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信贷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_李东卫
江苏银行绿色信贷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江苏银行绿色信贷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江苏银行绿色信贷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一环,银行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江苏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积极推进绿色信贷业务,这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也能为经营绩效的提升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江苏银行绿色信贷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一、江苏银行绿色信贷的背景和特点江苏银行作为国内较早推动绿色金融的银行之一,致力于融入绿色信贷业务。
绿色信贷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信贷,它对借款方的环境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信贷资金,将环境效益作为其中考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江苏银行在绿色信贷业务中以支持环保工程、能源高效产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利用等为主要发力点,标志着该行积极响应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二、江苏银行绿色信贷对经营绩效的潜在影响1. 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信贷有助于企业资金的筹措,为绿色产业的研发、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这种支持对于开展环保产业以及研发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企业来说,将极大地推动其技术创新和发展。
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2.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融资方案的要求,绿色信贷要求借款方从环境、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评估。
这使得企业更加注重社会和环境问题,逐渐形成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这种责任感不仅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还有利于稳定和改善企业与相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3. 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绿色信贷可以降低绿色企业融资的成本,使企业能够以更低的利率、更灵活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
这将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通过获得更加优惠和便利的融资条件,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作用,提升经营绩效。
三、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方法为了分析江苏银行绿色信贷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论文
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论文绿色信贷是指商业银行支持环境友好的项目和企业发展的贷款业务。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绿色信贷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首先,绿色信贷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声誉和形象。
在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社会各界对银行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其金融业务的利润水平,更关注其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商业银行积极支持环境友好的项目和企业发展,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公众对银行的信任度,为银行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获得更多业务机会。
其次,绿色信贷有助于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的贷款业务来获取收益,而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技术的成熟,涉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
商业银行通过提供绿色信贷,可以进一步拓展到绿色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为与之相关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绿色项目融资、绿色基金产品等。
这些新的业务领域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增加收益的机会。
此外,绿色信贷也具有风险管理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环境友好的项目和企业常常与环境风险相关,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绿色信贷的业务来评估和管理相关风险。
商业银行在审批绿色信贷的过程中,会加强对借款人的环境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提高贷款违约的警觉性。
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要求借款人购买环境保险,以减轻金融风险,保障自身权益。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可以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提高贷款回收率,增强盈利能力。
尽管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绿色信贷项目的风险性较高。
与传统的商业贷款相比,绿色信贷项目往往具有较长的项目周期、复杂的技术要求和不确定的市场前景。
商业银行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人才和对环境产业的深入了解,以较好地评估和管理这些项目的风险。
其次,绿色信贷的利润率较低。
银行环保工作总结
银行环保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动环保工作,银行
业也不例外。
作为金融行业的一员,银行在环保工作方面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行积极参与了环保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我们的环保工作。
首先,我们银行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努力。
我们对银行的办公楼进行了能源
消耗的评估,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能源的浪费,比如更新了照明设备,安装了节能空调,优化了办公设备的使用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次,我们银行在纸张使用方面也进行了改进。
我们鼓励员工在办公中尽量减
少纸张的使用,提倡电子化办公,减少打印文件的数量。
同时,我们也对纸张的回收进行了规范,确保废纸能够得到有效的再利用,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浪费。
此外,我们还注重了员工环保意识的培养。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环保宣传活动,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提高员工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我们也鼓励员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
总的来说,我们银行在环保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还有许多
工作要做。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环保工作机制,推动银行环保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建设美丽的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节能环保对金融服务与金融产业的引领与支撑
节能环保对金融服务与金融产业的引领与支撑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日益严峻,节能环保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金融业在促进节能环保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从金融服务和金融产业两个方面,探讨节能环保对其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一、节能环保对金融服务的引领与支撑1.1 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在贷款、投资等业务中,关注项目环境效益,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的一种金融模式。
节能环保对金融服务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在绿色金融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1)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支持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产业。
通过绿色信贷,金融机构可以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进而促进节能环保。
(2)绿色投资绿色投资是指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的项目,如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环保设施等。
绿色投资有助于降低环境风险,提高投资效益,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1.2 环境风险管理节能环保对金融服务的引领与支撑还体现在金融机构对环境风险的管理上。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风险对金融机构的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金融机构需要关注企业环境风险,对与环境风险相关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以降低自身业务风险。
(1)企业环境风险评估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信贷评估时,需关注企业环境风险,如污染治理、资源利用效率等。
通过对企业环境风险的评估,金融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绿色金融产品,推动企业节能环保。
(2)绿色保险绿色保险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保险产品。
通过绿色保险,金融机构可以为绿色产业和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降低环境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节能环保对金融产业的引领与支撑2.1 绿色金融政策政府在绿色金融政策方面的引领与支撑对金融产业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业,推动金融产业向绿色转型。
(1)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建设政府需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包括信贷、投资、保险等方面的政策,以引导金融机构关注环境效益。
银行业信贷如何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其 中包括 锅 炉窑 炉 改造 、区域 热点 联 产 、余热余压利用 、节约和替代石油 、
制不完善 、创新能力不足 、金融 资金支 同比增速 为6 . %。 73 7 持力度不够 、产业 内部发展 不平衡等 。
( 3)工业领域 节能 。 “ 十一 五”
颁布 的 《 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 同年4 ,国务 院办公厅 转发 了发改委 期 间 ,我 国加 大 了工 业领 域 的节 能 力 关 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和淘 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 》 等 四部 门 《 于加快推行合 同能源管理 度 。我国工业 经济体 十分庞大 ,工业领 关
目前 , 全球能 源资源紧缺 已成 为人 亿元增至2 0 年的5 76 亿元 ,同 比增 行业 ,建筑高能耗 1 09 8 .8 3益成为制约可持续
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我国正 长4 .3 08 %;综合 节能 投资从 2 0 年 的 发展 的顽疾 。可见 ,我国建筑节能 的潜 08
是我 国金 融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的宏 促进节能 服务产业 发展 的意见 》。根据 域仍有较 大的节能 空间 。2 0 年3 , 06 月
观金融政策指导文件 。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的统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十一五”规划
然 而 ,我 国节 能环 保 产业 发展 的 计 ,2 0 年我 国合 同能 源管理项 目投 资 纲要 》提出了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 09
国的低 效 能 电机 停 用政 策将 为高 效 电
全国城镇新建建筑 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 机带来 巨大市 场前景 。2 1 年3 ,工 0 1 月 “ 十一 五 ”期 间 ,我 国节 能 环保 比例达到9 %以上 。近年来我 国提高 了 业 和信 息化 部公 布 “ 5 十二 五 ”期 间 和 产业 发展 迅速 ,每年 以 1 %一 7 5 1 %的速 建筑节能标准 ,2 0 年 ̄2 1年全面启 2 1年我 国工业节能减排 四大约束性指 05 00 01 度增长 ,2 0 年节 能环保产业 总产值 为 09 05 1 万亿元 。仅 仅节 能服务业 ,2 0 年 动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 ,平均节能 标 ,明确2 1年我 国单位工业增加值 能 . 9 09
河北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调查的结论和启示
河北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调查的结论和启示【最新版】目录1.河北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2.绿色信贷业务的重要性和意义3.河北银行绿色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4.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建议正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
作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信贷业务在金融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以河北银行为例,对其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河北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河北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政策,将绿色信贷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截止到 2022 年 12 月,该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达数十亿元,涉及风能、太阳能、环保等领域。
同时,河北银行还通过优化信贷政策、完善绿色信贷制度框架等措施,不断提升绿色信贷业务的服务水平。
二、绿色信贷业务的重要性和意义1.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有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2.履行社会责任:金融机构通过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可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3.提升金融机构形象: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有助于金融机构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河北银行绿色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绿色信贷业务规模较小: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河北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规模仍有待提升。
2.风险控制难度较大:绿色信贷业务涉及领域较为专业,风险识别和控制难度相对较大。
3.政策支持不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信贷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
四、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建议1.加大绿色信贷业务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宣传绿色信贷业务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公众认知度。
2.完善绿色信贷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政策体系,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业务效率。
3.加强风险管理:通过专业培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等手段,提升绿色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
4.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绿色产业的特点和需求,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如何在金融领域支持环保产业发展
如何在金融领域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环保产业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离不开金融领域的有力支持。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能够为环保产业提供必要的资金、资源和风险管理,从而促进环保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在金融领域更好地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呢?首先,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环保产业的多样化需求。
环保产业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污染治理、资源回收利用等,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资金需求和风险特征。
金融机构可以针对这些特点,开发专门的绿色信贷产品。
比如,对于那些具有稳定现金流但初期投资较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可以提供长期、低息的贷款;对于环保技术研发企业,可以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
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积极参与绿色债券市场。
绿色债券是专门为环保项目筹集资金的债券工具,具有融资成本低、资金使用灵活等优点。
金融机构可以作为承销商,帮助环保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为其筹集长期稳定的资金。
此外,还可以探索绿色资产证券化,将环保项目的未来收益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
其次,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目前,对于金融机构在支持环保产业方面的表现,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
这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在支持环保产业时动力不足,或者难以衡量其工作成效。
因此,应建立一套涵盖绿色信贷规模、绿色债券发行数量、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金融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和排名。
对于表现优秀的金融机构,可以给予政策优惠和奖励,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供再贷款支持等;对于不达标的金融机构,则可以采取监管措施,督促其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支持。
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源投向环保产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再者,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是推动金融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以绿色信贷解环保难题-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以绿色信贷解“环保”难题北京市市民小李从未像现在一样渴望风的到来,“因为只要有风,雾霾才会散”。
根据天气预报,从2月20日开始,北京遭遇了连续7日的雾霾,为2013年以来时间最长的大气重污染过程。
北京分别于20日和21日先后启动了空气污染黄色预警和橙色预警。
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也让每个人心中都紧绷一根弦:“十面霾伏”何时才能结束?如何才能解决?在过去的一周中,环保部先后通报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数个省份多个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督查行动情况,据统计,已有70多家企业遭环保部“点名批评”。
相关机构也积极行动起来,其中不难发现银行机构的身影。
中国建设银行就是其中之一,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银行业推进绿色信贷的排头兵。
全盘布局政策先行“行动早”,或许是业界对建设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的第一印象。
据记者了解,早在两年前建设银行即明确了绿色信贷涉及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绿色生态、现代服务产业六个领域及其重点项目和客户,提出了绿色信贷客户和项目识别要点,推进绿色信贷的六大措施;2012年又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落实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产品结构调整任务、区域发展任务等,涉及了六大重点领域以及钢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食品等多个行业,提出落实节能减排的多项措施。
对此,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行动早”得益于政策先行。
一直以来,建设银行积极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加强绿色信贷组织管理和绿色信贷能力建设,有效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从具体措施来看,建设银行按照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等产品,全方位支持各行业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支持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火电企业脱硫技术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优化信贷结构。
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确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在贷前、贷中、贷后等各环节加强绿色信贷组织管理和绿色信贷能力建设。
浅谈银行绿色信贷产品面临的创新问题
浅谈银行绿色信贷产品面临的创新问题马小燕(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宁夏银川750001)摘要:绿色信贷是银行的重要业务,在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银行的信贷结构也起着优化作用。
本文首先就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的问题做简要分析,学习发达国家的银行绿色信贷产品的发展经验,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对银行绿色信贷产品面临的创新问题进行了分析。
中国银监会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绿色信贷规模稳步增长,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规模从2013年末的5.2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6月末的8.22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将近8000亿元。
“绿色信贷”的推出,提高了企业贷款的门槛,在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
本文主要对银行绿色信贷产品面临的创新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问题1绿色信贷的背景绿色信贷是起源于西方的绿色金融的可持续融资,即银行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提供贷款,进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银行会在放贷过程中对项目的运作公司和环境进行考核,考核过后会做出最终放贷决定。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绿色信贷包括两种内涵:首先,金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重视谋求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关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发展信贷产品,做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其次,金融机构在金融的平台上能够正确处理好金融产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企业和新能源的开发,促进生态产业和循环性绿色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改革开放时期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跟上世界的脚步,向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行列迈进,无论对于中国国内还是对于世界来说,都是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回首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贯穿着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消耗换取经济的增长,这种模式被称作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发展道路的结局必定是国家资源的枯乏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最新-关于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建设的思考 精品
关于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建设的思考1环保投资需求巨大根据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我国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仅优先实施的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投资需求就达15万亿元。
同时,环保产业还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大力扶持。
预计受政策驱动,未来环保市场需求巨大。
环保投入的增加与环保产业的发展,将直接为商业银行带来难得的市场机遇,尤其是大量信贷业务机会。
2环保监管日趋严格一是增加环保约束性指标,提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二是完善行业排放标准,制定造纸、印染、化工、冶金、建材、有色、制革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鼓励各地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是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要求地方各级政府保障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全面推进监测、监察、统计、信息等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大幅提升环境基础监管能力。
以上措施能够为银行提供更加明确的环保标准和准确的监管纪录,夯实了绿色信贷的实施基础。
3环境经济政策不断完善一是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
二是完善排污收费制度,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将逐步满足设施稳定运行和污泥无害化处置需求,适度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水平。
三是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烟气脱硫脱硝、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污染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进程,推行烟气脱硫设施特许经营。
四是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环保产品比重。
各项环境经济政策的出台、落实,不仅能够提高环保领域的经济效益,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培育新的商业模式,为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联合下发《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环发〔2007〕108号,标志我国绿色信贷建设的正式启动。
此后,银监会先后出台《节能减排授信指导意见》、《绿色信贷指引》等,指导、规范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建设。
如何在金融领域支持环境保护事业
如何在金融领域支持环境保护事业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金融领域也逐渐意识到自身在支持环境保护事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拥有巨大的资源调配能力,能够为环保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那么,如何在金融领域更好地支持环境保护事业呢?首先,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推动环保事业。
例如,开发绿色信贷产品,为那些致力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领域的企业提供优惠的贷款条件。
这种绿色信贷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激励更多企业投入到环保产业中。
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推出绿色债券,专门用于为环保项目筹集资金。
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通常具有较低的利率,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为环保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再者,建立健全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对于金融支持环保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在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时,应充分考虑项目或企业的环境风险。
这意味着不仅要评估其财务状况和市场前景,还要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对于那些环境风险较高的项目或企业,金融机构可以采取提高贷款利率、增加担保要求等措施,甚至拒绝提供资金支持。
相反,对于具有良好环境表现的企业,可以给予更多的金融优惠和支持。
另外,发展绿色保险也是金融支持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
绿色保险可以为企业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提供经济赔偿和风险保障,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
同时,通过绿色保险的费率调整机制,可以激励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除了上述直接的金融手段,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投资引导来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例如,设立专门的绿色投资基金,投资于那些具有创新技术和良好发展前景的环保企业。
这些投资不仅能够为环保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金融市场的监管方面,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环保事业。
《金融有效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政策思考》
《金融有效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政策思考》x目前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x金融系统在配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始终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切实维护金融债权,防止出现信贷风险。
x完善节能环保信息沟通机制,便于银行通过信贷结构调整支持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x加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商业银行只有形成专门的信贷发展战略,才能与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推行节能减排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工作之一,为切实发挥金融服务作用,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人总行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基层人民银行也结合地区金融服务特点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从对青岛市的调查情况看,目前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当前“两高”行业贷款及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特点(一)经济结构重型化导致“两高”贷款增长较快,且贷款分布比较集中。
今年上半年全市“两高”行业贷款比年初增加45亿元,增长近20%,与去年全年的新增额相当;上半年“两高”行业贷款增加额占全市各项贷款新增额的12.7%,比xx年提高4.9个百分点。
(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在关停企业金融资产保全工作中得到了良好体现。
近年来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效地增强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信用意识,加之人民银行在关停企业处置过程中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并利用各种载体及时通报相关信息,使关停企业金融资产保全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今年4、5月份胶南市相继关停了污染严重的恒化和天化两家企业,涉及贷款3.1亿元,地方政府专门就企业贷款处置问题召开联席会议进行研究,确定了以国有储备土地为抵押取得商业贷款,将贷款资金通过市财政以预付补偿费的名义预拨到两家关停企业,专项用于企业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待关停企业搬迁转产后,再将原厂区土地变更为商住用地,以土地拍卖资金清偿财政垫付资金的金融债权保全方案。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创新发展与因应策略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创新发展与因应策略薛小飞近年来,我国绿色信贷发展良好,绿色信贷规模逐年提升,绿色金融成效开始显现。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2.5万亿元,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成为绿色信贷投放的主要领域。
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较为匮乏,创新性不够,未能充分满足市场的绿色需求。
同时,绿色信贷投放周期较短,资产质量、投放效果均有待观察。
如何进一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是摆在各家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的现状我国绿色信贷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199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贯彻绿色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就绿色信贷提出要求。
这是初步的探索阶段。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现银保监会,下同)共同出台《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环发〔2007〕108号),将绿色信贷管理上升为一项政策制度,是绿色信贷政策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2年1月,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银监发〔2012〕4号),对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2014年6月,银监会印发《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银监办发〔2014〕186号),旨在为银行绿色评级提供政策指导。
2015年1月,银监会、发改委联合发布《能效信贷指引》(银监发〔2015〕2号),鼓励商业银行以能效信贷为准绳,不断调整信贷结构的授信方式,完善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明确了绿色金融的范围,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指导意见。
这一年也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元年。
2017年6月,国务院批准浙江、广东、江西、贵州、新疆5省(区)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已由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向实践层面的具体落实上转换。
银行贷款优惠政策如何支持生态环境保护
银行贷款优惠政策如何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银行贷款优惠政策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银行贷款优惠政策,简单来说,就是银行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提高贷款额度等方式,为特定的项目或企业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条件。
当这些优惠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时,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银行贷款优惠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在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
许多企业在面对环保要求时,需要引进先进的污染治理设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或者改进生产工艺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这些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如果银行能够为这类企业提供较低利率的贷款,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其进行环保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积极性。
比如,一家化工企业计划研发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设备购置。
此时,银行给予其优惠贷款,使得企业能够在不承受过高财务压力的情况下推进项目,不仅有助于企业减少废水排放,达到环保标准,还可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
其次,优惠政策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些项目在初始阶段通常需要巨额投资,并且回报周期较长。
银行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如延长还款期限,可以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更充足的时间来实现盈利和偿还贷款。
例如,一家企业计划建设一座大型风力发电场,银行给予其 20 年的长期贷款,并且利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这使得企业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完成项目建设,并在未来的运营过程中逐步偿还贷款,为社会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再者,银行贷款优惠政策能够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强调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有机种植和养殖方式,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银行业推行低碳绿色信贷的现实困境
77主持人:张晓莹总体情况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和金融导向功能,在支持地方淘汰落后产能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但由于受地方产业发展现状、银行业信贷创新、信贷人员素质、银政沟通协作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银行业支持地方淘汰落后产能还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矛盾问题。
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间的矛盾。
一是高污染、高风险企业仍是地方政府税收和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大幅度削减“高碳”信贷规模势必遭遇相关利益者的抵制。
二是地方政府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时,与银行沟通不足,诸多政府主导项目无法满足银行授信准入要求,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调整难以同步。
三是环境污染信息尚未完整进入征信系统,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弱、时效性差,难以适应银行审贷需要。
四是地方政府多采用费用返还、所得税抵扣、增值税免征等方式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给予支持,但对银行信贷风险缺乏有效激励补偿政策。
个别地方政府未能妥善处理银企债务纠纷,损害银行权益,造成业务授权上收,获贷难度加大。
与银行信贷理念偏差间的矛盾。
一是银行对低碳理念认识不足。
过度依赖环保部门界定“绿色度”,缺乏主动识别、跟踪、监督、服务意识,导致银行标准化的绿色信贷产品与企业实际金融需求无法有效对接。
二是激励约束亟待完善。
主要表现在,银行监管部门尚未将节能减排授信作为银行评级的重要内容,与高管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挂钩不足,缺少查罚并重措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尚未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项目的风险定价、差别化考核及尽职免责机制,基层信贷人员营销积极性不高。
三是业务拓展困难重重。
相比发达地区银行多样化低碳金融产品而言,欠发达地区银行业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以信贷资金配置影响企业生产或项目建设,其他领域尚处于空白,业务空间狭窄,导致银行在实施信贷结构调整时面临“进退两难”境地。
四是节能减排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逐步压缩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在这一过程中,部分耗能较高、污染严重、技术基础薄弱的企业面临关、停、并、转的生存风险,形成银行在此类企业的存量贷款风险,影响了银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银行业推行低碳绿色信贷的障碍与对现
银行业推行低碳绿色信贷的障碍与对现李东卫【摘要】@@ 1 银行业推行低碳绿色信贷的实践rn为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防范信贷风险,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机制的加速实施.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推行低碳绿色信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期刊名称】《节能与环保》【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5页(P52-56)【作者】李东卫【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阳泉监管分局【正文语种】中文1 银行业推行低碳绿色信贷的实践为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防范信贷风险,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机制的加速实施。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推行低碳绿色信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 逐步推进绿色信贷创新农业银行2008年推出国内首张环保主题贷记卡——金穗环保卡,体现了对开发、投资绿色产品与服务的重视和支持。
兴业银行2009年率先推出“碳金融”服务,符合“碳金融”标准的节能减排项目主要包括: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化工废气、废热与蒸汽发电、煤层气和通风瓦斯类等项目,若企业拥有此类在建、拟建节能减排项目,即可申请专项贷款,此类贷款不需要企业的固定资产抵押,而是按照该企业节能项目的减排量估价进行授信,在通过银行审核和评估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认可并完成所有相关手续后,银行将到国际市场上寻找买家,并根据该项目建成后的预计减排量进行估价,最终确定放贷的金额。
此外,全球有68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是中国国内目前首家也是唯一的“赤道银行”。
建行推出了绿色金融“一条龙”,包括绿色融资、绿色管家、绿色效能、绿色生活和绿色公益五个子方案,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满足环保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深化与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与环保公益组织的业务合作,拓展环保领域的新商机。
银行信贷支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银行信贷支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李东卫【摘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重点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银行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作为金融业的主力军,银行应在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深入、更有效的金融支持.【期刊名称】《西部财会》【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循环经济;银行支持;问题;建议【作者】李东卫【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阳泉监管分局,山西,阳泉,045000【正文语种】中文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自循环经济得到公认后,德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完成了循环经济立法,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任何产业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也不例外,作为金融业的主力军,银行应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一)制定和建立法律法规取得显著进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约束性目标。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
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已于2008年8月20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银行业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几点思考
银行业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几点思考李东卫【摘要】经济发展转型离不开银行业的金融服务,银行业也唯有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进者和支持者,才能在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增长方式和结构的调整,从而在经济与金融之间形成更高层次的良性互动.进而使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期刊名称】《西部财会》【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银行业;经济发展;转型;思考【作者】李东卫【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阳泉监管分局,山西,阳泉,045000【正文语种】中文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带来的贸易转移,使得外贸依存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迅速提高阶段,1980—2008年,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由34.87%提高到53.3%。
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从12.5%提高到59.2%,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加入WTO后,我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1—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速比世界贸易年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个百分点。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
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
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减少34.2%。
尽管2010年上半年出口快速恢复至危机前水平,但随着欧美方面对“金融支持消费、消费带动增长”形成的过度借贷、过度消费模式的调整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升温,一定程度上仍将面临外需持续低迷的压力,从而总体上面临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扩大内需,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增长的模式转型。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的释放潜力较为广阔,居民创业意愿较为强烈,也必然要求金融服务向多元化、深层次发展。
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相对仍显薄弱的农村、县域及欠发达地区作为消费内需新兴增长点的意义也进一步显现,亟需改进这些领域的消费金融配套服务,并根据宏观消费格局变化和升级趋势,为消费者提供优惠便捷的消费信贷服务。
赤道原则与绿色信货政策的完善
赤道原则与绿色信货政策的完善
李东卫
【期刊名称】《节能与环保》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介绍赤道原则理念及应用,我国现行"绿色信贷"机制的缺陷,完善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建议.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李东卫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阳泉监管分局,山西,阳泉,0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试论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完善——从赤道原则成功经验引发的思考 [J], 茜坤;夏少敏
2.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J], 尹蒂妮
3.发展和完善个人消费信货 [J], 焦海燕
4.基于赤道原则的绿色信贷政策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J], 赵先辉
5.定西地区信贷扶贫效果分析及信货扶贫机制的完善 [J], 王晓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节能 环保产业创新能力不足。节能 环保产业 技 术 性 本身要求 较 高,与 欧 美 国 家 相 比,我 国 节 能 环保 产业 缺 乏 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研发 投入少,在科技力量、实验 设 置 条 件、科 研实力 等方面 存 有不小的差 距。一方面产业 竞 争力有待 提 升。产业 链 条 较 短,产业 结 构 和 产 品 结 构 不 尽合 理,用能 设 备 和产 品中节 能 环保 型设 备、产 品 的 比 重 较 低, 污 染 治 理 设 施,特 别 是 城 镇 污 水、垃 圾 处 理、危 险 废 弃 物 处 理 处 置 设 施 建 设 滞后;另一方面技 术创 新 能 力不 强。产业 标 准 体系不健 全,节 能 环保 关 键 技 术仍 比 较 缺 乏,部 分 核心 技 术仍需进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重 大 技术 和全国知名品 牌 的 企 业 少,技 术 服 务市 场 有待 规 范 。
1 银行业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的 成效 1.1 制定节能 环保 信贷政 策、完善绿色信 贷授信准入
2007 年颁布的 《关 于 落 实 环保政策法 规防范信贷 风 险 的 意 见》及 2 0 10 年 颁 布 的《关 于 进 一 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 服 务工作的意见》是我国金融支持节能 环 保产业 发 展的宏观金融政 策 指导文件。银 行 业 机 构 深 入 践 行 科 学 发 展 观、贯 彻 国 家 宏观调控 政策,探索国际 银 行业的发展 趋 势,进 一 步 推 进 节能 环保 信 贷 业 务发 展,引 导 信 贷 投 放 逐 步 转 向 绿 色 经 济 领 域 。中 行 颁 布实 施《支 持 节 能 减 排 信 贷 指引》,明 确 了中行支 持节能减 排的总体信贷原则:积 极支持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发展,重 点 支 持重 点节能减 排工程 项目建 设,信贷
(1)银 行支持节能 环保产业的意义理解 不够。部分 银 行业机构仅将信贷支持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理解为给 几个环保 企 业 发 放一些贷款,对国家提出的新兴战 略产业 规 划的重 大 意义理解 不够,未能将此作为银 行信贷结构调 整、新业 务 创新 动力和未来 业 务增长点来 规 划发 展,特别 是银行业分支机构对总行的信贷指导表现出很强的依赖 性,基 本 上 是 被 动 执 行总行 的 信 贷 政 策,而主 动 研 究 开发 支 持 节能 环保 产业 的 创 新 性 业 务 开展不够。
low-carbon Forum 低碳论坛
银行业信贷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李东卫 中国银监会阳泉监管分局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是在上世纪70年代 随着 经 济 建 设与 环 境 保 护 事业 发 展 而兴 起 的。最 近 几 年来,相 继 出台了一系 列 法 规 和 政 策,进一步加大了对节能 环保产业的 扶 持力度。“十二五”规 划明确 提出“节能 环 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 性 新兴产业大力发 展 之首,节能 环保 产业 重 点 发 展 高 效 节能、 先 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 键 技术 装备、 产品和服 务。“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 环 保 产业 发 展 迅 速,每年以15%~17%的 速 度增长。
我 国 银 行 业 机 构 在学习 借 鉴 国 外节 能 环 保 金 融 服 务 经 验、发 挥自身 独 特 服 务 优 势 的 同 时,丰富 和 完 善 金 融 服 务 模 式,加 强 金 融 产 品 的 创 新力度,多角度 拓 展 筹资 渠 道,降 低 企 业 融资成 本。一是创新融资模 式。针对节能 环保 服 务主 体 的 不 同,推 出了 节 能 减 排 技 改 项目、C DM 项目、节 能 服 务 商、节 能 减 排 设 备 供 应 商 买 方信 贷、节 能 减 排 设 备 制 造 商 增 产、公用事业 服 务、融资租赁、非信贷 等融资模 式。二是创 新 金 融 服 务。成 立了 可持 续 金 融 中 心,专业 服 务 于 可持 续 金 融 项目认 定,碳 金 融 相 关 业 务、创 新产 品 研发 等。通 过 提 供 专业 的 服 务,有 效 把 握 市 场 机 遇、开展 金 融 创 新、提 供 技 术 支持、规避项目风险,使银行能够聚焦资源,做 大做强节能 环保产业贷款。三是创新金融产品。2011年我国银 行业机 构资 金面普遍 趋 紧、企 业融资需 求不能有 效 满足,在 此情 况 下,我 国 银 行业 机 构 大 力 开展 金 融 产 品创 新,首 次 通 过 发 行 中小企 业 集 合票 据,为节能 环保 企 业 发 放 贷 款。
(2)节 能 环 保 产 业 的 投 融 资 环 境 欠佳 。2 0 10 年,国 务 院 发布《关于加快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 务产业 发 展的意见》,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是 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 用市场手段促 进节能的服 务机制。节能 服 务公司与用户签 订能源管 理合同,可以 大 大降低 用能单位节能改 造的资金 和 技 术 风 险,充 分 调 动用能 单位节 能 改 造 的 积 极 性,是 行之 有效的节能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在节能 环保领域的政 策和 配 套措施 存 在诸多不足,出现了很多银 行业金融机 构对合 同能源管 理缺 乏真正认识的弊端,致使当前节能 环保产业 的 投 融 资 环 境 并不乐 观,资 金 渠 道 阻 塞。
50
2 012 年 0 7 期 / 总 217 期
产业 贷 款 余 额 2 5 .12亿 元,比 年 初 增 加11 . 2 7亿 元,同比多增 6 . 8 5 亿 元;资源 综 合 利 用类 贷 款 余 额 2 8 . 6 6 亿 元,比 年 初 增 加 9 . 6 5 亿 元,同 比多增 0 .14 亿 元;环 境 保 护 服 务业 贷 款 余 额 91.89亿元,比年初增加4.04亿元,同比多增3.96亿元。 1.4 创新多样化金融服务、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3)企 业资本金 到位 严重滞后。国家实 行稳健 货币政 策,企 业 集团公司的融资需 求及 提 款 条 件受 到限制,不能 按 计 划 拨付 给 企 业 资本金,阻 碍了项目进程。
(4)国 家 政 策 扶 持不 到 位。节能 环保 企 业项目前 期 项目 投资巨大,投资回收 期一般在8~12年,而目前国家未给 予 利息贴补政 策导致 企 业经营成本高,银 企合作中常因资金 价格 难 以 达 成 共识,致使 贷 款 获 批 后 仍 发 放不 了。
(1)企业项目融资渠道单一。我国节能环保企业真正上 市 的 不多,大 部 分 企 业 主要依 靠 银 行 贷 款 支 持,表 现 为 企 业
51
low-carbon Forum 低碳论坛
融资渠道单一,不能完全满足节能环保企业的用款需求。 (2)缺少有效担保抵押物。节能环保企业项目前期建设
投 入 资 金巨 大,企 业 无 法向银 行提 供 担保 抵 押 物。项目建 成 后,企 业 的主要资产 — — 机 器设 备由于具 有 较 强 的专用性, 可控度、可变现能力低,往往不能被银行接受作为抵押物。
(2)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高端 金融产品缺乏。国内银 行 所从事的节能 环保产业金融 业 务 还比较单限在传统信贷 领域,缺少对新 兴产业的创新型 授信制度和创新型的风险管 理措施,导致 在进入相关领域的时候仍趋于保守和谨慎。
(3)节能 环保产业政 策传导的有效性有待改 进。银 行 对节能 环保产业的支 持主要依 赖于国家 政 策导向,目前 节 能 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 还处于发 展培育阶段,国家和地方 促 进节能 环保产业 发 展的系统性 政 策 还在完善过程中,还 缺 乏相 应 的 金 融 部 门 支 持 节能 环保 产业 发 展 财 政 贴息等 政 策补偿制度和市场激励机制。 2.3 我国节能环保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3 强化银行业信贷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进一步发挥政府完善政策体系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1)完善良好的政 策支持环境。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 政 策体系。鼓 励 促 进 节 能 环保 技 术自主创 新 的 同 时,推 进 在 节 能 环 保 技 术 成 果 转 化、财 税、政 府 采 购、知 识 产 权、科 技 基 础 设 施 等 方 面 的 政 策 环 境 建 设。一方 面,加 大 对 节 能 环保 领 域 基 础 研发 和 前 沿 技 术 探 索 的 支 持力度;另一方 面,把 配 套政 策聚焦到支持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尤 其 要 注 重 节能 环保 技 术 的 知 识 产权保 护。
近年来,我国银 行业机构积极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资源循环利用、 节 能 环保 等 绿 色 经 济 的 信 贷 支 持。至 2 011 年 9月末,上海 辖 内 银 行业 机 构 支 持 环保 产 业 贷款 余 额152 . 9 7亿 元,比 年 初增 加 2 3 . 4 5 亿 元,同比多增 7. 4 3 亿 元,同比 增 长 2 0%; 无 不良 贷 款。其 中,资源 开发与 保 护 型 环保 产业 贷 款 余 额 7. 3 亿 元,比 年 初 减 少1 . 5 2 亿 元,同比 少增 3 . 52亿 元;环 境 保 护产品生
(4)节能 环保 意识不强。出于经济成本问题的考虑, 我国诸多企 业缺 乏节能 和环保 意识,尤其是中小型企 业认 为节能减 排政 策 对于 企 业的自身发 展是一种约束,尚未建 立真正科 学的企 业 发 展理 念。此 外,很 多节能 先 进 适 用技 术 的 投 资风 险 较 高,经 济 效 益 却 较 差,很 多 中小企 业由于 规 模 和 资 金 的 限 制,不仅 节能 技 术 科 技 研发 能 力 较 弱,而且 严 重缺 乏引进先进 技术的动力。这将是我国节能 环保产业 发 展 的 重 大 障 碍之一。 2.2 我国银行业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资源向节能减排效应显著的地区和企业倾 斜,严格 控 制“两 高 ”行业中不 符 合 国 家 节 能减 排要求的企 业的新增信贷,加快退出 落后产能项目。其它银 行 也相继 制定了支 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实施方案。 1.2 主动转换信贷服 务方 式、积极促 进 经 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