------ 。
④科举制:利用“”,束腹人民的思想,加强君主的统治。
3.靖难之役:①.背景:为了巩固统治,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大权。
死后,继位的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
②.过程:在削藩的过程中,北平的燕王,打出“”旗号,起兵反对,史称“”。
③.结果:靖难之役以的胜利告终。
称帝,他就是。
4.明成祖迁都:①时间:②迁都:(改北平为)③目的:加强对的控制。
5.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①继续执行政策。
②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和。
达标测试1.秦朝的“丞相”一职最终被废止的朝代是()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2.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
这表明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3.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因为他废除了A.锦衣卫 B.行中书省 C.三司D.丞相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4.(2015·汕尾)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吵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D.①④5.(2015·永州)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第15课____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导学案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二、重、难点: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的影响三、课堂练习:一、明朝的建立与制度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以为都城,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①在地方,废除________,设立__________,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负责。
②在中央,撤销__________,废除_________制度,由___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颁布《大明律》和《大诰》,完善制度。
(3)、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以_______________。
(4)、他又兴大狱,设立特务机构-- ,借机杀掉大批功臣宿将。
二、明成祖迁都北京(1)明成祖于1421年迁都_________,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继续执行________政策。
他对藩王恩威并施,削夺藩王的军政权力,加强了的权威。
(3)明太祖废相后,感到朝政复杂,,曾挑选文士担任,作为顾问。
明成祖在此基础上,正式设立,内阁成员有皇帝亲自从官僚中挑选,在皇帝指挥下协助办理。
(4)增设特务机构____________,东厂由皇帝信任的宦官统领。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强化的一种表现。
合作探究: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A努尔哈赤B朱元璋C皇太极D李世民2、朱元璋不放心百官和京城的百姓,为侦缉官民言行,特意设立了()A军机处B东厂 C 西厂D锦衣卫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 加强对北方的控制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解决潘王问题5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哪个城市郊外?()A南京B西安C洛阳D开封6、如果你是明朝一位有名的科举考生,你不可能()A熟读四书五经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7、明成祖时期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锦衣卫B西厂C东厂 D 军机处8、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9、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10、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A.秦始皇、明太祖B.秦始皇、明成祖C.秦始皇、隋文帝D.隋文帝、雍正帝提高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教师用导学案
(导学案)
君主集权的加强
项目
秦始皇
宋太祖
明太祖
措施
①在中央设三公制,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②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将中央政权一分为三,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
①在中央: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地位;
②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影响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加强皇帝对政权的控制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集权,给明朝的统治埋下危机
结论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治,到给明朝统治埋下危机,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然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完善
武则天
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
创新
明
明太祖
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以八股取士分Leabharlann 制朝代西周西汉
明朝
人物
周武王
汉景帝
燕王朱棣
影响
巩固西周统治
七国之乱
靖难之役
结论
分封制已不能发挥巩固国家统治的功能,必然被新的制度取代
科举制
朝代
皇帝
措施
影响
结论
隋
隋文帝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提出
隋炀帝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
创立
唐
唐太宗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中学“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班级姓名编号日期: 2014-4- 审批: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设计者:燕子年级·组制一年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等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学·合作·探究、运用启发式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比较概括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表现。
Ⅰ.自学自研部分(时段:正课时间:10 分钟)3、宋代杰出的词人有、、。
4、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5、《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的。
是一幅画。
6、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
2、新知自研:通过阅读,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等历史知识。
Ⅱ.交流展示部分(时段:正课时间:25 分钟)【学习目标】重点了解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八股取士。
【教具准备】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及相关图片内容模块“导学·合作·探究”流程模块操作流程自主学习环节交流合作环节展示质评环节探究总结环节、巩固延伸环节设计重点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形式·过程·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规律总结·重点摘记·成果记录)导学一自主阅读课本,勾划要点,并完成以下内容,巩固记忆.1、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称皇帝,建立明朝,他就是。
2、为了加强君主权利,明太祖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3、明太祖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手中。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强化
七年级下历史LS-07-15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明朝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2、能概括出明朝在维护统治方面的特点是加强君权。
这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学法指导】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设锦衣卫,大大提高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八股取士,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知识链接】1、朱元璋简介——《明朝那些事儿》姓名:朱元璋(1328--1398),外号:朱重八,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贫农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1328—1344年放牛,1344—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讨饭1347—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撞钟1352—1368年造反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
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魔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掩埋好战友的尸体,继续战斗。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朱元璋正式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2、胡惟庸案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之一。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当时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死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七下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樊城区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学科导学案
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型:新授课课时: 1
【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
C、隋文帝杨坚
D、明太祖朱元璋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A、设置殿阁大学士
B、设六部分理朝政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5、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八股文”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2)作者的言论主要抨击了这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实行这一制度的后果如何?
(4)作者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这一事件有何危害?
6、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当堂反思】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 _____________。
人教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文”概念,其对社会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
就是明太祖。
2、,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3、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利:在地方,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设立特务机构——,监视、侦查臣民。
(3)文化上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培养忠于皇帝的奴仆(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靖难之役:(1)背景:为了巩固统治,明太祖把子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
明太祖死后,藩王势力膨胀,对建文帝构成威胁,建文帝下令实行削藩。
(2)经过: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
(3)结果:获胜,称帝,是为明成祖。
2、迁都北京:明成祖改为北京,于年迁都北京,目的是3、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1421年,迁都北京;(2)继续执行政策;(3)增设特务机构。
二、儿歌记忆1368朱元璋,建都南京元灭亡,“民政”“刑狱”和“军政”,三司直属归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六部分理管朝纲,特务机构锦衣卫,皇帝指挥大权掌,四书五经八股文,明朝君权更加强。
明朝有个建文帝,下令削藩大祸起,朱棣打起“靖难”旗,起兵夺权称了帝,1421迁都城,南京迁都到北京,强化君权有谋心,削藩“增特”搞专政。
三、思维拓展动脑筋:1.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答: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2.男孩:“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危害极大。
”想一想,那种说法对呢?为什么?答:双方各有道理,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强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七年级下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基本史实。
2.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3.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知识点梳理一、明朝的建立与制度时间:1368年初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加强君主集权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②在中央: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使其直接对皇帝负责;③完善司法制度,制定和颁布《大明律》和《大诏》;④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以八股文;⑤仰止豪强,整顿吏治,均平赋役,稳定社会秩序。
二、明成祖迁都北京时间:1421年都城:从南京迁都到北京目的: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削藩: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正式设立内阁,协助办理政事。
课堂展示1、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怎样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这个措施有什么作用?2、他怎样改革中央行政机构?3、但是明太祖对这些官员仍然不放心,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4、为了彻底解决官员对皇帝的忠诚问题,使得他们走上仕途之前就在思想上完全奴化,明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5、明成祖是明朝的第几个皇帝?明朝第二个皇帝是谁?明成祖从建文帝手中夺取政权的战役叫做什么?6、明成祖怎样巩固统治?合作探讨7、十三陵中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8、你怎样评价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9、列举秦朝、西汉、隋唐、明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巩固强化一、选择题:1.明朝建立于()A.1365年B.1367年C.1368年D.1369年2.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A.六部B.行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3、中国古代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4.元朝时设立的行中书省被下列哪个皇帝废除()A. 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明崇祯帝5、明太祖即位后,分理朝政的行政机构是()A.三司B.中书省C.六部D.锦衣卫6、明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中宗D、明宣宗7、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解决藩王问题8、明成祖在位时增设的协助皇帝办理政事的机构是()A 、中书省B、礼部 C、内阁 D、吏部9、明成祖在位时,能与内阁相抗衡的力量是()A.三司B.中书省C.六部D.宦官10、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根本目的是()A.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利B.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C.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D.完善君主专制政体11、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A 、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D.四书五经1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1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修建的()A.朱元璋B.朱棣C.建文帝D.崇祯帝二、材料分析:1、阅读下列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三维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加强君权的措施。
从中央到地方,从厂卫制度到八股取士,认识明朝君主集权制度的膨胀。
能力目标:通过总结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通过对八股取士的评价,提高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价值:通过对明朝君权强化和膨胀的学习,认识到君权的加强,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反映了明朝社会日渐没落的历史趋势。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看这四张中国古代帝王像,猜猜他们都是谁?生:图一是秦始皇。
生:图二是唐太宗。
生:图三是宋太祖。
生:图四是明太祖朱元璋。
师:这四位皇帝是不是都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呢?生:不是。
明太祖朱元璋长得丑。
师:皇帝都有自己的御用画师,在给皇帝画像的时候画师会美化皇帝还是会丑化皇帝?生:美化。
师:可见朱元璋本人比画像还要丑几分。
朱元璋长得如此丑,固然和遗传有关系(生笑),和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有关系,谁能说说朱元璋的出身?生:朱元璋原来是乞丐。
生:他还当过和尚。
生:他参加了农民起义。
师:从乞丐到和尚到参加起义,当皇帝之前他的生活可谓是颠沛流离,饥一顿饱一顿,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你说他还能长得肥头大耳吗?(生笑)然而从乞丐到皇帝,又有多少人能实现这样的人生飞跃呢?让我们带着对朱元璋的好奇一起走进明朝。
探究新知: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师:请同学们阅读P88第一自然段,迅速说出明朝建立的三个要素。
生:(踊跃回答)建立时间是1368年,建立者是朱元璋,都城南京。
师:历代统治者建国后都会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自己的权力,明太祖也不例外。
明太祖即位后,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君权呢?生:改革行政机构。
师:明太祖是从哪几个方面改革行政机构的?请用精炼的语言来概述。
生:从两个方面,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六部。
二、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师:大家都知道,元朝建立后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行省,在中央设中书省。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
七年级下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基本史实。
2.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3.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知识点梳理一、明朝的建立与制度时间:1368年初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加强君主集权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②在中央: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使其直接对皇帝负责;③完善司法制度,制定和颁布《大明律》和《大诏》;④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以八股文;⑤仰止豪强,整顿吏治,均平赋役,稳定社会秩序。
二、明成祖迁都北京时间:1421年都城:从南京迁都到北京目的: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削藩: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正式设立内阁,协助办理政事。
课堂展示1、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怎样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这个措施有什么作用?2、他怎样改革中央行政机构?3、但是明太祖对这些官员仍然不放心,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4、为了彻底解决官员对皇帝的忠诚问题,使得他们走上仕途之前就在思想上完全奴化,明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5、明成祖是明朝的第几个皇帝?明朝第二个皇帝是谁?明成祖从建文帝手中夺取政权的战役叫做什么?6、明成祖怎样巩固统治?合作探讨7、十三陵中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8、你怎样评价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9、列举秦朝、西汉、隋唐、明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巩固强化一、选择题:1.明朝建立于()A.1365年B.1367年C.1368年D.1369年2.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A.六部B.行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3、中国古代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4.元朝时设立的行中书省被下列哪个皇帝废除()A. 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明崇祯帝5、明太祖即位后,分理朝政的行政机构是()A.三司B.中书省C.六部D.锦衣卫6、明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中宗D、明宣宗7、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解决藩王问题8、明成祖在位时增设的协助皇帝办理政事的机构是()A 、中书省B、礼部 C、内阁 D、吏部9、明成祖在位时,能与内阁相抗衡的力量是()A.三司B.中书省C.六部D.宦官10、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根本目的是()A.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利B.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C.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D.完善君主专制政体11、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A 、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1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1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修建的()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二、材料分析:1、阅读下列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清代徐大椿有讥刺士人的《道情》说:“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二、学习目标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靖难之役;
3.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1.元朝是如何灭亡的?明朝建立于何时?定都在哪?
2.明太祖为加强君权,在地方、中央分别实行了哪些措施?
3.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设置的特务机构是什么?采用什么方式选拨官员?
4.简单了解靖难之役。
5.明成祖为加强君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负面评价:①形式主义严重,文体过于僵硬,限制了内容的发挥,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②缺乏实用的价值,八股文远离现实,只能作为博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别无它用,所以一经赶下历史舞台,就失去了它的立身之所,不像诗赋,当不再被用作考试工具时,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以至于当今犹未衰竭。
③读书人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即明成祖。
三、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迁都北京。以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2.削藩。
3.设东厂。由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权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五、当堂训练,拓展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强化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阅读课文做下题
1.明朝的建立: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
导致农民起义,年初,以为都城,改称,建立朝。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政、和政。
②在中央:废除,撤销,由、、、、、
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全国的大权,都集中到了手里。
③建立:机构------ 。
④科举制:利用“”,束腹人民的思想,加强君主的统治。
3.靖难之役:
①.背景:为了巩固统治,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大权。
死后,继位的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
②.过程:在削藩的过程中,北平的燕王,打出“”旗号,起兵反对,史称“”。
③.结果:靖难之役以的胜利告终。
称帝,他就是。
4.明成祖迁都:
①时间:
②迁都:(改北平为)
③目的:加强对的控制。
5.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
①继续执行政策。
②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
和。
达标测试
1.秦朝的“丞相”一职最终被废止的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2.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
这表明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
3.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因为他废除了A.锦衣卫 B.行中书省 C.三司D.丞相
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4.(2015·汕尾)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吵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D.①④
5.(2015·永州)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6. (2015·梅州)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 )
A.加强中外交往 B.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C.加强君主集权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7.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8.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9.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
A.秦朝隋朝
B.秦朝唐朝
C.秦朝宋朝
D.秦朝明朝
10.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
C、隋文帝杨坚
D、明太祖朱元璋
11.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A、设置殿阁大学士
B、设六部分理朝政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12.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拜访明太祖统治后期的政府衙门,那么他不可能如愿的是()
A、丞相府里热闹非凡
B、锦衣卫的头子召见了他
C、六部长官接见了他
D、拜访殿阁大学士
13.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
图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
①李世民②嬴政③朱元璋④赵匡胤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1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
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15.从某种意义上说,—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历代君王的集权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
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 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
……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采取什么措施? (1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汉初分封诸侯王带来的不利影响的? (1分)
(3)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1分)
(4)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1分)
(5)将以上四个问题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制成一个时间轴,并给它拟—个恰当的标题。
(2分)
达标测试
1---5.DADDB 6---10.CADDA 11---13.CAC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