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原理及方法剖析
小地区控制测量7课件
不应超过2个。
S12
B
SB1 1
2
AB
B
1
(XB,YB)
1
A
A、B为已知点,1、2为新建导线点。
已知数据: AB,XB,YB
观测数据:导线转折角B ,1
导线各边长SB1。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在现场选定控制点位置, 建立标志。 2.量边 :测量各导线边(新边)的距离。 3.测角 :观测导线各转折角和连接角测量。 4.连测:观测导线连接角和连接边。
+614.90
+614.81+366.53 +366.41
+614.81
+366.53
理=1119º01'12" f= 测-理=-48 " f容=±40 6 =±98 "
XAB AB
1
DAB
A
0
B
y
(3)根据ΔXAB、ΔYAB的正负号判断αAB所在的象限。
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
3.坐标反算——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 边长和方位角
1
四、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在处理观测误差的 基础上,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注意:导线内业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外业
CD
D
(1)计算角度闭合差:
12
3
1
2
C
4 C
f CD测 CD 已 知
测
一般公式:
C D 测 A B n * 1 8 0 测
n为包括连接角在内的转折角的 个数。
B1 AB 180 B 12 B1 1 8 0 1 23 12 1 8 0 2 314 2 3 1 8 0 3 4C 34 1 8 0 4
小地区控制测量
-4
-4
90 05 58
121 28 02
80.22 -1
-83.77 -1 -210.29 -1 +0.06
-226.83 -2
-182.06 -1 96.31 -2 +0.09
80.21
-83.78 -210.30
-226.85
-182.07
710.30 96.29 500
∑
540 00 18
计算略图
闭合导线计算:左边
点 号 观 测 角 ° ′ ″ 改 正 数 ″ 改正后角 ° ′ ″ 方位角 ° ′ ″ 边长 m 坐标增量计算值 (m)
△X’ +5 -165.50 180.28 +5 198.36 +5 -213.36 +7 △Y’ +1 172.68 158.26 +1 -121.04 +1 -209.94 +1
本章主要介绍小地区平面控制和高程控 制测量的方法,重点介绍导线测量和三角 高程测量。
5.1 控制测量概述
测量的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 级,先控制,后碎部。 这主要是为了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量点位 的精度。同时可以统一坐标系统,分组作业,加 快速度。
在测区范围内,选择少量有控制意义 的控制点,与已知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 用较高精度的仪器、方法测定其坐标,作 为碎部测量的依据,这个工作过程就叫控 制测量。
B C
△Y 2(X2,Y2)
A
△X
S
△X=S cos
D
△Y=S sin
1(X1,Y1)
E
F
2. 导线的路线形式
闭合导线 单一导线 附合导线 导线 支导线
小地区控制测量介绍课件
4.
3.
2.
1.
3
小地区控制测量应用
工程测量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物的位置、高度、面积等参数
道路工程:测量道路的走向、宽度、坡度等参数
桥梁工程:测量桥梁的位置、高度、跨度等参数
水利工程:测量河流、水库、水坝等水利设施的位置、高度、面积等参数
矿山工程:测量矿山的位置、高度、面积等参数
市政工程:测量城市道路、绿化带、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的位置、高度、面积等参数
02
遵循测量规范和操作流程
03
定期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校准
04
确保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谢谢
激光测距仪:用于距离测量,精度高,速度快
罗盘仪:用于方位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
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使用测量仪器获取原始数据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转换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文件中,以便后续使用和查询
测量方法
空中控制测量:通过测量空中控制点,建立空中控制网
02
卫星控制测量:通过测量卫星控制点,建立卫星控制网
03
地面控制测量:通过测量地面控制点,建立地面控制网
01
组合控制测量:将地面、空中和卫星控制测量方法相结合,建立综合控制网
04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衡量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指标
测量精度与测量方法、仪器设备、观测条件等因素有关
演讲人
小地区控制测量介绍课件
01.
02.
03.
04.
目录
小地区控制测量概述
小区域控制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在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水准尺、钢尺、测钎、标杆等工具的使用,及掌握某地面点的高程、水平距离和角度的测量的基础上。
能较熟练地利用这些知识、工具进行某小区的测绘并能准确对测量后的数据处理、绘出小区平面图,掌握测绘的方法和步骤,为以后的工程测量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实验原理在测量工作中,为了限制误差的传播,满足测图或施工的需要,使分区的测图能拼接成整体,或使整体的工程能分区施工放样,这就必须遵循测量工作的原则,即:“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也就是说,在作局部测量或碎部测量之前,先要进行整体的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指的是在整个测区范围内测定一些起控制作用的点的精确位置,以统一全测区的测量工作。
它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种: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布设方法主要有三角网和导线网两钟。
按其精度分成一、二、三、四等。
其中一等网精度最高,逐级降低;而控制的密度,则是一等网最小,逐级增大。
如图,一等三角网一般称为一等三角锁,它在全国范围内,沿经纬线方向布设,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
它除作扩展低等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之外,还为测量学科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精确数据。
二等三角网布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全面基础。
三、四等网是二等网的进一步加密,以满足测图和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
在某些局部地区,如果采用三角测量有困难时,也可用同等级的导线测量代替。
其中一、二等导线测量,又称为精密导线测量。
城市平面控制网布设也分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亦即上述国家平面控制的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网,或一、二、三级导线网,最后再布设直接为测绘大比例尺图所用的图根小三角和图根导线。
小区域平面控制网,可根据测区面积的大小分级建立测区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
小地区控制测量全解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踏勘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测区地形情 况并寻找测区周围的已知控制点。
选点是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 区地形条件和测图及工程要求来布 设测区的控制点。
选点要求
1.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地面较平坦,便于测角 和量距。
2.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的地方。
闭合导线计算方法与步骤
绘制草图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角度闭合差为: 观测角为内角时:fβ=∑β-(n-2)180° 观测角为外角时:fβ=∑β-(n+2)180°
附合限差要求后,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使用下面公式依次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i、 i 1i 18 0i右
导线网
结点导线
单一导线形式: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小地区控制测量概念
在小地区(测区面积在10 km2以下) 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 控制网。小地区控制测量应视测区 的大小建立“首级控制”和“图根 控制”。首级控制是加密图根点的 依据,图根控制点是直接供测图使 用的控制点。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 测图比例尺和测区的地形条件而定 。
导线测量
第四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
导线测量内业的目的就是根据已 知的起始数据和外业的观测成果计 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进行内业工作 以前,要仔细检查所有外业成果有 无遗漏、记错、算错,成果是否都 符合精度要求,保证原始资料的准 确性。
闭合导线的计算
计算步骤:
整理已知和观测数据并绘草图。 计算导线闭合差。 推算坐标方位角。 计算坐标增量和坐标闭合差。 计算坐标改正数。 计算各未知点的坐标。
2.后一条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等于相邻的前一条 直线的坐标方位角±180°后再加左折角或减右 折角。
第六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第六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第一节 概 述为了限制误差传递和误差积累,提高测量精度,无论是测绘还是测设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来组织实施。
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也就分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两步。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y x 、)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高程(H )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测量(一)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就是用精密仪器和采用精密方法测量控制点间的角度、距离要素,根据已知点的平面坐标、方位角,从而计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
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有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等。
随着电磁波测距技术的发展,导线测量已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
1、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将各控制点组成连续的折线或多边形,如图6-1,a 、b 所示。
这种图形构成的控制网称为导线网,也称导线,转折点(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相邻导线边之间的水平角与导线边长,根据起算点的平面坐标和起算边方位角,计算各导线点坐标,这项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2、三角测量三角测量—将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一系列三角形,如图6-2所示,这种图形构成的控制网称为三角锁,是三角网的一种类型。
所有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
测量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全部三角形内角,根据起算点的坐标与起算边的方位角,按正弦定律推算全部边长与方位角,从而计算出各点的坐标,这项工称为三角测量。
3、三边测量三边测量—指使用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光电测距仪,采取测边方式来测定各三角形顶点水平位置的方法。
三边测量是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较好的控图6-1 导线测(a ) (b )图6-2 三角锁制了边长方面的误差,工作效率高等。
三边测量只是测量边长,对于测边单三角网,无校核条件。
4、GPS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第6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5
183.30
2
83.92
183.35
83.90
263.40
7
28.21
2
261.89
28.14
261.87
241.00
7 235.75
2 50.02
235.68
50.04
200.40
5
111.59
1
166.46
111.54
166.47
231.40
改正角
坐标 方位角
距离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m ∆x/m ∆y/m ∆x/m ∆y/m
坐标值 x/m y/m
点 号
1
2
3 4=2+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1
3352400
1082718 10 1082708 2635108
首级控制网和图根控制网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测区面积/km 1~15
首级控制网
一级小三角 或一级导线
图根控制网 两级图根
0.5~2
二级小三角 或二级导线
两级图根
0.5以下
图根控制
小地区高程控制网,也应根据测区面积 大小和工程要求采用分级的方法建立。
在全测区范围内建立三、四等水准路线 和水准网,再以三、四等水准点为基础,测 定图根点的高程。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包括高级控制点),取 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形的复杂程度。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一般不低于下表的 规定。
测图比例尺
图根点密度 (点/km2)
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测量放样工法
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测量放样工法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测量放样工法是一种高精度测量放样工法,适用于建筑施工等小区域空间需求精确定位的场景。
本文将介绍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优势。
一、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的原理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主要由定位仪、基站和电脑控制软件组成。
定位仪是用于获取实时测量数据的仪器,基站是作为信号发射器的中心控制设备,电脑控制软件则用于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
定位仪通过接收基站发出的无线信号定位自身的位置,并将定位信息传输到电脑控制软件进行处理。
基站通过与定位仪之间的通讯实现与定位仪的实时数据交换,并根据接收到的定位数据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
二、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的使用方法1. 设定基站:在使用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设定基站的位置。
基站应尽可能处于目标区域的中心位置,以确保测量范围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安装定位仪:将定位仪放置在需要进行测量放样的目标点上,并将其与基站进行无线连接。
定位仪可以通过受限区域的布放和墙面的粘贴等方式进行安装。
3. 启动系统:启动基站和定位仪,并确认二者之间的连接是否正常。
在启动过程中,系统将进行自动校准和对齐。
4. 数据采集和放样:通过定位仪获取目标点的实时位置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电脑控制软件进行处理。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相应的放样工作。
三、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的优势1. 高精度: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具有极高的测量精度,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的定位精度,满足各种建筑施工的精确要求。
2. 实时性:定位仪可以实时获取目标点的位置数据,并将其传输到电脑控制软件进行处理,减少了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灵活性: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适用于各种小区域空间定位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如建筑施工、室内设计等。
4. 可视化: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可以通过电脑控制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测量结果直观显示在电脑界面上,便于用户理解和操作。
综上所述,小区域空间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放样工法,通过定位仪、基站和电脑控制软件的组合使用,可以实现小区域空间的精确定位,并具有高精度、实时性、灵活性和可视化等优势。
小地区控制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基础知识(园林工程测量)
一、控制测量
1.目的与作用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控制
网。 控制误差的积累。 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二、有关名词
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 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15km2以 内)。
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 量基准点。
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 成的图形。
踏勘选点的原则:
1.相邻导线点之间通视良好; 2.点位选在适于安置仪器和便于保存 的地方; 3.点位选在视野范围广阔的地方; 4.点位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 区,进行细部测量; 5.尽量使点位的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区。 2.附合导线
从一个已知坐标点出发,中间经过若干个 待测坐标点,最后符合到另一已知坐标点上的
(二)、导线布设形式
3.支导线 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个,仅作补点使用。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三)、导线的外业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测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3.测水平角——连接角 (左角、右角); 4.测量各导线边的水平边长 。
(一)、定义及分类 1.导线的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
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2.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公路、铁路、水利、
园林工程等控制点的测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导线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 从一个已知坐标点出发,中间经过若干个
待测坐标点,最后又闭合回到已知坐标点上的 导线布设形式。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
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
二、控制测量的分类
按内容分: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
Y。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导线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
测量方法: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GPS高程测量
概念:测定点的高程(H)的工作;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建立.
1
2
2
§6-2 导线测量
Part One
6.2.1 导线的布设形式
导线:将相邻控制点(导线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导线测量:依次测定导线边的水平距离和两相邻导线边的水平夹角,然后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最后求出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6.4.2 观测值类型交会测量
一、测边交会
6.4.2 观测值类型交会测量
二、测边角后方交会
1
§6-5 坐标换带计算
Part One
6.5.1 高斯投影正算公式
6.5.2 高斯投影反算公式
6-6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与检核
一、前方交会测量
6.4.2 图形类型交会测量
概念:分别在一个已知点(A)和待定点(P)上安置仪器,观测水平角α,γ和检查角θ,进而确定P点的坐标 计算方法: 计算出β=180-( α+γ ) 按照前方交会的计算方法步骤求出P点的平面坐标并进行检核 侧方交会测量
6.4.2 图形类型交会测量
概念:仅在待定点P上安置仪器,观测水平角α,β,γ和检查角θ,进而确定P点的平面坐标 计算公式为: 注意:在选定P时,应避免其落在危险圆上! 后方交会测量
图根控制网:直接供测图使用的控制网,其节点称为图根点,测定图根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
04
6.1.1 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
6.1.2 平面控制测量
第6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二)导线量边和测角 1. 量边:钢尺量边;测距仪测距等。
* 钢尺测距注意:尺长、温度、倾斜及悬线改正。 2. 测角:单角采用测回法;
转折角一般测前进方向左角,闭合导线测内角。 • 常规大面积控制(大于10平方公里):
1)地面元素归算到椭球面 2)椭球面投影到高斯平面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的任务: 1、根据观测值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2、检查观测中是否存在错误观测值 3、评价观测质量是否合格
6.2 导线测量
一 、导线知识介绍 (一) 概述
1. 导线:控制点间若干条直线构成的折线。 相关的名词含义:导线边、转折角、连接角 (又称定向角)。
2. 导线观测要素:边长、转折角(左角或右角) 3. 优点:点位布置灵活,选择相邻通视点方便,观
测过程简单,计算方便。
导线形式及相关名词的含义
转折角
备注
∑ 540 01 00 ∑ 540 00 00
f 0 1 0 0
f 允 60 5 2 1 4
D 1137 .75
f f 允
f x 0 .25 f y 0 .22
f
f
2 x
f
2 y
0 .33
K f 1
D 3448
x 0 y 0
K允
1 2000
例题:
(2)附和导线内业计算 M N
A(P1) P 2
P3
P4
点号 观测角 坐标方位角 边长 x
º' "
º' "
m
M
A(P1) P2 P3 P4 P5
99 01 00 167 45 36 123 11 24 189 20 36 179 59 18
chap07小区域控制测量
Chap07 小区域控制测量引言小区域控制测量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小区进行精确的控制和测量。
小区域控制测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容量,同时减少干扰。
本文将介绍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测量方法和实施步骤,以及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应用。
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原理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原理是基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测量技术和控制算法。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测量技术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SSI)、截幅测量(Clipping Measurement)和链路质量测量(Link Quality Measurement)等。
控制算法主要包括功率控制算法、干扰抑制算法和拓扑优化算法等。
在小区域控制测量中,首先通过RSSI测量技术获取到接收信号的强度,然后将测量结果传输给控制算法进行处理。
控制算法根据接收信号的强度和预设的阈值进行判断,从而决定是否进行功率控制、干扰抑制或拓扑优化等操作。
通过不断的测量和控制,可以实现小区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常用的小区域控制测量方法小区域控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RSSI测量、干扰测量和链路质量测量等。
RSSI测量RSSI测量是指通过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技术对无线信号强度进行测量。
常用的RSSI测量方法包括信号强度指示器(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SSI)和能量检测器(Energy Detector)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功率或能量来判断信号的强度。
干扰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在小区内的干扰信号来判断当前的干扰程度。
常用的干扰测量方法包括干扰损耗测量(Interference Loss Measurement, ILM)和噪声测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干扰程度来判断当前的干扰情况。
链路质量测量链路质量测量是指通过测量无线链路的质量指标来判断链路的性能。
常用的链路质量测量方法包括误码率测量(Bit Error Rate, BER)和链路容量测量等。
小区域控制测量方法
第六章小区域控制测量学习重点:导线测量、交会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导线测量、交会测量的内业计算。
6.1控制测量概述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程序上“由整体到局部”,步骤上“先控制后碎部”,精度上“由高级至低级”的原则进行。
即无论是地形测图,还是施工放样,都必须首先进行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6.2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城市或小区域平面控制测量中最常用的一种布网形式,尤其适合建筑区、隐蔽区或道路、河道等狭长地带的控制测量。
6.2.1导线形式1.附合导线α出发,经导线点1、2...n,附合到另如图6-1所示,从一已知点B和已知方向ABα上,称为附合导线。
一已知点C和已知方向CD2.闭合导线α出发,经导线点1、2...n,再回到原如图6-2所示,从一已知点A和已知方向ABα上,称为闭合导线。
已知点A和已知方向AB3.支导线若从一个已知点和已知方向出发,经各待定点进行导线测量,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点上,也不返回到原已知点上,称为支导线(图6-2)。
6.2.2导线测量的外业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和连接测量。
1.踏勘选点实地选点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导线点在测区内应分布均匀,相邻边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
(2)相邻导线点之间应互相通视,以便于仪器观测。
(3)导线点周围应视野开阔,以有利于碎部测量或施工放样。
(4)导线点位的土质应坚实、以便于埋设标志和安置仪器。
2.角度测量角度测量就是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在导线点上设站,测量相邻导线边之间的水平角。
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位于右侧的称为右角。
为便于计算,通常观测左角。
闭合导线以逆时针为前进方向,所测左角即闭合多边形的内角。
3. 边长测量导线边的边长(水平距离)可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
采用往返取平均的方法。
4.连接测量连接测量是使导线与附近高级控制点相连接所进行的测量,以便将导线并入国家或区域统一的坐标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原理及方法控制测量概述在绪论中已经指出,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和测设。
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
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按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
二等三角网布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全面基础。
三、四等三角网为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
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
国家一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
二等水准网布设于一等水准环内,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
三、四等水准网为国家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建立国家高程控制网,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
在城市或厂矿等地区,一般应在上述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和施工测量的要求,布设不同等级的城市平面控制网,以供地形测图和施工放样使用。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
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点的密度(包括高级点),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
至于布设哪一级控制作为首级控制,应根据城市或厂矿的规模。
中小城市一般以四等网作为首级控制网。
面积在15km以内的小城镇,可用小三角网或一级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
面积在0.5km以下的测区,图根控制网可作为首级控制。
厂区可布设建筑方格网。
城市或厂矿地区的高程控制分为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和图根水准测量等几个等级,它是城市大比例尺测图及工程测量的高程控制。
同样,应根据城市或厂矿的规模确定城市首级水准网的等级,然后再根据等级水准点测定图根点的高程。
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为2—3km,城市建筑区为1—2km,工业区小于1km。
一个测区至少设立三个水准点。
本文主要讨论小地区(10km’以下)控制网建立的有关问题。
下面将分别介绍用导线测量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的方法,用三、四等水淮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建立小地区高程控制网的方法。
第二节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一种方法。
所谓导线就是由测区内选定的控制点组成的连续折线,见图6-1所示。
折线的转折点A、B、C、E 、F 称为导线点;转折边D AB 、D BC 、D CE 、D EF 称为导线边;水平角B β,C β,E β称为转折角,其中B β、E β在导线前进方向的左侧,叫做左角,C β在导线前进方向的右侧,叫做右角;AB α称为起始边D AB 的坐标方位角。
导线测量主要是测定导线边长及其转折角,然后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图6-1 导线示意图一、导线的形式根据测区的情况和要求,导线可以布设成以下几种常用形式: 1.闭合导线。
如图6-2a)所示,由某一高级控制点出发最后又回到该点,组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它适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作测图控制。
2.附合导线。
如图6-2b)所示,自某一高级控制点出发最后附合到另一高级控制点上的导线,它适用于带状地区的测图控制,此外也广泛用于公路、铁路、管道、河道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控制点的建立。
3.支导线。
如图6-2c)所示,从一控制点出发,即不闭合也不附合于另一控制点上的单一导线,这种导线没有已知点进行校核,错误不易发现,所以导线的点数不得超过2~3个。
图6-2 导线的布置形式示意图二、导线的等级除国家精密导线外,在公路工程测量中,限据测区范围和精度要求,导线测量可分为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和三级导线五个等级。
各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如表6-1所列。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6-1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工作分外业和内业。
外业工作一般包括选点、测角和量边;内业工作是根据外业的观测成果经过计算,最后求得各导线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本节要介绍的是外业中的几项工作。
一、选点导线点位置的选择,除了满足导线的等级、用途及工程的特殊要求外,选点前应进行实地踏勘,根据地形情况和已有控制点的分布等确定布点方案,并在实地选定位置。
在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周围地形;(2)相邻两导线点间要互相通视,便于测量水平角:(3)导线应沿着平坦、土质坚实的地面设置,以便于丈量距离;(4)导线边长要选得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不应悬殊过大;(5)导线点位置须能安置仪器,便于保存。
(6)导线点应尽量靠近路线位置。
导线点位置选好后要在地面上标定下来,一般方法是打一木桩并在桩顶中心钉一小铁钉。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导线点,则应埋入石桩或混凝土桩,桩顶刻凿十字或浇入锯有十字的钢筋作标志。
为了便于日后寻找使用,最好将重要的导线点及其附近的地物绘成草图,注明尺寸,如图6-3所示。
图6-3 导线点之标记图二、测角导线的水平角即转折角,是用经纬仪按测回法进行观测的。
在导线点上可以测量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或右角。
一般在附合导线中,测量导线的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
当导线与高级点连接时,需测出各连接角,如图6-2b)中的ϕ1,ϕ2角。
如果是在没有高级点的独立地区布设导线时,测出起始边的方位角以确定导线的方向,或假定起始边方位角。
三、量距导线采用普通钢尺丈量导线边长或用全站仪进行导线边长测量。
请参阅第四章的有关内容。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各导线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因此外业工作结束后就要进行内业计算,以求得导线点的坐标。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1.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及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的坐标,即坐标的正算。
如图6-5所示,设A为已知点,B为未知点,当A点的坐标XA 、YA 和边长DAB 、坐标方位角αAB 均为已知时,则可求得B点的坐标XB 、YB 。
由图可知:⎭⎬⎫+=+=AB A B AB A B Y Y Y X X X ∆∆ (6-1)其中,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B AB AB AB sin cos α∆α∆D Y D X (6-2)式中∆X AB , ∆Y AB 的正负号应根据cos AB α、sin AB α的正负号决定,所以式(6-1)又可写成:⎭⎬⎫⋅+=⋅+=AB AB A B AB AB A B sin cos ααD Y Y D X X (6-3)图6-5 导线坐标计算示意图2.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其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即坐标的反算如图6-5所示,若设A 、B 为两已知点,其坐标分别为X A 、Y A 和X B 、Y B 则可得:ABABAB tan X Y ∆∆α=(6-4) D AB =ABABAB AB cos sin α∆α∆X Y =(6-5) 或D AB =2AB 2AB )()(Y X ∆∆+(6-6)上式中∆X AB =X B =X A , ∆Y AB =Y B -Y A 。
由式(6-4)可求得AB α。
AB α求得后,又可由(6-5)式算出两个D AB ,并作相互校核。
如果仅尾数略有差异,就取中数作为最后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按(6-4))式计算出来的坐标方位角是有正负号的,因此,还应按坐标增量∆X 和∆Y 的正负号最后确定AB 边的坐标方位角。
即:若按(6-4)式计算的坐标方位角为:XY∆∆α1tan -=' (6-7)则AB边的坐标方位角α参见图6-11应为:AB在第Ⅰ象限,即当∆X>0,∆Y>0时,αα'=AB在第Ⅱ象限,即当∆X<0,∆Y>0时,αα'︒=180-AB在第Ⅲ象限,即当∆X<0,∆Y<0时,αα'=180︒+AB(6-8)在第Ⅳ象限,即当∆X>0,∆Y<0时,αα'=360-︒AB也就是当∆X>0时,应给α'加360°;当∆X<0时,应给α'加180°才是所求AB边的坐标方位角。
二、坐标方位角的推算为了计算导线点的坐标,首先应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以下简称方位角)。
如果导线和国家控制点或测区的高级点进行了连接,则导线各边的方位角是由已知边的方位角来推算;如果测区附近没有高级控制点可以连接,称为独立测区,则须测量起始边的方位角,再以此观测方位角来推算导线各边的方位角。
如图6-6所示,设A 、B 、C 为导线点,AB 边的方位角AB α为已知,导线点B 的左角为β左现在来推算BC 边的方位角BC α。
由正反方位角的关系,可知:BC α=AB α-180°则从图中可以看出:BC α=AB α+β左=AB α-180°+β左6-9)根据方位角不大于360°的定义,当用上式算出的方位角大于360°,则减去360°即可。
当用右角推算方位角时,如图6-7所示:BA α=AB α+180°则从图中可以看出 BC α=αBA +180°-β右(6-10)用(6-10)式计算BC α时,如果AB α+180°后仍小于β右时,则应加360°后再减β右。
根据上述推导,得到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一般推算公式为:+β左后前αα=±180° (6-11)-β右 式中:后前、αα——是导线点的前边方位角和后边方位角。
如图6-8所示,以导线的前进方向为参考,导线点B 的后边是AB 边,其方位角为前α;前边是BC 边,其方位角为后α。
图6-7 坐标方位角推算示意图图6-8 坐标方位角推算标准图180°前的正负号取用,是当α后<180°时,用“+”号;当α后>180°时,用“-”号。
导线的转折角是左角(β左)就加上;右角(β右)就减去。
三、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闭合导线从几何上看,是一多边形,见图6-9所示。
其内角和在理论上应满足下列关系:∑β理=180°·(n -2)但由于测角时不可避免地有误差存在,使实测得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这样就产生了角度闭合差,以f β来表示,则: f β=∑β测-∑β理或 f β=∑β测-(n -2)·180°(6-12)式中:n ——闭合导线的转折角数; ∑β测——观测角的总和。
算出角度闭合差之后,如果f β值不超过允许误差的限度,(一般为±40n ,n ——角度个数),说明角度观测符合要求,即可进行角度闭合差调整,使调整后的角值满足理论上的要求。
由于导线的各内角是采用相同的仪器和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观测的,所以对于每—个角度来讲,可以认为它们产生的误差大致相同,因此在调整角度闭合差时,可将闭合差按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于每个观测内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