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电影赏析:刮痧

合集下载

影视中的法律 电影《刮痧》赏析

影视中的法律  电影《刮痧》赏析

主人公许大同移民美国八年,埋头苦干,作为一名电子游戏程序的设计者终获成功—第七届电脑游戏奖,并得到老板约翰.昆兰(象征美国主流文化阶层)的认可和友谊。

大同在业界颁奖会上发表获奖感言,可以看出他对美国是爱慕感激的,对自己在美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他认为在美国,只要努力,一定会出人头地,认为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不再是它国异客。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始料未及。

大同把老父亲接到了美国。

儿子丹尼斯肚子痛,爷爷因不识英文,怕给吃错药,就用中国流传了二千年的中医疗法—刮痧,在丹尼斯后背留下的醒目瘀红,在美国人眼里是触目惊心的“伤痕”,许大同因涉嫌虐子而惹上了“官司”。

儿子丹尼斯被儿童福利局监管,大同和妻子简宁不得与儿子相见,老父亲也很伤感,执意回国。

在飞机场,大同带着儿子(违法从儿童监护中心偷领出来)要与老父亲一起回国,并流下伤心的泪,说:北京才是我的家。

这与大同在颁奖会上发表热情洋溢获奖感言时的心境形成巨大的反差。

为了让儿子能早日回家,大同和妻子简宁不得不分居。

电影的结局是圆满的,但中美文化(当然也包括法律文化)的差异、碰撞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美国把儿童作为社会财富加以保护,儿童不是自己的私产。

把未成年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是违法的。

丹尼斯头部受伤,大同带他到医院治疗,郎曼医生在检查丹尼斯的身体时,发现后背刮痧留下猩红的血印,让护士马上通知医院的社工,丹尼斯被留院观察。

第二天,当大同和妻子接儿子回家时,丹尼斯已被儿童福利局监管,警察、儿童福利局官员在场通知大同:儿童福利局已得到市法院签发的特殊监护令,丹尼斯由州儿童寄养中心监护,大同和妻子涉嫌虐待儿童,如在48小时内,五百英尺内接近儿子就会以藐视罪被拘留,法庭在48小时后举行特别听证会。

儿童福利局对大同的家庭、朋友、同事、保姆等各个方面展开调查,查找他们虐待儿子的证据。

由此可见,美国的法律以及执法者、知情者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多么完善、严格和敬业的。

作为中国移民的许大同说:“我打自己的儿子还违法了?”,“儿子是我最好的作品,我当然享有版权”,我们不也这么认为的吗?我们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私产。

刮痧读后感

刮痧读后感

电影《刮痧》观后感国庆期间观看了《刮痧》这部影片,我感觉这部影片主要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文化、法制上的冲突,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由于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的种种困境。

本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充满情感色彩,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讲述了徐大同这个中国家庭在美国的遭遇的尴尬和无奈的境地。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因而中西方的法制观念也很不一样,影片中的很多地方也有所体现,以下简单谈谈我的对其中有关法律问题的看法。

影片一开始展示的是大批民众游行反对电子游戏的发展,他们认为电子游戏过于暴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他们的抗议“本身却逐步升级为暴力”,而昆兰毫不在乎的解释说:“这是宪法规定的那一套,言论自由。

”从这一个小小的方面就可以看出中西方法律观念上的差异。

我觉得,西方对于言论自由非常重视,他们认为言论自由不容干涉,甚至于“暴力的抗议”也是一种权利,是宪法赋予的自由;而在中国,我们当然也享有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只是这一切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不能出现“以暴制暴”的情况。

我们强调的是以一种社会认可的、不危害其他人利益的方式实现我们言论自由等等方面的权利。

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美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可谓是非常全面而严格。

影片中介绍徐大同将丹尼斯单独留在家里,这在美国已经违反了法律;而丹尼斯在医院检查时被发现背部有长长的伤痕时,医院的医生就立即通知了儿童福利局,随后丹尼斯就被隔离,而这一过程中徐大同甚至来不及做出解释。

在法庭辩论中,徐大同指出丹尼斯身上的伤痕是刮痧留下的痧痕,但是却因为法庭对刮痧的无知而得不到认可,丹尼斯背部所留下的痧痕被认为是一种虐待儿童的证据,法庭就做出了剥夺许大同对儿子扶养权的决定。

我觉得,法律追求的是正义,法院判案讲究的是证据,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影片中的法官的判决显得有点草率。

首先是在儿童福利局介入的时候,应该给徐大同解释的机会,也应该先进行充分的调查,而不是直接告知其小孩有被虐待的可能并已经被保护,强行把孩子和父母隔离开来。

刮痧影评

刮痧影评

浅谈《刮痧》影片《刮痧》的故事发生在美国。

该影片主角许大同来美国8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但随后降临的意外事件却使许大同从梦中惊醒,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因闹肚子发烧,来美国探亲的爷爷因为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以中国民间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而这就成了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证据。

接连不断的灾难噩梦般的降临。

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一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是一场司法纠纷,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碰撞和冲突。

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也就在所难免了。

影片的高潮出现在庭审前的听证会上,辩论的焦点是:刮痧是中医疗法还是虐待儿童。

这场听证会把中西方的文化冲突推到了极致。

首先我们从哲学层面上来看,人类的社会活动和言行无不受到其哲学观念的制约。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哲学观,而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本因素是中西方不同的哲学观念。

回到影片中对中医疗法的辩论,我们知道中医学基本是建立在庄子的哲学基础上的,是一种把人和自然看作是“一气相通”、“一理相连”、“天人一理”、“天人一气”、“万物一体”、“万法为一”的宏观宇宙观。

中医的阴阳说、经络说注重整体观察,诊断的手法是望、闻、问、切,察言观色;临床经验是口耳相传,师徒传授;治疗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按摩、拔火罐、刮痧等具有很丰富的临床实践性。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中医理论重体验,轻理论;重经验总结,轻演绎推理;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方法,轻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

中医学说与西方的医学是完全不一样的,与西方的哲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西方的医学注重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注重化验、透视、切片、造影。

西方的哲学思想是实践论,西方的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哲学的思想基础上的。

用西方的哲学思想或西医的理论来解释中医的理论是永远也说不清,道不明的。

因为其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是大相径庭的。

基于哲学思想观点的迥异以及西方对中医疗法的无知,造成了在《刮痧》中法庭的激烈辩论和冲突。

从电影刮痧感受法律文化

从电影刮痧感受法律文化

从电影刮痧感受法律文化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有着无限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每部电影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无论是喜剧、剧情片还是动作片,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观影体验。

电影《刮痧》正是一部以法律文化为背景的影片,通过其情节和人物塑造,向观众展现了法律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观影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法律文化在塑造社会秩序和个人价值观方面的巨大作用。

首先,电影《刮痧》通过刻画法律行业的现实场景,向观众展现了法律文化的深厚影响。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律师,在处理一宗看似简单的刑事案件时,渐渐揭开了一个庞大的阴谋。

整个案件涉及到刑事、民事、商业等多个法律领域,触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案件的侦破和审判过程的描绘,影片展现了法律规则和程序在解决纷争和保护公正方面的重要作用。

观众在电影中会深刻意识到,法律文化是一种价值信仰和行为准则,它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

其次,电影《刮痧》通过人物角色的塑造,传达了法律文化对个人成长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主人公作为一名年轻的律师,虽然面临着各种困境和考验,但始终保持着对法律的坚守和追求。

他在探索案件真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和智慧,更磨砺了他的意志和品格。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观众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法律文化对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强化作用。

电影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让观众意识到法律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更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内心,引导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公正正义的一员。

此外,电影《刮痧》还透过法庭辩论和权力游戏,展现了法律文化在社会关系和权力分配中的重要性。

影片中,律师们通过对证据和法规的解读、对法庭程序的运用,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辩论和争夺。

这些法庭斗争和权力游戏不仅是案件背后法律文化的具体呈现,更是不同势力在维护自身利益和争夺社会资源时所进行的一种角力。

观众在电影中可以看到,法律文化的力量不仅限于解决纷争或分辨是非,更在于通过合理的程序和公平的裁决,确保社会秩序的平衡和公正性,维护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电影赏析

法律电影赏析

不少于1500,手写,方格稿4页,十二周交。

法律电影赏析——《刮痧》本影片由主人公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是否受到“虐待”而引出一起法律纠纷,从中我们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中西法律价值观的差异。

这起监护案件引出一个法律专业名词“监护权”,是监护人为监督、保护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所设置的的身份权。

故事起源于,一次丹尼斯发烧,许大同的父亲由于不识药品的英文说明,而采取中国民间传统的刮痧为孙子治病。

结果有一天碰巧家中无人,丹尼斯意外磕伤头被送至医院,由此引出了故事的高潮—许大同被指控虐待孩子。

医院通知儿童福利院对丹尼斯的伤进行鉴定,结果使他们更加认定许大同对孩子有暴力倾向,并试图通过法律途径剥夺许大同对孩子的监护权,同时这期间孩子由儿童福利院监护。

由此双方针对监护权展开激烈的“斗争”,对刮痧的科学性也寻求有关方面的证明。

从几个细节,我们可以找出中西方关于法律价值观的区别。

针对丹尼斯与老板儿子打架,许大同不问青红皂白,要求丹尼斯向对方道歉,而原本受欺负的丹尼斯因拒绝道歉而遭主人公当面“教训”。

庭上,许大同辩护道,“教训”儿子是天经地义,孩子不打不成材。

对老板的“不义”斥责道,打孩子是为了老板的面子而给予尊重的行为。

中国人的传统人情世故注重面子主义和形式化,而西方人关注人性本身,以理性看待人性本身,尤其对作为弱势群体—儿童的权利更加重视。

许大同夫妇将儿子单独留在家,在事后的法庭中受到保安的指控,对此许大同感到很困惑。

在中国,孩子单独在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然而事实上,在美国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的行为是违法的。

西方国家是一个法律意识极强的社会,其法律制度所保护的范围和力度也是中国需要借鉴的地方。

其中,对方律师在庭上故意挑衅许大同做出一系列过激行为,而间接导致案件失败。

主人公的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无视法庭纪律,不尊重双方的表现。

出于理性和法律的公正性,辩护律师为“受虐”儿童争取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合法的。

对电影《刮痧》的赏析

对电影《刮痧》的赏析

对电影《刮痧》的赏析对电影《刮痧》的赏析影片以家庭、传统、亲情、文化为主题,同时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在美国奋斗的中国人生存与情感状态及其文化传承,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庭亲情、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部艺术品质与商业品质兼具的上乘佳作。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其所反应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

该电影从某种角度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悠悠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浸染着儒道佛三家精华,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发展着,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和中国迥异,工业革命的冲击带来了更多新鲜的活力,使其更加民主开放同时注重法律的作用。

他们更强调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纵观全面,中西方的差异实在是伯仲难分,文化本身并无一定的好坏标准,尊重差异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差异中发展中凸显中国的独特魅力,让中国文化绽放灿烂光辉!《刮痧〉这部影片确认反映了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中价值观文化观的不同。

中国社会受到儒教影响。

儒学以重人事、尚伦理而著称于世。

从其创立之日起,就与中阎古代的宗法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随着由宗法而家族一一宗族的社会政治变迁,儒家的思想、理论也与之相应地发展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历代统冶者和现实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

儒教讲究重在“正名分”,严君臣、父子、夫妇、尊卑、贵贱、男女、长幼之序,旨在“拨乱反正”,恢复周礼、匡扶周室,故其以“继周室”自命,自称:“吾志在《春秋》。

”在“仁”与“礼”的关系上,孔子贵“仁”,但更重“礼”,其言有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

因此,在东方文化看来,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可以包括一些体罚等等。

但是在西方文化当中,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注重独立、平等。

因此在父母与子女关系当中则更多的体现一些平等因素,认为都是平等的个体。

比如孩子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等等。

因此,父母绝对不可以体罚孩子。

比如电影中有这么一个镜头:大同的儿子把大同同事的孩子打哭了,大同要儿子给对方道歉,但儿子就是不道歉,结果,大同就当着同事的面打了儿子。

法律电影赏析作业

法律电影赏析作业

法律电影赏析——相关影片观后感一个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想要努力融入美国社会的中国人,然而由于两国文化和法律的差异,使得他在梦想和困惑之间徘徊。

——《刮痧》本部影片主要从刮痧这一传统中国疗法入手,充分地表现出中国和美国在法律方面的种种差异。

影片中当医生看到许大同的孩子丹丹背后的伤痕时,他们立即给儿童福利局打了电话,强行将丹丹与父母隔离,并且要起诉许大同虐待儿童。

当我们看到这里是,肯定会觉得还会因为这样的原因上法庭,难免会觉得很荒谬,但是在美国的法律中,除了针灸以外,其他任何中医疗法都不被承认合法。

所以在美国看来,刮痧成了违法行为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和中国相比,美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

在关于儿童保护方面也是如此。

美国——随时随地注意保护儿童。

由于许大同为了使父亲在临走之前再见一次丹丹,他偷偷地把丹丹从儿童福利局中带出来,结果成了通缉犯。

但是当警察追赶许大同时,他们知道车上有儿童便只尾追而未采取措施。

当许大同从车上报下熟睡的儿子时,十几名警察只是尾随戒备,等到他把儿子交与妻子时,警察才将其逮捕。

在影片中的庭审环节中,有这样一幕:警卫员出庭作证指出,一天晚上许大同将孩子独自留在家里。

这句话在我国的庭审制度中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在美国却能有力的证明他有虐待孩子的嫌疑。

在美国法律中,打孩子是违法行为。

因为在西方人的思想中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与父母平起平坐,家庭观念比较淡薄。

而在大同为代表的大部分中国人却认为“我打孩子是给你面子”,这也是外国人所不能理解的,所以当他的朋友听到大同的这句话时说了一句“你这是什么中国逻辑?”是理所当然的。

显而易见,在中国大孩子的做法是屡见不鲜的。

同时,医生看到丹丹背后的伤痕时及时向儿童福利院举报的做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西方在法律认识和观念上的许多差异。

在西方,无论是什么民事或其它法律纠纷,法律都是主动出击的。

美国是法制社会的代表,其法律体系非常完善,法律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法律意识很强,打官司几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刮痧的观后感

刮痧的观后感

论中外文化差异——《刮痧》观后感这几天看了一部电影《刮痧》,感触挺深。

影片《刮痧》向我们展示了华人在美国由于法律制度和社会习惯等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系列冲突。

充分体现了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以下是我观看完影片后的一点感受。

中国人和美国的社会,当这两者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本身就有一种矛盾效果,中国人应该存在于美国社会,美国社会应该容纳的是美国人。

而当中国人进入到美国社会后会发生什么呢?影片刮痧就向我们阐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影片一开始是一场颁奖典礼,在礼堂的外面聚集了一批游行示威者在进行示威游行,用大同的老板约翰的话说就是“宪法规定的那一套言论自由”。

他们反对暴力游戏,所以也抵制这个以游戏为主元素的颁奖典礼。

在这里中外文化的矛盾就已经产生了:在美国这种游行非常普遍,只要人们对某件事情不满就可以上街游行,人们反对总统某项决议的游行也不在少数;但在中国游行的情况是很少的,游行可以与暴力划上等号,更不要说去反对党和国家的决策了。

颁奖典礼的大奖被男主角许大同拿到了,他是一位来美国已经八年的移民。

在礼堂内,中外文化矛盾又爆发了,大同的儿子丹尼斯打了约翰的儿子,大同于是就当着约翰的面打了丹尼斯。

这是中国式的“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也是中国式的要给老板面子。

影片后来约翰对大同的这一行为是这么评价的:“给我面子?好不可理喻的中国逻辑!”至此影片在颁奖典礼的这一段告一段落。

回到家,爷爷给丹尼斯进行了刮痧,影片的导火线就此埋下。

回到家里,一家人还在谈论着白天大同打丹尼斯这件事。

丹尼斯说出了美国式的理解:“打小孩的爸爸不是好爸爸。

”爷爷也说出了一个中国式的理解:“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

”这可以说是礼堂里中国式与美国式的冲突在家里的延伸。

刚来到美国的爷爷特别不适应在美国的生活:不能抽烟,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不能和美国人交流,老朋友老霍的去世…在我看来,爷爷的不适可以代指大同心里的中国式情结,这种中国式情结在美国社会没有生存空间,导演将大同内心里不适应美国的地方,通过爷爷的不适外化了出来。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电影《刮痧》描述了一位中国女孩在美国留学期间,因为在公共场合刮痧而引起了警察的注意并被逮捕。

该电影反映出了中美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

本文浅析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思想,而美国法律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

在中国,人们相信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是维护个人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而在美国,个人自由和权利则是为了保护公民不受政府的干涉和控制。

在电影中,主人公刮痧的行为在中国是常见的民间疗法,但在美国被视为违反了公共卫生和对他人造成了危害。

这是因为在中国,人们普遍相信疾病来源于体内的不平衡,因此使用一些传统疗法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而在美国,因为传统中国疗法不符合美国卫生标准,被视为危险。

其次,司法制度在中美法律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在中国,法律裁判主要依靠官员的推荐和经验,律师在审判中的作用相对有限。

而在美国,律师是诉讼的主导力量,法官的责任是监督整个司法流程,确保诉讼公平。

在电影中,主人公在法庭上没有律师的帮助,被说服认罪,最终被判了罚款和社区服务。

而在美国,如果被控罪行认罪,律师需要确保其了解自己的权利,帮助其权衡可能的判罚,并与检察官进行谈判以达成更好的结果。

如果认定有案可控,需要证明罪名成立,否则被认为是错误的判决。

最后,中美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还在于法律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在中国,法律较为模糊,司法实践受政治和社会学因素的影响。

在美国,法律文件公开并得到严格执行,与法律相悖的行为受到惩罚,因此法律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相对较高。

在电影中,主人公因不知道美国的法律规定而被判罚款和社区服务,这表明在美国,不了解法律规定会影响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然而,中国的法律文化中基于儒家思想,注重道德和伦理,因此在实践中,情况可能非常复杂和模糊。

综上所述,中美法律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包括人们的文化观念、司法制度以及法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时,必须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避免交流错误和误解,以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刮痧》观后感

《刮痧》观后感

《刮痧》观后感《刮痧》观后感今天看了《刮痧》,这是部非常好的电影,让人感触蛮深的。

可是呢?却有点迷惑了,因为直观感觉上,电影里的社工元素是很少的。

但是这又是必看电影之一,于是我又好好地想了一下,忽然有豁然开朗的意味:中西文化的差异就是代表的社工所需的文化知识的要求,而对文化差异的接纳代表的就是社工赞扬的接纳与尊重的态度。

电影《刮痧》讲述的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八年的中国家庭,因为孩子的一次意外发烧,刚来美国又不懂英文的爷爷用了中国传统的刮痧治疗方法为小孙子治病,但在医院里被护士发现了因刮痧而留下的血痕,怀疑是其家人虐待孩子所致。

于是,儿童福利院便把孩子的父亲许大同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许大同因为无法解析刮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治疗法,又因为律师的曲意刁难,许大同最终被判决与孩子隔离,并且搞得失去了工作、朋友,又无奈只得与妻子分居,幸亏许大同的朋友昆兰去了解了刮痧的原理,亲自尝试了刮痧,才知道了刮痧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其作证,故事才有了完满结局。

刮痧,中国流传2000多年的治疗常见病方法,在片中代表的就是中西文化之间的显著差异:在中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然而在美国人眼中这就是无法原谅的虐待儿童的罪证。

除了这个,还有法律观念的不同,对尊重的理解不同等等,这些都表现了中西文化之间那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还有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排斥与不接受的态度,他们不愿去花时间精力,去了解大同口中那个"刮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理喻的东方人的不可理喻的行为。

于是他们就丝毫不愿去听,不愿去了解,更别说去接纳。

联系到我们的社工态度,非批判的态度,接纳与尊重,善意的好奇···这些都是美好的感觉,可是我们现在只是受训社工,而这些品质都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锻炼才能养成。

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普通人,像片中的美国人一样可能只愿意接纳自己认为正确的,而忽视了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忘记留给自己也留给他人一个空间。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2024年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范文

《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篇一电影《刮痧》是一部深入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优秀作品,其独特的视角和情节安排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本文将从电影的情节、人物塑造、价值观等方面,对电影中展现的中美文化差异进行浅析。

一、情节设置与文化背景差异电影《刮痧》以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的生活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许大同因刮痧引发的误会和官司,展现了中美两国在文化、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差异。

在情节设置上,电影巧妙地利用了刮痧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文化背景方面,中国和美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地理、社会环境等。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而美国则是一个移民国家,拥有多元的文化背景。

这些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在电影中,这些差异通过情节的展开得以体现。

二、人物塑造与价值观差异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主人公许大同作为一个中国父亲,他的形象代表了中国的家庭观念、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而他的美国同事、邻居、法官等人物形象则代表了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价值观方面,中国和美国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家庭观念、集体主义、尊重长辈等,而美国人则更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平等。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上得以体现。

例如,许大同为了维护家庭的尊严和荣誉而努力斗争,而美国人物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电影《刮痧》不仅展现了中美文化差异,还探讨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可能性。

在电影中,许大同通过努力解释刮痧的文化含义,以及与美国人的沟通,使得美国人逐渐了解并接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这体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展示了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同时,电影也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文化交流中的相互尊重和包容。

尽管两国文化存在差异,但人们可以通过沟通和理解来消除误解和冲突,实现文化的和谐共存。

四、电影对文化差异的启示电影《刮痧》对文化差异的展示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刮痧电影观后感5篇

刮痧电影观后感5篇

刮痧电影观后感5篇电影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冲突的影片,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

梁家辉主演的许大同在美国打拼了八年,终于拥有了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他把在北京生活的老父亲接到美国同住。

一次,许大同六岁的儿子丹尼尔肚子痛,老爷子就用中国传统的疗法给孙子刮痧。

结果,丹尼尔意外受了点外伤,在医院接受检查时,医护人员看到他背上的痧痕,怀疑这孩子在家里长期受到虐待,于是联系了美国儿童保护中心,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官司。

许大同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八年,却没有练就出“美国式”的思维,这使得他在这次官司中处处碰壁。

在为他举办的颁奖式上,他的儿子打了上司的儿子,他要求儿子向对方道歉,儿子不从,他当着众人出手打了儿子,老爷子指出他这是“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呀”。

后来,因为刮痧的事情他被指控“虐待儿子”,听证后上对方律师请来他那位上司证明他是否真的动手打过儿子,这位上司不敢对法官撒谎只能回答“yes”,许大同据此认为上司出卖了他而提出辞职,上司认为他所谓的因为尊重上司而打自己的儿子是不可理喻的“中国逻辑”时,许大同用汉语脱口而出“道不同不相与谋。

”听证会上对方请的另一个证人是当年给他儿子接产的护士,这位护士指出他在危急时刻曾经说过“保大人不管小孩”,他又一次用汉语脱口而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见他在说出满口纯正英语的时候,骨子里根深蒂固的还是“中国式”思维。

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刮痧,法律上也不承认其合法性,许大同在听证会上很激动地讲着“人体的七经八脉像无数小溪流向江河又奔向大海,气发自丹田又回到丹田。

”,没有一个法官或是律师能够听懂,他们要求找医学权威来证明,可是这样的权威在美国根本就没有,于是案情的发展越来越让人揪心甚至愤慨:儿子丹尼尔只能被放在福利院,和被父母抛弃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以至于他认为父母是要抛弃自己;许大同这边的辩护却一次次失利。

影片在后半部分却有不少感人的镜头,老爷子找到许大同的朋友——一个做版权辩护的律师约翰,连比划带画图告诉他不是许大同给丹尼尔刮的痧,而是他刮的。

通过观看电影刮痧(精选5篇)

通过观看电影刮痧(精选5篇)

通过观看电影刮痧(精选5篇)第一篇:通过观看电影刮痧通过观看电影刮痧,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刮痧》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的是,电脑动画设计师许大同与妻子简宁在美国奋斗了八年,事业有成,儿子丹尼斯聪明可爱,一家人和睦幸福。

许大同的老父亲从中国来探亲。

一天,丹尼斯患感冒,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

但没过几天,丹尼斯因不慎碰伤,被大同送进医院。

医生发现孩子背上有紫红色的刮痕,认为他受到了家长的虐待。

于是大同被保护儿童权益的机构以虐待儿童的罪名送上了法庭。

大同辩解那不是伤痕,是刮痧,一种中医疗法,但却苦于无法证明,并且家中曾经发生的许多与西方文化传统不同的事情,使法院判他败诉。

许大同输了官司又丢了工作。

老父对于自己给孙子刮痧引发这么多变故非常内疚,找到许大同的同事,用打手势的方式向这个美国同事解释。

许大同思子心切,冒险从外面爬楼进自己的家看儿子。

最终,大同的同事和保护儿童权益机构的工作人员理解了刮痧,一家人终于团聚。

电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

《刮痧》这部电影,把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让我们在欣赏感人的故事情节之外,还感受着中西文化的差异。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电影中体现的中西文化差,一、在对待亲情方面的差异。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

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最初,许大同对付美国社会的生活和工作都游刃有余,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成长中濡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就已经烟消云散。

法律电影赏析:刮痧

法律电影赏析:刮痧

电影《刮痧》观后感——大同的梦想与困惑许大同,一个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想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中国人,一个爱子如命,不惜任何代价的传统父亲,一个努力打拼想要实现美国梦的游戏开发员。

然而一件意外,一次老父亲给儿子无意的刮痧,却让他从梦中惊醒,巨大的文化差异,法律制度的不同,使他在梦想与困惑间徘徊。

首先,电影表现的就是由刮痧这一传统疗法所导致的由文化差异引发的法律(包括法律观念)冲突。

许父给得病的孙子刮痧,这本来很平常,但是在美国的文化与法律中,初针灸之外其他任何中医治疗都不被承认合法。

所以美国的法律就不可能为刮痧留下合法的位置,把一个人弄得伤痕累累不是虐待还能是什么?因此刮痧“到了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再正常不过;相反,中国的法律也不可能把刮痧归为违法行为。

只有当文化差异或者说文化盲区被认识后,冲突才可能解决。

而影片中许的朋友,同事儿童福利局的官员、法官都对刮痧一无所知。

当然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其他方面,这些又对大同出庭,要回自己的孩子产生了不利影响。

比如说两个孩子闹矛盾,大同当着美国老板的面打了丹丹,在中国人看来理所当然,而美国人却认为大同有暴力倾向,原告律师对西游记的歪曲说“孙悟空是一只道德败坏的猴子”,导致大同在法庭上因此失去理智等。

就这样许大同失去了对儿子的监护权,也与妻子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另外影片中还体现了中西法律的一些不同,在西方无论是什么民事或其他法律纠纷,法律都是主动出击的,所以在医生第一时间发现丹丹身上所谓的伤痕时,就直接联系了儿童福利局,将丹丹强行与父母隔离,没有给大同任何解释的机会。

无论是人的理念还是法律,美国讲求证据,目睹一切的人只相信眼前,于是在法庭上儿童福利局搬出了一套套有力的证据说辞,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而在中国由于家庭观念的根深蒂固,家庭民事纠纷更多寄予协调,况且丹丹已有独立的思想,到底有没有受到虐待,问一下便可知。

而美国法律正由于太讲求法理,似乎缺乏一点人情,我们也看到,儿童福利局及司法机关带走丹丹时,并没有考虑到丹丹的想法感受,只是觉得这样做才能免除孩子的伤害。

电影《刮痧》影评

电影《刮痧》影评

《刮痧》观后感影片《刮痧》以中国传统的民间中医疗法入手,通过一场官司向我们展示了华人许大同在美国由于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习惯等的种种不同而导致的一系列文化冲突,折射出了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思维模式、法律人伦道德观和伦理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和强烈的冲突。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逐步发展,世界各国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这种文化间的相互差异和碰撞冲突必将越来越激烈。

因此,在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建立起互信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片中的转机就在于许大同的老板对中国传统文化“刮痧”的体验——去中国城了解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和亲身体验了一回中国的刮痧之后,极力为其正名,最终得到法官的认可从而跨越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鸿沟,促成了许大同一家人的最终团圆。

在这个影片中,也展示可以用社会学与社会工作视角分析的元素。

作为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也引发了我对社会工作本土化与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思考。

一、社会学角度(一)家庭观的差异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文化从来都强调忠、孝远在异国他乡、事业有成的许大同把年迈的父亲从大洋彼岸的中国接到美国与自己同住,希望能和妻子一同照顾老父,让父亲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在在美国以及很多西方国家,儿女成年后,不论成家与否,一般都会离开父母,单独居住,同样地父母年纪太大无法照顾自己时常常住进老人院,而不愿意与儿女住在一起,增加儿女的负担。

这在中国人看来似乎不合人情。

在影片中,许大同为了父亲,隐瞒了事实,一再承认是自己对儿子进行的刮痧,并且一再制止妻子说出事实。

在美国人眼里,为了孝而说谎是不可理解的。

西方人对于父子的观念以及家庭的观念的认识,是完全建立在一种社会逻辑上,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社会关系,但是东方人则不同,他们既承认这种社会关系,但同时对于家庭以及亲情的关系又会普遍的凌驾于别的社会关系之上。

因此,东方人注重父子情深,西方人则更加注重父子各自的属性。

(二)教育观念的差异中国家长把孩子当自己的附属品,认为对孩子的管教是正当的并觉得打是亲骂是爱。

刮痧影评

刮痧影评

《刮痧》影评故事简介:《刮痧》是2001年出品的一部电影,由郑晓龙执导,梁家辉、蒋雯丽、朱旭主演。

该片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故事。

正文:首先,从故事一开始说起,作为一个在美国打拼多年的中国人,许大同(梁家辉饰)与妻子简宁(蒋雯丽饰)的家庭开始步入正轨。

儿子的降生给他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和希望。

但由于一次爷爷给孙子刮痧留下的疤痕,许大同被控告虐待儿童,由此故事进一步展开。

在此过程中,西方唯法律是说的特性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矛盾的激化是由于美国法律对外来文化的无知以及缺乏充分吸收。

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的认同与接收遇到了法律文献的阻击,在此过程中,法律与人性的冲突进一步显现。

是将法律作为唯一的准则,还是兼顾人性?法律的完善,根本上是保护好人的权益,从伦理上讲,家庭暴力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但这是建立在人的判断之上。

如果一个无法理解法律的公民在于一个精通法律的律师较量之中,想必会由于律师的“诱导”,将本该无罪的人陷于危险的境地(在本片中许大同便有此遭遇)。

那么即使法律足够完善,是否就不考虑人的作用呢?终其而言,所谓的“法”是作为人类社会支撑体,将人的行为规范,引领人向更加理性,关系更加和谐的方向前进。

但一旦将单一实例法律化,忽略人的变化,那么“法”将是认为自己建的牢笼。

“物境皆转,而理不变”,时过境迁,因而随之变化。

法律有时不仅是作为文字而存在为一种“死物”,打开“法”与“人”的冲突,唯一解决之道就是依旧从人的角度出发,将“法”作为人性的参考,将“法”作为准则的参考。

没有仅仅由法律而衍生的社会,规则只会是作为人,本应以自身之独特而存在与世之类,作为社会各种各样的个体的影印,究其根本,法律非万能之匙,在没有将人的高度上升到法律之上,“法”的作用将会是异化的。

在电影之中,关于人的法律的异化使用,将人的缺陷以另外的方式展现,同时法律制度的缺陷也暴露无遗。

[法学]刮痧之法律角度观后感

[法学]刮痧之法律角度观后感

+《刮痧》观后感《刮痧》这部电影非常直白的反应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同样体现在法律和司法领域,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不同文化所孕育出的法律以及法律文化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是产生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这也是当今社会不同法律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在互相交往中都可能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也为法社会学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刮痧》中选取了一个很好的角度来表现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民众之间缺乏互相了解和认识导致的一些麻烦和争端,影片中的一家四口在美国的生活非常能表现很多华人到了美国定居后所面临的一些文化差异和问题,同时也表现出美国的主流社会的主流文化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接纳东方文化,而是坚持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问题。

影片中的父母比较成功的融入了美国社会,但是这也不能否认其与西方社会文化存在排斥性,而儿子在美国出生成长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完全融入了美国社会,但是其传统文化和家庭文化或多或少的也会有一些矛盾体现出来。

我认为影片所体现的主题在于比较法文化,而通过法文化的差异又引申出中美文化中的一些冲突矛盾焦点,如关于教育的看法、方式等的冲突;关于友谊看法和理解的冲突;关于传统文化的冲突,而其中最为重要也是矛盾集中点就是传统文化的冲突。

一、关于教育的看法、方式的冲突影片中许大同为了儿子丹尼斯和老板的儿子打架的事情,而要求儿子向对方道歉,在儿子拒绝之后就动手打了儿子,后面也说要儿子道歉是为了给他老板的面子,这里的打儿子和给面子在中国来说就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在美国文化中就觉得不可思议。

在美国人眼里甚至是许大同在美国出生成长完全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儿子来说是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里教育子女所奉行的“打是亲、骂是爱”以及“爱之深、责之切”的文化内涵,也是不会赞同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子女,而甚至于别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子女他们也会介入其中予以阻止。

这些都是体现了中美两国文化中对于教育的看法和方式存在很大的冲突的例证。

二、关于友谊的看法、理解的冲突影片中许大同的老板站在许大同的对立方作证,也可以说是造成小丹尼斯没能顺利回家的一个原因之一。

刮痧

刮痧

《刮痧》观后感电影《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冲突的优秀影片, 故事情节至真至纯,让人感念,催人泪下。

影片演绎了人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对社会和谐地渴求、向往,同时,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片中的男主角梁家辉(许大同)把父亲接来美国同住,儿子丹尼斯却因背上凸显爷爷刮痧留下了瘀红。

这些美国人看来触目惊心的“伤痕”,对中国人来说只是家喻户晓的一种治疗方法。

许大同不得不背上虐儿的罪名,不得与儿子相见。

可他无法向法庭证明刮痧是一种合法的医疗手段,因为美国没时间和兴趣去了解地球另一面的文化根源,他们只按自己的判断行事。

在与当局要回孩子的诉讼中,一个个矛盾像串鞭炮快速爆炸。

比如说,丹尼斯在游戏中兴起打了上司的孩子,大同要求儿子道歉未果,出于教育孩子,也由于在老板及其家人面前无法下台,便打了儿子。

他认为这是给老板面子,是尊重朋友,是教子有方。

爷爷见了也很赞同:“当面教子,背后教妻”“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

而美国人斩钉截铁的坚持:打孩子的父亲是恶魔,为尊重他人却要打骂孩子的父亲更是不可理喻。

由此可见,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观点,往往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一场法律纠纷,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文化所产生的碰撞和纠纷,一种亲情至上的中国文化和只相信客观事实美国法律之间的冲突,然而我们谁都没有权利去指责是中国错还是美国不对,这一切都是正常的。

每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渊源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传统习惯,这种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也在所难免了。

所以对于《刮痧》,如果我们不站在文化差异上剖析,而是选择从亲情这一主调来看,其实这部片也有不少温馨动人的场面的,比如一个父亲,当他要举例证明他有多爱自己儿子时,他有多么焦躁,那一刻我想我们和他都明白,爱是只能感受,而难以说出来的。

《刮痧》观后感(2200字)

《刮痧》观后感(2200字)

《刮痧》观后感(2200字)法律基础《刮痧》观后感《刮痧》观后感——浅谈文化差异在法律中的体现与刚开始带来的作为作业的疲倦感不同,《刮痧》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卖座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大片场景,但是围绕“刮痧”这一中国传统医疗方法,演绎出了在美华人在两种迥异的文化交锋形成的漩涡中挣扎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了深切的文化差异,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现实。

“因为他是中国人。

”这句话出现在影片中段,是昆西——影片中饱受虐待儿童的误解所困扰的男主人公许大同的上司兼朋友,一个典型的美国人——询问许大同的爱人简宁为什么许大同甘愿顶替其父亲替其儿子刮痧的事实时简宁作出的回答。

简单的一句话,却真切地反映了许大同在整个影片中受到的在我们看来及其不公的遭遇的本质原因。

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法律的一些初步的了解,本着一个初学者粗浅但不排除可称之为朴素的理解——或者说是感情——出发,许大同故事的更具体的原因除了简单笼统地概括为文化差异之外,也许可以从中华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异性来找寻。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牵扯到儿童福利局和许大同夫妇的官司,原被告律师的博弈,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自以为是的国家闯入了一个自以为是的人。

可以说刚开始,无论是对于美国——或者狭义一点来说,美国的法律,还是对于许大同,我对他们的印象都很差。

一方面,无论是仅仅因为怀疑就剥夺一个父亲对于他自己孩子抚养权的做法让我体会到了本土美国人的傲慢和自以为是,同时原告律师咄咄逼人、曲解是非、卖弄逻辑的表演更是让我觉得很恶心;另一方面,许大同自身的暴躁、固执和死守不放的中国式哲学和逻辑将事情一步步变得糟糕乃至不可收拾。

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但是这是否可以看做中华法系和英美法系在一个法律事件中的严重冲突呢?接下来就是我对于影片中意象的解读。

影片一开始就提到许大同移民美国已经八年了,虽然他在美国功成名就,在家庭中交流以及对孩子的教育都操着一口英语,但是这改变不了他作为一个华人的事实,他从小接受到有关法律的东西,无不体现着浓重的中华法系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刮痧》观后感
——大同的梦想与困惑许大同,一个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想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中国人,一个爱子如命,不惜任何代价的传统父亲,一个努力打拼想要实现美国梦的游戏开发员。

然而一件意外,一次老父亲给儿子无意的刮痧,却让他从梦中惊醒,巨大的文化差异,法律制度的不同,使他在梦想与困惑间徘徊。

首先,电影表现的就是由刮痧这一传统疗法所导致的由文化差异引发的法律(包括法律观念)冲突。

许父给得病的孙子刮痧,这本来很平常,但是在美国的文化与法律中,初针灸之外其他任何中医治疗都不被承认合法。

所以美国的法律就不可能为刮痧留下合法的位置,把一个人弄得伤痕累累不是虐待还能是什么?因此刮痧“到了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再正常不过;相反,中国的法律也不可能把刮痧归为违法行为。

只有当文化差异或者说文化盲区被认识后,冲突才可能解决。

而影片中许的朋友,同事儿童福利局的官员、法官都对刮痧一无所知。

当然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其他方面,这些又对大同出庭,要回自己的孩子产生了不利影响。

比如说两个孩子闹矛盾,大同当着美国老板的面打了丹丹,在中国人看来理所当然,而美国人却认为大同有暴力倾向,原告律师对西游记的歪曲说“孙悟空是一只道德败坏的猴子”,导致大同在法庭上因此失去理智等。

就这样许大同失去了对儿子的监护权,也与妻子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另外影片中还体现了中西法律的一些不同,在西方无论是什么民
事或其他法律纠纷,法律都是主动出击的,所以在医生第一时间发现丹丹身上所谓的伤痕时,就直接联系了儿童福利局,将丹丹强行与父母隔离,没有给大同任何解释的机会。

无论是人的理念还是法律,美国讲求证据,目睹一切的人只相信眼前,于是在法庭上儿童福利局搬出了一套套有力的证据说辞,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而在中国由于家庭观念的根深蒂固,家庭民事纠纷更多寄予协调,况且丹丹已有独立的思想,到底有没有受到虐待,问一下便可知。

而美国法律正由于太讲求法理,似乎缺乏一点人情,我们也看到,儿童福利局及司法机关带走丹丹时,并没有考虑到丹丹的想法感受,只是觉得这样做才能免除孩子的伤害。

同样对于父母打孩子,我们的文化中觉得不打不成材,是爱的一种,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允许的,并且法律认为违法,因为西方思想中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与父母平起平坐,家庭观念比较淡薄。

大同认为“我打自己的孩子是给你面子”,显然在对方眼里是一种谬论。

除了这些还有美国法律对父母监督权的规定同样无法理解,最突出就是父母不能让孩子独自一人留在家中,而在中国这只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事情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大同为了父亲违法偷出孩子,为了丹丹被迫与妻子分居,事情愈演愈烈,当然结局是完美的,误会解除,一家团聚,昆兰亲自前往中国体验刮痧,大同也洗清了罪名。

这一起事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同样应看到,现实生活中同样有很多的许大同,他们身在异国他乡,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他们想融入美国的社会,
但是长期存在的文化隔阂与法律差异却需要不断适应。

中、西方两种文明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可避免,要消除这种文化隔阂,就必须要相互增进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消除误会。

在当今时代,在西方文明起主导作用的今天,怎样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西方人了解我们,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对于我们自己,要重视法律,尤其是身在的海外华人华侨,要了解他国法律制度,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减少许大同事件的发生。

许大同的悲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对法律的漠视,在危机面前缺乏冷静的思维。

我相信对法律的漠视并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在任何一种文化中,不诚实、违法行为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拥有一个大同的社会,大同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