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通史-语言与文字大纲

中国文化通史-语言与文字大纲

第三讲语言与文字1、韩愈说,“读书先须识字”。

这是研究、认识中国文化的前提。

小学是我国的传统之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

周代贵族之学。

《周礼》:“国子八岁入小学,教以六书。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所谓小学,就是自居于子弟之学。

小学(也叫朴学、汉学),狭义的是指文字学;广义的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汉字中的形音义是三位一体,不能分割。

训诂的本义是解释经文,用当时人明白的语言说明古代难懂的文献章句。

晚清学者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说过:“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小学兼经济者,其经济成就远大。

”二十世纪中叶西方学术的“语言转向”,分别形成欧陆解释学与英美分析哲学两大流派。

前者重义理诠释,后者关注逻辑与句法分析。

由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殊性,治中国历史文化者,不能没有基本的小学功夫。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个人的文字功夫与学术成就往往成正比。

文字功力有多深,学术成就就有多大。

清代乾嘉时期的重大学术成就,就在于小学方面。

2、汉字的生成传说是仓颉造出了汉字,从此华夏民族就具有了命名的能力。

人类通过命名,给世界赋予了意义,从而从自然中分立出来,使世界逐渐客体化,从而拥有了世界。

古代中国有绝地天通的传说,大体的含义即在于此。

而文字的发明,则将人们流变的思想凝聚起来。

凭借它的力量,思想文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类有了更为绵远的历史与记忆。

一般文明史将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的三要素之一。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共有三种,都是象形文字。

一是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发达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

一是古埃及的圣书字,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很成熟了。

再就是我们的汉字。

近年出土的河南舞阳贾湖的甲骨契刻符号,比殷墟的甲骨文还早,距今已有八千年了。

甲骨文发达于公元前1300年。

前两种古老的文字,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影响下,早已先后消亡了。

中国传统文化初中优秀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初中优秀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初中优秀作文中国传统文化初中优秀作文(精选21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初中优秀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传统文化初中优秀作文 1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以为这种传统礼仪文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老师在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

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敬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守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就寝;在夏日炎炎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就寝。

黄香温席是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坐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

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慎飞走,使者只拔下几片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下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

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

《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
湘方言
7
粤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 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心。 今粤方言区是古代越人杂居的地区。
8
闽方言
闽方言,又称闽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闽语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5000年前福州昙石山文化。 今日的闽语各分支中保留大量上古汉语汉代音系的成分。
上、下、中、亦(腋)、厷(肱)、本
末、朱、寸、刃、甘
15
(三)会意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hu~),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一个 字,呈现新的意义。
会意字又分两类: 即象形会意和象义会意。
秉、及、牧、看、饮 典、毓、安、北、突
信、男、明
16
(四)形声
《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即形旁表义,声 旁标音,注入了音标的成分,为造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北方方言下面又分: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 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北方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 因官场上办事交际,都使用北方话,古又有“官话”之称。
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汉字,一般认为产生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 代中后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的 陶文已有形音义三种成分,是汉字产生的雏形。 后来,汉字形体经甲骨文、金文、篆文,至隶书 而成熟、定型。
13
一、汉字六书
(一)象形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中国文化基础一、文化的涵义(一)文化的汉语词源:文对“文”作解释较早的是《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二)文化的汉语词源:化化者,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三)文化的拉丁文词源拉丁文中的cultra,英法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四)“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文化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出自十五大报告)。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关于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概括起来不外乎广义和狭义两种。

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说、四层说、五层说、六层说等等。

四层说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

2.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最早的权威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的特征(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3)文化具有时代性和超时代性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600字(精选10篇)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600字(精选10篇)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600字(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1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呢?那是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投江死亡的这日定为“端午日”。

在我国,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欢的习俗,这天,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会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喷美味的粽子香飘满了屋;赛龙舟也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节目,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快速的驶过来了,激起了江边观赛人的热情,大家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每家每户还会准备一些艾草,插在大门和窗户上,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草呢?”奶奶说“这是咱这的习俗,插上艾草,蚊虫蛇蚁就会远离咱家,让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家里有小孩的,还会给小孩的衣服上挂上做的“五毒葫芦”,祈求保佑孩子健康。

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习俗,但却在我们家乡形成了一种文化。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2中华传统文化——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

点,横,竖,撇,捺,每一笔都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写一手中国字。

小时候吧,用铅笔写字,我不是班级中写字好的。

那是我经常抱怨:这可恶的汉字这么难写。

长大一些觉的这想法似乎有些大逆不道,况且用上了钢笔,字歪的不那么厉害,也就不那么讨厌了。

传统文化三分钟演讲稿2022年(通用19篇)

传统文化三分钟演讲稿2022年(通用19篇)

传统文化三分钟演讲稿2022年(通用19篇)传统文化三分钟演讲稿2022年传统文化三分钟演讲稿2022年篇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故宫就在眼前,可是总是有一种违和的感觉,让自己觉得眼前的不是古建筑,而是仿古建筑。

为什么呢?因为游客对建筑的破坏,导致了国家对它们的保护,所以才会有随处可见的铁栅栏,而这充满金属质感的铁栅栏正与古风古色的故宫建筑群相冲,充满了不协调的违和感。

现在古建筑绝大多数成了旅游景点,人山人海,喧闹不已,没了那些宫殿的庄重与威严,留下的只有世俗与伤痕。

它们如今在当代的尊严全无,沦落为人类观赏之物,被铁网所保护,俨如动物园的一只戏猴一般,只得苟延残喘。

我突然又想起几天前,在颐和园发生的种种。

当时,我走进园中的转角处,正被拥挤的人流所烦之时,看见一个孩子在随地大小便。

对此,我只想说,这个孩子的父母大概并不懂尊重传统文化。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为人父母连最基本的社会道德都没有遵守。

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渐渐没落的气息。

但是!绝不可以!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精髓,精神支柱,绝不可没落。

即使是出现了这小小的危机,也要引以为重,不能积小成患。

所以文化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让人们感染传统文化的气息,并受其影响,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了的事。

这需要大量机构组织有效的活动,使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只不过要真正做到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继承发展,更要全面的全民普及。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素质,它决定了古建筑的生存能力。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普遍素质都提升较快,但还是有缺陷。

普遍素质提升得越快,就越能使传统文化保留得愈加完整美观。

其次,我们要让更多的外国友人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国外对中华传统文化引起注意,并使世界也热爱上它,这样会使它更易生存与发展在如今的社会里。

最后,对于这次研学发表一些看法:虽然伙食较差,但我们一起吃的开心;虽然车程长,旅途累,但我们团结一致,毫无怨言;这一次研学我们收获到的并不只是知识,不只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是思想的启迪。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语言文字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语言文字
1、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
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
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 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 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 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 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表意符号——陶文。
2、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
4、汉字组词灵活,表意简洁,且有很强的 情感作用。
①汉字有时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有时可以组 词。
②独有的汉字四个一组的成语用途广泛。 ③文言词语表意特别简洁。 ④词语的情感色彩非常浓郁。
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
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 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符 号。这些符号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 所以称为“象形字”。符号的结构与甲骨文上 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 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 有了文字的特征。
其它三种不常用。
④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如‘上’‘下’。
⑤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如‘考’‘老’。
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如‘令’‘长’。
2、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形、音、义统一的文 字,一个音节写出一个汉字,表示一个 语素,具有音韵美和义理美。
❖ 汉字具有音韵美,一字一音,兼有四 声,故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这在世界 所有语言体系中是没有的。例如:古代 的四言、五言、七言诗。
形。“线条化’ “笔画化”——简化。
❖ 比如现在的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对比。
❖ 3、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最常见 的是增加偏旁。
第四节 汉字的载体
❖ 龟甲
牛骨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年历史积淀所形成的文化遗产,它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里,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渗透着每一个领域的文化表现。

其主要特征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和独特的价值理念。

本文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中国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传启蒙文化的黄帝时代就有五行学说、天文历法、礼乐文化等各种文化形态。

从此以后,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演变,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

以下将列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时期。

1、尧舜禅让时期:此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传世帝王——尧和舜逐渐崛起的时期。

在“禅让文化”制度下,尧禅让后代设立世袭制,传承了祖先智慧和道德积淀并形成立国之道。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开始理性思考国家和家庭的法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本思想。

2、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阶段性的朝代,一直持续到商朝时期,并在周朝时期达到巅峰。

在这个时期,中国先祖们已经形成了三纲五常的思想体系,即起源于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

此时期的重要事件是《尚书》的成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典籍,对后来文化的发展和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汉唐时期: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文化达到了顶峰。

这个时期的文化表现和思想观念都很丰富多彩。

此时的人们开始体现“仁者爱人”、“天人合一”等儒家思想,诸如《庄子》、《论语》、《道德经》等经典的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明清时期:明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大众化”时期,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清朝时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末期,此时期的文化系统较为封闭,但也有独特的文化表现,如清代的田家英才、武侠小说、戏剧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多样,常见的有语言文字、建筑艺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智慧树-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A. 正确B. 错误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AA. 正确B. 错误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AA. 正确B. 错误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 以人为尊B. 以民为贵C. 以仁为本2.礼教的核心是:(ABCDE)A. 父子有亲B. 君臣有义C. 夫妇有别D. 长幼有序E. 朋友有信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A)A. 仁B. 义C. 礼D. 知2.颜渊问仁,子曰:(B)A. 仁者爱人B. 克己复礼为仁C. 仁者其言也讱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D)A. 博学B. 审问C. 明辨D. 自我修养4.孔子关于仁的答复,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A. 共性B. 个性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A. 天人感应B. 形式逻辑C. 辩证逻辑D. 天人合一6.天的涵义包括:(D)A. 神性义B. 道德义C. 自然义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董仲舒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人与社会的和谐C. 人的身心和谐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A. 尽心B. 慎独C. 仁礼的统一D. 穷理10.荀子提出过:(B)A. 天人交相胜B. 制天命而用之C. 尽心、知性、知天D. 不以人灭天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A. 史官B. 祭司C. 司马D. 礼官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A. 和静清寂B. 清虚卑弱C. 仁义礼智D. 恭宽敏惠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A. 祭神如神在B. 未知生,焉知死C. 无神论D. 疑心论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B )A. 善利万物而不争B. 推己及人C. 居善地D. 处众人之所恶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A)A. 治人事天莫若啬B. 圣人无常心C. 上善若水D. 物壮则老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BD )A. 相反相成B. 反向思维C. 道法自然D. 祸福相依8.以下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CD )A. 不妄为B. 不作为C. 不多为D. 有所不为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BD )A.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C. “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以下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BC )A. 忠恕之道B. 弱者,道之用C. 天之道,利而不害D. 天道酬勤1.“佛”意思是什么? AA. 智者、觉者B. 神仙C. 庙里的塑像D. 传说中的人物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A. 尼泊尔B. 古印度C. 中国D. 泰国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 公元前6世纪B. 秦代C. 三国时期D. 西汉末、东汉初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A. 普救寺B. 白马寺C. 少林寺D. 南华寺5.“今于众前,发老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CA. 玄奘B. 迦叶摩腾C. 鸠摩罗什D. 不空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 DA. 神光B. 迦叶摩腾C. 法兰D. 梁武帝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BA. 《大菩提藏经》B. 《大唐西域记》C. 《大乘起信论》D. 《瑜伽师地论》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详细解读

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详细解读

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详细解读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信息资源。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

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

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 ,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 :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

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

1、从方块字说起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

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

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

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

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

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

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

2、说“一”“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

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

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

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

传统文化目录

传统文化目录

1.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①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③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④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⑤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⑥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⑧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⑨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⑩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下面有著作)★琴★: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传统节日★:元宵节(吃汤圆)、寒食节(只吃冷的)、清明节(扫墓)、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鬼节(农历7月15)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山)、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守岁)、春节(元日)为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哪些种类中国文化有哪些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哪些种类中国文化有哪些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哪些种类中国文化有哪些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哪些种类中国文化有哪些方面中华民族文化:中华历史上每一个古代民族与现代民族的传奇。

中国历史名文化: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名人故事。

中国语言文字文化:全方位地展示了汉语言文字的发展,让您了解中国语言文字知识,带您全面解密汉字,品味汉语言文字的艺术以及中华语言文字文化底蕴,探索中华语言文字辉煌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文化:让我们走进古代的诗情画意里,去读唐诗,品宋词,赏元曲,去感受那沁人心脾的墨香,去体会那作品中的优美韵律和深邃意境。

中国文史典籍文化:为您打开了中国历史文库的大门,读经,论史,观子,品集,让我们在这里吮吸祖先留给我们的雨露琼浆。

中国宗教文化:了解古时宗法礼俗的历史渊源。

中国宗法礼俗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礼仪成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和精神支柱。

中国姓氏文化:寻根问祖、追根溯源,追寻自己的姓氏谱系,一同寻觅我们的姓氏之根,聆听先哲的教诲,感受先祖的呼吸。

探究中华姓氏文化及姓氏发展,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根本”。

中国国学思想文化:高角度、大视野、深入浅出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国学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影响。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让我们一起分享古人的智慧,聆听先人关于人伦、品德、修身、养性的种种见解,发扬传统道(转载于: 爱作文网: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哪些种类中国文化有哪些方面)德的光芒,去粗取精,传承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

中国世界遗产文化:古乐余韵,令人心驰,仙境佳景,让人神往。

《中国古建筑文化》带您走进这些传承华夏文明的世界遗产,去感受历史的悠久和沧桑。

中国古建筑文化:中国的古建筑,是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国古文化、古文明的标志和象征。

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各阶层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无论个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都是一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条件的综合产物,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

中国园林文化:让中国古典园林醇厚的韵味款款扑面,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第六章 文学典籍

《中国传统文化》第六章 文学典籍
28
独善其身: 气节、修养的人格表露
如果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这是儒家思想进退自如的表现。 晋朝陶渊明更是为了节操和修养大发豪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唐朝的李白冲天豪情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可见,中国古代诗人以安贫乐道为信仰。 气节不但表现为临危不惧的品格,而且表现为百折不挠的意志。
15
四、戏曲
先秦是戏曲的萌芽期。 唐代(中后期)是戏曲的形成期。 宋金是戏曲的发展期。 元代是戏曲的成熟期。
16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 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 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 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 《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 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经、史、子、 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 熟悉古籍、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14
1 先秦时期的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 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学家和 古文学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 响。
2 秦汉以后的散文
秦汉以后的散文在形式上发展为 以散行的单句为主的古文;以双 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 的铿锵的骈文。
3 魏晋六朝的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多讲究声 律,形成骈俪文体。
4 唐代古文运动时期的散文
5 宋代的散文
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 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 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 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宋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 运动,王安石、曾巩、苏轼、苏 洵、苏辙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 称为“唐宋八大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卢志宁)089-2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标准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卢志宁)089-2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标准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面向高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门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进一步培育高校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坚持“以文化人”,注重“知行合一”,以增强高校学生对于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提高学校教育的文化品位和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光大,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本课程以高校的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力求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倡导人文性、独立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齐发展;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更好的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遵循“传承与发展”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精讲多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融合。

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中的分类,将教学内容分为12个教学单元,采用教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总计32学时。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一、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全面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在哲学、伦理、宗教、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史学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2、3学期总学时:64学时(4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中国传统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必修课程。

旨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院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概况,深刻地认识本民族文化,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取向,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本课程整部教材分绪论、上编、中编、下编四个部分。

其中上、中、下三编,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其中部分教学内容暂不涉及,实际教学内容共涉及绪论及上中下编十三章内容。

由于本课程服务于专业必修课——书画装裱与文献修复,因此将民俗学的相关内容也贯穿其中。

(2)设计思路学生了解有关“文化”的概念,广义与狭义文化的内涵及外延。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能有一个纵向的了解。

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字和典籍、教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道德等内容进行了解,同时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基本精神、价值系统。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通过学习,最终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取向,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概况;2、学生对课程中不同领域的学科能够获取相应的知识结构。

(三)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2、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1、能够满足本课程教学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授课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一定的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教师工作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符合本专业课程设置标准的要求。

传统文化理念下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分析与研究

传统文化理念下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分析与研究

Language and cu ltu re,语言与文化传统文化理念下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分析与研究张筱英(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展街小学,甘肃武威733000)【摘要】不同民族在创造语言文字时,也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而体现出多样化的运用特点。

研究我国语言文字的运用特点,必然不可脱离传统文化而开展,强调明确语言文字与文化的关系,并分析传统文化理念下语言文字的运用特点,促进两者的相互作用,从而通过艺术创新实现语言文字的更好运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言文字;运用;特点;分析【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 (2021 ) 03-103-03【本文著录格式】张筱英.传统文化理念下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分析与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 (03): 103-105.我国文字大多为象形文字,有着“寓意于形、意在形中”的特点。

我国文字由最早的陶器文字、甲骨义等发展至如今 的楷体,反映了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不同语言的使用也 是文字运用于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重要体现[1]。

语言文字 的正确理解与运用是个体人文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尤其对于 正处在识字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生而言,会影响其未来 的学习与生活发展。

基于此,我们必须弄清语言文字与文化 的关系,并且对传统文化理念下语言文字的运用特点进行细 致分析,实现传统理念下语言文字的艺术创新,从而为教育、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一、语言文字与文化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包括社会结构、历史传统、农业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但笔者认为还应包括一个重要 因素,那便是语言文字,其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探讨语言文字与文化的关系前,首先要明确“文化”的概念,关于“文化”这一概念地解释,存在“一元论”和“两元论”两种说法|21。

“一元论”认为语言文字与文化是工具与对象 的关系,代表有吉尔兹提出的:“文化是体现于象征符号且 由历史传递的意义模式,也是不同象征性形式表达的概念系 统,人们可借助不同的概念系统来对生活态度及生活知识进 行交流、维持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印欧语系的文字则不同。举例来说,希腊字母,包括英语、 德语、拉丁语,都符号化了。它不是立体型结构,而是平面的、流 线型结构,没有象形的味道。这样一来产生一种什么效应呢?就是当 你看到这个文字以后,不可能立刻将之与自然界联系起来,失去了 人这个主体和自然界客体之间的联系。但是这种文字也强调了一些 因素,它强调了人的智力运行轨迹。符号化的像蚯蚓一样弯弯曲曲 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逻辑联系,即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很强的人 文性,把人的轨迹打在文字上面。汉字的人文性不强,但是汉字的 自然性很强。中西两种文字的外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文化的潜在
第六讲
中国语言文字
主讲人:江西师范大学谢宏维
主要讲述语言文字之间的不同如 何造成文化之间的不同,以及语言文 字的诱导和暗示作用。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在 人与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语言文字涵盖、包 容一切传统文化氛围。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无 不生活在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中,那么,在各种 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最根本、最核心并能够 贯穿人的始终的,只能是个人所使用的一定民族、 一定类型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我们从人与现存 的传统文化氛围的对象性关系上,来比较中西文 化的差异时,很自然地就要对中西语言文字进行 比较,因为中西语言文字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另外一个层面讲,我们对语言文字的功能还能有所阐 述。第一,语言文字本身有思维模式的功能。由中国的文 字可以摸索出一种阴阳互补的思维模式,不断变化;西方 的文字讲究二元对立,二者必居其一。因为西方的语言成 分过多强调语法,所以不能像中国一样,将对立的东西联 合起来。 结合到具体文化层面上,例如哲学。一个哲学家进行思 考的时候,所需第一要素肯定是语言,有什么样的语言文 字就会有什么样的写作方式。例如,中国汉字本身是“天 人合一”的,因此自然而然就让人感觉到天和人之间的存 在;而西方人则一定要分出哪个是第一,哪个是第二,因 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这样。 从艺术上加以比较,中国的语言是以“我”为主,西方 是以“物”为主,即使一整套词法结构也一定要找到一个 中性的因素。如果把这个因素延伸到科学技术上,就会发 现,中国没有科学的原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语言 文字的影响。中国的技术非常发达,但科学、理论性的东 西相对弱一些。理论性的东西逻辑性非常强,而西方语言 本身就具备很多的逻辑性,这也是西方科学发达而中国科 学相对落后的原因。
第三,语义的差别。中国文字和印欧语系文字语义上的差别,来自于语
音和语形的差别。中文汉字可以一音多义,多义词多势必造成表义的模 糊,但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能力。印欧语系的多义字相对少 一点,为什么呢?西方人在需要表达一个比较确切的含义时,可以新造 一个词,很精确,一个字就是一个含义,但相对说来,词的分类就会多 一些。这样一来造成一个什么效应呢?还是以诗词为例,中国文字的多 义性造成中国文化的概括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西方语言文字,定义 性的功能相对强一些,由于条分缕析的能力强,就会促使人们走到求真 的路上去,尽量模仿自然。因此,西方文字表意精确性比较高,这也造 成西方文化的精确性。
Hale Waihona Puke 一、中西语言文字的差异具体可以从语音、语形、语义、语法四个 方面的差别来看。
第一,语音的差别。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 字,不应该将二者合在一起说,但我们已经习惯 了这种说法,还是尊重习惯。 汉语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单音节,一个 音一个字,或者一个字一个音,而且大部分都是 开音节。什么叫开音节?例如“kai”就是开音节, 如果是“kait”就是闭音节了。如果是闭音节, 中国的拼音文字就不可能实现。另外,汉字每个 字有韵调,有“一二三四”声,很规则,而且声 音很响亮。西方的语言文字主要是单音节,同时 还有多音节的,这些多音节词成为与中国语言文 字区别的关键特征。此外,西方语言文字还有轻 音节或是重音节,用轻重音表示语调。
因素。

那么字形给文化带来一种什么效应呢?首先,在中国,汉字带来一种感 受力很强的效应,例如书法的产生,诗词中写景的特点非常突出,象形字 就是图画,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诗。美国诗人庞德说,汉字一 看起来情不自禁就是诗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写景的诗 非常美,一念就会进入那种境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逻辑 上推理是没有逻辑性的。“鸡声”,先从声音上吸引人的注意力,给人一 种空间感,由“鸡声”而牵连到“茅店”,然后是“茅店”上的月亮,把 空间一下打开,气氛一下子营造出来。接下来是“人迹板桥霜”,但作者 不先写“霜”而先写人,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的脚印(人迹)放大,然后 再镜头放大到“板桥”,最后说“霜”。这种把个人感受的顺序倒过来的 表现手段,类似电影中的蒙太奇。蒙太奇技巧大师爱森斯坦说,蒙太奇这 种技巧就是从中国诗词借鉴过来的,中国的诗词,就像一幅幅的特写镜头。 这样看来,汉字的优越性一下就体现出来了,而印欧语系的文字在这方面
第四,语法的差别。语法差别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词法差别和句法 差别。在词法方面,汉语言文字没有性、数、格、时态、前缀、后缀 等,这既是优点,又是缺点。优点是使得汉字的定位功能相对灵活, 甚至可以有“回文诗”,正念、倒念都可以,这也造成汉字的创造性 很高。而印欧语系有严格的性、数、格、时态、前缀、后缀,以及主 谓宾定补状,虽然看似定位功能很强,但是也意味着比较机械。例如 拉丁语,每一个词后面都要跟一个符号来表示这个词的词性和词态。 中国的汉字是绝对自由的,爱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因此,印欧语系 限制性太大。这样一来,中西两种语言文字势必把两种文化引向不同 的方向。汉语的缺陷在于其词法结构、语法结构不太发达,介词相对 来说少一些,但是汉语靠什么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呢?即靠语形和语 音。例如“山”字,看起来像一座山,表达的含义非常生动。任何事 物如果在一个方面有缺陷,它就可以找出另外一种因素来弥补;反之 亦然。所以,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自协调、自组织、自构序的,中 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在最初发展的时候,也一定会受这些规律的制 约。
的,不断变化的韵脚使人的印象不深,诗歌的音乐感也相对减弱。法国文学
家萨塞说,艺术作品的感染性取决于它的片面的强调性。
第二,语形的差别。语形就是文字的外形,甲骨文、金文、小篆, 形状不一。这些文字有一些什么因素打动了我们呢?我们注意到,汉 字的结构是方块型、建筑型,是立体的,笔划上下左右都可以通, 象形的味道非常浓,它诱导我们把字本身和外部自然界联系在一起。 所以,我们说汉字是自然界存在外貌的浓缩和简化的形式。
二、中国古诗的英译
援引一些译本加以仔细考察, 以讨论中国古诗英译中的措词、句法、韵 律、体式、典故等几大方面问题。 在汉语里, 语义和语音的基本单位是一致的。换句话说, 所有的汉字都是 单音节的。现代汉语的口语或书面语偏好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而古汉语文 学中更普遍使用精简的单音节词。当然, 不同单音节词可以多种方式组合,多 音节词的词义则由各个组成部分分担, 因而受到限定, 所以相比之下, 单音节 词往往比多音节词多义。因此, 译者翻译单音节词时须依照上下文, 从诸多义 项中选择在现代汉语中通常可以用双音节词表达的正确义项。古文中字词的 语法功能更为灵活。比起现代用法, 一个字词往往能充当较多的语法成分。 比如说“雨”字, 按照现代语法规则只能充当名词, 而在文言中却可以充当名 词、不及物动词、甚至及物动词。在《上邪》(义为“天啊”, 韦利却将其误 译为人名) 一诗中,“夏雨雪”义为“If it should rain snow in summer ” (除非 夏天下雪) , 而不是“When it rains and snows in summer” (在夏天里下雨又 下雪——韦利译文)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错得更有趣。“钓”字在文言中可 以是及物动词, 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而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作及物动词解。柳 宗元《江雪》一诗的末两行“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不妨被译为: “Single boat. Bamboo-leaved cape. An old man. /Fishing alone. Ice-river. Snow” ( 孤舟。蓑衣。老翁。/ 独钓。冰河。雪。———叶维廉译文) 。此处, 这个“钓”字无疑是个不及物动词, 但据说某海外华人学者却如是解读“An old man/ Alone fishing [for ] the snow on the cold river”(一老翁/ 独自在寒冷 的江上钓雪) , 并惊叹其措词之前卫! 显然, 他把“钓”字误解为现代意义的 及物动词了。或许这是中国古诗影响英语世界现代诗人的方式之一吧。
最后把中西语言文字的特点综合一下。 汉语言文字是一种立体的建筑型的因素,而西方的文字是单维 的流线型的因素多一些;汉语象形性因素比较多,而西方是符 号化因素比较重;汉语的自然性比较强,且是多向综合性的, 而西方是单向推理性的;同时由于语言文字跟自然界是贯通的, 汉语言文字很容易与自然界沟通,是情感性的文化,而西方语 言文字所诱导出来的往往是理智性的因素;汉语言文字更容易 诱导出空间思维逻辑,印欧语系语言文字则容易诱导出时间思 维逻辑。中国文化的科学性比较弱,而西方比较强,造成西方 人思维的轨迹感很强;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是视觉型的文化,西 方的则是精确型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以语形为主,西方的文化 则以语法为主,因此中国几千年来文字学特别发达,而西方的 语法学特别发达;中国文化的灵活性强,西方文化比较死板, 容易走到极端;中国的文化是文字导向型文化,西方的文化是 语言导向型文化。这就是中西语言文化的基本差异。
和外国的诗歌不一样,从语音上来说,西方诗歌在押韵的时候会有很多转韵 的地方,即多元韵式,前两行押韵,或者隔行押韵,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的韵式是ababcdcdefefgg。多元韵式并不是西方语言文字(尤其是印欧语系)
的优点,而恰恰是它的天生缺陷。因为这种文字多音节多,能够押韵的词的
数量就少了,因此诗人便创造了转韵、间行韵等方法。而中国的诗人则不用 着急,一个音可以表达很多字。例如“jia”,可以是“家”,也可以是 “佳”、“嘉”、“加”,很容易押韵。在英语中不可能找到这么多同音词, 这必然造成英语文学中多元韵的形成。而中国语言文字押韵的得心应手使得 诗人可以写出一元诗,一韵到底,如四言、五言、七言,以及后来的词、曲 等。一元韵的艺术效果很强,而艺术效果要有感染性,就要使得韵脚是单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