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熔化和凝固教案
3.2熔化和凝固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 J.三、德育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牛-乙]冰是固体,水雄液体,水蒸气是气体[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牛乙]冰熔化成水屈熔化过和[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 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 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探处]直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徉[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生甲]应该不相同•[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牛一「]熔化过刃屮一定耍加热,所以助坝一定要吸收热竝[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师]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C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C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C,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C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crystal).[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 crystal).[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melti ng poi nt)[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师]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 熔点和凝固点(板书)(1)熔点一一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一一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牛一甲]血体的熔点一股是不冋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冇什么用?[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 “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生甲]钨的熔点为3410 C,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 C,太低.[师]看来大家已知道它们的用途,看投影课本图 4.2—4和图4.2— 5.思考[想想议议][生甲]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生乙]B时刻为固态,C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生丁]CD[生戊]EF段为液态[生己]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生庚]GH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 C,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町用酒和温度计「师]I川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和和温度变化,看看述能找到什么规律[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牛丙]这说叽品体和非胡体在熔化过觀屮要吸热[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师]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3.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板书)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品体冇熔点和凝固点,非詁体没冇熔点和凝固点同种品体熔点和凝同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三、布置作业阅读P79动手动脑学物理1, 2, 3[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2. 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3•晶体.熔点是80 C,持续16 min.四、板书设计1. 熔化和凝固熔化一一凝固一一2. 熔点和凝固点熔点一一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
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熔化和凝固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
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
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提出问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交流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课程重点(内容)1、 熔化、凝固的定义2、 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难点——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考点——①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②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物质。
★教具——图4.2-1实验的器材 ★过程一、熔化——物质由固体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体的过程 (生活中的现象略) 熔化一定要吸热 凝固一定要放热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海波的熔化和凝固 (方法:水浴加热——受热均匀)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有确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的物质 T/(℃) 常见的晶体:t/(min)2.松香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的物质T/(℃)常见的非晶体:★小结t/(min)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作业阅读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2.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3.晶体.熔点是80 ℃,持续16 min.★板书设计1.熔化和凝固熔化——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反思§3.2(2)熔化和凝固★课程重点(内容)1、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2、晶体的熔化特点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4、晶体熔点(凝固点)的影响因素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难点——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考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教具——★过程一、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 教案
熔化和凝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的三种形态。
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图象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熔化的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像与所学到的知识如物质的熔点等联系起来。
2.要逐步养成关心自然现像的态度,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四、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海波、石蜡、水、烧杯、液态酒精、钟表、冰块、铁块,五、教学步骤学生讨论:(1)石棉网、搅拌棒、水浴法物质受热均匀的关键。
了解书本上3.2-1的装置图。
(2)还要收集状态变化情况。
(3)海波温度升高到40℃左右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直到熔化后再记录4到5次。
组内分工:1人计时,1人观察温度计示数及状态变化,1人记录在图3.2-2和3.2-3中画出图像并选代表在实物投影上打出。
分析、思考、总结:海波在熔化前温度不断升高为固态,熔化时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温度升高为液态:蜡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由固态直接变成液态。
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1) 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______态,在39℃时呈______态或________态,也可能呈________态,-38℃时呈_______态.(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达到过-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水银的还是酒精。
【核心素养目标】3-2 熔化和凝固 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3.2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科学思维: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科学探究: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4.科学态度与责任:(1)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2)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海波、石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搅拌器、温度计。
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水怎样才能形成冰挂?冰怎样才能熔化成水?青铜器是怎样制成的?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通常呈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温度很高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结合生活中冰的熔化过程,想一想,冰的熔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如何变化?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与假设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点拨提示任何科学猜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做出假定。
八年级物理《3.2 熔化和凝固》教案
3.2 《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②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④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和方法。
①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②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③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拟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④了解图像法是一种比拟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②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③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图像分析方法。
四、教学教具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试管、水、海波、冰、蜂蜡、松香、多媒体播放设备及相关课件、易拉罐、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播放课件自然界中的水、冰和水蒸气。
由学生介绍水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形式,播放炼钢、冰山、火山爆发等图片,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就能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变化就叫做物态变化。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化成水,固态的铝、铜、铁变成液态。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冰,铁水浇铸工件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一下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猜测和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课题: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内容: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特点以及规律教材简析:教材首先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进而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熔化、凝固的定义。
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的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这一探究活动体现了探究实验的几个要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海波熔化实验,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难点:海波熔化实验,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停表、搅拌器、海波、石蜡。
教学过程自我修改整:此处教师使用手写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分析与论证海波熔化图像石蜡的熔化图像成果展示。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评估晶体非晶体想想议议①在晶体凝固图像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②石蜡凝固过程有什么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教案
3.2熔化和凝固(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这种直观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1重点: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难点: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A、38℃;B、37℃C、36℃D、35℃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 物质有哪三种存在状态?2 什么叫物态变化?3 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4 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如何?5 物质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如何?6 什么是熔点?什么是凝固点?7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8晶体熔化需要什么条件?9晶体凝固需要什么条件?10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利用有哪些?11 影响晶体熔点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3.2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过程;2.掌握影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因素;3.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二、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过程;2.影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因素;3.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冰块和一个蜡烛,引导学生回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然后问学生,冰块是如何变成水的?蜡烛是如何变成熔蜡的?2. 熔化的实验(15分钟)a.实验材料准备:–冰块–烧杯–温水b.实验步骤:1.将冰块放入烧杯中;2.倒入适量温水。
c.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并描述冰块的变化过程。
d.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冰块熔化之后变成了水。
3. 影响熔化的因素(1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冰块熔化的实验,你认为影响物质熔化的因素有哪些?b.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出影响物质熔化的因素。
c.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他们列出的因素,并进行讨论。
d.教师复述:教师在白板上列出学生们讨论的因素,并进行解释。
4. 凝固的实验(15分钟)a.实验材料准备:–烧杯–液体蜡b.实验步骤:1.将烧杯加热,待烧杯内的液体蜡完全熔化;2.将烧杯放在冷水中。
c.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并描述液体蜡的变化过程。
d.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液体蜡冷却之后变成了固体。
5. 影响凝固的因素(1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观察液体蜡凝固的实验,你认为影响物质凝固的因素有哪些?b.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出影响物质凝固的因素。
c.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他们列出的因素,并进行讨论。
d.教师复述:教师在白板上列出学生们讨论的因素,并进行解释。
6. 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15分钟)a.教师讲解: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方式,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并带领学生进行识记。
b.学生练习:学生个人或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常见物质,完成对应的熔点和凝固点的填空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2熔化和凝固二次备课内容【教学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4)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今天我们就学习物质三态间的变化..二、进行新课(一)自学思考请同学们看课本53页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并完成学案(一)(二)实验探究让学生先看课本实验,结合学案(二)了解探究的问题和过程。
1、明确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猜想。
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明确如何使用器材和注意事项。
[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 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我们先看挂图.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熔化和凝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熔化和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正确的知识。
2.教学过程: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计算等多种题型,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学生提交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认识。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过程、特点等。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讲解、演示、图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过程及特点。
-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熔化和凝固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总结它们的区别。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 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教材分析本章的题目是《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很熟悉的物态变化现象,但不同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且是一个难点,掌握好本节内容是突破本章难点的所在,也是有效学习其它物态变化的基础。
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小学自然的的学习和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等现象,是由于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对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有模糊的认识;但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
虽然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究性学习,但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更缺乏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曲线,从中得出规律等探究技能。
为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探究、分析及总结;在课堂外,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发生的变化,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感受科学,应用科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4)会查熔点表(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6)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2)通过熔化、凝固对人类有利也有弊,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人教版八上物理 3.2熔化和凝固 教案设计
第三章第2节《熔化与凝固》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准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2.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工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走进生活,观察图片,思考物质有哪几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二、进行新课观察滴水成冰与冰雪消融两张图片,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举例: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绘制图象(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3)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搅拌器、温度计、火柴、秒表(4)总结实验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例:海波、冰、石英、萘、食盐、明矾、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例:松香、玻璃、石蜡、沥青、橡胶通过研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吸热,以及它们在图像上的区别。
晶体熔化分为三个阶段:固态、固液共存、液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是由于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所导致的。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是由于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所导致的。
2.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如何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归纳总结法:通过实验结果和分子理论,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如: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与之相关的一个新知识点,那就是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2. 实验观察(15分钟)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实验材料准备:试管、蜡烛、烧杯、冷凝水、石蜡等。
3.实验步骤:–实验一:用火烧蜡烛,观察蜡烛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实验二:将一些石蜡放入试管中,用火加热试管,观察石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4.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现象和实验步骤。
3. 归纳总结(2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板书上的归纳总结表格中。
–物质 | 加热时的现象 | 冷却时的现象–蜡烛 | 熔化 | 凝固–石蜡 | 熔化 | 凝固3.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物质在加热时会熔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物质在冷却时会凝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4. 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1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熔化、凝固的定义,知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2.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了解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物质。
3.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特点。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自然现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物质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关注能源和资源问题。
5.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积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但对熔化和凝固的深入理解尚有不足。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可能对熔化、凝固现象仅停留在生活经验层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此外,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规律方面还需加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讨论主题:各小组针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熔点等展开讨论。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4.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点。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的掌握: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以及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3.家庭小实验:请同学们在家中尝试进行一个简单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如冰融化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提示: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实验器材可选用日常生活用品。
4.小组研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课题,如“城市冬季除雪方法的研究”,进行资料搜集、讨论分析,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熔点和凝固点、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他们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3.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判断题:判断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否相同。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直观教具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对比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熔点和凝固点的差异。
-设想活动:进行冰融化、蜡熔化等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2.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设想活动: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例子,并进行课堂分享。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特别是熔点和凝固点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熔化和凝固过程,运用图表和数据表达出来。
4.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篇1第三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学生实验,三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课题】熔化和凝固【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上)【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
4.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2.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尝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
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讲授法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3.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4.教学媒体设计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
【教学用具】学生实验,二人一组。
每组配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坐标纸。
A组同学另配备烧杯和冰块,B组同学另配备易拉罐和松香。
【教学流程图】开始创设情境,新课引入引入概念,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小结知识讲授拓展应用总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新课引入3’播放录像: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及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师:望着这气势磅礴的滔滔大江,同学们可曾想到,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的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冰雪消融后形成的呢?师:在刚才的录像里,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由壮美的录像画面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入概念]二、新课引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固体液体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师: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师:物质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吗?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我们把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生: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蜡烛在点燃后变成液态。
生:冬天到了,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引导他们进入探索物理知识的角色。
熔化凝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固体的熔化过程15’提出问题: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一下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我提供给大家两种固体:冰块和松香,它们分别被装在烧杯和易拉罐中。
同学们对哪种固体感兴趣,就可用实验探究这种固体的熔化特点。
同学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固体中。
研究冰块熔化过程的同学要等到插入冰块的温度计示数不怎么变化时再开始加热冰块。
请同学们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固体的温度,并观察固体的状态。
直到固体全部熔化完后5min为止。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每组的二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物体的状态;第二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学生分组实验。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对象,增强他们自主实验的意识。
[分析数据,找出规律]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固体熔化的规律10’请同学们将记录下的数据绘制成图像。
教师选择一个做冰熔化实验的组,请该组同学将他们得出的实验表格和图像绘制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冰熔化的实验记录,大家可以发现哪些特点?教师再选择一个做松香熔化实验的组,请该组同学将他们得出的实验表格和图像绘制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松香熔化的实验记录,大家又可以发现哪些特点?师:这两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我们都要对它加热,也就是说,它们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冰和松香熔化的实验图像,大家发现有什么不同?师:也就是说,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松香没有。
象冰这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而象松香这样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除松香外,玻璃、沥青等物质也是非晶体。
学生绘制图像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生:当冰全部是固体以及冰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要上升。
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它加热。
生: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要上升。
生: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它加热。
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松香的温度要上升。
让学生根据实验图像回答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论证,巩固练习] 分析熔点表4’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4页——几种物质的熔点表,请问这些物质中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为什么?请同学们观察熔点表,你可以从中发现些什么呀?师:萘的熔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萘在85℃时是什么状态?萘在20℃时是什么状态?教师再提问几种物质的熔点、表示的含义、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让学生加以练习。
生:全都是晶体,因为它们都有熔点。
生:可以知道某固体的熔点;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常温下是气态的物质熔点很低。
生:萘的熔点是80.5℃,它表示萘在80.5℃时熔化,熔化时温度不变。
生:85℃时是液态、20℃时是固态。
培养学生根据表格、数据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简要叙述凝固现象。
3’液体在凝固的时候有些什么规律呢?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大家在课堂上做实验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利用冰箱来探究水的凝固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称为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
液体在凝固时都会放热。
师:水的凝固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生:水的凝固点是0℃,它表示水在0℃时凝固成冰,凝固时温度不变。
[规律应用]熔化、凝固的应用4’师:请大家说说熔化、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师:为何可以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师: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吗?师:同学们知道如何避免产生这些不利的影响吗?生:冷冻食品保鲜、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将熔融状态的玻璃在成玻璃板等。
生:因为固体熔化时会吸热。
生:冬天时,自来水管会因为结冰而冻裂。
夏天冰冻的食物放在室温下会很快熔化而变质。
生:可以在自来水管上包上布以防结冰;可以把食物放在冰箱里。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小结并布置作业2’小结本课。
布置课后练习1、2、3。
要求学生写出第2、3题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
【板书设计】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二、探究熔化的特点1、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3、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4、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三、熔化、凝固的应用【教学反思】本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进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本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索物理规律的活动中来。
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固体进行实验;自己根据图像说出不同固体熔化时的特点;自己通过看熔点表分析物理规律等。
同时,本节课还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课堂上仅进行了固体熔化的探究实验,固体凝固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后利用冰箱完成。
新教材降低了对学生分析图像能力的要求,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时可只要求学生根据图像看出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改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