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b1c15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3.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包含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鸟的天堂》、《月光曲》、《灰雀》等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词语盘点、语法知识点和写作技巧。
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词语和语法知识点,但部分学生对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还需加强。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复习计划。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词语、语法知识点和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词语、语法知识点的巩固。
2.难点:写作技巧的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单元复习相关的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词语、语法知识点、写作技巧等。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优秀作文、案例等,用于分析和讲解。
3.课堂练习题:根据本单元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词语、语法知识点和写作技巧,让学生整体回顾和感知。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学习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3e72b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7.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三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培养学生的文字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第三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三单元课文《世界真奇妙》。
2.巩固词语《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的写法和意义。
3.通过朗读和分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安排1.第一部分(15分钟):复习重点词语和句子。
–讲解并复习生词:《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
–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
2.第二部分(20分钟):分组表演课文。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课文进行表演。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第三部分(15分钟):讨论和总结。
–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收获和进步。
五、板书内容1.重点词语:世界,真实,奇, 妙,钟声,声音,海鸟,云彩,戴,毛衣,奇妙。
2.本节课重点:复习第三单元《世界真奇妙》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词语的意义也更加清晰。
分组表演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这种互动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da296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8.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五子棋》的基本规则。
2.复习第三单元课文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五子棋》基本规则的学习与掌握。
2.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的复习与总结。
三、教学难点1.针对《五子棋》策略的讨论和分析。
2.针对课文中重点段落的深入理解与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五子棋规则、第三单元课文练习题等。
2.板书:五子棋规则、课文内容提要、重点句子等。
3.素材:五子棋棋盘、棋子、教案、答案等。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内容,引出《五子棋》游戏,让学生了解五子棋的基本规则。
第二步:学习1.讲解《五子棋》的基本规则,例如如何下子、如何获胜等。
2.引入第三单元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课文重点内容。
第三步:练习1.分组进行五子棋游戏比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竞技能力。
2.布置第三单元的课文复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相互交流答案。
第四步:总结1.讨论五子棋策略,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六、课堂延伸1.通过口语表演等形式,巩固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五子棋》的练习题,巩固游戏规则。
2.完成第三单元课文的复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不断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以上就是本节复习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3a9a8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d.png)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6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会读四声。
2.正确认读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3.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核心素养】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学会读四声。
【重难点】1.正确认读6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会读四声。
2.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评价任务】两拼音节的拼读和声母、单韵母的书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g k h》读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
儿歌识记g、k、h 的音和形:一只白鸽g g g;9字带钩g g g;小小蝌蚪k k k;蝌蚪戏草k k k;我爱喝水h h h;像把椅子h h h三拼音节 g-u-ā→guā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
(介母:i u ü)三拼音节特点:声母轻,介母短,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畅。
(2)《j q x》发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
书写规则:j的第一笔容易写反;右上半圆p p p, 左上半圆q q q。
儿歌识记j、q、x的音和形:母鸡母鸡j j j 气球气球q q q 西瓜西瓜x x x拼读规律: j、q、x,淘气小兄弟要和小ü站一起,摘了圆帽还念ü(3)《z c s》发音规则:声母发音短而轻;整体认读音节发音长而响。
书写规则:s容易写反。
z、c、s的音和形:狗熊老师穿紫衣,漂亮紫色z z z 三只刺猬长满刺,满身的刺c c c 叶上蚕儿吐白丝,白色丝线s s sz、c、s的形:像个2字z z z 半个圆圈 c c c 半个8字s s s 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4)《zh ch sh r》读音规则:声母发音轻而短,韵母发音响而长。
儿歌识记zh、ch、sh、r的音和形:一轮红日挂天上,动物下课都很忙。
蜘蛛凳上吐丝长,小猴椅上织衣裳。
刺猬吃果有营养,狮子乖乖蹲地上,看着小鹿值日想帮忙。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b7947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b.png)
《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4.完成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重难点】学会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评价任务】通过字词训练,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教学设计】一、导入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学习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二、基础知识巩固我们先来挑战基础知识。
1.字词我会读(1)学生认读易错音。
(2)理解“筛子”、“牛虻”、“梭子”的意思。
2.多音字和形近字组词(1)指名组词。
(2)学生齐读两遍。
看来读音难不倒大家,不知道你们能书写全对吗?拿出练习纸来试一试。
3.四字词语填空(1)指名填空。
(2)学生齐读两遍。
4.字词我会写(1)学生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3)学生齐读词语。
5.易错字讲评。
(1)学生拍照上传自己书写的词语,教师对错误较多的字词利用优教学生字进行简单讲解。
(2)重点讲评“誓、谎、嫂”。
三、理解课文内容1.《猎人海力布》(1)填空:《猎人海力布》是一篇民间故事,讲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的四件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分组PK:全班分为两组同学,派两名代表分别以海力布和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赶快搬家的部分。
2.《牛郎织女(一)》(1)填空:《牛郎织女(一)》讲述了牛郎关心老牛、与老牛亲密无间以及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课后题:课文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请你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①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②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提示: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大胆想象,补充合理情节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还可以加上动作。
3.《牛郎织女(二)》(1)填空:《牛郎织女(二)》讲了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男耕女织的生活,但老牛死了,天上的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在身后划出一道天河,让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只能七月初七才能见一次面。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fdc5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c.png)
4、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进行校对时申报者自主讲解,核心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1)小组讨论。
你是怎样计算的?静静地整理一下思路,说给三人小组听听。
(2)汇报、交流。
学生在介绍的同时,老师要注意倾听,引导大家共同来听听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你听明白了吗?(教师做适当的记录和小结)
(3)解决有关分数、比的实际问题时,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举例说一说。
三、基本练习
1、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பைடு நூலகம்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第2题,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分数连除和乘除 混合运算式题时各应注意些什么?
单元章节
第三单元
课题名称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围绕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理清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脉络,体会学习的收获,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及分数连除和乘除运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化简比和求比值的熟练程度。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进行校对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补充习题相应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举例说明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68619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3.png)
《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生字词语,背诵日积月累。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3.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4.完成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
【重难点】写事物时能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评价任务】1.通过基础知识闯关,巩固生字词语。
2.通过阅读,训练有效阅读的方法。
3.习作时能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三篇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分别让我们学会了不同的阅读策略,你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二、基础知识巩固我们先来挑战基础知识。
1.认读闯关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2.多音字、形近字组词(1)随机抽取学生组词。
(2)学生齐读两遍。
看来读音难不倒大家,不知道你们能书写全对吗?拿出练习纸来试一试。
3.字词我会写(1)学生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2)学生拍照上传自己书写的词语,教师对错误较多的字词利用优教学生字进行简单讲解。
(3)学生齐读词语。
4.易错字讲评注意“颓、裁”的写法。
三、课文内容理解1.《竹节人》(1)填空:《竹节人》一文先介绍了竹节人玩具的制作过程,再记叙了孩子们玩竹节人时的痴迷,表现了人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以及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策略:阅读目的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但不论带着哪一个任务来阅读,都应该这样做:首先,认真审题,找出任务中的关键词。
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内容。
最后,细读相关内容,归纳出答案。
(3)课后题分析。
2.《宇宙生命之谜》(1)填空:《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说明文,围绕着“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讲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理由、火星表面没有发现生命存在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人类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2)阅读策略:运用了“批注阅读法”感知文章内容:对于重点词句、说明方法等,用线条、符号进行标示、批注,便于后续理解思考。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ef08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f.png)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为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节课通过复习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第三单元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回忆和掌握第三单元中所学的知识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和探究活动,加深对第三单元主题的理解;- 学会合作和交流,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复习第三单元的主题内容,包括:- 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的生活习性;-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进行探究活动,包括:- 观察和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 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探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主题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探究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探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4.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5.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回忆和掌握第三单元的知识点;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cbca5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0.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第三单元相关课文内容,包括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熟练掌握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和理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复习第三单元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进行讨论和思考。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难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课文内容,提高课文理解深度。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图片卡片。
3.其他:准备复习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辅助练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场景或角色,帮助学生复习课文情节。
第二部分:课文复习(30分钟)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分段深入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字和难句。
3.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和主旨。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30分钟)1.布置练习题或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解答。
2.分发课外读物或相关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外巩固练习。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10分钟)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进行个人或小组分享。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反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课外阅读。
2.写一篇课文读后感并背诵。
3.完成相关练习题或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次复习课教学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细致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b102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8.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主要包括了本单元的字词、句型、语法和阅读理解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本单元的字词、句型、语法等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字词、句型、语法等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的字词、句型、语法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巩固。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准备参加复习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对本单元的字词、句型、语法等进行全面的回顾,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记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相关的练习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0ed9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c.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3.养成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的习惯。
4.练习猜读法和跳读法。
5.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抓要素,抓关键。
【核心素养】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重难点】1.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感悟亲情、友情。
【评价任务】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抓要素,抓关键。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读课文。
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描写了一个充满无限乐趣的"百草园"也叙述了在"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留恋之情。
学习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动静结合,详略得当。
(2)《再塑生命的人》,自读课文。
文章写了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指引下,摆脱黑暗与迷茫,走向光明和希望的故事。
学习本课,要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品味摩文章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分析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博大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3)《<论语>十二章》,教读课文,是文言文。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回顾朗读文言文方法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注释蔬通文意,体会修身与为学之道,熟读成诵。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四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
![四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5b8e5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b.png)
《第三单元复习课》名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日记。
3.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4.阅读、写作真题演练。
【核心素养】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重难点】掌握生字词;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才能更快地进步。
这节课,老师邀请大家一起通过复习第三单元来学习怎样细致的观察。
二、复习闯关老师给大家设置了几个闯关活动,你们想通关吗?从你们的回答声中老师听到了你们的信心。
快来进入第一关吧!1.生字认读关(1)学生通过闪卡游戏认读易错词语。
(2)抢答、趣味选人交替指读。
(3)学习多音字。
过渡:生字光会读可不行,我们还要会写,接下来进入第二关词语书写关,请同学们准备好练习本。
2.词语书写关(1)学生进行看拼音写易错词语。
(2)学生拍照上传自己书写的词语,教师对错误较多的字词利用优教学生字进行简单讲解。
(3)生齐读词语。
词语掌握住了,老师相信这些句子也难不倒大家,有没有信心?让我们进入句子运用关。
3.句子运用关(1)翻译诗句(2)扩写句子(3)仿写句子倒计时2分钟,同桌两人合作互相练习说句子。
4.课文理解关(1)课文主旨回顾。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重点内容分析:《爬山虎的脚》一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很仔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蟋蟀的住宅》一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蟋蟀的住宅为什么是“伟大的工程”?5.口语交际(1)小组交流生活中影响视力的原因,注意发言的时候要控制音量,有序发言,不要重复,学会补充。
(组长根据评价表对组员进行打分)(2)小组讨论,形成护眼建议。
三、迁移运用课内重难点复习完毕,往年考试真题你敢来挑战吗?(1)词句积累。
1.从卢钺《雪梅》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道了事物各有所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4bb50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9.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第三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理解、朗读和默写。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古代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复习《古诗两首》,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背诵。
2.复习《开福人》中的句子,能够正确地读和默写,理解其中的文言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对于《开福人》中的句子理解,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材、电子板书、幻灯片等。
2.学生准备:课文课本、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古诗两首》1.教师唱读《古诗两首》,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两首》。
3.全班对古诗进行朗读。
第二步:复习《开福人》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开福人》的故事情节,对课文进行简要复述。
2.学生逐句读课文,理解其中的词义。
3.学生默写《开福人》中的重要句子。
4.教师对文言阅读技巧进行解释和讲解。
第三步:思考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和人生哲理。
2.学生自由发表对《古诗两首》和《开福人》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课堂作业1.完成《开福人》的默写作业。
2.思考并写下对本节课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复习《古诗两首》和《开福人》为主线,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课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课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0eb50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9.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课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复习课。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整数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因数分解、乘法口诀的熟练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整数乘除法的策略。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整数乘除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和因数分解技巧进行快速计算的能力。
3. 提升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2.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和因数分解进行快速计算。
3. 将整数乘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整数乘除法的趣味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复习导入。
2. 复习整数乘除法运算规则: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通过黑板演示和练习题巩固。
3. 乘法口诀和因数分解练习:通过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和因数分解技巧。
4. 解决实际问题: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6. 总结与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反馈学习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课2. 正文:- 整数乘除法运算规则- 乘法口诀与因数分解- 实际问题解决策略3. 示例:通过典型例题展示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整数乘除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思考题:设计一些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并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根据题目要求编写,内容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共2000字以内,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共八部分内容。
年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年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d7c54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15.png)
年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
计
一、课程背景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内容进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
1.复习第三单元内容,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的理解及运用。
2.复习第四单元内容,包括课文内容、实践能力的培养。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第三单元:生字词的理解及运用
•第四单元: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复习教材和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第三、第四单元课本和笔记
3.教室环境整洁,确保音响设备正常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复习第三单元内容
1.通过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2.带领学生进行词语解释和造句练习。
第二部分:复习第四单元内容
1.进行小组讨论,复习第四单元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
1.布置练习题,包括阅读理解题和写作题,检验学生对第三、第四单元
内容的掌握情况。
2.带领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练习答案。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复习课的设计,学生在课后应该能够较好地掌握第三、第四单元的内容,提高语文水平,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年统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2024年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6e3c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f.png)
2024年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 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核心素养】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重难点】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猎人海力布》A. 本文主题本文通过讲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拯救乡亲,不惜牺牲自己变成大石头的故事,赞美了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B.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救小白蛇、得到宝珠、听到消息、救乡亲们、变成石头。
)(2)《牛郎织女》(一)A. 人物形象(善良、诚实、勤劳)的牛郎和织女B.本文主题本文通过叙述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C. 说说牛郞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3)《牛郎织女》(二)A. 人物形象(极力抗争、向往自由幸福)的牛郎织女B.本文主题(本文叙述了牛郎织女婚后的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的事。
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阅读《舔盘》完成课后题。
舔盘颠公家里很穷,靠父母租种地主几亩薄田维持一家四口人半饱生活。
颠公有个姐姐叫田花,长得水灵灵的非常漂亮。
有一次田花去邻村走亲戚,路上遇见邻村地主的驼背儿子虾公。
虾公看见田花,以为是仙女下凡,呆呆地看,连眼睛都不眨。
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亲。
颠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虾公。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a6be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5.png)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旧知,进一步提高关于周长的计算能力。
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明确从一个长方形中剪出来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的方法及边长与长方形宽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复习课中,主要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和画一画对本单元的知识做一个巩固与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与身边的事物息息相关。
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并能通过今天的复习课形成一个指引性作用,能培养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真正爱上数学。
教学重点:会通过周长的计算逆用周长公式求正方形边长或长方形的长与宽。
教学难点:知道周长会画出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明确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卡纸磁性黑板贴。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出示课题),首先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卷书卷,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复习也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内涵。
接下来大家看一下这张卡纸的面是什么图形?(出示:长方形卡纸)生:长方形。
师:同学们你能说一下长方形的特征么?(长方形卡纸贴于黑板上)生:……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大家再来看看这张卡纸的面是什么形状?生:正方形。
师:依据长方形的特征,你能说一说正方形的特征么?(正方形卡纸贴于黑板上)生:……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你知道什么是它们的周长么?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都表现的很棒,对于长方形、正方形这些规则图形你会计算他们的周长么?生:……(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的和×2 正方形周长:边长×4)二、引入重点习题,环环相扣。
同学们,通过复习老师看出来大家的基础知识掌握的都很扎实,当然数学来源于生活,很多的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我们生活的校园,你研究过它的问题吗?同学们都很喜欢在操场上玩耍,来看一下这道题。
化学初中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化学初中第三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7028c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a.png)
化学初中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学科】化学
【单元】第三单元:原子结构
【目标】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核、电子云等概念和性质,能够描述原子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过程
【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
1. 原子的结构
2. 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
3. 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结构
4. 原子的能级结构
【教学准备】
1. 课本、教辅材料
2. 实验设备(如需要)
3. 复习笔记、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内容,概括原子的基本结构。
2. 讲解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及作用。
3. 演示实验:用磁场分离正电荷和负电荷,引导学生思考电子在原子中的作用。
4. 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造,让学生自己填写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
第二课时
1. 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澄清问题,加深印象。
2. 讲解原子的能级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原子能级和电子排布的规律。
3.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复习。
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 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做好笔记并复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
关问题。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达到理解的目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e75c4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a.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之后,对这三个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运用这三个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在空间想象力方面,部分学生还稍显不足,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复习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回顾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准备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玩转魔方,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呈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三个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本单元的重点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既有对春的描绘,又有对秋冬的热爱。
总之,本单元侧重描景,抒情。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名家名篇为主,又有时文,有助于我们学习一些写作技法和修辞手法。
二、复习设想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要引导学生模仿名家名篇说和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感情。
朗读要多听示范,对名篇要达到熟读成诵。
三、教学重点1.复习第三单元内容;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及热爱,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说话和仿写掌握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五、课时:5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七、教学方法:自读-练习-点拨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点拨本单元的重点景物描写的技巧及修辞的合理运用。
(二)学生自由复习1.读课文,摘抄精彩句子,以应对语感检测题。
2.复习课后作业和同步训练。
3.结合自己手中的辅导资料、课外书、考过的试题,自主复习。
第二课时复习本单元课内重点语段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一)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选文①②段描写的是和。
2、文段①从哪几个角度写风的?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3、文段中画线句子a从上(味、嗅、听、视觉)写春风。
4、文段②写春雨渲染了一种、的优美气氛。
画线句子b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这和杜甫写春雨的两句诗极为相似,这两句诗、5、文末三段运用了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的特点,这三段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6、写出你积累的描绘春的古诗句(至少三句)答案:1、春风春雨2、触觉嗅视听觉温暖柔和。
3、B 4、安静和平多细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5、比喻、排比、拟人、新美力不能。
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有一个生顺序,形象地点明春天的成长过程。
(二)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给文中三个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依次是、、2、文中第①句话说“妙”,“妙”在何处?3、文段第②④⑤句运用的修方法分别是、、。
4、文段的写作顺序是。
给文段加一个标题应是。
5、反复朗读画线的句子,这句话写得生动形象,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好?划分文段的层次,概括大意。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2、小雪把小山装点的秀美貌3、比喻拟人拟人4、空间顺序雪后小山秀5、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静中有动,突出了雪后小山的美丽和娇柔,富有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6、①/②③④⑤/⑥(三)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天净沙马致远A B枯藤老树昏鸦,平沙细草斑斑。
小桥流水人家,曲溪流水潺潺,古道西风瘦马。
塞上清秋早寒。
夕阳西下,一声新雁,断肠人在天涯。
黄云红叶青山。
1、这两首散曲均出自马致远笔下,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这两首散曲的主旨句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散曲在景物描写上有何不同?。
两首散曲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答案:1、A中有景有人,写人是目的。
B中有景无人。
2、每首的末句。
3、A写景的目的是写人,以凄凉之景衬凄凉之情。
B写景是表现景物的本身特点,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复习本单元课外重点语段阅读题春之怀古张晓凤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第三,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的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
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絮,每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城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
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旅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病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大竞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笑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记忆,—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脚跟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内敛()吟出()旌旗()燕巢()水廓()虔诚()祝祷()仓颉( )啮草()多汁()浣纱( )2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l)“冷面”和“花面”是各指什么说的?(2)请回答“噗嗤的一声”这个短语的表达作用。
(3)语段中的“歌”是一首什么歌?(4)画横线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节主要写的是哪几种景物?(2)“哭”、“急”、“吟”三个词各表达出了什么?(3)为什么说“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4.“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城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5.第三自然节中“攻陷”“控制”两个词各表达出了什么?6.请用自己话回答第四自然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7.“小羊感到多汁”“孩子感觉到飞腾”“脚感到舒活”“素手感到水的血脉”的原因各是什么?四个“猛然”表达出了什么?8.为什么说“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9.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了文题“春之怀谷”的含义?10.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1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12.读此文后,你受到怎样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在下面。
答案:1.liǎn yín cháo kuò qián dǎo jiě niè zhī huàn yān 2.(1)冷面:冰封雪覆的山头;花面:鲜花盛开的山头。
(2)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了春天来得快,来得急。
(3)这是一首“春”的赞歌。
(4)从上至下、从远及近、从大到小、从外到内;表达出了春的无处不在,春无私地奉献给了世间的一切。
3.(1)雷、雨、杜鹃鸟、杜鹃花、柳絮。
(2)“哭”:表达出了春雨下落的景象;“急”:表达出了杜鹃花竞相开放的情景;“吟”:表达出了柳絮纷飞的样子。
(3)天上打雷下雨了,地上鸟叫花开了,树上风起絮飞了,这些自然现象均无规律可循,大自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久.拟人;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根要发芽,燕子回归的企盼(或盼望春的到来人5.“攻陷”表达出了山村水廊开满了桃花;“控制”表达出了水边的柳树全绿了。
6.讲了一个世间万物给“春”命名的故事。
7.“小羊感到多汁”的原因是春草发芽了,小羊吃的是鲜嫩的草;孩子感到腾飞”的原因是薄装一身轻,也含精神愉快之急;“脚感到舒活”的原因是天气变暖了;。
素手感到水的血脉”的原因是水清了、温了;表达出了春来得急,来得突然。
8.因为所有的鸟都计算不出天的蓝度、透明度、高度和深度;表达了作者对春季那蔚蓝、透明、高深的天空的赞叹与喜爱的心理。
9.我想走访那踯蹰在湮远年代的春天。
10.表达了作者对没有蒙受现代“文明”污染的已经逝去的春天般境界的肯定和向往。
11.春的娇柔、春的敏感、春的无处不在、春的浑饨无涯,春的顽强。
冬殇尚玮珉落叶奏响了冬之序曲。
于是冬轰轰烈烈而来,铺天盖地而来。
()的月季花米谢先萎;树丫()的肌肤变得干涩;()的鸟儿开始为生计发愁……一切都镶上了冬的色彩,一切都烙上了冬的痕迹。
青纱帐被冬收拾得无影无踪。
原野是一味的辽远,一味的空旷。
你站在原野,最突出的感觉是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几乎不存在。
万物在冬的面前臣服,而瘦削的菊率先发起抗争,她如大提琴奏出的低沉而奋进的音符,在轰鸣的冬之曲中显得那样执著,那样坚定。
冬愤怒了。
他想主宰世界,并高傲地自信:最终胜利属于自己。
放纵的风在原野飞驰,无情的雪在空中狂舞。
树丫可怜地摇摆着,电线剧烈地呻吟着,雪雾疯狂地翻滚着……冬在宣泄自己的威严,冬在扫荡敌对的力量。
菊一败涂地,死于风雪之下,低沉而奋进的抗争旋律戛然而止。
腊梅与雪莲却揭竿而起,继大提琴奏出小号高亢而激扬的旋律。
风停雪止。
原野死一般沉寂。
一切被白色所覆盖。
这是冬最得意的杰作,最席洒的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