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研究报告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研究报告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研究报告承担单位:古丈县幼儿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是古丈县幼儿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承担的湘西自治州“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该课题从开始探索到形成研究报告,历经两年多的时间。
实验期间,课题组成员广泛征求幼教同行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他们请教,同时也得到了园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按时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养成一、研究动因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
现有不少家长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作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作为软任务,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
不少幼儿在回答科学常识、讲述故事、加减数时做得头头是道,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
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畸形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从小就应该建立一种好习惯,通过教育,通过陶冶,直至我们终生不忘。
另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幼儿的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适合幼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二、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为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素质是由遗传素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每天按照一定的秩序做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并且逐步内化为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品质。
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往往与其早期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素质是成长的积累,其形成经历着比较长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主要发生于日常生活的人际互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一、引言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此时孩子的行为习惯正在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备受重视。
本文旨在探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其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1.行为习惯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行为习惯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一种方式,它涉及到个体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健康意识等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中各种环境和情境,有利于其在未来的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
2.幼儿阶段的行为习惯形成关键期幼儿阶段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孩子的认知能力、自控能力、模仿能力都较强。
在这一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可以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良好行为习惯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幼儿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自律、责任感、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场所,家长的行为方式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家长的言传身教等方面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形成。
2.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成长中另一个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等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形成。
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孩子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会对其行为习惯养成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的和谐与否、社会风气等方面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形成。
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1.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其错误行为并引导其改正。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综述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综述一、引言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既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也是新时期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种现实要求。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幼儿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养成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相当部分幼儿形成了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
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造成子女养成了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
“隔代教养”让祖辈对孙辈过度溺爱,使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还有单亲家庭的放任教养方式,也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
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工作。
二、正文(一)良好行为习惯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习惯”一词:“常常接触其中一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养成”则是长时间、循序渐进地培养,因此,本研究将“习惯养成”定义为:“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长时间、循序渐进地引导教育对象习得稳定的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
”习惯的分类众说纷纭,本研究主要从生活和学习两大方面探讨幼师学生的习惯养成问题。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重要性。
文明行为习惯是基于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矩”。
文明行为习惯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尺。
文明行为习惯与人生幸福相辅相成,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与全民素质紧密相连。
学前期是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关键期。
幼儿在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幼儿的责任感和独立性,更加有助于发展幼儿的道德认知、幼儿的自我意识、性别角色和人格。
具有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幼儿,更易于与周围人交往,社会交往能力也更好。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为人的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所以对学前期幼儿进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是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以及道德品质发展的需要。
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In March 2019.our kindergarten's project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___" was ___。
we formed a research group withGuo Xin as the leader。
Yang Xia as the deputy leader。
and members including Xu Rongping。
Zhang Fenghua。
Li Yongrong。
___.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
we organized all teachers to study the project plan。
clarify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content。
and analyze the ___" and "How to ___ n。
the teachers' ___.We emphasized process management in our research。
with a planned and summarized approach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___raw data on children's r。
___ data。
At the same time。
we used individual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parents' ___'s habits。
___。
___.Dur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we strengthened the n and management of data。
and classified and stored stage plans。
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本溪市艺术实验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课题组报告执笔者:黄春丽内容摘要: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关键期,它建立在良好习惯养成基础之上。
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
小班幼儿处于模仿与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是良好习惯养成打基础的重要阶段。
探索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可以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形成秩序感,逐步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服务意识,为中大班幼儿园生活打基础,推动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案例观察研究法、讲授法、经验总结法开展课研究工作,探索出在一日生活、艺术活动、游戏活动及家园共育四种有效途径促进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关键词: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途径一、正文问题提出:由于目前国内外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主要针对3-6岁年龄阶段,对于小班幼儿这一成长时期还没有独立、系统的研究与探索。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幼儿园在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与发展目标。
《指南》提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而优秀品质的形成需要建立在良好习惯与性格养成的基础之上。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环境中走出来,开始全新的社会化集体生活,每一个家庭个性化的教养模式以及祖辈过多的参与幼儿教养生活的结果使小班孩子们自理能力较差,缺乏自我服务意识,个别被父母过度束缚的孩子甚至还出现一些胆怯,自卑,内向、多动等心理问题,相当一部分幼儿开始进入集体生活之后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和依赖情感,需要在教师的积极关注、安抚、引导与陪伴下完成从陌生到熟悉,最后到喜爱幼儿园环境的适应过程,因此有必要开展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相关的研究。
本课题拟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小班幼儿模仿与秩序感敏感期这一特点进一步探索有效开展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幼儿园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
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幼儿的行为习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幼儿的行为习惯不仅关乎个体的素质养成,也与集体的和谐共处密切相关。
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传统教育方法往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
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和支持。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其综合素质。
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将介绍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与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其实际应用效果。
将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研究意义】在于提升幼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对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分析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探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应对和引导。
3. 探索针对幼儿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与策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学活动,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更科学、更实用的教学指导,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其意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未来的成长。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幼儿行为习惯养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缺乏规律生活习惯等。
深入研究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探讨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自律、乐观、合作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幼儿未来的成就和幸福感。
探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相关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质量,也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健康行为习惯的下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养成方法和实践案例,评估其效果,并总结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指导和帮助。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帮助他们建立自律、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重视,倡导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律、坚持和责任感,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关乎幼儿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沟通,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家庭和社会都具有积极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也能够减少家庭和社会对幼儿的管理和教育成本。
中班幼儿一日生活中行为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中班幼儿一日生活中行为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能够伴随孩子长达一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会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也会为他们的未来奠定更好的基础。
因此,保育教师应该加强对中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指导。
本文通过对中班幼儿一日生活的调查研究,分析并总结了幼儿常见的一些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探讨了如何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常见的好习惯1.穿脱衣服习惯:中班幼儿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够自己穿脱裤子、鞋袜和衣服等。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都有良好的穿脱衣服习惯。
他们会自觉整理好衣物和收拾自己的衣柜。
2.饮食卫生习惯:大部分中班幼儿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他们会尽量遵守饮食安全规范,不乱扔垃圾,讲卫生,并且会自觉把餐具拿到指定的位置。
3.爱护环境习惯:中班幼儿在保育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了爱护环境的习惯。
他们会主动帮助幼儿园工作人员捡拾垃圾和玩具,把回收物分好类放在指定的位置。
4.学习好习惯:中班幼儿在学习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并遵守课堂纪律,比如不打翻书桌、不随意走动等。
二、幼儿常见的不良习惯1.不讲卫生:有些中班幼儿不讲卫生,不爱洗手,甚至乱扔垃圾。
这种不良习惯需要及时纠正,让幼儿养成卫生的好习惯。
2.过度依赖:有些中班幼儿存在过度依赖的问题,比如喜欢被家长接送、要求保育教师帮忙解决一切问题等,这些都会阻碍幼儿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性。
3.不尊重他人:有些中班幼儿存在一些不尊重他人的不良习惯,比如打架斗殴、践踏别人的私人物品等行为。
这种行为需要及时制止,并引导幼儿懂得尊重他人、待人友好。
三、如何有效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1. 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环境: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之一。
保育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互相交流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切实指导和督促幼儿养成好习惯。
2. 强化表扬引导:表扬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方法之一。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工作报告大家好,我是一名有着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幼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实验成果。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实验。
二、实验目的1.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2.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难点和重点;3.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有效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三、实验过程1.制定实验方案: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时间等。
2.实验实施:我们选取了50名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我们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行为习惯培养,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教育方法。
3.实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定期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变化,并记录下来。
4.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实验效果。
四、实验结果1.实验组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如自律性、合作意识、礼貌待人等。
2.对照组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实验组相比,改善程度较小。
3.实验组家长对实验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孩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实验分析2.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有助于提高培养效果。
3.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六、实验结论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通过实验,我们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借鉴。
3.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支持。
我想说的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努力。
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随着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幼儿园的普及率也在逐渐提高。
与城市幼儿相比,农村幼儿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更为有限,因此如何培养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幼儿的特点出发,探讨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幼儿的特点1. 家庭环境影响:农村家庭多为传统农耕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相对传统,对幼儿的教育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2. 教育资源不足: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幼儿园条件差,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3. 人口流动性:部分农村家庭的父母由于务工等原因无法长期陪伴孩子,导致家庭教育不足以覆盖幼儿的全面成长。
1. 规律生活习惯:培养幼儿每天按时起居、吃饭、休息,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
2. 礼貌和公德: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礼貌待人,尊重师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
3. 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脱衣物,洗脸刷牙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 爱心和团队协作:培养幼儿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
1. 增强师德师力: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2. 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在农村幼儿园制定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计划,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
3. 利用外部资源:充分利用乡村教育资源,比如农科院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等来为农村幼儿园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4. 强化德育课程: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增加一些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题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对农村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调研,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计划和措施。
1. 家园合作:鼓励农村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合作,加强家庭教育,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中来。
2.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成长发育阶段,因材施教,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引言幼儿阶段是孩子个性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幼儿个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适应和学习成绩也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进展,以及我们在课题研究阶段的实践和收获。
目标和研究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和效果。
在此基础上,研究将回答以下问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什么因素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哪些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其发展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如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调研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对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幼儿学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的调阅和分析。
其次,我们还选择了几所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现状以及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践。
研究发现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实地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定义和分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包括礼貌、自律、整洁、合作等方面。
按照行为的不同情境,可将其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交场合等行为习惯。
•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专业能力等都会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有效的培养方法:根据我们的实地观察和文献调研,我们总结出了几种有效的培养方法,包括榜样教育、奖励和惩罚制度、适当的规则与限制、亲子互动等。
这些方法在实践中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对发展和学习成绩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
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与他人合作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结论和启示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探讨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长和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幼儿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诱惑也在增加。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变得至关重要。
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幼儿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或者表现出过于任性或不合群的行为。
这些问题不仅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困扰,也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造成了影响。
有必要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稳定。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总结并探讨不同的教育方法及其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以及通过实践研究案例验证这些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研究还旨在对实践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今后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这些努力,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和教育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幼儿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升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优秀篇)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是以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快速变化为特征的世界,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
要在强手如林的境地中立稳脚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
党中央制定了科教兴国重要方针。
各阶层、各领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家长们更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长大后能有一番大作为,于是从小就开始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偏差。
如: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视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了智商的高低,忽视了情商的作用。
导致了许多孩子高分低能,甚至读大学还需要家长陪读的现象。
这样的孩子,一时之间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缺乏全面的素质。
义乌小商品市场,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商人,这些商人的子女也随之到义乌来就学。
商城集团为了解决商人们的后顾之忧,投资创办了商城幼儿园。
正因如此,生源与其他幼儿园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中外地占20%;农村占34%;城区占46%。
由于来自农村、外地(基本上是当地农村)的幼儿比较多,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比城区幼儿。
在幼儿园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
如: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乱扔纸屑等等。
教师们再三强调,总是不见好转。
行为习惯总体状况令人担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又包括三个方面,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有了捕鱼的方法,就不愁吃不到鱼。
幼儿学会的一个舞蹈、一个故事、画幅画得个奖,认识几个汉字,会讲几句英语,长大后可能都会忘记,但一个良好的习惯,却能使孩子终生受益。
积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研究的设计一)、研究目的: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与其教给幼儿过多的知识性的东西,不如先培养好幼儿的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事例一:甲男孩所到幼儿园要穿越三条设有交通信号灯的马路,每到过马路前等候信号灯时,他总会对外祖父说:“红灯不能过马路,红灯没有车也不能过马路。
”而外祖父每每予以呼应。
一次,在一路口等候时,协管员见前方较长时间没有车俩,就挥手让行人过马路,甲幼儿与外祖父仍站着不动。
协管员上来说你们可以走了,甲幼儿拉住外祖父说:“红灯没有车也不能走。
”协管员表扬小朋友说得对,而外祖父笑言:“这可是我们的老师!”事例二:乙女孩今年刚进小学,成绩不错,且会琴棋书画,全家对其宠爱有加,其中尤以爷爷为甚,渐渐养成了女孩自私傲慢的性格。
一次爷爷骑车接女孩回家,途中,女孩要求爷爷停车到路边大超市买饮料,爷爷说家里有,马上到家喝。
女孩不听,哭闹并左右摇晃自行车,爷爷无奈,在离家更紧的小店停车说;“小祖宗,就在这里买!”熟料,女孩发飚地说:“不行,谁叫你不听话,一定要到那家大超市去买!”说罢,满地打滚。
于是爷爷“听话”地带她返回大超市。
从女孩不良行为习惯的由来和发展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上述两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远深于书本知识的获得。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意即:学习的最大道理,在于使学习者明白做人的道理,在于做一个有创新思想的人,在于努力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高尚的人。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教育如果只能使学生聪明起来而没有使学生有道德的话,那就是在为社会制造危害。
可见,比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做人。
此乃是立身之本,是建造知识殿堂的基础。
建在沙滩上的高楼,再华丽难逃顷覆之厄运,反之,建在夯实地基上的建筑哪怕只是蜗居,也是安全稳固的。
鉴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就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初步的论述。
一、幼儿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一)幼儿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理论意义1、道德行为概述幼儿道德行为是其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
社会化是儿童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由生物人渐变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幼儿教科研课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幼教课题申报\幼儿综合课题申报《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总结《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总结202X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家长包办代替的较多,许多习惯还未养成。
究其原因,是因为幼儿对为什么餐前便后洗手、餐后漱口等等的作用没有真正理解,不是发自幼儿自身的需要,为了执行老师的指令才去做,处于被动状态。
(二)根据我园幼儿的发展情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力求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运用了以下策略方法:1、变教师要求为幼儿需求以往,教师对幼儿统一要求多,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老师“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为了培养而培养,教师机械的培养,收效并不显著,在我们的研究中,首先转变教师的观念,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只有内化为需求,幼儿才会自觉自己的行为,形成习惯。
我们从幼儿生活的一点一滴进行,怎样使进餐成为幼儿的快乐时光,喝水成为幼儿的愿望呢?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喝水,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喝水记录,如:大班利用废旧的酸奶吸管做成棒棒,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贴在喝水记录袋上,每当喝水后,孩子们会在自己的记录袋里放入棒棒,这样老师、家长都能了解幼儿的饮水量了,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每天都会主动喝水了。
2、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习惯的提高“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是《纲要》的实施原则,为了培养中班幼儿的叠放衣物,我们通过区域活动的“角色区”,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
幼儿在《不做脏孩子》这一活动中,通过讨论、绘画的形式,了解了大家爱不喜欢脏孩子,在帮助“脏孩子”改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关经验,知道不讲个人卫生,对自己身体不利,也会影响他人。
在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榜样激励的作用大正如艾-伦凯强调:榜样是习惯的基础,而习惯是人格的基础。
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并创设良好典型的榜样。
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新)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xxxx中心幼儿园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今天,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基本、最起码的素质。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而在当前我园幼儿家庭环境参差不齐,部分幼儿属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更有甚者,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观念有失偏颇,重智轻德。
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渗透到幼儿在园内的各项活动中去。
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我园属于村级公办幼儿园,由于一是由于农村地域环境的特殊性,幼儿家长往往不注重家庭教育;二是留守幼儿较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我们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环境。
进一步探出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形成了该年龄段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的保教水平。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是惯形成的关键期。
多位教育家都强调了惯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XXX提出“少成若天性,惯成自然”,XXX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惯,XXX教授也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实验比较等方法,对幼儿园的幼儿进行调查和研究。
具体步骤包括:制定研究计划、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制定幼儿良好惯培养方案、实施方案并进行观察记录、对比实验等。
五、研究结果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园幼儿存在一些不良惯,如不爱整理玩具、不爱洗手、不爱吃蔬菜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幼儿良好惯培养方案,如开展惯养成教育活动、加强家园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
实施方案后,我们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对比实验,发现幼儿的良好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改善。
六、结论和建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幼儿期是良好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的良好惯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在幼儿良好惯养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幼儿园的惯养成教育和家园合作。
建议其他幼儿园也可以参考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方案,加强幼儿良好惯的培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According to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task of kindergarten XXX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good habits are the XXX。
as well as the XXX good habits is a long process of n。
which requires close n and n among kindergartens。
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研究报告《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的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其整个成长过程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自律、合作、责任感等基本素质,为其日后的学习和社交做好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索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和策略,为幼儿园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抽取若干小班幼儿园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幼儿家庭和个人背景信息,了解幼儿的行为问题和需求。
然后,在幼儿园观察幼儿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记录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反应。
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研究结果: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途径和策略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有积极影响:1. 家庭的教育和呵护: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并形成行为习惯的主要环境。
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2. 幼儿园的教育引导:幼儿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通过规则的制定和引导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多种教育方法的结合:幼儿对待不同行为规范和习惯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在培养行为习惯时,应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包括游戏、模仿、奖励等,通过不同途径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 教育者的示范影响:教育者是幼儿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其言传身教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注重自身行为的示范作用。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研究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在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下进行,并采用多种途径和策略。
通过家庭的教育和呵护、幼儿园的教育引导、多种教育方法的结合以及教育者的示范影响,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这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本研究是基于一定样本的调查和观察所得到的结论,样本的选择和数量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研究报告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研究报告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也是孩子的人生起点。
幼儿园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生活习惯的养成,包括生活自理、行为规范、卫生习惯等方面。
二、生活自理生活自理是幼儿园生活的基础,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必备技能。
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有利于孩子自立自强、独立生活。
1、穿衣在幼儿园,幼儿需要学会穿衣,包括穿脱上衣、裤子、鞋袜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自己操作,顺序正确,规范得当。
多次训练,幼儿逐渐学会了穿衣动作,掌握了技巧,能够独立穿脱衣物。
2、饮食饮食是生活的重要部分,幼儿需要学会自主进食。
在幼儿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拿餐具、取食物,注意用餐的顺序、姿势、文明礼仪等。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食欲和消化情况,及时调整食谱,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3、睡眠幼儿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在幼儿园,教师需要制定适当的睡眠计划,引导幼儿按时睡觉,调整睡姿,保证睡眠的质量。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睡眠状态,及时处理问题,如噩梦、哭闹等。
三、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礼仪、秩序、安全等。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习惯,有利于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保证健康成长。
1、礼仪礼仪是社交文化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学习礼仪,如独立问候、礼貌用语、守时守约、有礼貌的表情等。
通过多次模拟和夸奖鼓励,幼儿逐渐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礼仪行为,并将其自然化、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
2、秩序秩序是社会组织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幼儿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学习秩序,如规范排队、集会表演、交流合作等。
通过多次训练和实践,幼儿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秩序习惯,体现出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3、安全安全是重中之重,是生命安全的保障。
在幼儿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学习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水上安全、火灾安全等,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安全教育文化。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嘉陵幼儿园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全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
有句名言:“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
”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我们嘉陵幼儿园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
我园是地处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习惯养成的的培养虽然不是新的问题,但目前我园一是独生子女增多,这些幼儿倍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二是外来务工、留守的幼儿增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研究报告承担单位:古丈县幼儿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是古丈县幼儿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承担的湘西自治州“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该课题从开始探索到形成研究报告,历经两年多的时间。
实验期间,课题组成员广泛征求幼教同行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他们请教,同时也得到了园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按时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养成一、研究动因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
现有不少家长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作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作为软任务,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
不少幼儿在回答科学常识、讲述故事、加减数时做得头头是道,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
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畸形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从小就应该建立一种好习惯,通过教育,通过陶冶,直至我们终生不忘。
另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幼儿的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适合幼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二、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为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素质是由遗传素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每天按照一定的秩序做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并且逐步内化为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品质。
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往往与其早期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
素质是成长的积累,其形成经历着比较长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主要发生于日常生活的人际互动。
在一定意义上,幼儿素质发展取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幼儿阶段,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体验与养成。
无庸置疑,素质发展的本质规定性决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定位于素养教育。
而对于处在人生发展早期的幼儿来说,素质教育的焦点必须定位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发展心理学表明,岁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敏感期,不仅容易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而且易于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于是,“从行为习惯入手”构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逻辑起点。
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一个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
”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因此,人格的形成与习惯的养成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目标、通过调查,了解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
、通过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
、探讨在幼儿园使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探索出一条家园合作新路,使每一个家长都能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并能与幼儿园实施同步教育,形成合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课题研究内容、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如何更好的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调查。
、从幼儿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与培养,结合日常保教过程进行实施,寻找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与途径。
、如何将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掌握一定的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课题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课题酝酿,做好确立、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实施方案。
确定好实验班级(小班、中班),课题组成员在园长王晓军的组织下成立了课题小组,明确了研究目标,确定课题组及实验班级的任务。
、课题组主要任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指导实验班级按方案进行研究()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时小结,汇总研究成果()组织人员对实验班的研究进行评价、检测、实验班级主要任务()根据课题组制定的方案,制定本班教育计划,并仔细组织实施,保持教育行为的统一性和持续性()及时准确地填写各类观察记录、调查表,完成教育笔记()积极参加研讨活动,主动探讨研究思路及方法(二)实施阶段、行为习惯的分类及内容确定()分类研究分类研究我们采用了“筛选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涉及多个方面,层面多,内容覆盖广泛。
我们主要从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进行研究。
()内容的确定在各类行为习惯中的内容确定方面,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有代表性的、普遍性的习惯筛选出来,设计成测量表格,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生活卫生习惯重点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进餐(看幼儿是否挑食,能否安静就餐,能否保洁,是否剩饭,餐后是否擦嘴漱口)、饮水(看幼儿能否使用自己的杯子,能否自己喝水,能否将杯子放回原处)、睡眠(能否脱衣能否脱衣睡眠,能否按时入睡,按时起床,能否保持正确睡姿)、入厕(能否主动入厕,是否主动遵守入厕秩序,能否正确脱提裤子)、盥洗(饭前便后是否洗手,洗手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认识自己毛巾)、整洁(看幼儿能否自己穿戴,能否自己整衣叠被,手脸脏了是否要洗)等。
文明礼貌习惯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语言(见人是否主动问好, 能否使用文明用语, 是否经常说脏话)、行为(有无推打拥挤现象,是否随地吐痰,是否抢东西随手扔东西)、举止(是否抠鼻子,是否挤眼睛,是否八字脚,是否咬指甲)、仪态(坐姿是否正确,站姿是否正确,行走姿势是否正确)、合作意识(是否喜欢交流,是否乐于助人,是否乐意分享,是否诚实,是否知道谦让,是否愿与同伴游戏)。
学习习惯重点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听(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仔细倾听);说(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意图);读(能否安静读书,是否爱惜图书);写(画)(握笔姿势是否正确,书写时的坐姿是否正确);观察(是否愿意观察,观察后能否发现问题)思考(是否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是否经常向他人提出问题);回答(是否积极回答问题,能否举手回答问题);兴趣(兴趣是否广泛);整理(学习用品能否自己整理)。
、研究人员培训根据研究方案,对研究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
、前测(现状)用书面问卷的形式对实验班级的幼儿家长进行家庭基本情况及教育观念、方法和基本内容的调查。
、以教育活动为载体,总结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阶段()平时的教案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完善于生活,通过幼儿一日活动及特定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渠道。
细心观察幼儿活动表现,抓住活动中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引导和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写好观察记录,总结积累经验。
如: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做环境保护小卫士”,“做文明礼貌的好儿童”等主题活动,有效的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精神,陶冶了幼儿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等高尚的道德情操。
②在校园内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孩子们在活动场上捡垃圾,拾纸屑,维护校园环境卫生。
有的班级的幼儿自制了“环保袋”,并将纸袋带回家,要求家长要用“环保袋”装东西。
()方法与途径①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
(调查法)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课题组已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来了,但因为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其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所以孩子的行为现状也有所不同,为达到培养目标所要做的工作也不相同。
因此,在每种行为习惯培养训练前,都有一个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调查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幼儿和向家长问卷调查,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再有所针对地进行培养。
如,要了解幼儿正确进餐的情况,可以在组织幼儿吃饭时,观察幼儿的实际操作,将幼儿编上号码,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还可以发问卷向家长了解情况,幼儿在家是自己吃饭,还是靠家长喂,等等。
②言教法言教法即说服教育法,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言教有利于唤醒孩子对养成教育的主动性;有利于知行统一;有利于防止幼儿的盲目行为。
其主要是教师通过讲解、说明、交谈、讨论,让幼儿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
③榜样法榜样法是一种借助于榜样的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幼儿施加影响,使孩子受到深刻正面教育的方法。
幼儿学习榜样,大体经历了从无意识的模仿到有意识的模仿,从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的模仿,从把模仿当作目的到把模仿当作达到目的的手段等。
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靠说教,更重要的是以身立教。
通过言行,把抽象高深的思想,良好的道德标准具体化、人格化,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形成好思想、好品德、好的行为习惯。
④环境教育法环境教育法指创造和利用良好的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教育幼儿的方法,是以隐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法。
它可以利用氛围塑造幼儿性格,具有极强的渗透性。
如:开展“从我做起,让幼儿园更美丽”活动,在校园内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孩子们在活动场上捡垃圾,拾纸屑,维护校园环境卫生。
有的班级的幼儿自制了“环保袋”,并将纸袋带回家,要求家长要用“环保袋”装东西。
、家园共育法()让家长成为幼儿行为教育的榜样我们通过定期向每位家长发一些行为习惯教育方面的文章、《家园共育手册》、家长会、建立家长学校等,帮助家长端正与更新家教观念,帮助家长树立使孩子多元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使幼儿在离园后的各种行为习惯也能得到持续性的培养和巩固。
()让家长成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课外教师由于家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幼教机构不可替代的。
任何教育的实施都离不开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
为实现教育目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教养态度、方法,学习掌握幼教规律,提高科学育儿的自觉性,较好的承担起家长的教育职责,改进家庭教育,发挥家教优势,给幼儿以积极良好的影响。
①进行家访,与家长互相交流幼儿在园和家中的情况。
②召开参与式家长会,将家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集中上来,指导其他家长在家教中有目的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信息和教育方法。
④开展优秀家庭介绍经验活动,用实际例子现身说法介绍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经验,以点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