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学案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案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

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设计19: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设计19: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型】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名言展示导入本节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探究合作
【探究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探究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探究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探究问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辨析:社会意识一旦生成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4、有人说马克思之所以在历史领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因为他找到了一把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那么这把钥匙是什么?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与同期的哲学派别有什么不同?
辨析:社会意识一旦生成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阅读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讲授斯芬克斯之谜,归纳、探究人类在社会领域陷于唯心主义的原因,教师点评。】
【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列举生活中的事例,通过合作探究,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集体讨论法。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通过课堂辩论,分析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学生做并讲解展示。
①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②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如网络热词大多随着事件的发生而产生,同时它又反过来影响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度: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起重大的阻碍作用;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预测的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使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如在顺利时居安思危,在困难时看到光明。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设计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坚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的新课程理念。

以主体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认识社会能力,以及深刻领会我国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坚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性。

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处理好感性材料与理性知识之间的关系,把坚持灌输式原则和坚持启发式方法统一起来,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知识的能力。

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恰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经济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框题教学内容是第十一课第一框题,分为三目,第一目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第二目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第三目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属于社会历史观的范围,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目的是为第十二课讲人的价值创造与价值选择做准备。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去探讨人类社会的相关知识,已经奠定了相关的理论基础。

因而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名词及其关系就比较容易。

【教学方式】讲授发、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多媒体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我国的方针政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等,从而达到政治认同,并能理性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增强理性精神。

【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积极分享【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改革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五、教学创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把灌输论原则和启发式统一起来::从现象入手分析原理,再由原理回到现象,分别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

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11课---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联系我国改革实践,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尊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支持我国改革事业。

4、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2)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3)社会主义改革。

二、自主学习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辨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指出:是人们的社会存在人们的社会意识。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的反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的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性。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马克思主义的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在生产方式中,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当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关系的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当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发展的过程是。

(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实现的,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材分析】此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规律。

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最终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

【学生分析】在之前我们明白了“世界是什么”。

懂得了“世界怎么样”,知道了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服务于我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使学生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什么,有怎样的关系,我们该怎么做。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4、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5、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3、通过对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关系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好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设疑法、教师启发、引导式教学【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学案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案社会发展的规律

《生活与哲学》第11课第1框导学案姓名:考号:一、学习目标:①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能运用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分析社会现象。

④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其实现途径。

二、课文提纲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⑴旧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⑵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①② ⑶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⑴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⑴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曲折的 ⑵实现:解决基本矛盾(①阶级斗争;②改革) 三、知识归纳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___。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______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____。

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例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化思想观念逐步得以确立。

这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D.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2.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的。

____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____。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⑴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____和____,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⑵_____和_____的矛盾、_____和_____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___矛盾。

⑶生产关系一定要____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____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教学设计20: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学设计20: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为什么高房价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
②正如费尔巴哈所言“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③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
问题: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
教师小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自主探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教师小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自主探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
教师小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教师小结:(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情境感悟:年度流行热词
教师小结: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合作探究:请你来思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
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含答案)

⼈教版⾼中政治必修四《⽣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含答案)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班级:组别:姓名:时间:【学习⽬标】——明确内容(知道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掌握程度)1.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产⼒与⽣产关系的相互作⽤及其⽭盾运动。

3.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及其⽭盾运动。

4.理解社会发展的实现⽅式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

5.改⾰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强⼤动⼒。

【精彩回放】——旧知巩固(利⽤候课时间和课⾸3分钟,熟记下列内容,相互间检查)1.如何理解创新推动社会⽣产⼒的发展?2.如何理解创新推动⽣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3.如何理解创新推动⼈类思维和⽂化的发展?【导学菜单】——我来预习(带着下列问题,⾃主阅读课本,在教材中圈划出问题答案,试着快速记忆)⼀、填空巩固知识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__________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__________,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________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_______作⽤,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_______作⽤。

3.社会⽣活在本质上是。

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4._________是⼈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__________的变⾰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在⽣产⽅式中,________是最⾰命、最活跃的因素。

5.⽣产⼒的状况决定__________的性质。

⽣产关系对⽣产⼒具有__________。

当⽣产关系适合⽣产⼒发展状况时,它对⽣产⼒的发展起__________作⽤;当⽣产关系不适合⽣产⼒发展状况时,它对⽣产⼒的发展起__________作⽤。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重点、难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自主学习】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首先明确二者的含义,注意区分)(1)辨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揭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指出:是人们的社会存在_______人们的社会意识。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_________的反映。

(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__________的变化发展决定着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___________性。

__________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______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_______的。

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___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人们在这一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___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在生产方式中,_______________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__________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_______,当生产关系___________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______________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关系的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哲学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导学案

哲学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导学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课前15分钟,依据导学案,认真研读课本,作好标记和勾画,标注关键词。

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预习案、训练案要求全体同学完成,AB层同学完成探究案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提高分析现实问题能力。

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

【预习案】(一)自学引导:(15分钟)(二)体系构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探究案】(20分钟)探究一.自主学习中的不明白问题探究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目标要由实现“国强”转向重视“民富”;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思考:1、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对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调整的原因。

2、这一新目标的提出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为什么?这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启示?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用社会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训练案】(5分钟)1、下列事物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有()①生产关系②三权分立思想③生产力④《圣经》⑤敦煌艺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2、“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法律,尽管在具体条文和形式上可能千差万别,但在本质上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哲学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哲学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课前预习学案一、1.(1)决定;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2)相对独立性;落后;先;阻碍;推动2.实践;实践观点;二、1.生产活动;生产方式;生产方式;2.(1)决定;(2)反作用;适合;不适合3.(1)决定;(2)反作用;适合;不适合4.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5.生产关系;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三、1.前进的;上升的;曲折的2.社会基本矛盾;(1)阶级斗争;直接动力;(2)非对抗性;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自主思考:1.错: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错。

社会意识有性质之分,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分析:(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因此,“有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就立刻会带来精神生活的提高”的观点是错误的。

4.错。

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根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直接体现。

课堂探究学案社会上层社会存在建筑意识探究一【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

各地之所以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为着力点,打造“信用城市”的品牌正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提出的。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重要规则,也是其他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教师寄语】高中三年,不是鲜花铺就的,不是轻松造就的,更不是浪漫成就的。

高中三年,是一个由蛹化蝶的过程,是一个由花到果的过程,是一个由苗到材的过程,是一个石墨变金刚石的过程。

其间会有疼痛,会有失落,会有压力,更会有约束,有义务,有责任。

【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学习重难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学习过程】探究一:年龄不等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

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世代隔阂,套用一句现代语言,即所谓“代沟”。

根据代沟出现的原因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探究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

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是有发生。

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学法提示:从我国国情分析)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知识清单】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哲学生活 第十一课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哲学生活 第十一课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运用: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课前预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

②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

(2)社会意识具有①社会意识有时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又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能够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3.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的。

马克思主义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1.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的生产方式。

②在生产方式中,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

当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一定要适合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0: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优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0: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优质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材版本』07人教版,必修Ⅳ《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设计理念』本框题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1. 分析社会领域的物质和意识,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入手,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得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从任何事物发展的趋势入手,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深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改革。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框题内容从唯物论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入手,用这一原理来分析社会历史,得出的第一个结论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之后,对社会基本矛盾作了具体分析,得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最后用这一原理来分析社会历史的总趋势,得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这一结论。

总体的分析遵循了从一般到具体的思路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从学生已有唯物论的知识入手,得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用这一理论做工具,来分析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是本框题内容的知识发展过程。

3.从知识学习的意义看,本框题知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意义看,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社会历史的变化规律及其趋势;从理论意义看,本框题内容是对唯物论在社会领域的延伸与扩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哲学思想。

4.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和重点知识教师精讲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调动已有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1.原有知识发展分析:学生已经学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对本框题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框题知识只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社会领域的体现和扩展。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把相关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与严密。

3.非知识因素分析:通过对前面哲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唯物论和辩证法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对社会领域的分析,尚是空白,所以学生会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这一问题有一定的理论难度,需要深入分析。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导学案: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导学案: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知识梳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____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_________。

社会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________________,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__________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___________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_,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_。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决定着(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当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基本规律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

(2)社会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社会发展是在、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加以解决。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基础知识梳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旧的社会历史观的局限性2、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___________ _____,是_____________ ___ ,它既,也包括。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____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_________。

社会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________________。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__________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___________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_,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_。

这里强调以下几点:第一,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这里的社会意识包括各种意识现象,不管它是正确的还是虚假的,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而发生变化。

第三,先于社会存在变化而产生的社会意识并不等于先进的社会意识。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________ ____5、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作出了不同回答。

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历史唯心主义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它在历史观中的表现是:认为历史发展由人们的意志决定的,特别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天命”、“神”或“绝对精神”决定的。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获得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也叫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决定着,决定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二者含义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社会生活的本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发现的意义
【课内探究案】
【合作探究】
活动一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指出了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
略基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材料二: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有人称这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次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

(1)请分析材料一包括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经过30年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
活动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你能从材料中看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是什么吗?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发展规律?
活动三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1)材料表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这种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实现的?
【当堂达标】
要求: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
1.时下,“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等诙谐的词语出现在公众面前,这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A.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主观臆造的联系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2.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发愤图强,勇于探索,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的脚步一刻不能停止。

改革( )
①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就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 .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
B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4.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

”其中“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这句话表明( )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
A .生产力决定反作用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于
上层建筑
B .社会历史发展――→依靠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依靠
实践
C .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推动
社会历史发展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方式 阶级斗争――→解决
方式
改革
【课后练习】
要求:限定时间9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

一.选择题
1.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最终就是要实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充分发挥个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以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个税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 )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②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持续的强降雨致使汉江、渭河、嘉陵江等河流发生秋汛,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于2011年9月19日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在冰天雪地的北方长大的人,看到冷色会联想到冰雪,因此,他们看到冷色会感觉更冷;而在热带长大的人,看到冷色却很难意识到寒冷,这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过寒冷的感觉。

这种冷色在人们心理上的感觉差异反映了( )
①事物间的联系因人而异,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②人的主观意识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③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③④
4.在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D.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5.全国道德模范和“双百”人物表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生境界,犹如钻石,亘古不变,熠熠生辉;犹如太阳,温暖、激励人们奋发图强。

“双百”英模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
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消极阻遏作用
C.革命、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D.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非选择题
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

兴修水利,消除水害,是历代统治者兴国安邦的大事。

从大禹开始,历代善治者均以治水为重,或者说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盛世”局面,无不得力于统治者对水利的重视,得力于水利建设及其成效。

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人心稳,人心稳即有生产积极性,社会有粮则百业兴,整个社会必然繁荣昌盛。

结合材料,阐述我国历代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体验高考】
(2011·北京文综)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 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 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 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 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2.(2011·天津文综)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

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2011·山东文综)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

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定为犯罪。

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4.(2011·江苏政治)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

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