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教学文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概念总结(5篇模版)
高电压工程基础概念总结(5篇模版)第一篇:高电压工程基础概念总结第一章电介质的基本电气特性1、绝缘材料:即在高电压工程中所用的各种电介质,又称绝缘介质。
绝缘的作用:是将不同电位的导体以及导体与地之间分隔开来,从而保持各自的电位。
2、电介质的基本电气特性:极化特性,电导特性,损耗特性,击穿特性。
它们的基本参数分别是相对介电常数ε,电导率γ,介质损耗因数tgδ,击穿电场强度Eb。
3、电介质的极化: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中的正、负电荷将沿着电场方向作有限的位移或者转向,从而形成电矩的现象。
4、极化的基本形式: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空间电荷极化,夹层极化。
5、吸收现象:直流电压U加在固体电介质时,通过电介质中的电流将随着时间而衰减,最终达到某一稳定值的现象。
6、电介质的电导是离子式电导,其电导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金属的电导是电子式电导,其电导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
7、电介质的电导在工程实际中的意义:(1)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通过测量绝缘电阻和泄露电流来反映绝缘的电导特性,以判断绝缘是否受潮或存在其他劣化现象。
(2)对于串联的多层电介质的绝缘结构,在直流电压下的稳态电压分布与各层介质的电导成反比。
(3)表面电阻对绝缘电阻的影响使人们注意到如何合理地利用表面电阻。
8、电介质的损耗:分电导损耗和极化损耗。
极性液体介质tgδ随温度和频率变化的曲线就从这两个损耗上说。
总趋势: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再增大。
其中电导损耗一直增大,极化损耗先增大,最后一直减小。
第二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1、气体中带电粒子产生和消失的形式: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电离,表面电离。
2、气体去电离的基本形式:(1)带电粒子向电极定向运动并进入电极形成回路电流,从而减少了气体中的带电离子。
(2)带电粒子的扩散。
(3)带电粒子的复合。
(4)吸附效应。
将吸附效应也看做是一种去电离的因素是因为:吸附效应能有效地减少气体中的自由电子数目,从而对碰撞电离中最活跃的电子起到强烈的束缚作用,大大抑制了电离因素的发展。
高电压技术-定稿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总结人:电力系08级李芷筠季溢贤李少岩一、名词解释1、极性效应:在不均匀电场中,气隙的击穿电压和气隙击穿的发展过程都随电压极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现象。
2、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的幅值,以kA为单位。
3、雷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称为“雷击跳闸串”,这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综合指标。
4、爬电比距:外绝缘“相—地”之间的爬电距离(cm)与系统最高工作(线)电压(kv,有效值)之比5、等值盐密:表征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度,它指的是每平方厘米表面所沉积的等效NaCl毫克数。
6、直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输电线路上出现的大气过电压有两种:一种是雷直击于线路引起的,称为直击雷过电压;另一种是雷击线路附近地面,由于电磁感应引起的,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7、沿面放电:沿着气体与固体(或液体)介质的分界面上发展的放电现象。
8、闪络:沿面放电发展到贯穿两极,使整个气隙沿面击穿。
9、自持放电:当场强大于某一临界值时,电子崩可以仅由电场的作用而自行维持和发展,不再依赖外界电离因素,这种放电称为~10、非自持放电:当场强小于某一临界值时,电子崩有赖于外界电离因素的原始电离才能持续和发展,如果外界电离因素消失,则这种电子崩也随之逐渐衰减以至消失,这种放电为~10、平均自由行程: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的倒数λ11、静态击穿电压:长时间作用在气隙上能使气隙击穿的最低电压。
12、击穿时间:从开始加压的瞬间起到气隙完全击穿为止总的时间(=升压时间+统计延时+放电发展时间)13、“50%击穿电压“:指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
14、2微妙冲击击穿电压:气隙击穿时,击穿前时间小于和大于2微秒的概率各为50%的冲击电压。
15、吸收比:绝缘体在加电压60s与15s时分别所测得的绝缘电阻值的比值,为吸收比。
16、极化指数:绝缘体在加电压后10min 和1min 分别所测得的绝缘电阻值的比值,称之为极化指数。
高电压技术概念总结
高电压技术概念总结篇一: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1.电介质的极化:1.)电子位移极化电介质中的带点质点在电场作用下沿电场方向做有限位移,无能量损耗2.)离子位移极化有极微量的能量损耗3.)转向极化4.)空间电荷极化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代表电介质极化程度(气体d=1水d=81蓖麻油d=4.2)3.电介质的电导与金属电导的区别:1.)形成电导电流的带电粒子不同(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介质:离子)2.)带电粒子数量上的区别4.影响液体介质电导的因素:温度,电场强度。
5.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P?pV?E2??tg?V?U2?ctg?6.tgδ:介质损耗角,绝缘在交变电压作用下比损耗大小的特征参数7.四种形式电离的产生:撞击电离光电离热电离表面电离8.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1.)带电质点收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并中和电量2.)带电质点的扩散3.)带电质点的复合9.自持放电:当场强超过临界场强Ecr值时,这种电子崩已可仅由电场的作用而自行维持和发展,不必再有赖于电离因素,这种性质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10.汤森德理论只是对较均匀电场和??S较小的情况下适用。
11.物理意义: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途中因为电子崩(ɑ过程)而造成的正离子数为e这批正离子在阴极上造成的二次自由电子数(r过程)应为:r(e味着那个初始电子有了一个后继电子从而使放电得以自持。
12.帕邢定律:在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Ub与气体相对密度?,极间距离S并不具有单独的函数关系,而是仅与他们的积有函数关系,只要??S的乘积不变,Ub 也就不变。
13.流柱放电流程:有效电子(经碰撞游离)——电子崩(畸变电场)——发射光子(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新的电子崩(二次崩)——形成混质通道(流柱)——由阳极向阴极(阳极流柱)或由阴极向阳极(阴极流柱)击穿14.电晕放电: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他与其他形式的放电有本质的区别,电晕放电的电流强度并不取决于电源电路中的阻抗,而取决于电极外气体空间的电导,即取决于外施电压的大小,电极形状,极间距离,气体的性质和密度等。
高电压技术-课程总结
电晕放电电压:正极性“棒—板” 〉负极性“棒—板”
6
自持放电后的阶段(击穿放电阶段) ¾ 正极性棒 — 板:当电压进一步提高,随着电晕放电 区的扩展,强场区逐步向板极推进,流注发展是顺利持续 的,直至气隙被击穿,其击穿电压较低 ¾ 负极性棒 — 板:当电压进一步提高时,电晕区不易 向外扩展,流注发展是逐步顿挫的,整个气隙的击穿是不 顺利的,其击穿电压比正极性时高得多,击穿完成时间也 要长得多
击穿放电电压:正极性“棒—板”〈 负极性“棒—板”
7
8、极不均匀电场中的短间隙、长间隙的放电发展过程 ¾ 短间隙:
电子崩 — 流注 — 主放电(击穿) ¾ 长间隙:
电子崩 — 流注 — 先导 — 主放电(击穿)
8
9、不同电场形式作用下的气隙击穿特性比较
¾ 均匀电场 击穿电压分散性小,直流、工频交流、冲击电压作用下 击穿电压基本相同
20
19.输电线路上采用的各种防雷保护措施有哪些?
(一)避雷线(架空地线) 110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是沿全线架设避 雷线;35kV及以下的线路主要依靠架设消弧线圈和自 动重合闸来进行防雷保护。
(二)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和 减少反击概率的主要措施。
(三)加强线路绝缘:增加绝缘子串中的片数、改用 大爬距悬式绝缘子、增大塔头空气间距等等,但有相 当大的局限性。一般优先采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办 法来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¾ 稍不均匀电场 与均匀电场相似,击穿电压分散性小,直流、工频交 流、冲击电压作用下击穿电压基本相同;一旦出现自持放 电,气隙即击穿,而不发生电晕现象;电场不对称时,虽 有极性效应,但不明显
高电压技术总结
23、电导: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导电的过程。
24、损耗:由电导和有损极化引起的功率损耗。
25、老化:电力系统长期运行时电介质逐渐失去绝缘能力的过程。
26、吸收比:t=60s和t=15s时的绝缘电阻的比值。
27、过电压:电力系统承受的超过正常电压的。
34、击杆率:雷击事故中雷击塔顶的次数与雷击输电线路的总次数之比。
35、绕击率:雷击绕过避雷线击中导线的概率。
36、建弧率:线路中绝缘由冲击闪络变为工频闪络的概率。
37、进线段:输电线路中距离变电站1—2公里的线段。
二、简答
①提高系统的输电能力②增加输电距离③降低线路功率损耗④降低电网传输单位容量的造价。
汤森德理论:①电子碰撞游离产生电子崩的过程是气体放电的主要过程②二次放射是气体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游离条件:运动质点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要大于被撞质点在正常状态下的游离能。
气体的放电电压是气体间隙距离和气体相对密度乘积的函数Uf=f(δ·s)。
4、在多介质绝缘结构中极化和电场分布的关系。
电场分布的静向分量与绝缘的相对介质常数成反比。
第九章
1.内部过电压类型:暂时过电压(工频电压升高、谐振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切断空载线路~、空载线路合闸~、切断空载变压器~、断续电弧接地~)。
篇二:高电压技术总结复习资料
一、填空和概念解释
1、电介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使用的绝缘材料。
2、击穿:在电压的作用下,介质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过程。
3、击穿电压:击穿时对应的电压。
2.耐压试验:工频、感应、直流、冲击~。试验结果:①能有效地发现绝缘中危险的集中性缺陷②能对绕组的纵绝缘和相间绝缘进行试验③更易检查出其中的缺陷④能良好地检验高压电气设备对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的耐受能力。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高电压技术,那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超级重要的领域啊!高电压是什么?就好比是电力世界里的大力士,拥有超强的能量和威力!先来说说绝缘吧。
这就像是给电力系统穿上一层坚固的铠甲,保护它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破坏。
没有良好的绝缘,那可不得了,就像没有城墙的城堡,随时可能被敌人攻破。
你想想看,要是电线没有好的绝缘,那岂不是到处漏电,多危险啊!然后就是高电压的产生。
就好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术,通过各种设备和技术,把普通的电压变得超级强大。
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需要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操作。
就像一个优秀的魔术师,每一个动作都要恰到好处。
还有高电压的测量。
这可真是个精细活,要像侦探一样,准确地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信号。
测量工具就像是侦探的放大镜,帮助我们看清高电压的真面目。
要是测量不准确,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就像侦探抓错了犯人一样。
高电压的应用那可真是广泛得让人惊叹!在电力输送中,它就像一列高速列车,把电能快速、高效地送到远方。
在工业生产中,它能驱动各种大型设备,就像大力士推动巨石一样轻松。
在科研领域,高电压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科学家们探索未知的世界。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啊!新的材料、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就像雨后春笋一样。
这让高电压技术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先进。
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人类的智慧感到骄傲吗?高电压技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造福人类,用不好可就会带来灾难。
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高电压技术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我们要像驾驭烈马一样,牢牢地掌握住它,让它带着我们奔向美好的未来。
总之,高电压技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
让我们一起加油,为高电压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章总结
绪论高电压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高压输电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电压、高场强下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物理现象;高电压试验在高电压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研究气体放电的目的:了解气体在高电压(强电场)作用下逐步由电介质演变成导体的物理过程掌握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及其提高方法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其它复合介质。
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由于空气中存在来自空间的辐射,气体会发生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的带电质点。
正常状态下气体的电导很小,空气还是性能优良的绝缘体;在出现大量带电质点的情况下,气体才会丧失绝缘性能。
自由行程长度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的倒数λ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x=λ,可见粒子实际自由行程长度大于或等于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概率是36.8%。
带电粒子的迁移率k=v/E它表示该带电粒子单位场强(1V/m)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电子的质量比离子小得多,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比离子大得多热运动中,粒子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分布均匀化,这种过程称为扩散。
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大、自由行程长度大,所以其扩散速度比离子快得多。
产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称为电离,是气体放电的首要前提。
光电离i W h ≥νc λν=气体中发生电离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值m 称为该气体的电离度。
碰撞电离附着: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而且也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形成负离子的情况。
电子亲合能:使基态的气体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其值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
电负性:一个无量纲的数,其值越大表明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带电粒子的消失1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2带电粒子因扩散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3带电粒子的复合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
《高电压技术》1-4章知识点总结ltt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及损耗1.电介质四种极化的基本含义及比较?答:①电子式极化: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原子中的电子运动轨道将相对于原子核发生弹性位移。
②离子位移极化:离子式结构化合物,出现外电场后,正负离子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距不再为零。
③偶极子极化:极性化合物的每个极性分子都是一个偶极子,在电场作用下,原先排列杂乱的偶极子将沿电场方向转动。
④空间电荷极化: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在电介质中移动时,可能被晶格缺陷捕获或在两层介质的界面上堆积,造成电荷在介质空间中新的分布,从而产生电矩。
极化种类产生场合 所需时间 能量损耗 产生原因 电子式极化任何电介质 s 1510- 无 束缚电子运动轨道偏移 离子式极化离子式电介质 s 1310- 几乎没有 离子的相对偏移 转向极化 极性电介质 s 2101010--- 有偶极子的定向排列 空间电荷极化 多层介质交界面 s 210-~数分钟 有 自由电荷的移动2.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有什么本质区别?答: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移动;电介质通常不导电,是在特定情况下电离、化学分解或热离解出来的带电质点移动导致。
3..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的基本概念,等效电路,向量图答:①电介质中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电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如热能、光能等,统称为介质损耗。
它是导致电介质发生热击穿的根源。
电介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称为电介质损耗功率,简称电介质损耗。
②等效电路:lk R 为泄漏电阻;lk I 为泄漏电流;g C 为介质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电容;g I 为流过g C 的电流;p C 为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容;pR 为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等效电阻;p I 为流过p p C R -支路的电流,可以分为有功分量prI 和无功分量pc I 。
③向量图:g J 。
为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度,为纯容性的;lk 。
J 为漏导引起的电流密度,为纯阻性的;p 。
J 为有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度,它由无功部分pc 。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学习总结,推荐文档
电离种类:A:碰撞电离B:光电离C:热电离D:表面电离⑵带电离子的消失A:扩散,会引起浓度差。
B:复和(中和)正负电荷相遇中和,释放能量。
C:附着效应,部分电负性气体分子对负电荷有较强吸附能力,使之变为负离子。
⑶汤逊理论的使用条件和自持放电条件使用条件:均匀电子,低电压自持放电条件:(1)1seαγ-≥⑷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A: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①p s(s一定)p增大,U f增大。
①p s(s一定)p减小,U f减小。
①p s不变:p增大,密度增大,无效碰撞增加,提高了电量的强度,U f增大。
P减小,密度减小,能碰撞的数量减小,能量提高,U f增大。
P s不变,U f不变。
B:巴申定律的应用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气体的压力来提高气体的绝缘强度。
如:高压直流二极管(增加气体的压力)减小气体的压力用真空断路器。
⑸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及与汤逊理论的关系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a①放电时间极短b①放电的细分数通道c①与阴极的材料无关d①当ps增大的时候,U f值与实测值差别大。
流柱理论与汤逊理论的关系:a①流柱理论是对汤逊理论的一个补充b①发生碰撞电离c①有光电离,电场⑹极不均匀电场的2个放电特点(电晕放电,极性效应)电晕放电的特点:a①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持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是极不均匀电场的特征之一。
b①电晕放电会引起能量消耗。
c①电晕放电的脉冲现象会产生高频电磁波,对无线电通讯造成干扰。
d①电晕放电还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氮氧化物是强氧化剂和腐蚀剂,会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
极性效应的特点:a①棒为正,极为负特点:电晕放电起始电压高。
间隙击穿电压低。
b①棒为负,极为正特点:电晕放电起始电压低,间隙击穿电压高。
⑺冲击电压、伏秒特性、U50%的概念及应用冲击电压:持续时间极短,非周期性,幅值极高的电压。
冲击击穿电压气隙击穿的冲要条件:a①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电压幅值b①必须有有效电子存在c①必须有电子放电通道的时间伏秒特性:对于同一间隙,多次施加同一形状但幅值不同的冲击电压作用,其击穿电压幅值与击穿时间关系(曲线)称为伏秒特性。
高电压技术学习总结
高电压技术学期学习总结通过一学期对高电压技术的学习,有一下重点难点总结:第一章气体的绝缘强度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⑴带电粒子的产生气体分子或原子产生的三种状态原态(中性)激发态(激励态)从外界获得能量,电子发生轨道跃迁。
电离态(游离态)当获得足够能量时,电子变带电电子,原来变正离子。
电离种类:A:碰撞电离B:光电离C:热电离D:表面电离⑵带电离子的消失A:扩散,会引起浓度差。
B:复和(中和)正负电荷相遇中和,释放能量。
C:附着效应,部分电负性气体分子对负电荷有较强吸附能力,使之变为负离子。
⑶汤逊理论的使用条件和自持放电条件使用条件:均匀电子,低电压自持放电条件:(1)1seαγ-≥⑷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应用A: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①p s(s一定)p增大,U f增大。
②p s(s一定)p减小,U f减小。
③p s不变:p增大,密度增大,无效碰撞增加,提高了电量的强度,U f增大。
P减小,密度减小,能碰撞的数量减小,能量提高,U f增大。
P s不变,U f不变。
B:巴申定律的应用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气体的压力来提高气体的绝缘强度。
如:高压直流二极管(增加气体的压力)减小气体的压力用真空断路器。
⑸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及与汤逊理论的关系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a、放电时间极短b、放电的细分数通道c、与阴极的材料无关d、当ps增大的时候,U f值与实测值差别大。
流柱理论与汤逊理论的关系:a、流柱理论是对汤逊理论的一个补充b、发生碰撞电离c、有光电离,电场⑹极不均匀电场的2个放电特点(电晕放电,极性效应)电晕放电的特点:a、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持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是极不均匀电场的特征之一。
b、电晕放电会引起能量消耗。
c、电晕放电的脉冲现象会产生高频电磁波,对无线电通讯造成干扰。
d、电晕放电还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氮氧化物是强氧化剂和腐蚀剂,会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
极性效应的特点:a、棒为正,极为负特点:电晕放电起始电压高。
高电压技术期末总结
高电压技术期末总结一、引言高电压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个领域,涉及到电力输电、变压器、继电保护等诸多方面。
在本学期的高电压技术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高电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实践,深入了解了高电压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对本学期所学的高电压技术进行总结。
二、高电压技术的基本概念高电压技术是研究和应用高电压下的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一门学科。
高电压技术包括高电压设备的设计、运行和维护等方面,涉及到高电压绝缘、电弧和击穿等现象。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力设备的可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领域高电压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力输电:高电压输电可以减小电流,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力输送的效率。
如交流输电系统中的110kV、220kV和500kV输电线路。
2. 变压器: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设备,用于实现电压的变换和电力的传输。
在高电压技术中,高压侧的绝缘和电场控制是关键问题。
3. 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
在高电压技术中,发电机的绝缘和电弧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4. 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用于实现对电力设备的保护和故障检测。
高电压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保护装置的设计和电弧灭弧等方面。
四、高电压技术的主要原理高电压技术的主要原理包括绝缘和电弧控制两个方面。
1. 绝缘:绝缘是高电压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主要用于防止电流通过绝缘物体,避免电压的漏电和击穿。
在高电压设备中,通常采用绝缘材料来实现绝缘的目的。
2. 电弧:电弧是高电压设备中一个常见的现象,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光能。
在高电压技术中,主要研究电弧的形成、传播和灭弧等问题,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高电压技术的挑战与发展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设备的绝缘:在高电压设备中,绝缘是保证安全运行的关键。
高电压技术教案
高电压技术教案教案标题:高电压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高电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相关设备。
3. 学会高电压技术的安全操作和维护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高电压技术的概述a. 高电压的定义和特点b. 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领域2. 高电压发生器a. 高压直流发生器的原理和结构b. 高压交流发生器的原理和结构3. 高电压绝缘技术a. 绝缘材料的特性和分类b. 高电压绝缘技术的原理和方法4. 高电压安全操作a. 高电压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b. 高电压设备的操作步骤和维护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高电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高电压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高电压技术的安全操作和维护方法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高电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资源:1. 高电压实验设备:高压直流发生器、高压交流发生器等。
2. 实验材料:绝缘材料、安全防护用具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视频等。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堂讨论评估: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评估其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小组项目评估: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高电压技术相关的小组项目,并进行评估。
教学建议:1. 强调高电压技术的安全性,提醒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规范和防护措施。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高电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挑战。
以上是针对高电压技术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电压技术的应用基础知识讲解
3.高压输电的发展
电网发展的历史表明 :
• 相邻两个电压等级的级差,在一倍以上是经济 合理的。
• 新的更高电压等级的出现时间一般为15—20年。 • 前苏联1150kV输电线路的运行表明:
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设备,经过20年的研究 和开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达到用于实 际的特高压输电工程的要求。
高电压技术的应用基础知识讲解
第1讲 绪论
一、高压输电的发展历史 二、发展高压输电的必要性 三、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四、高电压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五、高电压技术的应用 六、高电压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压输电的发展
1.电网发展历史
*1875年,法国巴黎北火车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力直流发电 厂,标志着世界电力时代的到来。
* 100多年来,输电电压由最初的13.8kV逐步发展到20,35, 66,110,134,220,330,345,400,500,735,750, 765,1000kV。
1.(续)
❖ 1908年,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条110kV输电线路;经 过15年,于1923年,第一条230kV线路投入运行; 1954年建成第一条345kV线路。从230kV电压等级到 345kV电压等级经历了31年。在345kV投运15年后, 1969年建成了765kV线路。
* 1891年,在德国劳芬电厂安装了世界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 机:它发出的三相交流电通过第一条13.8kV输电线将电力输 送到远方用电地区,使电力既用于照明,又用于动力,从而 开始了高压输电的时代。
* 1879年,中国上海公共租界点亮了第一盏电灯。1882年, 第一家电业公司—上海电气公司成立(1台12kW直流) 。
高电压技术总结范文
高电压技术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的高电压设备和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电能的长距离传输,同时也有助于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电力系统中,高电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变电站、输电线路和生产工厂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电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1.高电压技术的工作原理高电压技术的核心是电场和电力。
在高压电极之间,存在一个电场,该电场会引起电势差。
如果高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足够大,那么电流就会流过空气,从而形成电火花。
因此,高电压技术可以通过利用电场和电势差来产生电击、放电和其他电流现象。
高电压技术还利用了强电场的基本原理,这种电场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荷,从而在电力设备的电极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在高电压设备中,通常使用走线、绝缘材料和电极来控制电场和电力的传播。
这些设备通常需要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长寿命。
2.高电压技术的应用范围高电压技术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以下是高电压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 变电站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负责转换电力,并将其转换为适用于不同用途的电压。
在变电站中,高电压设备可以实现电压转换、电流测量和保护等功能,并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输电线路输电线路将电力从发电站传输到消费者,因此电力传输中遇到的电影现象问题尤为重要。
高电压设备可通过其强大的电压受力能力来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其中包括避雷器、电缆和变压器。
(3) 高压实验高电压技术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高电压实验室通常使用高电压发生器和机电设备等高电压技术来产生高电压,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3.总结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电场和电力的力量,高电压技术可以实现电power 的传输和转换,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高电压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变电站、输电线路、高压实验室等领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概述
高电压技术是研究电压等级在数千伏以上电力系统及其设备的技术科学。
它涉及电力的产生、传输、分配与使用,以及与此相关的设备和安全措施。
基本概念
- 电压等级:表示电气系统中使用的电压范围。
常见的高电压等级包括10kV、35kV、110kV等。
- 绝缘:指用于隔离导电部分,防止电流泄漏的材料或结构。
- 接地:将电气设备的非载流金属部分与大地相连,以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保护。
高压设备
- 变压器:用于升高或降低交流电压的设备,核心部件为铁心和线圈。
- 断路器:能在正常或故障条件下断开电路的开关设备。
- 绝缘子:支撑导体并实现其对地绝缘的器件,有悬垂式和支柱式两种。
高电压测试
- 介电强度测试:检查材料或设备在高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性能。
- 局部放电测试:检测和评估设备在高电压下局部放电活动,以预防潜在故障。
安全措施
- 防护距离:根据电压等级设定的安全距离,以防电击事故。
-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鞋、护目镜等,用于保护操作人员。
- 警示标识:明确标示高压危险区域,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高电压应用
- 输电线路:远距离高效传输电能的重要途径。
- 电力变压器:连接不同电压级别网络的关键设备。
- 电力系统保护:确保电网稳定运行和设备安全的技术和装置。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对高电压技术有一个基础而全面的认识。
务必牢记安全第一,正确使用和维护高电压设备,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高电压技术讲义
高电压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智能电网和数字化转型
数据分析 大数据应用和分析
可再生能源 与可再生能源的集成
环保节能 环保与节能技术创新
高电压技术未来展望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高电压技术将继续担当重要 角色。未来的高压电网将更加智能化和可靠,支持更多可再生能源的接入, 同时也会注重环保和节能。
THANKS
感谢观看
高电压技术的重要性
能源传输和转换 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科技进步 重要推动作用
提高电力系统效率 关键意义
提高系统稳定性 不可或缺
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领域
电力输配电系统
01 主要应用领域
电力电子设备
02 广泛应用范围
高压设备
03 技术要求高
高电压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场概念
电场强度 电势差 电场线
配电系统结构
开关设备 变压器 电容器
定期维护和保养措施
定期巡检线路 清理杆塔及绝缘子
高电压输电线路技术的未来趋势
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01 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化发展方向
城市化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02 如何在城市中布设高压输电线路
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创新方向
03 高压输电线路在可再生能源传输中的角色
总结
高电压输电线路技术的发展不仅涉及传统设备的优化,还需要结合新技术 的应用,以适应未来能源发展的需求。监测与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才能保障高压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
新能源领域应用前景
01 太阳能、风能、核能
智能电网发展机遇
02 智能化、信息化、互联互通
电气设备创新方向
03 节能环保、智能化设计、高效耐用
高电压技术最全总结
图 1.9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全波及截波波形 T1 -波前时间;T2-半峰值时间; Tc-截波时间;Tj-截波视在持续时间 b. 操作冲击电压 长波头冲击波的波形: T1=250μs±20%, T2=2500μs±60% 对于不同极性:+250/2500μs 或-250/2500μs 衰减振荡电压波 第一个半波的持续时间在 2000—3 000 之 间,反极性的第二半波的峰值约为第一个 半波峰值的 80% 2. 放电时延 1)升压时间 t0 2)统计时延 ts 3)放电发展时 间 tf 3. 伏秒特性 放电时间的形成 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 下的击穿特性,称为气隙的伏秒特性 伏秒特性的绘制 1,2-波尾击穿 3-波头击穿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气体放点的基本物理过程(这章比较重要,要记得知识点很多,要认真看第2章(··”······在第二章标题下面有一句话“与固体和液体相比·电离是需要能量的,所需电离是指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正离子的过程.1.)表示eV表示,也可用电离电位Ui=Wi/e能量称为电离能Wi(用电子伏电离方式可分为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根据外界给予原子或分子的能量形式的不同,2.(最重要)和分级电离。
阴极表面的电子溢出:3. 倍金属表面逸出功。
:正离子位能大于2(1)正离子撞击阴极:用能量大于金属逸出功的光照射阴极板。
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逸出功。
)光电子发射(26(高真空中决定性)V/cm)强场发射:阴极表面场强达到10(3 :阴极高温)热电子发射(4 4.气体中负离子的形成:(电也有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并释放出能量电子与气体分子或原子碰撞时,。
电子亲合能的大小可用来衡量原子捕获一个电子的难易,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亲合能)子。
,其分子俘获气体含F负离子的形成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放电发展起抑制作用。
SF6电子的能力很强,属强电负性气体,因而具有很高的电气强度。
5.带点质点的消失::带电质点从浓度较大的区域向浓度较小的区域的移动,使带电质点)带电质点的扩散(1 浓度变得均匀。
电子的热运动速度高、自由行程大,所以其扩散比离子的扩散快得多。
:带异号电荷的质点相遇,发生电荷的传递和中和而还原为中性质点)带电质点的复合2(这种带电质点复合时会以光辐射的形式将电离时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称为复合。
光辐射在一定条件下能导致间隙中其他中性原子或分子的电离。
气体间隙中电流与外施电压的关系:6.因为带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增大,第一阶段: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复合率减小:电流饱和,带电质点全部进入电极,电第二阶段流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良好的绝缘状态)电流开始增大,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引起第三阶段:电子崩的电流急剧上升放电过程进入了第四阶段自持放电:一个新的阶段(击穿)时的放电是非自持放电。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一、填空和概念解释1、电介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使用的绝缘材料。
2、击穿:在电压的作用下,介质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过程。
3、击穿电压:击穿时对应的电压。
4、绝缘强度:电介质在单位长度或厚度上承受的最小的击穿电压。
5、耐电强度:电介质在单位长度上或厚度所承受的最大安全电压。
6、游离:电介质中带电质点增加的过程。
7、去游离:电介质中带电质点减少的过程。
8、碰撞游离: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碰撞中性分子产生的游离。
9、光游离:中性分子接收光能产生的游离。
10、表面游离:电极表面的电荷进入绝缘介质中产生的游离。
11、强场发射:电场力直接把电极中的电荷加入电介质产生的游离。
12、二次电子发射:具有足够能量的质点撞击阴极放出电子。
13、电晕放电:气体中稳定的局部放电。
14、冲击电压作用下的放电时间:击穿时间+统计时延+放电形成时延15、统计时延:从间隙加上足以引起间隙击穿的静态击穿电压的时刻起到产生足以引起碰撞游离导致完全击穿的有效电子时刻。
16、放电形成时延:第一个有效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碰撞游离形成流注,最后产生主放电的过程时间。
17、50%冲击放电电压:冲击电压作用下绝缘放电的概率在50%时的电压值。
18、沿面放电:沿着固体表面的气体放电。
19、湿闪电压:绝缘介质在淋湿时的闪络电压。
20、污闪电压:绝缘介质由污秽引起的闪络电压。
21、爬距:绝缘子表面闪络的距离。
22、极化: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对外呈现电极性的过程。
23、电导: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导电的过程。
24、损耗:由电导和有损极化引起的功率损耗。
25、老化:电力系统长期运行时电介质逐渐失去绝缘能力的过程。
26、吸收比:t=60s和t=15s时的绝缘电阻的比值。
27、过电压:电力系统承受的超过正常电压的。
28、冲击电晕:输电线路中由冲击电流产生的电晕。
29、雷暴日:一年中听见雷声或者看见闪电的天数。
30、雷暴小时:一年中能听到雷声的小时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为什么要有高电压:提高输送容量,降低线路损耗,减少工程投资,提高单位走廊输电能力,节省走廊面积,改善电网结构,降低短路电流,加强联网能力。
•电介质:在其中可建立稳定电场而几乎没有电流通过的物质。
•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产生宏观不为零的电偶极矩。
•电介质极化的四种基本类型:电子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转向极化,空间电荷极化。
•介电常数:用来衡量绝缘体储存电能的能力,代表电介质的极化程度(对电荷的束缚能力)•液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影响因素(频率):频率较低时,偶极分子来得及跟随电场交变转向,介电常数较大,接近直流情况下的εd;频率超过临界值,偶极分子转向跟不上电场的变化,介电常数开始减小,介电常数最终接近于仅由电子位移极化引起的介电常数εz。
•电介质的电导与金属的电导有本质上的区别:金属电导是由金属中固有存在的自由电子造成的。
电介质的电导是带电质点在电场作用下移动造成的。
气体:由电离出来的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而造成的。
液体:分子发生化学分解形成的带点质点沿电场方向移动而造成的。
固体:分子发生热离解形成的带电质点沿电场方向移动而造成的。
•介质损耗: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由于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有损极化损耗,总称为介质损耗。
•电介质的等效电路:电容支路:由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为纯容性。
/阻容支路:由有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分为有功和容性无功两部分。
/纯阻支路:由漏导引起的电流,为纯阻性的。
•介质损耗因数tgδ的意义:若tgδ过大会引起严重发热,使材料劣化,甚至可能导致热击穿。
/用于冲击测量的连接电缆,要求tgδ必须小,否则会影响到测量精度/用做绝缘材料的介质,希望tgδ。
在其他场合,可利用tgδ引起的介质发热,如电瓷泥胚的阴干/在绝缘试验中,tgδ的测量是一项基本测量项目•激励:电子从近轨道向远轨道跃迁时,需要一定能量,这个过程叫激励。
•电离:当外界给予的能量很大时,电子可以跳出原子轨道成为自由电子。
原来的中性原子变成一个自由电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这个过程叫电离。
•反激励:电子从远轨道向近轨道跃迁时,原子发射单色光的过程称为反激励。
•平均自由程:一个质点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距离,其与密度呈反比。
•电离形式:撞击电离,光电离,热电离,表面电离。
•气体带电质点的消失:中和(发生在电极处):带电质点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宏观上沿电场做定向运动。
带电质点受电场力作用而流入电极,中和电量。
/扩散:扩散指质点从浓度较大的区域扩散到浓度较小的的区域,从而使带电质点在空间各处浓度趋于平均的过程。
/复合(发生在内部):带有异号电荷质点相遇,还原为中性质点的过程称为复合。
•电子崩:当外加电场强度足够大时,带电粒子两次碰撞间积聚的动能足够发生碰撞电离。
电离出来的电子和离子在场强作用下又加入新的撞击电离,电离过程像雪崩一样增长起来,称为电子崩。
•自持放电:当外加场强足够强大时,电子崩不依赖外界因素,外界因素消失后,电子崩仍能够保持。
•放电形式:辉光放电,电晕放电,刷状放电,火花击穿,电弧击穿。
•汤森德气体放电理论的三个影响因素:系数α:1个自由电子在走到阳极的1cm 路程中撞击电离产生的平均自由电子。
/系数β:1个正离子在走到阴极的1cm 路程中撞击电离产生的平均自由电子。
/系数γ: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逸出的平均自由电子数。
•流注:由初崩辐射出的光子,在崩头、崩尾外围空间局部强场中衍生出二次电子崩并汇合到主崩通道中来,使主崩通道不断高速向前、后延伸的过程称为流注。
•流注的形成:电子崩头部接近阳极;崩头和崩尾处电场增强,激励和反激励放射出大量光子,崩中复合也放射出光子;一些光子射到崩尾,造成空间光电离,形成衍生电子崩;衍生电子崩头部移动速度快,与主崩汇合;新的衍生电子崩在崩尾出现,一个一个向阴极发展,形成正流注。
•电晕:在极不均匀的电场中,当外加电压及平均场强还较低时,电极曲率半径较小处,附近空间的局部场强已很大。
在这局部场强处,产生强烈的电离,伴随着电离而存在复合和反激励,辐射出大量光子,使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在该电极附近空间有蓝色的晕光,称为电晕。
•电晕的极性效应:对于电极形状不对称的极不均匀电场间隙,间隙的起晕电压和击穿电压各不相同,称为极性效应。
•电晕的效应:有声、色、热等效应,表现为发出“咝咝”的声音,蓝色的晕光以及使周围气体温度升高等。
|产生人可听到的噪声,对人生理、心理产生影响。
|形成“电风”导致电力设备的振动和摆动。
|产生高频脉冲电流,对无线电干扰。
|产生能量损耗。
|产生某些化学反映,加速绝缘老化。
•雷电放电过程:先导放电,主放电(剧烈电离,剧烈中和,主放电通道向上延伸,径向放电),余光放电。
•雷电的破坏因素:最大电流、电流增长最大陡度、余光电流热效应。
•气隙沿面放电:沿气体与固体(或液体)介质的分界面发展的放电现象。
•闪络:沿面放电发展到贯穿两级,使整个气隙沿面击穿的现象。
•气隙的击穿时间:升压时间t0,统计时延t s,放电发展时间t f。
•伏秒特性:气隙的击穿电压要用电压峰值和延续时间二者共同表示,这就是该气隙在电压波形下的伏秒特性。
•气隙的电气强度影响因素:气隙的击穿时间、气隙的伏秒特性、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电场均匀程度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
•影响统计时延的因素:电极材料、外施电压、电场情况、短波光照射。
•影响放电发展时间的因素:外施电压、电厂情况、间隙长度。
•平均伏秒特性:同一气隙在同一电压作用下,每次击穿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具有分散性。
所以一个气隙的伏秒特性,不是一条简单的曲线,而是一组曲线族。
某些场合,用击穿概率50%的曲线来表示气隙的伏秒特性,称为平均伏秒特性。
•50%击穿电压:指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反映了该气隙地基本耐电强度。
•2μS 冲击击穿电压:气压击穿时,击穿前时间小于和大于2μS 的概率各为50%的冲击电压。
•标准大气参考条件:温度θ=20℃,压强0P =101.3a P ,湿度0h =11g/3M 。
大气压下空气电气强度约30KV/cm•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密度↑,平均自由程↓,b U (耐受电压)↑。
湿度↑:负离子↑,b U (耐受电压)↑。
•极不均匀电场特点:有显著的极性效应/击穿电压分散性大/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有关/外加电压低于击穿电压时局部有稳定的电晕放电。
•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①改善电场分布:气隙电场分布越均匀,气隙击穿电压越高,故适当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曲率半径(屏蔽),改善电场分布,能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和预放电电压。
②采用高度真空:以削弱气隙中的撞击电离过程,也能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
③增高气压:可以减小电子的平均自由程,阻碍撞击电离的发展,从而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
④采用高耐电强度气体:卤族元素气体(SF6等)。
·6SF 气体的特点:较高的耐电程度,很强的灭弧性能,无色无味无毒,非燃性的惰性化合物,对金属和其他绝缘材料没有腐蚀作用,中等压力下可以液化,容易储藏和运输。
•污闪:在化工厂、冶金厂附近或沿海地带,沉积在绝缘上的尘污,因其含有高导率的溶质,当遇到雾,毛毛雨等天气条件,有可能产生沿面闪络。
•电击穿:由电场的作用使介质中的某些带点质点积累的数量和运动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使介质失去了绝缘性能,形成导电通道。
•热击穿:由电场作用下,介质内的损耗发出的热量多于散逸的热量,使介质温度不断上升,最终造成介质本身的破坏,形成导电通道。
•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1.电压作用时间的影响:存在临界点,即热击穿和电击穿的分界点。
2.电场均匀度和介质厚度的影响:均匀电场:电击穿与厚度无关,热击穿厚度愈大击穿场强俞弱。
不均匀电场:厚度越大击穿场强越小。
3.电压频率的影响:电击穿:b U 与f 无关,热击穿b U ↓,f1↑。
4.温度的影响:存在临界点。
θ<cr θ时:b U 与θ无关,属于电击穿性质。
θ>cr θ时:b U 随θ的升高迅速下降,属于热击穿性质。
5.受潮度的影响:对于某些具有吸水性的固体介质来说,含水量增大时,击穿电压迅速下降。
6.机械力的影响:均匀固体在弹性限度内:击穿电压与机械力无关。
固体有孔隙:机械力↑,击穿电压↑。
固体有裂隙:机械力↑,击穿电压↓。
7.多层性的影响:注意各层介质电特性的适当配合。
8.累积效应的影响:在不均匀电场中,固体介质在脉冲电压作用下,存在不完全击穿的现象。
不完全击穿具有累积效应,即击穿电压随不完全击穿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提高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改进绝缘设计(改善电极形状及表面光洁度,使电场尽可能地均匀分布),改进制造工艺(尽可能地清除介质中的杂质、气泡、水分等),改善运行条件(注意防潮,防止尘污和有害气体的侵蚀)。
•老化:电气设备中的绝缘材料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会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从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电和机械等性能的劣化。
这种不可逆的变化称为老化。
•促进老化的因素:电老化,热老化,环境老化。
•固体介质的电老化:电离性老化,电导性老化,电解性老化。
•小桥理论:存在杂质:不纯、接触大气、固体脱落、液体老化。
/形成小桥:在电场作用下这些杂质被拉长,被定向,沿电场方向排列成杂质的小桥。
/形成气泡:如小桥贯穿两极,由于组成小桥的杂质的电导较大,使泄漏电流增大,发热增多,促使水分汽化,形成水泡。
/气泡中发生电离:气泡中的场强大,但其耐电强度小,故电离过程首先发生在气泡中。
击穿:小桥中气泡的增多,将导致小桥通道被电离击穿。
这种击穿属于热击穿性质。
•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1.电压作用的时间,2.电场情况的影响,3.液体介质本身品质的影响,4.温度的影响,5.压强的影响。
•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1.提高并保持油的品质,2.覆盖(薄):紧贴在金属电极的固体绝缘薄层,阻止小桥与电极接触,3.绝缘层:包在较小曲率半径的电极上,改变电场,防止发生电晕,4.极间障:放在电极间油隙中的固体绝缘板,机械阻隔杂质小桥成串。
•变压器油老化的主要原因是油的氧化。
影响变压器油老化的因素:温度,光照,电场,触媒(催化剂)•延缓变压器油老化的方法:油扩张器,隔离胶囊,与强触媒物质隔离,渗入抗氧化剂。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种类:耐压试验、检查性试验•吸收比:时间为60s与15s时所测得的绝缘电阻之比。
•极化指数:绝缘在加压后10min和1min所测得的绝缘电阻之比。
•微安表电路图:放电管P:过电流时,放电管放电,短路,从而保护微安表。
/开关K:一般情况下闭合,打开时微安表读数。
/电阻R:与微安表串联、分压、,使微安表满值时放电管能动作。
/电感L:突然短路时,放电管来不及动作时,限制微安表的冲击电流。