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高二生物教案-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高二生物教案-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https://img.taocdn.com/s3/m/ef8a1e0caef8941ea66e0584.png)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
4.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理解该项法规的科学基础。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2.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和遗传图解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
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板书内容投影片。
高中生命科学教案系列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高中生命科学教案系列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7ec82803d8ce2f01662324.png)
高中生命科学教案系列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性别决定内容的学习,学生懂得并能运用遗传学知识说明生男生女的基本过程和道理。
能够用语言表述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区别能用图形、符号等形式表述人类、果蝇等染色体的类型。
通过红绿色盲的病例,能够用遗传学原理解释伴性遗传的基本过程。
通过对两性生物性别比和伴性遗传现象的了解,体验从现象到实质的认知过程。
通过红绿色盲和血友病两个病例,学习科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在生男生女的随机性的认识中,感悟自然环境中生命体的协调与平衡。
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已有性别知识基础为何男女比例近似1:1XY 类型的性别决定性别与性染色体XY 的关系遗传规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伴性遗传的现象和规律总结规律并分析其他案例总 结教学重点和难点认知冲突 模糊认识启发性议题 发现本质真实问 题探究认识清晰化 运 用以人类色 盲为例知识迁移、应用 形成认知、感悟(1)教材重点:1、性别决定的过程;2、伴性遗传中的传递规律和特点;3、伴性遗传中基因型与染色体组型的表达4、遗传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统一(2)教学难点:1、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联系与区别;2、基因与染色体的表达形式;3、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4、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两纲教育渗透:1、由性别比例看自然环境的协调与统一2、由生男生女的随机性渗透科学指导生活的理念3、由伴性遗传病的发生渗透生命与健康的优生学观念教与学的方法:教法: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地感知问题法——形成问题情景,引入、衔接教学环节,引起思考学法:自学导思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解读、探究、形成认知讨论法——与他人的互助合作,相互借鉴,形成共识具体为:1、指导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和动画,培养其观察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设问,学生解读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41a30d6c85ec3a87c2c575.png)
性染色体
♂ zz 同型
Z
W
♀ zw 异型 ♂ ZZ
1:
1
♂
ZZ
Z
♀
ZW
性别决定的内因:性染色体和基因
课外知识
性别决定的外因:环境因素影响性别分化
例:温度条件,如乌龟、扬子鳄、许多葫芦科植物雌花的分化
受精卵
23~27度
孵化成雄性龟
28度以上 孵化成雌性龟
例:营养条件,如蜜蜂等
绿常能色 色见分盲 分的辨病 不色各是 清盲种一 。是颜种
1
:
1
伴性遗传之伴X 隐性遗传
XBXB
X BY
X BX b
XBXB XBXb XBY XbY
隔代遗传
X bY XBY
伴性遗传之伴X 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1、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2、患者中男多女少。 3、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 病,父子病”。 4、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 正,母女正”。 5、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XBXB x XBY 1 XBXb x XBY 2 XbXb x XBY 3
XBXB x XbY 4 XBXb x XbY 5 XbXb x XbY 6
伴性遗传之伴X 隐性遗传
(一)正常女性纯合与色盲男性结婚后的遗传现象
亲代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男不 父
XBXB × XbY
性能 亲 的传 的
X
配子
XB
子代
性染色体: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 色体。在异配性别中一对同源性染色体是异型的, 即形态、结构和大小以及功能都有所不同。
常染色体:其它各对染色体,通常以A表示。常 染色体的各对同源染色体一般都是同型,即形态、 结构和大小基本相同。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975e3048d7c1c709a1454f.png)
课题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人类性别决定过程。
2、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
3、阐明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提高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及带来的严重危害,认同“男女平等”的观点。
2、通过对伴X隐性遗传的现象及特点的分析,形成客观的、科学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XY型性别决定的过程2、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教学过程内容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景阅读资料出示资料1:他们为何轻生在某山区,一个妇女接连生了四个女孩,邻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婆家人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有本事,生不了儿子,便自杀了。
(摘自“中国年轻女性自杀报告”)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该妇女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通过这个悲惨的实例子,引出一个问题:生女孩是这个女人的过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内容。
一、性别决定1、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2、性别决定的过程观察课本P37图6-27与图6-281、观察两幅图图6-29与图6-30,思考以下问题:(1)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2)男女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3)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如何表示?学生思考:1、后代是男孩还是女孩,是由什么来决定的?人为什么有男女之分?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观察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
通过观察P图6-27与图6-28你能看出两者的不同?通过这两幅图我们很难看出他们的区别。
要想弄清出区别,首先要学会识别人类的染色体。
讲述课本P37图6-29和图6-30是如何得到的:用化学药物将细胞停止在有丝分裂中期,利用低渗溶液处理细胞使细胞膨胀,其中的染色体得以散开,然后通过显微摄影拍能够区分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名师教案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500a308bd63186bdebbc8f.png)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张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生物性别决定的类型,解释人类性别比接近1:1的原因。
(2)举例说明位于性染色体上某些致病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及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分析色盲遗传图解,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小组成员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原理的学习,破除重男轻女的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生育观、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遗传咨询对遗传病发病的重要预防作用。
【教学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以红绿色盲为例说明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致病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及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伴性遗传知识分析遗传图谱。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受精卵发育为两个男孩女孩的图片,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同样是受精卵发育的,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2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某些遗传性状上的表现有所不同呢教师:要想搞清楚为什么,要认真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内容才能找到答案。
好,首先来看性别决定,性别决定的概念补充: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自主先学】学习性别决定相关知识。
完成学案P48【先学检查】核对填空课件展示关于性别决定的阅读提纲:阅读课本P40-41性别决定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染色体的分类有哪两种2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两种说出两者的差异和常见的生物类别。
3说出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的组成。
4人类性别决定方式属于哪一种教师:出示显微镜下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示,杂乱无章散乱分布,不易观察。
我们对染色体进行整理分析即得到染色体组型分析图,图示中两两一对,就是我们学过的同源染色体。
哪一幅代表男性的哪学生幅代表女性的你如何判断的引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和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ccdd14a2161479171128fd.png)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染色体分组(知道)(2)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理解)(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理解)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思想,破除封建迷信,建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结合教材指导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学生通过讨论、推理、练习相结合,以便做到产生兴趣,主动学习,强化思维。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课教师讲述:据调查,目前中国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10年后将有2400万的男性找不到配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男轻女”的思想造成的后果不可小视,许多女婴或是女孩的生活处境因此变得很不乐观,此外,这一思想背后暗藏的另一个理论就是“生不到男孩怪母亲”,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矛盾,有些家庭也因此而破裂。
问:(1)自然状态下,人类的性别比应该为多少?为什么?(2)孩子的基因从父母双方获得,其性别由谁来决定?什么时候决定?(3)你能预测一下每一胎出生男孩的概率和出生女孩的概率分别是多大吗?(课件展示问题)只要学习了今天的内容,答案自然揭晓。
一、性别决定问:什么叫性别决定?1、性别决定的概念: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例:人、所有哺乳动物、雌雄异株的植物如柳树就是属于雌雄异体的生物。
讲述: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怎样的?先来认识人类的染色体。
2、人类染色体分组(课件展示两副高倍镜下的人类染色体图)问:(1)这是在细胞周期中哪个时期看到的染色体?(2)你能看出男性与女性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吗?(3)如何区别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学生观察图思考并讨论后,教师解答:(1)有丝分裂中期,这时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便于观察。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802dc067ec102de3bd89d4.png)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学案一、自主学习:1。
生物性别决定的类型,2。
人类性别比接近1:1的原因3。
伴性遗传及其特点: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4.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其遗传特点二、导学提纲:1、生物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2、为什么男女比例接近1:1?3、伴性遗传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4、伴性遗传知识对人类遗传病防治及生产实践活动有何指导意义?三、总结:(一)性别决定:1.细胞内染色体类型: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例如:人 22对常染色体+XX/XY2.性别决定的方式:①XY型:雌性性染色体为同型XX 雄性性染色体为异型 XY生物类群: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某些种类的两栖类、鱼类;很多种类的昆虫(果蝇);一些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大麻等.)②ZW型:雌性性染色体为异型ZW 雄性性染色体为同型 ZZ生物类群:鸟类、蛾蝶类③其他性别决定方式:染色体组数例如蜜蜂,雄蜂单倍体,雌蜂,工蜂为二倍体环境后螠3。
人类中男女比例为1:1的原因第一,雄性个体产生数目基本相等的两种精子,而雌性个体只产生一种卵细胞第二,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因而形成两种数目基本相等的受精卵。
(二)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2.类型:(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①实例: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的遗传,女娄菜叶形的遗传②特点:a、交叉(隔代)遗传b、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③典型的遗传图解(以红绿色盲为例:(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①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②特点:a、常代代相传b、女性患者多于男性;c、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Y染色体遗传:①实例:外耳道多毛症②特点:a男性全是患病、女性全是正常b遗传规律父传子,子传孙三、伴性遗传知识与人类遗传病防治及生产实践活动的关系四、方法规律:遗传系谱图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1)确定显隐性关系,判断遗传方式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非伴性(2)根据性状写出每一相关个体的可能基因型;(3)从隐性性状入手,确定亲代或子代基因型;(4)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进行概率计算。
高中生物必修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2a598bc1c708a1284a44ad.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优秀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优秀教案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生物性别决定的类型,解释人类性别比接近1:1的原因。
(2)举例说明位于性染色体上某些致病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及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分析色盲遗传图解,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小组成员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原理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举例说明位于性染色体上某些致病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及特点。
能够运用伴性遗传知识分析遗传图谱。
[教学方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对话单和教案;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并完成对话单上的“生本对话”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两张宝宝照片(男、女宝宝各一张),分别提出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同样是受精卵发育的,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雄性(男孩)?有的发育成雌性(女孩)?问题二: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某些遗传性状上表现不同?学生思考、尝试回答。
教师:这两个问题都与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有关。
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内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二、新课研学1.学习性别决定相关知识。
教师电脑展示关于性别决定的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相关内容,并及时用红色笔或荧光笔勾画出来。
学生阅读课本38页1~3段文字,找到答案,并及时勾画。
教师先请所有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回答第二、三两个问题。
及时点评、更正。
学生根据书本读出自己找到的答案。
教师: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性别决定方式的有关内容,以XY型生物为例。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7d86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e.png)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苏教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教案本文将介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性别决定以及伴性遗传的概念,同时为教师提供教案建议,以帮助他们将这些概念传达给学生。
性别决定在许多生物中,性别由染色体决定。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第一对称为性染色体。
在男性(XY)中,第一对染色体为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而在女性(XX)中,两条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
在雄性生殖细胞中,有50%的精子带有Y染色体,另外50%带有X染色体。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时,会产生一对新的染色体,其性别也因此确定。
在某些生物中,性别的决定是不同的。
例如,对于印度负鼠和鸟类来说,性别是由卵子中的染色体类型决定的。
在印度负鼠中,雌性拥有一对相同的X染色体,而雄性则拥有一对不同的染色体(XY和X1X2Y)。
在鸟类中,雌性拥有一对相同的Z染色体,而雄性则拥有一对不同的染色体(ZZ和ZW)。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是指一种特殊的遗传形式,其中一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母系中表达。
这是因为在人类中,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则只有一条。
如果男性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一条X染色体上的病理基因,他就一定会表现出该基因所编码的疾病。
然而,如果女性继承了同样的基因,则只有当她的两条X染色体都带有该基因时才会表现出病症。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由缺乏凝血因子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因此,男性更容易患上血友病,因为他们只有一条X染色体,如果其带有病理基因,就会表现出疾病。
另一方面,女性可以是患有血友病的载体,但是只有在她的两个X染色体上都带有病理基因时,才会表现出疾病症状。
教案建议以下是针对以上概念的教案建议:性别决定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性别如何由染色体决定,以及不同物种中性别决定的变化。
方法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使用模型或图表来说明染色体决定性别,并讨论不同物种中,性别决定的变化。
伴性遗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其与血友病的关系。
方法在课堂上讲解,使用图表和示意图展示伴性遗传的概念,并介绍血友病的病因。
生物: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
![生物: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https://img.taocdn.com/s3/m/62ff6c05ddccda38366baf44.png)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染色体分组(A:知道)2.性别决定的方式(C:理解)3.伴性遗传的特点及传递规律(C:理解)4.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C: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唯物主义思想,破除封建思想,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
2.通过学生对学校色盲情况的调查、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3. 通过介绍色盲的发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能力方面1. 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观察, 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知识解决所发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对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了解其本质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四、教材分析在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删去了性别决定。
伴性遗传实质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应用,是对分离定律的拓展与再认识。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生为学生人类优生学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给出材料,创设情境,学生进行探究性分析,与教师的讲述相结合。
学生练习和推理相结合。
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存在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不同性别的个体存在呢一定的区别。
如人类中男性和女性,在体重、身高、声音、生殖系统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差异。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而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呢?学生可能会答出孤雌生殖,如雄蜂。
问:你认为蜜蜂群体中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引导学生从染色体角度进行分析,自然得出染色体的数量不同。
讲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遗传物质的组成与生物的性别决定有关。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呢?生物的性别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案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f515d5d15abe23482f4d86.png)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高中生物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案1、XY 型性别决定的方式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三、教学过程 (一)性别决定读书填空: 1、概念:指 的生物 方式.性别主要由 基因决定,决定性别的基因在 上.2、染色体类型性染色体:与 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注:具有n 对染色体的生物,性染色体一般是 对,而常染色体为 对。
3、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XY 型性别决定和ZW 型性别决定 (1) XY 型性别决定 ①特点: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 ,产生一种 型的雌配子; 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产生 型和 型的两种雄配子。
○2过程图解: ○3生物类型 XY 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较为普遍,大多 的植物、全XY 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较为普遍,大多 的植物、全部的 、多数昆虫、部分鱼类和部分两栖类都属于这一类型。
自主讨论:♀(2A+XX)1、思考如何表示人类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生殖细胞呢?2、若发现某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X,能否确定它是精子还是卵细胞?试讨论产生这种生殖细胞的可能原因。
3、分析性别决定发生在什么时刻?4、能决定人类后代性别的是哪一个亲本?试分析原因。
(2) ZW型性别决定①特点: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的性染色体ZZ,产生一种Z型的雄配子;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产生Z型和W型的两种雌配子。
○2过程图解:○3生物类型:鸟类、、部分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性别决定属于这种类型。
(二)伴性遗传读书填空:1、概念:由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类性状的遗传被称为伴性遗传。
2、红绿色盲的遗传①遗传基础:科学家们发现,这种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用表示,相应的正常基因用表示,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
因此红绿色盲基因是随着向后代传递的,其遗传方式称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
![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0895befd0a79563c1e72d5.png)
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长寿职高 陈杰教学目的(1)性别决定的方式(2)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重点:(1)XY 型性别决定的方式(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3)遗传图谱题的分析与判断规律难点:(1)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2)遗传图谱题的分析与判断规律 教学过程: 一、性别决定1、染色体类型A:性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B:常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2. 性别决定的概念: 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XY 型性别决定和ZW 型性别决定 (1) XY 型性别决定XY 性别决定的特点是:雌性个体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 ,产生一种X 型的雌配子;雄性个体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Y 。
产生X 型和Y 型的两种雄配子.♂:♂=1:1的自然生理原因 ①男性产生的含X 、Y 染色体两种精子且比值相等②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相等举例: XY 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除了人以外,还有果蝇、马、牛、羊等很多高等动物以及大麻、蛇麻等植物都属于XY 型性别决定。
(2) ZW 型性别决定举例:鳞翅目昆虫(碟类、蛾类),鸟类. 二、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2.人类红绿色盲病的遗传科学家们发现,这种病是位于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 )控制的,Y 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
因此红绿色盲基因是随着X 染色体向后代传递的,其遗传方式称为伴X 染色体遗传隐性遗传。
根据基因B 和基因b 的显隐性关系,说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2A+XX)(1)写出以下组合的遗传图解:男性色盲×女性正常女性色盲×男性正常男性正常×女携男性色盲×女携红绿色盲病的遗传特点(1)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二生物必修2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二生物必修2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845e3bb90d6c85ec3ac69a.png)
高二生物必修2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学案)教学目标:1、染色体组的概念(C:理解)2、染色体类型及人类染色体组分析(C:理解)3、性别决定的方式(C:理解)4、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C:理解)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伴性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学图谱,概率等的技能,技巧。
教学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提问] 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答] 有性生殖。
受精卵。
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某些遗传性状上表现的不同呢?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染色体组型;以及如何对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
[问] 什么叫染色体组型?人们常以什么时期的染色体作为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材料?原因是什么?对染色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分析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答] 有丝分裂中期,因为此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主要根据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组型是指人类体细胞中46条(23对)染色体,依其大小,形态特征,配对和分组而排列成的图象。
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
按他们各自的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及着丝粒位置进行配对、排列而成的图象,就是他们各自的染色体组型。
也就是说,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
通过对人类两种性别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你发现正常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型有什么不同?1、性别决定(1)、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的分析知道,人的1-22号染色体,在男性和女性中都相同,与性别没有关系,这些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另一类是在男性和女性中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有关,这样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如X染色体和Y染色体。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e5aa0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70.png)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认识性染色体种类 , 理解 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观点。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 色盲遗传的特色。
(4)认识近亲成婚的危害。
2. 能力目标(1)经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表示图的对照、察看,XY 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剖析, 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剖析, 培育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剖析能力, 同时获取研究生物学识题的方法。
(2)经过遗传习题的训练 , 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色 , 应用规律解决实质问题 , 熟习解答遗传问题的技术、技巧。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经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 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经过认识 X 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 ,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例定严禁近亲成婚的意义 , 理解该项法例的科学基础。
二、教课要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 教课要点色盲遗传。
[ 解决方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认识伴性遗传。
在教课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概括成一个总图解 , 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 , 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达方式 , 概括色盲遗传的特色 , 理解伴性遗传的观点。
2. 教课难点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色。
[ 解决方法 ](1) 指引学生着手、动脑, 剖析色盲遗传图解, 依据各样婚配儿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率, 揭露伴 X 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三、课时安排四、教课方法五、教具准备(2)经过解说例题和练习 , 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1课时。
解说、讲话和复习( 注意启迪式教课)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表示图,X 和 Y 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 色盲检查图 , 对于色觉的四种婚配状况的汇总图解。
板书内容投电影。
多媒体教课设施。
六、教课步骤前言:设问: 1. 为何人群中男女比率大概相等2.生男生女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3.相同是受精卵 , 为何以后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我们将经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课程名称: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执教者:
学时安排:两学时授课班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染色体组图及XY型性别决定。
2、学会书写和分析性别决定图解。
3、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并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4、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
2、总结人类伴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三)情感目标
1、认同道尔顿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知道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XY型性别决定方式,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并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三、教学方法
1、学生通过看书、课件、讨论和书写性别决定图解来认识XY型性别决定。
2、教师规范书写、师生一起分析讨论,共同总结,循序渐进的进行重点落实。
3、精选例题、讲清思路,课件图片辅助讲解,重在难点突破。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3min)
上课之前,给学生展示两张图片(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
提问1:图片中的公鸡和母鸡有哪些差别呢?
(体形、羽毛色泽、鸡冠形状等)
提问2:它们是同时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而且雄性个体在某些遗传性状上还表现得不同?
(染色体类型不同等等)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就能够解决以上的这些问题。
【二】课程讲述
(一)、性别决定(15~17min)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第37页,看一下书上下方的这两幅图,
《展示幻灯片:人的染色体分组图》
提问1: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学生活动一: 观看、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二:看图、思考、回
( 23对染色体)
学生回答后强调,有23对同源染色体。
提问2:图6-29(男性)与图2-30(女性)有哪些区别?
(有一对染色体不一样,男性是XY,女性是XX)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女性形态相同,男性形态不同,而且有一条非常短小。
这对差异明显的染色体对人的性别起决定性的作用,叫做性染色体。
女性是XX,为同型染色体;男性是XY,为异型染色体。
而其它的22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无关,所以叫做常染色体。
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幻灯片展示: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表达方式》
既然了解到了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别决定呢?(其实不是的,性别决定只针对雌雄异体的生物,而对与雌雄同体的生物则没有任何的意义。
)
(高考调研46页例题2)
前面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也书写过一对性状和两对形状的遗传图解。
下面,如果我们只考虑性染色体,请同学们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表示出人的性别决定的过程。
《幻灯片展示:XY型性染色体的组合》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
待学生写完后,教师做具体的分析,纠正学生中的书写错误,并强调一定要书写准确。
之后提出以下问题:《展示幻灯片:问题》问1:一对夫妻一心想生一个女儿,一定能办到吗?
问2:从遗传图解看,生男生女的比例是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男生女的决定因素不在母方,而是取决于完成受精作用的精子的种类(强调精子中染色体的写法:22+X,22+Y)。
如果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就会发育成女孩,如果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就会发育成男孩。
而男性产生的X、Y这两种精子的比例是1:1,因此,生男孩或者生女孩的几率是均等的。
学习了以上内容,那么性别决定的机制是什么呢?(性染色体[XX/XY]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同源染色体分离,两条性染色体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
)
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XY型性别决定方式在生物界中是比较普遍的。
那还有没有其它的性别决定方式呢?请同学们看到书39页上方的那段小字。
ZW性别决定方式[注意:强调ZW型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与XY型恰好相反。
] ;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
(二)、伴性遗传(18min)
《幻灯片展示红绿色盲检测图》答
学生活动三:勾画P37页下方的概念
学生活动四:书写性别决定图解
学生活动五: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六:看书、勾画
(小幽默:我知道我们班上有个别同学看不清楚,不敢说,其实这也
没什么,至少不会影响考试,因为试卷都是白纸黑字!)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
请大家看到39页中间的那段小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色盲症的发现过程。
勾画完毕之后,《幻灯片展示:书39页的表6-4》
问1:红绿色盲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问2: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幻灯片展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XY染色体虽为同源染色体,但是它们的配对方式与常染色体不同,具有三个区段,每个区段基因的遗传情况各不相同。
[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同源区域、X染色体非同源区域。
] 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说明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的非同源区域。
所以红绿色盲症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
问:只针对色盲基因,是否女性和男性都有纯合子和杂合子之分?
《幻灯片展示:图6-4表》教师做进一步的阐述。
强调伴性遗传基因与常染色体基因写法的区别。
举例:AaB代表AaX B Y
【小结】:通过上面学习,我们知道,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其遗传常与性别有关,这种现象叫做性别遗传。
请同学们在书上勾画下来。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有三种基因型,男性有两种基因型。
提问:这五种基因型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婚配方式呢?
(六种)【板书】
首先,请大家把这些婚配方式中,双亲的表现型说一下。
之后挑选一种婚配方式,写出遗传图解,做规范展示。
之后请几位同学上去书写其它几种婚配方式的图解。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待学生写完后,纠正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
)预案:写全对的同学举手,给予一定的鼓励。
《展示幻灯片:两种典型的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规范书写》
提问1:男性的色盲基因是怎样传递给子代的?
(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
提问2:女性携带者的色盲基因又传递给了谁?
(传递给女儿和儿子)
讲解:女携带者的色盲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也可以传递给女儿,但是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展示幻灯片: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1、隔代交叉遗传
外公色盲(X b Y)→母亲携带者(X B X b)→男孩色盲(X b Y)
奶奶携带者(X B X b)→父亲色盲(X b Y)→女孩携带者(X B X b)学生活动七:
看图回答
学生活动九:
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同上。
学生活动十:
看书、勾画
学生活动十一: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十二:书写。
(胡天银、刘欢暂定)
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课本的P40页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一下其它的伴性遗传病。
练习巩固:几个典型的题目。
作业:《高考调研》第47页选择题。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性别决定和伴X隐性遗传,XX你来说一下,性别决定有哪几种方式?XX你来说一下伴X隐性遗传的两个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之后不管是否正确,都应该适当的鼓励一下)
由隐性遗传病过度到显性遗传病。
《展示幻灯片:抗维生素D佝偻病》
让学生写出正常与患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D表示患病基因),之后写出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归纳总结伴显的特点。
性染色体除了X还有Y,因此也有伴Y遗传。
总结其特点。
《幻灯片展示:伴X遗传显隐性判断口诀》
详细讲述判断口诀的原理让学生理解,方便以后解题。
《幻灯片展示:伴性遗传病的归纳》
习题巩固:
(高考调研第49页考点)P49. 预案:有时间就给学生讲其它的规律,如果没有就直接讲习题。
学生活动一: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二
思考、归纳、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