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一、总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旨在梳理和解读德育工作的核心要素,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的德育工作指南。

本指南遵循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组织实施等方面,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道德品质、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劳动习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工作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

3. 坚持全面发展: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4. 坚持知行合一:德育工作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5. 坚持协同育人: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各方面德育资源的优势,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 坚持改革创新: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将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积极公民意识、健康身心、丰富文化素养、基本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体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诚信、友善、尊重、责任等;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持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综合复习速记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综合复习速记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综合复习速记思维导图
一、知识点总概(学生识记)
21世纪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党的基本路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进而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平统一。

在发展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实行了“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区域发展”等战略,完善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而继续努力!
因此,作为合格的公民,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合理消费,终身学习,承担责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资_教育知识整理(中学)_思维导图版_第7章 中学德育

教资_教育知识整理(中学)_思维导图版_第7章  中学德育

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 以公正、平等、尊严等为原则思考
三、德育工作
四、中学德育过程 五、中学德育原则、途径和方法 六、新时代德育发展新主题
口诀:陶行知集体疏导一连学生,积极守纪律, 才有尊严
导向性原则
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为学生指明发 展方向
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疏导原则
关键词:说服、诱导、赏识、老师找谈话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贯彻要求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根据发展趋势来诱导)
德育原则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赏识学生)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慈相 济原则)
爱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学生
知行统一原则
重视理论教育,也要重视实践锻炼(理论+实 践)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9大原则
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常规训练
班规、班纪等
德育方法
实际锻炼法(实际练习法)
实际锻炼 运用基本要求
军训、运动会等 调动学生主动性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严格要求学生
检查和坚持
用爱去感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6种方法
情感陶冶法
人格感化(情感上) 环境陶冶(班级读书角)
艺术陶冶(影视作品等)
品德评价法(将惩罚)
奖、惩、评
用榜样人物的高尚品德、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 影响学生思想(比如雷锋)
德育途径(德育组织形式)
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教学 进行德育当然是基本途径)
班主任工作(重要而特殊的途径)
6种途径
班会、校会、周会学习等
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勤工俭学、社会政治活动等
课外、校外活动

中学德育思维导图

中学德育思维导图

概念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价值辨析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我国当前的德育目标我国目前的中学德育内容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教育概念构成要素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途径方法基本观点教育价值基本观点教育价值: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个体一定的行动时出的比较个人的品德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个人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最终根源相同,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道德观念):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实现道德动机的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认同: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内化: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念、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同伴群体: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个体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因素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考虑学生原有态度)(可望且可及的榜样)(三阶段七子过程)来源: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儿童道德水平: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儿童品德发展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道德现实主义、他律的道德)(5~8岁)可逆性阶段(道德相对主义、合作的道德)(8~10岁)公正阶段(10~12岁)重视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提倡民主化的道德教育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含义广义:全人的教育,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还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狭义:对生命本身的关注意义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途径学科教学中渗透、专题教学中融合、课外活动中实践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是生命教育的关键家庭、社会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扩展空间含义: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高中教资科二7-1品德的心理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思维导图

高中教资科二7-1品德的心理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思维导图

品德的心理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品德的内涵
概念道德品质
与道德的关系
联系
区别
品德个体
道德社会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
认识
核心部分
基础
道德情感
内心体验
内部动力
表现形式
直觉性道德情感体验直觉感知
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
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外部标志
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对偶故事法
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无道德阶段
权威阶段他律阶段
可逆阶段自律阶段
公正阶段公正、平等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两难故事法海因茨偷药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好孩子”取向阶段
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知法懂法
后习俗阶段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知识点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框中学序曲1.中学时代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①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2.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我们的新起点?答:(1)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

(2)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新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3.中学时代带给我们的成长礼物有哪些?①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②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在新的环境中,我们可以重新塑造一个自“我”新形象。

4.我们如何对待成长的礼物?面对各种可能和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5.中学时代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体现在:①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

②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

③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④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6.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①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④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第二框少年有梦1.梦想有什么重要作用?①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②少年的梦想,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它能不断地激励我们进步和发展。

③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2.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 少年应树立怎样的梦想?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思维导图)

教育学第七章德育(思维导图)

《教育学》第七章 德育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内容
1.政治素质
2.思想素质
3.道德素质
4.民主法制素质
5.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概念
二、德育过程的内容、矛盾和实质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口诀:知情意行长反复,内部矛盾多交往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
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
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
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
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三节 德育原则
口诀:
陶行知教导一连串学生积极守纪律
一、导向性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四、知行统一原则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
第四节 德育方法与途径
一、德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二)榜样示范法
(三)实际锻炼法
(四)陶冶教育法
(五)道德修养法
(六)品德评价法
1.语言说服法
2.事实说服法
二、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员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最基本的途径
第五节 德育模式
一、认知模式
二、体谅模式
三、社会模仿模式
四、价值澄清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思维导图
一二三四五”德育育人模
式助力“三级跳”德育教
育主题七年级规范
教育
十二月规范主题教育八年级感恩
教育
十二月感恩主题教育九年级理想
教育
十二月理想主题教育多渠道构筑德育阵地
平台教育
安全教育平
台第二课堂
家委会、社区定期支教
各种安全演

参观各类教
育基地
“一二三四五”德育育人模式
一个理念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德育教学理念。

二个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垫基础
为国家建设培养
人三个方面全员参与德育教

全程育人德育体
系全方位育人
四种制度示范生指导制度自主管理干部监
督制度
行为习惯养成制

辅导教师帮扶制

五种评价
自主评价体系
生生评价体系
师生评价体系
全程评价体系
全方位评价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