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法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沉淀池设计计算一、基本要求1、沉淀池设计工作总体指标:(1)池坝总高:H=4.00m(2)池坝总容积:V=20m32、沉淀池设计有关工作:(1)池容及池坝形状设计;(2)底部 + 池坝砼混凝土设计;(3)水力及湿度设计;(4)内外表面抹面设计。
二、池容及池坝形状设计1、池容及池坝形状:(1)池容: V=20m3(2)池坝形状:池容V=20m3,池坝总高H=4.00m,成椭圆形;(3)池容深:池坝靠底部离水面高度为0.50m,池坝靠底部离水面高度为H-0.50m=3.50m,故池容深=3.50m.2、池容宽度及池坝内砼砌筑量计算:以池容宽度δ为变量,求解池容宽度δ.椭圆形池容体积: V=πr1r2h其中,r1为长径,r2为短径,h为池容深短径取池容宽度δ,则长径可求得: r1=(Vδ)/(πh)池坝内砼砌筑量可求得:V=2πr1h+2πr2h+(r22-r12)/2其中,r2=δ即, V=2πr1h+2πδh+(δ22-r12)/2结合V=20m3 及H=4.00m,求解池容宽度δ,我们得到:δ=2.81m故,池坝总容积V=20m3,池容深=3.50m,池容宽度δ=2.81m.三、底部 + 池坝砼混凝土设计1、底部砼混凝土设计:(1)离池底高度:H1=0.50m(2)底部容积:V1=VH1/H=200.50/4.00=2.50m3(3)底部砼混凝土用量:V1/0.35=7.14m3(4)底部砼混凝土标准:C20;2、池坝内砼混凝土设计:(1)池坝容积:V=20m3(2)池坝内砼混凝土用量:V/0.35=57.14m3(3)池坝内砼混凝土标准:C25;3、池坝外砼混凝土设计:(1)池坝外砼混凝土用量:V/0.65=30.77m3(2)离池坝外砼混凝土标准:C20;四、水力及湿度设计1、底部 + 池坝砼混凝土抗渗等级设计:(1)底部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5,抗渗系数Ki=0.30m/d(2)池坝内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8,抗渗系数Ki=0.24m/d (3)池坝外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5,抗渗系数Ki=0.30m/d 2、湿度设计:以池坝外砼混凝土抗渗等级i=5,抗渗系数Ki=0.30m/d为标准,计算此工程的湿度。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1、结构形式
竖流沉淀池是指在沉淀池中水流的形式主要为垂直方向,其结构型式为圆筒形或梯形,可以实现污染物的沉淀、清除,同时也有污泥贮存的作用。
2、参数计算
(1)池底角α应满足θ≤30°,最好为18°~25°。
(2)池底距离:当水流速小于0.1m/s时,可以考虑安装沉淀池,此时距离可以定为0.7m;当流速大于0.1m/s时,可以考虑改善设备或设置沉淀池,此时距离可以定为1.2m。
(3)管线内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内径可以确定为500mm~1000mm。
(4)池容量:可以根据污水日处理量来计算,一般池容量需大于日处理量的1.3倍。
3、主要工艺
(1)沉淀过程:污水进入沉淀池,污染物粒子在水力作用下不住自行沉淀到池底,沉淀过程可以分为凝聚期和沉淀期。
(2)搅拌过程: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粒子之间的质量交换,增加沉淀率,减少污染物污泥的污染量。
二、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1、结构形式
斜管沉淀池是指,污水流入池中时,水流流向以倾斜斜管形式排列的深池,沉淀介质渗滤下来,在池底形成活性污泥后排出。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首先,确定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池的尺寸需要根据进水水量和所需沉
淀时间来确定。
沉淀时间一般根据所需去除悬浮颗粒物的效果和水质要求
来确定,常用的沉淀时间一般为1-2小时。
根据沉淀时间和进水水量可以
计算沉淀池的有效容积。
有效容积等于沉淀时间乘以进水流量,即
V=Q×T,其中V为沉淀池的容积,Q为进水流量,T为沉淀时间。
其次,确定流量。
流量的确定需要考虑进水水质和所需水质的差异程度,流量的设计一般为1-2倍于进水流量。
由于辐流式沉淀池是通过向上
加速流动水来形成涡流,从而促进颗粒物的沉淀,流速需要适当增加。
然后,确定污泥设施。
沉淀池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污泥,污泥设施需
要合理配置,包括污泥收集和排出方式。
常用的污泥设施包括污泥池和污
泥排放系统,具体的设计需要考虑污泥量和处理方式。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些设计细节,如沉淀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形式和尺寸,进出水管道的布置和设计,以及沉淀池内的流动规律等。
进
出水口要合理布置,以保证水流顺畅,避免死角和渦流的产生。
最后,还需要进行一些计算和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可以根据沉淀池
的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对沉淀池的尺寸和设施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还需要考虑水质变化对沉淀效果的影响,根据进水水质的变化来进行运行
和维护。
综上所述,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包括沉淀池的尺寸、流量和
污泥设施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提高沉淀池的效果,达到
水处理的要求。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通过引导水流使其中的杂质、悬浮固体和悬浮颗粒沉降到底部,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沉淀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水流速度、水流量、污染物颗粒大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首先,需要确定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包括沉淀池的尺寸、水流量和水流速度等。
确定这些参数需要考虑水处理系统的要求和实际情况。
1.沉淀池的尺寸:沉淀池的尺寸取决于水流量和水流速度。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长度应为水流长度的3-4倍,宽度应为长度的1-1.5倍,深度应为宽度的0.5-0.6倍。
根据具体的水处理要求可以对这些比例进行调整。
2.水流量: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的水量。
水流量可以根据需要的水处理能力来确定。
水处理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水的能力,通常以每小时处理的水量来表示,单位为m3/h。
3.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指水流通过沉淀池时的流速,通常以米/秒为单位。
水流速度的选择应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和颗粒大小来确定。
一般来说,水流速度应使污染物能够在沉淀池内沉降到底部。
进行沉淀池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水流速度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过高的水流速度会导致悬浮颗粒无法沉降,而过低的水流速度则会导致沉淀池体积增大。
下面是一个沉淀池设计的具体计算示例:假设需要设计一个沉淀池来处理废水,废水的水流量为100m3/h。
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沉淀池尺寸为长10m、宽5m、深度2m。
首先计算废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是指废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停留时间=沉淀池体积/水流量停留时间=(10*5*2)/100停留时间=1小时停留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根据废水的处理要求进行调整。
接下来计算水流速度。
可以根据停留时间和沉淀池的尺寸来计算。
水流速度=污水流量/沉淀池横截面积水流速度=100/(10*5)水流速度=2m/s最后根据水流速度的选择,可以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和颗粒大小来确定。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1.设计目标:2.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a.水力停留时间(HRT)的计算公式:HRT=V/Q其中,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单位:小时),V表示沉淀池的有效容积(单位:立方米),Q表示进入沉淀池的废水流量(单位:立方米/小时)。
b.处理量(V)的计算公式:V=A*H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有效容积(单位:立方米),A表示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单位:平方米),H表示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单位:米)。
c.水流速度(L)的计算公式:L=Q/A其中,L表示水流速度(单位:米/小时),Q表示进入沉淀池的废水流量(单位:立方米/小时),A表示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单位:平方米)。
d.污泥沉淀速度的计算公式:S = (Cin - Cout) / HRT其中,S表示污泥沉淀速度(单位:kg/m³/h),Cin表示进入沉淀池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Cout表示出流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单位:小时)。
e.污泥体积的计算公式:Vsludge = (Sin - Sout) / S其中,Vsludge表示沉淀池的污泥体积(单位:立方米),Sin表示进入沉淀池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Sout表示出流的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浓度(单位:kg/m³),S表示污泥沉淀速度(单位:kg/m³/h)。
3.参数选择:在设计絮凝沉淀池时,需要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当的参数值。
例如,水力停留时间可根据需要的沉淀效果和处理能力来确定,一般常用范围为0.5-3小时;水流速度通常选择为0.3-0.5m/h;进出口浓度差和污泥沉淀速度的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并根据结果确定。
沉淀池设计公式范文
沉淀池设计公式范文沉淀池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工程任务。
它是用于分离和清除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质的一种设施。
沉淀池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雨水收集系统等。
沉淀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流量、水的特性、悬浮物质的性质等。
本文将介绍沉淀池设计的公式和原则,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沉淀池设计。
在进行沉淀池设计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定义和概念。
首先是泊松比,泊松比是指沉淀池中固体与液体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ρs/ρl=(1-ε)/ε其中,ρs是固体的密度,ρl是液体的密度,ε是固体的体积分数。
其次是沉降速度,沉降速度是指颗粒物在液体中沉积的速率。
沉降速度可以根据斯托克斯公式来计算,即:V=(2g(ρs-ρl)/9μ)*d^2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ρs是固体的密度,ρl是液体的密度,μ是液体的动力粘度,d是颗粒物的直径。
接下来是沉淀区的长度,沉淀区的长度可以根据最小停留时间来估算。
最小停留时间是指液体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最短时间,以便有效地分离悬浮物质。
最小停留时间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Tmin = (ρl * L s / (Q * Cs))其中,Tmin是最小停留时间,ρl是液体的密度,Ls是沉淀区的长度,Q是液体的流量,Cs是悬浮物质的浓度。
最后是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池的尺寸可以根据最小停留时间来计算,通过以下公式:As = Q / (Cs * V * Tmin)其中,As是沉淀池的横截面积。
除了以上公式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沉淀池的深度应根据颗粒物质的性质来确定,通常沉淀池的深度应大于颗粒物质的直径。
此外,沉淀池还要考虑到流量的变化和水体的特性等因素,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地分离悬浮物质。
总而言之,沉淀池设计公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参数和因素。
正确地设计沉淀池需要对流体力学和环境工程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以上介绍的公式和原则只是设计沉淀池的基本知识,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1.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原则:(1)流速的选择:在平流沉淀池中,流速是一个重要参数。
合理的流速可以保证颗粒物在污水中的充分沉降,并且避免泥沙的混浊现象。
通常来说,流速选择在0.3-0.6m/s之间。
(2)池长的确定:池长是通过污水流量来计算的。
池长的选择应该使水流能够充分停留在沉淀池中,以便颗粒物沉淀。
池长可根据公式计算:池长(L)=污水流量(Q)/流速(V)(3)水深的确定:水深是一个影响沉淀效果的重要参数。
水深的选择要根据入水水质、污水流量、池长等因素综合考虑。
过大的水深会导致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污泥颗粒的沉降效果。
过小的水深会导致水流速度过快,沉淀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说,水深可选取0.8-1.2米之间。
(4)沉淀时间的计算: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
沉淀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沉降效果。
通常来说,沉淀时间可根据公式计算:沉淀时间(t)=池长(L)/流速(V)2.平流沉淀池的沉降速度公式:v=(g×(ρp-ρf)×d^2)/(18×μ)其中,v为颗粒物的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ρp为颗粒物的密度,ρf为介质(水)的密度,d为颗粒物的平均粒径,μ为介质(水)的动力粘度。
3.平流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比计算公式:污泥回流比(R)=回流泥浆量(Qr)/进水污泥浓度(C0)其中,回流泥浆量为回流污泥的流量,进水污泥浓度为进水中污泥的质量浓度。
污泥回流比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沉淀效果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平流沉淀池的计算公式涉及到池长、水深、流速以及沉降速度等参数的计算。
根据设计原则和需要,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确定各个参数的合理值,从而实现平流沉淀池的有效设计。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vii)沉淀池总长度L L=L1+L2+L3 式中:L1——流入口至挡板距离,m L2——沉淀区长度,m L3——流出口至挡板距离,m (viii)校核: L2/b>4, L2/h2=(8~12):1
若已知颗粒沉降速度u0,则沉淀区总面积和有效水深计 算方法如下: A= Qmax/ q=Qmax/u0, 沉淀区有效水深h2=Qmax×t/A=u0 ×t
17
解:(1)①表面负荷及沉淀时间 由题意表面负荷数值上等于沉淀速度,所以表面 负荷为 q0=1.44m3/h,沉淀时间t0=65min ②设计表面负荷与设计沉淀时间 为使设计留有余地,将表面负荷缩小1.5倍, 沉淀时间放大1.75倍,即有: q=q0/1.5=1.44/1.5=0.96 m3/(m2· h) t=1.75t0=1.75×65=113.75min=1.9 h ③设计污水量 Qmax=105/(24×60×60) =1.157(m3/s) =4166.7(m3/h)
2
(3)主要设计参数 (i)流量
当自流进入时,应按最大流量设计;
厂内设置提升泵房时,应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 流量设计。 (ii)负荷 沉淀池负荷(或停留时间)的选择见下页表。
3
沉淀池的功能与负荷或停留时间的关系
类别
沉淀池位置
沉淀时间 (h)
表面负荷 (m3/m2.h)
污泥量(干物质) (g/pc.d)
10
(iv)沉淀区长度L2: L2=3.6vt v——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 一般取v≤5mm/s; t取l.5~2.0h (v)沉淀区总宽度B (m) B=A/L2
L2/B=4~5 不满足长宽比要求时,应分为n格,当采用机械刮泥时,b 还应与刮泥机的衍架宽度相对应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
各种沉淀池设计计算沉淀池是用于将悬浮物质沉淀下来并从水中清除的设备。
它是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1.理论沉淀时间计算理论沉淀时间是指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根据悬浮物质的沉降速度来计算理论沉淀时间,可以使用斯托克斯定律:V = (gd^2(ρp-ρf))/(18μ)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d是颗粒的等效直径,ρp是颗粒的密度,ρf是液体的密度,μ是液体的黏度。
根据所需的沉淀效果,可以根据V计算出理论沉淀时间。
2.设计池体尺寸池体尺寸的设计主要包括沉淀池的水面面积和深度。
水面面积的设计通常根据所需的处理能力来确定。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A=Q/(VS)其中,A是池体的水面面积,Q是流量,VS是水面上游速度。
根据经验值,流速通常为0.15-0.3m/s。
沉淀池的深度会影响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一般情况下,深度在1.5-4米之间。
较高的深度可以增加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提高沉淀效果。
3.污泥容量计算污泥容量是指沉淀池中可以存放的污泥的量。
可以通过计算沉淀池的有效体积来确定污泥容量。
沉淀池的有效体积可以通过计算沉淀池的总体积减去污泥底板的体积来得到。
V=A×H其中,V是沉淀池的总体积,A是水面面积,H是深度。
沉淀池中的污泥一般采用泥底流出方式排除。
泥底板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泥底板的面积与高度来得到。
4.污泥泵排泥时间计算污泥泵排泥时间是指从沉淀池中排泥的时间,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污泥泵排泥时间可以通过计算泥底板上沉淀的污泥的总质量与泵的排泥能力来得到。
T=M/(Qp)其中,T是排泥时间,M是泥底板上沉淀的污泥的质量,Qp是泵的排泥能力。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沉淀时间、池体尺寸、污泥容量和污泥泵排泥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沉淀池的合理设计,提高水处理效果。
对于具体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水质特征、处理工艺和设备的选择等因素。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沉淀池是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关键设备,用于分离悬浮颗粒物和悬浮物质附着的生物膜,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到底部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包括池体尺寸、池体形状、进出水流量、沉淀物质比例等。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和参数。
1.水力停留时间法(HRT)水力停留时间法是一种基于水体在沉淀池内的滞留时间来确定沉淀池尺寸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需要确定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以及进出水流量。
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水体在沉淀池内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计算。
根据不同的废水处理要求,选取合适的水力停留时间,常见的数值范围为1-4小时。
沉淀池的尺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Q×HRT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体积,Q表示进水流量,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
2.有效沉淀区面积法(ASA)有效沉淀区面积法是通过确定沉淀池的有效沉淀区面积来设计沉淀池尺寸的方法。
沉淀池内的有效沉淀区指的是沉淀物质大致排列的区域,通常位于池底。
为了保持沉淀物质的沉降效果,有效沉淀区面积应足够大。
沉淀池的有效沉淀区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Q×f×C其中,A表示有效沉淀区面积,Q表示进水流量,f表示收窄因数,C表示沉淀物质的浓度。
3.斜板混凝沉淀池设计斜板混凝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混凝沉淀的沉淀池设计。
在这种沉淀池中,废水通过斜板槽向下流动,在槽内与混凝剂发生反应并形成絮凝物,最后沉淀到池底。
斜板混凝沉淀池的设计涉及到斜板槽的长度、宽度、角度等参数。
一般来说,斜板槽的长度应足够长,以确保废水在槽内有足够的时间与混凝剂反应。
斜板槽的角度应根据混凝剂类型以及废水特性进行调整,一般在45-60度之间。
总结起来,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水力停留时间法、有效沉淀区面积法以及斜板混凝沉淀池设计等多个参数。
根据不同的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和性能。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平流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施,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部分有机物。
其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参数和应用场景有所差异。
以下将介绍平流沉淀池的一些基本计算公式:1.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其大小会影响沉淀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HRT =容积/流量即V/Q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容积(m³),Q表示流量(m³/d)。
一般HRT在1-5小时范围内。
2.悬浮物去除效率(E)悬浮物去除效率是评价沉淀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可根据实际运行数据或经验公式计算:E = (初始浓度 - 最终浓度) / 初始浓度× 100%其中,初始浓度和最终浓度分别表示进入沉淀池的悬浮物浓度和出水的悬浮物浓度。
3.表面负荷率(q)表面负荷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沉淀池表面的污水流量,其大小会影响沉淀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q = Q/A其中,Q表示流量(m³/d),A表示沉淀池的表面积(m²)。
一般表面负荷率在1-10m³/(m²·h)范围内。
4.水深(h)水深是影响沉淀池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经验公式计算:h = V/(A × t)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容积(m³),A表示沉淀池的表面积(m²),t表示沉淀时间(h)。
一般水深在1-3m范围内。
5.斜板间距(L)斜板间距是指平流沉淀池中斜板的间距。
其大小会影响过水负荷和排泥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L=√2Hh/(tanθ-tanβ) [L]。
其中,H表示斜板区高度(m),h表示水平板以下的高度(m),θ表示斜板的倾角,β表示斜板波纹的倾角。
一般情况下,斜板的倾角θ采用45°或60°,波纹的倾角β一般采用8~12°。
当已知平流沉淀池的进口流速、沉淀时间、池的平面尺寸及形状系数后,可按计算公式求得池内水流的最大深度、水位波动深度及悬浮物的去除效率等各项指标。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斜管沉淀池的尺寸计算
1.总高度计算公式:
H总=H2-H1+H悬-h连
其中,H总为总高度,H2为池体深度,H1为污泥底排底高度,H悬为悬浮物浓度高度,h连为连管的高度。
2.斜管长度计算公式:
Ls=H总-H悬
其中,Ls为斜管长度。
3.斜管直径计算公式:
Ds=K*Ls
其中,Ds为斜管直径,K为常数,可根据经验值选择。
二、斜管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速度计算
悬浮物的沉降速度是斜管沉淀池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可以使用Stokes定律计算,公式如下:
Vs=(2*g*(ρs-ρm)*d^2)/(9*η)*(1-ρm/ρw)
其中,Vs为悬浮物的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ρs为悬浮物颗粒密度,ρm为介质密度,d为悬浮物颗粒直径,η为介质黏度,ρw为水密度。
三、斜管沉淀池的流量计算
1.斜管污水处理流量计算公式:
Q=V*A*n
其中,Q为污水处理流量,V为平均水流速度,A为管道截面积,n为
管道数量。
2.斜管沉淀流量计算公式:
Qs=Q*(1-ηr)
其中,Qs为斜管沉淀流量,Q为污水处理流量,ηr为沉淀率。
四、斜管沉淀池的沉淀时间计算
沉淀时间是指水在斜管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V/Qs
其中,t为沉淀时间,V为池体体积,Qs为斜管沉淀流量。
以上是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的基本内容,但实际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工
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参数的选择和优化。
同时,在进行设计计算时,还需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如泥水比、悬浮物浓度、出水浊度等,以保证沉
淀效果和处理效果的达到要求。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1.设计规模设计规模:Q=10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2.格栅间格栅间两座,单座规模5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单格设计水量Q=5×10000×1.05÷24÷3600=0.608m3/s。
栅条间歇:b=0.005m,栅前水深:h=4.25m,格栅齿耙厚:S=2mm,齿耙宽:30mm,间歇:70mm,格栅倾角:α=80°(1)设过栅流速v=0.20m/s栅条间歇数n=Q×(sinα) 0.5/(b×h×v)=0.608×(sin80)0.5/(0.005×4.25×0.15)=142,取150栅槽宽B=S(n-1)+bn=0.002×(150-1)+0.005×150=1.048m,取1.2m则实际栅条间歇数n=(B+S)/(b+S)=(1.2+0.002)/(0.005+0.002)=172实际过栅流速v= Q×(sinα) 0.5/(b×h×n)=0.17m/s(2)过栅水头损失计算h0=ξ×v2/2g×sinα=β(S/b)×v2/2g×sinα=2.42×(2/5)×0.172/(2×9.81)×sin80=0.0015mh1=h0×k=0.0005×3=0.0045m3.混合(1)池体设计采用两组机械混合池,每组分为串联的两格进行两级混合,每组处理水量为Q组=5×10000×1.05÷24÷3600=0.608m3/s。
每级混合时间均为30s,混合时间T总计60s,G值取500s-1×T/2=18.24m3单格池体有效容积W=Q组有效水深h采用4m,单格混合池面积=W/h=4.56m2单格尺寸L×B=2.2m×2.2m混合池壁设四块固定挡板,每块宽度0.25m(2)主要设备选用2套混合机械搅拌器,搅拌器直径D=1.0m,每级搅拌器提升量需保证每级混合池中处理水被提升3次。
根据沉淀池设计计算
根据沉淀池设计计算
1. 沉降速度计算
沉降速度是指悬浮物在沉淀池中下沉的速度。
根据悬浮物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可以使用斯托克斯公式来计算沉降速度。
公式如下:\[ V = \frac{2}{9} \cdot \frac{g \cdot (d_p - d_f)}{\mu} \]
其中,\( V \) 是沉降速度,\( g \) 是重力加速度,\( d_p \) 是悬
浮物的实际密度,\( d_f \) 是液相的密度,\( \mu \) 是液相的黏度。
2. 沉降时间计算
沉降时间是指悬浮物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
根据沉降速度和
污水流量,可以计算出沉降池的有效体积。
沉降时间可以通过以下
公式计算:
\[ T = \frac{V}{Q} \]
其中,\( T \) 是沉降时间,\( V \) 是沉降池的有效体积,\( Q \)
是污水的流量。
3. 污泥容积计算
在设计沉淀池时,还需要计算污泥的产生量和容积。
根据污水的污染物含量和污泥的固含量,可以估算出污泥的产生量。
污泥容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V_s = Q \cdot C_s \cdot t_s \]
其中,\( V_s \) 是污泥的容积,\( Q \) 是污水的流量,\( C_s \) 是污泥的固含量,\( t_s \) 是污泥的停留时间。
结论
根据沉淀池设计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沉降速度、沉降时间和污泥容积等参数。
这些参数将有助于正确设计和调整沉淀池,以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首先,需要确定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包括:
1.水流量:即进水流量,单位为m3/h。
2.水质状况:水中悬浮物或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3.药剂投加量:使用的药剂种类和投加量。
4.水流速度:决定水中悬浮物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的重要参数。
计算公式如下:
1. 确定污水中悬浮物或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为 mg/L。
2.根据污水流量和浓度计算出污水中悬浮物或污染物的负荷,单位为g/h:负荷=流量×浓度。
3.确定药剂的计算公式:不同的药剂种类有不同的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根据水流速度和污水负荷计算出药剂投加量,单位为g/h:投加量=负荷×比例系数。
5.根据污水流量计算出污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单位为小时:停留时间=沉淀池容积/流量。
6.根据停留时间和药剂投加量计算出药剂总投加量,单位为g:总投加量=投加量×停留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可能需要对上述公式进行调整和改变,例如添加一些修正系数或根据既定标准进行修正。
总结起来,平流沉淀池设计需要根据水质状况、流量、药剂投加量和停留时间等参数进行计算。
注意,设计公式只是提供了一个方法,具体的设计需要根据实践和工程要求进行。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
各类沉淀池设计参数设计计算沉淀池是用于固液分离的设备,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和工艺条件,沉淀池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参数。
下面将分别介绍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计算。
1.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利用水流在沉淀池内流动的原理,将悬浮物和颗粒物重力沉降至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以下是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水流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通常根据水流速度和沉淀池尺寸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沉淀时间为2-4小时。
-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沉淀池设计的关键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水流速度过快会导致悬浮物无法充分沉降,水流速度过慢会降低处理效率。
根据经验公式,水流速度一般控制在0.5-1.0m/s。
-池体尺寸:池体尺寸主要考虑处理量和沉淀时间。
处理量越大,池体尺寸越大。
沉淀时间越长,池体尺寸越大。
一般情况下,沉淀池的高度控制在3-5米,宽度和长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辐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是利用水流由中心向周围辐射状排放的原理,使悬浮物和颗粒物在辐射状水流作用下向池壁沉淀。
以下是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辐流沉淀池设计的重要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与平流沉淀池相比,辐流沉淀池的水流速度相对较高,一般控制在1.0-2.0m/s。
-池体尺寸:池体尺寸主要考虑处理量和沉淀时间。
处理量越大,池体尺寸越大。
沉淀时间越长,池体尺寸越大。
一般情况下,辐流沉淀池的高度控制在3-5米,宽度和长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使用斜管作为沉淀介质,悬浮物和颗粒物在斜管的重力作用下沉降至底部进行分离。
-斜管角度:斜管角度是斜管沉淀池设计的重要参数,通常根据悬浮物和颗粒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斜管角度越大,沉降速度越快。
一般情况下,斜管角度控制在55-65度。
- 斜管间距:斜管间距是指相邻斜管之间的距离,也是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之一、斜管间距根据处理量和沉降时间来确定,一般控制在300-500mm。
排水小型沉淀池的计算公式
排水小型沉淀池的计算公式在城市建设和农村生活中,排水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解决排水问题,很多地方采用了小型沉淀池的方式来处理污水。
小型沉淀池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沉淀和分离的方式,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沉淀下来,从而净化水质。
在设计小型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到污水的流量和沉淀池的尺寸,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小型沉淀池的计算公式,希望对相关工程师和设计师有所帮助。
小型沉淀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污水的流量,以及沉淀池的尺寸。
在计算沉淀池尺寸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污水的流速、沉淀时间和沉淀深度。
下面是小型沉淀池的计算公式:1. 沉淀时间的计算公式。
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沉淀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 = V/Q。
其中,T为沉淀时间,单位为小时;V为沉淀池的有效容积,单位为立方米;Q为污水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小时。
2. 沉淀深度的计算公式。
沉淀深度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的深度,通常以米为单位。
沉淀深度的计算公式为:H = Q/(A×T)。
其中,H为沉淀深度,单位为米;Q为污水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小时;A为沉淀池的水面积,单位为平方米;T为沉淀时间,单位为小时。
3. 沉淀池的尺寸计算公式。
沉淀池的尺寸通常包括水面积和深度两个方面。
水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 = Q/(H×T)。
其中,A为沉淀池的水面积,单位为平方米;Q为污水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小时;H为沉淀深度,单位为米;T为沉淀时间,单位为小时。
沉淀池的深度可以根据沉淀深度的计算公式得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深度应该在1米左右,以确保固体颗粒物能够充分沉淀。
以上就是小型沉淀池的计算公式,希望对相关工程师和设计师有所帮助。
在设计小型沉淀池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沉淀池的材料和结构,以确保其稳定性和耐用性。
希望本文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泥及排泥 斗形底排泥、穿孔管排泥(需沉泥斗)
平流沉淀池
主要控制指标: 表面负荷——理论上合理 停留时间——经验积累较多
两者兼顾,以一为设计;另一为校核
两种设计计算方法:
(一)根据表面负荷率计算
i . 根据沉淀实验,得出累积 p和u之关系,确定总去除 率——求得uo
p (1 po )
po o
ui uo
dpi
ii . mumo /sQA((沉表凝面沉负淀荷),, 当有s时s>给>2出50umo=/s,0.3u~o0=.6 0.5~0.6mm/s) iii. 池长 L=UT
U:水平流速10~25mm/s T:停留时间(1~3h),低温
低浊水>2h 确定有效水深h=uoT (一般为3~4m) iv. 池宽B: 表面积A=Q/uo B=A/L
A sin
θ :斜管水平夹角 A/ :斜管的净出口面积(由于斜管倾斜存在无效面积)
A A A无
斜管结构系数(管型厚度)
P306例题:设计单池产水量为15000m3/d的斜管沉淀池,水厂 自用水量为5%,设计该斜管沉淀池。
三、机械搅拌澄清池 构造: P113 图4-15 工作原理 搅拌设备作用—— 回流量 3-5Q 导流板 适用性 设计参数 : P113-114 设计内容 例题
根据L/B≥4—确定分格 机械排泥B= 8,10,12m L/h>10, v. 校核 Re,Fr
Fr=10 -4 ~10-5
Re=4000 ~15000
(二)按停留时间计算 —此法在无沉淀资料时 常采用取T(见前1-3 Nhomakorabea) V=QT
V:有效容积(不包括污泥区) L=UT
根据L/H >10, 确定水深(H=3~4m)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构造组成
进水区 沉淀区 出水区 存泥区
均匀布水,减少扰动 穿孔墙式栅条
穿孔墙孔口流速≤0.15-0.20m/s(定开 孔面积),开孔率6-8%(强度保证) (核算),墙距最后一道隔板≮1-2m, 孔口可做成喇叭口,泥面以上0.3-0.5m 不开孔。
颗粒与水 沉淀分离,Re ↓,Fr↑
→ R↓
设导流墙,纵向分格(以满足Fr、Re), h=3-4m,L=UT,L/B≥4,L/h>10, 每格宽=3-8m<15m,采用虹吸式泵 排泥式应按标准系列8m、10m、12m 设计
出流均匀 防止将下沉泥带出 采用溢流堰、 淹没式出水孔口
溢流率≤300m3/(m·d)(用于计算溢流 堰总长) 孔口流速0.6-0.7m/s 孔径20-30mm 孔口在水面下12-15cm 孔口水流自由跌落
B V HL
根据L/B ≥4确定分格 重复v-viii
P303例题
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上向流
斜管(板)沉淀池的构造: 功能区:清水区、斜管区、配水区、积泥区。 絮凝池出口采用整流措施(缝隙穿孔墙 U<0.15m/s) 水力特点:Re在200以下,Fr一般在10-3-10-4 停留时间T:30min以内。
按负荷法设计:液面负荷(为5-9m3/m2.h): Q
清水区保护高度≥1.0m
A
底部配水区高度≥1.5m
斜管倾角≈60°
斜管长度:斜长1.0m
斜管管径(斜板间距):
规范:30-40mm(25~35mm)
斜管材料:聚氯乙烯 聚丙烯
表面负荷: 用于QA计算清水区表面积A
Q:流量 A:清水区表面积 ρ=5~9m3/m2·h(上向流) 或 ρ=6-12m3/m2·h(侧向流) 管内流速: Q 用于计算F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