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有式的恒等变形

合集下载

代数式的恒等变形

代数式的恒等变形

教学·信息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9月 下旬刊174· ·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教学最大的挑战是她的不可预知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相互对话、相互碰撞的动态过程,课堂随时会出现一些非预设性的新情况、新动态。

这就是所谓的“不可预知性”,通常也叫做节外生枝。

教师该如何运用教学的节外生枝,使其也能绽放出春天的光彩,我谈两个看法。

一、节外生枝,巧在引导有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自然段,形成下面的对话:师:读了这段话,谁来说说金字塔有什么作用?生:金字塔是拿来看的!(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该同学满脸通红)师:这位同学已经跳出课文,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他把今天金字塔的作用用一个“看”字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这个“看”字可不一般呀,同学们请想一想,你能给“看”换个词吗?生(纷纷举手):欣赏、研究、考察、勘探、瞻仰。

师:说得好!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第3、4、5、自然段,想一想,不同身份的人站在金字塔前,他们是怎么“看”的?《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是依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情感而产生自然而真实的反应,有时会出现教师不可预料的阅读感悟。

上述教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文本的感悟不同,其认识确实偏离了课文内容。

但执教老师却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顺学而导,由“看”引出“欣赏、研究、考察、勘探、瞻仰”等意思,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一番深层次的对话,再次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看似离谱的回答,在老师巧妙地引导下,竟化腐朽为神奇。

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欣赏金字塔、研究金字塔、勘探金字塔……”,对金字塔的崇敬之情、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课堂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的引导,既呵护了学生,化解课堂教学的尴尬,又引发学生深入阅读探究,发表见解,从而获得真知求知。

1.1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初升高衔接

1.1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初升高衔接

(2) x3 3x2 3x 9 原式 (x3 3x2 ) (3x 9) x2 (x 3) 3(x 3) (x 3)(x2 3)
(3).1 x x2 x3 x4 x5 x6 x7
原式 (1 x) x2 (1 x) x4 (1 x) x6 (1 x) (1 x)(1 x2 x4 x6 ) (1 x)[(1 x2 ) x4 (1 x2 )] (1 x)(1 x2 )(1 x4 )
A.(a b 10)(a b 3)
B.(a b 5)(a b 6)
C.(a b 3)(a b 10)
D.(a b 6)(a b 5)
4.若多项式x2 3x a可分解为(x 6)(x b) ,则a 、b 的值为 C
A.a 18,b 3
B.a 18,b 3
C.a 18,b 3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多项式6x2 y 2xy2 4xyz 中各项的公因式是( 2xy )
2. 2m(x y) n( y x) (x y) ( 2m n )
3. m(x y)2 3n( y x)2 (x y)2 ( m3n )
4. m(x y z) 2n( y z x) (x y z) ( m 2n )
解: a2 b2 c2 (a b c)2 2(ab bc ac)
ab bc ac (a b c)2 (a2 b2 c2 ) 62 14 11
2
2
二、因式分解的几种常用方法 1.十字相乘法
例3. 分解因式: (1)x2 2x 3
x2 2x 3 (x 3)(x 1) (3)x2 (a b)xy aby2
4
A. 1 m2 2
B 1 m2 4
C 1 m2 16
D 1 m2 64
(2)不论a ,b为何实数,a2 2b2 2a 6b 7 的值

代数式恒等变形法则归纳

代数式恒等变形法则归纳

代数式恒等变形法则归纳引言代数式是代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用字母和常数通过运算符号相连而成。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代数式进行变形,以达到简化、分解、合并或者推导等目的。

代数式的变形是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提高计算效率,还能揭示代数运算的本质。

在代数式的变形中,恒等变形法则是重要的基础工具,本文将对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法则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本变形法则1. 加法法则:•加法结合律:a+(b+c)=(a+b)+c•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零元:a+0=a #### 2. 乘法法则:•乘法结合律:$a \\cdot (b \\cdot c) = (a \\cdot b) \\cdot c$•乘法交换律:$a \\cdot b = b \\cdot a$•乘法零元:$a \\cdot 0 = 0$•乘法单位元:$a \\cdot 1 = a$二、分配律1. 左分配律:对于任意的a,b,c,有$a \\cdot (b + c) = a \\cdot b + a \\cdot c$ #### 2. 右分配律:对于任意的a,b,c,有$(a + b) \\cdot c = a \\cdot c + b \\cdot c$三、幂运算法则1. 幂运算与乘法运算:•幂运算与乘法运算的交换律:$(a \\cdot b)^n = a^n \\cdot b^n$•幂运算与乘法运算的结合律:$(a^n)^m = a^{n \\cdot m}$ #### 2.幂运算的乘方法则:•幂运算的乘方法则1:$a^n \\cdot a^m = a^{n + m}$•幂运算的乘方法则2:$(a^n)^m = a^{n \\cdot m}$•幂运算的乘方法则3:$(a \\cdot b)^n = a^n \\cdot b^n$四、指数运算法则1. 指数运算与乘法运算:•指数运算与乘法运算的交换律:$(a \\cdot b)^n = a^n \\cdot b^n$•指数运算与乘法运算的结合律:$(a^n)^m = a^{n \\cdot m}$ #### 2.指数运算的指数法则:•指数运算的指数法则1:$a^n^m = a^{n \\cdot m}$•指数运算的指数法则2:$(a^n)^m = a^{n \\cdot m}$•指数运算的指数法则3:$(a^m)^n = a^{m \\cdot n}$五、因式分解法则1. 公因式提取法则:•公因式提取法则1:ax+ay=a(x+y)•公因式提取法则2:$a \\cdot b + a \\cdot c = a \\cdot (b + c)$ ####2. 公式分解法则:•差的平方公式:a2−b2=(a+b)(a−b)•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六、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将含有相同字母指数的项合并为一个项•合并同类项法则1:ax+bx=(a+b)x•合并同类项法则2:ax2+bx2=(a+b)x2•合并同类项法则3:ax n+bx n=(a+b)x n结论恒等变形法则在代数式的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代数式的恒等变形

代数式的恒等变形

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一、常值代换求值法——“1”的妙用例1 、 已知ab=1,求221111ba +++的值 [解] 把ab=1代入,得221111b a +++ =22b ab aba ab ab +++ =b a a b a b +++=1例2 、已知xyzt=1,求下面代数式的值:分析 直接通分是笨拙的解法,可以利用条件将某些项的形式变一变.解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可以同时乘以一个不为零的式子,分式的值不变.利用已知条件,可将前三个分式的分母变为与第四个相同.同理练习:1111,1=++++++++=c ca cb bc b a ab a abc 证明:若二、配方法例1、 若实数a 、b 满足a2b2+a2+b2-4ab+1=0,求b a a b +之值。

[解] ∵a2b2+a2+b2-4ab+1=(a2b2-2ab+1)(a2-2ab+b2) =(ab-1)2+(a-b)2则有(ab-1)2+(a-b)2=0∴⎩⎨⎧==-.1,0ab b a解得⎩⎨⎧==;1,1b a ⎩⎨⎧-=-=.1,1b a当a=1,b=1时,b aa b +=1+1=2 当a=-1,b=-1时,b a a b +=1+1=2 例1 设a 、b 、c 、d 都是整数,且m=a2+b2,n=c2+d2,mn 也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和,其形式是______.解mn=(a2+b2)(c2+d2)=a2c2+2abcd+b2d2+a2d2+b2c2-2abcd =(ac+bd)2+(ad-bc)2=(ac-bd)2+(ad+bc)2,所以,mn 的形式为(ac+bd)2+(ad-bc)2或(ac-bd )2+(ad+bc)2.例 2 设x 、y 、z 为实数,且(y-z)2+(x-y)2+(z-x)2=(y+z-2x)2+(z+x-2y)2+(x+y-2z)2.求的值.解 将条件化简成2x2+2y2+2z2-2xy-2x2-2yz=0 ∴ (x-y)2+(x-z)2+(y-z)2=0 ∴ x=y=z,∴原式=1.练习:,0146422222=+---++x cx bx ax c b a 已知求证:3:2:1::=c b a三、因式分解法例6 已知a4+b4+c4+d4=4abcd ,且a ,b ,c ,d 都是正数,求证:a=b=c=d . 证 由已知可得a4+b4+c4+d4-4abcd=0,(a2-b2)2+(c2-d2)2+2a2b2+2c2d2-4abcd=0, 所以(a2-b2)2+(c2-d2)2+2(ab-cd)2=0.因为(a2-b2)2≥0,(c2-d2)2≥0,(ab-cd)2≥0,所以 a2-b2=c2-d2=ab-cd=0,所以 (a+b)(a-b)=(c+d)(c-d)=0.又因为a ,b ,c ,d 都为正数,所以a+b≠0,c+d≠0,所以 a =b ,c=d . 所以ab-cd=a2-c2=(a+c)(a-c)=0, 所以a =c .故a=b =c=d 成立.例4 已知|a|+|b|=|ab|+1, 求a+b 之值 [解] ∵|a|+|b|=|ab|+1∴|a|·|b|-|a|-|b|+1=0 (|a|-1)(|b|-1)=0 |a|=1 |b|=1 ∴a=±1或b=±1. 则当a=1,b=1时,a+b=2 当a=1,b=-1时,a+b=0 当a=-1,b=1时,a+b=0当a=-1,b=-1时,a+b=-2[评注] 运用该法一般有两种途径求值,一是将已知条件变形为一边为0,另一边能分解成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运用“若A ·B=0,则A=0或B=0”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整式恒等变形

整式恒等变形

整式恒等变形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整式恒等变形)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整式恒等变形的全部内容。

第8讲整式恒等变形模块一恒等变形→降幂迭代与换元基础夯实题型一降幂迭代法与大除法【例1】(第14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如果x2+x-1=0,那么x3+2x2+3=__________.【练1】(1990年第一届希望杯初二第一试)已知3x2+4x-7=0,求6x4+11x3-7x2-3x-7的值.题型二 整体代入消元法【例2】(第14届希望杯1试)若x +y =-1,求x 4+5x 3y +x 2y +8x 2y 2+xy 2+5xy 3+y 4的值.【练2】当x -y =1时,求x 4-xy 3-x 3y -3x 2y +3xy 2+y 4的值.题型三 换元法 强化挑战【例3】化简(y +z -2x )2+(z +x -2y )2+(x +y -2z )2-3(y -z )2-3(x -y )2-3(x -z )2.【练3】已知x ,y ,z 为有理数(y -z )2+(z -x )2+(x -y )2=(y +z -2x )2+(x +z -2y )2+(x +y -2z )2,求的值.模块二 恒等变形→因式分解与不定方程 题型一 因式分解 基础夯实【例4】(1)已知a 5-a 4b -a 4+a -b -1=0,且2a -3b =1,则a 3+b 3的值等于________.(2)若a 4+b 4=a 2-2a 2b 2+b 2+6,则a 2+b 2=________.【练4】(1)若x 满足x 5+x 4+x =-1则x +x 2+x 3+…+x2012=__________.(2)已知15x 2-47xy +28y 2=0,求的值.强化挑战【例5】已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条边,且a 2+4ac +3c 2-3ab -7bc +2b 2=0,求证:2b =a +c .【练5】(1)在三角形ABC 中,a 2-16b 2-c 2+6ab +10bc =0,其中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求证:a +c =2b .(2)已知△ABC 三边a 、b 、c ,满足条件a 2c -a 2b +ab 2-b 2c +c 2b -ac 2=0,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22111111y z z x x y x y z ++++++xy题型二 不定方程【例6】(1)方程xy -2x -2y +7=0的整数解(x ≤y )为___________.(2)已知a >b >c ≥0,求适合等式abc +ab +ac +bc +a +b +c =2011的整数a ,b ,c 的值.【练6】(1)长方形的周长为16cm ,它的两边长x ,y 均为整数,且满足x -y -x 2+2xy -y 2+2=0,求它的面积.(2)矩形的周长28cm ,两边长为x cm 、y cm ,且x 3+x 2y -xy 2-y 3=0,求矩形的面积.【例7】(2000年联赛)实数x ,y 满足x ≥y ≥1和2x 2-xy -5x +y +4=0,则x +y =_______.【练7】当x 变化时,分式的最小值是________.模块三 恒等变形→配方法【例8】已知x 2+2xy +2y 2+4y +4=0,求x ,y .【练8】已知x 2-6xy +10y 2-4y +4=0,求x ,y .【例9】已知x 2+2xy +2y 2+4x +8=0,求x ,y .【练9】已知x 2-6xy +10y 2+2x -8y +2=0,求x ,y .【例10】已知实数a 、b 、c 满足a -b +c =7,ab +bc +b +c 2+16=0.则的值等于____.22365112x x x x ++++ba【练10】已知a -b =4,ab +c 2+4=0,则a +b =________.模块四 恒等变形→乘法公式 知识点睛【常见乘法公式】 1、二元二次:(1)(a +b )(a -b )=__________.(2)(a -b )2=__________. 2、三元二次:(3)(a +b +c )2=_________.(4)a 2+b 2+c 2+ab +bc +ca =_______. 3、二元三次:(5)(a +b )3=______________.(6)a 3+b 3=______________. 4、三元三次:(7)(a +1)(b +1)(c +1)=abc +ab +bc +ca +a +b +c +1(8)(a +b )(b +c )(c +a )=a 2b +b 2c +c 2a +ab 2+bc 2+ca 2+2abc(9)(a +b +c )(ab +bc +ca )=a 2b +b 2c +c 2a +ab 2+bc 2+ca 2+3abc(10)a 3+b 3+c 3-3abc =(a +b +c )(a 2+b 2+c 2-ab -bc -ca ) 5、三元四次:(11)(a +b +c )(a +b -c )(b +c -a )(c +a -b )=-a 4-b 4-c 4+2a 2b 2+2b 2c 2+2c 2a 26、二元n 次:(12)a n -b n =(a -b )(a n -1+a n -2b +a n -3b 2+…+ab n -2+b n -1)(13)a n +b n =(a +b )(a n -1-a n -2b +a n -3b 2+…-ab n -2+b n -1)(n 为奇数) 7、n 元二次:(14)(a 1+a 2+…+a n )2=a 12+a 22+…+a n 2+2a 1a 2+2a 1a 3+…+2a 1a n +2a 2a 3+2a 2a 4+…+2a n -1a n .(15)a 12+…+a n 2+a 1a 2+…+a 1a n +a 2a 3+…+a 2a n +…+a n -1a n =[(a 1+a 2)2+…+(a n -1+a n )2] 强化挑战【例11】已知实数a 、b 、x 、y 满足a +b =x +y =3,ax +by =4,求(a 2+b 2)xy +ab (x 2+y 2)的值.【练11】(第6届希望杯初一)已知ax +by =7,ax 2+by 2=49,ax 3+by 3=133,ax 4+by 4=406,试求1995(x +y )+6xy -(a +b )的值.【例12】若a +b +c =0,a 3+b 3+c 3=0,求证:a2011+b2011+c2011=0.12172【练12】若a +b -c =3,a 2+b 2+c 2=3,那么a2012+b2012+c2012=___________.【例13】(2009年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设a +b +c =0,a 2+b 2+c 2=1. (1)求ab +bc +ca 的值;(2)求a 4+b 4+c 4的值.【练13】若a +b +c =1,a 2+b 2+c 2=2,a 3+b 3+c 3=,(1)求abc 的值;(2)求a 4+b 4+c 4的值.巅峰突破【例14】若x +y =a +b ,且x 2+y 2=a 2+b 2,求证:x 2014+y 2014=a 2014+b 2014.【练14】已知a +b =c +d ,a 3+b 3=c 3+d 3,求证:a2013+b2013=c2013+d2013.【拓14】已知a +b =c +d ,a 5+b 5=c 5+d 5,求证:a2013+b2013=c2013+d2013.第8讲 课后作业【习l 】已知x 2+x -1=0,求x 8-7x 4+11的值.【习2】已知a +b +c =1,b 2+c 2-4ac +6c +1=0,求abc 的值.【习3】若m =20062+20062×20072+20072,则m ( )A .是完全平方数,还是奇数B .是完全平方数,还是偶数C .不是完全平方数,但是奇数D .不是完全平方数,但是偶数83【习4】正整数a、b、c是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并且a+bc+b+ca=24,则这样的三角形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习5】已知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a4+b4+c4-2a2b2-2b2c2-2c22a2的值( ) A.恒正 B.恒负 C.可正可负 D.非负【习6】如果a+2b+3c=12,且a2+b2+c2=ab+bc+ca,求a+b2+c3的值.【习7】已知实数a、b、x、y满足a+b=x+y=2,ax+by=5,求(a2+b2)xy+ab(x2+y2)的值.【习8】已知x是实数并且x3+2x2+2x+1=0.求x2008+x2011+x2014的值.【习9】(1999年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若3x3-x=1,求9x4+12x3-3x2-7x+2010的值.【习10】(第18届希望杯初一)有理数a,b,c满足a:b:c=2:3:5,且a2+b2+c2=abc,求a+b+c的值.【习11】(十八届希望杯初二二试)已知a1,a2,a3,…,a2007,是彼此互不相等的负数,且M=(a+a2+…+a2006)(a2+a3+…+a2007),N=(a1+a2+…+a2007)(a2+a3+…+a2006),试1比较M、N的大小.【习12】(2013年联赛)已知实数x,y,z满足x+y=4,|z+1|=xy+2y-9,则x+2y+3z=_______.【习13】(2013年竞赛)已知正整数a、b、c满足a+b2-2c-2=0,3a2-8b+c=0,则ab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习14】(2001年联赛)求实数x,y的值,使得(y-1)2+(x+y-3)2+(2x+y-6)2达到最小值.。

恒等变形知识点总结

恒等变形知识点总结

恒等变形知识点总结恒等变形是指根据等式的性质和算术运算的性质,将一个等式变形成另一个等式的过程。

在变换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运算,将等式的两侧转变成相同的表达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恒等变形的基本原则,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相等的两个数(对象)可以相互规约。

2. 等式的两边加(或减)相等的数(或算式)仍相等。

3. 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一个不为零的数(或数的倒数)仍相等。

4. 在等式中引进(或去除)平方根,绝对值符号对方程做平方根变形,只有当两边都为非负数时,该等式才成立。

这些基本原则是我们进行恒等变形时需要牢记的,只有在遵守这些原则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正确进行恒等变形。

在进行恒等变形时,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基本的代数运算,例如加减法、乘除法、开平方、平移等,这些运算在恒等变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和技巧。

1. 加减法变形加减法变形是指用等于同一个数的两个数互换位置,并相加或相减,来得到一个新的等式。

例如:a +b =c 和 a = c - b这里,我们可以将第一个等式两边分别减去b,得到新的等式 a = c - b。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加减法变形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恒等变形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一个复杂的等式化简成一个简单的等式。

2. 乘除法变形乘除法变形是指用等于同一数的两个数相除或相乘,得到新的等式。

例如:ab = c 和 a = c/b这里,我们可以将第一个等式两边都除以b,得到新的等式a = c/b。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乘除法变形也是一个常见且有效的恒等变形方法。

3. 平方根变形平方根变形是指用等于同一数的两个数同时开平方,得到新的等式。

例如:a^2 = c 和a = √c这里,我们可以将第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开平方,得到新的等式a = √c。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方根变形也是一个常见且有效的恒等变形方法。

4. 移项变形移项变形是指将等式中的某一项移到等式的另一侧,得到新的等式。

专题14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解析版)

专题14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解析版)

专题14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高考导航】1.利用各种三角函数进行求值与化简,其中降幂公式、辅助角公式是考查的重点.2.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面积的计算,三角形形状的判定以及有关范围的计算,常与三角恒等变换综合考查.【真题解析】1.(2016·全国卷Ⅱ)若cos ⎝⎛⎭⎫π4-α=35,则sin2α=( )A.725B.15 C .-15 D .-725[解析] 解法一:∵cos ⎝⎛⎭⎫π4-α=35, ∴sin2α=cos ⎝⎛⎭⎫π2-2α=cos2⎝⎛⎭⎫π4-α =2cos 2⎝⎛⎭⎫π4-α-1=2×⎝⎛⎭⎫352-1=-725.故选D. 解法二:∵cos ⎝⎛⎭⎫π4-α=22(cos α+sin α)=35,∴cos α+sin α=325,∴1+sin2α=1825,∴sin2α=-725.故选D.[答案] D2.(2017·山东卷)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sin B (1+2cos C )=2sin A cos C +cos A sin C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a =2bB .b =2aC .A =2BD .B =2A[解析] 解法一:因为sin B (1+2cos C )=2sin A cos C +cos A sin C ,所以sin B +2sin B cos C =sin A cos C +sin(A +C ),所以sin B +2sin B cos C =sin A cos C +sin B ,即cos C (2sin B -sin A )=0,所以cos C =0或2sin B =sin A ,即C =90°或2b =a ,又△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0°<C <90°,故2b =a .故选A.解法二:由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得b ⎝⎛⎭⎫1+a 2+b 2-c 2ab =2a ×a 2+b 2-c 22ab +c ×b 2+c 2-a 22bc , 所以2b 2⎝⎛⎭⎫1+a 2+b 2-c 2ab =a 2+3b 2-c 2, 即2b a(a 2+b 2-c 2)=a 2+b 2-c 2, 即(a 2+b 2-c 2)⎝⎛⎭⎫2b a -1=0,所以a 2+b 2=c 2或2b =a ,又△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a 2+b 2>c 2,故2b =a ,故选A.[答案] A3.(2017·浙江卷)已知△ABC ,AB =AC =4,BC =2.点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BD =2,连接CD ,则△BDC 的面积是________,cos ∠BDC =________.[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cos ∠ABC =42+22-422×4×2=14, ∴cos ∠CBD =-14,sin ∠CBD =154, ∴S △BDC =12BD ·BC ·sin ∠CBD =12×2×2×154=152. 又cos ∠ABC =cos2∠BDC =2cos 2∠BDC -1=14, 0<∠BDC <π2,∴cos ∠BDC =104. [答案]152 104 4.(2017·全国卷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面积为a 23sin A. (1)求sin B sin C ;(2)若6cos B cos C =1,a =3,求△ABC 的周长.[解] (1)由题设得12ac sin B =a 23sin A ,即12c sin B =a 3sin A. 由正弦定理得12sin C sin B =sin A 3sin A. 故sin B sin C =23. (2)由题设及(1)得cos B cos C -sin B sin C =-12,即cos(B +C )=-12. 所以B +C =2π3,故A =π3. 由题设得12bc sin A =a 23sin A,即bc =8. 由余弦定理得b 2+c 2-bc =9,即(b +c )2-3bc =9,得b +c =33.故△ABC 的周长为3+33.【典例解析】考点一 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2)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3)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sin2α=2sin αcos α.(2)cos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3)tan2α=2tan α1-tan 2α. 3.辅助角公式a sin x +b cos x =a 2+b 2sin(x +φ)⎝⎛⎭⎫其中tan φ=b a . 【训练】1.已知sin ⎝⎛⎭⎫π6-α=13,则cos ⎣⎡⎦⎤2⎝⎛⎭⎫π3+α的值是( ) A.79 B.13 C .-13 D .-79[解析] ∵sin ⎝⎛⎭⎫π6-α=13,∴cos ⎝⎛⎭⎫π3-2α=cos ⎣⎡⎦⎤2⎝⎛⎭⎫π6-α=1-2sin 2⎝⎛⎭⎫π6-α=79,∴cos ⎣⎡⎦⎤2⎝⎛⎭⎫π3+α=cos ⎝⎛⎭⎫2π3+2α=cos ⎣⎡⎦⎤π-⎝⎛⎭⎫π3-2α=-cos ⎝⎛⎭⎫π3-2α=-79. [答案] D【训练】2.已知m =tan (α+β+γ)tan (α-β+γ),若sin2(α+γ)=3sin2β,则m =( ) A.12 B.34 C.32D .2 [解析] 设A =α+β+γ,B =α-β+γ,则2(α+γ)=A +B,2β=A -B ,因为sin2(α+γ)=3sin2β,所以sin(A +B )=3sin(A -B ),即sin A cos B +cos A sin B =3(sin A cos B -cos A sin B ),即2cos A ·sin B =sin A cos B ,所以tan A =2tan B ,所以m =tan A tan B=2,故选D. [答案] D3.若sin2α=55,sin(β-α)=1010,且α∈⎣⎡⎦⎤π4,π,β∈⎣⎡⎦⎤π,3π2,则α+β的值是________. [解析] 因为α∈⎣⎡⎦⎤π4,π,故2α∈⎣⎡⎦⎤π2,2π,又sin2α=55,故2α∈⎣⎡⎦⎤π2,π,α∈⎣⎡⎦⎤π4,π2,∴cos2α=-255,β∈⎣⎡⎦⎤π,3π2,故β-α∈⎣⎡⎦⎤π2,5π4,于是cos(β-α)=-31010,∴cos(α+β)=cos [2α+(β-α)]=cos2αcos(β-α)-sin2αsin(β-α)=-255×⎝⎛⎭⎫-31010-55× 1010=22,且α+β∈⎣⎡⎦⎤5π4,2π,故α+β=7π4. [答案]7π4(1)三角恒等变换的三原则①一看“角”,这是最重要的一环,通过看角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把角进行合理拆分,从而正确使用公式,如1题.②二看“函数名称”,看函数名称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使用的公式,常见的有“切化弦”.③三看“结构特征”,分析结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变形的方向,常见的有“遇到分式要通分”等.(2)解决条件求值应关注的三点①分析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关系,正确地用已知角来表示未知角.②正确地运用有关公式将所求角的三角函数值用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来表示.③求解三角函数中给值求角的问题时,要根据已知求这个角的某种三角函数值,然后结合角的取值范围,求出角的大小,如3题.考点二 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 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2R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 变形: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b 2=a 2+c 2-2ac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推论: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 变形:b 2+c 2-a 2=2bc cos A ,a 2+c 2-b 2=2ac cos B ,a 2+b 2-c 2=2ab cos C .3.面积公式S △ABC =12bc sin A =12ac sin B =12ab sin C .角度1: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析] ∵2b cos C -2c cos B =a ,∴2sin B cos C -2sin C cos B =sin A =sin(B +C ),即sin B cos C =3cos B sin C ,∴tan B =3tan C ,又B =2C ,∴2tan C 1-tan 2C=3tan C ,得tan C =33,C =π6,B =2C =π3,A =π2,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答案] B 角度2:在三角形中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计算[解析] 由b sin B -a sin A =12a sin C 及正弦定理得b 2-a 2=12ac ,又c =2a ,所以b =2a ,∵cos B =a 2+c 2-b 22ac=a 2+4a 2-2a 24a 2=34,∴sin B = 1-⎝⎛⎭⎫342=74.故选A.[答案] A 角度3:结合正、余弦定理进行面积的计算[思维流程] (1)代换A +C 为π-B →化简关系式→求出cos B (2)求sin B →结合面积公式求出ac →借助余弦定理求出b[解] (1)由题设及A +B +C =π得sin B =8sin 2B 2,故sin B =4(1-cos B ). 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17cos 2B -32cos B +15=0,解得cos B =1(舍去),cos B =1517. (2)由cos B =1517得sin B =817, 故S △ABC =12ac sin B =417ac . 又S △ABC =2,则ac =172. 由余弦定理及a +c =6得b 2=a 2+c 2-2ac cos B =(a +c )2-2ac (1+cos B )=36-2×172×⎝⎛⎭⎫1+1517=4. 所以b =2.正、余弦定理的适用条件(1)“已知两角和一边”或“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应采用正弦定理.(2)“已知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或“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应采用余弦定理.【特别提醒】 应用定理要注意“三统一”,即“统一角、统一函数、统一结构”.【训练】1.[角度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cos 2A 2=b +c 2c,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A.正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在△ABC中,∵cos2A2=b+c2c,∴1+cos A2=sin B+sin C2sin C=12·sin Bsin C+12,∴1+cos A=sin Bsin C+1,∴cos A sin C=sin B=sin(A+C)=sin A cos C+cos A sin C,∴sin A cos C=0,sin A≠0,∴cos C=0,∴C为直角.故选B.[答案] B【训练】2.[角度2]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a sin B cos C+c sin B cos A=12b,则B=()A.π6或5π6 B.π3 C.π6 D.5π6[解析]∵a sin B cos C+c sin B cos A=12b,∴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 sin B cos C+sin C sin B cos A=12sin B. 又∵sin B≠0,∴sin A cos C+sin C cos A=12,解得sin(A+C)=sin B=12.∵0<B<π,∴B=π6或5π6.故选A.[答案] A【训练】3.[角度3]已知a,b,c分别为△ABC三个内角A,B,C的对边,a=2,且(2+b)(sin A-sin B)=(c-b)sin C,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2+b)(a-b)=(c-b)·c,又a=2,所以b2+c2-bc=4,所以cos A=b2+c2-42bc=bc2bc=12,故A=π3.因为b2+c2≥2bc,所以bc≤4,所以S△ABC=12bc sin A≤12×4×32=3,当且仅当b=c时取等号.[答案] 3考点三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训练】1.张晓华同学骑电动自行车以24 km/h 的速度沿着正北方向的公路行驶,在点A 处望见电视塔S 在电动车的北偏东30°方向上,15 min 后到点B 处望见电视塔在电动车的北偏东75°方向上,则电动车在点B 时与电视塔S 的距离是( )A .2 2 kmB .3 2 kmC .3 3 kmD .2 3 km[解析] 画出示意图如图,由条件知AB =24×1560=6.在△ABS 中,∠BAS =30°,AB =6,∠ABS =180°-75°=105°,所以∠ASB =45°.BS sin30°=AB sin45°,所以BS =AB sin30°sin45°=3 2. [答案] B2.如图所示,在一个坡度一定的山坡AC 的顶上有一高度为25 m 的建筑物CD ,为了测量该山坡相对于水平地面的坡角θ,在山坡的A 处测得∠DAC =15°,沿山坡前进50 m 到达B 处,又测得∠DBC =45°,根据以上数据可得cos θ=________.[解析] 由∠DAC =15°,∠DBC =45°可得∠BDA =30°,∠DBA =135°,∠BDC =90°-(15°+θ)-30°=45°-θ,由内角和定理可得∠DCB =180°-(45°-θ)-45°=90°+θ,根据正弦定理可得50sin30°=DB sin15°,即DB =100sin15°=100×sin(45°-30°)=252(3-1),又25sin45°=252(3-1)sin (90°+θ),即25sin45°=252(3-1)cos θ,得到cos θ=3-1.[答案]3-1解三角形实际问题的4步骤【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已知α为锐角,且7sin α=2cos2α,则sin ⎝⎛⎭⎫α+π3=( ) A.1+358 B.1+538C.1-358D.1-538[解析] 由7sin α=2cos2α得7sin α=2(1-2sin 2α),即4sin 2α+7sin α-2=0, 解得sin α=-2(舍去)或sin α=14,又由α为锐角,可得cos α=154, ∴sin ⎝⎛⎭⎫α+π3=12sin α+32cos α=1+358,故选A. [答案] A2.在△ABC 中,a =2,b =3,B =π3,则A 等于( )A.π6B.π4C.3π4D.π4或3π4[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所以sin A =a sin Bb =2×sin π33=22,所以A =π4或3π4.又a <b ,所以A <B ,所以A =π4.[答案] B3.(2016·全国卷Ⅲ)在△ABC 中,B =π4,BC 边上的高等于13BC ,则cos A =( )A.31010B.1010 C .-1010 D .-31010[解析] 设△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由题意可得13a =c sin π4=22c ,则a =322c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b 2=a 2+c 2-2ac =92c 2+c 2-3c 2=52c 2,则b =102c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b 2+c 2-a 22bc =52c 2+c 2-92c22×102c ×c=-1010,故选C. [答案] C4.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满足c =2,a cos C =c sin A 的△ABC 有两个,则边长BC 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1,3)C .(3,2)D .(2,2)[解析] 因为a cos C =c sin A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sin C sin A ,易知sin A ≠0,故tan C =1,所以C =π4.过点B 作AC 边上的高BD ,垂足为D ,则BD =22BC ,要使满足条件的△ABC 有两个,则BC >2>22BC ,解得2<BC <2.故选D.[答案] D5.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2=3bc ,sin C =23sin B ,则A =( )A.π6B.π3C.2π3D.5π6[解析] 因为sin C =23sin B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c =23b ,代入a 2-b 2=3bc ,得a =7b ,再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32,所以A =π6.故选A. [答案] A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c cos B =2a +b ,若△ABC 的面积为312c ,则ab 的最小值为( )A.12B.13C.16D .3 [解析] 由正弦定理及2c cos B =2a +b ,得2sin C cos B =2sin A +sin B ,因为A +B +C =π,所以sin A =sin(B +C ),则2sin C ·cos B =2sin(B +C )+sin B ,整理可得2sin B ·cos C +sin B =0,又0<B <π,所以sin B >0,则cos C =-12,因为0<C <π,所以C =2π3,所以sin C =32,则△ABC 的面积为12ab sin C =34ab =312c ,即c =3ab ,结合c 2=a 2+b 2-2ab ·cos C ,可得a 2+b 2+ab =9a 2b 2,∵a 2+b 2≥2ab ,∴2ab +ab ≤9a 2b 2,即ab ≥13,当且仅当a =b =33时等号成立,故ab 的最小值是13.故选B. [答案] B 二、填空题7.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a sin A =(2sin B +sin C )b +(2c +b )sin C ,则A =________.[解析] 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 2=(2b +c )b +(2c +b )c ,即a 2=b 2+c 2+b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故cos A =-12,又A 为三角形的内角,故A =120°.[答案] 120°8.计算:4cos50°-tan40°=________.[解析] 4cos50°-tan40°=4sin40°-sin40°cos40°=4cos40°sin40°-sin40°cos40°=2sin80°-sin40°cos40°=2sin (120°-40°)-sin40°cos40°=3cos40°+sin40°-sin40°cos40°=3cos40°cos40°= 3.[答案]39.如图,为测量山高MN ,选择A 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 为测量观测点.从A 点测得M 点的仰角∠MAN =45°,C 点的仰角∠CAB =60°以及∠MAC =75°;从C 点测得∠MCA =45°.已知山高BC =100 m ,则山高MN =________m.[解析] 在Rt △ABC 中,∠CAB =60°,BC =100 m ,所以AC =2003m.在△AMC 中,∠MAC =75°,∠MCA =45°, 从而∠AMC =60°,由正弦定理得AC sin60°=AM sin45°,因此AM =20023m.在Rt △MNA 中,AM =20023m ,∠MAN =45°,得MN =2003m.[答案] 2003三、解答题10.(2017·天津卷)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a =5,c =6,sin B =35.(1)求b 和sin A 的值; (2)求sin ⎝⎛⎭⎫2A +π4的值. [解] (1)在△ABC 中,因为a >b ,故由sin B =35,可得cos B =45.由已知及余弦定理,有b 2=a 2+c 2-2ac cos B=13,所以b =13.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sin A =a sin B b =31313.所以b 的值为13,sin A 的值为31313. (2)由(1)及a <c ,得cos A =21313,所以sin2A =2sin A cos A =1213,cos2A =1-2sin 2A =-513.故sin ⎝⎛⎭⎫2A +π4=sin2A cos π4+cos2A ·sin π4=7226. 11.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满足⎝⎛⎭⎫54c -a cos B =b cos A . (1)若sin A =25,a +b =10,求a ;(2)若b =35,a =5,求△ABC 的面积S . [解] ∵⎝⎛⎭⎫54c -a cos B =b cos A ,∴由正弦定理得⎝⎛⎭⎫54sin C -sin A ·cos B =sin B cos A ,即有54sin C cos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则54sin C ·cos B =sin C .∵sin C >0,∴cos B =45.(1)由cos B =45,得sin B =35,∵sin A =25,∴a b =sin A sin B =23.又∵a +b =10,∴a =4.(2)∵b 2=a 2+c 2-2ac cos B ,b =35,a =5,∴45=25+c 2-8c ,即c 2-8c -20=0,解得c =10或c =-2(舍去),∴S =12ac sin B =15.1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2C -cos2A =2sin ⎝⎛⎭⎫π3+C ·sin ⎝⎛⎭⎫π3-C .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且b ≥a ,求2b -c 的取值范围. [解] (1)由已知可得2sin 2A -2sin 2C =2⎝⎛⎭⎫34cos 2C -14sin 2C , 化简得sin 2A =34,∴sin A =±32,又0<A <π,∴sin A =32,故A =π3或2π3. (2)由a sin A =b sin B =csin C,得b =2sin B ,c =2sin C , 因为b ≥a ,所以B ≥A ,所以A =π3,B +C =2π3且B ∈⎣⎡⎭⎫π3,2π3, 故2b -c =4sin B -2sin C=4sin B -2sin ⎝⎛⎭⎫2π3-B =3sin B -3cos B=23sin ⎝⎛⎭⎫B -π6. 因为π3≤B <2π3,所以π6≤B -π6<π2,所以2b -c 的取值范围为[3,23).。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作为数学中的基本工具之一,恒等变形在各种数学问题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14个常用的恒等变形公式,这些公式的掌握对于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和应对高考、数学竞赛等考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恒等变形1.加减同项式的恒等变形∵a+b+c+d+e+f=0∴a+b+c=-(d+e+f)2.去分母的恒等变形∵a/c=b/d∴ad=bc3.两边平方式的恒等变形∵a=c·d·e·f∴e·f=a/(c·d)4.拆分因式的恒等变形∵a²-b²=(a+b)(a-b)∴(a+b)(a-b)=a²-b²二、平方恒等变形5.一次二次(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6.和差二次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7.平方差a²-b²=(a+b)(a-b)8.完全平方a²+2ab+b²=(a+b)²a²-2ab+b²=(a-b)²三、三角函数恒等变形9.正弦cos²(a)+sin²(a)=1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10.余弦sin²(a)+cos²(a)=1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11.正切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12.双角sin2a=2sina·cosacos2a=cos²(a)-sin²(a)=2cos²(a)-1=1-2sin²(a)13.半角sin(a/2)=√[(1-cos(a))/2]cos(a/2)=√[(1+cos(a))/2]tan(a/2)=sin(a)/(1+cos(a))14.万能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可以通过这些公式的使用,将复杂的数学运算转换成简单而直观的形式,使数学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1—1代数式恒等变换方法与技巧

1—1代数式恒等变换方法与技巧

1—1 代数式的恒等变换方法与技巧一、代数式恒等的一般概念定义1 在给定的数集中,使一个代数式有意义的字母的值,称为字母的允许值。

字母的所有允许值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代数式的定义域。

对于定义域中的数值,按照代数式所包含的运算所得出的值,称为代数式的值,这些值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代数式的值域。

定义2 如果两个代数式A、B,对于它们定义域的公共部分(或公共部分的子集)内的一切值,它们的值都相等,那么称这两个代数式恒等,记作A=B。

两个代数式恒等的概念是相对的。

同样的两个代数式在它们各自的定义域的某一个子集内是恒等,但x=,在x≥0时成立,但在x<0时不成立。

因此,在研究两个代数式恒等时,一定要首先弄清楚它们在什么范围内恒等。

定义3 把一个代数式变形成另一个与它恒等的代数式,这种变形称为恒等变换。

代数式的变形,可能引起定义域的变化。

如lgx2的定义域是(,0)(0,)-∞+∞,2lgx的定义域是(0,)+∞,因此,只有在两个定义域的公共部分(0,)+∞内,才有恒等式lgx2=2lgx。

由lgx2变形为2lgx时,定义域缩小了;反之,由2lgx变形为lgx2时,定义域扩大了。

这种由恒等变换而引起的代数式定义域的变化,对研究方程和函数等相关问题时也十分重要。

由于方程的变形不全是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但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有类似之处,因此,在本节里,我们把方程的恒等变形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结合起来讨论。

例1:设px=有实根的充要条件,并求出所有实根。

由于代数式的变形会引起定义域的改变,因此,在解方程时,尽量使用等价变形的方法求解。

这样可避免增根和遣根的出现。

解:原方程等价于222(0,0x p xx x⎧-=-⎪⎨-≥⎪⎩222222(4)4448(2)441330440,0pxx p px xx x p x⎧-=⎪⎧=+--⎪⎪⎪⎪⇔≤≤⇔≤⎨⎨⎪⎪≥⎪⎪+-≤≥⎩⎪⎩222(4)8(2)44,043pxppx x⎧-=⎪⎪-⇔⎨-⎪≤≤≥⎪⎩由上式知,原方程有实根,当且仅当p满足条件24(4)4448(2)33p ppp--≤≤⇔≤≤-这说明原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43p≤≤。

整式的恒等变形精品讲义

整式的恒等变形精品讲义

整式的恒等变形1. 乘法公式也叫作简乘公式,就是把一些特殊的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加以总结,直接应用。

公式中的每一个字母,一般可以表示数字、单项式、多项式,有的还可以推广到分式、根式。

公式的应用不仅可从左到右的顺用(乘法展开),还可以由右到左逆用(因式分解),还要记住一些重要的变形及其逆运算――除法等。

⒉ 基本公式就是最常用、最基础的公式,并且可以由此而推导出其他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立方和(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⒊ 公式的推广:①多项式平方公式:()22222222222a b c d a b c d ab ac ad bc bd cd +++=+++++++++即:多项式平方等于各项平方和加上每两项积的2倍。

②二项式定理:()3322333a b a a b ab b ±=+±()4432234464a b a a b a b ab b ±=±+±+()554322345510105a b a a b a b a b ab b ±=±+±+±…………注意观察右边展开式的项数、指数、系数、符号的规律 ③由平方差、立方和(差)公式引伸的公式()()322344a b a a b ab b a b +-+-=-()()43223455a b a a b a b ab b a b +-+-+=+()()5432234566a b a a b a b a b ab b a b +-+-+-=-…………注意观察左边第二个因式的项数、指数、系数、符号的规律 在正整数指数的条件下,可归纳如下:设n 为正整数()()2122232222122n n n n n n n a b a a b a b ab b a b -----+-+-+-=-()()2212222122121n n n n n n n a b a a b a b ab b a b ---+++-+--+=+类似地: ()()123221n n n n n n n a b a a b a b ab b a b ------+++++=-⒋ 公式的变形及其逆运算由()2222a b a ab b +=++得()2222a b a b ab +=+-由()()3322333333a b a a b ab b a b ab a b +=+++=+++得()()3333a b a b ab a b +=+-+ 由公式的推广③可知:当n 为正整数时 n n a b -能被a b -整除, 2121n n a b +++能被a b +整除,22n n a b -能被a b +及a b -整除。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恒等变形公式是高等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基础。

在学习恒等变形公式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并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公式。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和差公式sin(a ± 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cos(a ± b) = cos a cos b sin a sin b其中,a、b为任意实数。

2.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和差公式tan(a ± b) = (tan a ± tan b) / (1 tan a tan b)cot(a ± b) = (cot a cot b 1) / (cot b ± cot a) 其中,a、b为任意实数,且tan a tan b ≠±1,cot a cot b ≠±1。

3. 二倍角公式sin2a = 2sin a cos acos2a = cos2 a - sin2 a = 2cos2 a - 1 = 1 - 2sin2 atan2a = (2tan a) / (1 - tan2 a)其中,a为任意实数,且tan a ≠±1。

4. 半角公式sin(a / 2) = ±√[(1 - cos a) / 2]cos(a / 2) = ±√[(1 + cos a) / 2]tan(a / 2) = ±√[(1 - cos a) / (1 + cos a)] 其中,a为任意实数,且cos a ≠±1。

二、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基本关系式5. 指数函数的恒等变形公式a^m × a^n = a^(m+n)(a^m)^n = a^(mn)(a × b)^n = a^n × b^n其中,a、b为正实数,m、n为任意实数。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

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恒等变形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等式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运算,从而得到等价的新式子的过程。

在数学中,恒等变形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中。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14个恒等变形公式,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1.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是指:$a^2-b^2=(a+b)(a-b)$。

这个公式在代数中是非常常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平方差。

2. 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是指:$a^2+2ab+b^2=(a+b)^2$。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一个二次项的平方。

3. 二次差公式二次差公式是指:$a^2-b^2=(a+b)(a-b)$。

这个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相同,但它更适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差。

4. 一次多项式恒等式一次多项式恒等式是指:$ax+by=c$。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一次方程。

5. 一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公式一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公式是指:$ax+ay+bx+by=a(x+y)+b(x+y)=(x+y)(a+b)$。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因式分解一次多项式。

6. 二次多项式恒等式二次多项式恒等式是指:$ax^2+bx+c=(x-p)(x-q)$,其中$p$和$q$是二次方程的解。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二次方程。

7. 二次多项式完全平方公式二次多项式完全平方公式是指:$ax^2+bx+c=a(x+p)^2+q$,其中$p$是二次方程的解。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将二次多项式变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8. 二次多项式配方法二次多项式配方法是指:$ax^2+bx+c=a(x+frac{b}{2a})^2-frac{b^2-4ac}{4a}$。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将二次多项式配成平方的形式。

9. 欧拉公式欧拉公式是指:$e^{ix}=cos x+isin x$。

这个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它将复数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

10. 对数公式对数公式是指:$log_ab=frac{log_cb}{log_ca}$。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整式的恒等变形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整式的恒等变形

初一数学比赛系列讲座 (6)整式的恒等变形一、知识重点1、 整式的恒等变形把一个整式经过运算变换成另一个与它恒等的整式叫做整式的恒等变形2、 整式的四则运算整式的四则运算是指整式的加、减、乘、除,娴熟掌握整式的四则运算,擅长将一个整式变换成另一个与它恒等的整式,能够解决很多复杂的代数问题,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3、 乘法公式乘法公式是进行整式恒等变形的重要工具,最常用的乘法公式有以下几条:① (a+b) (a-b)=a 2-b 2② (a ±b)2=a 2±2ab+b 2 ③ (a+b) (a 2 -ab+b 2)=a 3+b 3 ④ (a-b) (a 2+ab+b 2 )=a 3-b 3⑤ (a+b+c)2= a 2+b 2+c 2+2ab+2bc+2ca⑥ (a+b+c) (a 2+b 2+c 2-ab-bc-ca)= a 3 +b 3 +c 3-3abc⑦ (a ±b)3= a 3±3a 2b+3a b 2±b 34、 整式的整除假如一个 整式除以另一个整式的余式为零, 就说这个整式能被另一个整式整除, 也可说除式能整除被除式。

5、余数定理多项式 f x 除以(x-a) 所得的余数等于f a 。

特别地 f a =0 时,多项式 f x 能被 (x-a) 整除二、例题精讲例 1 在数 1, 2, 3, , 1998前添符号“ +”和“ -”并挨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剖析 要得最小非负数,一定经过合理的添符号来产生尽可能多的“ 0”解 因 1+2+3+ +1998=19981 1998 999 1999 是一个奇数,2又在 1, 2,3, , 1998 前添符号“ +”和“ -”,其实不改变其代数和的奇偶数,故所得最小非负数不会小于1。

先考虑四个连续的自然数n 、 n+1、 n+2 、n+3 之间怎样添符号,使其代数和最小。

很显然 n-(n+1)-(n+2)+(n+3)=0因此我们将 1, 2, 3, , 1998 中每相邻四个分红一组,再按上述方法添符号, 即 (- 1+2)+(3-4-5 +6)+ (7 -8-9 +10)+ + (1995 -1996-1997 +1998)= - 1+2=1 故所求最小的非负数是1。

沪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九章整式: 整式的恒等变形讲义(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九章整式: 整式的恒等变形讲义(无答案)

第2讲 等式的恒等变形一、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把一个代数式变换成另一个和它恒等的代数式,叫做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它在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式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整式的恒等变形是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整式的各种运算性质和法则、各种乘法公式的正逆与变形应用、因式分解的有关知识等.分式的恒等变形以整式的恒等变形为基础,并结合分式自身的特点,因此更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和技巧性,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分式的性质与概念的灵活应用、四则运算、化简求值及恒等证明.二、等式的分类:(1)恒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总成立.如:123+=,23x x x +=,()()22a b a b a b +-=-(2)条件等式:只有用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时,等式才成立.如:23x +=只有在1x =时才成立.(3)矛盾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都不成立.如:125+=,23x x +=+三、等式的证明:等式的证明分为恒等式的证明和条件等式的证明.恒等式的证明主要是通过恒等变形,从等式的一边 证到另一边,或者证两边等于同一结果.;条件等式的证明要认真分析条件和所证等式之间的关系.(1)等式的证明一般是通过恒等变形把比较复杂的形式转化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即“从繁到简”.(2)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有:①左右法(即从左端推出右端,或从右端推出左端);②同一法(左右两端分别变形得到同一结果);③比较法(即证左右两端的差为零,或左右两端的比为1).【例题1】 (1)若335,50a b a b +=+=,求22a b +的值。

(2)已知()()2216,9a b a b +=-=,求33a b ab +的值。

(3)已知()()2216,9a b a b +=-=,求44a b ab +的值。

【例题2】(1)已知210,a a +-=求32243a a ++的值。

第14讲 三角函数及诱导公式

第14讲  三角函数及诱导公式

第14讲三角函数及诱导公式作者:蔡圣兵项欣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2014年第09期考情分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角关系及诱导公式是整个三角函数的基础,是解决三角函数所有题目的基本工具.这一讲需要学生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符号、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的性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与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和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会求[y=Asin(ωx+φ)]的周期,或者经过简单的恒等变形可化为上述函数的三角函数的周期,能运用上述三角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角关系及诱导公式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熟练掌握.一般一个大题一个或两个小题,分值在5分到15分左右,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单独考查,也可以同角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解三角形、向量、参数方程等内容相结合,以解答题为主,重点考查的是公式的熟练运用,难度不大.同时也可考查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转化与化归等重要思想.命题特点从近几年高考看,本讲考小题重基础,考大题难度低,考应用融于三角函数之中,考综合体现三角的工具作用.趋势是:①试题的题型及难度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出偏题、怪题,一般会在选择填空题的靠前位置出现.②主要基础题型还是集中在考查三角函数定义、知值求值、知值求角、知角求值等.③新教材比较重视实际应用,所以要重视利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角关系及诱导公式解决其他相关三角函数综合题型,比如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向量等.备考指南复习该节内容时应注意:1. 诱导公式的记忆口诀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 在求值与化简时,常用方法有:(1)弦切互化法:主要利用公式[tanα=sinαcosα]化成正、余弦.(2)和积转换法:利用[(sinθ±cosθ)2=1±][2sinθcosθ]的关系进行变形、转化.(3)巧用“1”的变换:[1=sin2θ+cos2θ=cos2θ(1+tan2θ)=tanπ4=…].3. (1)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求值时,先利用公式化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锐角三角函数,其步骤:去负[→]脱周[→]化锐.特别注意函数名称和符号的确定.(2)在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时,若开方,要特别注意判断符号.(3)注意求值与化简后的结果一般要尽可能有理化、整式化.限时训练1. 已知点[P(sin3π4,cos3π4)]落在角[θ]的终边上,且[θ∈[0,2π)],则[θ]值为()A. [5π4]B. [3π4]C. [7π4]D. [π4]2. 如果[1]弧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2],那么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A. [1sin0.5]B. [sin0.5]C. [2sin0.5]D. [tan0.5]3. [sin2cos3tan4]的值()A. 小于[0]B. 大于[0]C. 等于[0]D. 不存在4. 计算[2sin(-600°)+3tan(-855°)]的值为()A. [32]B. 1C. [23]D. 05. 已知函数[f(x)=cosωx(x∈R,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为了得到函数[g(x)=sin (ωx+π4)]的图象,只要将[y=f(x)]的图象()A. 向左平移[π8]个单位长度B. 向右平移[π8]个单位长度C. 向左平移[π4]个单位长度D. 向右平移[π4]个单位长度6. 已知[tanα],[1tanα]是关于x的方程x2-kx+k2-3=0的两个实根,且[3πA. [3]B. [2]C. [-2]D. [-3]7. 若[sin(π3-α)=14],则[cos(π3+2α)=] ()A. [-78]B. [-14]C. [14]D. [78]8. 已知函数[f(x)=cos(π2+x)+sin2(π2+x),][x∈R,]则[f(x)]的最大值为()A. [34]B. [54]C. [1]D. [22]9. 已知锐角[α,β]满足:[sinβ-cosβ=15,tanα+tanβ][+3tanα∙tanβ=3],则[α,β]的大小关系是()A. [αC. [π410. 如果若干个函数的图象经过平移后能够重合,则称这些函数为“同簇函数”. 给出下列函数,其中“同簇函数”的是()①[f(x)=sinxcosx];②;[f(x)=2sin2x+1]③[f(x)=2sin(x+π4)];④[f(x)=sinx+3cosx].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1. 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cm,则该扇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cm2.12. 已知[α∈(π2,π),sinα=35]则[tanα]=_______.13. 设集合[M=αα=kπ2-π3,k∈Z,][N={α|-π14. 已知[α]为钝角,[sin(π4+α)=34],则[sin(π4-α)=] .15. 已知[tan(π4+α)=2].(1)求[tanα]的值;(2)求[2sin2α+sin2α1+tanα]的值.1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x]轴为始边作两个锐角[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A,B]两点. 已知[A,B]的横坐标分别为[210],[255].求:(1)[tan(α+β)]的值;(2)[α+2β]的值.17. 已知函数[fx=tan2x+π4].(1)求函数的定义域与最小正周期;(2)设[α∈0,π4],若[fα2=2cos2α],求[α]的大小.18.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其中《方田》章给出计算弧田面积所用的经验公式为:弧田面积=[12](弦×矢+矢2).弧田(如图),由圆弧和其所对弦所围成,公式中“弦”指圆弧所对弦长,“矢”等于半径长与圆心到弦的距离之差.按照上述经验公式计算所得弧田面积与其实际面积之间存在误差.现有圆心角为[2π3],弦长等于9米的弧田.(1)计算弧田的实际面积;(2)按照《九章算术》中弧田面积的经验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与(1)中计算的弧田实际面积相差多少平方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代数恒等变形

代数恒等变形

代数恒等变形代数恒等变形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一般来讲,代数恒等变形是将一个复杂的代数式子转化为较为简单或者更容易计算的形式的过程。

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中,我们都会学习到代数恒等变形的相关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代数恒等变形的相关知识,包括代数恒等的定义、代数恒等变形的基本原则、代数恒等变形的应用等。

一、代数恒等的定义代数恒等是指在代数式中,等号两边始终相等的情况,常写作A=B。

这里的A和B可以是任意的含有变量的代数式。

代数恒等一般采用已知的代数恒等或者基本公式变化来推导到简便的等式。

代数恒等在代数运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为计算提供了便利,可以用更简单的表达形式来表示原来复杂的运算过程。

例如,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可以写成a^{2}=b^{2}+c^{2},这就是代数恒等的一种形式。

在证明这个恒等时,我们可以使用代数运算规律和几何定理,从而将勾股定理转化为更加简单的代数式。

二、代数恒等变形的基本原则在代数恒等变形中,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代数恒等变形的基础。

下面是代数恒等变形的三条基本原则:1.等式两边加上相同的数或者代数式,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减去相同的数或者代数式,等式仍然成立。

3.等式两边同时乘以相同的数或者代数式,等式仍然成立。

除了这三条基本原则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则也需要遵守。

比如,等式两边同时开n次方时,需要保证等式两边都是非负数,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时,需要保证等式两边都是正数。

这些原则在代数恒等变形中非常重要,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三、代数恒等变形的应用代数恒等变形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代数恒等变形应用:1.利用代数恒等变形来简化复杂的代数式,从而达到便于计算的目的。

2.在解经典问题时,通过使用已知的代数恒等或者基本公式,将问题转换为容易求解的一个或者多个代数式。

3.在证明定理和公式时,通过使用代数恒等变形来推导出想要的证明结果。

第十四讲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及二倍角公式

第十四讲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及二倍角公式

第十四讲: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及二倍角公式考向预览1、熟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及二倍角公式,掌握公式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能根据问题情境准确选用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简单恒等变形,掌握三角函数求值的基本题型与求解方法。

2、综合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常用的变换:变换角度、变换名称、变换解析式结构。

考点盘清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sin(βα。

=±)cos(βα=±)tan(βα2、二倍角公式:=α2sin =α2tan 。

=-=ααα22sin cos 2cos =3、辅助角公式:)sin(cos sin 22ϕααα++=+b a b a ,(其中ϕ角的终边过点P(a,b ),ab =∈ϕππϕtan ]-,,().若点P 在第一象限,则ϕ取锐角;若点P 在第二象限,则ϕ取钝角;若点P 在第三象限,则ϕ取负钝角;若点P 在第四象限,则ϕ取负锐角。

4、三角变换的基本题型——化简、求值、证明(1)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要求:通过对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使最后所得到的结果中: ①所含函数和角的名类或种类最少;②各项的次数尽可能地低;③出现的项数最少; ④一般应使分母和根号不含三角函数式;⑤对能求出具体数值的,要求出值.依据三角函数式的结构,常采用的三角变换方法有:异名化同名、异次化同次、高次降次、异角化同角。

(2)求值:常见的有给值求角、给角求值、给值求值。

课前演练1.cos(45°-30°)的值为( ) A.22 B.32C.2+34 D.2+642.已知α∈(π2,π),sin α=35,则tan(α+π4)等于( ) A.17 B .7C .-17D .-7 3.(2011·上海卷)函数y =2sin x -cos x 的最大值为 5. 4.已知cos(α-π6)+sin α=435,则sin(α+7π6)的值是( ) ()()3①给角求值的关键是正确地分析角已知角与未知角之间的关系,准确地选用公式,注意转化为特殊值.②给值求值的关键是分析已知式与待求式之间角、名称、结构的差异,有目的地将已知式、待求式的一方或两方加以变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求待求式的值.③给值求角的关键是求出该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讨论角的范围,求出该角.它包括无条件的恒等式和附加条件恒等式的证明.常用方法:从左推到右;从右推到左证明.;左右互推.A .-235 B.235C .-45D.455.定义运算a ⊕b =a 2-ab -b 2,则sin π6⊕cos π6=( ) A .-12+34 B .-12-34C .1+34D .1-346.(2012·永州模拟)若f (sin x )=3-cos2x ,则f (cos x )=( )A .3-cos2xB .3-sin2xC .3+cos2xD .3+sin2x7.若1+tan x 1-tan x =2013,则1cos2x +tan2x 的值为 2013 . 8.已知tan(α+β)=25,tan(β-π4)=14,那么tan(α+π4)的值是322. 9.已知α∈(π2,π),化简21-sin α+2+2cos α=。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那可是数学里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啊!先来说说啥是三角函数。

咱们就拿个三角形来说事儿,比如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θ ,那正弦(sin)就是对边比斜边,余弦(cos)是邻边比斜边,正切(tan)是对边比邻边。

这几个家伙的关系可复杂又有趣。

那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到底是啥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把一个三角函数表达式变成另一个看起来不同,但实际上是等价的表达式。

就好像给一个人换了身衣服,但本质还是那个人。

比如说,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这两个公式就像是一对双胞胎,长得有点像,但又有细微的差别。

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上课,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有个学生一脸迷茫地问我:“老师,这玩意有啥用啊?”我当时就笑了,给他举了个例子。

咱们假设你站在一个山坡上,要测量山坡的倾斜角度。

你知道自己水平移动的距离和垂直上升的高度,这时候就得用三角函数来算出角度。

但是如果给你的条件不是直接的角度,而是一些边的关系,那就要用到恒等变形公式来把已知的条件转化成能直接算出角度的形式。

这学生一听,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这些公式的用处。

再比如说,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这个公式在解决一些涉及到两角和的正切值问题时特别有用。

还有倍角公式,sin2A = 2sinAcosA ,cos2A = cos²A - sin²A = 2cos²A - 1 = 1 - 2sin²A ,这些公式就像是魔法咒语一样,能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在解题的时候,经常需要灵活运用这些公式。

有时候要从左边推到右边,有时候要从右边推到左边,就像是在玩一个智力游戏。

比如说,给你一个式子 sin²A + cos²A = 1 ,让你证明其他的恒等式,那你就得根据这个基础式子,再结合其他的公式,像搭积木一样一步一步推导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有理式的恒等变形可以数是属统治着整个量的世界,而算数的四则运算则可以看作是数学家的全部装备麦克斯韦知识方法扫描有理式的恒等变形可以分为无条件限制等式和有条件限制等式两大类.无条件等式的证明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直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变形(常 常是从较复杂的一边向较简单的一边变形),还有比较法、分析法等.条件等式的证明实质上是有根据,有目标的有理式的恒等变形,条件等式证 明的基本方法是对约束条件或待证等式进行适当变形, 运用有理式的对称,轮换 性质,有关非负数的性质及比较法,消元法和换元法等•在证明过程中,不但要 注意已知条件的变换,使之有利于应用,同时也要研究结论的需求, 结论部分复 杂的也要进行比较变换,使之有利于已知条件的沟通.经典例题解析2 2b ea ab e (b e)(b a) (e a)(e b)分析要证A=B ,可先证A-B=O ,这种方法称为求差法。

这个式子具有如下特征:如果取出它的第一项,把其中的字母轮换,即以b 代a , e 代b ,a 代c ,则可得出第二项;若对第二项的字母实行上述轮换,则可得出第 三项;对第三项的字母实行上述轮换,可得出第一项.具有这种特性的式子叫作 轮换式.利用这种特性,可使轮换式的运算简化.证明因为例1.求证:a 2 be (a b)(a e)左-右a 2 be (a b)(a e)b 2 ca (b e)(b a)e 2 ab (e a)(e b)a 2 be (a b)(a e)a 2 ae ae be(a b)(a e)a(a c) c(a b) (a b)(a e)a. e abac同理b 2 eae 2 ab(b e)(b a) b e b a (e a)(e b) e a b ea eb a e a b a e b e b a e a评注本例若采用通分化简的方法将很繁•像这种把一个分式分解成几个部 分分式和的形式,是分式恒等变形中的常用技巧.例 2 证明:(y+z-2x)3+(z+x-2y)3+(x+y-2z)3=3(y+z-2x)(z+x-2y)(x+y-2z). 证明用换元法.令y+z-2x=a ,① z+x-2y=b ,② x+y-2z=e ,③则要证的等式变为a 3+b 3+e 3=3abe.注意到因式分解公式: a 3+b 3+c 3-3abc=(a+b+c)(孑+b 2+c 2-ab-bc-ca),将①,②, ③相加有a+b+e=y+z-2x+z+x-2y+x+y-2z=0,所以 a 3+b 3+c 3-3abc=0,故(y+z-2x) 3+(z+x-2y) 3+(x+y-2z) 3=3(y+z-2x)(z+x-2y)(x+y-2z). 评注换元是恒等变形的常用技巧.例3.( 1957年武汉市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已知x+y+z=xyz ,证明:x(1-y 2)(1-z 2)+y(1-x 2)(1-z 2)+z(1-x 2)(1-y 2)=4xyz .分析 将左边展开,利用条件x+y+z=xyz ,将等式左边化简成右边. 证明 因为x+y+z=xyz ,所以左边=x(1-z 2-y 2-y 2z 2)+y(1-z 2-x 2+x 2z 2)+(1-y 2-x 2+x 2y 2)=(x+y+z)-xz 2-xy 2+xy 2z 2-yz 2+yx 2+yx 2z 2-zy 2-zx 2+zx 2 y 2 =xyz-xy(y+x)-xz(x+z)-yz(y+z)+xyz(xy+yz+zx)所以 左—右 =a 2 be (a b)(a e)b 2 ea (b e)(b a)e 2 ab (e a)(e b)0.=xyz_xy(xyz_z)_xz(xyz_y)_yz(xyz_x)+xyz(xy+yz+zx) =xyz+xyz+xyz+xyz =4xyz=右边.故结论成立。

例4( 1994年蓝溪市初中数学竞赛) 已知2 x yz a2y zx ba 2 bcb 2 cac 2 ab2 2 _分析设7jabc k如果这时关于k,x,y,z 的有理式相等,那么结论就可证得。

2解设」a z 2 1-则a,b,c 就可求出,代入所要证的等式,分别代入a k(x 2 a 2 be x a 2 bex2y zx b yz),b b 2 ca y k 2(x 22 2k(y zx),c k(z xy),yz)2 k 2(y 2 zx)(z 2 xy) k 2(x 4 y 2z 2 2x 2yz y 2z 2 xy 3 xz 3x 2yz)xk 3(x 3 y 3 z 3 3xyz),同理b 2 cayk 2(y 2 zx)2 k 2(x 2 yz)(z 2 xy)y所以 例5.k 2(x 3 y 3 z 3 3xyz), x ab1 2/ 3 3 3k (x y z 3xyz), z2 2 2a bcb cac ab。

xy z(1993年浙江绍兴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已知a(y-z)+b(z-x)+c(x-y)=O ,求证:cybz az cx bx ay分析与证明 要证 cy―空az _cx成立,只需证(cy-bz)(z-x)=(az-cx)(y-z),y z z x即 cyz-b£-cxy+bzx = azy-cxy-az 1 2+czx , 即只需证 z(cy-bz+bx-ay+ax-cz)=O 成立, a(y-z)+b(z-x)+c(x-y)=O 可知 cy-bz+bx-ay+ax-cz=O ,评注这种“执果索因”的方法称为例6.已知abc=1,求证: a 一ab a 1分析法” b c .分析1这个题目的结论比较复杂,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用代入消元的方 法消去一个字母,将问题转化为一般恒等式的证明。

1 a bc分析 所要证明的式子是一个不等式,左边的式子又较复杂,直接从已知条 件出发证明不是很容易,因而可以考虑用反证法来证明。

证明假设原式不成立,即a+b 2+c 2+孑+ab+cd=1ad-bc=1,二 a 2+b 2+c 2+d 2+ab+cd= ad-bc••• a 2+b 2+c 2+d 2+ab+cd+bc-ad=0,即(a+b)2+(b+c)2+(c+d)2+(d-a)2=0 a+b=b+c=c+d=d-a=O,°. a=-b,b=-c,c=-d,d=a于是 a=-a,即 a=0, • b=c=d=0,这与 ad-bc=1 矛盾。

•••原式成立,即 ai 2+b 2+c 2+d 2+ab+cd ^ 1评注(1)结论是否定形式的问题,可以考虑用反证法来证明。

(2)配方法在恒等变形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可以由一个等式推出若干个等 式来,还可以得到一些不等关系。

例8. (2008年首届少年数学周(宗沪杯)数学竞赛试题)设a,b,c 均是不等于 0 的实数,且满足 a 2-b 2=bc , b 2-c 2=ca,求证 a 2-c 2=ab ,1bc b 1 ca c 1成立。

同理, z x空x 虬旦,故结论成立。

z x x y bc b c 1丄1 bc b 11 c 1 c bcb 1 b bc bc b 1bc b 1bc b 11 原式左边=1。

证毕。

而此时从已知条件 证明 1 T abc=1,分析2 从上面的证法可以看出:它的证法就是 通分”---设法将几个分式 的分母倍的一样。

这实际是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第一个分式的分子、 分母乘以 bc,第三个分式的分子、分母乘以证明2 左边=2航—ab c a 1二 1bc b 1例7.已知ad-bc=1,求证: b 得到的。

b bc b 1 bbeabc bc b bc1。

证毕。

bc b 1 bc b 12 2 2 2a +b +c +d +ab+cd M证明将已知等式相加得 a 2 c 2 c(a b).① 2依条件a 2b 2bc 得a 2b(b c).即b c②2依条件b 2c 2 ca 得(b c)(b c) ca.将②代入得 a(b c) ac,即 b2 2bc ac ab.故 c(a b) ab.代人式①即有 a c ab 成立.同步训练q, a+b+甘 0,贝U q 3 q 2 q ( ) cab(C ) 1-q 3 (D ) 1-2q 2b ,—c 且 x+y+z 工0.贝U =( )x yx+y+z (D ) xyz 3. 如果---—3—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y z x y z (A ) 8 (B ) 0 (C ) 2 (D ) -25.已知a+b+c=10, a 2+b 2+c 2=38, a 3+b 3+c 3=160,贝U abc 的值是(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14(a 2+b 2+c 2)=(a+2b+3c)2,贝U a : b : c= ___________9. ( 198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设a 、b 、c 、d 都是整数,且m=a 2+b 2, n=c 2+d 2,mn 也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和,其形式是 _________11 1 10. 已知 a+ b cbca3 26. (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已知-(b c)24b c= a(A ) 24 填空题(B) 30(C ) 36 ( D ) 42 (a b)(c a)且 a ^0 则7 .已知:a z 2y xb x 2z yc 2x-.贝U a+b+c = zc a c a b1.已知一a b c b c a (A ) 1(B ) 1- q2 .已知:x a ,yy zz x(A) 1 (B ) 0(C )(A ) x 、y 、z 中至少有一个为1 (C )、x 、y 、z 都不等于14. (1999年重庆市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B ) x 、y 、z 都等于1 (D )以上说法都不对已知 a-b=4, ab+S+4=0,贝U a+b=( ) a ^ b 壬 c 则 a 2b 2c 2=选择题、解答题1 1 111. 若a、b、c不全为零,且a+—=1, b 一1,求证:c - 1.be a12. (2005年北京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已知非零实数a、b、c满足a+b+c=0.求证:(1)a3 b3c3 3abc;⑵f bc b c c a c a b)( )9.a b a b b c c a13. 设(a+b)(b+c)(c+d)(d+a)=(a+b+c+d)(bcd+cda+dab+abc)求证:ac=bd.14. (第20届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9年级试题)证明恒等式:a? a n a? a3a2(a1 a2)a3(a2 a3)a1 (a n a1) a1(a1 a2)a2(a2 a3)a n(a n a1 )15. 设有多项式f(x)=4x4-4px3+4q/+2q(m+1)x+(m+1)2,求证:如果f(x)的系数满足p2-4q-4(m-1)=0,那么,f(x)恰好是一个二次三项式的平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