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园博园的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园博园的发展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有以下三个目的:
第一:帮助我们认识并了解武汉园博园的常用植被种类、种植形式及其发展特色;
第二:学习武汉园博园植被群落空间营造模式及其景观效果表现;
第三: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武汉园博园的植物群落模式及搜查课题相关资料,举一反三,应用到自己以后的实践中。
1.1.2 研究的意义
选择本课题做调查研究,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第一:绿化生态的重要性。当代社会迅速发展,人类文明渐渐走向新的高度,可是各种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城市化的建设、工业园的开展、房地产的开发等等不断扩大致使钢筋水泥占据山林耕地,山川、河流、、空气受到破坏和污染。城市作为人类聚居中心,而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可持续性是确保城市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活所需的主要来源,对人类休闲娱乐、文化进步、科学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人类生活环境的优化、生活的质量、美感的体现也是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价值的重要体现。而绿地植物多样性进和可持续性是生活环境至关重要的条件。因此,对植物群落模式的研究对人们的生活、生存、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园林园艺博览会是一个提供园林相关信息、知识、观念等交流的重要平台。代表着各个地区的园林园艺水平成就所展示的新成果、新技术都在博览会上所呈现出来,为园林园艺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正面福射效应,提高了市民对绿化问题、园艺问题、环境问题等的认识,增强了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而调查研究武汉园博园的植物景观可以让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园林园艺,从而推动和促进当地园林园艺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园林园艺业的影响力。
第三:未来城市绿化建设的基础。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造景素材,也是保持景观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符合现代人们对回归自然的追求。地被植物种类繁多、色彩丰富、观赏性强,可以形成多样化的园林景观结构,为城市绿地景观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理念。武汉地被植物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很多,对其进行系统调查和开发应用,挖掘可利用资源,这对于以后的园建绿地的建设很有参考意义。
1.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第一、本课题调查以武汉园博园植物群落结构模式为主体,进而深入研究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的空间结构。
第二、调查园内绿地植物种类组成、测定空间结构各指标、分析园内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
第三、通过调查的结果,结合图片等资料,分析植物的群落结构模式。
第四、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植物的群落构建模式,并归纳总结。
1.2.2 研究的方法
第一、文献查阅法:查阅课题相关的前期文献资料,包括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空间营造的概念、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武汉园博园绿地建设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
第二、实地调研:实地考察武汉园博园植被种植情况(包括种类,生长状况及其空间结构),进行记录,并拍摄相关影像资料作为后期论文整理的资料。
1.3 概念认知
植物群落是某一地段全部植物的综合,其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空间的数量比例,一定的结构和外貌,一定的生境条件,执行着一定的功能。其中,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他们是环境选择的结果,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在时间上是整个植被发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对城市植物群落的研究产生于对生态园林和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的热衷,随着我国对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建设实践的迅速开展,不同的专家和学者纷纷对现有植物群落结构展开了广泛研究。研究内容大体包括四部分:
第一、城市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研究:由于市区受污染严重,人为干扰因素大,因此要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树种的选择则是一个关键因素。
第二、城市植物群落结构研究:植物群落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设计和建立近自然的园林植物景观,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并在遵循园林植物配置一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协调、优化和应用。
第三、城市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分析城市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土壤、光照等生态因子对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第四、城市植物群落评价研究。
1.4.2 国外研究进展
19世纪后期生态学的兴起为植物群落种植设计奠定了科学基础。人们从自然中发掘植物构成类型,将一些植物种类科学地组成一个群体。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E.Warming)出版了其经典著作———《以植物生态地理学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副标题为“植物群落研究引论”。全书共17篇,其余14篇均为植物群落的论述。19世纪后期,美国的詹士詹(JensJensen)提出了以自然的生态学方法来代替以往单纯从视觉出发的设计方法。他1886年便开始在自己的设计中运用乡土植物。20世纪20年代,由于迅猛的都市化趋势将很快吞没大量自然景观,于是西方有些生物学家和园艺学家考虑在城市园林中建造模仿自然的植物群落及其生境。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了一套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国际上将其称为“宫胁昭方法”,即将所选择的乡土树种幼苗,按自然群落结构密植在近似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利用种群间的自然竞争,保留优势种,2~ 3年内可郁闭,10年后便可成林,这种种植方式管理粗放,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998年,McPherson研究了美国加州首Sacrament市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可持续发展性。1999年,AbdollahiK.采用了多指标测评方法,对美国8座城市的城市绿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测定了不同城市植被类型对粉尘污染的阻滞能力。
2武汉园博园植物群落模式配置分析
2.1 植物群落的特征
2.1.1 群落类型
武汉园博园的园林绿化充分体现了园林植物群落类型多样和丰富多彩的特点,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