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二O一三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形势分析 (3)

一、农田建设主要成就 (3)

二、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意义 (7)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 (8)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三、总体目标 (13)

第三章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15)

一、建设标准 (15)

二、建设内容 (16)

第四章 分区建设任务安排 (19)

一、分区建设重点及建成要求 (19)

二、分省(区、市)任务安排 (25)

第五章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 (27)

一、严格建设监管 (27)

二、规范竣工验收 (27)

三、加强后续管护 (29)

第六章投资测算与资金筹措 (30)

一、资金需求 (30)

二、资金筹措 (30)

第七章 效益分析 (33)

一、经济效益 (33)

二、社会效益 (33)

三、生态效益 (34)

第八章保障措施 (35)

一、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协调指导 (35)

二、建立协调机制,强化绩效考核 (36)

三、加强规划指导,做好衔接协调 (36)

四、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资金整合 (37)

五、严格项目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38)

六、开展基础研究,做好技术支持 (39)

前言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近年来,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我国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受人口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供求将长期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状态。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产稳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分必要。要按照近年中央1号文件多次提出的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抓紧制定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力量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依据《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水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根据近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财政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借鉴了相关专项规划的已有成果,提出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分区建设要求等内容,与相关专项规划进行了衔接协调,并

参考了有关部门近期普查工作成果和相关研究结论。

《规划》在总结近年来我国农田基本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意义,梳理了现阶段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建设标准和分省规模,分八个类型区明确了具体建设内容和建成要求,提出了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的机制和措施,测算了投资需求,明确了资金筹集的原则和渠道,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了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所述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农田。

《规划》是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基本依据。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第一章 形势分析

一、农田建设主要成就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平原绿化工程、农业农机装备配套等方式,采取多种措施,完善田间配套设施,不断夯实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2001-2010年,已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近2.5亿亩,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农田灌溉排水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农业用水效率效益不断提高,农业抗旱减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国实施了398处大型灌区、216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238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启动实施了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建了一批灌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600多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200万亩。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建成大中型灌区、泵站、机井、塘坝等各类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05亿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4.1亿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0,全国70%的低洼易涝农田、70%的盐碱耕地和1/3以上的渍害低产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

(二)土地整治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改善

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农田结构与布局,耕地质量及地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农田防护林体系逐步建立。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34亿亩,整治土地1.6亿亩,新增耕地3100多万亩,建设农田林网折合面积4272万亩。截至2010年底,全国土壤改良培肥技术应用面积达到5.8亿亩,平原地区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75%。

(三)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快速提升。“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应用步伐加快,通过良种良法推广、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耕深松、旱作节水、农林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批稳产高产防灾减灾实用技术,促进了粮食的连续多年稳产高产。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主要粮食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6%,粮食亩产达到663斤,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60.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已达到66.7%,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11亿亩,全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2%,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四)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步伐加快。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10年,农机总动力达到9.28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3%,其中: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2年的6.1%提高到2010年的20.9%,水稻机收水平从20.6%提高到64.5%,玉米机收水平从1.7%提高到25.8%;全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