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肿瘤Ⅰ期(BE一致性评价)研究专题研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H.pylori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3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1,2]。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数为67.9万,死亡病例数为49.8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2.6%和45.0%[3]。
因此,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患者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4],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5]。
但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6]。
《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指出,在我国需要推广和完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策略,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力争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
因此,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内镜精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且高效的途径。
然而,国际上仅仅只有韩国和日本具有比较完善的胃癌预防和筛查体系[7]。
我国尚缺乏针对早期胃癌筛查流程的共识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2017年12月22日,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本共识意见,在2014年制定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8]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
2023年ASCO会议国产新药进展更新报告

12023年ASCO会议国产新药进展更新报告ASCO 年会中国创新持续增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 )是全球领先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宗旨是预防癌症及改善癌症服务,拥有来自100多个国家超过40000名会员。
ASCO 年会固定在每年6月初于芝加哥举行,是肿瘤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
⏹从2011年开始,中国肿瘤学术研究逐渐登上ASCO 舞台。
自2021年以来,ASCO 年会上每年都有18-19项口头报告来自于国内学者。
ASCO2023年会上有19项国产口头报告,以“China”为关键字搜索每年ASCO 的摘要,也可以看出中国创新药产业的迅速发展趋势。
ASCO2023年会上,大部分中国创新药企将进行口头报告和壁报讨论,部分重磅靶点新药的进展有望给相应公司带来价值跃迁,建议重点关注。
┃ASCO 年会中国学者口头报告数量(个)┃ASCO 摘要China 关键字数量(个)510152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公司产品靶点适应症阶段方案人数ORR(%)mPFS(月)mOS(月)Oral百利天恒BL-B01D1EGFR×HER3 ADC NSCLC(EGFRm);NSCLC (EGFRwt);SCLC;NPC;HNSCCI34;42;7;24;1361.8;40.5;14.3;45.8;7.7科伦药业KL590586RET RET突变实体瘤I6964百济神州Zanidatamab HER2双抗经治HER2扩增BTC IIb8041恒瑞医药SHR-1701PD-L1/TGF-βRII淋巴瘤和实体瘤I联合SHR25542657.7迪哲医药Golidocitinib JAK1R/R 外周T细胞瘤关键3543.8迪哲医药Sunvozertinib EGFR ex20EGFR ex20insNSCLC关键9760.8亘喜生物GC012F BCMA/CD19 CAR-T R/R MM I2993.138Poster & Publication only百利天恒SI-B001EGFR×HER3无驱动基因突变NSCLCII联合PBC;联合多西他赛;48;2231.3;45.5百利天恒SI-B001EGFR×HER3头颈鳞癌II PD-1+PBC进展;多西他赛经治或未经治9;14;822.2;64.3;12.5百利天恒SI-B003PD-1/CTLA-4实体瘤I5616.1 3.7科伦药业SKB-264TROP2 ADC NSCLC II EGFR野生型;突变型19;2026;60 5.3;11.1贝达药业BPI-16350CDK4/6HR+/HER2-mBC I单药;联合氟维司群24;43 4.2;60.5康宁杰瑞KN026+KN046HER2双抗+PD-L1/CTLA-4HER2+实体瘤II2653.8 5.6科济药业CT0180GPC3 scFv-CD3ε T晚期肝细胞癌I728.611.6首药控股SY-5007RET RET实体瘤I5062首药控股SY-3505ALK ALK+ NSCLC I/II8234.2公司产品靶点适应症阶段方案人数ORR(%)mPFS(月)mOS(月)Poster & Publication only百济神州BGB-11417BCL-2成熟B细胞瘤I3935.9百济神州LBL-007LAG3晚期黑色素瘤I联合特瑞普利单抗±阿昔替尼55;1123.6;45.4 5.7;5.5百济神州Zanidatamab HER2双抗1L HER2+BC Ib/II 联合多西他赛3390.9百济神州BGB-A445OX40实体瘤I±替雷丽珠单抗50;304;23百济神州ociperlimab TIGIT GC/GEJC Ib联合替雷丽珠单抗+化疗5950.8和黄医药HMPL-453FGFR胆管癌II12;1331.8;50 5.7;NR恒瑞医药SHR-1701PD-L1/TGF-βRII宫颈癌Ib/III 联合铂类化疗+贝伐珠3177.4信达生物IBI351KRAS G12C结直肠癌I4047.5信达生物IBI110LAG31L HER2-胃癌Ib1788.212.9NR信达生物IBI110LAG31L肝细胞癌联合信迪利单抗+仑伐替尼2729.6信达生物IBI939TIGIT NSCLC联合信迪利单抗vs 信迪利单抗28 vs 1413.2信达生物/驯鹿生物CT103A BCMA CAR-T R/R MM Ib/II8198.8亚盛医药alrizomadlin MDM2/p53黑色素瘤II联合K药2623.1亚盛医药alrizomadlin MDM2/p53恶性周边神经腱鞘瘤II1753亚盛医药APG-2449FAK/ALK NSCLC I3170.6泽璟制药ZG19018KRAS G12C实体瘤1216.7再鼎医药ZL-1211CLDN18.2实体瘤I/II966.70%康方生物AK112PD-1/VEGF1L无驱动基因突变NSCLC II联合化疗SCC 63;75;55non-SCC 72艾力斯furmonertinib EGFR EGFR ex20ins NSCLC2070公司产品靶点适应症阶段方案人数ORR(%)mPFS(月)mOS(月)Poster & Publication only嘉和生物GB263T EGFR/c-MET三抗EGFRm NSCLC I/II50嘉和生物lerociclib CDK4/6HR+/HER2-mBC III联合氟维司群vs 氟维司群137 vs 13811.07 vs 5.49迪哲医药Sunvozertinib EGFR ex20初治EGFR ex20ins NSCLC2673.1迪哲医药Sunvozertinib EGFR ex20EGFR TKI治疗失败NSCLC3221.9君实生物tifcemalimab BTLA ES-SCLC I/II联合特瑞普利单抗3826.3翰森制药HS-10241c-MET EGFRm NSCLC Ib联合阿美替尼2254.5翰森制药HS-20093B7H3 ADC实体瘤I4035和铂医药HBM4003CTLA-4肝细胞癌Ib联合特瑞普利单抗16;1246.7;9.1荣昌生物RC48HER2 ADC HER2+实体瘤II联合PD-1/PD-L1荣昌生物RC48HER2 ADC HER2+尿路上皮癌Ib/II联合特瑞普利单抗4173.2石药集团ALMB-0168GJA1骨肉瘤I1315.4石药集团SYSA1801CLDN18.2 ADC GC I1747.1亘喜生物GC012F BCMA/CD19 CAR-T R/R B-NHL I9100益方生物D-1553KRAS G12C结直肠癌I/II2420.87.62创胜集团TST001CLDN18.21L G/GEJC I/IIa联合CAPOX4067.5康辰药业KC1036Flt3;Axl;VEGFR2实体瘤I3613.9康辰药业KC1036Flt3;Axl;VEGFR2食管鳞癌II2429映恩生物DB-1303HER2 ADC实体瘤I/IIa5244.2诗健生物ESG401TROP2 ADC实体瘤I1136同宜医药CBP-1018PSMA/FRα ADC实体瘤I1007.2同宜医药CBP-1008TRPV6/FRα ADC实体瘤I8225.6赞荣医药ZN-1041HER2BC I单药;联合卡培他滨+曲妥珠21;1950;78.9赞荣医药ZN-1041HER2BC I单药714.3百利天恒:BL-B01D1临床I期数据更新⏹BL-B01D1是百利天恒研发的全球首创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单药已开展了5个Ia/Ib期临床研究,覆盖16种肿瘤,已有涉及12种不同肿瘤类型的200余例受试者入组,已完成3个单药双臂III期注册临床及2个单药单臂关键注册临床研究的沟通交流申请的递交。
生物制品抗肿瘤第1类新药完成临床研究——对正常细胞无影响对癌细胞“精确制导

重的玻 色子 。意义之 重 大 , 使 我们一 直竭 力研 究和反 促
复核 对 。 ” 将 他 们 的发 现 描 述 为“ 他 在过 去 3 O甚 至 4 O 年 间最大 的新 发现之 一 ” 。
最早 预 言 希 格 斯 粒 子存 在 、现 已 8 3岁 高龄 的彼
P S 无 进展 生存 期 ) 以达到 2 0余 天 , 入 国 际领 先 F( 可 0 迈
水 平行列 。
队 , 用他 们 发 现 的一种 特 定催 化剂 , 青 蒿酸 还 原后 使 将
得 到的二氢青 蒿素经过 一个无需光照 的常规 合成途 径, 即可方便 高效地得到过氧化二氢青蒿酸 , 然后经氧
一
以其命 名 的 希格 斯玻 色子 ,是 物理 学 家预 言的唯 不 自转的基 本 粒 子 , 它被 预 言之 前 , 准模 型 有 一 在 标
个致 命缺 陷— — 它所 演绎 出的世 界 里 没有 质量 。而 希
格 斯 玻 色子被 认 为是 其他 粒 子形 成 质量 的基 础 ,它们
・
・
科技信 息
重环境下的表现 , 以便研发 出有效方法维持 宇航 员在长
期 飞行 时 的活力 。从 太空带 回的放 置 了近 一年 的人 骨 , 将 帮 助 医学家解 决影 响 宇航 员在 太空 长期 工作 的 一 个
主要 问题—— 骨骼 钙流 失 。
化 重排 可 高收 率得 到 青 蒿素 。该方 法合成路 线短 , 高收 率接 近 6 %。 目前 , 0 该成 果 准备 申请 国际专利 。 张万斌 成果 的重 大突破 在 于 , 原料 可 由提 取 青蒿素 的废料 或 者单糖 生物发 酵所得 , 用关键 的催 化 剂得 以 采 实现 常规化 学合 成 , 于规模 化 、 便 工业化 生产 。
抗肿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对临床试验的认知和满意度调查

抗肿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对临床试验的认知和满意度调查唐乐;姜时雨;秦燕;姚嘉瑞;石远凯【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22(49)7【摘要】目的:受试者对临床试验的认知评价和满意度会直接影响临床试验是否能够顺利开展。
本研究探讨受试者对抗肿瘤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认知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抗肿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和试验依从管理、提高试验效率提供参考。
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对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参加抗肿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Cronbach’s α系数估计内部一致性。
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影响受试者认知及评价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的Cronb ach’s α值为0.67,问卷内部一致性可接受。
在参加抗肿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患者中,不耗时组的患者对试验评价最正向[非常耗时组vs.不耗时组:优势比(odds ratio,OR)为0.07,P<0.001;一般耗时组vs.不耗时组:OR=0.17,P=0.008]。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较偏低组对试验的整体评价更正向(教育程度偏低组vs.教育程度较高组:OR=0.29,P=0.008;教育程度中等组vs.教育程度较高组:OR=0.78,P=0.611)。
参与试验过程中不耗时组满意度高(非常耗时组vs.不耗时组:OR=0.09,P=0.005);获取信息渠道充足的满意度高(OR=8.20,P<0.001)。
相比经济补偿充足的人群,经济补偿居中的人群满意度更低(补偿不足组vs.补偿充足组:OR=3.32,P=0.092;补偿一般组vs.补偿充足组:OR=0.26,P=0.032)。
不耗时组的受试者压力最小(非常耗时组vs.不耗时组:OR=5.76,P=0.001;一般耗时组vs.不耗时组:OR=5.92,P=0.001)。
参加试验前思考时间仓促的受试者较思考时间充分的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更大压力(思考时间不足组vs.思考时间充足组:OR=0.12,P=0.001)。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 70 -52-54.[17]张红娜,杨炜炜,吴康.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6):113-116.[18]陈鸿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4):63-67.[19]王艳莉,梁杰.阿米卡星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2):227-228.[20]杨慧.阿米卡星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99-101.(收稿日期:2023-05-31) (本文编辑:白雅茹)*基金项目:2022年度镇江市社会发展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FZ2022097)①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江苏 镇江 212000通信作者:王雅丽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成美英① 王馨① 周永静① 偰燕燕① 王雅丽①【摘要】 目的:探究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3月就诊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的8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1月之前未使用替雷利珠单抗43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月开始使用替雷利珠单抗43例患者为研究组。
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奈达铂,研究组在对组基础上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个周期后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免疫功能指标[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生活质量[食管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ES)]差异变化,比较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疗效、毒副反应。
肿瘤有效性评估解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RECIST 1.1标准
特殊情况
• 骨病灶
✓ 骨扫描、PET扫描或平片:不足以进行测量 ✓ CT/MRI发现的溶骨性病灶且含有可辨认的软组
织成分(如果可测量):可测量 ✓ 成骨性病灶:不可测量
• 囊性病灶
• RECIST 1.1(2009)
✓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循证医学合作 ✓ 更新基于大量的数据(>6,500患者,>18,000病灶) ✓ 参考学术机构和行业建议
• 被广泛接受作为肿瘤缓解的评价标准,尤其在肿瘤研 究,主要终点是基于肿瘤的评估(ORR、TTP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基线 ✓所记录的最小LD总和
12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RECIST 1.1标准
非靶病灶
➢ 除靶病灶以外所有病灶 ✓ 所有不可测量病灶 ✓ 未选为靶病灶的可测量病灶 ✓ 所有小于可测量病灶定义的肿瘤病灶 (长径<10mm); ✓ 所有被怀疑与肿瘤相关的病灶; ✓ 囊性不能确诊的病灶; ✓ 所有鉴别诊断不能完全排除是否存在残余活性肿瘤的治疗
•基线值:非LN靶病灶最长径(LD)之和 + LN病灶最短径 (SAD)之和 •随访: ❖在每次治疗后随访中应测量同样的病灶,按同样的方法记录 ❖应继续记录变小的目标病灶的测量。如果目标病灶变的太小而不能测 量,如认为病灶已消失则记录为0 mm;反之应记录为默认值5 mm。 ❖每次随访的缓解情况取决于每次LD总和与以下两者相比:
✓CT、MRI扫描 – 最常规使用的评
估方法: 可重复性、一致性、可
评 估
行性
MRI与CT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及残灶活性的评价

94·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11月 第21卷 第11期 总第169期【通讯作者】欧阳婷雪Evaluation of MRI and CT on the Curative·9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NOV. 2023, Vol.21, No.11 Total No.169FOV 280~350mm,经肘静脉团注入0.2mmol/kg马根维显(流速2mL/s),在患者屏气后启动VIBE扫描,行15次轴位扫描获得图像,每次扫描时间16s,各期间隔5s指导患者换气,最后将获得的图像传至西门子Lconardo工作站,测量ADC值。
ADC值测量:所测组织包括术前、术后肿瘤最大层面全病灶ADC值,感兴趣区(ROI)>2cm 2。
活性残灶判断标准:病灶区域表示为早期强化。
1.2.2 CT扫描方法:于TACE术前1~3d和术后6~8d采用双源CT机行灌注扫描,先在受试者肘静脉留置18G静脉套管针后,对其进行常规全肝CT平扫,以肿瘤面积最大层面作为扫描中心层面,进行同层动态扫描,选择电影模式,参数:一圈扫描时间4s,层厚7.2mm,层距0,扫描范围28.8mm,矩阵512×512,经肘静脉团注入60mL优维显(速率5.0mL/s),注射完毕后延迟8s扫描,扫描完毕后将采集数据传输至Siemens Definition工作站,选择肝脏灌注模式,阈值范围50~150 Hu,通过计算机处理自动生成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y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index,HPI)等彩色灌注图。
活性残灶判断标准:病灶区域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见低密度。
1.3 评价指标 (1)观察10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术前、术后HAP、PVP、HPI、ADC值变化。
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新标准_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http ://www.biother.orgChin J Cancer Biother ,Aug.2011,Vol.18,No.4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04.02·标准与规范·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新标准任秀宝,于津浦(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暨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60)[摘要]目的: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迅猛,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与传统的化疗不同,免疫治疗发生严重毒性反应的概率更低,患者耐受性更好,尤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但遗憾的是,目前临床上采用传统的肿瘤治疗评价体系对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时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导致部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免疫治疗项目最后以失败告终。
鉴于现有WHO 或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 )标准很难对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准确的解读和确切的评价,因此在2009年第23期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上专门刊载了由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 癌症中心Wolchok 教授等撰写的论文———《针对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指南: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深入探讨了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文以该论文为主,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对“肿瘤免疫疗效评价的新标准”这一肿瘤学界的热点问题作一介绍。
[关键词]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免疫相关反应标准[中图分类号]R730.5;R7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385X (2011)04-0351-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872986/H1611)。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0872986/H1611)[作者简介]任秀宝(1966-),男,天津市人,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关于抗肿瘤新药临床I期试验起始剂量推算的考虑

发布日期20080617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标题关于抗肿瘤新药临床I期试验起始剂量推算的考虑作者王海学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五部审评九室王海学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估算有其独特性,这是因为其临床I期试验多需要采用晚期肿瘤患者来进行耐受性和PK研究。
起始剂量选择时除考虑患者的安全性外,还需从伦理学方面考虑确保患者不经受不必要的低剂量而延误治疗。
抗肿瘤药物目前可以分为经典的细胞毒类药物和非细胞毒类药物,后者如分子靶向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两类药物的毒性反应特点和用药方法不同,因此它们在临床I期试验的起始剂量估算方法也不尽相同。
本文分类讨论了两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I期起始剂量的估算方法。
一、细胞毒类药物:美国、欧盟和日本在抗肿瘤药临床起始剂量推算中的考虑有所不同,简述如下:1)美国FDA明确说明依据啮齿类动物STD10的1/10来推算。
其中对严重或不可逆的毒性进行了补充说明,通常是指:动物死亡;癫痫发作或昏迷;心血管性虚脱或严重低血压休克;肝肾功能不可逆的损伤;临床病理学指征改变在2周内难以恢复;恢复期仍存在神经病变或神经毒性;体重降低过多。
若该剂量在非啮齿类动物引起严重不可逆的毒性,或非啮齿类为敏感动物种属时,临床起始剂量选择可采用非啮齿类动物最高非严重毒性剂量的1/6,上述推算均采用mg/m2表示。
2)日本建议采用小鼠相当于死亡剂量(MELD10)的1/10来推算,剂量单位采用mg/m2,并考虑该剂量在其它动物种属也未出现严重毒性。
如果其它动物(不同于小鼠)的毒性反应为更敏感,则应根据敏感动物选择较低的临床起始剂量。
如果申报产品在国外已有相关临床实验信息,可参考国外临床信息来确定临床起始剂量。
临床I期剂量推算应阐明其合理性。
3)欧盟说明根据MTD确定临床I期起始剂量是合适的,建议采用MTD 的1/10 来推算。
MTD的定义为可使动物存活的最大剂量,该研究通常采用小鼠。
同时需考虑在其它动物种属如大鼠中的毒性水平剂量,以及毒性反应是否具有量效关系。
肿瘤有效性评估解析

肿瘤药临床试验Ia期与Ib期区别

肿瘤药临床试验Ia期与Ib期区别肿瘤药包括化学治疗药物、生物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放射性药物等。
肿瘤药的临床试验是指在人体上进行的科学研究,旨在评价肿瘤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剂量、给药方式等。
肿瘤药的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I期、II期、III期和IV期。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设计和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肿瘤药临床试验的Ia期和Ib期,它们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以及为什么要进行这两个阶段的试验。
Ia期临床试验Ia期临床试验,是肿瘤药首次应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也称为首次人体用药(First-in-human,FIH)或单次剂量递增(Single ascending dose,SAD)试验。
Ia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价肿瘤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和安全性(Safety),以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或最佳生物学剂量(Optimal biological dose,OBD)。
根据肿瘤药的特性和预期作用,Ia期临床试验通常在健康志愿者或有限数量的患者中进行。
例如,对于具有细胞毒性或针对特定靶点的肿瘤药,通常只在患者中进行Ia期临床试验。
Ia期临床试验的基本设计是:从一个较低的剂量开始,在一组受试者中给予单次剂量的肿瘤药物,并监测他们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生物标志物、不良反应等。
如果没有出现严重或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则在下一组受试者中增加剂量,并重复上述过程。
这一过程持续到达到预先计算的PK安全水平或出现不可忍受的不良反应为止。
下表是一个示例性的Ia期临床试验设计:Ib期临床试验Ib期临床试验,是指在Ia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在更多的患者中进行的多次剂量递增(Multiple ascending dose,MAD)或固定剂量(Fixed dose)试验。
抗癌药物I期试验设计需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发布日期20070914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抗癌药物I期试验设计需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作者钱思源王海学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五部钱思源王海学在过去的30年中抗癌药物主要是细胞毒类,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临床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综合了国外学者的经验和体会,从患者选择、起始剂量、剂量递增和终点指标等方面讨论此类药物I期临床研究的常用方法学,同时提出了常规设计中的一些局限性。
另外,由于目前靶向药物逐渐增多,文中也有部分内容涉及靶向药物。
1、患者的选择细胞毒药物作用于DNA或细胞分裂,通常具有抗增殖的其他作用如骨髓抑制,粘膜炎,脱发和致畸等,因此不可能开展正常志愿者的研究。
癌症是一类威胁生命的疾病,从伦理学角度考虑,通常不允许纳入初治或者对现有治疗有效的患者,只能选择标准治疗失败或没有标准治疗的晚期患者。
然而,这类患者常常有广泛的远处转移,预期寿命短,并且有很多癌症本身的临床症状,包括非特异性的不适,恶心,厌食,嗜睡或恶病质,以及特异性的,如神经病变,肾功能衰竭,腹泻或肝功能异常;此外,癌症患者伴随用药很常见,可能产生药物间相互作用;器官的功能障碍也影响药物的代谢。
因此很难将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与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严格区分开来。
为了减少这类问题,患者的入组标准需非常谨慎。
应该至少有3个月的预期寿命,以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重要的器官功能应该正常或接近正常,有助于减少患者之间药代动力学行为的不同,并更大程度的允许在动物的药代动力学和人类经验之间进行某种程度的比较。
但由于多数难治性晚期癌症患者都伴有器官功能的紊乱,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选择患者难度比较大。
2、起始剂量选择起始剂量需谨慎,既要保证安全又不会太低以致于试验持续时间过长,以防止接受早期剂量的患者失去治疗机会。
在抗癌药物的第一个I期试验开始之前,通常会获得一些(有限的)动物模型系统的剂量数据,特别是来自毒性试验的(致死性)数据。
国内外抗肿瘤药物临床价值评估体系比较

国内外抗肿瘤药物临床价值评估体系比较作者:郎驿天柴青青廖雅慧刘晓琰胡元佳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11期关键词抗肿瘤药物;临床价值;价值评估体系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 年全球新发癌症例数约为1 929 万,死亡病例数为996 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全球第2 大致死性疾病;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2020 年因癌症而病死的患者达到300 万人,占全球总例数的30%,位居全球第1 位[1]。
然而,癌症对人类的影响不仅限于死亡,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 year ,DALY)来定义因健康的乏善状态而损失的1 个“健康年”,用以反映疾病负担程度。
在我国,每10 万人口中就存在平均3 420.86 个DALYs,患者的生存质量因癌症困扰而明显降低[2]。
因此,自21 世纪以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为了全球热点,每年都会出现很多针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而研制的抗肿瘤药,给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但是,抗肿瘤药物研发成本高昂,且验证周期长,所以上市后定价也会相应较高,很多抢占首创新药(first-in-class)的医药企业收获了市场的红利。
巨大的利润驱使着各大医药公司争先效仿,很多“me-too”“me-better”的抗肿瘤药品争相出现,给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
据2020 年度药品评审报告显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CDE)审评通过批准的创新药研究(Investigational NewDrug,IND)申请的694 件1 类创新化学药中,抗肿瘤药物获批355 件,占全部创新药临床试验批准数量的51.15%;而CDE审评通过批准的生物制品IND的500 件申请中,抗肿瘤药有294 件,占全部批准数量的58.8%[3]。
虽然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数量占IND 的比例非常高,但这些抗肿瘤药物中的“first-in-class”类数量不如“me-too”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桂俊团队合作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桂俊团队合作发现肿瘤免疫
治疗新靶点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24(44)2
【摘要】2024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干细胞中心、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桂俊团队与合作者分别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Metabolism以及Advanced Science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2项研究揭示了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总页数】1页(P257-2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举行
2.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落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研究团队发现前列腺癌治疗新路径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研究发现双氯芬酸钠能有效对抗超级耐药菌
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钟怡课题组成功绘制T细胞从静息状态分化成效应细胞的调控图谱动态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来那度胺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来那度胺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
识(2024年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24(51)2
【摘要】来那度胺作为一种免疫调节性药物,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具有显著活性。
基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疾病分子遗传学异常和临床表现异质性强的特点,来那度胺在其他类型尤其是侵袭性淋巴瘤中的应用尚存争议。
【总页数】1页(P85-8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2.《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肿瘤化疗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版)
3.《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
4.《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5.《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退缩分级标准的对比及其在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肿瘤退缩分级标准的比照及其在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21 年12 月第5 卷第6 期Chin J Colorec Dis ( Electronic Edition ) , December 2021, V ol.5, No.6 ·458··述评·肿瘤退缩分级标准的比照及其在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谭伊诺陈海燕丁克峰丁克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助理、肿瘤外科副主任、大肠外科病区主任、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长期从事大肠癌综合诊治和大肠癌腹腔镜微创治疗方面的工作,率先在国内提出并开展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快速康复治疗模式,标准MDT 模式,协助制定全国?大肠癌诊治标准?,推动我院成为“全国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工程〞首批示范医院之一。
主要从事肿瘤转移和肿瘤耐药机制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5 项,卫生部课题1 项,省部级课题10 余项,主持临床研究 3 项,发表SCI 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0 余篇。
DOI: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1.06.001基金工程:2021 年中国国家卫生行业公益性基金工程〔No.20210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No.81272455,81472664〕;浙江省重点研发工程〔No.2021CG1360721〕作者单位: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通讯丁克峰,Email:dingkefeng@ 【摘要】随着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中的标准化推广,肿瘤退缩分级〔TRG〕标准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多项研究证实TRG 与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反响、生存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在患者生存预测、随访和临床诊疗策略等方面均有应用前景,甚至也有报道考虑将其纳入临床试验替代终点。
浙江大学药学院等研发的新型抗肿瘤1类药物获批进入临床研究

浙江大学药学院等研发的新型抗肿瘤1类药物获批进入临床
研究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8(47)1
【摘要】2018年初,由浙江大学药学院和浙江大学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1类分子靶向抗肿瘤创新药物AL58805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2017L15180和2017L05181),获准开展临床研究。
【总页数】1页(P34-34)
【关键词】浙江大学;临床研究;类药物;抗肿瘤;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临床试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中国自主研发的埃博拉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J], ;
2.康希诺生物全国首款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获批进入临床 [J],
3.浙江大学药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抗肿瘤1类新药醋酸吡可利布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J],
4.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中医药学院教授、署理院长冯奕斌:潜心研发抗肿瘤新药的不懈追求者 [J], 杜浩钧
5.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中医药学院教授、署理院长冯奕斌:潜心研发抗肿瘤新药的不懈追求者 [J], 杜浩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癌药Ⅰ期临床试验连续重评估方法及R软件实现

抗癌新药研发Ⅰ期临床试验是药物首次应用于 人体的标志,其主要目的是为获得该药充足的药代动 力学和毒副效应信息,对药物在人体的最大耐受剂量 (Maximum tolerateddose,MTD)做 出 决 策[1]。目 前 我国抗癌药研发Ⅰ期临床试验主要采用传统的“3+ 3”剂量爬坡设计。但该方法存在对 MTD估计不精 确、目标毒 性 率 (Targettoxicityrate,TTR)固 定、给 药 剂量无法在试验开展过程中灵活设定等缺陷[2]。与 传统“3+3”设计不同,连续重评估方法(Continualre assessmentmethod,CRM)在抗癌药 Ⅰ 期临床试验设 计中,可充分利用不同剂量条件下所有患者是否发生 剂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toxicity,DLT)的信息,更 加精确估计 MTD,同时灵活设定 TTR,试验过程中恰 当调整下一队列组患者给药剂量,有助于提升Ⅱ期和
CRM由 O’Quigley等研究者于 1990年首次提 出[4]。该方法 基 于 贝 叶 斯 推 断 技 术,利 用 已 获 得 的 全部受试者发生 DLT的信息,适应性地估计所有剂 量水平下(包括尚未纳入受试者的剂量)受试者发生 DLT的可能性。在 CRM 设计中,对下一个队列受试 者的纳入和给药剂量决策,不仅基于当前试验剂量下 发生 DLT受试者的比例,同时参考了所有已纳入和 观察的受试者信息,即同时包括了先前所有的剂量水 平下受试者 DLT信息。
与似然方法相比[5],贝叶斯推断技术在 CRM 中
2019,Vol36,No4
药品评价
应用更为普遍,即在制定的 MTD先验分布基础上,获 取受试者在某剂量水平下的信息,更新分布形成“后 验”,该“后验”又成为下一个数据到来前的“先验”, 以此类推,直至估计出更为精准的 MTD。由于真实 的剂量毒性曲线形状未知,经典的 CRM通常采用下 述方法绘制该曲线,包括:单参数双曲正切模型(One parameterhyperbolictangentmodel)、单参数功效模型 (Oneparameterpowermodel)、单参数 logistic回归模 型(Oneparameterlogisticregressionmodel)、双 参 数 logistic回 归 模 型 (Twoparameterlogisticregression model)[6,7]。 12 CRM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