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第一条绪论处方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处方使用、保障患者权益、确保药物安全,制定的管理办法。
第二条处方的定义处方是医师根据临床需要,对患者开具的用药指导文件,其中包括药物种类、用量、用法、用时等内容。
第三条处方的分类处方分为西药处方和中药处方两种。
1. 西药处方是指使用西药治疗的处方,包括药物名称、规格、剂量等信息。
2. 中药处方是指使用中药治疗的处方,包括药材名称、配方、煎煮方法等信息。
第四条处方开具的程序医师开具处方应遵循以下程序:1. 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是否需要开具处方。
2. 开具处方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
3.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处方。
4. 填写处方内容,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
5. 给患者解释处方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 签名并加盖医师章。
第五条处方的执行1. 患者应按照处方的剂量和用法进行用药。
2. 药房应按照处方的内容准备药物,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准确性。
3. 药师应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药师应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第六条处方的复核1. 药师应对处方进行复核,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药师应向医师反馈复核结果,及时纠正错误的处方。
第七条处方的保存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处方保存制度,对处方进行归档和保存。
2. 处方保存应保护患者的隐私和药物安全。
第八条处方的监督和管理1. 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处方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2. 对违反处方管理办法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九条附则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原有相关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以上为《处方管理办法》的内容,供参考。
注意:文中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管理办法请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
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

引言概述: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是卫生部针对医疗机构处方管理进行的规范和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对该办法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处方内容、处方格式、处方核查、处方审查和处方存档管理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处方内容1.1处方的定义与区分1.2处方主体信息及要求1.3处方药品信息及规范1.4处方数量与规范1.5处方签名与盖章要求二、处方格式2.1处方固定格式与要求2.2处方中使用的缩写与简化词语2.3处方纸张及印刷要求2.4处方格式与处方内容的衔接与规范2.5电子处方的规范与管理三、处方核查3.1处方核查的意义与目的3.2处方核查的流程与方法3.3处方核查的人员与要求3.4处方核查的结果处理与管理3.5处方核查的技术支持与应用四、处方审查4.1处方审查的重要性与目的4.2处方审查的流程与方法4.3处方审查的人员与要求4.4处方审查的结果处理与管理4.5处方审查的技术支持与应用五、处方存档管理5.1处方存档管理的目的与意义5.2处方存档管理的流程与方法5.3处方存档管理的要求与标准5.4处方存档管理的保密与安全性5.5处方存档管理的技术支持与应用总结:通过对《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该办法对医疗机构处方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包括处方内容、处方格式、处方核查、处方审查和处方存档管理等方面。
合理规范的处方管理办法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对保障患者安全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该办法的要求进行处方管理,并不断探索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处方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处方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处方管理办法(2022)

处方管理办法(202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为加强对药品销售和使用的管理,规范处方管理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处方是医疗机构或者执业医师为患者开具用于购买药品的文书。
处方应当真实、准确、合理,依据以下规定执行。
第三条药品购买者应当凭处方购买药品。
第四条医疗机构或者执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合理用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二)根据病情开具药品种类、规格、用量、用法、用药期限等内容,确保处方真实、准确、合理;(三)注明医疗机构名称、医师姓名、执业证号、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名称等内容。
第五条处方中使用的药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其适应症、用药须知、禁忌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内容应当在药品说明书或者标签上明示。
第二章处方的开具和核查第六条医疗机构或者执业医师应当依据临床需要开具处方,并对处方负责。
第七条出具处方的医疗机构或者执业医师应当将处方内容及信息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第八条医疗机构或者执业医师开具处方时,应当查验患者的有效件并将件号码填写在处方上。
第九条药品销售人员应当查验处方上的相关信息,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医师姓名、执业证号、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名称等内容,认真核对处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虚假、无效处方、超范围、越权开药。
第十条医疗机构或者执业医师应当对出具的处方进行复核,确保其真实、准确、合理。
第三章处方管理的监督第十一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的处方管理监督工作,特别要重点监督网络销售、邮购、电话订购等非面对面销售药品情况。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开具处方,并妥善保管处方。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对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开具处方及其核查、复核、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药品销售企业应当遵循“先验后售”规定,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对虚假处方、无效处方、超范围、越权开药行为要予以制止和打击。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处方管理行为,保障药品合理使用,根据《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机构、药店等有处方发放权限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处方管理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和安全性的原则,重视医患沟通,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处方的开具和审核第四条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史以及过敏史等情况,确保开具处方符合医学规范和合理用药原则。
第五条处方应准确、清晰地写明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病情描述、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内容。
并注明医师的姓名、职务、执业证号以及开具日期。
第六条处方开具后,医务人员应进行审核,验证处方内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处方应及时予以纠正。
第三章处方的保存和存档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处方保存和存档制度,确保处方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八条处方的保存期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确定,一般不少于5年。
第九条处方存档应采用电子存储方式,并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四章药师的责任与义务第十条药师应按照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的要求,认真履行处方审核和发药工作,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药师有权要求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的病情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以便确认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提供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处方管理的监督和执法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处方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执法,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予以查处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四条其他行政部门应依法履行有关处方管理的职责,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执法工作。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药品管理法》2. 《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办法》3. 《处方审核标准》4. 《处方发药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药品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处方管理行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处方是指医生或者其他合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开具的用于患者购买药品、医用耗材、医用器材的文书。
第三条处方的开具应当遵循“科学、安全、有效、合理”的原则,确保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第四条医生或者其他合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开具处方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在特定场所开具处方,如医疗机构、诊所等;(二)在开具处方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询问和检查,了解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用药史等相关信息;(三)根据患者需要及病情选用必要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明确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及疗程等;(四)在处方上填写医生或者其他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姓名、所在单位、执业证号、联系电话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情诊断、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及疗程等相关信息。
第二章处方开具第五条医生或者其他合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开具处方,不得违反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六条合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各自职业范围、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具处方,不得超越自己的职业能力范围。
第七条开具处方的医生应当有医学执业资格证书,并应当在处方上注明其执业证书编号。
第八条开具处方的医生应当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切实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索取、收受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财物。
第九条医生或者其他合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规范处方管理制度,不得为个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涂改、伪造处方。
第十条医生或者其他合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开具的处方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纸张,并加盖单位公章或者个人签章。
第三章处方保管和使用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和处方管理制度,做好处方的收集、归档、保管和报送等工作。
第十二条医生或者其他合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开具处方后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泄露患者个人隐私信息,不得私自处理、转让处方。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药品处方管理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根据《药品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药剂科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涉及药品处方管理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药品处方管理应当遵循临床必需、合理用药、便利用药的原则。
第二章处方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处方管理制度,保证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五条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药品并合理搭配使用。
第六条处方应当清晰、准确,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用药说明等内容。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处方格式书写处方,并签名确认。
第八条药剂科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制度,对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和分发。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处方管理的记录和档案,保存时限为5年。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处方管理的追溯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第三章处方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药品处方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具备执业资格,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药剂科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药学知识,严格按照处方审核和分发的规定进行操作。
第四章处方管理的监督与检查第十四条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药品处方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五条对于违反药品处方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附件1、所涉及附件如下:(具体附件名称和内容)第六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具体法律名词及注释内容)第七章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实施可能遇到的困难:(具体可能遇到的困难)2、解决办法:(具体解决办法)附件一:处方模板示例附件二:相关法律法规摘要以上所列为所涉及的附件和法律名词及注释,以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希望各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遵守本办法,严格执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
2024年最新处方管理办法-(两篇)

2024年最新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处方管理,规范处方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以下统称“处方单位”)及其从业人员。
第三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处方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处方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处方权与处方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处方管理制度,明确处方权、处方审核、处方调剂、处方保管、处方监督等方面的职责和程序。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处方权,处方权应当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行使。
医疗机构应当将处方权名单报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处方应当由处方权人按照医疗规范和患者病情开具,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处方权人应当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不得滥用处方权。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审核制度,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处方审核人员应当具备执业药师资格。
第八条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处方调剂制度,按照处方调剂药品,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第九条处方单位应当建立处方保管制度,对处方进行妥善保管,防止处方丢失、损坏或者被篡改。
第十条处方单位应当建立处方监督制度,对处方行为进行监督,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第三章处方开具与使用第十一条处方权人开具处方时,应当认真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处方,并注明诊断结果。
第十二条处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基本信息;(二)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三)开具日期、有效期限;(四)处方权人签名或者盖章;(五)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
第十三条处方权人开具处方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情况,合理选择药品;(二)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三)优先选择国产药品;(四)避免开具重复、无效或者不必要的药品;(五)避免开具有毒、有害或者易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处方管理,加强药品使用安全保障,保障患者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处方是指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医疗活动中,为病人提供药品或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量的书面指示。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门诊、急诊、住院等环节处方管理。
第四条处方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二章处方内容规定第五条处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号码等)。
2.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用法、服用时间和疗程等。
3.医师签名、签名时间、处方日期、医师编号等。
4.药品剂量、数量及费用明细。
第六条处方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过敏史、同时使用其他药品等因素,考虑药品的选择和用量。
第七条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应当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临床判断和综合评估,明确治疗目标和药物治疗方案。
第三章处方签章管理第八条医师开具处方应当在患者就诊记录中注明。
第九条医师应当在处方中签名并注明日期、医师编号、所在医疗机构名称等信息。
处方签章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签章管理制度,规范医师签章管理,保证处方签章的真实、准确、安全和可追溯。
第四章处方审核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药学部门或配有药师参与处方审核工作,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二条医师在开具处方前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注意用药禁忌和副作用,并根据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要求进行处方审核。
第五章处方外流管理第十三条医师开具处方应当按照诊疗规范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保证处方真实、有效。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处方的安全保护,采取措施防范处方泄露、丢失或被篡改等情况的发生。
第十五条第三方平台和药店等药品销售机构不得向未经审批的患者销售处方药,不得接受伪造、变造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获取的处方药销售请求。
处方管理办法全文

处方管理办法全文处方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处方管理操作规程的通知》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处方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处方,是指医师为患者开具的药物治疗、检查治疗、手术治疗等医疗行为的书面记录。
第三条处方管理的目标在于合理使用药物,以达到安全有效、节约用药的目的。
第四条处方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第二章处方的书写第五条处方应由主治医师或经其授权的医师书写,并应详细、准确、清晰、合法。
第六条处方书写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医院名称、医师姓名、处方日期等基本信息。
第七条处方应注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疗程、频次等具体信息,并明确指示是否可替换药物。
第八条处方中涉及的其他检查、手术等治疗措施应有必要的说明,包括具体名称、目的、操作方法等。
第三章处方审核和归档第九条处方应经医务人员审核,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处方归档制度,对每一份处方进行归档,并保存一定的时限。
第十一条对于处方中涉及的特殊药物或限制使用药物,医院应加强审核和监督,确保合理使用。
第四章药品和医疗器械配备管理第十二条医院应按照相关法规,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配备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第十三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药房和医疗器械库房,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和配备。
第五章处方外流管理第十四条医院应积极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药店的合作,建立处方外流管理机制,确保处方外流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药店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处方外流管理措施,确保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六章处方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第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处方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医疗机构的处方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第七章罚则第十七条对于不按照本办法进行处方管理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将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并可能引发刑事责任。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处方的开具、使用、保存和监督,保障医疗质量和药品安全,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及从事药品经营活动的药品经营企业及其药师。
第三条处方是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书面或电子形式开具的用于指导患者用药的医疗文书。
处方应当符合合理用药的原则,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第四条处方分为西药处方、中成药处方、中药饮片处方三种类型。
西药处方和中成药处方统称为化学药品处方,中药饮片处方统称为中药处方。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处方管理制度,明确处方管理的职责、流程和要求,加强对处方开具、使用、保存和监督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沟通。
第六条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处方审核制度,明确处方审核的职责、流程和要求,加强对处方调配、发放、保存和监督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沟通。
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处方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依法处理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二章处方开具第八条开具处方的医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专业能力,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断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品。
(一)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或重复用药;(二)避免与患者已用或正在用的其他药品发生相互作用或影响;(三)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四)避免使用未经批准或未经临床验证的药品;(五)避免使用超过规定剂量或时间的药品;(六)避免使用有潜在危害或依赖性的药品;(七)避免使用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不适宜的药品;(八)避免使用与患者过敏史或禁忌证相冲突的药品;(九)避免使用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或其他治疗方式不协调的药品。
(一)医疗机构的名称、地址、电话和卫生许可证编号;(二)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体重(儿童)、住址和联系方式;(三)诊断或临床表现;(四)药品的通用名、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和用药时间;(五)医师的姓名、执业证号和签名;(六)开具处方的日期;(七)其他必要的说明或注意事项。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处方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处方管理办法。
第二章处方的开立第二条医疗机构的医师在开立处方前,应确保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和评估,并准确填写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名称、用量、频率等内容。
第三条开立处方应采用电子或纸质形式,将医师姓名、医疗机构名称、处方日期、处方章等要素清晰标示。
第四条处方中出现的药品应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需要使用特殊制剂或特殊规格的情况。
第五条医师在开立处方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药品的剂型和规格,尽量减少患者的用药负担。
第三章处方的执行第六条医师在执行处方时,应按照处方要求准确计算药品用量并正确配药。
第七条药师在配药过程中,应核对处方药品的名称、用量等要素与执行记录一致,并做好药品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第八条医师在执行处方时,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反应,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第九条患者在使用处方药品时,应按照医师指导的用法和用量进行正确用药,如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师。
第四章处方的审查和监督第十条医疗机构应配备药学专业人员进行处方的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予以纠正和教育。
第十一条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处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建立合理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第五章处方信息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处方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处方的安全保存和信息的准确记录。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对处方信息进行保密,严禁泄露患者隐私和医疗机构内部信息。
第六章督导和培训第十四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密切监测和督导医疗机构的处方管理情况,并定期组织处方管理培训。
第七章处方管理的法律责任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将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 处方模板示例2. 药品清单第九章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医疗机构:指具备相应医疗条件和设备,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
《处方管理办法》课件

对于涉嫌犯罪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移 送司法机关处理。
对于违反《处方管理办法》的行为,卫生行 政部门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警告、 罚款、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证书等行政处罚。
对于被处罚的医疗机构或个人,卫生行政部 门应当将其违法行为记录在案,并向社会公 示。同时,医疗机构或个人的违规行为还将 被纳入信用记录,对今后的经营或从业活动 产生影响。
03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04
对于违反规定的情形,卫生行 政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 可以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具 体罚款金额视情节严重程度而 定,最高可处以三万元以下罚 款。
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处方管理 信息平台,实现处方信息的共享 和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违反《处方 管理办法》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 任。
定。
处方调配
药师应按照处方要求进行药品调配 ,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处方用药指导
药师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 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特殊药品的处方管理规定
特殊药品的种类
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等。
特殊药品的处方要求
特殊药品的处方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开具,且需要经过特殊 审批程序。
01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处方开 具、调剂、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 查,建立健全处方管理制度,确 保处方的质量和安全。
02
03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和 药品经营企业的处方管理情况进 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 记录监督检查结果。
04
法律责任的追究与执行
对于违反《处方管理办法》的行为,卫生行 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
法律法规-处方管理办法

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 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 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 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 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 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 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 字句。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 构性质、功能、任务,制定药品 处方集。
1
2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 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 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 服剂型各不得超过两种,处方组 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因特 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 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第二章 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01
第七条 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 (g)、毫克(mg)、微克(μg)、纳 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 (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 (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
02
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 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 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 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 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第三章 处方权的获得
01
第十二条 试用期人员开具处方, 应当经所在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 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 用签章后方有效。 第十三条 进修医师由接收进修 的医疗机构对其胜任本专业工作 的实际情况进行认定后授予相应 的处方权。
02
第三章 处方权的获得
第四章 处方的开具
第十四条 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 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 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 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 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开具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 品的处方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 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处方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合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处方管理。
第三条处方是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按照诊疗规范和合理用药原则,为患者开具的用药指导单据,具有法律效力。
(一)处方应当由具有相应资格的医师亲自开具,不得委托他人代开或者代签。
(二)处方应当使用规定的统一格式和标准化的书写方法,内容应当清晰、完整、准确、无误。
(三)处方应当注明开具日期、医疗机构名称、科室名称、医师姓名、职称、执业证号、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
(四)处方应当注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过敏史等基本信息。
(五)处方应当注明药品的通用名、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频次、疗程等基本信息。
(六)处方应当注明药品的注意事项、禁忌、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
(七)处方应当使用中文书写,不得使用缩写、符号或者外文。
(八)处方应当使用黑色或者蓝色墨水笔或者钢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者红色墨水笔。
(九)处方如有修改或者作废,应当由开具医师亲自签字并注明修改或者作废原因。
(十)处方有效期为开具之日起七日内,超过有效期未取药的处方作废。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处方管理制度,明确处方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处方的审核、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保证处方质量和用药效果。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处方培训和考核制度,定期对医师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患者教育制度,向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和咨询服务,增强患者的用药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处方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发生的处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的报告、分析和处理,防止或者减少处方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危害。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处方统计和分析制度,定期对处方的数量、种类、结构、费用等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处方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合于医疗机构内的处方管理工作。
第三条处方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合理、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根据需要建立和健全处方管理制度,明确处方操作规范。
第五条处方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和相应的知识技能,保证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二章处方书写第六条处方应使用规定的格式,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
第七条处方书写应清晰、准确,避免含糊、错误书写。
第八条处方药物名称应使用通用名,并标注药物剂型、规格、生产企业等信息。
第九条处方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情况和标准剂量进行合理调整。
第三章处方审核第十条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审核工作机构,负责对处方进行审核。
第十一条处方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审查能力,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处方审核应对处方的合理性、剂量、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审查。
第四章处方处置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对审核合格的处方进行及时处置,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第十四条处方药品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采购、验收、存储和分发,确保药品质量。
第十五条患者应凭有效处方购买药物,药店应核对处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六条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七条违反处方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赋予相应的处罚。
附件:1、处方管理制度模板2、处方审核操作流程图3、处方处置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机构:指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从事医疗活动的单位。
2、处方:指医疗机构授权的医师或者其他合格人员开具的给患者用药的指示。
3、处方操作人员:指医疗机构内负责处方书写、审核和处置的相关工作人员。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处方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处方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开具、使用和保存处方过程中应当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四条处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诊断名称;(二)处方医师姓名、职务、医师执业证书耗吗;(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四)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五)开具时间;(六)处方医师签名。
第五条处方的开具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指南、药物剂型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处方审核制度,保证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七条医务人员在使用处方前,应当对处方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处方信息齐全、准确。
第八条处方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并使用不易更改的墨水签字。
第九条患者购买药品时,应当提供有效的处方副本。
医疗机构应当留存处方原件,并按规定保存。
第二章处方的保存和传递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物管理系统,将处方信息与药房管理系统相连,实现电子处方。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处方进行归档管理,保留处方原件和副本。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确保处方原件和副本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处方信息的传递应当采用加密传输方式,确保信息安全。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处方信息进行备份,并做好灾备工作。
第三章处方的执行第十五条患者在购买药品时,应当提供有效的处方副本。
第十六条药师在配药过程中,应当仔细核对处方信息,确保药品的准确性。
第十七条患者在使用药品时,应当按照处方要求正确使用。
第十八条若患者对药品产生不良反应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当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
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测,及时调整处方方案。
第四章处方违规行为的处理第二十条在处方管理中,医务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处方管理原则。
第二十一条医务人员若存在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处方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处方管理的规定。
第二章处方的开具第三条处方开具应遵循医学诊断和治疗准则,明确治疗目的和方法。
第四条处方应标明开具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和医师签名。
第五条处方应使用医疗机构指定的格式,规范填写处方内容。
第六条处方药品应参照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及临床必要性原则进行选择和开具。
第三章处方的审核和核查第七条处方应由医师核查并签字确认,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审核医师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并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第九条审核医师应对处方的医学必要性进行评估和判断。
第十条处方审核应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病史,做出医学决策。
第十一条处方审核结果应及时通知开具医师并进行记录。
第四章处方的调剂和发药第十二条药师应按照医师开具的处方要求进行调剂和发药。
第十三条药品调剂应严格按照处方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
第十四条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应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
第十五条药师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药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并记录在患者档案中。
第五章处方的留存和报而核查第十六条处方应按照规定进行留存,并保存一定时间。
第十七条处方的留存应由相应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归档。
第十八条处方的留存应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第十九条处方的留存应定期进行报而核查,确保处方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附件:1、处方模板示例2、处方管理流程图3、处方留存登记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品管理法规:国家对药品及相关事项进行管理的法规。
2、处方:医师向患者开具的药品使用指导书。
3、医学必要性:根据医学知识和科学证据判断,需要使用药品进行治疗的必要性。
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处方审核准确性不足:加强审核医师的培训和资质要求,提高审核水平。
2、处方调剂错误: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调剂,加强药师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
《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第号令

《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第号令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第号令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处方管理,提高药物使用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办法所称处方,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法定医疗机构开给患者的用药指南。
第三条处方包括中西药处方、中药合剂处方、医用气体处方、膳食营养处方等。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予以纠正并依法处理。
第二章处方的开具第五条处方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应当由医师在开具时亲笔签名或者电子签名,并在签名或者电子签名下注明开具时间。
(二)处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就诊医师的姓名、职务、出诊日期和诊室号;2.开具处方的时间和地点;3.处方编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4.药物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5.开具数量及剂量;6.禁忌和注意事项;7.开方医师的签名、职务、联系电话。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拒绝为有需要的患者开具处方。
第七条医生必须按照规定使用通用名称,不得使用商品名称。
第八条医生应当了解、掌握、遵守国家有关药品、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负责用药安全。
第三章处方的审核和保存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规范的处方审查制度。
第十条对于患者所患病情不熟悉或药品不熟悉的处方,应当报请主治医师审核,并加盖主治医师签名和审查意见。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处方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配备专人负责处方管理。
第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明确处方的保管期限和处方保存的方式,并严格执行。
第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保持各种处方规范、安全、统一的原则,要严格保存各种处方、日志等记录资料,不得泄漏患者隐私。
第四章处方的执行和管理第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认真执行处方。
第十五条开药房要有专职工作人员配发药品,应当保证药品的真实、有效、安全并确保药品的质量。
第十六条药品的配发应当根据处方的要求,严格按照药品的规格、用法和用量发放。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处方管理,提高药品使用安全性和合理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根据《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药店等有处方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处方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1. 个人隐私保护原则:严禁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2. 质量控制原则:保障处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安全管理原则: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进行。
4. 合理用药原则:合理开具处方,合理使用药品。
第二章处方开具第四条处方开具前,医生应当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询问、体格检查,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合理决定药物治疗方案,明确疗效预期和药物使用风险。
第五条处方应标明以下内容: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2. 诊断结果及诊断依据;3. 药品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等详细信息;4. 开具医生的姓名、签章及执业医师执业证书编号;5. 处方日期。
第六条处方应当采用电子处方或纸质处方,并加盖医疗机构印章,由医生亲自签字。
第七条电子处方应遵循以下要求:1. 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处方格式;2. 采用安全可靠的电子签名技术;3. 保障处方信息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第八条药店在验收处方时,应核对处方上的患者信息和药品信息,并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查。
第三章处方审核和调配第九条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药学服务部门,负责处方审核和药品调配工作。
第十条处方审核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进行。
第十一条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应关注以下内容:1. 处方合理性:药品的适应症、病情、用药禁忌等;2.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3.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特征合理确定药物剂量;4. 处方准确性:核对处方上的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二条药师在调配药品时应按照处方的要求准确配制药物,并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章处方使用第十三条医师在执行处方时应按照诊断结果和治疗计划,合理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告知可能的不良反应和药品合理使用的期望。
处方管理办法完整版

九、监督检查
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处方管理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处方管理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对违反处方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
3.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急诊和夜间处方应当有明确的诊断依据,必要时应当有上级医师审核。
3.医疗机构应当对急诊和夜间处方进行专项管理,确保药品供应和用药安全。
十七、外院处方调剂管理
1.医疗机构接受外院处方调剂时,应当验证处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2.调剂外院处方时,药学人员应当仔细核对药品信息,确保调剂无误。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外院处方调剂记录,记录调剂的处方信息、药品信息以及患者信息。
2.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处方管理监督检查情况、行政处罚等信息进行公开,提高监管透明度。
本办法旨在加强处方管理,规范处方开具、调剂、使用和监督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全文从总则、处方开具、调剂、监督管理、法律责任、信息化管理、特殊药品管理、急诊和夜间处方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个方面,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处方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强调了医疗机构在处方管理中的主体责任,明确了处方权的授予与管理,以及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通过这些规定,旨在提高我国处方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 号《处方管理办法》已于 2006 年 11 月 27 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7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部长高强二〇〇七年二月十四日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本办法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第二章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五条处方标准(附件1)由卫生部统一规定,处方格式由省、1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印制。
第六条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5 种药品。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十)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十一)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二)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第七条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 g)、毫克( mg)、微克(μg)、纳克( ng)为单位;容量以升( L)、毫升( ml)为单位;国际单位( IU)、单位 (U) ;中药饮片以克( g)为单位。
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第三章处方权的获得第八条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应当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第九条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第十条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
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后,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
药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后,方可在本机构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第十二条试用期人员开具处方,应当经所在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第十三条进修医师由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对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认定后授予相应的处方权。
第四章处方的开具第十四条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开具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3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功能、任务,制定药品处方集。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
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 2 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 1~2 种。
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第十七条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医师开具院内制剂处方时应当使用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医师可以使用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开具处方。
第十八条处方开具当日有效。
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 3 天。
第十九条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 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医师应当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第二十一条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一)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二)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三)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第二十二条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第二十三条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7 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3 日常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7 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3 日常用量。
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 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3 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15 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 日常用量。
第二十五条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 1 日常用量。
第二十六条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 3 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第二十八条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
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
第五章处方的调剂第二十九条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第三十条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取得处方调剂资格。
药师签名或者专用签章式样应当在本机构留样备查。
第三十一条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
第三十二条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第三十三条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第三十四条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第三十五条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六)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七)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第三十六条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第三十七条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第三十八条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第三十九条药师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
第四十条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将本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内同类药品相关信息告知患者。
第四十二条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第六章监督管理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处方开具、调剂和保管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附件2),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第四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 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 2 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第四十六条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方权由其所在医疗机构予以取消:(一)被责令暂停执业;(二)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三)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四)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五)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六)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